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C
Toronto
星期一, 27 10 月, 2025
Home新疆专辑:新疆有个阿克苏·物华民丰石窟藏千年文脉 古巷焕时代新颜

石窟藏千年文脉 古巷焕时代新颜

【搜罗网 拜城·库车 10月27日讯】 “新疆有个阿克苏·物华民丰”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走进拜城县与库车市,在跨越千年的文化遗存中探寻文明根脉,在古今交融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发展活力。

拜城:克孜尔石窟——崖壁上的文明交响

驱车穿行于天山南麓的绿洲之间,木扎提河北岸的断崖之上,克孜尔石窟如一串镶嵌在山体中的艺术明珠,在岁月长河中静静绽放光彩。据介绍作为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佛教石窟群,这座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自公元3世纪起便开始了持续千年的营造,269个编号洞窟沿崖壁绵延三公里,宛如一部刻在山石上的文明史诗。

步入洞窟,色彩依旧鲜活的壁画扑面而来:飞天的飘带轻盈灵动,佛国的场景庄严神圣,农耕、狩猎、商旅的画面生动写实,既有印度佛教艺术的典雅,又融入了中原绘画的细腻,更留存着西域本土的审美特质。作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艺术宝库,这里保存的数万平方米壁画、数千尊造像,完整呈现了公元3世纪至13世纪新疆古代佛教文化的兴衰历程,更见证了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交流盛况——梵文经卷与汉文题记同存,犍陀罗风格与中原技法交融,让每一幅壁画、每一尊造像都成为文明互鉴的鲜活例证。

媒体团在昏暗的灯光下凝视着历经千年仍不褪色的色彩,聆听着壁画背后跨越时空的故事。“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从构图精巧的“菱格画”到叙事完整的佛本生故事,从西域乐舞的生动再现到丝路商旅的真实刻画,克孜尔石窟用无声的艺术语言,诉说着古代龟兹作为丝路枢纽的繁荣过往,也彰显着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胸襟。

库车:遗址焕彩+古巷新生——古今交融的活力画卷

如果说克孜尔石窟是凝固的历史,那么库车的魏晋遗址与龟兹小巷,则让古老文明在当代生活中焕发了新的生机。

新疆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藏身于库车市城郊,依托晋十六国时期的地下古墓群遗址而建,9719.99平方米的场馆内,地下展厅与地面展区形成巧妙呼应。走进地下4259平方米的核心展区,15座保存完好的墓葬原貌呈现,棺木、陶器、钱币等文物静静陈列,无声诉说着古人的丧葬观念与生活细节。而“魏晋·龟兹”“全息剧场”“葬俗葬式”等六大展区,则通过“考古+数字化”的创新手段,让千年历史“活”了起来:全息投影重现古龟兹人的日常起居,互动屏幕还原丝路商贸的繁忙景象,VR技术让观众“穿越”回魏晋时期的龟兹城邦,沉浸式感受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文化氛围。

离开遗址博物馆,步入库车老城的龟兹小巷,另一番热闹景象映入眼帘。作为晚清和民国初期街巷格局保存最完整的街区,这里的每一条小巷都蜿蜒曲折,每一座老宅都独具风情:土黄色的墙体承载着岁月痕迹,雕花的木门彰显着民族特色,葡萄架下的藤椅透着闲适安然。如今的龟兹小巷,早已不是单纯的历史街区,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无缝衔接的“网红打卡地”:老民居改造的特色民宿里,游客可以体验民族风情;手工酸奶店、非遗手工艺品店与时尚咖啡馆、文创小店相邻而居,传统技艺与现代潮流在此碰撞;每逢节庆,小巷里还会举办民族歌舞表演、手工技艺展示等活动,让游客在烟火气中感受库车的民族风情与发展活力。

采访团成员穿行在古巷中,一边用镜头捕捉老宅与新铺的相映成趣,一边与当地商户、游客亲切交流。“以前只知道库车是丝路古城,没想到这里的古巷这么有味道,既有历史感,又很时尚。”龟兹小巷的新生,正是库车守护文化根脉、推动文旅融合的生动缩影,也让这座古城在坚守传统中,不断书写着新的发展篇章。

从拜城的崖壁石窟到库车的古巷遗址,采访团的脚步跨越千年,却始终循着文明的脉络前行。在阿克苏这片土地上,千年文脉从未中断,而是在保护与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的光彩,成为滋养当地发展的精神源泉,也向世界展现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蓬勃活力。(图/文:陈林 版权所有,转载请申请并注明来源)

- 阅读在线杂志 -

spot_img

更多好文推荐

- A word from SOLO -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