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C
Toronto
星期一, 18 8 月, 2025

追梦中华系列

榆林煤化工“黑金”变“白金”:高效利用与环保并重

【搜罗网陕西榆林7月9日讯】14家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3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采访团参观了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据悉,该公司2012年成立,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该公司,强调要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为企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心控制室,一台台电脑监控着厂内各设备的运行情况,采访团一行也在这里“隔空”见到了煤炭转化为聚烯烃颗粒的全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能源高效利用的智慧,更象征着榆林市在煤化工产业上实现的“黑金”到“白金”的华丽转身。其中,洁白的聚丙烯颗粒作为下游塑料制品生产的关键原料,被广泛应用薄膜、纤维、管板材、注塑料、挤出和热成型等领域。S1005均聚扁丝料、K4940无规透明料、K7735H高熔融指数注塑料等等,这些新研发的聚丙烯新产品充分展现出煤化工产业正阔步迈向高端化、多元化和低碳化发展方向,践行着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榆林靖边波浪谷:一幅充满异域色彩的旅游画卷

【搜罗网陕西榆林7月8日讯】14家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3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来到榆林靖边波浪谷景区,这里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打造,是一处集摄影、写生、探险、研学、观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波浪谷景区自然风光景色壮美独特,是中国最著名的丹霞地貌之一。其自然景观以红色砂岩和砾岩为主。靖边波浪谷岩石叫红砂岩,学术上被称为"砒砂岩",成于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之间。这是地球历史中地质最活跃、生物最繁茂、动物最庞大的时代。经过亿万年的风雨侵蚀,形成了奇特的地貌和壮观的峡谷。波浪谷四季美景如画,春赏桃花黄柳迎丹霞、夏看碧水丹霞风微凉、秋观晨雾袅袅芦苇黄、冬览冰河白雪映丹霞。波浪谷展示的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岩石的复杂层面,是由一亿五千万年前侏罗纪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沙丘不断地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天长日久,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了砂岩,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波浪谷风光独特,兼具山水奇观。拥有地平线以下的“地心丹霞”,地平线以上的“火焰丹霞”,以及依湖而立的“水上丹霞”,丹霞地貌景观类型多样。新推出的波浪谷景区丹霞奇境,就是依据以上三个区域特色打造:分别是火焰丹霞火星秘境通关游戏;赤壁丹霞江湖梦境美拍打卡;地心丹霞时光幻境心灵之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各种不同的旅游体验,景区内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

“追梦中华·弘扬嘉庚精神启新篇”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青春热血书写绿色奇迹 嘉庚精神续写生态华章

7月9日下午,由中国侨联指导,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延安市侨联、榆林市侨联、《华商报》社、陕西华商国际传播中心承办的“追梦中华·弘扬嘉庚精神启新篇”陕西行采访团一行前往位于榆林市榆阳区的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基地,深入了解巾帼英雄建设绿洲传奇的故事。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成立于1974年,当年连内女民兵的平均年龄仅18岁,她们以青春之名,扛起治理沙漠、绿化家园的重任。在那个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的年代,她们凭借着简陋的工具和双手,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一锹一镐地开辟出了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绿洲。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原本寸草不生的荒漠地带,如今已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榆林市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采访团一行在基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女子民兵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聆听了她们与沙漠抗争的故事。在治沙连荣誉室里,一面面锦旗、一张张奖状记录着这支队伍的辉煌历程;女子民兵治沙连展览馆外,采访团一行见到的一片片绿色,都是女子民兵们当时种下的希望和承诺,是她们永不磨灭的功勋。《德国侨报》编辑部主任刘畅表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不仅展现了中国女性的坚强与勇敢,更让他对嘉庚精神有了新的感悟。精神继往开来,环保再续华章。据悉,近年来,榆阳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紧盯“双碳”目标,蓝天白云常相伴,绿水青山入画来。目前榆阳区林木保存面积达482.2万亩,预计每年可实现碳减排约70万吨。返程途中,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他们将以此次采访为契机,通过各自的媒体平台,向全球华人讲述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传递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道路上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梦想的精神风貌。这不仅是一次新闻采风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嘉庚精神的拓展和传承。据悉,“追梦中华·弘扬嘉庚精神启新篇”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将于7月10日走进榆林市周边区县,向世界讲好榆林故事、传播好陕西的声音。文章来源: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王煜鑫 实习生 张钰檬 李冉

