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C
Toronto
星期一, 29 9 月, 2025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AUTHOR NAME

搜罗网

1212 POSTS
0 COMMENTS

中国记协举办共建全球华文媒体“记者之家”交流商讨活动

7月27日,中国记协台港澳工作部在西藏波密举办共建全球华文媒体“记者之家”交流商讨活动,组织参加“共鉴华夏·同传五洲”全球华文媒体联盟中国行系列活动之走进西藏的五大洲18个国家近30家华文媒体中高层人士,共叙中华民族同胞亲情,共话加强团结合作模式路径,共商建设新时代全球华文媒体“记者之家”的思路举措。2025年7月27日,中国记协台港澳工作部在西藏波密举办共建全球华文媒体“记者之家”交流商讨活动。2025年7月27日,中国记协台港澳工作部在西藏波密举办共建全球华文媒体“记者之家”交流商讨活动。座谈中,海外华文媒体人士纷纷谈到,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记协组织全球海外华文媒体西藏行活动很有意义,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全面发展、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新时代西藏,海外华文媒体将通过各自平台向世界展示推介真实的西藏;让大家充分感受到祖国对海外华文媒体的重视和关心,感受到家的温情,海外华文媒体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共同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大家赞同中国记协倡导建立海外华文媒体常态化联络合作机制、壮大声音力量,并围绕机制名称、成员构成、目标导向、推进步骤等提出了意见建议。(文章来源;中国记协网)

走进安化:羽韵茶香-羽毛球与黑茶的双生传奇

【搜罗湖南7月27日讯】27日,来自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湖南益阳安化县。在湖南益阳安化,有两处独特的地方,一处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安化羽毛球运动学校,另一处是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传承的安化茶厂。这两个地方,一个代表着体育的热血与激情,一个象征着传统技艺与国际贸易的奇妙融合,共同谱写着幸福湖南的动人故事。踏入安化羽毛球运动学校,训练馆里的氛围热烈得如同燃烧的火焰。墙上,龚智超等冠军们的巨幅海报熠熠生辉,仿佛在向小球员们诉说着荣耀的故事,激励着他们追逐梦想。球场在灯光的照耀下格外敞亮,成为了孩子们逐梦的舞台。10分钟统一热身,不同的孩子同样的热身方法。热身结束不同年龄的孩子投入到不同项目的训练中,小小的身影充满着大大的能量。刚接触羽毛球不久的孩子,专注地进行着网前步伐、举拍等基础练习,每一个动作都认真而执着。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怀揣着对羽毛球的热爱,每一次挥拍、每一次击球,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与梦想。尽管训练艰苦,固定技术练习枯燥,但孩子们依然坚持着,为了心中的冠军梦而努力拼搏。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对未来的憧憬,对胜利的渴望。离开羽毛球运动学校,走进安化茶厂,仿佛踏入了一个历史的长河。空气中弥漫着黑茶独特的香气,那是岁月沉淀的味道。在这里,千年黑茶从山间鲜叶蜕变为跨洋商品,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传奇的故事。安化黑茶的制作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采摘、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到干燥,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茶人的智慧与匠心。渥堆发酵是黑茶制作的关键环节,茶工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掌控着发酵的温度和湿度,让茶叶在时间的催化下发生奇妙的变化,形成黑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安化黑茶也展现出了强大的魅力。我们从中国黑茶博物馆了解到,曾经,它沿着万里茶道,从资江出发,经洞庭入长江,再辗转到恰克图,最终抵达圣彼得堡,开启了丝绸之路后横跨亚欧的又一次商业传奇。如今,安化黑茶通过现代化的贸易渠道,远销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来自中国湖南的独特韵味。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国文化的使者,传递着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友好。安化羽毛球运动学校里孩子们的拼搏精神,与安化茶厂里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都是幸福湖南的生动写照。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体育与文化共融,共同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幸福画卷 ,向世人展示着湖南安化的独特魅力与无限活力。(图文:唐明涛)

