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C
Toronto
星期五, 8 8 月, 2025

湖南专辑:追梦中华·幸福湖南

走进芷江:镌刻在岁月里的中外和平篇章

【搜罗湖南7月29日讯】29日,来自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湖南怀化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的青石板路泛着白光,空气中弥漫着历史的厚重气息。80年前,正是在这样的时节,这片土地见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时刻——中国与盟国并肩作战的成果在此凝结,和平的曙光穿透硝烟,照亮了东方。受降堂内,长桌两侧的席位静默矗立,仿佛仍在等候那场决定历史走向的会面。展柜中,泛黄的《受降备忘录》字迹清晰,“无条件投降”的条款不仅是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见证,更印刻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意志。当年,来自美国等盟国的代表与中国军民一道,在此见证侵略者低头的瞬间,不同语言的宣告声交织成和平的序曲,跨越国界的信念在这一刻达成共鸣。后院的纪念坊在烈日下透着青灰色的庄严,“克敌受降威加万里”的石刻历经风雨依旧苍劲。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丰碑,更是世界正义力量携手前行的见证——那些远道而来的盟国战士,与中国军民在战壕里共饮一瓢水,在阵地上同守一寸土,用鲜血浇灌出的和平之花,早已超越了地域与种族的界限。沿舞水河向西,飞虎队纪念馆的蓝白屋顶如展翅的和平之翼。P-40机头上的鲨鱼嘴纹路里,藏着中美将士协同作战的故事。墙上的老照片里,美国飞行员与中国地勤人员在战机旁比划着手势交流战术,中国村民用担架护送受伤的美国飞行员穿越山林,机场跑道上,中外士兵合力检修战机的身影被阳光拉得很长。这些画面无声诉说着:当和平成为共同目标,语言的隔阂便挡不住并肩前行的脚步。展柜中的物件承载着跨越国界的情谊:陈纳德将军的飞行日志里,夹着中国农民手绘的日军据点地图,笔触虽简却藏着守护家园的赤诚;中国士兵的铜制烟盒上,“FRIEND”的英文字样被摩挲得发亮,见证着战火中结下的战友情。夕阳为天际镀上金边,芷江机场的民用客机掠过天际,与当年飞虎队战机翱翔的轨迹在时空里交汇。受降纪念坊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仿佛在无声诉说:和平从不是孤军奋战的成果,而是世界各国心手相牵的结晶。那些中外军民并肩守护和平的故事,早已刻进芷江的山河,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图文:唐明淘)

走进怀化:陆港引擎+非遗DNA:怀化箱包如何缝制世界级产业蓝图

【搜罗湖南7月29日讯】29日,来自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湖南怀化鹤城。踏入怀化国际陆港,仿佛进入了一个繁忙而有序的物流世界。这里,是怀化走向世界的起点,一列列满载货物的班列从这里出发,沿着纵横交错的铁路线,驶向东南亚、欧洲等地。怀化国际陆港的建设,让这座原本地处内陆的城市,拥有了连接世界的便捷通道。它整合了公路、铁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了无缝衔接,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曾经,从怀化运输货物到沿海港口,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如今,借助国际陆港,货物可以直接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运输时间大幅缩短,成本也显著降低。在五溪非遗园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踏入园区,裸眼3D大屏率先展开五溪文明的瑰丽画卷:侗族织锦的几何纹样如星河般流淌,苗族银饰的錾刻纹路在光影中闪烁,辰河高腔的婉转曲调化作流动的音浪,瞬间将我带入虚实交织的文化场域。五溪非遗园以“非遗 + 科技”为核心,通过42个沉浸式互动展项,让侗族大歌、苗族银饰、辰河高腔等740项非遗瑰宝穿越时空,在现代都市中绽放独特魅力。数字化体验区内,科技与非遗的互动充满趣味——“电子织布机”前,指尖轻点屏幕,靛蓝与绛红的侗锦纹样便在虚拟织机上穿梭成型,传统女红的智慧化作可触摸的数字肌理;“电子泥巴”装置中,记者们揉捏的土陶罐轮廓被实时投射,泥土的质朴与数字的灵动在掌心完美共生。园区还突破传统展陈模式,借助动态捕捉、VR技术等构建“可触摸、可体验”的交互空间。在VR弓弩竞技区,我佩戴设备化身“古代猎手”,在虚拟山林中体验苗族狩猎文化;体感空间内,“赛博龙舟”竞技让传统民俗与现代运动激情碰撞。五溪非遗园内,花瑶挑花AR体验、沅州石雕数字展厅、芷江白蜡互动装置等展项,全方位展示着五溪文化的独特魅力。暮色渐浓,非遗园内灯火璀璨,全息投影中的侗族大歌仍在袅袅回荡,AR技术构建的古寨场景里,游客们流连忘返。这座“可触摸的非遗博物馆”,正让五溪大地的传统文化走出历史典籍,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刻进城市肌理的文化基因,向世界展示着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的“怀化样本”。离开五溪非遗园,我来到了怀化国际箱包皮具展示厅,怀化箱包皮具产业正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链条也在持续完善。当地政府还积极推动箱包产业与电商、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箱包展示交易中心、研发设计中心、检测认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平台,不断增强产业辐射力与影响力。怀化,正以它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走进洪江古商城:从巨幅油画到街巷深处的百年商韵

