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网莆田10月15日讯 】从“鹅尾夕岸”的海岛景致品鉴,到非遗“打铁花”与抗倭主题场景剧的沉浸式体验,来自全球五大洲 28 个国家和地区的 56 家丝路华文媒体代表们深度感受湄洲岛的自然韵味与文化内核。

在网红打卡点“鹅尾夕岸”,虽当日落日被云层轻掩,少了“熔金铺海”的璀璨盛况,却为这片海岸赋予别样朦胧诗意。米金色的石英砂沙滩踩上去松软如棉,海浪轻拍岸滩发出柔和声响,咸湿海风拂面而过;落日余晖透过云隙洒向海面,化作细碎银红斑驳的光影,远处礁石群在暮色中宛如水墨画般意境悠远,“云锁斜阳”的景致引得代表们纷纷驻足拍摄。大家或漫步沙滩、或交流见闻,用镜头记录这份独特的自然之美。

随后,华媒代表们转场至《缘起湄洲》专属演出场馆,开启文化与历史的沉浸式体验。场馆中央熔炉率先燃起烈焰,非遗“打铁花”表演正式登场。非遗传承人手持工具,将千余摄氏度的铁水奋力击向夜空,高温铁水瞬间炸裂,化作漫天金红交织的火花,如星河倾泻、似烟花绽放,在夜色中勾勒出震撼人心的光影画卷。

据介绍,“打铁花”起源于宋代,最初用于祭祀祈福,是中国北方民间传统非遗技艺,如今已成为展现中华民俗魅力的重要文化符号。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展现了中华匠人的勇气与智慧;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韧性与活力,对“传统如何在当代活起来”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场景剧《荡寇风云》以明代湄洲岛军民抗击倭寇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实景搭建的古战场、演员们饱含张力的演绎,配合灯光与音效的沉浸式渲染,生动还原了当年军民并肩御敌、浴血奋战的岁月——倭寇袭岛时的浓烟、渔民与士兵的呐喊、将领挥剑冲锋的坚毅身影,将现场观众瞬间带回数百年前的烽火时光。

当剧情推进到军民齐心协力收复失地、守护家园的高潮时,现场响起自发的掌声。剧中中华儿女“宁死不丢一寸土”的坚定信念极具感染力,让人深刻理解了“家国情怀”的深厚内涵;这种将地方历史与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既真实又富有冲击力,比文字记载更易引发情感共鸣,也让自己明晰了妈祖文化中“护国庇民”精神的历史根源。
此次湄洲岛专场参访,让丝路华媒代表们收获颇丰。代表们纷纷表示,不仅近距离感受到福建海岛的多元魅力,更深刻触摸到中华文化“守正创新”与“家国同心”的深层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