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NAME
搜罗网
726 POSTS
0 COMMENTS
“东有陈嘉庚,西有梁金山”
搜罗网 -
【搜罗网10月12日讯】在云南保山,一位名叫梁金山的爱国华侨受到广泛赞誉,被称为“东有陈嘉庚,西有梁金山”。他以其卓越的贡献和奉献精神,成为了当地人心中的楷模。在“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2024海外华文媒体云南采访行活动中,来自多个国家的30家媒体参观了梁金山故居,深入了解他的传奇故事。梁金山(1882-1977年),原名梁钢,出生于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早年赴缅甸工作,并凭借出色的冶炼技艺和艰苦奋斗,成为东南亚的一位成功华侨。抗日战争期间,梁金山捐资支持抗战,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与祖国建设。他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曾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及多项地方政协职务。2009年,他被评选为云南省60位为解放云南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之一。梁金山故居建于1938年,位于保山市隆阳区,是云南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和侨乡文化地标。故居内展出74件珍贵展品,包括生活用品、信件、书刊和照片,生动再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生平。2012年,故居被认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向公众开放后,梁金山故居吸引了众多参观者。2020年,它更被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称号,成为展示侨乡文化与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
云南保山:小粒咖啡产业蓬勃发展,国际声誉日益提升
搜罗网 -
【搜罗网10月12日云南讯】云南省保山市位于中国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区位优势明显,是通往南亚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近年来,保山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逐渐成为中国咖啡产业的核心地区之一,尤其以“小粒咖啡”闻名于世。自然环境成就优质咖啡保山的独特地理和气候条件为咖啡种植提供了理想环境。高黎贡山的庇护和怒江大峡谷的丰沛水源,使保山拥有丰富的日照、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降雨量。保山的昼夜温差大,有效提升了咖啡豆的风味,使得保山出产的小粒咖啡具有“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的独特口感,成为市场上备受推崇的精品咖啡。历史传承与全球认可保山的咖啡种植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初。早在1930年代,侨领梁金山先生将咖啡引入保山,至今已发展近百年。1958年,保山潞江农场出产的咖啡在伦敦国际品鉴会上被评为一等品,奠定了保山在全球咖啡产业中的地位。随后,保山小粒咖啡屡次在国际展会上获奖,成为唯一获得过世界金奖的中国咖啡品牌。近年来,保山小粒咖啡被纳入中国与欧盟地理标志产品互认清单,进一步提升了其国际知名度。2023年,“保山小粒咖啡”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成为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对象,巩固了其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保山的咖啡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年产量超过2.3万吨,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值达75.95亿元。保山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了当地超过5万名农户参与咖啡种植,极大提高了农户收入。保山还通过规模化种植和庄园管理,打造了集农业、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咖啡庄园。目前,全市已有17个咖啡庄园,其中多个庄园被评为云南省精品咖啡庄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咖啡文化,推动了保山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科技助力与品牌打造保山咖啡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当地建立了咖啡研究中心和国家咖啡检测重点实验室,并制定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质量标准,确保了保山小粒咖啡的高品质。同时,保山还培养了大量咖啡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了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在品牌打造方面,保山形成了“中咖”“比顿”“高晟庄园”等多个知名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成功,也逐渐走向国际。保山小粒咖啡的品牌影响力通过全媒体平台得到了广泛传播,央视等媒体的多次报道进一步提升了其美誉度。未来展望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先进的科技支撑,保山小粒咖啡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保山将继续扩大咖啡种植规模,提升产品质量,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力争成为世界级的精品咖啡产区。
云南惠通桥:连接滇缅公路与海外华侨爱国情怀的历史见证
搜罗网 -
