16.8 C
Toronto
星期六, 27 7 月, 2024

陕西专辑:追梦中华-同心筑梦圆

“追梦中华·同心筑梦圆”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圆满收官

4月7日,由中国侨联指导,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侨联主办,铜川市侨联、《华商报》社协办的“追梦中华·同心筑梦圆”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活动圆满收官。在为期5天的行程中,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5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和3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先后赴延安市、铜川市等地参观采访,在“追梦中华”之旅中,向世界展现陕西魅力,讲好陕西故事,传播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筑梦”的故事。四海同心 追梦中华“不愧是海内外中华儿女拜谒黄帝的圣地和精神家园。”置身于桥山古柏树群,第一次参加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的采访团成员、加拿大搜罗集团执行董事陈林感慨道。4月4日上午,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上,56面龙旗浩浩飘扬,钟鼓共鸣,四海归宗。在盛大乐舞告祭中,身长56米的“金色飞龙”腾飞而起,表达龙腾盛世、福佑中华的美好祈愿。在随后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纪念植树活动暨“侨心林”门槛石揭牌仪式中,采访团一行种下了象征同文同宗、血脉相连的柏树。连续两次参加黄帝陵植树活动的采访团成员、俄罗斯中国电视台联合创始人刘佩鑫说,“把树种在这里,把根留在这里。海内外中华儿女种下的新柏树将与山上八万多棵古柏共生共荣,就如中华民族正不断增长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在如今国内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的耀瓷基地陈炉古镇,采访团一行在高低错落的古镇中穿行,在一砖一瓦中感受“渭北瓷都”对传承古老技艺的坚守。印尼《国际日报》新媒体社长章维佳一路走访,一路感叹,“喜出望外”是她最大的感受。她说:“一方面看到唐朝的制瓷工艺能够被传承下来,感觉很有历史的厚重感。另一方面,不同瓷器有不同的寓意、不同的典故,也让我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能够通过科普视频、研学交流等方式,把这里的文化艺术带到海外去,让更多人了解这里。”在非遗文化展示中心——铜川花月荟,游客围炉跳舞、打铁花化作繁星……一幕幕演出、一声声惊叹装满了海外华文媒体的镜头。采访团成员、美国《中美邮报》副社长魏炯才说,“我第一次来铜川,没想到这里打造了这样美轮美奂的文化展示中心,我要用镜头记录下这里的美。”红色热土 薪火相传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铜川创建了中国北方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此诞生的照金精神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采访团成员、南非《非洲时报》副总编辑孙想录的家乡在甘肃省,他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里的一件件老物件看了又看:“我是一名党员,来到陕西这片革命热土,我深刻地感受到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这激励我更好地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在挽救陕甘边革命的重要会议——陈家坡会议旧址,土生土长的义务讲解员杜天祥打着快板,用地道的陕西方言,向远道而来的采访团一行,讲述着陈家坡那段光辉的革命岁月。筑梦铜川 情系陕西曾经,铜川是路遥笔下挖煤的“铜城”,占据陕西煤炭产业的“半壁江山”。如今,铜川正围绕建设西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定位,迈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新步伐。在宜君县,中药材产业链让采访团一行领略到传统医疗与现代科技的交融;在陕西秦酒酒业有限公司,大家感受到“秦人厚重,秦酒甘洌”;在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采访团成员走访陕西日月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宇腾(铜川)半导体有限公司、隽美经纬电路有限公司,看到铜川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推进器”。采访团成员、澳洲南半球传媒董事长王光德表示,会用好自己的媒体资源和海外商业资源,将陕西的优质资源链接至海外,助力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助力陕“耀”出海。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陈炉古镇

4月6日,“行走中国·同心筑梦圆”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一行走进陈炉古镇,看炉火生生不息,古老技艺闪耀光芒。“黄堡陈炉星月逝,华光青釉熠辉生。”“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人们善用词句描绘耀州窑的辉煌,而今,一件件瓷器珍品遗世独立,诉说着悠悠千年历史。“耀州窑创烧于唐,北宋鼎盛,金元续烧,明代以后,烧瓷中心由黄堡镇转移至陈炉镇一带。”在铜川市陈炉古镇,耀州窑的历史与变迁被娓娓道来。作为耀州窑的继承和延续,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的炉火生生不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代代相传,让这份古老技艺散发出新的光芒。漫步陈炉古镇景区,陶瓷元素随处可见——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独具匠心的窑洞别有一番风味。20余家陶瓷传习所,形成集非遗展演、互动体验、创意研发、交易交流、传承保护于一体的非遗文化聚集区。印尼《国际日报》新媒体社长章维佳一路走访,一路感叹,“喜出望外”是她最大的感受。她说:“一方面看到唐朝的制瓷工艺能够被传承下来,感觉很有历史的厚重感。另一方面,不同瓷器有不同的寓意、不同的典故,也让我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能够通过科普视频、研学、出海的文化项目等方式,把这里的文化艺术带到海外去,让更多人了解这里。”作者:李羽佳

