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网 新和·沙雅 10月28日讯】“新疆有个阿克苏·物华民丰”主题活动中,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循着历史脉络与田园风光,走进新和县与沙雅县。在斑驳古城中触摸多元文明的交融印记,在无垠棉田里感受现代农业的蓬勃脉动,亲身见证阿克苏从古代丝路军政要地,到如今产业兴旺、民生殷实的跨越式发展,读懂这片土地跨越千年的生机与蜕变。

新和:古城遗珍 镌刻多元一体印记
新和县通古斯巴西城址,这座始建于西晋、繁盛于唐代的古城,曾是安西大都护府及龟兹都督府的核心驻地,更是阿克苏地区保存最完整、形制最具代表性的古龟兹建筑遗址。古城呈规整长方形,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30米,周长960米,高大的城墙、巍峨的角楼、规整的马面与庄严的城门,共同勾勒出当年军政要地的恢弘格局。遗址内出土的大量汉代五铢钱、唐代文书、陶俑器皿等文物,无声诉说着丝路之上商旅往来、文化互鉴的往事,为研究古代西域历史、丝路文化传播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历程,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佐证。以该城址为核心辐射的10万亩“汉唐屯田遗址”,更是以规模之宏大获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见证着古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有效管辖与农业开发的悠久历史。




走进新和博物馆,1083件(套)跨越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物静静陈列,金、银、铜、玉、陶等各类藏品品类齐全、内涵丰富。其中,“汉归义羌长印”“李崇之印”等国家珍贵级文物,作为古代中央政权治理西域的直接物证,清晰印证了新和在历史上作为新疆军政中心的重要地位。博物馆创新采用传统展陈、场景复原、智慧导览平台等多元展示手段,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漫长历程具象化呈现,让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直观感受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凝聚力。开馆以来,这里已累计接待观众20万余人次,成功举办各类社会教育活动50余场次,成为传承历史文脉、深化“文化润疆”的重要阵地。
沙雅:棉田焕新 铺就富民兴村坦途
沙雅县古勒巴格镇尤库日库勒达西村,距镇政府3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14860亩。曾经,这里的农田多为1-5亩的“小块地”,田埂交错、渠系杂乱,严重制约了农业规模化发展。如今,通过高标准土地平整改造,这些零散地块被整合为100-300亩的“大条田”,斗农渠与田埂占地面积减少40%左右,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10%,全村高标准农田占比已达84%,从根本上破解了传统农业经营分散、生产效率偏低的发展难题。

依托规模化农田优势,该村全面推行棉花生产规模化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与全过程质量管控模式。从播种、田间管理到采摘、加工,机械化设备贯穿始终,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高达94.58%,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每亩还能节约生产成本450元。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9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升至3.03万元。金秋时节,万亩棉田银浪翻滚,雪白的棉朵在阳光下闪耀,不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写照,更成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绘就出产业兴旺、民生安康的乡村振兴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