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中国
搜罗网 -
径山镇小古城村钱三组小古城村钱三组是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是新乡贤带富示范基地。里面有“围墙革命”展示区,是新乡贤代表曾庆钊提出并带头开展的“围墙革命”,把小古城遗址博物馆搬到村里,把文物复制品陈列在村民家的一座座矮墙上,让村民游客直接感受小古城村厚重的历史;有大樟树议事点,是新乡贤过年过节回来聚集协商的场所;有乡村新社区展示,通过图文的形式展示“3×N”同心共富行动和抱团发展的共富路径,以及凝聚新乡贤力量组成乡村同心共富研究院和乡村同心共富学院,为共同富裕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理论支撑和战略支点;有“山外”茶舍,这是利用村民闲置的房屋改造的茶吧书院,里面专门设置有新乡贤推荐书籍展区;有新乡贤带富项目——沉古民宿、老杭大民宿和古城E铺等,探索新乡贤推动共同富裕的农文旅发展新路径。径山镇径山村径山村属径山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郊,距离杭州主城区40公里。村庄四周群山环抱、古木参天、山峦重叠、泉水淙淙、风景秀丽。村辖面积13.6平方公里,全村有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农户554户,常驻户籍人口1670人,村党总支共有正式党员93名。村庄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有茶园3000余亩,毛竹林10000余亩,是一个山多田少,以茶竹等农产品、民食民宿、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小山村。村里有两张金名片,一张是千年古刹“径山万寿禅寺”,在南宋时被誉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是日本临济宗和日本茶道的发源地。另一张金名片是有着“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十大名茶”之称的径山茶,也是余杭区农产品的龙头招牌。 【里洪老街】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径山村进行了整体的提升改造。里洪老街是统一改造后的统一规划的街区。这里对管线进行了上改下、铺设了污水管网、自来水管网,修复了老石板路;对房屋的外立面进行整治,统一了白墙黛瓦的风格;进行围墙革命,将高围墙全部拆除,换成了石头、砖瓦、竹木等当地的材料做成的低矮,有生活气息、乡村味道的绿色景墙。这条街上有非遗展示馆,是在美丽乡村推进中,清理出来的闲置房屋,通过招商的方式引进陈金信老师的茶筅非遗工作室,在这里把径山禅茶文化落地到里洪老街的新业态。 【文化礼堂】径山村文化礼堂始建于2013年4月,2019年通过投资300余万对原里洪老村委办公楼进行提升改造,建成文化礼堂禅村分堂。目前以文化礼堂为平台,设置了农家书屋、禅村讲堂、村民活动中心等文化活动场所,以及结合径山文化特色打造了2处禅茶文化体验点。秉持“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初心理念,径山村为本村村民打造了一个融“特色文化、思想引领、寓教于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阵地,为径山村乡村发展,共同富裕的实现注入强劲的文化活力。2021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书香文化礼堂。2022年被评为省级五星级文化礼堂。 【接待中心】杭州径山禅村游客接待中心位于大径山国家乡村森林公园核心区域径山村。该接待中心于2020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2亩,建设规模2000余平方米,四周风景优美,绿树成荫,距离杭长高速径山出口处15公里,交通便利。接待中心整体风貌以径山禅茶文化“缘起,兴盛,传承”的发展过程打造,共有两层,一层设置序厅,前厅,文创区,生物多样性展厅,茶吧等功能布局,二层设置会议室,该游客接待中心将以径山禅茶文化元素为核心,打造一个以动态与静态功能为一体的禅茶文化体验馆。
搜罗网 -
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于2011年正式挂牌成立,建设管理区128.3平方公里,是浙江省高端人才集聚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学发展新城区,被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列为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2016年,未来科技城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是浙江省重点打造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区、示范区、引领区,是余杭区的未来科技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未来城市样板地。未来科技城坚定推进“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加速建设“一城三地三中心”,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布局众多特色小镇、产业载体,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数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产业。
