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NAME
Dan
125 POSTS
0 COMMENTS
如梦令·2023回响中国传统艺术展演9月9日多伦多正式开演
Dan -
如梦令,不止是一场汇集戏曲、汉服、音乐和舞蹈的演出;是一群青年人对传统文化十数年的热爱与坚持,是一次他乡遇故知、灵感碰撞的激动与喜悦,是传承,是跨越时空、跨越山海的共振,是历久弥新,念念不忘才得以拥抱的回响。是秋之初,瑞风送爽,夙兮梦里,忽闻回响,往昔之音韵,徐徐再起,是为《如梦令·2023回响中国传统艺术展演》也。《如梦令》筹备半载,於此敬揭红幕,欲将古典之艺,传承于时下;近二十个节目、五十余演员,锵锵之音,朗朗之歌,传颂而至,不胜其妙。首当其冲,有汉服舞剧《梦红楼·太虚幻境》:基于《红楼梦》中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情节,有仙子羽衣飘飘,引领宝玉洞悉金陵十二钗由繁花锦簇到诸芳流散的荣辱盛衰。角色服饰细致考究,皆以明代形制汉服展示,令人如置其中,不觉岁月之往还。继之者,昆曲“临川四梦”之二,汤显祖所创《牡丹亭》、《南柯记》:一花一世界,一曲一人心,情感于曲中交融,与观者心心相通。《牡丹亭·惊梦》,描绘女子因伤感春情而愁苦,梦中境遇云雨之欢愉,情感缠绵,曲调婉转,引人陶醉其中;《南柯记·瑶台》,梦入蚁国幻境之神奇,有金枝公主盛衣冠,整甲胄,验枪弓,做工繁复细腻,令人眼花缭乱。再有古典舞《且看行云》。舞者翩若行云流水,步履轻盈,舞袖飘飘,若行云之舒卷,随风而动,曲折纷飞,变化万千,生生不息。舞动间,观者瞩目,犹如仰望苍穹,美不胜收。而古琴曲《庄周梦蝶》亦别具风韵。琴音清幽,似远山流水之声,又如微风拂过花间。庄子之梦境,化作音律,琴弦之间,仙境展现,听之心旷神怡,犹如坐于庐山之巅,凌虚御风。当世之音,不仅传承古雅,更有国风流行歌曲《悟空》独树一帜。歌曲曲调欢快,歌词抒发豁达之情怀。曲中悟空,意象飘然,挥斥方遒,心怀大志,世界任我闯荡,风云变幻,岂曰无补。展演之篇章纷繁,非止红楼幻境、惊梦瑶台、云游之美、庄周梦蝶。京剧之激情飘逸,民族舞之热情奔放,民乐之典雅悠扬,无一不将于舞台上呈现。各路才艺荟萃,多姿多彩。当秋叶纷坠之际,望诸位雅观之士,拭目以待:一场传统艺术的盛宴即将展开,定当使人心荡神驰,醉卧美意之中。回响传统文化研习社(以下简称回响)成立运营于2022年8月,2022年12月在加拿大联邦政府注册为非盈利社团组织机构。作为新生代的非盈利组织,回响以文化艺术为纽带,以群体成员的共同爱好为基础,以传承与传播中华古典美为任;其成员均系具有专业或半专业艺术学习背景的、多伦多及周边各大高校在读学生及在职青年,下属戏曲、民乐、舞蹈、传统服饰等版块,致力于在多伦多本地及网络社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回响成员以共同学习进步、为各界观众展现原汁原味的中华古典美学为目标,通过演出、创作内容和举办日常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东方文化内涵,希望能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尽绵薄之力。 回响自成立之初首次举办展演以来发展迅速,秉承”保护传统,积极创新“的理念,在各界朋友支持下,不断吸取经验和建议,回响已然成为海外的新主流文化社团。2022年8月,“回响传统艺术展演”在多伦多首次亮相,以其编排流畅、风格多样的精彩演出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观众们。这次活动不仅赢得了观众们热烈的鼓励,还掀起了一系列正面的反响。春去秋来,回响传统文化研习社年度艺术展演将于2023年9月全面升级,强势回归。本次展演节目内容将涵盖中国传统戏曲、曲艺、舞蹈、民乐、传统服饰文化和国风融合流行艺术,可谓古今并包,形式无拘。第二届《回响·中国传统艺术展演》以「梦 」为主题,引领观众探索由东方古典美学筑就的文化宝库。我们将为观众带来昆曲《牡丹亭·惊梦》《南柯记·瑶台》,回响二创汉服舞蹈短剧《梦红楼·太虚幻境》,以及民乐合奏,民族舞,现代舞,京剧,国风流行歌曲等众多表演。时间:2023年9月9日 19:00地点:Sandra Faire and Ivan Fecan Theatre购票链接(票价:$35/$45/$55):https://secure1.tixhub.com/yorku/online/b_otix.asp?cboPerformances=2035&cboEvent=944
海外及两岸华文媒体高度赞叹甘肃自然人文风光和发展新貌
Dan -
新华社兰州8月26日电(记者朱昊晨)海外及两岸华文媒体甘肃“高原行”采风活动25日圆满落幕,参与活动的媒体代表高度赞叹甘肃省的自然人文风光和发展新貌。自22日活动启动以来,海内外20余家华文媒体代表先后深入走访兰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多地,饱览黄河、草原、高山等风光名胜,参观博物馆、寺庙等历史人文景点,了解甘肃省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体验回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独特风情。8月22日,海外及两岸华文媒体代表在甘肃兰州参观《读者》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朱昊晨 摄媒体代表们且行且叹,纷纷表示甘肃自然风光之雄奇壮美、历史人文底蕴之深厚、多民族之团结和谐、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之迅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们对西部地区有了更为直观、具体和崭新的认识,也对甘肃及西部地区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在甘南访问藏族居民家庭后,台湾《海峡两岸》杂志社总编辑冯涵瑛告诉新华社记者:“这是我第三次来到甘肃省,看到藏族同胞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愈来愈安康富足,我感到由衷的开心,也深觉中华民族多民族和谐共处、共圆‘中国梦’的美好与宝贵。”“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西北,我对此行所看到的甘肃省发展状况感到十分欣喜。”斐济《斐济日报》翻译部主管孙卓文对新华社记者说,“甘肃省在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多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这里的发展和进步,显示出中国坚持不懈地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上所作的努力。”