【搜罗网10月12日云南讯】在云南保山,有一座桥不仅承载了交通的使命,也承载了海外华侨的爱国心,这就是著名的惠通桥。这座桥位于滇西怒江之上,是连接滇缅公路的重要枢纽,也曾在中国抗战历史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惠通桥的修建始于20世纪初。最早的桥梁是由地方热心人士捐款修建的铁链桥,虽然解决了一部分通行问题,但因设置较低,常受水患影响。1935年,在旅缅华侨梁金山的支持下,惠通桥得以改建成为西式钢缆吊桥。通车典礼当天,梁金山从缅甸带回的大象成为首个踏上吊桥的动物,这一象征性时刻,标志着惠通桥的建成不仅连接了交通,更承载了梁金山及众多海外华侨的爱国心愿。惠通桥的历史地位与滇缅公路密不可分。1937年滇缅公路开建,1938年通车后,大量抗战物资通过惠通桥运入国内,支援抗战。这座桥成为中国抗战的重要生命线。随着日军的侵略,惠通桥成了他们的进攻目标。1942年,日军逼近惠通桥,为阻止敌军进入云南,守桥的中国军队在桥上埋下炸药,并在日军抵达桥头时果断引爆了桥梁。惠通桥的炸毁挫败了日军的计划,保住了滇西防线,改变了战争的进程。惠通桥在抗战后被修复,继续为滇西交通服务,直到1970年代,随着红旗桥的建成和新的铁路桥的修建,惠通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2019年,这座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后人缅怀历史、铭记抗战精神的重要场所。惠通桥不仅是一座工程奇迹,更是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连接华侨爱国心与祖国情感的桥梁。它的故事,见证了华侨与祖国共进退的历史,也承载着滇西人民和海外华侨的深厚情谊。
“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2024海外华文媒体云南采访行走进昆明
搜罗网 -
10月9日至11日,由中国侨联主办,云南省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2024海外华文媒体云南采访行走进昆明。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采访团副团长、中国侨联办公厅副主任刘红率采访团一行赴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昆明市博物馆南侨机工分馆、聂耳墓、侨光小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斗南花市等地参观采访。西山地处滇池西岸,这里矗立着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聂耳墓等抗战纪念标志。细雨中,采访团一行向纪念碑深深鞠躬并敬献鲜花,表达对南侨机工的追思缅怀。在紧邻纪念碑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昆明市博物馆南侨机工分馆,第九批南侨机工张智源之子张云鹏向采访团一行深情讲述包括其父亲在内的3千多名南侨机工响应陈嘉庚号召,义无反顾、先后回国,辗转在危机四伏的滇缅公路上运输物资的感人经历。父辈们的悲壮故事和家国情怀让老人数次哽咽,也让采访团深感震撼。采访团成员、新加坡眼智库主席孙侠感叹道:“云南建立了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纪念馆的馆藏也非常详实,我们了解到很多不知道的历史,感触很深。希望将来能多到云南来学习,深入探寻更多,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讲好云南故事。”下午,采访团一行来到昆明侨光小学,开展“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微课堂”活动,进一步了解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壮阔历史,探讨嘉庚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随后,大家参观了侨光小学校史馆和南侨机工英雄墙,听着两位学生讲解员声音清脆、感情饱满地讲述侨光小学与陈嘉庚、南侨机工的渊源和历史传承,大家深感这就是嘉庚精神代代相传的最佳具象化。采访团成员、美国华盛顿中文电视台副台长袁艳表示,这么多青少年关注历史,我看到了传承嘉庚精神的接力棒在一代一代地传递着,我们将通过自己的媒体平台把陈嘉庚先生的故事、南侨机工的故事说给世界听。在聂耳墓,采访团一行详细了解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惋惜于青年才俊的英年早逝,感怀其写就的爱国乐章。在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采访团一行重温西南联大专注治学研究、坚持为国育才的精神和成就,深感“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来到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采访团一行观看了“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主题展览和中国远征军主题展。昆明是著名的“春城”“花城”,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昆明斗南花卉市场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鲜切花交易市场,聚集着超8万花商,每天有数千万枝鲜花发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斗南花市,采访团体验插花制作,参观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感受花海人潮涌动的活力。昆明市花卉电商主播协会会长毛海鹏介绍道,花卉已成为流量入口,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花卉直播销售正以惊人的增幅和交易量在发展;斗南已经从当年的花田变成一条花街,又变成花市,现在正变成花都;花卉也从农产品变成商品,然后变成生活艺术品,未来将变成金融产品。采访团成员、意大利侨网副总编李俏红表示,这里有先进的智慧农业,让鲜花花期实现了精准可控;完善的冷链物流配套设施,让千里之外的消费者能在48小时内就收到鲜花;不断提升的自主研发能力,更让越来越多的花卉新品种出现在斗南,花开成海、热闹非凡的花市让人忍不住举起相机一拍再拍。昆明之行让大家领略春城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以陈嘉庚先生、南侨机工为代表的爱国华侨的深厚家国情怀,深感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觉振兴中华之义不容辞。“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2024海外华文媒体云南采访行活动为期7天,此后采访团一行将赴保山、德宏等地采访考察,传承弘扬嘉庚精神,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了解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把风景秀美、气候宜人、历史悠久的“彩云之南”介绍给海内外受众。
昆明斗南花卉市场:鲜花产业的“春城花都”
搜罗网 -
