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 C
Toronto
星期四, 19 9 月, 2024

专辑:山西行

海外华文媒体点赞山西晋城光机电产业

“在中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的城市不多,没想到山西晋城不仅有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而且园区企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让我非常惊讶。”《非洲时报》常务副社长、总编辑梁铨如是说。2024“行走中国·报道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山西行活动8日正在进行,其间,采访团一行走进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多家企业了解晋城光机电产业发展,看当地如何“链”出发展新动能。晋城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交界处,历来被称为“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下辖1市、1区、4县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位优势独特,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城市,山西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先行区。近年来,晋城将光机电产业作为加快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全新赛道,举全市之力、聚多方之能,加快打造光机电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光机电产业发展。在山西智绘沧穹科技有限公司,与智能AI机器人对弈、与智能机器狗互动、抚摸拥有碧蓝眼睛与柔软毛发的仿生机器猫……这些体验让海外华文媒体频频点赞晋城的光机电产业发展。在听说该公司拥有各项核心专利近100项,可实现年产光学模组50万件、机器人10万件后,梁铨更是惊叹不已,“期待晋城的高科技企业能创造更多创新技术,生产出更多的高科技产品。”山西星心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内,近2000台LED灯珠生产设备正高速运转,源源不断地产出灯珠。由于产品品质优良、性价比高,公司订单不断,成功成为九洲光电、浪潮工业等LED行业龙头企业的供应商。罗马尼亚《欧洲侨报》副社长孙雨梅直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是徒有虚名,这里的产业、技术、产品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家对这里的高新技术很感兴趣,都在忙着咨询了解光机电产业。数据显示,2023年,晋城光机电产业行业总产值达500亿元,占全市制造业总产值的46%。近3年,行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2%,成为全市增幅最大的新兴产业。此外,晋城市整合10余所职业院校,成立了光机电职业教育集团;在山西科技学院专门设立光机电产业学院,每年可培养光机电专业本科生1600人、技能人才1.3万余人。(完)

