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中国
搜罗网 -
600多年前,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造访了当时亚洲和非洲东岸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来海上丝绸之路最为繁盛的时代。600多年后的今天,2024年海外华文媒体云南行来自17个国家20家媒体的代表们,走进郑和故里云南晋宁,追寻郑和精神,共话丝路传承。郑和,原名马和,回族,1371年生于今昆明市晋宁区。后被明军虏至北京,受到朱棣赏识赐姓为“郑”,率队完成了当时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海上航行。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也为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友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昆明南去约60公里就到了位于滇池南岸的郑和故里晋宁。这里辟有郑和公园、郑和纪念馆,成立郑和研究会,每年举办昆明郑和文化旅游节,以多种方式传承着“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郑和精神。同时,这里也是滇文化的发祥地,出土"滇王之印"等重要文物。郑和公园内矗立着高8.5米的郑和全身像,对望烟波浩渺的滇池;且设有三宝楼、郑和碑林、马哈只墓等纪念设施。其中,郑和父亲马哈只墓的墓志铭,明确郑和家世出身等重要信息,是研究郑和生平的珍贵文物。占地7.19亩的郑和纪念馆也位于园内,通过大量实物、史料和声光场景,充分展示晋宁从远古恐龙时代到滇国灿烂的青铜文化,再现郑和波澜壮阔的远航壮举。纪念馆展示的郑和率队七下西洋的历程尤为引人注目。从1405年的初次开洋,到1433年最后返国,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远涉印度洋,跨过波斯湾,穿越红海,最远曾抵达赤道以南的东非沿岸各国。海域之辽远,航程之漫长,船队之壮观,在那个时代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壮举。更引人注目的是,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坚持“共享太平之福”“敦睦邦交”“强不凌弱”的原则,奉行“厚往薄来”的政策。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技术,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也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受到了拥戴。参访现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热议:郑和到访过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仍保有“三宝山”“三宝庙”“三宝井”等众多纪念郑和的文化遗迹。当地人至今仍亲切地唤郑和为“三宝公”。
搜罗网 -
7月28日22时,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斗南花卉市场依旧人声鼎沸,花海和人海交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批发商在此买花、赏花、品花、食花,繁荣的夜经济,让这座“亚洲花都”在深夜同样魅力非凡。斗南是中国花卉产业发源地之一,历经40余年发展,已成为云南一张靓丽的产业“名片”,拥有亚洲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和世界第二大的花卉拍卖中心。每天有117个大类、1600多个品种的鲜切花在这里完成交易,从昆明销往中国各地及新加坡、越南、泰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让鲜花香飘世界。斗南花卉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宋柯樵介绍,20世纪80年代起,斗南大部分村民依靠双手和对市场的敏锐嗅觉,把菜地改为花田,开启了鲜切花商品化种植和交易的道路。当时,在斗南的主路上,成捆、成筐的鲜花摆在街边售卖,形成了“以路为市”的斗南花街。经过40余年发展,斗南的“花街”发展为“花都”,形成了全国花卉交易中心、花卉旅游会展中心、花卉物流中心、花卉金融中心、花卉大数据信息中心五大花卉产业中心,成为全国乃至亚洲鲜切花交易的核心。“目前,云南省80%以上的鲜切花和来自周边省份、东南亚国家的花卉在斗南进行交易。”宋柯樵说,2023年,斗南花市实现花卉交易量135.4亿枝、交易额135.7亿元,连续25年鲜切花交易量、交易额、现金量、交易人次和出口额居全国第一。据了解,斗南花市的交易盛况从每天8时持续至深夜,以夜间为主的交易时间能有效缩短中间环节,确保鲜花的品质。近年来,斗南花市依托夜间交易及人流量的特点,大力发展以花卉消费体验、旅游体验、文化体验为特色的夜间经济,衍生出了鲜花直播间、鲜花特色产品店、鲜花快递业务等多种经济形态。夜幕降临,斗南花市灯火通明。来自四面八方的批发商、零售商在此询价交易,游客们头戴花环在此拍照打卡,选购花卉及其衍生产品。随着夜间经济不断发展,夜游斗南逐渐成为昆明的旅游新热点。“未来,斗南会不断培育花卉新品种,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力争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宋柯樵说。(完)