“湘”聚隆回 共赴大山里的足球之约——2024年“侨心杯”全国少年足球邀请赛即将开赛

仲夏时分,湖南省隆回县向家村的翠绿荷塘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荷叶随风轻舞,荷花竞相怒放,以最绚烂的姿态迎接着一场关于足球的青春盛宴。2024年7月9日至16日,万众瞩目的2024年“侨心杯”全国少年足球邀请赛将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向家村激情上演。本次赛事在中国侨联的精心指导下,由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湖南省侨联及湖南省邵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24支代表队,近300名少年运动员将在海拔700多米的乡村绿茵场上挥洒汗水,追逐他们的足球梦想,向世界展示中国足球少年的风采与力量。“侨心杯”全国少年足球邀请赛是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为响应国家体育强国战略而举办的公益赛事,旨在汇聚侨心侨力侨智,通过公益的形式推动少年足球运动的交流和推广。该赛事自2012年创办以来,已先后在四川、江苏、云南、福建举办了四届。本届赛事首次将比赛放在乡村举办。对于邵阳、隆回和向家村而言,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种认可、一份荣光,一次城市形象的全面展示,一次体育精神的传递。充分发挥体育事业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共同富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和优势,推进足球运动和文旅深入融合,是本届“侨心杯”全国少年足球邀请赛的办赛宗旨,也是地方政府的期望与努力方向。据悉,2024年“侨心杯”全国少年足球邀请赛将于7月9日揭幕,7月10日的开幕式将带来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紧随其后的定级赛和排位赛将展开为期五天的激烈角逐,7月15日的决赛和闭幕式将为赛事画上圆满句号。作为本次赛事的官方媒体合作伙伴,湖南国际频道将对赛事展开全程报道,包括电视转播、新媒体报道等,捕捉并分享赛事的精彩瞬间,为电视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观赛体验,还将通过官方微博、微信视频号等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平台,发布赛事热点、精彩片段、专访等,让观众紧跟赛事脉动,感受绿茵少年们的激情。为迎接这场全国少年足球盛会,作为赛事举办地的向家村,几个月来一直在赛事场馆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提供上积极筹备,目前足球场、住宿等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向家村,是一个从偏远山村华丽转身为乡村振兴典范的生动案例。2014年以前的向家村,曾是隆回县的一个特困村。近十年来,湖南华兴公司积极响应“万企兴万村”的号召,对口帮扶向家村,无偿投资近2亿元进行援建。向家村不仅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更在旅游开发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昔日的贫困山村,如今已蝶变为人气超旺的乡村旅游景点和网红打卡地,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旅游扶贫示范村”“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2020年8月,向家牛天岭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自2019年5月作为景区迎客以来,已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举办本次赛事的足球场就建在向家牛天岭景区内。景区海拔700多米,森林覆盖率接近95%,负离子含量高,年相对湿度85%以上,享有“乡村公园”“天然氧吧”“游乐大本营”之雅称,是名副其实的乡村旅游胜地。少年们奔跑在绿茵场上,远处是连绵起伏、云雾缭绕的山峦,与和美乡村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风光旖旎,令人心旷神怡,说是最美“云上球场”也不为过,而这片大山里的足球场,也将成为无数人足球梦想启航的地方。比赛期间,赛场外还将举办非遗节目展演、非遗产品展示、农产品展销活动,为观众展示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满足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吸引全国各地的足球爱好者、旅游爱好者打卡向家村,不断增强全域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从邵阳旅发大会的圆满落幕,到《早安隆回》的网红效应成功转化为旅游发展的强劲动力,邵阳,这座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城市,正以足球为媒,迎接来自全国各地怀揣梦想的足球少年,向世界展现其热情与开放。湖南国际频道邀您共襄这场夏日里的体育盛会,为年轻的足球小将们加油助威,期待他们在绿茵场上播种梦想,绽放光芒!文章来源:湖南国际频道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编辑/李蕾蕾、刘与晗

重走嘉庚之路,弘扬嘉庚精神——中国侨联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在陕西与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学生不期而遇

7月7日,在延安宝塔山参观采访途中,中国侨联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团一行偶遇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学生,双方就传承弘扬“嘉庚精神”进行了交流。#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

“追梦中华·弘扬嘉庚精神启新篇”——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微课堂在陕西延安举行(视频)

7月6日,由中国侨联指导,陕西省侨联主办,延安市侨联、《华商报》社、陕西华商国际传播中心承办的“追梦中华·弘扬嘉庚精神启新篇”——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微课堂在陕西延安举行。

“追梦中华·弘扬嘉庚精神启新篇”——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微课堂在陕西延安举行