【搜罗网10月11日云南讯】近日,30余家来自全球的华文媒体齐聚云南,参加“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采访活动。作为活动的一部分,媒体代表们参观了昆明著名的斗南花卉市场,深入了解了当地蓬勃发展的花卉产业。斗南花卉市场的繁荣斗南花卉市场,位于昆明市呈贡区的斗南街道,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花卉市场,素有“花花世界”之称。这里不仅是中国花卉交易的中心,也是全球花卉产业的一个重要枢纽。2023年,斗南花卉市场的交易量高达135.4亿枝,占据了全国鲜花市场需求的半壁江山。花卉产业带动经济斗南花卉市场已经连续多年在交易量、交易额、现金流、人流量和出口额方面位居全国首位。市场内现有超过2200家企业和经营户,1000多名发货商,物流企业46家,与超过8万户种植户紧密相连。市场的供货品牌和合作社数量达到近12000家,花卉经纪人超过1万人。全国各地的花店和批发市场数量则达到35万家,形成了“一个市场带动一个产业”的强大经济生态。“斗南”品牌走向世界自2007年起,“斗南DOUNAN及图”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斗南花卉”成为中国花卉行业的代表品牌。这个名字不仅在国内广为人知,还象征着中国鲜花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发展,斗南花卉市场不仅为全国提供了优质的鲜花产品,也通过其完善的产业链和先进的物流体系,将昆明的“春城花都”美誉带到了世界各地。
“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微课堂”在昆明举行
搜罗网 -
10月10日,由中国侨联主办,云南省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微课堂”在昆明侨光小学举行。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云南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主持工作)徐盛兴出席并讲话。中国侨联办公厅副主任刘红参加活动,云南师范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夏玉清授课,云南省侨联副主席、昆明市侨联主席尹朝晖主持。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印尼、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尼日利亚、阿根廷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26家海外华文媒体和4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参加此次活动。左志强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南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战85周年。滇缅公路是一个民族存续和崛起的脊梁,是“一条连着华侨华人和祖国的路”。3200多名南侨机工响应嘉庚先生的号召,舍生忘死、回国效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惧艰险、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伟大精神。这次微课堂邀请南侨机工历史的研究专家介绍情况,增加学生对南侨机工经历的演绎,生动讲述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左志强指出,中国侨联和各级侨联组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重要回信精神,通过开展系列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活动,团结引导广大侨胞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主旋律。广大侨胞要相信自己、相信祖国、相信未来,在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实现事业发展、合作共赢。海外华文媒体要深刻体会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立足当地、融入当地、回馈当地,传承嘉庚精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在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深化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流、加强双边发展战略对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展现新担当、彰显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徐盛兴表示,嘉庚精神和南侨机工的事迹在云南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省侨联将继续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和南侨机工精神,加强与海外侨胞的联系与交流,共同推动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希望海外媒体朋友们借此机会,深入了解云南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将嘉庚精神和南侨机工的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关注云南。夏玉清从南侨机工的概念及其构成、机工书信中的家国情怀、南侨机工的回国动因、南侨机工精神及意义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南侨机工回国效力的经过,以丰富详实的史料立体刻画了南侨机工的饱满形象,深刻阐释了南侨机工作为华侨华人共同历史记忆的重要价值。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澳大利亚澳华电视传媒董事长任传功、英国欧华第一时间总编辑陈希、新加坡眼智库主席孙侠等作为媒体代表进行交流发言。大家表示,陈嘉庚先生是海内外华侨华人心中的一面精神旗帜,南侨机工是中华儿女不应忘却的一段刻骨记忆。海外华文媒体要以嘉庚先生为榜样,发挥优势,讲好南侨机工故事、讲好嘉庚故事,为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微课堂活动前,采访团一行观看了由侨光小学学生演绎的以南侨机工为原型改编的《老爷爷的大卡车》故事。据悉,侨光小学由陈嘉庚先生倡导,南侨机工白清泉等爱国华侨于1943年在昆明福建会馆筹建,旨在收留南侨机工子女和华侨儿童,建校以来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此次微课堂是中国侨联开展的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视频拍摄制作:搜罗传媒 陈林 李林文章来源:中国侨联
(中国新貌)开放新海南 活力自贸港
搜罗网 -
