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行驶在榆林大道上,戈壁瀚海间的雕塑群渐次铺展,这处2024年新晋的国家4A级景区,正以荒野艺术之名,诉说着丝路大地的千年故事。自2016年首座雕塑落成以来,这里年均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成为跨越古今的文化地标。
被誉为“镇廊之宝”的《大地之子》最为动人。这尊由董书兵创作的红砂岩巨婴,以15米长的身躯蜷缩于戈壁,酣睡的面容与苍茫荒野形成强烈对比。它既是对“人法地,地法天”古老哲思的诠释,也暗含着对生命与自然共生的敬畏,让每一位驻足者心底涌起温情与感慨。

不远处的《无界》则勾勒出虚实交织的梦境。60米长的白色钢管以榆林窟盛唐建筑为蓝本,搭建出漂浮于戈壁的宫殿轮廓,日出日落时光影流转,宛如海市蜃楼。它打破了现实与虚幻的边界,恰似丝路文明跨越时空的延续与对话。

风过之处,《风语者》便奏响自然的旋律。128组钢管构成外方内圆的空间,呼应“天圆地方”的智慧,风拂过时碰撞出的清脆声响,在旷野中久久回荡。这尊融合视觉与听觉的雕塑,让风成为历史的诉说者,娓娓道来丝路过往。

《汉武雄风》则尽显豪迈气魄。汉武帝胸像以祁连为躯,目光如炬,脚下石块诉说着“列四郡据两关”的功绩,金戈铁马的历史风云仿佛在眼前展开。而《跨越祁连》的卡通造型活力满满,象征着张骞、霍去病等先辈开拓丝路的无畏精神。
旷野深处,《戈壁方舟》宛如从时空裂隙中驶来的秘境载体。金属与混凝土构筑的船身线条粗粝,斑驳肌理似被风沙镌刻过千年痕迹,船头朝向丝路古道的远方,既像在承载着历史记忆破浪前行,又似在守护着戈壁的寂静与辽阔。它将“丝路即舟楫”的隐喻具象化,让旅人驻足时,仿佛能触摸到古代商队穿越沙漠的坚韧,也能感受到现代艺术对丝路精神的全新注解。
如今,智慧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日渐完善,星空摄影、骆驼骑行等体验让艺术之旅更添乐趣。在这片丝路咽喉之地,雕塑与戈壁共生,历史与现代交融,每一尊作品都是跨越千年的对话,等待旅人聆听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