8月23日,海外及两岸华文媒体代表与游客们游览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寺。新华社记者 朱昊晨 摄加拿大“搜罗传媒”总编辑陈林也是首次造访甘肃。他说:“山川锦绣、文化深邃、民风淳朴的中国西部给了我许多惊喜。我看到在基础设施、教育、经济等各方面,国家给予了当地很大的投入和扶持,各种实质性政策帮助当地民众提高了生活品质、促进了区域发展。我将在公司的媒介平台上全方位地向读者们讲述甘肃故事。”来自宝岛台湾的自媒体人邱庆龄说,一路走来,在甘肃大地参访了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身为台湾青年,亲身体会到祖国悠久璀璨的文明,甚感骄傲。在兰州,繁华发达的城市面貌、人山人海的观光客颠覆了我对这座城市的想象。步入少数民族同胞的家中,看到他们幸福安乐的生活,了解到政府对他们的关爱和帮扶,更加明白“为人民服务”五个字的分量。邱庆龄每参访一处,便会打开手机向自媒体平台“粉丝”们进行直播,让他们“无时差”地感受甘肃的美食美景、社会风貌,了解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我来祖国大陆十年多了,大陆给了我许多的机遇,我想把大陆的真实面貌分享给台湾的亲朋好友,也许他们能在其中邂逅到属于自己的机遇。”8月24日,海外及两岸华文媒体代表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尕海镇尕秀村参观。新华社记者 朱昊晨 摄媒体代表们且叹且书,在第一时间将采风途中所见所闻传递给读者,助海外受众更全面、真实、客观地了解中国。尼日利亚《西非统一商报》责任主编王淑华在25日发表的报道中写道:藏区百姓的生活和乐幸福,大街小巷多民族和谐友好。不管是城市还是乡镇,街道干净整洁,秩序井然。走进藏族民众家中,也能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安居乐业、勤劳朴实。《台湾新报》25日发表的报道中说:“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甘肃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必将成为多民族融合繁荣的典范。”海外及两岸华文媒体采风活动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多年来坚持举办的品牌活动,旨在邀请相关媒体实地深入走访少数民族地区,了解当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建设与发展成就,从而真实、客观、立体地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今年,该活动再次来到甘肃省,来自阿联酋、加拿大、日本、欧洲、非洲、东南亚及海峡两岸的20余家华文媒体受邀参与。新闻来源:新华社
华文媒体结束甘肃采风 冀向世界讲述中国发展故事
Dan -
文:中新社陈建新 图:搜罗传媒陈林“在这次‘高原行’活动中,我们所看到、听到和接触到的,无论是寺庙、市场,还是景区,社会氛围都很安定祥和。”结束完采风活动,菲律宾《联合日报》总编辑董拔萃在兰州如是表示。 海外及两岸华文媒体甘肃“高原行”采风活动25日在兰州落下帷幕。来自两岸及法国、加拿大、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逾20位华媒代表,连日来走进兰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 在兰州,华媒代表们参观了读者出版集团,了解集团发展历程、出版发行及转型情况,品味“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并探访了甘肃省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古丝绸之路历史和甘肃彩陶文化;在甘南,华媒代表们走进拉卜楞寺、郎木寺、乡村民宿和藏族民众家中参访,并考察了宗教工作、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情况。 曾赴西藏参加“高原行”采风的董拔萃表示,在这些藏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从农牧民特别是搬迁户的居住环境中,就可看到这不仅仅是脱贫,也是实实在在地奔向小康。未来将加强报道藏族地区经济发展、藏族同胞幸福生活等真实情况。 来自台湾高雄的吴一昌,是《海峡两岸》杂志发行人。已是第三次来到甘肃的他表示,此前曾带台商赴临夏广河县开展扶贫工作,活动因疫情暂停,非常高兴听到广河县已从扶贫名单中退出。《海峡两岸》杂志不仅在两岸发行,也覆盖泰国、澳大利亚等地,希望进一步深入报道甘肃的风俗、民情、宗教等。 海外及两岸华文媒体“高原行”采风活动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组织发起,首次举办于2011年。十余年来足迹遍布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为世界了解中国西部提供了重要窗口和平台。
华文媒体眼中的甘南:发展变化令人震撼
Dan -
海外及两岸华文媒体甘肃“高原行”采风活动正在举行,多位海外华媒代表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参访时表示,甘南的发展变化令人震撼,未来希望加强报道,让更多海外人士了解真实、鲜活的藏族地区发展故事。自22日起,来自两岸及法国、加拿大、日本、菲律宾、捷克、马来西亚、尼日利亚、斐济等国家的华媒代表深入兰州、甘南等地采风。于甘南参访后,多位华媒代表向中新社记者分享此行感受和对甘南发展的建议。捷克《捷华通讯》副主编王小璐对中国近年实施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颇有感触。她表示,甘南在改善民众生活与保护草场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不少成效,未来在提高草场保护的科学化、精准性上可进一步探索。她建议包括海外华媒在内的更多媒体,继续深入藏族地区和普通民众的生活,向世界客观、公正报道当地真实的面貌。加拿大《搜罗SOLO》杂志主编陈林说,近几天前往乡村民宿和藏族民众家中走访,可以看到当地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在其中的投入。于加拿大生活多年,他表示不少海外华人对甘南了解不多,尤其是国家在基础建设、教育、产业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未来做好相关报道的同时,亦会呼吁更多海外人士到藏族地区实地走走。