林芝双姝:不止于传说的高原秘境

【搜罗西藏7月27日讯】当大多数人对西藏的想象还停留在苍茫戈壁与雪域圣山时,林芝正以另一番姿态颠覆着这份认知。近日,“共鉴华夏·同传五洲”全球华文媒体联盟走进这片被誉为“雪域江南”的土地,在嘎拉与鲁朗的行走中,触摸到西藏最温润的肌理。嘎拉:从桃花绚烂到四季长歌藏语里意为“美丽的地方”,嘎拉村的魅力从不止于三月。彼时万亩桃花漫山遍野,如绯云落满山谷,让这里赢得“中国最美春天起点”的美誉;而七月的嘎拉,褪去了花的喧嚣,露出了生活本真的模样——尼洋河支流穿村而过,藏式民居的飞檐在绿树间若隐若现,青稞田铺展成绿色的波浪,偶有野花点缀其间,构成一幅无需修饰的田园画。这份美早已转化为发展的动能。依托“桃花经济”,嘎拉村不再是季节性的打卡地:民宿里飘出藏餐的香气,手工作坊里传来纺锤转动的声响,游客可以跟着村民学织氆氇,也能在田间体验农耕。从“一时的流量”到“长久的留量”,这个小村庄用生态与文化的融合,书写着西藏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鲁朗:云端小镇的慢活哲学车行至鲁朗,画风骤变。海拔3700米的“龙王谷”被念青唐古拉山的余脉环抱,云杉与冷杉织就的林海直抵天际,雪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空气中弥漫着松脂与青草的混合气息——这里被称作“西藏小瑞士”,却比瑞士多了几分藏地的神秘。作为国家生态旅游标杆,鲁朗的智慧在于“不打扰”。小镇建筑沿用藏式石木架构,却配备着现代化的舒适设施;温泉理疗中心引入藏医药理念,让游客在放松中感受高原康养的独特;而那口用天然矿石打造的石锅,将走地鸡与藏药材慢火炖成的鲜美,成了味觉上的“高原记忆”。在这里,“慢”不是懒惰,而是与自然共生的哲学。从嘎拉的烟火气到鲁朗的仙境感,林芝用“生态优先”的坚持,证明了高原也能有“江南”的灵秀。这里的每寸土地都在说,西藏的故事,远比想象中丰富。(图文:陈林)

探访巴松措:感受高原“江南”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搜罗西藏7月26日讯】“共鉴华夏·同传五洲”全球华文媒体联盟中国行代表团一行,从拉萨出发,历经五小时车程,跨越米拉山口后,抵达林芝市工布江达县的国家5A级景区——巴松措,开启了一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探访之旅。藏语中意为“绿色的水”的巴松措,素有“西藏的瑞士”“西藏的江南”之称。它坐落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的峡谷深处,海拔约3480米,湖面面积超27平方公里,最深处达120米。作为一座高山堰塞湖,其湖水澄澈如玉、温润如镜。车行至山路间,峰回路转处,阳光穿透云隙洒在湖面,翠绿清透的湖水与岸边的杉林构成一幅静谧的高原油画,清新的空气与适宜的气温,让这里宛如世外桃源。受林芝高原湿润气候影响,巴松措的美与拉萨截然不同,给人“误入江南”的错觉,成为中国自然地理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湖心的“扎西岛”是巴松措最引人向往之处。这座面积不足千平方米的小岛浮于湖心,形如莲花,故又称“湖中圣莲”。岛上的错宗工巴寺始建于唐朝晚期,相传由莲花生大师亲自选址,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重要道场之一。这座千年古寺虽规模不大,但结构古朴,香火绵延。殿内佛像庄严,壁画斑斓,尽显岁月的沧桑与安宁。绕寺一周仅需五分钟,却仿佛让人穿越千年时光。岛上古柏与湖边青松交相辉映,映衬着朝拜者宁静的面庞,令人不禁放慢脚步,沉淀心灵。游人可通过一座木桥步行上岛,登岛后360度无死角的视野令人震撼:四面雪峰环抱,湖水在脚下低语,完美融合了大自然的壮美与人文信仰的厚重。巴松措集雪山、森林、湖泊、宗教、历史于一体,是西藏少数兼具“自然奇观+人文古迹”的综合型旅游胜地。近年来,随着西藏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的推进,这里已成为国际游客向往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景区配套完善,设有生态木屋、湖边茶舍、藏式客栈,适合摄影、徒步、冥想、科考等多样化体验,是休闲度假与深度文化游的理想之选。站在扎西岛的木桥上,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媒体代表们纷纷表示,此次巴松措之行的意义已远超新闻报道本身,更像是一次身心的洗礼,一场文化认同的重塑,以及对自然与信仰的致敬。

