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C
Toronto
星期一, 29 9 月, 2025

搜罗华风®️

“海外华文媒体山东行”——菏泽东明站

【搜罗传媒唐明涛菏泽报道】东明县位于山东省最西南端,是黄河入鲁第一县,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的故里,也是国家命名的中国西瓜之乡、书法之乡、武术之乡、戏曲之乡,山东省长寿之乡、门球之乡。11月17日,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等12个国家近20家海外华文媒体到访东明,深入鲲鹏新村、南华庄子观、东明石化集团等地,开启2023年“海外华文媒体山东行”活动。在这个初冬与东明开启一场美丽邂逅。第一站 走上鲲鹏新村致富之路,感受黄河滩区迁建的伟大工程。东明被称为“黄河入鲁第一县”,拥有全省面积最大的河滩。在全省17个涉及滩区迁建的县区中,东明县迁移人口最多、规模最大、任务最重,是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主战场。滩区迁建启动以来,东明县针对24个村台和马集外迁社区,成立了25个分指挥部,全部由副县级干部任指挥长,做到一个村台(社区)、一套班子、一个推进方案。走进东明县菜园集镇的鲲鹏新村,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白墙,一栋栋别墅鳞次栉比,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夹杂其中,路边的绿树鲜花给冬日增添一抹生气,美丽的文化广场上有的村民在健身,有的还扭起了秧歌……滩区迁建而兴建的鲲鹏新村,已成为滩区居民幸福生活的“安乐窝”。俗话说“黄河九曲十八弯”,这里属典型的“铜头铁尾豆腐腰”,之前的鲲鹏新村却不是这般模样。因为在滩区里,而滩区又介于黄河河道与大堤之间,既是行洪、滞洪、沉沙的场所,还是滩区群众生产、生活、生存的空间,让靠天吃饭的村民苦不堪言,深陷贫困漩涡之中。新村不仅环境好、基础设施健全,滩区产业正在崛起,滩区致富之路愈加光明。在村台南侧,积极流转滩区优质耕地2000余亩,种植红薯、辣椒和南瓜等特色农产品,带动就业1000余人,逐步打造集种植、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绿色产业链,走出一条生态农业良性发展之路。在村台西侧,借助黄河滩区迁建历史机遇,保留洪庄村原始风貌,融入黄河特色文化元素,发展黄河记忆民宿旅游。向南3公里,主动与东明石化集团合作,打造以水上生态旅游为主题的庄子文化景区,利用黄河在境内掉弯的独特优势,将黄河湾公园、黄河历史文化苑、黄河水利风景区、庄子观等景点依次串联,推动庄子文化与黄河文化有机融合,形成黄河特色风情旅游带,带动滩区及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特色纪念品等配套产业,真正让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第二站 走进南华庄子观文化之路,感受放达逍遥的庄子文化。初冬季节,沿着黄河大堤,望着西来东去的河水,一行人来到东明县菜园集镇庄寨村,这里是庄子嫡系后裔聚集地,存留着深厚的庄子文化积淀,其中东明“庄子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始建于628年唐朝初、经过近1500年的历史沧桑,也屡遭战火破坏屡次重建的南华庄子观就静静的坐落在庄寨村北的黄河外堤之上。庄子作为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一生安贫乐道、放达逍遥,其人格魅力和思想被人推崇敬仰,也为后人留下了诸多语言和典故。“南华庄子观,气势恢宏,回声成趣,仙气冉冉,站在庄子像前,让人不由得想要起吟诵这位大家的《逍遥游》。”南华庄子观主要包括正殿、东殿堂和西殿堂,位于正殿正中的庄子像,像高3.6米,底座高1.5米,殿内6幅壁画描绘了庄子在东明长期生活的片断。东殿堂主要是庄子文化资料陈列室,集中收藏了我县及周边地区的有关庄子的实物、文献、史志资料、庄氏族谱及相关名人资料。西殿堂则收藏了庄子书画院书法展品。庄子作为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一生安贫乐道、放达逍遥,其人格魅力和思想被人推崇敬仰,也为后人留下了诸多语言和典故。第三站 走进东明石化集团企业之路,感受工业振兴的高质量发展答卷。东明石化始建于1987年,经过36年的在石化领域的深耕细作、稳健发展,从一家“小炼油”起步,逐步成长为了原油年一次加工能力过千万吨,销售收入过千亿元,利税过百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东明石化从“小炼油”做到了全省行业领军,做成了两件“最值得自豪的事”。第一件是鲁昌2.0高效汽柴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认定保护。另外一件是与中国石油大学联合成功开发了原油直接超级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即UPC技术,建成后可实现原油到化工品的直接转化 可减少原油消耗约60%,构建起从原油到石化终端产品、合成材料制品的一体化高端产业结构。行在今朝,路向未来,东明石化一面抓产业经济发展,一面抓绿色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一路高歌。

