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参加“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岳阳行”活动的海外华媒代表走进湖南汨罗屈子文化园,用另一种方式感悟屈子文化和汨罗江畔亘古至今的滔滔诗意。
屈子文化园挖掘屈原在此居住、创作、殉国的特定历史,整合区域内山、水、祠、院、馆、址等资源,以展现湖湘文化风貌为主,各地游客不断。
屈子文化园包括屈子祠、屈子书院和屈子碑林。屈子祠又称屈原庙、汨罗庙,是一个典型江南风格的建筑。始建于战国末期,重建于清 乾隆二十一年,距今已有268年的历史。2001年,屈子祠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现存纪念屈原的唯一古建筑。总面积1651平方米,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进,前、中进又分东、中、西三厅。后进中厅置屈原镀金塑像,像高3米。两旁柱上有于立群书郭沫若集《离骚》句:“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东西厢房现辟为介绍屈原生平的展室,陈列有历代牌本的屈原著作。“屈子祠中桂,年年吐异香。精忠昭日月,青史永流芳。”厅侧后行可见丹池,池中两花台内各植金桂一棵。丹池后行至二进,中殿为祭祀厅,设神龛,供“故楚三闾大夫屈原之神位”牌。过神龛出拱门可见过亭,亭侧天井植300年树龄之上金、银桂。
屈原汨罗殉国后,好巫崇祀的楚人很早便开始了对屈原的祭祀,尤其是汨罗地区,更是最早在屈原故里和屈潭建有祠庙加以祭祀。随着人们对屈原爱国精神的认可,屈原祠庙也逐渐从长沙、南阳地区发展至全国各地,特别是明清以来伴随华人脚步的远行,以立祠形式祭祀屈原的习俗,流播至世界各地。
屈子在投江自沉时起,汨罗江就与屈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每年端午,汨罗人都会包粽子、喝雄黄酒、划龙舟,来追挽屈子的忠魂,围绕纪念屈原而形成的几千年永不衰竭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成为湖湘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汨罗江的清流,流向世界,流进了全球华人的血脉。汨罗也因此被誉为“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载入了民族记忆的版图。
据学者研究,屈原在汨罗住了9年,度过他晚年时光,完成许多著作。屈原的思想体系,也是在汨罗形成的。
传承屈原精神,当地一直在做文章。如:屈子祠展示与屈原相关的遗迹和文物,整理和修缮历代先贤的楹联诗赋;新建屈原廉洁文化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