走进益阳:邂逅山水人文与山乡新韵

【搜罗湖南7月26日讯】26日,来自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湖南益阳,实地探访这座湘北名城的历史文脉与发展新貌。采访团首站来到益阳国基学校及张国基纪念馆。在资阳区新桥河镇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汤光华的讲解中,“华侨教育家”张国基的生平脉络清晰展现。这位从益阳走出的侨界先驱,秉持“教育救国”理念,海外奔波期间始终心系故土,晚年归乡后全力投身办学兴教。馆内珍藏的书信、教案等实物,见证着游子与家国的深厚联结,而校园内琅琅书声与活跃的教学场景,则生动诠释了“院士之乡”“文学之乡”文脉的传承延续。在被誉为“山乡巨变第一村”的清溪村,采访团感受到传统村落的现代蜕变。这里是作家周立波同名小说的创作原型地,青瓦白墙的民居、生机盎然的田园仍保留着浓郁乡土气息。贾平凹清溪书屋、人民文学出版社清溪书屋的入驻,为古村注入新的文化活力。漫步村中,既有《山乡巨变》中乡村变革的历史回响,更能看到当代振兴图景:民宿里游客体验农耕文化,特色茶品营养解暑引得一众媒体记者赞不绝口。文学IP与乡村资源的融合,正让"山乡巨变"在新时代焕发新篇。从历史人文到自然生态,从传统底蕴到发展新貌,益阳以山水为纸、人文为墨,书写着"三高四新"蓝图下的新篇章,以“益山益水·益美益阳”的独特气质,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图文:唐明涛)