搜罗网 -
余杭区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京杭大运河南端。1994年,撤县设市;2001年,撤市设区;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在原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新的余杭区和临平区。新余杭区面积942平方公里,下辖5个镇、7个街道,常住人口140.5万。2023年,圆满完成两大“国字号”任务:一是成功举办首届“良渚论坛”,;二是成功保障亚运火种采集仪式,李强总理出席杭州亚运会期间亲临余杭考察,对余杭双创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36.43亿元、增长8.5%,总量重回全省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998.5亿元、增长11.9%,总量重回全省第一;完成财政总收入801.57亿元、增长19.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6.68亿元、增长18.06%,总量勇夺全省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居全省前列。近年来,余杭区还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国家级称号,以及全国新时代政法楷模集体、全国模范检察院、国家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等荣誉,并连续6年在杭州市综合考评中位列区(县、市)第一,连续5年在杭州市大党建考评中位列区(县、市)第一。余杭是中华文明圣地。良渚古城遗址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径山茶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国家版本馆落成开放。5000多年良渚文化、2000多年运河文化、1000多年径山文化和千年古镇文化在此交汇相融。当前,余杭正结合第二届“良渚论坛”筹办,高站位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与城西科创大走廊构成“两廊一轴”空间新格局,持续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文化金名片。余杭是创新活力之城。余杭是阿里巴巴全球总部所在地,拥有杭州未来科技城、钱江经济开发区、良渚新城三大产业平台,以及梦想小镇、梦栖小镇等特色小镇和创新园区;汇聚了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实验室,以及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杭州超重力场、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等重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创新平台;招引了抖音华东区域总部、快手浙江中心、vivo、OPPO等一大批创新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2696家,增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200余名,人才总量突破40万,连续3年夺得全省“科技创新鼎”。余杭是生活品质之区。余杭山水林田湖草兼备、城靓村美景秀宜居。东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有大径山旅游度假区,东苕溪穿境而过,五常湿地、三白潭等生态资源星罗棋布,荣获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区和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连续5年获评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优秀等次,夺得全省首批“神农鼎”。余杭区位交通优越,建成投用杭州西站枢纽,高铁、地铁和城市快速路网日趋完善。群众生活幸福安康,2023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84528元、55223元,收入比缩小至1.53、居全省最优行列。持续招引入驻杭二中余杭学校、学军中学余杭学校、浙大一院总部、浙大一院良渚院区、浙大儿院余杭诊疗中心等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杭州外国语学校、锦绣育才教育集团、理想教育集团、浙大妇院等陆续签约落户。连续两年蝉联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考核优秀单位,获评全省唯一的省信访工作现代化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搜罗网 -