菏泽市李荣海美术馆

2011年,菏泽市委、菏泽市人民政府设立菏泽市李荣海美术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015年规划建设新馆,牡丹区人民政府划拨文化用地。2017年11月落成。2021年加挂“菏泽市艺术博物馆”。 占地4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办馆宗旨:“举旗帜聚民心培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承担使命”“牡丹百年韵古风,石奇木秀醉花红。池上菖蒲水中蛙,松风摇竹鸟争鸣。”李荣海美术馆园林格局,百年老枣树、老石榴、老牡丹、广玉兰、梅花、黄杨、银杏等古树成园,百种树木花卉、鸟语花香,馆、廊、亭、榭,置于七里河湿地公园。湖水环绕,曲径通幽,景色宜人,风光独好,建筑既有古今元素,又有南北风格,为明清基调,灰墙筒瓦,赵孟頫书“丹青翰墨”汉白玉牌坊,王羲之书“群贤毕至”聚贤广场,与东西南北门楼、堂馆、长廊、水榭、半步塘、八字桥,廊西小院、耕夫书屋,植物写生园,形成风格统一、高雅和谐的艺术与自然景观。大堂气派壮观,陈列着清华大学王洪亮先生创作的大型铸铜雕塑,毛泽东等长征九将领《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指挥者们》,陈列着艺术大师李昌鸿先生的紫砂系列名壶,十五米高大堂直通九个展厅,二楼四个厅长期陈列李荣海先生书画诗文之精品力作,一楼四个厅承接举办国内外艺术作品展览。文物展厅陈列珍贵文物40余件,容纳三万余件的画库标准规范,现收藏珍贵艺术品2500余件。典藏书屋书籍存藏量近三万册。碑廊气势恢宏,镶嵌有五百块名家名作石刻,记录近一个世纪书法艺术承传发展的轨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精神。诗词歌赋,翰墨丹青,牡丹文化,桑梓情怀,人生哲理,启迪来者,记载历史,传承文明,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升旗台大气壮观,置于东广场。碑廊悬挂名家题字牌匾一百五十块,为全国之最多。碑廊长一点五华里,为全国之最长。“三面湖光满园国色,四壁翰墨一廊铭文”,传统、厚重、大气、高雅、宜展、宜览、宜书、宜画, 按照国际美术馆管理要求规范管理,举办展览定位高端,承接举办国内及国际大型综合性展览,名家作品展及名家作品联展,陈列藏品展。名家作品展、碑廊铭文石刻、名家题字牌匾,百年牡丹,多种古树,多元文化之胜景,文化旅游景区免费开放,迎接八方宾客。2020年7月3日,李荣海夫妇向菏泽市人民政府举行了捐赠交接,菏泽市人民政府授予李荣海先生“桑梓情怀、德艺双馨”荣誉称号。并聘请李荣海先生为终身名誉馆长。捐赠仪式上,时任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同志讲话以“立德、立功、立言”给予李荣海先生高度评价。2023年9月13日,李荣海夫妇又将创作及收藏作品1931件捐赠给菏泽市人民政府,划为国有,由菏泽市李荣海美术馆长期珍藏。市长李春英向李荣海先生颁发收藏证书,市委书记张伦讲话,对李荣海先生以高度赞扬,并号召全市人民学习他浓厚家乡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春燕啄泥无到有,老蚕吐丝有到无”。无到有,有到无,是李荣海先生人生理念。李荣海先生是全国著名的菏泽籍书画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为书画事业的繁荣和对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把付出巨大心血,倾注深厚感情,寄予艺术追求的李荣海美术馆及艺术品无偿捐赠给市政府,这不仅体现了一位艺术名家的坦荡胸怀和仁爱之心,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奉献精神,更寄予了一个菏泽人的赤子之心和桑梓情怀