一元甜茶体验拉萨慢生活

没走进光明港琼甜茶馆,就先听见了里头的动静——铜壶碰撞的脆响、藏语的闲聊声、偶尔夹杂的欢笑声,像一首没谱的市井小调,隔着门板都能感受到那股子热乎气。听满世界跑的冠伦说这里是拉萨最大、人最多的甜茶馆,亲身体验才知所言非虚:不到下午5点的屋里,百余号人把长条木桌挤得满满当当,连过道都得侧着身子挪,听说早晨几百人更是站得密不透风,空气里飘着的甜香,热闹得像过年。这里的规矩带着股子老派的默契。把一元现金压在玻璃杯下,不用招呼,穿白大褂的阿佳就提着锃亮的铜壶走过来,手腕一倾,琥珀色的茶汤“哗啦”注满杯子,顺手收走钱。喝完了再垫一元,又会有人续上,一杯接一杯,像流水般自然。邻座的几位本地人,是茶馆里最常见的风景。他们说自己每天下午三四点准到,平时靠卖藏饰过活,此刻却只是并排坐着,不怎么说话,偶尔端起杯子抿一口,我瞅着屋里明明挺热,他们却坐得安稳,忍不住问缘由,几人相视而笑,答案简单得像杯底的茶渍:“茶好喝,喜欢。”这茶确实担得起“喜欢”二字。入口是温润的甜,竟和港式奶茶有几分神似,后来才知道,这甜味里藏着段跨文化的故事。甜茶并非西藏原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印度、尼泊尔商人涌入拉萨,他们带来了用英国红茶、牛奶、白糖熬茶的法子。这香甜柔和的口味,和传统酥油茶的咸香浓郁截然不同,慢慢在拉萨扎了根,成了男女老少都离不开的味道。至于为何这里的人偏爱甜茶而非传统酥油茶?其实并非不喝,只是场景各有不同。酥油茶更浓、热量更高,是牧民在高寒地带御寒的“能量包”;而甜茶口感轻盈,带着恰到好处的甜,更适合在温暖的茶馆里消磨时光,尤其受城市居民待见。就像邻座的藏胞,捧着甜茶坐一下午,喝的或许不只是味道,更是那份不用急着赶路的松弛。配茶的小吃也带着实在的诚意。5元一份的薯条,是本地土豆切块现炸的,外焦里绵,撒上辣椒面竟辣得通透;饿了来碗7元的藏面,浇上喜马拉雅辣酱,辛辣混着面的筋道,再就一口甜茶,冷热酸甜在舌尖打转,舒坦得很。坐在这人声鼎沸的茶馆里,看着人们慢悠悠续茶、静静发呆,忽然懂了拉萨的慢。这里的时间不按钟表走,而是跟着铜壶里的茶汤一点点淌。不用急着说什么,不用忙着做什么,一杯甜茶就能泡软大半天。就像那位本地人说的“喜欢”,或许正是这份不慌不忙的日子,最让人贪恋吧。(图文:陈林)​