3月15日上午,由浙江省侨办、浙江省政府新闻办、浙江省侨联、中新社浙江分社共同主办的“以媒为桥逐梦浙江 融通中外共赢未来”海外华文媒体看浙江活动在杭州开幕。王旻在致辞中说,中新社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被赋予搭建中国与世界沟通桥梁的使命。数十年来,中新社与世界华文媒体发挥独特优势,“双向奔赴”共同成长,不断拓展与华文媒体的合作形式,扩大知华友华朋友圈,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借助生花妙笔、鲜活画面、丰富平台、多元渠道以及满腔热情,把浙江的感人故事、沧桑巨变、发展蓝图告诉全世界。姜景峰表示,希望海外华文媒体和浙江媒体、浙江企业、浙江侨团和浙江高校一道,共同做好中华文化薪火传承,共同推介浙江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共同推动华文教育强基固本,共同加强国际传播研究探索。浙江省侨办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海外华文媒体建设,全力推动媒体、侨团、企业、高校一体融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对外传播合作体系,积极为海外华文媒体深入了解中国、了解浙江创造条件。开幕式上,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省内媒体代表,以及相关高校、国有企业代表分享对外传播案例,介绍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实践和思考。对外传播案例分享中国阿拉伯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中阿卫视是总部位于阿联酋迪拜的卫星电视台,是“一带一路”上唯一中方控股阿拉伯语商业卫星电视台。在中阿卫视24小时不间断播出阿拉伯语的电视节目中,由迪拜中阿卫视与中国新闻社联合制作的以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为主题的系列专题纪录片《文化中国》多次出圈,节目中有闻名世界的中国功夫展示,又有非遗传承的故事,展现了少数民族的风俗风情。在伊拉克、阿尔及利亚、沙特等国受到极大的关注,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画上靓丽的一笔。 讲好浙江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蒋蕴在会议中指出故事与人、破圈出海、新格局新打法三个方面,浙江正以国际化视角和表达生动的讲述海外故事。蒋蕴表示:“我们和央视国际通讯社与海外通讯社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家共同形成了一种内容共创共享的机制,来打造更大的朋友圈,我们将不断拓展对外传播渠道,让世界更理解中国,让中国更融入世界。”华文媒体助推华文教育发展的路径与作用华文教育是海外植根最深、覆盖最广、加强国际传播最有效的中华文化传播形式,被誉为“留根工程”。海外华文学校是涵养海外华裔青少年家国情怀精神的重要场所,是海外最具深度与广度的组织。以文化融入为载体,创新中华文化传播“软输出”模式,注重家校共育体系构建,打造“家长、教师、学生”三位一体课程体系。聚焦六大版块课程,自主研发《小学数学》《趣味汉字》等课程;创新传播方式,打造《小学数学》海外版学习教程,实现文化软输出。包含丽表示,海外华文新媒体为海外华侨华人尤其是新一代移民共享、互动、交流的信息平台,也成为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的新生力量,所以我们要发挥好华文媒体资源网络优势,构建内外联动华文教育新体系。文旅出海二三事“‘文旅出海’就是要把那些打动我们的人、事、物带进生活,也带向世界。而文旅应该以怎样的姿势‘出海’,出海后如何与世界融合、交流,一直是产业的重要命题。”支圆圆说道。近年来,随着我国文旅产业的迅速发展,‘文旅出海’的类型和呈现形式也日益多元。支圆圆表示:“我们将以‘医’食住行,最优质的的旅游资源、最舒心的旅居服务、最专业的康养技术组团出海,全国共享。”活动以“深化媒体合作 讲好浙江故事”为主题展开合作对话共同探讨多元传播主体如何在深度合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扩大对外传播影响力让浙江故事“出海”又“出圈”深化媒体合作讲好浙江故事浙江省侨联副主席、杭州绿盛集团董事长、浙江LHD大型海洋潮流能工程中心主任林东:“深化媒体合作,要搭建好平台。浙江需要更多的海外高素质人才来浇灌这一块创业创新的热土,把浙江故事讲好,才会有更多天下的英才来浙江打拼发展。”葡萄牙《葡新报》社长马丽梅:“我们可以从海归的学业抱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还有高质量的贡献这些视角深入报道,讲述他们在成就抱负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并对社会作出贡献。”加拿大搜罗传媒社长陈林:“讲好浙江故事,深化媒体合作,要推动海外华文媒体与浙江主流媒体的素材共通、共享。