海外华文媒体探秘中国“化石之乡”山西榆社

位于太行山西麓的晋中市榆社县,是世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库。8月7日,2024“行走中国·报道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山西行活动一行走进榆社,感受中国“化石之乡”所特有的古韵风情。榆社是中国最早开始研究化石的地方,榆社化石以其数量大、种类多、层位连续、延续时间长,被专家称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库”。“这件化石特别有趣特别珍贵,是由两具大唇犀被重叠挤压在一起形成,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唇犀……它是我们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采风团一行走进榆社县化石博物馆,跟随讲解员,探寻远古奥秘。榆社县化石博物馆,始建于1983年7月,陈列面积1600平方米,设有“自然造化——地质遗迹”“生命信息——古生物化石”等5个展厅,共收藏文物2500余件,其中化石624件。馆内藏有距今约530万年至250万年间的榆社原大羚角、榆社剑齿象头骨等45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保存最完整、最有研究价值的珍稀化石,填补了世界古生物研究的空白,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和承上启下性,该时间段在国际地质年代表中被称为“榆社期”。当看到榆社化石博物馆的化石时,大家仿佛看到了数百万年前,那头拥有庞大身躯的剑齿象,正走在热带林木中。“榆社化石保存得非常完整,跨越数百万年的这种奇迹,让人感到非常震撼。”柬埔寨《柬华日报》副总编杜冰玉说。这是阿根廷华人网总编辑崔明才第一次到访山西。“我特别惊讶榆社化石的规模之大,其独特性也令人印象深刻,希望更多人了解榆社化石的历史和文化。”当看到巨大的象牙化石时,科特迪瓦《西非华声》主编金浩发出惊叹:“榆社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化石之乡’!”1961年,榆社全境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古脊椎动物化石重点保护区”。2014年,榆社被评为第一批全国重点“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2021年5月,邱占祥院士工作站在榆社挂牌,标志着榆社县古生物化石在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方面走向新的科研高地。目前,榆社县博物馆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此项目将对化石博物馆243件馆藏珍贵文物进行高精度三维信息采集,包括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32件、三级文物198件,用于制作馆藏珍贵文物三维数字展,以及三维彩色数字模型线上展示。“化石之乡,真是名不虚传。”科技赋能,“沉浸体验”成为常态。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山西寿阳 感受中国乡村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黑水村在农文旅融合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里不光有古老的寺庙,还有表现现代艺术的美术馆和剧场,我想用‘先锋’二字来形容这座乡村。”在探访完山西省寿阳县黑水村后,澳洲亿忆网总编辑王冠仑如是感慨道。8月7日,2024“行走中国·报道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山西行活动正在进行。其间,来自10余个国家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记者编辑走进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感受中国乡村传统与现代的交融。黑水村是媒体团此行到访的第一站。该村位于寿阳县平头镇西侧,鹿泉山下,与太原市市中心城区隔东山相望。近年来,黑水村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抢抓乡村振兴百里产业廊带建设机遇,深度挖掘名人、名品、名吃、名医、民宿、名礼“六名”产业内涵,有效推进乡村全面发展。特别是当地挖掘整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开发创作“傩”“寿”文化文旅情境演出项目《记住寿阳》,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表演、展览和互动体验等业态,充分展示寿阳特色文化。同时,黑水村突出“名人”效应,借助军旅画家邢俊勤名人优势,建设邢俊勤艺术馆,打造集文化艺术、艺术培训、旅游开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目前,该艺术馆正在进行装修和收尾工作。“我认为,待艺术馆完善以后,会更好充实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特别是要开创一些就业岗位,吸引那些青年人回乡就业,这很重要。”《中华时报》社长曾晓辉说。同样属于寿阳县,景尚村又是另一番风景。在这里,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给海外华文媒体同样留下深刻印象。景尚村位处寿阳县城以南20公里处,其以机械化旱作农业为主,以玉米种植、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的优势明显,属纯农业村。“在这里,我感受到科技和乡村产业的融合。”在王冠仑看来,无论是无人机喷洒农药,还是有机无土栽培技术,这都是未来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景尚村属于百团大战时期的革命老区,曾是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有着浓厚红色文化的历史名村。近年来,景尚村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加强乡村特色旅游景点,探索“农业景观+观光旅游”“农事体验+红色文化”等新模式,突出“景尚绿色农业+红色旅游”特色,建设文旅乡村。在了解过寿阳的新农村建设后,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都感叹于中国乡村变化的速度,以及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他们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平台,向海内外民众介绍“寿阳在哪里”“寿阳有什么”“寿阳是什么样的”,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乡村。

海外华文媒体山西行 参访平遥古城感知晋商文化

“我祖籍福建,那边很多人下南洋,而晋商走西口通往俄罗斯等地。”5日,马达加斯加《中非日报》记者许海媚在山西晋中平遥古城说,关于平遥,以前她只听过平遥国际电影展和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此次对晋商文化有了更多了解,感到山西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地方。当日,2024“行走中国·报道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山西行活动在平遥古城启动,来自法国、南非、日本、加拿大、阿根廷等10余个国家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将用5天时间走访晋中、晋城两地。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距今有2800年历史,是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澳洲亿忆网总编辑王冠仑告诉记者,观看《又见平遥》情景体验剧,他沉浸式感受到山西人的仁德和道义,以及晋商精神内涵。 “中国四大古城,我已去过三个。第一次来到平遥古城,看到这里的建筑风貌井然有序,街道繁华,游客往来。”菲律宾《商报》总编辑蔡友铭说,菲律宾有山西商会,各行各业也有山西人的身影。他希望通过这次活动的所见所闻,让更多菲律宾华侨华人和当地民众了解山西日新月异的变化。 此次活动中,采访团还将在古村落感受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在表里山河的山水之间感受自然风光,在“东方古堡”感受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在中国首座5G煤矿感受能源大省的转型发展。 “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以晋中、晋城两个城市为窗口,让更多人了解山西,知道山西不只有煤和醋,还有美丽的城市乡村、现代化的工厂煤矿,以及人们幸福温情的生活。”许海媚说。 此次活动由中国新闻社、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联合主办,中国新闻社海外中心、中国新闻社山西分社、晋中市委宣传部、晋城市委宣传部共同承办。 