尼日利亚《西非统一商报》责任主编王淑华表示,第一次来到甘南,当地发展情况和固有印象完全不同,民众家中电视、网络、太阳能等各种设施齐全,已过上现代化生活,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政府在民族地区的建设成效特别显著。接下来将围绕当地农村生活的变化,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尼日利亚及西非地区的民众更真切、直观地了解中国民族地区、尤其是藏族地区的生产生活。同样首次到访甘南,菲律宾《商报》执行总编辑蔡友铭十分关注宗教议题。参访拉卜楞寺,肃穆、纯净的寺庙氛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还了解到僧人学经的同时,也会学习天文历算、医药、英语等知识。他说,到此参观就可发现某些西方媒体所报道的“打压宗教”等情况完全不存在。他还认为当地旅游、畜牧等资源丰富,建议继续加大对外推介,让世界更多人前来看看美丽的甘南;同时当地可开发更多娱乐项目,丰富旅游业态。他表示,将通过报道让更多读者了解甘南的发展变化。
探出版集团、访博物馆 华文媒体品甘肃魅力文化
Dan -
中新社甘肃甘南8月23日电 (陈建新)“来甘肃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历史文化悠久,在这些精美的展品中,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也能从中品味到中华文化的历史文脉一直在传承。”参观完甘肃省博物馆,菲律宾《联合日报》总编辑董拔萃如是表示。 22日起,逾20位来自两岸及法国、加拿大、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华文媒体代表走进兰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参观读者出版集团,了解集团发展历程、出版发行及转型情况,并探访当地博物馆,近距离感受灿烂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 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古代中国通向西方的重要门户。华媒代表们先后走进甘肃省博物馆、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了解古丝绸之路历史及早期哺乳动物在和政地区繁衍生息及灭绝的历史。 “百闻不如一见!”在菲律宾生活已30年的董拔萃说,借助参访机会,能够亲眼看到很多以前只停留在书本上的东西。他表示,菲律宾有不少华侨华人,十分关注祖(籍)国发展。希望通过这次采风活动,让更多民众了解、认识中华文化。 来自台湾屏东、在两岸从事综艺节目导演工作的邱庆龄,手持拍摄器材边行走、边直播。在大陆生活近10年的他,经常奔走于各地,介绍大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和声音,把甘肃的历史文化分享给更多两岸青年。(完)
电影的盛宴!中加国际电影节多伦多盛大开幕,星光熠熠,文艺交流如火如荼
Dan -
8月19日,在夏季的中旬,多伦多都会大学礼堂被浓厚的电影氛围所包围。这不仅仅是一个电影的聚集地,更是文化、艺术与人心的交汇处。由中加艺术科技联盟、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与加中商业与发展中心齐心协力主办的中加国际电影节,点燃了这座城市的电影热情。招待会宛如一首优美的序章,为到场宾客营造了一个和谐、自在的交流和社交环境。中加国际电影节主席宋淼与Howard Lin教授登台,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对本届电影节的准备情况并感谢大家出席本次开幕仪式。嘉宾有全加华人联会共同主席钟新生,President of Toronto Canada China Friendship Assoc Warren Bethune, 加拿大深圳社团联合总会主席齐佳,加拿大顺德联谊会主席、著名画家罗建生及夫人唐彦仪,著名作家张翎,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川沙及夫人吴宏,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 Chantal Lee和Sun Teo,Christina Chang、Tery Imamura、Leeanne Yu,“水立方“文化艺术中心主席冯少,加中友谊促进会会长王家明,爱奇艺Jamie,看北美小视频总裁刘佑一,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导、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副院长王亚欣,远景财富合伙人/总裁Jack Duan,原北京电影学院胡滨。William Wu,President of OGO development inc,东方文化中心理事长Bob 李及夫人,湖南同乡会彭良健及Lily...
海外及两岸华文媒体甘肃采风 感知高原发展新貌
Dan -
中新社兰州8月22日电 (陈建新)海外及两岸华文媒体甘肃“高原行”采风活动22日在兰州启动。逾20位来自两岸及法国、加拿大、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华媒代表,将在兰州、临夏、甘南等地开展采风活动,感知高原经济社会发展新貌。 为期五天的活动中,华媒代表将参观读者出版集团,品味“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前往甘肃省博物馆,领略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走进拉卜楞寺、郎木寺等寺庙,了解宗教工作情况;实地走访极具浓郁风情的夏河县、碌曲县,考察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情况。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二级巡视员许波指出,此次活动行程丰富,涉及文化、生态、民生、宗教、民族等方面,希望大家以最擅长的方式,把所见所闻所感告诉更多想了解中国、了解甘肃、了解甘南的海内外各界朋友,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海内外华文媒体“高原行”采风活动首次举办于2011年,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组织发起,十余年来足迹遍布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多篇报道被翻译成英、德、法、葡等多种语言,被国外报纸、刊物、网站等广泛转载,为世界了解中国西部提供了重要窗口和平台。
