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C
Toronto
星期四, 19 12 月, 2024

广东专辑:追梦中华・改革开放创新的广东侨乡

从广东侨乡“行”,看中国世界“行”

——记“追梦中华追梦中华・改革开放创新的广东侨乡”采风行之见闻感想图文:加拿大《搜罗》杂志社社长陈林我是山东人,定居海外20余年居然让我有了颗广东胃,每周至少要吃到一次广式早茶,不然总觉得生活缺了点什么。而且我觉得广东人是非常真实的,也是能吃苦的,跟广东人交流会觉得思维开阔,中华民族的特点在广东人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广东以其自有的风格影响着世界,中国在世界很“行”,与广东华侨华人的奋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走进广东侨乡,更能一探究竟。广东侨文化,世界瞧中国我在2002年为了更高的艺术追求,放弃国内一流大学跑到法国求学,然而初到异国的兴奋很快就被中国胃和中国习惯打败,无比思念中国美食,以及可以交通无阻的中国字、中国话。法语弥漫的世界里,法棍包围的早餐中,我开始寻觅,哪里有中国城,哪里有中国饭,哪里能找到中国的痕迹,心中那份安全感急需与中国相关的因素出现。 Tang Frères(陈氏商场)应该在巴黎生活过的华侨华人都不陌生,这就是在巴黎与中国相关食品、用品最多的地方,我们喜欢叫这里是“中超”(中国超市),这个超市创办人陈氏兄弟祖籍就是广东普宁,在这里正宗的广式叉烧、虎皮肉都能找到,还能买到我祖籍地的烟台龙口粉丝!别提多亲切了,虽然大部分食材和我本身的饮食习惯略有不同,但中国味道,足以激活我的每一个细胞,更不要说在异国他乡看到亲切的中文。...

