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C
Toronto
星期三, 29 10 月, 2025
Home新疆专辑:新疆有个阿克苏·物华民丰搜罗华风:金浪锁沙藏华风 千年风骨护荒原

搜罗华风:金浪锁沙藏华风 千年风骨护荒原

当塔克拉玛干的风裹着深秋的清冽掠过塔里木河,沙雅的胡杨便在荒原与流水间铺展成一幅壮阔的生态画卷——连片成海的金浪漫卷天地,千年孤树的风骨刺破苍穹,恰如“搜罗华风”专栏寻觅的华夏风采,既藏着自然造化的神奇,更刻着治沙护土的不朽传奇。

连片成海:金浪织就生态屏障

从沙雅哈德墩大桥远眺,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连片成林,470万亩天然胡杨林铺展成中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林带,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只有野生胡杨顺着河床自然铺展的野性张力。金箔似的叶片叠满枝桠,风过时掀起层层“浪涛”,簌簌声裹着干燥的草木香漫向天际,连空气都浸着暖黄的暖意。阳光斜切过树冠,细碎光斑砸在沙砾地上,远处的林带顺着河流蜿蜒,与天边淡蓝相融,仿佛整个荒原都在金色里轻轻起伏。

这片“金海”正是沙雅治沙的核心力量。胡杨根系发达,能深入地下数十米汲取水分,盘结的根系如一张巨网,将松散的沙土牢牢锁住,有效遏制沙漠南移。每年可减少风沙危害面积超百万亩,使周边20余万亩农田免受沙侵,为棉花种植、苹果种植等特色产业筑牢了生态根基。行至月亮湾,连片胡杨浸着水的柔意:河流绕出新月形弯道,数公里胡杨织成金色绸带,树冠垂向水面,将蓝绿流水染成蜜色波纹。枯树斜倚滩涂的景致里,藏着胡杨“死而不倒”的治沙密码——即便枯死后,枝干仍能阻挡风沙流动,成为荒原上的天然沙障。

孤树为王:千年风骨见证治沙奇迹

往奥普坎艺术家村落深处探寻,那株被誉为“胡杨王”的古树孤挺于原始林区,堪称沙雅治沙的“活化石”。需五六人伸臂合抱的树干,皲裂皮层如老茧裹着岁月,基部盘结的根瘤像大地拱起的脉搏;近三十米的冠幅向四方撑开,一半枝桠坠满金叶,另一半枯干如苍龙探爪,戳向蓝天。树下木栅栏缠满朱红绸带,风一吹便如火焰绕树舞动——这株两千余年的古树,见证了塔里木河两岸从风沙肆虐到绿意渐浓的变迁,如今仍是周边胡杨林的“水源涵养核心”,其发达的根系能为周边幼树输送水分,助力沙区植被恢复。

怪兽林深处,野生胡杨的“野性”与治沙韧劲尽显:有的树弯成拉满的弓,枝桠如兽角斜刺沙空;有的树干被风沙掏成空洞,却仍在顶端顶出一丛金叶;枯木卧沙处,枝干缠着新生藤蔓,枯褐与嫩黄缠成“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生命图腾。这些野生胡杨与人工种植的梭梭、红柳等植被形成立体治沙体系,让沙雅县沙漠化逆转率持续提升,近十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超30万亩,昔日的“沙窝子”如今已成为滋养民生的“金窝子”。

人文相映:华风与生机共生

沙雅的胡杨,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搜罗华风”所追寻的华夏风采具象。奥普坎艺术家村落里,胡杨的苍劲风骨与维吾尔族民俗风情相融,画家以金叶为墨、荒原为纸,勾勒胡杨治沙的壮阔;摄影家定格“金海锁沙”的瞬间,让这份生态奇迹成为华夏大地上的亮眼名片。村落里的特色民宿中,烤包子、手抓肉的烟火气与胡杨的草木香交织,游客在感受自然奇观的同时,也能读懂胡杨背后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

非遗展厅里,胡杨元素融入传统技艺:维吾尔族剪纸艺人以胡杨为原型,剪出“金浪锁沙”的图景;沙雅小刀的刀柄上,雕刻着胡杨根系盘结的纹样,让治沙精神通过文化创作代代相传。

夕阳西下,金浪被染成橘红,胡杨王的影子覆在红绸带上。沙雅的胡杨,是治沙的丰碑,是“搜罗华风”里最动人的生态篇章,更是华夏大地上人与自然共生的生动见证。它们以千年风骨锁住风沙,以连片金海滋养民生,让荒原变绿洲的奇迹,在西域大地上生生不息。(图文:陈林 ©️REMONCHEN®️版权所有 谢绝转载,转载请申请后注明出处)

- 阅读在线杂志 -

spot_img

更多好文推荐

- A word from SOLO -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