第八届中加国际电影节多伦多公益展映倒计时!电影爱好者们,不容错过
Dan -
8月19日,第八届中加国际电影节将于多伦多举行系列公益展映活动,将分为招待会与五部电影的公益展映。五部影片皆围绕"家"这一主题展开:它可以是游子亲手为自己搭建的避风港;可以是串联血脉与土地的脐带;是香火不息的南方宗祠;也可以是万物生灵共同的栖居所——自然。走进影院,于光影里礼赞家所给予的生命与爱。地址: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auditorium - TRS 1-067五部影片皆为公益展映以下折扣码,每场免费领取电影票10:00-12:00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2022,30min)王硕 张蕾 陈秀君 江远流 陈阳 王晨|纪录片|中国|中文展现武夷山国家公园优质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特色,记录多种濒危、易危动植物。家在顺德(1h30mins)李乐|纪录片|中国|中文《家在顺德》是一部讲述广东宗祠文化和家庭文化的系列纪录片。影片讲述了顺德祠堂的前世今生的感人故事。以下视频来源于北京伯璟快来订票啦!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注册门票!购票折扣码:CCIFFPROMO12:00-13:00 招待会(仅限邀请)13:00-14:30唐人街大奋斗 (2022, 1h28min)Karen Cho | 纪录片|加拿大 | 英语全球唐人街都面临着消失的威胁—与它们一起消失的还有社群奋斗的丰富历史,他们从边缘地位一直争取着属于自己的地方。唐人街大奋斗记录了北美各地为拯救唐人街的集体抗争。快来订票啦!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注册门票!购票折扣码:CCIFFPROMO14:30-15:00 中场15:00-16:30郊狼 | (2022, 1h29min)Katherine Jerkovic | 剧情|加拿大...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着力提高学习实效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Dan -
着力提高学习实效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方江山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上的统一是党的团结统一最深厚最持久最可靠的保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在真学真信真用、学懂弄通做实方面下功夫,展现出干事创业的蓬勃朝气和奋进力量。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求我们把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有机融合起来,坚持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不断增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增强将理论学习与宣传实践相结合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生产出信息含量丰富、思想分量深刻的高质量新闻内容,不断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我们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论述,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加强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下更大气力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国际传播是指面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受众所进行的跨国或跨地区信息传播,通过信息传播触达特定人群,进而影响特定人群。国际传播效能,是衡量国际传播能力、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综合指标,是本国信息在国际舆论场的到达率、能见度和影响力的整体反映,其主要衡量标准可以体现在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特定人群的信息触达、信息解码、信息认同等3个方面,即传播范围的覆盖面,让人“听得见”;传播内容的亲和性,让人“听得懂”;传播势能的影响力,让人“听得进”。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出发点。“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这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目标。这里,结合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围绕着力提高学习实效,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谈几点体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论述一个大国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传播力、文明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论述,更加积极主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实践性。这里简要梳理一下,与大家一起学习。关于讲述好中国故事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通过有温度、接地气的故事传播理念、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最佳方式。