“追梦中华·改革开放创新的广东侨乡”2024海外华文媒体广东采访行圆满结束

6月6日至12日,由中国侨联指导,广东省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改革开放创新的广东侨乡”2024海外华文媒体广东采访行走进广州、江门,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柬埔寨、埃及、新西兰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家海外华文媒体,及国内相关主流媒体开启了为期7天的侨乡之行。采访团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记录“再造一个新广东”的美好未来,现场体验新一轮广东改革开放、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亲身感受南粤大地中国式现代化广东新篇章。创新篇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广东具备了坚实的产业科技创新基础和创新优势,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全省上下形成强烈共识: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创新驱动发展。”6月7日至8日,采访团走进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汽研究院、广州呼吸健康产业孵化器、励丰文化产业园和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实地感知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广汽研究院研发人员超6000人,拥有专利约1.86万件,发明占比约41%,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连续位列汽车行业前茅。在采访过程中,香港中外新闻社总编辑韦燕则对广汽工作人员提到的两组数据印象深刻。“一是工作人员提到13秒能够下线一辆车,另外一个就是这里是零碳工厂。”韦燕说,“我走过很多地方采访,零碳工厂、零碳企业就目前来看,是比较少见的。”日本《东瀛新视野》的总编辑蒙令华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感到非常自豪。他说:“现场工作人员提到广汽的部分技术已反哺给合资企业,我觉得这是非常大的一个亮点。中国的民族品牌,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能够走在世界前列,且获得认可,我觉得是非常了不起的。”广州呼吸健康产业孵化器致力于呼吸医学生命健康领域的创新与转化,依托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国家级科研院所,创新性搭建及成功打造了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整的产业转化平台与产学研体系,实现了产学研结合及成果孵化,被授予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学研分中心/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基地。采访团对广州呼吸健康产业孵化器在呼吸健康产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产业集聚效应表示高度赞赏,亲身感受和见证了钟南山团队多项研究成果“落地”。缅甸《金凤凰报》编辑熊智明对广东这片热土上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印象深刻。他了解到,由广东省侨联、中山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联合主办的2024年广东国际侨界创新创业大赛,引起海内外侨界热烈反响,正在接受报名中。他说,“海外华文媒体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让更多对广东发展有兴趣的人才了解最新项目和相关政策,帮助他们抓住发展机遇。”绿美篇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是“百千万工程”重要内容之一,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为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广东省侨联整合各方资源,在全省21个地级市陆续开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侨界义务植树活动”,掀起侨助“百千万工程”的绿色热潮。近日,广东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李丰率先在清远、韶关出席了侨界义务植树活动。6月8日,广东省侨联、五邑大学、江门市侨联等联合在江门举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侨界义务植树活动。28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见证并一起挥锹植树。据了解,江门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目前江门的森林面积、覆盖率、蓄积量位居粤港澳大湾区前三位。著名侨校五邑大学的校园绿化也是驰名远近美名远扬,校园内层林叠翠、绿树成荫,是推进绿美江门生态建设的“桥头堡”,也是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点”。龙舟篇岭南一带水网密布,自古就有龙舟竞渡的风俗,其中,赛龙舟(礼乐龙舟)端午节(古劳三夹腾龙)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围绕龙舟文化各地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大家感受龙舟魅力。6月10日,采访团一行来到江门观看“甲辰龙腾 盛世中华”2024全国龙舟大联动“嘉士利杯”江门(开平)国际龙舟邀请赛,现场感受群龙竞渡、劈波斩浪的热闹与精彩。美国《华人》杂志社副社长魏炯才一路行来,快门不断,“龙舟节活动让我感受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体会震撼人心的龙舟精神,更体验到了奋斗的快乐与收获的成就感。如今龙舟文化在海外广为传播,我们作为媒体人要架起沟通海内外的桥梁,做中外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让更多的海外侨胞、海外友人了解广东、了解中国。”“虽然在海外生活多年,每次看到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活动心里总会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激动和自豪!”葡萄牙葡新国传集团总编黎安琪说道。“这次现场观看龙舟赛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海外华侨为什么如此热爱和执着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儿女,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文化篇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互鉴的重要窗口,目前全省共有39个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其中江门市有8个,此次采访团走访了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广东厨艺技工学校、开平市塘口镇、恩平市冯如故里牛江镇等5个文化交流基地,把最具特色的侨乡文化推向世界。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是江门市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的重要载体,每年接待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外国友人近10万人次。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开展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活动,组织境内外学生到访五邑地区游学,建成五邑大学侨文化展示馆,推动成立省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塘口镇依托侨乡文化、世遗文化、碉楼文化,挖掘碉楼建筑与村落故事,着力打造以世遗文化、华侨文化为底色的文旅小镇,打造江门(塘口)江澳青年文创小镇,并被列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牛江镇建设恩平拉美华侨华人展馆,举办“拉美文化”咖啡美食嘉年华,开展美丽侨村建设。6月11日下午,采访团走进广东厨艺技工学校。28家海外华文媒体共同见证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揭牌。当日,广东烹饪协会、香港饮食业职工总会、澳门餐饮行业协会、澳门美食同业联合商会等与广东厨艺技工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校还在侨乡特色菜研发中心开展菜式研发、品鉴交流活动,邀请了学校培养的杰出学员代表“世界厨王”伍海峰先生回校交流。广东厨艺技工学校办学30多年来,累计为美国、加拿大、英国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输出优秀学员超过5万人,为弘扬中华餐饮文化作出积极贡献。他们凭借在学校习得的精湛厨艺,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众多国家的餐饮界崭露头角,不仅赢得了当地食客的喜爱,也让中华美食的魅力在海外得以广泛传播。学校还充分依托海外华文媒体,与美国中餐联盟等签订合作协议,讲好粤菜故事,宣传侨乡文化。来源:广东省侨联(责编:韩啸、张雯)