搜罗网 -
7月28日,2024年海外华文媒体云南行活动在昆明启动。来自17个国家的20家华文媒体代表走进“彩云之南”,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本次活动由云南省侨务办公室主办,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承办。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将走进昆明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三地,探寻华侨历史、马帮印迹,触摸鲜切花、野生菌等特色经济脉络,体验彝族火把节、白族扎染、白族三道茶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云南省侨务办公室主任何长松在启动仪式上致辞称,云南是中国第五大侨乡省,是中国世居民族最多的省份;同时也是“旅游大省”“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和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门户。希望海外华文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客观全面地展示云南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工作成效和发展前景。加拿大《搜罗》杂志社社长陈林作为此行华文媒体代表在致辞中表示:云南不仅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且是多民族聚居区和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值得深入挖掘。海外华文媒体拥有自己的平台,对所在区域了解,应发挥自身特点,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云南故事。当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世界著名航海家郑和的故里——昆明市晋宁区,参观郑和纪念馆、晋宁博物馆,了解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和古滇文明,开启云南之旅。
搜罗网 -
7月22日,为期5天的“追梦中华·幸福湖南”2024海外华文媒体湖南采访行活动顺利落下帷幕。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澳门日报记者深入长沙、衡阳、永州三地,行程超过700公里。他们用镜头和笔触记录所见所闻,了解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感受独特的湖湘文化和魅力湖南风采,向世界推介湖南。讲好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5天行程里,采访团一行进企业、走车间,从浏阳烟花到先进装备制造,从电子器件到食品加工,从传统产业到新质生产力,多层次了解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感知湖南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 “一首《浏阳河》传唱海内外,一朵烟花被誉为写给天空的最美情书。”印尼华裔总会国际宣传部主任张春梅表示,此次采访走进浏阳参访了湖南金阳烯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九典制药、盐津铺子3家企业,发现这里不仅名人辈出,还有不少标杆企业,令人震撼。18日当晚,她就将采写的图文报道“浏阳三张名片”发布在印尼《国际日报》新媒体网站,引起了朋友们的围观。 大瑶镇素有“花炮之源”的美誉,这个处于湘赣边群山之中的小镇,所生产的烟花一次次惊艳世界。2023年,大瑶镇花炮全产业链年产值近200亿元,共有上下游相关企业400多家。参访完浏阳大瑶镇国际花炮商贸城,走进杨花书院时,美国《中美邮报》社长、总编辑屠新时有感而发、现场挥毫,留下了“浏阳烟花 世界绽放”的书法作品。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衡阳的产业底蕴和发展根基。走进衡钢工业科技展览馆、衡阳市工业博物馆,采访团一行了解衡钢的发展历程与技术创新,感受衡阳制造业的灿烂历史和辉煌成就。“衡阳有着深厚的工业底蕴和令人震撼的工业之美,令人钦佩!”澳门日报记者王维说。 来自科特迪瓦《西非华声》总编金浩在祁阳市唐家山油茶文化园参观采访时,看到了与自己同名的“金浩茶油”,感到十分亲切,现场为其“打Call”。“希望海外华文媒体人,能为我们中国的好产品代言。金浩茶油,贵得有理由!”金浩说,从最开始通过商场超市了解金浩茶油,到实地参观种植基地,切实感受到了湖南油茶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一次湖湘文化熏陶之旅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牢固精神纽带。此次2024海外华文媒体湖南采访行,也是海外华文媒体人接受湖湘文化熏陶之旅。 作为“湖南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近年来,南岳衡山已成为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文化交流的集聚地之一。 “衡山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舞台。”欧洲新侨网副总编辑郭纪鹏登顶祝融峰后有感而发,当晚就以“登临南岳:领略衡山的自然奇观与历史沉淀”为题,写下参访见闻。他表示,将通过宣传推介,让更多人了解南岳衡山,前来领略“五岳独秀”的魅力。 在雨母山镇幸福村,大家体验了宋代点茶、宋式插花、特色茶点、古琴书法等宋代文化乡村休闲项目,沉浸式感受宋代雅致生活。 坐落在永州市零陵区潇湘二水汇合处的萍洲书院,环境宁静深邃、古朴典雅,一石一瓦都透着历史的厚重感。“走到这里,就好像是在与千年前的古人相约、对话,感慨很多。”美国华盛顿中文电视台副台长袁艳表示,自己所在的华盛顿中文电视台有个《世界听我说》栏目,希望能通过该栏目将湖南的故事、永州的故事说给世界听。 “对海外华人华侨来说,要感受祖国、祖籍国的文化,浯溪碑林一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点。”日本《东瀛新视野》总编辑蒙令华参观浯溪碑林时表示,将把在这里看到的诗词、书法作品,以及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
搜罗网 -
7月21日至22日,“追梦中华·幸福湖南”2024海外华文媒体湖南采访行走进永州,先后前往祁阳唐家山油茶文化园、浯溪碑林、朝阳岩石刻、萍洲书院、柳子庙,感受永州的人文之韵、历史之厚及山水之秀;在冷水滩参观考察永州陆港及经开区重点企业项目,感受永州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 “金浩茶油,贵得有理由!”与金浩茶油同名的《西非华声》总编金浩在永州祁阳唐家山油茶文化园念出了这句广为熟知的广告词,他说:“以前只在全国各地的商超里了解到金浩茶油,今天来到茶油基地,确实看到了它的雄厚实力,希望海外华媒人能够为金浩茶油代言,为中国的好产品代言。” 位于祁阳的浯溪碑林是中国最大的露天摩崖石刻碑林,现存石刻506方,以唐代诗人元结撰文、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的《大唐中兴颂》著称,因其文绝,字绝,石绝,自古被称作“摩崖三绝”。 欧洲时报中东欧版编辑国妮了解到浯溪碑林背后的历史故事及丰富的碑刻文化后说:“置身于石刻前,仿佛跨越了时空与古人对话,这些文字的力量让我既感动、又自豪,中华文化真的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随后,采访团一行前往萍洲书院,途中领略了潇湘二水秀美的自然风光,了解萍洲书院的历史典故和起源。 “一条叫潇,一条叫湘,两江汇合成了潇湘,真是太有意境、太美了。”欧洲新侨网副总编辑郭纪鹏感叹,“以前只从书上知道潇湘,今天终于见到了真正的潇湘。” 22日上午,采访团一行走进永州陆港,了解陆港的功能定位和对外发展规划,并对陆港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集中采访。他介绍,“永州陆港聚焦保鲜食品加工、新质制造业、商贸物流业三大领域,围绕通道、平台、产业三大建设目标,通过打造开放性平台,把湖南的优质农产品‘送出去’,把国外的优质产品‘带进来’。” 印尼华裔总会国际宣传部主任张春梅与记者分享,此次采访行特意以印尼华裔总会的身份参与,来湖南寻求合作机会,现已与陆港主要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期待能够有进一步的合作。 中国侨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献锋,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彭迪参加活动。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厚参加,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云玲出席部分活动。
搜罗网 -
【搜罗网湖南永州7月22日讯】2024年7月21日至22日,“追梦中华·幸福湖南”2024海外华文媒体湖南采访行走进永州。来自美国、德国、马达加斯加、印尼、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16家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在永州参观考察了多个地方,感受到了永州的独特魅力。永州具有以下特点:丰富的历史文化:拥有浯溪碑林、朝阳岩碑刻文化、萍洲书院、柳子庙等众多历史文化景点。浯溪碑林是中国最大的露天摩崖石刻碑林,现存石刻506方,以《大唐中兴颂》著称,其文绝、字绝、石绝,被称作“摩崖三绝”。特色产业发展良好:祁阳唐家山油茶文化园展现了兴旺的油茶产业。例如采访团中的《西非华声》总编金浩看到与自己同名的茶油品牌,了解到其雄厚实力后,现场为油茶产品“打call”。优美的自然风光:如潇湘二水交汇形成的美景让欧洲新侨网副总编辑郭纪鹏感叹不已,他表示以前只从书上知道潇湘,此次终于见到了真正的潇湘。经济发展有活力:冷水滩的永州陆港聚焦保鲜食品加工、新质制造业、商贸物流业三大领域,通过打造开放性平台,促进内外贸易发展。印尼华裔总会国际宣传部主任张春梅表示期待与陆港进一步合作。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们纷纷用镜头和笔墨记录永州的精彩,向全球华人展示永州形象,传递永州声音,促进交流合作,让更多人了解永州、走进永州、爱上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