在2016年2月19日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在2018年8月21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九个坚持”重要内容之一,深刻指出,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关于讲故事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在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为讲好中国故事作出表率,在多年来的对外访问、主场外交中,身体力行、亲力亲为,以朴实清新的语言、优美生动的文字、深入浅出的内容、明白易懂的道理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了政治家的深厚学养和深沉积淀,彰显了国家元首的宽阔视野和宽广胸襟,凸显了大国领袖的睿智思考和高超语言艺术。关于构建好话语体系话语体系是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是构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要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要求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关于如何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使故事更多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关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关于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他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用富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达引导和影响国际舆论,先后提出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一系列重大理念,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江新语》《摆脱贫困》等重要著作多语种版本出版发行,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起到表率示范作用。关于展示好中国形象当前,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他塑”而非“自塑”。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国际社会全面正确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使中国国家形象更加具体、更加闪亮。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其中“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大国际活动和国际场合中,宣介和衷共济、和而不同的和平观,展示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建设者的形象;宣介计利天下、互利共赢的发展观,展示中国始终做全球发展贡献者的形象;宣介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天下观,展示中国始终做国际秩序维护者的形象;宣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明观,展示中国始终做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者的形象;宣介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展示中国始终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者的形象,为我们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树立了表率榜样、提供了成功经验。关于开展好人文交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是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交流互鉴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并在国际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文明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开展深层次、多样化、重实效的思想情感交流,善于用外国民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让他们更好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要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作用,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交流互鉴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要创新体制机制,把我们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力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要更好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工作,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始终把完成好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政治责任作为检验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首要实践标准、根本标尺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时代背景。