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C
Toronto
星期一, 13 10 月, 2025
Home甘肃专辑:酒泉国际传播交流宣传周保护+传承+利用!肃北让千年非遗从文献“走”进生活

保护+传承+利用!肃北让千年非遗从文献“走”进生活

“针脚要藏在纹样里,就像传统藏在生活里。”肃北县非遗馆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娜仁其其格正示范蒙古族服饰刺绣技艺,丝线在绸缎上流转出雪山纹样。在这片草原上,祝赞词的吟诵、马头琴的弦音、服饰的针脚共同编织出非遗传承的鲜活图景。

截至2025年,肃北已构建起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拥有非遗项目104项、代表性传承人292人,其中蒙古族服饰、祝赞词两项跻身国家级名录,马头琴音乐、呼麦等13项入选省级名录。这些非遗项目如同“草原生活的百科全书”,涵盖历史传说、民俗礼仪等方方面面,是“雪山蒙古人”文化品牌的核心载体。

专业场馆为非遗安了“家”。建成4781.96平方米的全省最大县级非遗馆,集展示、培训、文创销售于一体,年均接待研学及游客超5万人次,更获评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馆内,银饰的光泽与奶制品的香气交织,多媒体展陈让观众直观感受搏克摔跤的力量与萨吾尔登舞蹈的灵动。

传承人的坚守让文脉延续。国家级祝赞词传承人山西深耕传承25年,不仅在那达慕盛会吟诵《吉祥年》开篇,更带着即兴创作的诗体语言走进校园,培养青少年传承群体。像他这样的传承人,还通过服饰大赛、器乐展演等百场群众活动,让非遗融入日常。

“非遗+”融合激活发展动能。肃北推出“旅游+非遗”精品线路,将服饰展示、祝赞词表演嵌入草原观光中,非遗手作体验成为研学热门项目。从《中国新闻》报“非遗里的肃北”专刊亮相全国两会,到抖音上“针尖上的舞蹈”收获万千点赞,古老非遗正突破地域界限。

雪山见证传承,草原孕育新生。肃北用“保护+传承+利用”的协同模式,让非遗从文献记载变为可感可触的生活场景。当马头琴音掠过党河,当刺绣纹样装点日常,这片土地上的文化根脉正在代代相传中愈发坚韧。

- 阅读在线杂志 -

spot_img

更多好文推荐

- A word from SOLO -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