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C
Toronto
星期日, 16 11 月, 2025
Home甘肃专辑:兰州国际传播交流宣传周西部“小巨人”破茧成蝶 半个世纪攻克石化“芯片”

西部“小巨人”破茧成蝶 半个世纪攻克石化“芯片”

语速:

【搜罗网兰州10月23日讯】在兰州新区精细化工园区,银色储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控制室内的技术人员紧盯屏幕上跳动的分子式——这里生产的有机过氧化物,正为下游石化企业巨型反应釜注入核心动力,决定着聚乙烯的生成效率。作为国内首家有机过氧化物专业工厂,兰州助剂厂股份有限公司(隶属甘肃科技集团)历经半个多世纪深耕,从破解“卡脖子”难题到引领产业链发展,用创新与改革书写了一部西部国企的突围史诗。

临危受命,为国担当破解技术困局

时间回溯至1966年,中国第一套大型引进乙烯项目——兰州石化高压聚乙烯装置即将上马,而关键催化剂却被国外“卡脖子”,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拦路虎”。关键时刻,经国家科委立项、原化工部投资,兰州助剂厂应运而生,肩负起攻克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的历史使命。

“没有有机过氧化物,聚乙烯生产就无从谈起。”厂内工程师回忆道。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化学试剂,是石化工业不可或缺的“芯片”,直接关系到国家石化产业的自主发展。面对无技术借鉴、无设备参考的困境,企业初创团队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反复试验中摸索规律,最终成功实现关键引发剂的国产化,为中国石化产业挺直腰板提供了坚实支撑,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改革赋能,老牌国企焕发新生机

时代浪潮滚滚向前,唯有改革者进,唯有创新者强。兰州助剂厂始终以改革为动力,在转型发展中不断突破:2017年完成脱钩改制,2019年股权划转至甘肃科技投资集团,2021年整体搬迁至兰州新区并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2022年底正式组建股份有限公司。

“搬迁不是简单的位置迁移,而是一次全方位的技术升级。”公司负责人表示,新厂区构建了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建成高标准“数字化车间”,生产效率较以往提升30%以上,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跨越。一系列改革举措破除了发展桎梏,让这家老牌国企在市场化浪潮中焕发勃勃生机,为后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为魂,筑牢产业发展“压舱石”

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兰州助剂厂1600平方米的工程实验楼内,49名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潜心攻关,形成了“研发-生产-市场”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多年来,企业主持编制3项行业标准,申请二十多项专利,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成为有机过氧化物领域的标杆企业。

如今,兰州助剂厂已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选甘肃省战略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扛起了有机过氧化物产业链“链主”的重任。从单一产品生产到产业链协同发展,从技术追随者到行业引领者,企业用持续创新筑牢了国家石化助剂产业的“压舱石”。

绿色转型,勇拓高质量发展新蓝海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兰州助剂厂主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掀起一场关乎产业未来的“分子革命”。企业将环保属性纳入新产品研发核心考量,聚焦高效、低耗、环保的产品方向,部分产品成功通过严格的欧盟REACH注册,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实现了“国内领先”向“国际接轨”的跨越。

从破解“卡脖子”难题到冲刺上市培育企业,从西部戈壁到国际舞台,兰州助剂厂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与奋斗,完成了一场精彩的“关键分子”之战。如今,这家西部“小巨人”正以更昂扬的姿态,在有机过氧化物领域持续深耕,为中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西部经济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书写着国产工业助剂的崭新篇章。(编辑:英敏)

- 阅读在线杂志 -

spot_img

更多好文推荐

- A word from SOLO -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