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紧迫性前所未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国际社会越来越迫切地希望了解不断发展的中国,以及不断变化的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同时,在国际舆论场中,“西强我弱”的媒体格局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中国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问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仍然任重道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自信心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从国际大环境看,“东升西降”“南升北降”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大势、时代大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等重要理念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牢牢占据道义的制高点,赢得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从中国发展的情况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拥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这为我们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打下坚实基础。中国道路的开创、中国奇迹的取得、中国人民的奋斗、中国为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密码,都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最生动、最鲜活、最丰富、最真实的素材。做好对外舆论斗争的艰巨性前所未有美西方蓄意挑起经贸摩擦,恶意污名化“疫情源头”,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涉人权等议题上抹黑中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当前,随着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对做好对外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舆论场上的国际竞争将会更加深刻剧烈。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不仅有交流交融,更有交“战”交锋,我们不仅要做讲好中国故事的“绅士”,更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报道好习近平总书记、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的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政治责任。要建设成为受人尊敬的国际一流大报,就要进一步增强“效果意识”,为国际舆论场注入更多正能量。这个正能量,首先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思想和形象的国际传播。怎么评判首要政治任务的完成情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传播效果,用实际效果检验立场。我们比的不是嗓门大,而是要把道理讲到人心里,让作品在海外有效落地。我们要保持优势特色、国际视野,用国际上听得懂的话讲述我们的立场和观点,把中式表达转化成国际受众喜闻乐见的表达。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外宣报道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对外宣传阐释,坚持平稳平实、精准精确、高质高效,发力正面观点传播,创新优化叙事策略,打造重点深度栏目,丰富产品呈现形式,深入生动、可亲可信对外讲好习近平总书记故事,扩大习近平总书记报道对外传播落地实效。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要结合优势特色,开动脑筋搞好统筹策划,开展大型采访活动,用好创意、好作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议阐释好、展现好,用一个个精品力作更好完成我们的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要求在国际传播领域,“效能”就是使用行为目的和手段方面的正确性、效果方面的有利性。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要把知与行统一起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贡献力量。要有“靶向意识”,稳妥开展好国际舆论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国际舆论场,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别人乱说了一通,如果不及时加以澄清和纠正,在国际舆论格局中“无语”“失语”,就会以讹传讹,影响我国形象和国家利益。我们要积极稳妥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意识形态领域舆论斗争,做到托把要稳、靶向要准,针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搭便车论”等错误言论,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主动阐明我国政策立场和观点主张,及时澄清模糊认识,有力批驳错误论调,抢占道义与舆论制高点。要切实增强敏锐性、提高鉴别力,对热点话题始终保持清醒、冷静、慎重的态度,充分研究话题背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加强正面叙事,注重坚持借外媒外嘴说话,搜集和用好境外媒体报道和国际社会反响,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国观”“中共观”,更好理解和认同“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要发挥好言论评论、独家报道等方面的优势,精准出击,不断击中对方的敏感点、溃烂点、出血点,把问题抓准,把脉络理清,把道理讲透,有力开展舆论斗争,做到主题明、托把稳、靶向准、选料精、效果好。