推进国际传播,不能用一个‘故事’走天下。在这一全媒体时代,不同平台也有不同的内容制作和传播方式,要进行区域化处理。”浙江广电集团国际频道总监黄未:“真正的合作还要打破传统模式中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分别运行的格局,形成大的传播声量。所以我们成立了浙江国际短视频创新中心,也联通了全球新媒体的矩阵,所以我们可以创制更多的新媒体产品,在全球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也能在年轻人当中有更大的影响力。”中新社浙江分社副社长严格:“我认为更重要的目的是吸引外国友人对中国、对浙江产生兴趣,百闻不如一见,眼见才为实。国际传播不是国际宣传,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需要全民行动,媒体提供的是传播手段上的支持,是后方支持平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洪宇:“深化媒体合作,也在于传播矩阵的多元化。如今,在中国学习生活的外国人成为中国发展的见证者,媒体要善用、用好外国友人、留学生的力量。通过国际友人讲述中国故事,可以发挥他们’贯通中外’的巨大优势。”为进一步加强优势互补、资源互通,开幕式进行了海外华文媒体与浙江省主流媒体2024深化合作年行动启动仪式,双方围绕2024年在浙江省举行的16项重大会议、活动对外传播,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方面深化合作,客观、全面、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此次参加活动的36家海外华文媒体将赴杭州、宁波、嘉兴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参访,真实地向世界讲述浙江故事、传播浙江声音、展现浙江风采,为高质量发展的浙江融通世界搭建桥梁, 让全世界看见精彩中国、感受美丽浙江。让我们一起放慢脚步,放缓心灵真正的去品味浙江人间的烟火将西湖的秀美钱潮的澎湃讲给世界各地海外华文媒体看浙江活动由浙江省侨办、浙江省政府新闻办、浙江省侨联、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主办,浙江省海联会、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杭州市侨办、宁波市侨办、嘉兴市侨办、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侨音融媒体承办。来源:中新社浙江分社编辑:周薇、张凯璇
搜罗网 -
杭州3月16日电 (童笑雨)讲好浙江故事,媒体如何摆脱单打独斗局面,攥指成拳?这是3月15日在海外华文媒体看浙江活动上,被多次提及的一个问题。专家表示,要深化与海外华文媒体以及产业界的合作,构建多元化传播矩阵,善用外国友人讲好浙江故事。 海外华文媒体是联系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浙江是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的富矿。当天,海外华文媒体看浙江活动在浙江杭州举行,如何深化媒体合作,讲好浙江故事成为讨论焦点。 媒体合作,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但置身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这一大背景下,探索仍刚起步。葡萄牙《葡新报》社长马丽梅认为,加强国际传播,要重视社交平台的力量。社交媒体用户可以在其中表达、交流、共享感情,实现“可致意、可传情”。深化媒体合作,可以从加强社交平台联动上入手。 加拿大搜罗传媒社长陈林认为,讲好浙江故事,深化媒体合作,要推动海外华文媒体与浙江主流媒体的素材共通、共享。 在海外生活工作多年,他发现,推进国际传播,不能用一个“故事”走天下。“每一个浙江故事的‘落地’,都不是简单的转发,而是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再创造。在这一全媒体时代,不同平台也有不同的内容制作和传播方式,要进行区域化处理。” 基于此,如何及时获得国内的第一手素材进行再创造,便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海内外媒体间的合作,浙江早已布局。从2013年成立的青田全球华文媒体合作联盟,到不间断的海外华文媒体赴浙采风,再到当天启动的海外华文媒体与浙江省主流媒体2024深化合作年,每一次合作交流,都直指内外互动,资源共享。 媒体合作并非只是普通的相“加”。浙江广电集团国际频道总监黄未表示,真正的合作还要打破传统模式中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分别运行的格局,形成大的传播声量。“深化媒体间的融合,其实也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唯有合作,才能共联共通、共赢互利。” 浙江省侨联副主席、杭州绿盛集团董事长、浙江LHD大型海洋潮流能工程中心主任林东认为,深化媒体合作,要搭建好平台,同时也要讲好“人”的故事。他说,若想突出浙江是一块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不能局限于宣传政策、营商环境。