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中华系列
搜罗网 -
4月4日上午,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延安市人民政府、黄帝陵文化园区管委会、黄陵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纪念植树活动暨“侨心林”门槛石揭牌仪式,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举行,39位海外侨领、20位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参与了此次活动。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结束后,海外嘉宾共赴桥山之上的侨心林。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中国侨联副主席高峰,陕西省侨联党组书记程勉贵,中国侨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献锋四人为“侨心林”门槛石揭牌。“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值此清明时节,各位海外嘉宾朋友们在这里共植侨心林,既是追根寻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寄托归根情怀,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中华儿女坚守初心,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陕西省侨联副主席尚小红表示,“侨心林不仅是树木的汇聚,更是归侨爱国情感的汇聚,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筑中国梦的象征。”中午12时许,植树活动正式开启,以“树”寓人,以“根”植根。植树后,海外嘉宾们步行前往黄帝陵拜谒。记者|王煜鑫 审核|越川 陕西华商国际传播中心 出品
“追梦中华·同心筑梦圆”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在铜川启动
搜罗网 -
4月4日,由中国侨联指导,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侨联主办,铜川市侨联、《华商报》社承办的“追梦中华·同心筑梦圆”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在铜川启动。来自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南非、马来西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5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3家涉侨中央媒体参加此次活动。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献锋,采访团副团长、陕西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尚小红,铜川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白永琦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张献锋表示,近年来,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在会党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侨联组织、媒体朋友们和海内外侨胞的大力支持下,持续打造“追梦中华”品牌,创新开展各项主题活动。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活动,为广泛凝聚侨界力量、传播中国发展理念,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追梦中华·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已经举办了31期,此次陕西采访行是第32期,也是今年的第2期。张献锋向采访团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发挥自身特色和独特优势,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西篇章中的动人故事。通过实地参访深入了解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广泛宣传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实践。二是坚持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讲好陕西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挖掘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鼓与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三是创新表达方式,讲好陕西这片热土上的红色故事。要发掘三秦大地的革命故事,发挥精通住在国语言、熟悉住在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帮助住在国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的,对外生动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尚小红在致辞中表示,海外华文媒体是新时代极具特色的媒体,在坚持深耕内容的同时,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在传播中华文化、维护同胞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她希望海外华文媒体能够凝心聚力,做“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者;把握机遇,做当代中国故事和陕西故事的讲述者;坚定自信,做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促进者;创新合作,做国际舆论新格局的建设者。充分发挥好连接中国和世界的窗口作用,通过本次活动,向世界展现陕西魅力,讲好陕西故事,让世界了解陕西、认识陕西,也让陕西融入世界。仪式上,铜川市政府副秘书长白永琦代表铜川市委、市政府,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侨胞、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铜川的历史沿革和人文情况。多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交流发言时表示,讲中国故事、传中国声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海外华文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愿以赤子之心和专业品格,把陕西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新成就讲给世界听。4月4日上午,采访团一行在延安市黄陵县参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纪念植树活动暨“侨心林”门槛石揭牌仪式,随后拜谒黄帝陵。在为期5天的行程中,采访团一行将走进延安、铜川,围绕陕西高质量发展新成就、探寻华夏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等进行采访报道。
搜罗网 -