“这真的是一座宝藏城市”海内外媒体代表用5天时间亲身感受侨乡魅力

6月8—12日,海外华文媒体广东采访行(江门站)活动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和6家涉侨中央媒体、省级媒体代表以“追梦中华·改革开放创新的广东侨乡”为主题,用5天时间深入江门各地,探寻江门经济、文化、乡村等多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成果,感受江门这座城市的蓬勃活力和无限潜力,并通过镜头和文字,向世界展示中国侨都。6月12日,在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侨见·江门海外华文媒体沙龙上,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用“震撼”一词来形容江门给她的感受。朱新娥是第一次来江门,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精美、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内收藏的数万件翔实史料等都让她感到震撼。  “来一次江门根本不够”作为中国侨都,江门滋养出独树一帜、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侨乡文化,吸引着全球华文媒体的镁光灯。在为期5天的行程里,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和涉侨中央媒体、省级媒体代表来到五邑大学、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开平赤坎古镇、自力村碉楼群、歇马举人村、冯如故居等地,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共生,探寻江门城市发展的“一路风景”。“来江门前,曾通过电影、电视碎片化地了解过这里,站到这片土地上后,我深刻地体会到,这真的是一座宝藏城市,值得我们多看、多写,广泛地向世界传播!”《德国侨报》副总编辑俞光馥是第一次来江门,旅程中的一切都让他倍感惊喜。他用手机拍下了在江门的所见所闻,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说这里的一切都值得更多人了解。让俞光馥感触最深的是梁启超故居纪念馆。“以前只在历史课上学习过梁启超先生的事迹,现场参观了他的故居,深感震撼。”俞光馥表示,通过本次海外华文媒体广东采访行(江门站)活动,他既了解了江门的历史,又看到了文化的传承。“我们作为海外华文媒体,要把这些故事和精神内涵向全世界传播,让更多的海外华人以及国际友人知道中国的历史人物和其优秀事迹。”在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朱新娥近距离感受了老一辈江门籍华侨华人艰难而辉煌的创业史和江门厚重的侨文化。“江门对侨资源的保护和活化利用非常重视,做得比较好。华侨华人奋斗历程实际上也是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朱新娥表示,作为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她将尽其所能,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介绍给更多的海外读者,让更多人了解五邑侨乡的魅力。她说:“来一次江门根本不够,我们要来很多次,要带更多人来。”愿向海外讲好江门故事海外华文媒体是江门联通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为期5天的行程里,他们用镜头与文字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此次到访江门,印尼《国际日报》执行社长张春梅发现了江门发展的亮点,欣喜地看到了江门在保护和发展特色人文方面所作的努力。“无论是保存完整的碉楼和名人故居,还是在侨博馆里陈列的银信侨批,都非常难能可贵。”在采风期间,张春梅每天都把所见所闻发到“朋友圈”,她在美国的一位朋友看到信息后还联系了她,“我朋友的长辈在江门也有一幢碉楼,他问我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我说保存完好,他非常高兴,要我代其谢谢江门”。张春梅说:“我也希望能有更多方式,例如研学、旅游或考察等,引导华侨新生代回来寻根,希望他们能够赓续祖辈的精神,为家乡的繁荣贡献力量。”加拿大搜罗传媒集团执行董事陈林也收获满满。他说:“这段时间,我把江门的美食、碉楼、龙舟文化等内容都编辑好传到社交媒体上,获得很多外国朋友的点赞,不少外国朋友还说,我给他们的下一趟旅程提了很好的建议。”陈林表示,海外华文媒体应该利用他们在不同国家的资源和影响力,以及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把江门故事有内容、有质量地传播出去。参观过程中,日本《东瀛新视野》总编辑蒙令华已经着手整理此次江门之行搜集到的材料,准备回去后向日本华人推介江门。“我们将发挥海外华文媒体优势,以亲身的体验和感受,用海外受众听得懂的语言、听得进的情节、乐于观赏的视频,讲好江门故事,把江门现在的建设成就推介出去,让老华侨的第二代、第三代有机会、有兴趣回来,亲身感受这里的变迁与魅力。”蒙令华说。希望共同写好“侨”文章“本次海外华文媒体广东采访行(江门站)活动是江门近年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采访范围最广的媒体互动交流活动。”市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余泽权介绍,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28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和6家涉侨中央媒体、省级媒体代表近距离了解我市近年来经济、民生、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成果,亲身感受到中国侨都的魅力。回顾本次活动的开展,省侨联文化部副部长、三级调研员邵慧同样也选择了“震撼”一词,“一是震撼于江门‘侨都赋能’工程的丰硕成果,二是震撼于江门侨乡文化的魅力,像有的媒体朋友说的,江门是宝藏城市,值得我们反复来多次来。作为侨务工作者,我们也可以在这里深挖侨乡文化资源。”邵慧表示,希望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借助此次活动,亲身感受新一轮广东改革开放、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共同谱写南粤大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新篇章。“希望接下来能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海内外媒体的联系和合作,进一步凝聚侨力,共同写好‘侨’文章。”海外华文媒体参观台城街道桂水村。近年来,江门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级战略机遇,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人文湾区建设,通过持续组织海外媒体走进江门,探索建立“前店后厂”国际传播机制,创新提出打造“10张城市名片”,加快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江门从“国际传播的先行地”,成为“国际传播的示范地”。 “江门是国际传播的富矿地,对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具备天然优势。”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钢华表示,希望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以中国侨都海外华文媒体合作联盟为平台,以侨乡江门观察广东、认识中国,把江门作为调研采风试点基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讲好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故事。