“把每一个海归创业人才的故事讲好,就是讲好了浙江的创新创业故事。” 讲好浙江故事,加强与华文媒体的合作,为的不仅仅是传播新闻。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副社长严格认为,更重要的目的是吸引外国友人对中国、对浙江产生兴趣,从而吸引他们“到此一游”。“百闻不如一见,眼见才为实。很多唱衰中国的,大多没有实地到访过中国。即使来过也是多年前,中国印象还停留在过往。” 除了媒体间的合作,严格表示,海内外媒体还可与产业界加强合作。近年来浙江数字文化出海和文旅出海势头强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的重要可持续平台。媒体还可以为产业界出海提供传播手段上的支持,构建后方的支持平台。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洪宇认为,深化媒体合作,也在于传播矩阵的多元化。如今,在中国学习生活的外国人成为中国发展的见证者,媒体要善用、用好外国友人、留学生的力量。 在基层挂职这段时间,她发现浙江有很多故事,但碍于没有桥梁,“讲不出去”。她表示,在中国的外国友人往往既懂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发展实情,又熟知其祖国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通过国际友人讲述中国故事,可以发挥他们“贯通中外”的巨大优势。 据悉,本次活动由浙江省侨办、浙江省政府新闻办、浙江省侨联、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主办,浙江海联会、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杭州市侨办、宁波市侨办、嘉兴市侨办、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侨音融媒体承办。
搜罗网 -
中新网菏泽11月18日电 (吕妍 苏亚)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法国、日本等9个国家的14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18日走进“水浒故里”山东郓城进行考察采访。 在水浒好汉城门口,伴随着激昂的音乐,饰演“宋江”“晁盖”“孙二娘”等众“好汉”的演员刀枪剑戟,人影翻飞,上演“喝酒摔碗”“以武会友”“抱拳会盟”等迎宾仪式,重现当年梁山好汉的十八般武艺。随着城门的打开,宋江武校的千名学生集体诵读诗文,展演武术。 “我祖籍山东,今天看到这个迎宾仪式太棒了,水浒文化的豪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宋江武校的孩子们在现场表演得很有水平,我都录下来了,回去要发到网上,给厄瓜多尔的观众们欣赏。”来自厄瓜多尔的《厄华侨报》主编谢英木说。 随后,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一行在文庙里进行研学体验,在古陶博物馆里探寻历史技艺,在杨秀玲剪纸馆见证“指上生花”,在狗娃大剧场欣赏武术之乡的“中国功夫”。 “参观时我能感受到宋江武校的孩子们崇文尚武、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精气神,我以后一定鼓励我身边的朋友包括他们的孩子一定要到这来研学。”加拿大视传媒主编李艳彬表示。11月18日,海外华文媒体一行与狗娃大剧场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苏亚 摄 在李程漆器馆,漆画《和平颂》《百鸟朝凤》、漆屏风《水浒英雄108将》《万望江山图》、雕漆观音瓶等作品一一呈现。“今天看到这些作品,心生欢喜,同时建议漆器技艺可以更多地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变得更时尚,可以被年轻人喜欢。”李艳彬饶有兴致地谈起对漆器发展的建议。 “我们当代人不能忘却名典,在海外的人也不能忘记家乡的文化古迹和故事,我一路走、一路拍,把水浒故事、郓城特色文化都记录下来,在海外去宣传。”加拿大《天时周刊》社长谢琰说。 “黄河文化造就了中华文明,郓城靠近黄河,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希望今日所见所闻可以让全国人民、世界人民都知道郓城,了解水浒文化,继而把中华文明推向世界。”《爱尔兰华人报》副社长周瑞琮参观时一直在用镜头记录。 据了解,郓城文化底蕴深厚,被认定为“千年古县”,素有“书山戏海、筝琴之地”之称,是闻名全国的武术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古筝之乡、曲艺之乡。
花中国色 画中瑰宝|巨野工笔牡丹画再次闪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搜罗网 -