走访“药王”孙思邈纪念馆

4月5日,由中国侨联指导,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侨联主办,铜川市侨联、《华商报》社承办的“追梦中华·同心筑梦圆”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来到了“药王”孙思邈纪念馆。孙思邈纪念馆位于药王山文化景区山门以西,处于景区东西轴线核心位置,作为景区标志性建筑,是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传承展示的重要窗口和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的重要举办地。孙思邈纪念馆总占地面积45亩,总建筑面积153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7700平方米,主要展览药王孙思邈的生平事迹、医药著作、学术贡献及我国中医药文化发展历程。孙思邈纪念馆(药王山博物馆)基本陈列是以金、元、明、清古建为主体的古建筑群,以北魏《姚伯多兄弟造像碑》为首的珍贵碑石陈列和展示佛教文化艺术的宝贵遗存摩崖造像,以及展示元代《朝元图》的地面宫殿式壁画等文物。其中药王山摩崖造像开凿于隋唐时期,现存大小佛龛23个,造像45尊,12处题记和两通碑石。碑林收藏着历代珍贵碑石,尤以北魏的《姚伯多兄弟造像碑》、《魏文朗造像碑》等最为著名。总体布局采取唐代建筑群落前阙后殿的格局,并充分运用多种展陈方式,将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和中医药文化进行专属性、显著性的建构与展示,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文化工程。

海外华媒走进陕西铜川药王山

4月5日,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5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组成的由中国侨联指导,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侨联主办的“行走中国•同心筑梦圆”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来到陕西铜川的药王山。药王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本名五台山,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山区山岭奇瑰、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历代修建的宫观庙宇,使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药王山有南庵、北洞、碑林、摩崖造像四大景区50余个景点,现存金、元、明、清古建筑165间,北朝以来摩崖造像45尊,历代碑刻及石塔300余座,明清石、木牌坊13座 。石刻遍布全山,丰富多彩,是中国保存北朝和隋唐造像碑最多的地方。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书法家及诗人于右任、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曾来到药王庙,对药王山建筑、石刻艺术给予肯定。

海外华文媒体夜游铜川花月荟

【搜罗铜川讯】4月5日,“行走中国·同心筑梦圆”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团一行,夜晚来到来到铜川非遗展示中心—花月荟,欣赏到各种表演后不仅拍案叫绝,感叹铜川夜文化之魅力。铜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发利用中心(铜川花月荟)是铜川市委市政府为了迎接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推动全市文、商、旅融合发展、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打造的重点示范项目。项目于2023年5月19日立项,建设期4个月,于2023年9月10日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开幕当天开街内测,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陕西省非遗特色示范街区(2023-2025)”称号。2023年12月20日,街区被评为国家级AAA景区。街区以非遗文化为本、非遗展示为媒、非遗文化展演为擎,集合了36项各类非遗项目,致力于打造成为陕西省知名的非遗文化特色街区。街区非遗文化展示以“耀瓷工坊”、“铜川好物馆”和“铜川非遗文化遗产体验馆”为阵地,集中展示耀州瓷、泥塑、秦绣、农民画等具有鲜明地域代表性的非遗文化,广泛传播非遗文化魅力。街区还将宋朝“四雅”焚香、点茶、插花、挂画与才子佳人、侠骨柔情主题相结合打造了极具宋朝文化特色的打卡屋,供游客体验。非遗文化展演依托铜川市千年厚重的非遗文化遗产,独创设计了坐虎针龙、心正笔正、姜女情开、千年炉火、鼓舞盛世等8个独具特色的演艺装置,运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为游客打造极具沉浸感的体验场景,并联动设置喷泉广场、招亲广场、电音广场等“三大”主题广场,长期驻场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铁花等传统技艺。铜川花月荟2023年共测试运营71天,累计接待游客170万人次,成为陕西周边热门旅游打卡地。其中,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接待游客突破40万人次。街区共举行各类主题演出、行进式文化演艺500余场,除美人鱼、打铁花、电音嗨场、篝火表演等日常经典的演艺项目之外,特别策划的拜月大典、嫦娥奔月、凤凰飞天以及万人唱红歌等特别节目震撼亮相,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游客前来游览,带动消费超300万元,节日盛况登上9月30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2023年11月20日街区闭街至2024年2月11日进行升级改造及演艺节目优化调整。正月初三(2月12日)重启运营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突破70万人次,新上线的摩天轮餐厅、气膜欢乐世界、非抓不可等游乐项目收入喜人,街区总营收突破600万元。此外,街区聚集铜川非遗特色小吃、老字号店铺以及农特产品展销、游乐设施等,致力于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全链条“游、购、娱、研、赛、学 ”一站式服务,促进文、商、旅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未来,铜川花月荟将以“传承千年非遗文化,荟聚一城烟火繁华”为使命,持续优化服务保障,在业态布局调整、街区规范管理、演艺形式拓展、运营方式转变等方面持续发力,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打造铜川文商旅融合发展的黄金名片,进一步引爆陕西周边游文化旅游市场,成为铜川文旅新IP。