侨见台山

【搜罗网广州6月12日讯】来自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等19个国家的海外华文媒体以及5家涉侨央媒和5家广东省内媒体来到江门台山市做了深度采访并参加“侨见•海外华文媒体沙龙”首先来到的是台山市台城街道桂水村,位于台城西郊,辖区面积 3.9平方公里。近年来,台城街道桂水村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以农文旅融合为引擎推动产业振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建设提质增效、乡村产业提速赋能、乡村环境提档升级,绘就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幸福新图景。台城街道桂水村先后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美丽乡村”等称号,入选广东省 “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单。随后来到台山市中心图书馆“侨胞之家”,位于台山市高品质新居住示范区,是台山市政府联合博富控股重点打造的集学习、阅读、休闲、互动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藏书量超16万册,书籍覆盖面广、数量繁多。馆内设计十分新颖,设有阶梯阅读区域,多元化藏书区域,目前藏约6万册实体书,10万册电子书。台山中心图书馆设有侨胞之家咨询处、侨心阅览角等区域,书架上张贴著名华侨华人名言,配备可供阅读台山籍作家作品、新宁杂志社等多家侨刊的电子设备,为侨界同胞提供涉侨办事项目信息一览表指引,深化侨乡历史文化传承,进一步搭建依法维护侨益的平台。在这里,海外华文媒体一行参加了“侨见•海外华文媒体沙龙”,大家深度交流,互相表述了这一周的追梦中华・改革开放创新的广东侨乡——2024海外华文媒体广东采访行,纷纷表示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向自己的所在国传播,讲好广东故事。

走进台山——“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揭牌仪式在广东厨艺技工学校举行

【搜罗网广州6月11日讯】6月11日下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揭牌仪式在广东厨艺技工学校举行,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委内瑞拉等18个国家的27家海外华文媒体和多家涉侨央媒及广东省内媒体出席了活动。广东厨艺技工学校暨广东省台山市技工学校是直属于台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的正科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广东省重点技工学校。学校是台山市唯一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就业和再就业定点培训机构。 2020年6月,台山市技工学校与广东厨艺技工学校联合办学,学校增设厨艺教学部。办学40多年来,学校专注于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办学成绩突出,累计为社会培养6万多名烹饪专业技能人才,其中大部分学员成功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餐饮业,被社会各界誉为“厨点师摇篮”“厨点师黄埔军校”。学校成功入选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被评为广东省“粤菜师傅”海外交流基地、广东省“粤菜师傅”培养示范基地、广东省“粤菜师傅”培训基地、首个江门市“粤菜师傅”培训基地,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江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台山市文明学校等荣誉。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恩平