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山东省商务厅遴选省内50家具备示范引领作用的老字号暨非遗文化企业参展人文交流活动,作为山东特色非遗项目,巨野工笔牡丹画再次受邀参加。在山东老字号暨非遗文化体验馆展示展演等活动区,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老字号协会设置了巨野工笔牡丹画主题展位、专门展示橱窗等,并且在展馆宣传大屏循环播放巨野工笔牡丹画专题形象宣传片。走进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可以远远看到以巨野工笔牡丹画《锦绣春光》局部组成的山东馆迎宾牌匾最为醒目。巨野工笔牡丹画以菏泽牡丹为主要创作题材,画中牡丹枝繁叶茂、花团锦簇、色彩饱满、线条流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叶片层次分明、花叶错落有致,花头千姿百态,或含苞待放或争奇斗艳或摇曳生姿;新老枝干、嫩芽、叶片、花头、花苞等在画面中交相呼应,突显了牡丹雍容华贵的特点。巨野工笔牡丹画集国花、国画、国礼于一身,已经成为山东特色文化的一张名片。巨野工笔牡丹画发展是推动文化“两创”和乡村振兴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也是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推进的有益探索;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完美契合了乡村五大振兴,承载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带动广大农民发家致富、普及乡村美德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提升农村家庭幸福指数,以及助推乡村文明持续向上向好发展、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等方面的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近几年在国际重大场合频繁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笔牡丹画的艺术魅力和中国农民的文化自信。近年来,巨野县高度重视书画产业发展,今年又成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县书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塑品牌”“育人才”“拓市场”三个工作专班。明确领导小组、工作专班组成人员和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划分。2023年以来,县委宣传部、县书画院积极组织陪伴花开志愿服务教学团队,免费向学员提供笔墨纸张,每年计划培训各类画师3000人以上,截至目前已开展62期公益培训,培养画师2300余人,广大农民不仅实现了增收致富,还有了诗画和远方,在家门口过上了现代文明生活。据了解,第六届进博会开幕期间,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山东省商务厅党组成员、省纪委监委驻省商务厅纪检组监察组组长梁永军、菏泽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英先后莅临指导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发展,菏泽市商务局局长尹慧萍、巨野县委副书记、县长楚德勤,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文婷以及县文旅局、县商务局、县书画院等主要负责同志陪同活动。
搜罗网 -
水浒好汉,赫赫威名;好汉之乡,菏泽郓城。左传记载,鲁国筑城为郓;县志有述,春秋始有郓称。以至夏代,商王祖乙迁都于此。唐武德四年,废东平郡设郓州,治郓城。次年置郓州总管府,辖郓、濮、兖、戴、曹五州三十县。唐代以后,几经变动,多为州、郡、县之治所。元属济宁路,明属兖州府,清属曹州府。溯夫过往岁月,世界婆娑。郓地文明沃野,承载安邦辅国。肖堆遗址,揭秘古人生活;苏庄汉墓,多达七十余座。五代唐塔,尽现古朴巍峨;史惟良墓,见证元代蹉跎。高山流水遇知音,古筝切切如磋琢。智取生辰纲,黄泥岗上巧施策;水浒故里地,犹见当年旧村色。余闻水浒一百单八将,替天行道;七十二名在郓城,古今闪耀。托塔晁天王,取梁山而劫法场;及时雨宋江,秉忠义而行孝道。朱仝雷横,堪称梁山耆宿;军师吴用,诚乃智多计妙。元朝御史,受封国公樊执敬;明代进士,平叛舍身王景昭。清末状元,张宪周一举夺魁;当代中国,彭丽媛声乐袅袅。继承水浒遗产,郓城文旅大观。国家四A景区,三十六处宅院,七十二处景观,一百零八景点。一为水浒古城游览区,或郓城县衙,或宋江武馆。会友及时雨茶楼,惊魂孙二娘客栈。天书玄女庙,案发乌龙院。博物之所,四合之院;浙徽建筑,剧艺表演。二为国术研学实践区,或武术文化,挥刀舞剑;或民俗文化,斯地博览。或国学文化,民族精粹;或忠义文化,披肝沥胆。游行且研学,修身而正念。三为特色休闲娱乐区,可购物,可逛店;能住宿,能用餐。尔其特产名吃,慕名而至。郓城斗鸡,两千余年历史;郓城驴肉,山东十大名吃。郓城壮馍,酥嫩香软可口;郓城糟鱼,肉软骨烂化刺。郓城半夏,化痰燥湿;郓城糊粥,板桥题字。美酒“水浒”,闻香而下马;慕名“神舟”,知味而停车。“曹洼”葡萄,晶莹之透紫;“久源”芦笋,康养之美食。嗟呼!郓城名片,“一城五乡”。一曰“戏曲之乡”,字正腔圆;二曰“武术之乡”,荡气回肠;三曰“书画之乡”,翰墨浸润;四曰“古筝之乡”,余音绕梁;五曰“好汉之乡”,豪情万丈。山东首批旅游强县,郓城上榜;菏泽文旅发展大会,郓城主场。稳字当头,进字为先,工业强县,宜居宜商。经济发展,全市排名前列;稳中有进,提升增速总量。郓城有“运”,运在希望之田野天造地设,积淀厚重沧桑。郓城有“成”,成在英雄之儿女志同道合,再创时代辉煌!