当海外华文媒体遇见中国首座5G煤矿:数智转型就在眼前

   “智能化采掘、AI智能识别、AI分析预警等技术在煤矿的应用,颠覆了我对煤炭开采的印象。”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走进中国首座5G煤矿,数智转型就在眼前。  8月5日至9日,2024“行走中国·报道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山西行活动举行。来自法国、南非、日本、加拿大、阿根廷等10余个国家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访晋中、晋城两地。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近年来持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位于晋中寿阳的潞安化工集团新元公司建成了中国首座5G煤矿。  “从人工打眼放炮到半机械化,再从综合机械化到智能化,煤炭开采经历了‘技术革命’。”新元公司5G+智能化矿井建设办公室主任冀杰介绍,5G+智能化矿井的建设,使越来越多“黑衣工人”变为“蓝领”,又把“蓝领”变为“白领”。  在新元公司集中控制中心,“白领”煤矿工人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井下数据的回传和设备的操作就可一键搞定。张伟是该公司机电动力部电网监控操作员,十几年前,刚刚成为煤矿工人的他为了完成这项工作,还需下到矿井。  “每天穿井下工作服,携带自救器、矿灯等设备下矿井。”张伟回忆,当时每个工班8个小时,井下阴暗潮湿并伴有煤尘,上井后需要专门洗澡、换洗衣物。  如今,白衬衫成为张伟的新工装,矿井机器人也成了他的新“同事”。  “5G煤矿专网建成后,实现了高精度同步授时,满足远程超低时延操控、超高清视频同传及工业控制类场景对网络的需求。”冀杰告诉记者,采掘、机电、通风瓦斯治理等方面的智能化建设,使矿井在少人化、透明可视化的同时,实现设备远程协同运维。  目前,新元煤矿井下系统已减少300余名操作人员,实现矿井监测监控安全、高效、可靠的同时,提升了效益。  “印象中的煤矿环境差、危险性高、生产效率低,没想到已经发展到如此程度。”毛里求斯《华声报》总编辑宋军波告诉记者,AI智能识别技术在矿井中的运用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井下矿工安全行为自动识别,比如没有戴安全帽就会被发现”。  新元煤矿只是山西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其所在的晋中,就以新能源(甲醇)汽车、风电光伏新能源等产业发展,推动“能源革命”。放眼山西,经济、产业、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也在持续推进。  随着井下智能化技术应用增多,今后的煤矿还将实现采掘面无人操作、运输车辆无人驾驶等。“挖煤不下井,输煤不见煤”的无人化开采正在越来越多矿井中变为现实。  “煤炭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能让煤炭更加安全高效地生产出来,为人类提供更多能源。在这里,我看到中国的煤矿生产正在进入数智时代。”朱新娥说。(完)

2024“行走中国·报道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山西行活动启动

2024“行走中国·报道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山西行活动5日启动。来自10余个国家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记者编辑将围绕晋商文化、古堡文化、康养文化等进行深度考察采访,在“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上展现山西新作为、山西新气象。此次活动由中国新闻社、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联合主办,中国新闻社海外中心、中国新闻社山西分社、晋中市委宣传部、晋城市委宣传部共同承办。采访团将走进山西省晋中市、晋城市,开展为期5天的联合采访。长期以来,中国新闻社与海外华文媒体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良好的互动,跨越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和不同族群,在传播家乡信息、弘扬中华文化、沟通中外关系、促进文明互鉴、推动海外侨胞积极融入住在国社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从2005年起,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社山西分社承办的“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行活动,已经以不同的主题举办了五届,足迹遍布三晋大地,以生动的笔触、鲜活的视角,报道山西、传播山西,成为山西联通世界的重要纽带。当日,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骞进宣布活动启动,并为采访团授旗。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代表、澳洲亿忆网总编辑王冠仑发言时表示,山西是美丽富饶、充满文明气息的厚土,海外华文媒体在此次活动中将一如既往地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着力运用新技术、新表达、新传播,展现山西蓬勃姿态和盎然生机。此次活动将通过探寻独具山西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途径,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凝聚海外华文媒体力量,实现海内与海外同频共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