新华社西安4月4日电(记者王佳琳、张博文)岁序甲辰,节届清明。4月4日,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9时50分,公祭典礼正式开始,两岸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代表共400余人参与。典礼包括九项仪程:全体肃立、击鼓鸣钟,唱《黄帝颂》,敬献花篮,恭读祭文,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乐舞告祭,龙飞中华,瞻仰轩辕殿、拜谒黄帝陵,种植桥山柏。公祭典礼上,参祭人员全体肃立,现场击鼓鸣钟,表达中华儿女对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景仰和感恩。击鼓鸣钟后,《黄帝颂》响彻全场。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清华,全国政协副主席蒋作君,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马利怀,中国侨联副主席高峰,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等人敬献花篮。陕西省省长赵刚恭读祭文,全体人员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在盛大乐舞告祭中,一条长56米的“金色飞龙”从祭台中心盘旋腾跃而起,表达龙腾盛世、福佑中华的美好祈愿。随后,参祭人员依次瞻仰轩辕殿、拜谒黄帝陵。部分参祭人员在陵园中种植桥山柏,让巍巍轩辕殿、苍苍桥山柏见证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凝聚中华儿女奋进力量。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自汉代起,中华民族就开始祭祀黄帝的活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成为连接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重要情感纽带。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为主题,以“溯源、寻根、凝心、铸魂”为主旨,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台办、国务院侨办、全国侨联共同主办。(完)
“追梦中华·75载筑华章”2024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结束 采访团成员为四川历史文化与发展速度点赞
搜罗网 -
3月30日,“追梦中华·75载筑华章”2024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顺利结束。自3月24日该活动启动以来,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4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5家中央媒体代表先后到成都、德阳、眉山、乐山以及广安等地考察采访。体验天府之国发展速度3月25日—26日,采访团来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境内的成都青白江铁路港,实地感受了“陆上港口”的繁忙。据介绍,近日,始发于荷兰蒂尔堡的成都国际班列——第11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专列抵达成都国际铁路港,带来上千吨进口糖酒类商品,跨越万里山河相赴“春糖”之约。专列运来的德国啤酒、比利时巧克力、荷兰奶粉、意大利糖果等500余种进口商品,均在成都糖酒会进行了展销。参观结束后,美国《华盛顿中文邮报》董事长倪涛说道:“铁路港的启动运行为青白江进一步提升集散能力、国际门户枢纽能级以及多式联运能力提供了保障,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实践,为成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供了不竭驱动力。”在乐山的行程中,采访团前往了峨边彝族自治县的茗新村、五通桥区的化工企业等点位考察采访。采访团成员、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在茗新村感叹道:“这里桃花盛开,整洁且美丽,有一种恍如仙境的感觉。”在听说茗新村距离峨边南站高铁站只有8公里时,朱新娥非常意外,她感慨,便利的交通条件让茗新村与外界有了沟通的桥梁,相信峨边彝族自治县和茗新村会越来越好。3月29日,采访团一行又来到位于广安市岳池县的川渝合作生物医药城,四川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媒体代表们留下深刻印象,大家纷纷表示,将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所见所闻,向海外、向世界展现这里发展的面貌和速度。感受巴蜀大地历史文明采访团还前往了三星堆博物馆、三苏祠、郭沫若故居、邓小平故里、川东民俗博物馆等地参观。在三星堆博物馆,采访团一行了解了遗址发掘情况。博物馆里的各式文物,让采访团一行对古蜀文明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采访团成员、马来西亚《海内外》杂志社社长续炳义感叹:“可以通过开展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将三星堆更好地推介到海外,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使更多人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在三苏祠,采访团一行漫步于红墙环绕、古木扶苏的静谧院落中,参观祠堂、古井等遗迹,穿越时光与三苏父子对话,在书香气息中了解苏氏家族的变迁史和成长史。苏轼的人生哲学,丰富了眉山这片沃土,众多媒体表示,要以苏轼为代表,把四川人的豁达开朗、自由创新的民风向海外传播。采访团成员、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说:“苏轼是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这都离不开眉山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以及苏轼自小受到的良好家教家风教育。”菲律宾亚太通讯社副社长陈红玲说:“此行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尤其是对东坡文化的理解与学习。”在邓小平故里,采访团近距离感受邓小平的故乡风情,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精髓。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参访,不仅是一次对邓小平故里的参观学习,更是一次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精神和当代中国发展的过程。朱新娥说:“我们为祖国有像小平一样的人接续奋斗感到骄傲,正是他们的奋斗拼搏,才有了今日中国的强盛,我们在海外腰杆才能越挺越直。”(省侨联供图,视频拍摄制作:搜罗传媒 陈林)
搜罗网 -