开展国际舆论斗争,要始终注意站在人类道义制高点,善于把遭遇战变为主动战,抓住最核心的问题进行精准批驳,阐明事实真相,说清道理,同时不扩大打击面,不搞人身攻击,不搞低端骂战。总之,要发扬专业精神,提高专业能力,找准靶点、痛点,把问题抓得更精准,把脉络理得更清晰,把道理讲得更透彻,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舆论效果。要有“抢滩意识”,主动引导国际舆论“抢滩意识”就是要主动出击,抢占国际舆论引导先机,开展更有目标、更有针对性的有效传播,不能老被别人的议题牵着走。要讲求“时度效”,切实提升国际传播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把握好“时”,就是要掌握好发声的有利时机,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主动、精心设置观点鲜明、指向性强、易于传播的议题,真正做到“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把握好“度”,就是要把握分寸、掌握火候,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掌控发声的密度和强度。比如,针对有些外媒的负面报道、攻击污蔑,既要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也要讲求策略、有利有节,有些议题可不予理睬,做到不被外媒牵着鼻子走;再比如,在进行成就宣传时,要注重场合感和分寸感,不说过头话,既讲我们取得的发展成就,又讲我们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看待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把握好“效”,就是要以效果为导向,既遵循传播规律,又讲求传播艺术,既讲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把我们想说的与国外受众想听的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主动出击、积极“抢滩”,就要敢于自主策划,主动深入一线采访,实践证明,提前做好议题准备,是国际舆论引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别人之所想,打有准备之仗,这样才能处变不惊、赢得主动。要有“受众意识”,坚持“一国一策”,以贴近国外受众的话语、逻辑和形式进行精准的议题设置及有效传播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存在差异,要适应当地文化传统、接受习惯和受众需求,打造贴近本土、特色鲜明的优质产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内容上看,要抓住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众的关注点,更加准确地定位新闻产品和传播对象,根据他们的关注点进行精准的报道生产和推送;要抓住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众的疑问点,根据他们的疑问进行针对性的报道,既有的放矢地解构西方反华势力的叙事框架,又主动阐明立场、解疑释惑;要抓住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众与我们的共情点,以共情点展示国人的精神风貌、中国的真实形象。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人类共同价值等,都引发了各国人民的情感共鸣,为我们聚拢人心、凝聚人气打下了坚实基础。从机制上看,要深入实施本土化战略,鼓励打造海外本土化制作中心、传播中心、推广中心,尽量前置选题策划、制作生产、传播推广等各个工作环节,深入国外受众的文化语境,了解他们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话语风格,采取更有针对性、差异化、个性化的传播策略。所谓“精准”,就是对议题设置、传播内容、叙述方式、表达形式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比如,对国外政商学界等“精英层”传播时,要注重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与人类共有价值观的共通性、共融性,求同存异,不断增进他们对我国政治体制、发展方式的认识和了解;对普通民众等“大众层”传播时,形式需要更加多样灵活,内容上突出观点、突出个性,用具有科技感、创新性、国际化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要有“前沿意识”,充分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重要作用,着力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随着互联网与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都发生深刻的变化,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国争夺话语权、影响认知领域的重要战场。要分国别分语种分区域持续推进、建立、运营面向海外受众的外文网站和客户端,加大原创力度,提升内容供给能力,不断巩固壮大互联网外宣主阵地、资源库。要“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扩大舆论引导力,根据不同国家实际因地制宜运作媒体账号,通过优质的轻量化、可视化视频、图片、表格等和人性化的网络语言、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吸引国外受众。近来,国内外人工智能的新突破不断冲击着媒体行业。对新技术发展造成的冲击,媒体要有“危机意识”。一方面,要做好充分准备应对挑战,另一方面要看到“危中有机”,充分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在建设“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媒体格局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要有“品牌意识”,着力打造好媒体智库打造媒体智库,是面对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探索推出专业、深度、权威信息产品的主动选择,也是努力发挥社会效益、促进国际传播的创新实践。