宜药宜康宜君县

宜君县围绕“一个中心、五个平台”,通过研发、育苗、种植、溯源、加工、流通、金融服务等要素保障,提供检测、烘干、加工、收储、金融、交易等一体化服务,有效衔接了中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进一步加快中药材产业从一产转移到二产并高价值转化的步伐,全面提升中药材全产业链服务水平。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集群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种植党参、连翘、酸枣、大艾等中药材30万亩,其中宜君党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目前,全县中医药相关企业36家(其中中医药加工企业12家),专业合作主体76个。近年来,为落实省委“三个年”活动,宜君县围绕县委“134”发展思路,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进一步振兴宜君食品医药产业宣传暨招商引资工作、提升医药产业的资源共享服务、营造优良医药产业发展环境、推进高质量医药健康项目的快速转化、解决药品上市持有人面临的代工难、生产难等问题,持续强化延链补链强链,打造系统完善的中医药产业链,助力宜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宜君县将依托已建成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立足优势特色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地方,争取了天士力药业、林业集团等龙头企业来宜发展,不断完善中医药产业园建设。并与林业集团合作建成了全省首家中药饮片趁鲜切制工厂,年可切制2500吨鲜切饮片和2500吨净制饮片。可新增就业岗位60余个,产值9400万元。宜君将加快构建以中药材质量检测、原材料交易、中药材趁鲜切制、中药代工为一体的产地流通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营造优良医药产业发展环境,推进医药健康项目落地投产,实现政企共赢。下一步,宜君县将依托花溪谷、福地湖、食品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避暑旅游,构建康养旅游综合体。不断促进中医药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产品向高附加值延伸,使中医药产业迈上新台阶。

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纪念植树活动暨“侨心林”门槛石揭牌仪式举行

追梦中华,植树纪念,共筑海内外华夏子孙同心圆。4月4日上午,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延安市人民政府、黄帝陵文化园区管委会、黄陵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纪念植树活动暨“侨心林”门槛石揭牌仪式,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举行,39位海外侨领、20位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参与了此次活动。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结束后,海外嘉宾共赴桥山之上的侨心林。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中国侨联副主席高峰,陕西省侨联党组书记程勉贵,中国侨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献锋四人为“侨心林”门槛石揭牌。图片从左至右:中国侨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献锋,中国侨联副主席高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陕西省侨联党组书记程勉贵“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值此清明时节,各位海外嘉宾朋友们在这里共植侨心林,既是追根寻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寄托归根情怀,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中华儿女坚守初心,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陕西省侨联副主席尚小红表示,“侨心林不仅是树木的汇聚,更是归侨爱国情感的汇聚,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筑中国梦的象征。”中午12时许,植树活动正式开启,以“树”寓人,以“根”植根。植树后,海外嘉宾们步行前往黄帝陵拜谒。记者|王煜鑫审核|越川陕西华商国际传播中心 出品