这个“十一”假期,索菲亚和同伴第一次从俄罗斯来到海南三亚,在沙滩上晒太阳,在大海中畅游,玩得不亦乐乎。 由于拥有中国独享的区域性免签政策——59国人员免签入境政策,利用免签入境成为外国人来海南的主要方式。索菲亚不需申请签证,去海南旅行说走就走,“入境过程非常丝滑,在海南消费支付也很便捷”。 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自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一直处于中国对外开放前沿。2018年,海南开始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实施以“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主框架的开放措施,外向型经济活力迸发。 据海南省商务厅透露,2018年至2023年,海南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建省办经济特区前30年实际使用外资的总和。今年前8个月,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1846.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1.6%;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实现进出口370.6亿元,同比增长29.6%。 从国内最便捷的免签政策,到境外高校独立办学;从拥有最短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到实施首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海南加快与国际接轨,打造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8月26日,越南越捷航空公司空客A330客机正在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进行检修。中新社记者 王子谦 摄 在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维修工程师孙树成检修完一架越南越捷航空公司的空客A330客机,马上又投入下一架飞机的检修工作。孙树成告诉中新社记者,他的维修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境外航空公司的飞机排着队飞来”。 到海南修飞机,成为诸多境外航空公司的选择。今年,中国在海南自贸港开展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实施暂时进境修理政策——对自境外暂时准许进入试点地区进行修理的货物,复运出境的,免征关税。 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飞机维修工程师姜坤说,在此维修的进境飞机能享受维修免缴保证金、暂时进境维修允许内销、维修航材保税等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节省约10%到15%的维修成本。“国际知名的飞机租赁厂商也看到商机,在海南开展飞机退租以及转租业务。” 当前,中国逐渐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重心在于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于涛认为,海南对标全球最高水平开放形态,是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领域探索新路。 2019年以来,海南先后推出17批146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从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放宽游艇审批登记、引进国外药械先行先试等方面,全力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在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新近成立的跨境数据服务产业基地吸引多家企业入驻。 “此前面对海内外不同客户,我们要在‘.com’和‘.cn’两套域名上同时部署数据,现在只需要在海南部署一套IDC(数据中心)大数据,降低了游戏出海的备份和数据传输成本。”海南星宙之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彭程看好海南发展机遇,让公司在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设立了跨境数据中心。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批准在海口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数据中心发展规定》也即将出台。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产业副总经理姚志国表示,海南的数据跨境流动和国际数据产业将迎来大发展。海南自贸港正全力推进封关运作,制度型开放稳步提速。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匡贤明认为,海南有条件通过制度型开放,成为中国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经贸规则重构的新前沿。
贵州何以成为“户外运动天堂”?
搜罗网 -
9月27日 (记者:周燕玲 王秋旭)在“山地公园省”贵州,你可以从370米的高桥上一跃而下,也可在溶洞里划着桨板探索地下奇观,还可以来一场惊险刺激的峡谷漂流,或飞“岩”走壁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可谓是户外爱好者的“运动天堂”。在17.6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贵州92.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峰林、瀑布、溶洞、峡谷、天坑等景观数不胜数,森林覆盖率达63%,夏季平均气温23℃。高低起伏的地势、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以及舒适宜人的气候,让贵州全年330天以上可进行户外运动。 山地骑行、徒步登山、洞穴探险、高桥跳伞……近年来,贵州“靠山吃山”,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吸引世界各地的户外爱好者前来体验“打卡”。 “太酷了,很享受这个赛事,贵州之旅是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2024国际高桥极限运动邀请赛近日在贵州举行,吸引了美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的30名运动员参加,在完成世界第一高的北盘江大桥极限挑战后,来自荷兰的马丁·安东尼厄斯又从坝陵河大桥纵身一跃,享受低空跳伞运动带来的刺激和惊险。 贵州紫云拥有世界上最难的攀岩线路之一,除了国内的攀岩爱好者,每年还有外国的专业选手前来挑战,他们在格凸河畔上演一场场精彩的“峭壁芭蕾”速度赛。紫云还依托格凸河景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开发了200余条室外攀岩线路。 2024年夏,一场国际花式皮划艇漂流挑战赛在贵州铜仁大峡谷开赛,来自英国、德国、新西兰等国家的水上运动爱好者们,在垂直落差将近10米的自然水域,划动桨叶、劈波斩浪,开启一场皮划艇的“奇幻漂流”。 “既是一场挑战,又是一种享受。”户外运动爱好者李钧宪参加完皮划艇漂流挑战赛后说,和山峰对视、和溪水握手,在充满绿意和生机的户外治愈自己。 