湘江新引力 | 政策“加码”零元创业 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速

7月,长沙湘江西岸,总面积15.4万平方米的湖南智能网联交通产业园破土动工,预计2026年10月竣工。  该产业园聚焦智能网联、智能制造、智慧交通三大领域,将建设标准厂房、定制化厂房、研发办公楼等,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服务。这是湖南湘江新区加速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最新落子。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具备电动化、智能化与网联化三大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湖南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前瞻布局 抢抓智能网联赛道  搭载“智慧大脑”的自动驾驶汽车,在铺满“车路协同神经”的宽阔道路上行驶穿梭,轻松应对各种测试挑战;蓝白相间的智能环卫车沿路循迹清扫,落叶碎石被“火眼金睛”精准分类;无人售货车、无人配送车穿梭于楼宇之间,为上班族提供“无人售货、随叫即到”的购物便利……走进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智能网联产业园内,充满未来感与科技感的图景跃然眼前。  早在2016年,长沙就前瞻性布局,以湖南湘江新区为核心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2018年6月,涵盖12公里测试道路、78个智能驾驶测试场景的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正式开园,成为当时国内测试里程最长、场景类型最复杂的封闭智能系统测试区。同年11月,该测试区获工信部授牌,获批成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产业生态初现雏形。  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通过“新基建聚集产业、建场景培育产业、搭平台服务产业”,打造了全国一流的智能网联基础设施“硬核底座”,助力长沙成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全国首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  “筑好黄金台,引得凤凰来。”得益于湖南湘江新区的产业集群优势与良好的配套服务,舍弗勒、百度阿波罗、中车智驭、希迪智驾等近400家产业链相关企业在此集聚,涵盖感知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通信系统、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和智能网联汽车整车等上下游领域。  德国舍弗勒2019年在湖南湘江新区设立专注智能驾驶技术的子公司,其大中华区第二研发中心也于2023年在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揭牌。“长沙研发中心是舍弗勒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在智能驾驶领域取得了显著研发进展。”舍弗勒集团首席技术官乌维·瓦格纳说。  政策“加码” 加速打造“未来之城”  增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发放功能型无人车编码……2025年,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频频“上新”,推动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2月初公布的长沙第五期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新增里程732.55千米。至此,长沙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总里程达到1107.1公里(单向),湘江新区全域道路均涵盖其中。  以岳麓高新区为核心,推动车、路、云深度融合;搭建智轨电车、智能驾驶微循环、功能型无人车、自动驾驶出租车4大应用场景;自动驾驶公交车、自动驾驶微循环巴士及智轨电车开启常态化示范运营……3月在湖南湘江新区启动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先行区,将加速构建“车路云”协同生态,引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迈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5月底正式发布的《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实施细则(试行)》明确,功能型无人车主体取得功能型无人车编码后,可根据需要开展商业化试点活动。  这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随着《实施细则》的出台,湖南湘江新区向文远知行、中联环境、九识智能、菜鸟传橙4家企业发放第二批86张功能型无人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编码。目前,湖南湘江新区功能型无人车编码累计达到121张。面向未来,湘江新区的智能网联场景拓展蓝图清晰:一方面,持续打造智能交通场景,加速无人驾驶接驳、电轨在产业园区、交通枢纽规模化部署,提升交通效率,实现多模式出行精准接驳;另一方面,积极打造“智能网联+文旅”场景,在湘江科学城、梅溪湖、洋湖等片区开通智能网联观光专线、无人零售、智能泊车等服务,带动智慧文旅增收。  零元创业 激活产业创新动能  前三年零成本入驻,后两年费用减半;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资源与产业生态强力支持……今年4月,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孵化器正式推行的“2025黄金五年计划”,为智能网联行业大学生创业者开辟了一条“零门槛、高赋能”的创新创业通道。  “在长沙,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创业者前三年可免租金入驻,还能以更低成本使用国检中心和仿真实验室。”湘江智能产业服务部部长罗顿介绍说,“黄金五年计划”推出“0元×3年+5折×2年”的孵化模式,即大学生团队入驻前三年可享受工位、水电、网络等费用全免,后两年费用减半。“以20人团队计算,5年累计可节省约60万元,有效缓解初创团队的资金压力。”  更重要的是,孵化器依托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中心,为大学生团队开放行业顶尖测试资源——优先预约V2X通信设备、激光雷达等硬件;提供雨雾模拟、电磁干扰等极限环境测试场景;配备智驾测评专家1对1定制化服务。  每年2场产业巨头供需对接会、开放政府示范项目采购通道等举措,也将助力创业团队对接真实订单、获取首笔现金流,推动年轻创客技术稳稳落地、茁壮成长。目前,湘江新区智能网联产业孵化园已孵化60余家智能网联企业。“这里政策、场景、市场全给年轻人准备好了,年轻人可以放心来。”罗顿说。(记者 邓霞)

“追梦中华•幸福湖南”2025海外华文媒体湖南采访行启动

湖南日报7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晗 见习记者 张爔文 通讯员 刘为)25日,由中国侨联指导、湖南省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幸福湖南”2025海外华文媒体湖南采访行在长沙启动。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名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参加启动仪式。26日至29日,采访行将走进益阳、怀化,深入学校、村庄、纪念馆、博物馆、古商城等地,开展采访采风活动。“海外华文媒体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孙民生致欢迎辞时表示,长期以来,大家扎根海外、心系桑梓,用独特的视角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发展成就,讲述湖南的动人故事,为增进中外理解、促进侨胞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采访行,希望大家多走走、多看看,亲身感受湖南的发展活力、文化魅力和生态美丽。期待大家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把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湖南呈现给世界,让更多海外朋友了解湖南、关注湖南、投资湖南。“海外华媒是湖南故事的世界信使。”印尼《鹿见寰宇》新媒体社长章维佳表示,湖南所蕴藏的文化瑰宝,是湘江奔涌的千年文脉,是群山巍峨的坚韧风骨,更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炽热表达。此次参加2025“追梦中华·幸福湖南”海外华文媒体湖南行活动,将围绕湖南新发展阶段的新定位,讲好湖南新故事,让世界真正听懂这方水土的壮阔交响。加拿大搜罗传媒副总经理唐明涛说,作为海外华文媒体,要做的是用好立体化传播的“组合拳”,结合所在国的特点,用图片定格细节、用文字深挖内涵、用短视频传递鲜活,让湖南故事通过多维度的表达触及更多人,让世界看见一个真实、立体、温暖的“幸福湖南”!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雪域三章:传统与科技交织的高原新貌