搜罗人物:“中国好人”——崔玉臣

在菏泽东明有个爱心故事被传为美谈,讲的是崔广德、崔玉臣父子两代爱心接力,42年赡养没有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的感人事迹。崔玉臣现任东明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2020年被省政府评为“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近期被评选为2022年度“山东好人”、“中国好人”。崔父良善 铸就民族大爱      崔玉臣的父亲崔广德,是东明集镇王庄村的回族群众。1980年,他在曹满城村头遇见了蓬头垢面的汉民张石头。经过交谈,发现42岁的张石头因遭受孩子夭折、妻子离家出走之痛,精神失常、生活也没有着落,遂将他带回家中照料。崔广德与藏族妻子虎梅英育有3个儿子1个女儿,日子过得也不宽裕,但善良的夫妻俩仍坚持把“石头兄弟”留下来一起生活。孩子们亲切地喊他“石头叔”,张石头则叫崔广德、虎梅英为“二哥、二嫂”。他们很快融合成为一个“回藏汉”的大家庭。一句遗言 儿孙半生侍奉      1992年,崔广德突发脑溢血,在弥留之际交代家人一定要照看好“石头兄弟”。儿女们含泪答应,一定像亲人一样赡养“石头叔”,这一承诺就是30多年。多年来,崔玉臣的兄妹相继成家搬走,侍候母亲和“石头叔”的任务就主要落在了崔玉臣身上。对于张石头,崔玉臣的孩子就像对待亲爷爷一样,儿子崔巍小时候常钻到“爷爷”的被窝里睡觉,还陪着“爷爷”逛超市。崔玉臣则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悉心照料“石头叔”。一些亲朋好友曾劝说他把“石头叔”送到养老院,“尽到赡养的义务就行了”,被他一一拒绝。他总是说,父亲的临终遗言一直在他耳边萦绕,他从来没有把这位汉民叔叔当外人。悉心照料 老人安享晚年       随着时间流逝,张石头已进入耄耋之年,生活自理能力愈来愈差。崔玉臣对“石头叔”的照顾更加无微不至。他精心研究老人一日三餐的膳食菜谱,定期给老人买营养品补充营养,一有时间就给老人洗澡搓背、购置新衣,或是陪老人散步、唠唠家常。老人患上带状胞疹,崔玉臣连续几个月给老人擦洗涂药;老人两次做疝气手术时,他带家人轮流值班,衣不解带彻夜不眠地看护,直至老人恢复健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胜枚举,崔玉臣和家人对张石头老人视如至亲,陪伴老人共度幸福美好时光。      崔玉臣的爱心让张石头这位汉族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享受到了幸福、温暖、快乐的晚年,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誉。曾在星光大道夺冠的“忠孝两全”组合,特意改编了一首歌曲《幸福的石头在唱歌》来传唱这段回汉一家亲的民族情谊。中国文明网、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大众日报等媒体先后报道了崔玉臣父子的感人事迹。崔玉臣这名统一战线上的“中国好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响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新时代民族团结赞歌。(供稿:东明县委统战部)

西藏学生看岳阳 | 藏历新年 幸福岳阳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藏历12月29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师生与在校藏族学生一同制作具有藏族特色的“古突”欢庆面团宴,迎接藏历新年。这是用面粉、蔬菜等做成的一种含汤面,吃“古突”相当于农历新春吃年饭。藏历新年这一天,西藏学子身着节日盛装,与老师们载歌载舞,互致祝福,共度佳节。大家沉浸在欢乐的“年味儿”中,在“第二故乡”岳阳度过热闹、平安、祥和、健康的新年。