【搜罗湖南7月28日讯】28日,来自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湖南怀化洪江。刚踏进洪江古商城的服务大厅,目光便被一面墙的《洪江1915》牢牢吸住。这幅由怀化籍旅美画家周孜孜与钟诚老师等人数载研磨的油画,用9米长、4米高的恢弘尺幅,将清末民初的洪江盛景铺展得淋漓尽致。创作者们踏遍古街寻访老人回忆,埋首史料梳理商脉轨迹,再融入当年的建设规划细节,耗时3年才让这幅"会讲故事的油画"落地——画中1915个鲜活人物穿梭往来,比《清明上河图》还多出272个,每个人的眉眼、动作里都藏着考据的较真。推开服务大厅的木门,油画里的盛景便从画布走进了现实,青石板路被百年脚步磨得发亮。洪商文化博物馆的展柜里,一本泛黄的账簿,有毛笔写的收字,钢笔标着付款,两种笔迹在泛黄纸页上交错,恰似画中算盘与钢笔同框的画面。复原的商号内堂里,恍惚间能看见画中穿长袍的掌柜与着西装的商人,正围着这张桌子讨价还价。厘金局的税则碑前总围着不少人,汉文"桐油每担税银五分"旁的英文翻译,盛丰钱庄的铜锁与密码盘,守着"汇通天下"的承诺,兑换票上红印与钢印的重叠,恰似画中中外商人击掌的瞬间;忠义镖局的镖旗在风里猎猎,让人想起油画里镖师护送洋商队伍的画面,藏着"护货更护情"的担当。暮色漫上古街时,灯笼次第亮起,给油画里的故事镀上了暖光。站在十字街口回望,《洪江1915》的恢弘与门楣上的斑驳、博物馆的旧物、报馆的墨迹渐渐交融——原来这幅画从不是定格的历史,而是古商城的"基因图谱",那些画笔勾勒的商脉与人情,早已顺着青石板的纹路,流进了洪江的每一缕风里。

走进安江农校—探寻改变世界的“种子密码”

【搜罗湖南7月28日讯】28日,来自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湖南怀化安江。在湖南怀化的安江镇,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安江农校纪念园。踏入这里,时光仿佛倒退回那个充满探索与希望的年代,袁隆平院士在这里埋下了一粒梦想的种子,而后它生根发芽,成长为改变世界的参天大树,用满树的硕果诠释着湖南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的东方智慧。走进安江农校纪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袁隆平院士曾经居住过的旧居。这座朴素的房子,在岁月的洗礼下散发着宁静的气息。屋内陈设简单,木质的桌椅、陈旧的书架,每一件物品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却又充满激情的科研岁月。从1964年到1983年,袁隆平院士一家在此生活,他的三个儿子先后诞生于此,而杂交水稻研究从立项到三系配套成功并推向全国的关键时期,也基本是在这座房子里度过。在这里,袁隆平院士无数次挑灯夜战,在书籍和资料中寻找灵感;在这里,他与家人分享着科研的点滴,在亲情的温暖中汲取力量。走出故居,不远处便是那片孕育奇迹的试验田。微风拂过,稻浪轻轻翻滚,每一株稻穗都像是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力量。1961年7月,31岁的袁隆平在这里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天然杂交稻,它株型优异,穗大粒多,仿佛是命运特意安排的一次邂逅,为袁隆平开启了杂交水稻科研的大门。此后,这片试验田便成了袁隆平的战场,他每日穿梭在稻田中,仔细观察每一株水稻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无数的数据。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都无法阻挡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在这里,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但也正是这些挫折,让他更加坚定了研究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的决心。杂交水稻发源地纪念馆,是一座记录着杂交水稻发展历程的宝库。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震撼人心的数据:50多年来,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超90亿亩,增产稻谷超8000亿公斤。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近1/5人口的吃饭问题。这些数据背后,是袁隆平院士和无数科研人员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馆内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资料。1966年,他发表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篇论文论述了水稻具有雄性不孕性,并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带来大幅度、大面积增产。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杂交水稻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那个科研条件艰苦的年代,袁隆平院士凭借着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敢于突破传统的勇气,在杂交水稻领域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在馆内的一个角落里,还展示了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地推广的图片和资料。从亚洲到非洲,从美洲到欧洲,杂交水稻的身影遍布全球。它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上许多饱受饥饿困扰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希望。看着这些图片,仿佛能够看到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袁隆平院士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安江农校纪念园则用它独特的方式,将这段历史和精神传承下去。它是湖南的骄傲,更是世界的财富。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梦想,每一次收获都凝聚着智慧,而杂交水稻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全球粮食安全而努力奋斗。