【搜罗网广州6月11日讯】追梦中华・改革开放创新的广东侨乡——2024海外华文媒体广东采访行来到了江门恩平市,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等18个国家的27家海外华文媒体,还有5家涉侨央媒及5家广东省内媒体,参观采访了恩平市冯如故居、歇马举人村以及拉美华侨华人文化展馆。恩平市冯如故居恩平市冯如故居,位于广东省恩平市牛江镇杏圃村,建于清代,是一间典型的三间二廊的岭南小院,坐东向西,硬山顶,龙船脊,外墙为青砖砌筑,内墙为泥砖垒筑,俗称为“银包皮”。故居总长10.49米,总宽9.61米,占地总面积100.81平方米。故居内还展出了冯如生平事迹、中国航空发展史等珍贵的文史资料图片。200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将故居按原貌进行维修。2012年10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冯如1883年出生于恩平牛江镇杏圃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2岁随舅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他目睹了美国的先进工业,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艺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艺不可。他在研制出一些机械的基础上投入了飞机制造,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之后,他萌发出制造飞机救国的思想。190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爆发,从此他开始致力航空事业,发誓:“苟无成,毋宁死!”在爱国华侨的大力资助下,创办飞机制造公司,历经千辛万苦,克服无数困难,终于1909年试制成功第一架飞机。次年10月,他参加国际飞行协会举办的飞行比赛,获得比赛第一名。1911年3月,冯如谢绝美国的重金聘用,毅然带着两架自制飞机投到祖国怀抱。他为了开通民智,宣传航空知识,于1912年8月25日,为民众作飞行表演,不幸失事,受重伤牺牲。在他被送医的弥留之际,这位开创了中国航空事业先河的伟人对助手说:“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也。”至今这句话仍然激励着无数航空人奋勇前进。拉美华侨华人展览馆祖籍昌梅村的侨胞以拉美侨胞为主,村里建设有恩平拉美华侨华人展览馆(以下简称“拉美展览馆”),开馆两年已经成为该村一个景点。该展览馆用文字、图片诉说着华侨华人赴拉美地区讨生活到融入当地社会的艰辛历程,充满拉美情调,走进其中仿佛置身拉美地区的民宅之中。100多年前,不少恩平人为讨生活,踏上了前往拉美地区的轮船。他们在当地艰难讨生活,逐渐融入当地社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些华侨华人的后代在当地从政、从商,有不少人成为当地国家的中坚力量。拉美展览馆展现了这段历史。“拉美华侨文化是我们恩平的一个亮点,有许多游客、侨胞特地赶到拉美展览馆参观。”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过去100多年,恩平到委内瑞拉、巴西、洪都拉斯、巴拿马、多米尼加等拉美地区发展的华侨华人很多。今年3月,恩平还与多米尼加圣弗朗西斯科德马科里斯市签订了友好城市备忘录。恩平市歇马举人村歇马村,建于元朝至正年间,有近700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这里“学霸”辈出,明、清时期培养出680多位功名人士,其中举人285人,从九品至二品的官员有430多人,因此被称为“歇马举人村”。“勤勉好学”的传统,是歇马村发展与兴旺的根基。在歇马村,村场以雄马造型建筑及古祠堂、古树、古碑石、园林、教子台等名胜而著称。完好保存有功名碑林、皇帝敕命、旗杆夹、祠堂、祖训碑石等珍贵文物,以及男人巷、娘女巷等奇特古建筑。其中,功名碑林是当时凡获举人以上功名者,村里就为其刻石碑竖立在教子地台周围,以彰显其功名和鼓励后人。教子地台附近,有200多块宽约0.35米、高约1.3米的功名石碑有序排列着。碑林旁还有纪念8名五品功名获得者的八大旗杆,旗杆墩上竖有两块石碑,石碑之间夹着高10多米的旗杆,根根旗杆高耸入云,令人生出壮志凌云之感。在近现代和当代,歇马村同样人才辈出。近现代,歇马村涌现出爱国华侨、飞虎队队员梁汉一,粤剧名旦芳艳芬以及著名书法家梁鼎光等名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培养了博士、硕士和大学生共200多人,其中包括美国太空总署哈勃望远镜总工程师梁新柱,及梁天锡、梁锡三、梁鼎光等三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级专家。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