搜罗网 -
清清菏水,浩浩雷泽。菏泽,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七千年古城,传说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享有“天下之中”“牡丹之都”的美誉。一朵花,一颜是国色,一味是天香。一座城,十年积厚成势,十年蓄势跃升。逐水而居的曹州儿女,从未停止追逐梦想的脚步,创造了一项项改革发展奇迹,书写出一个个绚丽多彩篇章。为了总书记的嘱托这是菏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深刻改变了菏泽改革发展进程。2013年11月26日,总书记亲临菏泽视察,作出“坚决推进改革,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的重要指示,对菏泽提出“后来居上”的殷切期望。十年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谆谆教诲,熠熠生辉、历久弥新。历届菏泽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总书记对菏泽的精准把脉和定向指导,持续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经济总量迈上四千亿台阶,全省位次由2012年的第14 位提升至第8位,实现十年“三级跳”“六进位”。财政收入突破三百亿大关,全省排名由第12位上升到第8 位、前进4个位次。全国百强市排名,由86位上升到69 位、提升 17个位次。十年间,千万菏泽人民久久为功、夯基垒台,以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的如山厚望,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的历史性跨越,在“后来居上”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改革+”全面赋能总书记视察菏泽时,勉励菏泽干部“大胆干”“坚决改”“勇于试”,极大坚定了推进改革的信心决心。十年来,全市上下坚持“抓改革就是抓发展”理念,创立“改革+”系统集成机制,改革发展一体推进,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总书记指出“工业是菏泽需要加强的方面”,强调“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菏泽市创新“改革+”重点产业推进机制,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塑成。菏泽现代医药港,创新“离岸”思维打造平台,坚持“市场”机制运作园区,运用“整合”理念招才引智,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圈”,产业规模迈向千亿级。菏泽化工产业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全链条”,拥有劲海化工、旭阳高端尼龙弹性体、东明石化UPC 科技示范工程等一批优质项目,菏泽石化产业列入全省“一基地、两集群”发展格局,未来5至8年,产业集群将达到四千亿级。抢抓“新三样”产业风口,超前布局动力电池、光伏、储能等优质项目,“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牡丹产业是菏泽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产业,入选山东“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牡丹籽油、牡丹胶囊、牡丹化妆品等达260余种,“彩色油用牡丹”“鲜切花牡丹”两项技术填补国际空白,牡丹让菏泽“花开得地更芬芳”。–“改革+”城乡融合,美丽宜居新菏泽蝶变升级。牡丹机场建成通航,鲁南高铁如期通车,雄商高铁菏泽段全面开工,菏泽人民相继实现“航空梦”“高铁梦”。总书记对贫困群众念兹在兹、须臾不忘,视察菏泽时强调“要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菏泽市创立“三张地图”“扶贫车间”等一系列精准扶贫举措,170万群众稳定脱贫,85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出列。鏖战黄河滩、决战大迁建,克服引黄抽沙、村台沉降等“十大难题”,投资130亿元、历时五年圆满完成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这个菏泽历史上最大的民生工程,14.6万滩区群众实现千年“安居梦”。筑梦新时代,菏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孜孜以求的“崛起梦”!— “改革+”民生保障,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总书记视察菏泽时强调,“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2022年,菏泽市民生支出达545亿元,是 2013年的 2.5 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年领跑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创新集团、联盟、托管等办学模式,教育发展更加均衡;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医疗服务更加高效;全国首创低收入人口优先服务机制,民生保障更有温度。环堤公园、曹州古城、长江路快速通道等一批地标工程扮靓菏泽城,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攀升。一一 总书记视察菏泽时强调,“要抓好党的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菏泽市坚持“改革+”党建,创新开展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制定出台提升干部队伍能力作风20条意见。当前菏泽,人心思干、谋事力做的氛围日益浓厚,不甘落后的精气神、敢于领先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全市上下铆足一股劲,“誓把曹州换新颜”。砥砺奋进新征程十年夯基垒台,十年立柱架梁。过去十年,菏泽破产业之困,疏交通之滞,解民生之忧,改革底气更足、发展信心更胜。跨越发展看今朝,深化改革正当时。菏泽市坚持系统谋划为先、精准定位为要、集成推动为本,聚焦关乎全局性、引领性重大改革事项,以“改革+”破题起势,强力推动经济活力大释放、民生福祉大改善。