走进安化:羽韵茶香-羽毛球与黑茶的双生传奇

【搜罗湖南7月27日讯】27日,来自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湖南益阳安化县。在湖南益阳安化,有两处独特的地方,一处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安化羽毛球运动学校,另一处是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传承的安化茶厂。这两个地方,一个代表着体育的热血与激情,一个象征着传统技艺与国际贸易的奇妙融合,共同谱写着幸福湖南的动人故事。踏入安化羽毛球运动学校,训练馆里的氛围热烈得如同燃烧的火焰。墙上,龚智超等冠军们的巨幅海报熠熠生辉,仿佛在向小球员们诉说着荣耀的故事,激励着他们追逐梦想。球场在灯光的照耀下格外敞亮,成为了孩子们逐梦的舞台。10分钟统一热身,不同的孩子同样的热身方法。热身结束不同年龄的孩子投入到不同项目的训练中,小小的身影充满着大大的能量。刚接触羽毛球不久的孩子,专注地进行着网前步伐、举拍等基础练习,每一个动作都认真而执着。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怀揣着对羽毛球的热爱,每一次挥拍、每一次击球,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与梦想。尽管训练艰苦,固定技术练习枯燥,但孩子们依然坚持着,为了心中的冠军梦而努力拼搏。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对未来的憧憬,对胜利的渴望。离开羽毛球运动学校,走进安化茶厂,仿佛踏入了一个历史的长河。空气中弥漫着黑茶独特的香气,那是岁月沉淀的味道。在这里,千年黑茶从山间鲜叶蜕变为跨洋商品,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传奇的故事。安化黑茶的制作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采摘、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到干燥,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茶人的智慧与匠心。渥堆发酵是黑茶制作的关键环节,茶工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掌控着发酵的温度和湿度,让茶叶在时间的催化下发生奇妙的变化,形成黑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安化黑茶也展现出了强大的魅力。我们从中国黑茶博物馆了解到,曾经,它沿着万里茶道,从资江出发,经洞庭入长江,再辗转到恰克图,最终抵达圣彼得堡,开启了丝绸之路后横跨亚欧的又一次商业传奇。如今,安化黑茶通过现代化的贸易渠道,远销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来自中国湖南的独特韵味。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国文化的使者,传递着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友好。安化羽毛球运动学校里孩子们的拼搏精神,与安化茶厂里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都是幸福湖南的生动写照。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体育与文化共融,共同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幸福画卷 ,向世人展示着湖南安化的独特魅力与无限活力。(图文:唐明涛)