要把媒体智库打造成业内知名品牌,既具有专业的调研与咨询功能,也要致力于构建开放性的知识传播平台,将媒体功能由单纯的信息传播向舆情研判、民意收集、智力供给、价值传递等端口延伸,在新时代不断提升媒体能力、增创新的传播价值。增强“品牌力”,要有人才支撑。要用好用足人的因素,着力锻造过硬的融媒体人才队伍,探索构建一支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领军型“四型”国际传播融媒人才队伍。媒体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的核心是人才优势。事业发展,靠的就是一波又一波人才的支撑。要在人才支撑方面多下功夫,让每一个媒体人都发挥好潜力,发挥好优势,发挥好作用。从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来说,这意味着新使命、新机遇,能否把握契机、迎难而上,决定我们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我们要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作者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本文系由作者参加所联系党支部主题教育学习研讨会时的交流发言整理而成)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8月(上)。新闻来源:“新闻战线”微信公众号
传 Coach 和 MK 将合并,两者市值超过130亿美元
Dan -
两极分化严重,深陷泥潭的两大美国奢侈品牌突然抱团取暖。据知情人士透露,Coach母公司Tapestry正洽谈收购Capri集团,后者是Michael Kors 、Jimmy Choo和Versace等品牌的母公司。消息人士续指,双方已经进行了几个月的谈判,最早可能在周四宣布达成交易。Tapestry目前市值为96亿美元,Capri的市值为41亿美元,若消息属实,二者合并后市值将超过130亿美元,将是奢侈品行业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合作之一。值得关注的是,Capri集团原定于周二公布第一财季业绩,但推迟到周四公布,该公司没有说明改变时间的原因,Tapestry集团也计划于周四盘前发布财报。与连续录得双位数增长的LVMH、爱马仕和Chanel等奢侈品巨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Coach和Michael Kors这样的轻奢集团目前都仍在低谷中挣扎。相较之下,Michael Kors母公司Capri集团情况更加严峻,年初至今,该集团股价已累计下跌40%。在截至4月1日的第四财季内,Capri集团销售额大跌逾10%至13.4亿美元,净亏损为3400万美元,与去年相比由盈转亏,去年销售额较上一财年几乎没有变化,录得56.19亿美元,毛利率为66%,净利润大跌25%至6.19亿美元。按品牌分,Michael Kors第四财季收入大跌10.9%至9.1亿美元,全年收入下跌近2%至38.8亿美元。Versace第四财季销售额下滑13%至2.74亿美元,全年增长1.6%至逾11亿美元。Jimmy Choo第四财季销售额下跌3.2%至1.51亿美元,全年增长3.2%至6.33亿美元。同一时间内,Tapestry集团表现稍有好转,年初至今股价累计上涨约6%。其第三财季销售额同比增长5%至15.1亿美元,毛利率提升至72.8%,净利润大涨51.2%至1.86亿美元,主要得益于核心品牌Coach销售额增长6.7%的提振,前9个月的销售额却也几乎没有明显变化,录得50.41亿美元。按品牌分,Coach第三财季收入增长7%至11.44亿美元,Kate Spade下跌1%至2.97亿美元,Stuart Weitzman增长7%至6830万美元。期内Tapestry集团国际市场收入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近20%,主要受中国业务大涨20%推动,欧洲和北美地区也实现个位数的增长。摆在轻奢品牌面前的挑战十分复杂。一方面,在过去二十年的风格轮回和商业洗牌下,“头部效应”明显的奢侈品市场形成了一座根深蒂固的金字塔,将曾经风光的轻奢品类压缩在底部。另一方面,面对一批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者,轻奢品牌普遍制式化的、缺乏创新的产品设计逐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样的价格带上,更多小众设计师品牌也在不断涌现,提供了不同风格且足够个性化的单品。而就轻奢品牌曾经提供的身份象征功能而言,这些品牌也因为渠道泛滥导致过度曝光,逐渐丧失了奢侈品的光环。为摆脱这一局面,Capri集团和Tapestry集团不约而同地达成了一致的目标,即向成为更高端的奢侈品集团迈进,这无疑为双方联手提供了前提条件。2017年起,Coach和Michael Kors突然掀起收购战Capri集团主要通过收购奢侈品牌这一路径来实现转身。Capri集团由设计师Michael Kors在1990年代创立,2011年,该公司上市。在2017年以12亿美元拿下英国奢侈鞋履品牌Jimmy Choo后,Michael Kors又于2018年以20.12亿美元的价格正式收购意大利奢侈品牌Versace。交易完成后,Michael Kors随即将名称变更为Capri集团,标志着其正式发力奢侈品领域。自那时起,Versace便成为Capri集团最受重视的品牌,不仅在官网占据核心地位,在财报会议中也是首个被提及的品牌。Capri集团首席执行官John D. Idol去年底在高盛零售会议中表示,Versace将通过上调产品价格来巩固品牌的高端定位,目标将年收入提升至20亿美元。John D. Idol直言,在把Versace打造为以手袋皮具为主的奢侈品牌的战略领导下,La Medusa、Virtus和Greca Goddess等标志性的女装配饰获得消费者追捧,2023财年零售额大涨40%,女装鞋履和女装成衣零售额同样录得双位数的增幅。此外,Versace在香水、眼镜和珠宝业务方面的表现也十分强劲。Versace是Capri集团当下最重视的品牌Tapestry集团也试图通过收购品牌来扭转局面,先后把Kate Spade和Stuart Weitzman收入囊中,但最终还是把重心回归到Coach身上,全面押注年轻消费者。以第三财季的业绩表现为例,Tapestry集团目前的主要增长动力依然为Coach,期内该品牌销售额按固定汇率增长11%。首席执行官Joanne Crevoiserat表示,超预期的业绩表现代表该品牌在产品创新、全渠道以及营销活动方面的战略逐渐生效。在产品方面,Coach的Tabby、Je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