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3 日晚,夜色如水,华灯似星,千年历史的黄鹤楼于蛇山之巅熠熠生辉,迎来一群特殊的访客。参加 “‘追梦中华・知音湖北’2025 海外华文媒体荆楚采访行” 活动的 20 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登上这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地标建筑,开启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奇妙之旅。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始建于公元 223 年的东吴军事要塞时期。从最初的军事瞭望台,历经唐宋明清各朝更迭,其建筑形制不断演变,逐步升华成中华文化的诗意象征。如今的黄鹤楼以清代 “同治楼” 为蓝本重建,高 51.4 米,72 根立柱稳稳撑起层层飞檐,金色琉璃瓦在灯光映照下,仿若黄鹤振翅欲飞,完美呼应古老传说。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漫步楼前,目光被廊柱上镌刻的楹联诗词吸引。一位代表感叹:“儿时诵读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便对黄鹤楼心驰神往,今日终于得见,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唐代崔颢的千古名句,让黄鹤楼成为文人墨客灵感的源泉,更蕴含着中华民族 “天人合一” 的哲学智慧。

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两江交汇处灯火辉煌,武汉三镇的夜景如同一幅绚丽画卷在眼前铺展。而此时的黄鹤楼,化身一座 “光影剧院”。激光投影在墙壁上绘出唐宋诗人挥毫泼墨的场景,声光电技术重现 “黄鹤归来” 的奇幻景象。游客伸手触碰墙壁,诗句如灵动的水流在指尖流淌。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互动展项 “诗壁寻踪” 前惊叹:“这不仅是视觉享受,更是穿越千年的文化共鸣。” 夜游项目通过 “光影叙事”,串联起黄鹤楼从三国烽火到现代繁华的记忆,建筑的斗拱、藻井皆成为历史的投影幕布。
黄鹤楼之美,在于它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参与者。离场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频频回望,灯光下的黄鹤楼似天宫楼阁,飞檐铜铃轻响,仿若与古人对话。在这里,中国文化在传承中创新的魅力尽显。正如《黄鹤楼记》所言 “登斯楼也,必有心旷神怡者”,当科技赋予诗词新的生命力,灯光唤醒古老建筑,黄鹤楼已成为连接古今的情感纽带。离去时,有人轻声哼唱 “黄鹤一去不复返”,而长江的涛声与城市的蓬勃脉动,正为黄鹤楼续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