走进益阳:邂逅山水人文与山乡新韵

【搜罗湖南7月26日讯】26日,来自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湖南益阳,实地探访这座湘北名城的历史文脉与发展新貌。采访团首站来到益阳国基学校及张国基纪念馆。在资阳区新桥河镇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汤光华的讲解中,“华侨教育家”张国基的生平脉络清晰展现。这位从益阳走出的侨界先驱,秉持“教育救国”理念,海外奔波期间始终心系故土,晚年归乡后全力投身办学兴教。馆内珍藏的书信、教案等实物,见证着游子与家国的深厚联结,而校园内琅琅书声与活跃的教学场景,则生动诠释了“院士之乡”“文学之乡”文脉的传承延续。在被誉为“山乡巨变第一村”的清溪村,采访团感受到传统村落的现代蜕变。这里是作家周立波同名小说的创作原型地,青瓦白墙的民居、生机盎然的田园仍保留着浓郁乡土气息。贾平凹清溪书屋、人民文学出版社清溪书屋的入驻,为古村注入新的文化活力。漫步村中,既有《山乡巨变》中乡村变革的历史回响,更能看到当代振兴图景:民宿里游客体验农耕文化,特色茶品营养解暑引得一众媒体记者赞不绝口。文学IP与乡村资源的融合,正让"山乡巨变"在新时代焕发新篇。从历史人文到自然生态,从传统底蕴到发展新貌,益阳以山水为纸、人文为墨,书写着"三高四新"蓝图下的新篇章,以“益山益水·益美益阳”的独特气质,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图文:唐明涛)

“追梦中华•幸福湖南”2025海外华文媒体湖南采访行启动

湖南日报7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晗 见习记者 张爔文 通讯员 刘为)25日,由中国侨联指导、湖南省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幸福湖南”2025海外华文媒体湖南采访行在长沙启动。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名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参加启动仪式。26日至29日,采访行将走进益阳、怀化,深入学校、村庄、纪念馆、博物馆、古商城等地,开展采访采风活动。“海外华文媒体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孙民生致欢迎辞时表示,长期以来,大家扎根海外、心系桑梓,用独特的视角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发展成就,讲述湖南的动人故事,为增进中外理解、促进侨胞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采访行,希望大家多走走、多看看,亲身感受湖南的发展活力、文化魅力和生态美丽。期待大家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把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湖南呈现给世界,让更多海外朋友了解湖南、关注湖南、投资湖南。“海外华媒是湖南故事的世界信使。”印尼《鹿见寰宇》新媒体社长章维佳表示,湖南所蕴藏的文化瑰宝,是湘江奔涌的千年文脉,是群山巍峨的坚韧风骨,更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炽热表达。此次参加2025“追梦中华·幸福湖南”海外华文媒体湖南行活动,将围绕湖南新发展阶段的新定位,讲好湖南新故事,让世界真正听懂这方水土的壮阔交响。加拿大搜罗传媒副总经理唐明涛说,作为海外华文媒体,要做的是用好立体化传播的“组合拳”,结合所在国的特点,用图片定格细节、用文字深挖内涵、用短视频传递鲜活,让湖南故事通过多维度的表达触及更多人,让世界看见一个真实、立体、温暖的“幸福湖南”!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海外华文媒体来湖南采访,把湖南故事说给世界听

