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C
Toronto
星期三, 29 10 月, 2025
Home新疆专辑:新疆有个阿克苏·物华民丰艺村融文旅 非遗润民心 红果富农家

艺村融文旅 非遗润民心 红果富农家

【搜罗网 沙雅 10月29日讯】“新疆有个阿克苏·物华民丰”主题采访团深耕沙雅县,循着文化赋能、产业兴农的发展脉络,深入乡村村落、非遗展厅、种植基地,聚焦乡村文旅深度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特色产业富民的生动实践,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沙雅县以文化铸魂凝聚发展合力、以产业赋能激活乡村活力的亮眼成效。

奥普坎艺术家村落:文旅共生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沙雅县哈德墩镇奥普坎艺术家村落坐落于县城东南73公里处,既是哈德墩镇政府临时驻地,也是一个聚居着143户503人的民族村落,三个村民小组的村民们世代以棉花种植和畜牧业为主要生计,守着胡杨秘境过着质朴生活。如今,村落秉持“原生态保护、艺术化赋能”的发展理念,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情感纽带与发展根基,创新推动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与村民结对共建、深度交流——艺术家们扎根乡村汲取灵感,村民们在艺术熏陶中开阔眼界,双向奔赴让胡杨的苍劲风骨、维吾尔族的民俗风情与多元艺术创作实现深度交融。

村落周边3公里处,吾守尔·欧勒迪古老原始胡杨林枝繁叶茂,千年古树见证岁月沧桑;4公里外的拜西普惠河潺潺流淌,滋养出两岸生机盎然;8公里处的老河湾风光旖旎,沙漠、河流与绿洲相映成画,加之独具特色的怪兽林、沙漠驼铃等景观,共同构成了一幅天然的艺术画卷。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知名导演、摄影家、画家等艺术从业者纷至沓来,在这里搭建起20余个艺术工作室与创作基地,常态化开展采风创作、艺术交流活动。与此同时,村落顺势打造了10余间特色民宿,村民们亲手制作的烤包子、手抓肉、缸子肉等民族美食香气扑鼻,艺术氛围与烟火气息相得益彰,让乡村旅游从“小众探访”变为“大众打卡”,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让沉寂的乡村焕发出蓬勃生机。

非遗展厅:匠心传承 让文化瑰宝绽放时代光彩

走进沙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展厅以“物阜民康 多彩沙雅”“妙笔生花 舞动沙雅”“节日庆典 和美沙雅”三大板块为核心,通过实物陈列、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了75项珍贵的非遗项目,涵盖服饰、饮食、歌舞、民间美术、传统技艺、民间文学、传统节日、民俗礼仪等8个门类,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维吾尔族叼羊》、自治区级项目《维吾尔族赛乃姆》《沙雅小刀制作技艺》等6项代表性项目尤为引人注目,7名非遗传承人通过现场演示、技艺讲解等方式,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这些非遗技艺是沙雅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色彩艳丽、刺绣精美的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承载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工序繁杂、风味独特的沙雅烤全羊制作技艺,蕴含着饮食文化的传承;旋律欢快、舞姿奔放的赛乃姆,传递着各族人民的喜悦之情;寓意吉祥的民间剪纸、巧夺天工的小刀制作,展现着工匠们的精湛手艺。从生产生活的实用技能到节庆仪式的情感表达,从民间文学的口耳相传到传统艺术的匠心演绎,这些非遗项目生动展现了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的鲜活历程,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凝聚民族情感、增进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的保护与传承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苹果示范基地:绿色赋能 结出富民兴村“幸福果”

在沙雅县红旗镇塔勒克努尔村3组的苹果示范基地,97亩果园里枝繁叶茂,红彤彤的冰糖心红富士挂满枝头,果香四溢。该基地始建于2010年,主栽市场认可度极高的冰糖心红富士品种,搭配新世纪苹果作为授粉品种,采用4×5米的科学株行距规划种植,经过15年的精心培育,果树已进入盛果期,预计2025年亩均产量可达2吨,总产量将突破140余吨,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产值有望超过700万元。

基地依托沙雅县民乐林果专业合作社运营管理,以“全程质量控制、绿色生态种植”为核心,大力推行郁闭园疏密改造、简易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多项关键技术,从土壤改良到花期管理,从病虫害防治到果实采摘,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标准化种植规范。合作社还专门聘请农业技术专家驻场指导,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帮助种植户提升管理水平,确保苹果品质稳定优良。如今,基地生产的冰糖心红富士以其果肉细腻、含糖量高、口感清甜的特点,深受市场青睐,远销乌鲁木齐、西安、广州等多个城市。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收,基地常年带动20名当地村民稳定就业,从业人员年收入可达3万元左右,让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地里头致富”,绿色果品真正成为带动乡村振兴、村民增收的“幸福果”。(图文:陈林©️REMONCHEN®️版权所有谢绝转载,转载需申请后并标明注明出处)

- 阅读在线杂志 -

spot_img

更多好文推荐

- A word from SOLO -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