近年来,户外运动以其新鲜有趣、刺激冒险、强社交属性等特点,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并逐渐成为城市人群回归自然、寻找解压生活的流行生活方式。贵州作为“山的王国”,凭借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山地资源,推出“山地旅游+”新产品新玩法,成为众多年轻户外爱好者的“狂欢地”。 2024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正在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举行,大会期间还举办万峰林万人徒步大会、山地自行车联赛等配套活动,吸引众多户外爱好者参加。 作为中国唯一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继2015年首届大会落户贵州以来,迄今已走过十年历程。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维利在贺信中表示,这一年度活动对于中国山地旅游业乃至全球旅游界来说都是一个重要平台。中国古人向来喜欢寄情于山水,现代人也同样钟情于山水自然。在山水之间,览山川之美、享运动之乐,贵州正日渐成为户外运动和山地旅游爱好者的理想秘境。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
搜罗网 -
9月26日,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加拿大政府代表、多国驻多领团、领区华侨华人、中资机构、留学生代表和当地各界人士等500余人出席。罗伟东总领事在致辞中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5年的发展成就,介绍了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的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强调立足长远、面向未来,共同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中加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希望领区各界与中国同行、与机遇同行,投资中国、赢得未来。同时共同努力促进两国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助力领区对华交流合作打开新局面。前联邦参议员胡子修等加方政要祝贺新中国75周年华诞,盛赞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表示对加中关系充满信心,期待双方继续加强沟通交流、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招待会气氛热烈。来宾们共赏民乐、舞蹈及传统文化展示,观看主题图片展,亲切交流,畅叙友谊。
走进海南三亚:崖州古城越千年 科技新城踏浪来
搜罗网 -
“崖州古城的城址地面要比周围高出四米至五米,使其虽临河近海,却能在雨季免受洪涝的困扰,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留给今人的宝贵财富。”9月26日,在向到访的17国20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介绍崖州古城时,三亚市崖州区崖城村村委会主任陆卫平娓娓道来。走进崖州古城仅存的城门——文明门,充满古韵的少司徒牌坊映入眼帘,穿过牌坊后的古城街道,就到了始建于宋朝的崖城学宫。西汉伏波将军路博德、隋朝谯国冼太夫人、唐朝大和尚鉴真……耳熟能详的名字和脍炙人口的故事静静展陈在崖城学宫内,向来客无声地讲述穿越千年的历史。走上崖州古城街头,挑篮叫卖槟榔的阿姐、街边闲聊喝老爸茶的阿公、卖汤粉的小店……古城与今人融合,透出人间烟火气。三亚古称崖州,早在西汉时期就序列于中国版图。崖州古城位于现今的三亚市崖州区崖城村,始建于南宋时期,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是中国最南端的古城,至今保存有南宋时期修建的古城墙。古城周边,还有历史文化深厚的水南村、保存着明清古建筑群的保平村、充满南洋风情的近代骑楼街等,清晰的历史脉络让人很容易理解崖州古城“两千年建置史,八朝州郡治所”的由来。崖州古城“讲述”着三亚的历史,三亚的未来则蕴藏在古城近旁的一座科技新城里。伴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发展浪潮,三亚利用独有的气候和临海区位优势,在离崖州古城不远的崖州湾谋划打造以南繁种业、深海科技为重点的科技新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当海外华文媒体人士26日走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时,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作物表型团队科研骨干李艺超,在小型试验田里现场操作,向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展示如何通过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工作。中国南繁始于上世纪50年代。李艺超说,三亚地处热带,具备给夏季作物加代育种的天然优势。水稻、玉米、大豆、瓜果等作物的育种材料,在秋季收获后拿到海南来进行南繁加代育种,也因此,南繁基地被称为新品种选育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在中国已育成的农作物品种中,有七成以上经过了南繁的培育。”她说。如今的南繁更具科技含量。李艺超介绍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时说,这一平台可搭载高光谱传感器、三维激光等多种传感器,十分钟左右时间就可以快速获得植物的高度、叶子的形态等表型特征并进行基础分析,从成千上万的试验植株中,挑选出综合指数最好的几株,再由科研人员开展进一步育种工作,大大节省了育种时间。南繁育种成果丰硕,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深海科研成果也不断涌现。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研究院工程师翁启旺就向海外华文媒体人士们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深蓝号”波浪滑翔机。“别看它个头不大,其貌不扬,发挥的作用可不小。”翁启旺说,这是一种完全依靠波浪能驱动的水面无人自主航行器,可连续海上作业一年以上。通过搭载不同的设备,“深蓝号”波浪滑翔机可以应用在海洋水文气象监测、海洋生态环境调查、水下目标探测等多种场景中,目前该设备已实现批量生产。据介绍,自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筹备建设以来,吸引了大批科研院所和相关的科技企业前来扎堆。截至今年8月底,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共集聚国家级科研平台3家,省部级科研平台30余家,院士工作站10家,累计登记在册企业上万家,产业集聚效应已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