7月22日,为期5天的“追梦中华·幸福湖南”2024海外华文媒体湖南采访行活动顺利落下帷幕。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澳门日报记者深入长沙、衡阳、永州三地,行程超过700公里。他们用镜头和笔触记录所见所闻,了解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感受独特的湖湘文化和魅力湖南风采,向世界推介湖南。讲好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5天行程里,采访团一行进企业、走车间,从浏阳烟花到先进装备制造,从电子器件到食品加工,从传统产业到新质生产力,多层次了解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感知湖南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        “一首《浏阳河》传唱海内外,一朵烟花被誉为写给天空的最美情书。”印尼华裔总会国际宣传部主任张春梅表示,此次采访走进浏阳参访了湖南金阳烯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九典制药、盐津铺子3家企业,发现这里不仅名人辈出,还有不少标杆企业,令人震撼。18日当晚,她就将采写的图文报道“浏阳三张名片”发布在印尼《国际日报》新媒体网站,引起了朋友们的围观。        大瑶镇素有“花炮之源”的美誉,这个处于湘赣边群山之中的小镇,所生产的烟花一次次惊艳世界。2023年,大瑶镇花炮全产业链年产值近200亿元,共有上下游相关企业400多家。参访完浏阳大瑶镇国际花炮商贸城,走进杨花书院时,美国《中美邮报》社长、总编辑屠新时有感而发、现场挥毫,留下了“浏阳烟花 世界绽放”的书法作品。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衡阳的产业底蕴和发展根基。走进衡钢工业科技展览馆、衡阳市工业博物馆,采访团一行了解衡钢的发展历程与技术创新,感受衡阳制造业的灿烂历史和辉煌成就。“衡阳有着深厚的工业底蕴和令人震撼的工业之美,令人钦佩!”澳门日报记者王维说。        来自科特迪瓦《西非华声》总编金浩在祁阳市唐家山油茶文化园参观采访时,看到了与自己同名的“金浩茶油”,感到十分亲切,现场为其“打Call”。“希望海外华文媒体人,能为我们中国的好产品代言。金浩茶油,贵得有理由!”金浩说,从最开始通过商场超市了解金浩茶油,到实地参观种植基地,切实感受到了湖南油茶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一次湖湘文化熏陶之旅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牢固精神纽带。此次2024海外华文媒体湖南采访行,也是海外华文媒体人接受湖湘文化熏陶之旅。        作为“湖南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近年来,南岳衡山已成为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文化交流的集聚地之一。        “衡山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舞台。”欧洲新侨网副总编辑郭纪鹏登顶祝融峰后有感而发,当晚就以“登临南岳:领略衡山的自然奇观与历史沉淀”为题,写下参访见闻。他表示,将通过宣传推介,让更多人了解南岳衡山,前来领略“五岳独秀”的魅力。        在雨母山镇幸福村,大家体验了宋代点茶、宋式插花、特色茶点、古琴书法等宋代文化乡村休闲项目,沉浸式感受宋代雅致生活。        坐落在永州市零陵区潇湘二水汇合处的萍洲书院,环境宁静深邃、古朴典雅,一石一瓦都透着历史的厚重感。“走到这里,就好像是在与千年前的古人相约、对话,感慨很多。”美国华盛顿中文电视台副台长袁艳表示,自己所在的华盛顿中文电视台有个《世界听我说》栏目,希望能通过该栏目将湖南的故事、永州的故事说给世界听。        “对海外华人华侨来说,要感受祖国、祖籍国的文化,浯溪碑林一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点。”日本《东瀛新视野》总编辑蒙令华参观浯溪碑林时表示,将把在这里看到的诗词、书法作品,以及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

海外华媒“打卡”历史文化名城永州 领略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

7月21日至22日,“追梦中华·幸福湖南”2024海外华文媒体湖南采访行走进永州,先后前往祁阳唐家山油茶文化园、浯溪碑林、朝阳岩石刻、萍洲书院、柳子庙,感受永州的人文之韵、历史之厚及山水之秀;在冷水滩参观考察永州陆港及经开区重点企业项目,感受永州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 “金浩茶油,贵得有理由!”与金浩茶油同名的《西非华声》总编金浩在永州祁阳唐家山油茶文化园念出了这句广为熟知的广告词,他说:“以前只在全国各地的商超里了解到金浩茶油,今天来到茶油基地,确实看到了它的雄厚实力,希望海外华媒人能够为金浩茶油代言,为中国的好产品代言。”  位于祁阳的浯溪碑林是中国最大的露天摩崖石刻碑林,现存石刻506方,以唐代诗人元结撰文、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的《大唐中兴颂》著称,因其文绝,字绝,石绝,自古被称作“摩崖三绝”。        欧洲时报中东欧版编辑国妮了解到浯溪碑林背后的历史故事及丰富的碑刻文化后说:“置身于石刻前,仿佛跨越了时空与古人对话,这些文字的力量让我既感动、又自豪,中华文化真的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随后,采访团一行前往萍洲书院,途中领略了潇湘二水秀美的自然风光,了解萍洲书院的历史典故和起源。        “一条叫潇,一条叫湘,两江汇合成了潇湘,真是太有意境、太美了。”欧洲新侨网副总编辑郭纪鹏感叹,“以前只从书上知道潇湘,今天终于见到了真正的潇湘。”    22日上午,采访团一行走进永州陆港,了解陆港的功能定位和对外发展规划,并对陆港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集中采访。他介绍,“永州陆港聚焦保鲜食品加工、新质制造业、商贸物流业三大领域,围绕通道、平台、产业三大建设目标,通过打造开放性平台,把湖南的优质农产品‘送出去’,把国外的优质产品‘带进来’。”        印尼华裔总会国际宣传部主任张春梅与记者分享,此次采访行特意以印尼华裔总会的身份参与,来湖南寻求合作机会,现已与陆港主要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期待能够有进一步的合作。        中国侨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献锋,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彭迪参加活动。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厚参加,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云玲出席部分活动。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