听非遗讲故事|清明寻根黄帝陵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气势恢宏的《黄帝颂》唱起,庄严肃穆的乐舞告祭亦古亦今、大美大雅,参加祭典的人群怀着感恩之心,追思轩辕黄帝。4日上午,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黄帝陵举行。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现场。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黄帝乃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有土德之瑞且活动于黄土高原一带,故号黄帝,被后人尊为五帝之首。在后世的不断演化传说中,黄帝集人、神于一体。《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中华民族顺天敬祖,在重要时节或重大事件发生时会在桥山之上的黄帝陵祭祀祖先。黄帝陵内,“汉武仙台”遗址,青砖黄土,风貌古朴。史书记载,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率领十八万大军北巡朔方,凯旋时祭黄帝于桥山。从此,在黄帝陵祭祀黄帝成为悠久传统。“黄帝带领部族自强不息、锲而不舍、万众一心的奋斗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创造、奋斗、团结的民族精神之基,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副会长苏峰说。新中国成立后,黄帝陵祭典得到进一步重视。1961年,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黄帝陵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帝陵祭祀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演变,如今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格式和祀典礼仪,大致可分为公祭、民祭两种形式。”苏峰说。据介绍,目前公祭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最为隆重,一般由“典前序礼”和“公祭典礼”组成。“典前序礼”包括“山门景行”和“礼乐庙祀”两项活动,借鉴古代祭典礼制范式,生动展示民间非遗精华。“公祭典礼”目前包括全体肃立、击鼓鸣钟,唱《黄帝颂》,敬献花篮,恭读祭文,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乐舞告祭,龙飞中华,瞻仰轩辕殿、拜谒黄帝陵,种植桥山柏等九项仪程,营造庄严肃穆的祭礼氛围,彰显深邃厚重的人文内涵。“树高千尺不能忘了根。”参加今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的美国华裔朱介眉激动地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在海外也是拜祖先的,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当天,部分参祭人员前往桥山亲手种下象征保护祖陵、崇敬始祖的树木。桥山之上,“思源林”“炎黄子孙林”“民族同心林”等树木郁郁葱葱,与山上古柏共生共荣。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张茂泽说:“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中华儿女谒陵祭祖,以黄帝文化为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记者:张京品、蔡馨逸编辑:贾真、刘梓桐

追梦中华,植树纪念,共筑海内外华夏子孙同心圆

4月4日上午,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延安市人民政府、黄帝陵文化园区管委会、黄陵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纪念植树活动暨“侨心林”门槛石揭牌仪式,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举行,39位海外侨领、20位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参与了此次活动。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结束后,海外嘉宾共赴桥山之上的侨心林。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中国侨联副主席高峰,陕西省侨联党组书记程勉贵,中国侨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献锋四人为“侨心林”门槛石揭牌。“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值此清明时节,各位海外嘉宾朋友们在这里共植侨心林,既是追根寻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寄托归根情怀,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中华儿女坚守初心,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陕西省侨联副主席尚小红表示,“侨心林不仅是树木的汇聚,更是归侨爱国情感的汇聚,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筑中国梦的象征。”中午12时许,植树活动正式开启,以“树”寓人,以“根”植根。植树后,海外嘉宾们步行前往黄帝陵拜谒。记者|王煜鑫 审核|越川 陕西华商国际传播中心 出品

 “追梦中华·同心筑梦圆”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在铜川启动 

4月4日,由中国侨联指导,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侨联主办,铜川市侨联、《华商报》社承办的“追梦中华·同心筑梦圆”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在铜川启动。来自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南非、马来西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5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3家涉侨中央媒体参加此次活动。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献锋,采访团副团长、陕西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尚小红,铜川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白永琦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张献锋表示,近年来,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在会党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侨联组织、媒体朋友们和海内外侨胞的大力支持下,持续打造“追梦中华”品牌,创新开展各项主题活动。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活动,为广泛凝聚侨界力量、传播中国发展理念,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追梦中华·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已经举办了31期,此次陕西采访行是第32期,也是今年的第2期。张献锋向采访团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发挥自身特色和独特优势,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西篇章中的动人故事。通过实地参访深入了解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广泛宣传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实践。二是坚持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讲好陕西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挖掘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鼓与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三是创新表达方式,讲好陕西这片热土上的红色故事。要发掘三秦大地的革命故事,发挥精通住在国语言、熟悉住在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帮助住在国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的,对外生动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尚小红在致辞中表示,海外华文媒体是新时代极具特色的媒体,在坚持深耕内容的同时,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在传播中华文化、维护同胞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她希望海外华文媒体能够凝心聚力,做“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者;把握机遇,做当代中国故事和陕西故事的讲述者;坚定自信,做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促进者;创新合作,做国际舆论新格局的建设者。充分发挥好连接中国和世界的窗口作用,通过本次活动,向世界展现陕西魅力,讲好陕西故事,让世界了解陕西、认识陕西,也让陕西融入世界。仪式上,铜川市政府副秘书长白永琦代表铜川市委、市政府,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侨胞、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铜川的历史沿革和人文情况。多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交流发言时表示,讲中国故事、传中国声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海外华文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愿以赤子之心和专业品格,把陕西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新成就讲给世界听。4月4日上午,采访团一行在延安市黄陵县参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纪念植树活动暨“侨心林”门槛石揭牌仪式,随后拜谒黄帝陵。在为期5天的行程中,采访团一行将走进延安、铜川,围绕陕西高质量发展新成就、探寻华夏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等进行采访报道。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