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C
Toronto
星期一, 15 9 月, 2025
Home搜罗中国专辑:五色吉林 四海传声海外华媒探访吉林:百年工业遗产的“时光回响”与新生

海外华媒探访吉林:百年工业遗产的“时光回响”与新生

斑驳机床静默矗立,泛黄图纸诉说过往,复刻蒸汽机仿佛仍有余温。在吉林机器制造局展览馆内,捷克《捷华通讯》总编辑陈学东的脚步不自觉放缓。当视线定格在1881年的工厂全景图上,他久久凝视——那幅画卷里,似乎藏着东北工业文明跨越百年的厚重呼吸。

近日,陈学东与十余国及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齐聚于此,在这座工业文博场馆中,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工业溯源之旅。

吉林市作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一员,工业底蕴深厚。而始建于1881年的吉林机器制造局,正是这片土地近代工业的起点——它是东北最早的近代工业机构,亦是洋务运动时期当地规模最大、设备最齐、技术最强的军火工厂,曾在抵御沙俄入侵、强化清军武备中扮演关键角色。

“这种铣床,老一辈捷克工人再熟悉不过。”陈学东指着展陈设备介绍,这类机床在当时堪称世界领先,捷克同期的老工厂也曾广泛使用。从铣床到1890年制造的“快利枪”,这位捷克媒体人频频找到中捷工业发展的共鸣:“快利枪”外形借鉴欧洲风格,细节处却透着鲜明的本土化特色,堪称“杰作”。

虽相隔万里,吉林市与捷克的工业轨迹却不乏交集——如今两地均在推进老工业区更新与产业升级。陈学东格外关注吉林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他提及,捷克曾有的“工业锈带”已蜕变为活力满满的艺术创意中心,这与吉林机器制造局“激活文物、传承历史、业态融合、文旅地标”的定位不谋而合。

据吉林市官方透露,当地正规划将“一五”时期的工业遗址改造为集工业博物馆、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项目,以文化为笔,为老工业基地赋能。

“工业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守护工业遗产,就是守护共同的记忆。”陈学东坦言,身为媒体人,能成为这段“新生”故事的传播者,他倍感荣幸。

- 阅读在线杂志 -

spot_img

更多好文推荐

- A word from SOLO -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