西藏学生看岳阳 | 长乐古镇 甜酒飘香

位于汨罗市东北部的千年古镇——长乐镇,是享誉全国的甜酒之乡。这里的长乐甜酒酿造工艺十分讲究,酿造用米须采用本地特产“三里寸”上等糯稻,水须用新汲取的深井井水,以及专门的酿酒容器等,酿造出来的甜酒馥郁醇香,令人回味无穷。长乐镇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中国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地区。长乐镇有一项传承千年的元宵节民俗活动——“长乐抬阁故事会”。每逢春节,长乐人自发分成上市街和下市街两个团体,举行故事会竞赛,精美的脸谱、五彩的戏服、古典的造型、活泼幽默的高跷表演,引得一片欢声笑语。长乐镇古韵悠悠、故事会精妙入神、甜酒甘醇留香,一派幸福生活图景。

西藏学生看岳阳 | 湘楚大地 上下求索

岳阳汨罗,被誉为“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诗歌原乡”,是中国龙舟名城中华诗词之乡,文化底蕴深厚。在汨罗,探访非遗之美,这里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抬阁故事会。“端午源头过端午,龙舟故里赛龙舟”已经成为全球华人的高度共识,源于隋唐的长乐抬阁故事会传承千年不衰。感受湘风楚韵,亦可走进屈子文化园瞻仰古祠,拜谒诗祖,追思屈子情怀;漫步书院,欣赏巧夺天工的榫卯建筑,交流诗词歌赋。迷人的汨罗江畔风光秀美,屈原不朽的浪漫诗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令人神往。

西藏学生看岳阳 | 美丽乡村 快乐支教

岳阳城区的后花园——郭镇乡麻布村依托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于2017年摘下了贫困的帽子,2019年获评“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如今的麻布村只见干净整洁的通道村落,错落有致的农舍,明亮宽敞的教室,鲜花怒放的珍果园,流金溢彩的油菜花海……这里有山、有水、有树、有人气,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休闲观光农业不断发展,村民生活越来越美好。郭兴幼儿园里的孩子们笑容灿烂,前来支教的西藏学生们对美丽乡村建设满怀愿景。麻布村正绘就一幅宜居美居、富足振兴的美丽画卷,迎接八方来客。

西藏学生看岳阳 | 岳阳老街 传统美食

在古城岳阳的洞庭湖畔,汴河街、洞庭南路、美食街、巴陵广场串联成有机整体,形成集人文、创意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开放性城市旅游空间。走在极具历史文化的巴陵老街上,顶糕、煎饺、手抓饼、臭豆腐、蛋煎糍粑、卤味、豆皮、烧烤、特色家常菜等各式美食令人垂涎欲滴。这些岳阳传统美食中,顶糕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怀念与回忆;老岳阳豆皮制作技艺被纳入岳阳楼区非遗保护项目;岳阳烧烤占据了湖南宵夜的半壁江山。逛老街、品美食,偶遇一场岳阳的人间烟火,其乐无穷。

西藏学生看岳阳 | 一江碧水 美丽家园

岳阳,一座依江傍湖的城市,八百里洞庭如诗如画。其中,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靠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和承载了极为丰富的湿地自然资源,栖息着白鹤、黑鹳、中华秋沙鸭、鸳鸯等无数珍贵的野生动物。这里是候鸟越冬和栖息的天堂,每到冬天都会吸引数十万只候鸟来到这里,最常见的有斑嘴鸭、豆雁、白琵鹭、小天鹅等。经过持续系统治理,洞庭湖生态环境逐年向好,候鸟的欢歌、麋鹿的倩影、江豚的微笑成为了一江碧水的生态名片。大美岳阳,绘就一幅诗意栖居的生态画卷。

西藏学生看岳阳 | 君山寻芳 爱情小岛

位于岳阳市境内的君山岛是八百里洞庭湖中间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隔湖相望。这个神秘的小岛充满着美丽的神话传说,名胜古迹甚多,有斑竹、二妃墓、柳毅井这般感天动地的爱情见证,也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汉武帝的射蛟台这般奇幻神秘的历史传说等等。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一款黄茶君山银针亦产自于此岛。来到君山,欣赏湖光山色,耳闻目睹君山岛的爱情传说,领略品饮天下名茶的无限情趣,可叫人流连忘返。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