3月28日下午,“追梦中华·75载筑华章”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团来到四川省广安市,专程参访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故里。在邓小平铜像广场,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团一行瞻仰了高达2.5米、重1.2吨的邓小平铜像。铜像基座由黑金沙花岗石做成,正前方鐫刻著江泽民题写的“邓小平铜像”五个大字。海外华媒采访团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仪式结束后,记者们纷纷在铜像前合影留念,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敬意和怀念。广安市,这座充满红色记忆的城市,因孕育了邓小平而备受瞩目。邓小平故居位於广安市协兴镇,是一座具有浓郁川东风情的农家三合院,这里不仅保存了邓小平童年生活的场景,也是瞭解他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视窗。邓小平故居座东朝西,由东、南、北三组单层建筑组成,整个院子占地833.4平方米,共17间房屋。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承重体系,工艺精湛,风格独特,是典型的川东民居建筑。在故居內,记者们参观了邓小平的臥室、书房等生活场所,感受到了他简朴而充实的生活態度。从邓小平的出生、成长,到他为新中国和中国改革开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每一段历史,每一段经历,每一处展品都让人肃然起敬。在陈列馆內,记者们通过观看珍贵的歷史照片、文物和文献资料,对邓小平的生平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瞭解,深刻感受到他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们表示,此次参访,不仅是一次对邓小平故居的参观学习,更是一次深入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精神和当代中国发展的过程。通过实地参观,对邓小平的伟大成就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邓小平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以及他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都產生了深远的影响。
搜罗网 -
3月28日,“追梦中华·75载筑华章”海外华文媒体四川採访团走进广安市的川东民俗博物馆(道台院子)。川东民俗博物馆始建於清康熙年间,成规模於乾隆年间,是川东北地区罕见的清中期穿斗式木结构建筑群,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博物馆占地面积广阔,古建筑面积超过2300平方米,保存著大量的民俗文化收藏品,这些藏品不仅是川东地区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研究川东民俗风情的重要资料。2016年,博物馆经过修复工程后,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了广安首个展示川东民俗文化的视窗。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采访团首先参观了博物馆的核心区域。他们穿过一道道古朴的门廊,欣赏著精美的川工木雕和斑驳古老的牌匾,感受著这座古建筑的沧桑与厚重。在展厅內,记者们被琳琅满目的民俗文化收藏品所吸引,从古代生产生活用具到传统工艺品,每一件都蕴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每一件无一不传递著川东人民的文化和生活图景。记者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到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和寓意,对川东地区的民俗文化在参观过程中,记者对一件千工雕花鎏金床產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张床造型精美,雕刻繁复,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这张床的製作过程和寓意,让记者感受到了古代川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此外,记者还参观了广安乡贤名宦祠和清代道台制度展厅等板块。在乡贤名宦祠中,记者瞭解到了广安地区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和他们的事蹟,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在清代道台制度展厅中,记者则通过展出的文物和资料,对清代道台制度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参观结束后,海外华文媒体记者表示,此次参访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广安川东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不仅亲身感受了川东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川东民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川东民俗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川东文化的视窗,更是一个传承歷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他们將把此次参访的经歷和所见所闻带回海外,通过报导和宣传,让更多的人瞭解川东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瞭解和友谊,让川东民俗文化在更广泛的范围內得到传承和发扬。
“追梦中华•75载筑华章”2024海外华文媒体四川(乐山)采访行活动走进峨边
搜罗网 -
3月26日,由中国侨联指导,四川省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75载筑华章”2024海外华文媒体四川(乐山)采访行活动走进峨边彝族自治县。来自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地的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及涉侨中央媒体记者一行18人,实地探访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茗新村“一步千年”的飞跃发展和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副处长曹晓婧 ,四川省侨联机关党委书记、二级巡视员余文彬,四川省侨联网络宣传中心主任权威 ,乐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席代金,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陈玉秀,县领导曲别木良、曾艳,省、市、县侨联相关人员参加。活动中,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来到茗新村,先后走进茗新村党群服务中心、积分超市、彝步千年·文旅新寨综合体、浙川峨边农产品加工园区,通过实地参观、听取相关介绍,详细了解茗新村从无到有的美丽蝶变,近距离感受当地群众的幸福生活。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第一次来到茗新村,便被这里的自然、人文环境所吸引,表示很想融入这里的生活。“这里桃花盛开,特别的美丽,云雾袅绕,有一种恍如仙境的感觉,走进村庄,发现这里的村舍特别的漂亮,而且环境特别的美丽、整洁、干净。”听说茗新村距离峨边南站高铁站只有8公里,朱新娥非常意外,她表示,便利的交通条件让茗新村与外界有了沟通的桥梁,相信峨边彝族自治县,相信茗新村会越来越好。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茗新村的跨越蜕变让加拿大搜罗集团执行董事陈林深受触动,“今天是第一次来茗新村,我还是很震撼的,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这是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这是很触动我的。