搜罗网 -
山东省菏泽市以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培育电商新业态、拓宽电商企业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为重点,不断延伸电商零售网络,逐渐形成主体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业集聚度高的数字化产业。1月至6月,菏泽市实现网络零售额达到128.98亿元,同比增长23.5%。坚持党建引领,夯实电商发展根基连续多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将“保持淘宝村、淘宝镇全国领先地位”“持续擦亮‘菏泽电商’名片”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先后出台了《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并配套电商专项资金。按照“考核导向,联动保障”思路,市县区均将电商高质量发展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召开全市电子商务工作现场会、座谈会、调度会等10余次会议,部署任务、压实责任。构建“党建+电商”服务体系,成立了中共菏泽市直播电商行业委员会,探索建立党员联系主播制度、直播电商党员入职备案制度,围绕新就业群体需求,开展“红帆竞渡·同心兴菏”行业党建工作提档升级行动,指导县区开展“主播向党”“先锋网红”“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系列活动,创建72个暖新驿站,提供取暖避暑、免费饮水、应急充电等26项服务项目。坚持汇聚合力,助推电商产业起势菏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把脉农村电商发展,加大电商村镇培育力度,推进淘宝村镇提质扩面,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淘宝村541个、淘宝镇93个,数量双双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分别占全省数量的62.47%、46.73%。全市农村电商形成了“点上带动、面上开花、特色鲜明”的良好局面。上半年开展“2023菏泽优品网上年货节”“2023年菏泽优品电商直播节”“第五届双品购物节菏泽专场”“618网购节”等各类直播活动共计8.61万余场,成功培育“带货”主播987余人,吸引消费者观看79881.9万人次,参与直播的商品网络零售量1201.2万件,直播商品销售额达到79755.82万元,增长56.1%。通过直播活动带动,建立了“菏泽优品”直播产品库、主播人才库,收录菏泽优品600余种,聚拢主播400余人。通过搭建“主播+优品+展会+直播”模式,实现了产销直连,拓宽了企业销售渠道。坚持外来“输血”与本地“造血”双向发力,围绕着力提升职业素养、岗位技术和就业创业技能,今年先后举办“辛火计划公益助农培训”“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电商培训千人大课堂、“红色领航 乡村振兴”电商巡回培训班等电商培训97期,培训1万余人次。菏泽学院、菏泽职业学院、菏泽技师学院等院校相继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目前,全市共有网络店铺11.93万家,直接从业人员6.28万人,57万余人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就近就业。坚持优化环境,推动电商发展升级通过整合区域优势产品资源,推动特色产品“网销进城”,打造一批“小而特、小而精、小而强”的区域电商公共品牌。各县区涌现“曹献优品”“e品好郓”“沃!东明”“单养千秋”等一批县域电商公共品牌,被授权使用企业达到163家。鲁西新区塑造电商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陈集山药”入驻淘宝兴农扶贫频道,天骄“凯瑞玛”咖啡奶茶通过“天猫品牌扶持计划”评审,是山东第一家通过品牌评审的企业。推动资源要素集中、信息无缝对接,提升天华电商产业园、e裳小镇产业园等19家高品质、多业态电商园区,极大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有爱云仓直播基地、中软创客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等10家直播基地入选山东电商直播基地,龙池牡丹电商供应链基地等5家基地入选山东电商供应链基地,定陶木制品电商产业带等3处产业带入选山东电商产业带。菏泽唐装入选“淘宝2022全国产业带百强榜”,菏泽表演服饰、汉服占全国电商产业80%、40%,木制品销量占阿里国际站40%。完善快递物流体系,积极推进“快递下乡”,推动中通、申通等12家快递公司在菏泽市设立县级运营中心,全国首个“菜鸟县域智慧物流+示范园区”落户菏泽。创新“互联网+金融”战略,拓宽融资渠道,蚂蚁金服在曹县累计放款超过190亿元,居全省第1位,实现了“310”模式即“三分钟申请、一分钟到账、零人工干预”的电商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