【搜罗西藏7月25日讯】”共鉴华夏·同传五洲”全球华文媒体联盟中国行活动走进西藏,深入探访了甘露藏香、西藏乙宙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西藏尚厨炊具科技有限公司,在古老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科技的创新中,感受西藏发展的多元活力。甘露藏香:三百年医香传承的守正创新拉萨药王山脚下,甘露藏香的工坊里弥漫着清醇悠远的香气,这缕香气已在雪域高原飘荡300余年。作为藏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甘露藏香历史可追溯至1696年,由当时门孜康(今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院长钦饶罗布依据《四部医典》等经典研制,精选柏木、藏红花等数十种天然藏药材,经20余道传统工序制成,凝结着"医香同源"的智慧。作为藏香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单位,甘露藏药主导起草了2014年西藏传统藏香工艺标准。现代生产中,既保留牛角研钵手工研磨等传统技法,又引入无菌车间、智能温控晾晒系统保障品质。如今已发展出意乐藏香、安心藏香等10余个系列,年销量突破50万盒,远销印度、尼泊尔等地。2024年,藏香业务随甘露股份上市整合至集团旗下甘露资源公司,迎来新发展。企业在林芝建成500亩藏药材种植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村落年增收近200万元,既保障原料纯净,又让千年医香焕发民生价值。乙宙智能:高原低空经济的开拓者与实践者拉萨柳梧新区的乙宙智能研发中心内,工程师们正调试适应高原环境的无人机。这家2016年成立的企业,已成为西藏低空经济"领头雁",2024年营收8000万元,研发团队占比25%,23项专利中"高原无人机抗寒续航技术"填补行业空白。在柳梧高新区500平米厂房内,两条生产线正组装高原专用无人机。"通过改装电机、优化电池,设备能在零下20℃、风速10级环境稳定作业。"技术总监介绍,为森林消防定制的机型可携20公斤物资飞行50公里,已参与那曲草原火灾救援、林芝冰川搜救等10余次任务。作为西藏首家无人机低空经济运营商,业务覆盖多领域:年为500千伏电网巡检3000余公里,发现隐患200余处;与边检总站合作的"智能巡边系统"实现边境24小时监测;今年4月南北山绿化中,无人机吊运树苗15万株,效率为人工8倍。企业联合西藏大学建成研发实验室,与技师学院开设定向班,2024年接收的17名应届生已成长为技术骨干;建成西藏首个无人机维保中心,实现"当日报修、三日修复"。"要让无人机成为高原发展的'空中毛细血管'。"公司负责人说。尚厨炊具:科技炊具里的高原生活温度拉萨经开区的尚厨炊具车间内,藏式纹样的炊具正改变着雪域百姓生活。2022年成立的这家企业成果显著:10条生产线年产100万只产品,7大类30余种覆盖全场景,2024年销售额4.1亿元,"雪莲花"品牌市场占有率超60%。针对高原低沸点难题,研发团队开发"双阀控压"技术,让压力锅15分钟炖烂羊肉,效率提升一倍;专利"防溢锅盖"解决汤汁外溢问题,成为明星功能。细节处彰显关怀:食品级304不锈钢保障安全;藏式纹样、藏汉双语面板呼应文化;2公斤重的"户外便携套装"适合游牧,去年在那曲、阿里销量超5万套。116名员工中藏族占比65%,38名本地大学生经培训成长为骨干,工资高出当地平均30%。弹性排班、藏式食堂、节日锅庄舞等让员工感受温暖。"我们的锅具要煮出酥油茶的香,更要熬出高原生活的甜。"负责人说。从藏香余韵到无人机身影,再到炊具烟火:西藏正以传统为基、科技为翼,书写新时代篇章。

Latest new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