听说以前这个地方很贫困,但是现在看起来,整个村子的统一规划,是非常好的。特别是积分超市,我觉得这种体制非常有意思,而且能够带动整个村子的发展。这就是中国乡村振兴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他表示,作为海外华文媒体,将努力把这样的故事向全世界传播。大家一路参观,一路惊奇,一路感慨,对精致的村庄、秀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厚重的历史文化赞不绝口,对脱贫攻坚、东西协作、城乡融合发展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纷纷表示,茗新村能有如此大的发展变化,作为海外华文媒体的一员,将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系列报道,向海外讲述茗新村的动人故事,展现峨边形象,同时更有效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助力峨边高质量发展。茗新村前身为四川省司法系统沙坪茶场,2005年,沙坪茶场搬走后,形成了管理上的空白。10多年来,先后有来自大小凉山8个区县的1200余人搬进茶场空置的危房,成了一个人员混杂、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环境脏乱差的区域,又名“八县村”。2017年,脱贫奔康的春风吹到这里,茗新村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建制村批准成立。聚焦宜居、宜业、和美,茗新村走出了一条生活富足、治理有序、乡村和美的振兴之路,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四川省(5A)先进村党组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2023年2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专栏用3分24秒报道茗新村乡村振兴新实践,茗新变“明星”。图文提供:峨边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搜罗网 -
【搜罗乐山报道】3月26日 “追梦中华,75载筑华章”2024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走进乐山沙湾区的郭沫若的故居。来自加拿大、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埃及、澳门、印尼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及涉侨中央媒体代表,在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左志强部长的带领下,参访了乐山郭沬若故居、纪念馆、文化苑、书法艺术馆等。乐山郭沫若故居位于风景秀丽的乐山市沙湾区,在这里到处可见郭沫若先生的痕迹,其故居这座古朴典雅的建筑,完好地保留了郭沫若少年时期的生活风貌。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1892年出生于乐山沙湾。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也是新诗奠基人之一,是“球形”发展的一代奇人。代表标志我国新诗运动辉煌起点之作一《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新诗集《星空》、诗歌《凤凰涅槃》、翻译《生命之科学》、《少年维特之烦恼》、学术著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等。在讲解员曾海斌的带领下,采风团成员们逐一参观了故居的各个房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郭沫若先生生活的年代。故居内,文物、照片和文献资料丰富,采访团成员们边走边问,仔细聆听曾海斌的讲解,深入了解郭沫若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郭沫若故居是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是一座由四进三个天井和一个后花园组织成的穿斗木结构小青瓦平房,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有大小房间36间,集居室、商铺、家塾、园林于一体,至今保留着古朴风貌,后花园中,有郭沫若四岁半时接受启蒙教育的“绥山山馆”家塾。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中国现代新诗集《女神》《星空》《瓶》等,引发中国诗坛的地震海啸,开创了中国一代诗风,他所创作的浪漫抒情小说,开创中国现代小说崭新流派,他发起组织了中国最早的新文学社团之一的创造社。在中国革命低潮时期,他最早举起无产阶级文学大旗,抗战时期,他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屈原》等历史剧创作中。他在中国现代文化的各个领域,与时俱进地表达了时代精神,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郭沫若是革命家中的学问家,学间家中的书法家。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以其深厚的文化涵养,炽热的诗人情感,强烈的个性气质,天才般的创造力量,在书学史和书法艺术方面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郭沫若始终坚持以汉字之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团结各界人士以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郭沫若在汉字书法史和书学理论研究方面成就斐然;在大量的书法艺术实践中,自创的“郭体”书法独树一帜,形成了“以手写口,龙蛇乱走”,气势磅礴,摇曳多姿的浪漫书风,成为二十世纪文人书法的典型代表。当我们走进郭沫著的书法世界,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深刻领略了这位文化巨人在汉字书写史中的崇高地位,细细品味“郭体”书法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搜罗网 -
3月26日中午,“追梦中华·75载筑华章”海外华文媒体四川採访团一行走进了三苏祠。三苏祠,作为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及祠堂,不仅是研究三苏及三苏文化的重要场所,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青砖黛瓦、古树参天,百年银杏、千年黄葛,透出歷史和文化的厚重。人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文化繁荣的北宋时代。前厅、饗殿、启贤堂、来凤轩、东西厢房及廊构成三进四合院,每一处都充满了浓厚的歷史气息和文化底蕴,祠院红墙环抱,绿水縈绕,堂馆亭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错落有致。三苏是中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以苏轼为代表的三苏父子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卓越的政治实践、辉煌的文学成就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三苏文化,为中华民族谱写出一曲灿烂的乐章。三苏在文学上造诣极深,虽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称“凝练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颍滨”,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三苏父子立身操守,光明磊落,清廉正直,循理无私,关心国家命运,同情民间疾苦,深受古今中外景仰和歌颂。