7月6日下午,由中国侨联指导,陕西省侨联主办,延安市侨联、《华商报》社、陕西华商国际传播中心承办的“追梦中华·弘扬嘉庚精神启新篇”——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微课堂在陕西延安举行。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陕西省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尚小红出席并讲话。延安大学马列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鹿平授课,陕西省侨联副主席、延安市侨联主席刘润生主持,《华商报》社社长毕诗成参加活动。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14家海外华文媒体和3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参加活动。左志强表示,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重要回信精神,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中国侨联举办讲师团、短视频大赛、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拍摄纪录片,出版纪念邮票、杂志专刊,开展文化交流、联谊联络等系列宣传和纪念活动,在侨界广泛弘扬“嘉庚精神”,引导广大侨胞以陈嘉庚先生为榜样,踊跃投身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侨界力量。左志强指出,“嘉庚精神”发源于陈嘉庚先生的出生地福建厦门,形成于争取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这次微课堂是一次有益的创新性尝试,对大家了解、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意义重大。大家要深刻理解“嘉庚精神”的核心内涵,学习和宣传他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要深刻体会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的现实意义,让“嘉庚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同圆共享中国梦;要履行媒体人的历史责任,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主动宣传,推动“嘉庚精神”在侨界广泛传扬。尚小红表示,嘉庚精神拥有穿越时代的力量,“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八字箴言,至今仍有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她指出,要持续弘扬“嘉庚精神”,不断推动民间外交服务,充分发挥侨联组织优势和华侨融通中外作用,着眼国家总体外交大局,用好侨界力量,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陕西声音。曾鹿平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现实需要、华侨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陈嘉庚延安之行等方面,系统阐释了陈嘉庚政治思想发生根本转折的重要原因和历史契机,全面解读了“嘉庚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加拿大中华新闻社社长常建国、美国华盛顿中文电视台副台长袁艳、香港东盟卫视副台长陆峰等作为媒体代表进行交流发言。大家表示,嘉庚先生“是侨界的一代领袖和楷模”,“嘉庚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海外华文媒体人要发挥内容渠道优势,创新传播方式方法,讲好新时代嘉庚故事,引导海内外中华儿女携手同圆民族复兴中国梦。据悉,中国侨联今年将开展系列活动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此次微课堂是系列活动之一。(文章来源:中国侨联)

“追梦中华·弘扬嘉庚精神启新篇”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在延安启动

7月6日上午,由中国侨联指导,陕西省侨联主办,延安市侨联、榆林市侨联、《华商报》社、陕西华商国际传播中心承办的“追梦中华·弘扬嘉庚精神启新篇”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在延安启动。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14家海外华文媒体和3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参加此次活动。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采访团副团长、陕西省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尚小红出席仪式并致辞。陕西省侨联副主席、延安市侨联主席刘润生主持,《华商报》社社长毕诗成参加启动仪式。左志强表示,近年来,中国侨联以“追梦中华”品牌为总抓手,组织开展中国侨联讲师团、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华侨华人短视频大赛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追梦中华·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充分发挥海外华文媒体熟悉住在国语言和受众特点的优势,深入各地开展采访报道,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采访行已成功举办37期,此次是第38期。为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中国侨联今年围绕传承弘扬“嘉庚精神”开展了系列纪念和宣传活动。陕西作为陈嘉庚先生政治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所在地,是嘉庚主题采访行的必经站尚小红对采访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陕西省侨联立足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充分发挥侨联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方面独特优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展现侨界作为,贡献侨界力量。希望海外华文媒体借此次采访行,用国际化的语言、亲切平实的话语讲述真实发生的中国故事,通过敏锐独特的镜头展现真实看到的中国发展,向世界讲好陕西故事,展现陕西魅力。1940年,陈嘉庚先生访问延安提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著名论断,希望媒体朋友们深入了解和宣传“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为继承和发扬“嘉庚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凝聚侨心侨智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贡献力量。采访团成员、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代表海外华文媒体发言。他表示,陕西是民族之根,延安是民族之魂,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延安之行是陈嘉庚一生政治转向的转折点和里程碑。海外华文媒体将用海外媒体人的思维与目光,弘扬“嘉庚精神”、记述延安故事、宣传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活动期间,采访团一行将赴延安、榆林等地采访报道,开展“追梦中华·弘扬嘉庚精神启新篇”微课堂、举办地方文旅推介会等,生动讲述三秦大地传承弘扬“嘉庚精神”的故事。(文章来自中国侨联)

从广东侨乡“行”,看中国世界“行”

——记“追梦中华追梦中华・改革开放创新的广东侨乡”采风行之见闻感想图文:加拿大《搜罗》杂志社社长陈林我是山东人,定居海外20余年居然让我有了颗广东胃,每周至少要吃到一次广式早茶,不然总觉得生活缺了点什么。而且我觉得广东人是非常真实的,也是能吃苦的,跟广东人交流会觉得思维开阔,中华民族的特点在广东人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广东以其自有的风格影响着世界,中国在世界很“行”,与广东华侨华人的奋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走进广东侨乡,更能一探究竟。广东侨文化,世界瞧中国我在2002年为了更高的艺术追求,放弃国内一流大学跑到法国求学,然而初到异国的兴奋很快就被中国胃和中国习惯打败,无比思念中国美食,以及可以交通无阻的中国字、中国话。法语弥漫的世界里,法棍包围的早餐中,我开始寻觅,哪里有中国城,哪里有中国饭,哪里能找到中国的痕迹,心中那份安全感急需与中国相关的因素出现。 Tang Frères(陈氏商场)应该在巴黎生活过的华侨华人都不陌生,这就是在巴黎与中国相关食品、用品最多的地方,我们喜欢叫这里是“中超”(中国超市),这个超市创办人陈氏兄弟祖籍就是广东普宁,在这里正宗的广式叉烧、虎皮肉都能找到,还能买到我祖籍地的烟台龙口粉丝!别提多亲切了,虽然大部分食材和我本身的饮食习惯略有不同,但中国味道,足以激活我的每一个细胞,更不要说在异国他乡看到亲切的中文。...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