一门父子,千古文章,雄视百代,辉耀古今。近年来,为了让三苏文化走向世界,眉山市加大了对三苏祠的保护力度,並著力实施三苏文化遗產保护提升专案。打造出一个全新的三苏祠博物馆群落。东坡文化集中展示中心,不仅拓展了文化研究、展陈展示、教育普及和活化利用等功能,还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全面、深入地瞭解三苏文化的歷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为了让三苏文化更加深入人心,眉山市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音乐剧《苏东坡》、川剧《梦回东坡》等文艺作品纷纷登臺亮相,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了苏东坡的旷世才情和优良家训家风。这些作品不仅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也让更多的人对三苏文化產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於三苏祠的未来,眉山市有著明確的规划和期望。三苏祠博物馆副馆长黄建对记者表示,三苏祠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著歷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更代表著一种精神的力量和文化的自信。今后將继续加大对三苏祠的保护力度,深入挖掘三苏文化的內涵和价值,推动三苏文化走向世界。同时,加强与国內外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搜罗网 -
2024年3月25日上午,四川省第九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成都开幕。近500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归侨侨眷代表和海外侨胞特邀嘉宾参加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中国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连小敏出席开幕会并讲话。王晓晖在讲话中充分肯定省第八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以来全省侨联事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并代表省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与会代表及全省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侨联工作者致以问候。他指出,侨务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侨联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做好侨联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科学回答了侨务工作的根本性、方向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侨务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当前,全省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这些都离不开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希望大家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广泛汇聚智慧力量,与祖国和家乡共奋进,同亲人和老乡齐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王晓晖指出,要坚守民族大义,积极促进国家发展、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把个人奋斗融入同圆共享中国梦的历史洪流之中,大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作出新贡献。要展现独特作用,继续助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积极投资兴业、牵线搭桥,在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方面各尽其能、大展所长,大力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在助推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新成效。要促进中外交流,积极传播包括巴蜀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宣传中国发展理念和政策主张,大力介绍四川独特的文化魅力、秀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良好的投资环境,在传播优秀文化、讲好四川故事中展现新作为。要弘扬优良品质,遵守住在国法律,尊重当地习俗,积极融入和回馈当地社会,在拼搏实干中闯出新天地、拼出好未来,在实现个人价值、促进自身发展中塑造新形象。王晓晖指出,全省各级侨联组织肩负着团结凝聚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荣使命,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做好思想引领、服务大局、联谊联络、和谐侨社建设等各项工作,更好团结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广大侨联干部要持续增强为侨服务本领,努力开创侨联工作新局面。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侨联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党的侨务政策,为各级侨联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创造性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连小敏代表中国侨联向大会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川省各级侨联组织要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侨联工作,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牵引和“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找准党政所需、侨胞所急、侨联能为的结合点,勇于担当作为,广泛凝聚侨心侨智侨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侨联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侨界力量。省侨联负责同志主持开幕式,省总工会负责同志代表人民团体向大会致贺词,开幕会听取了省侨联第八届委员会工作报告。95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侨团、港澳台地区侨团以及兄弟省市侨联等发来贺电贺信。省领导陈炜、普布顿珠、赵俊民、祝春秀、钟勉,中国侨联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开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