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 C
Toronto
星期三, 30 7 月, 2025

新闻 | News

“两河明珠”城市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绿色低碳”成关键词

山东聊城生于黄河、兴于运河,是黄河农耕文明和运河商贸文明交汇的“两河明珠”城市。记者近日跟随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现场观摩团走进聊城,实地探访“江北水城”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模式。走进中通新能源汽车总装车间,记者看到,车间有4条国际先进客车总装生产线,包括地板装配、边窗装配、内饰装配等工位。据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彭锋介绍,中通大力发展新能源客车,随着新能源汽车项目建成投产,中通客车新能源汽车业务进一步提升,产品占比已达70%以上。目前,累计销售新能源客车7.5万余辆,每年减少碳排放949万吨,相当于植树2.5亿棵,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茌平区作为聊城产业重地,信发集团是当地大型民营企业,氧化铝等多项产品及产能稳居世界第一。记者在信发集团整个循环产业链绿色低碳特征最鲜明的版块——信源绿色新型环保建材项目现场看到,该项目作为环保建材产业链的核心,将其他产业链中所产生的大量固废作为原料,全部“吃干榨净”,生产出全新的环保建材产品。信源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张艳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源绿色新型环保建材项目引进了德国格林策巴赫石膏板生产线,将8个国家的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造,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主创新,总投资20.8亿元(人民币,下同),于2022年5月投产。“项目全程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产品质量有保障,劳动生产率也大幅提升。”走进东阿阿胶体验工厂,阿胶香气扑面而来。记者透过玻璃直观看到阿胶熬制、包装等过程,华润阿胶及生物医药产业园作为全国最大的胶类中药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探索出了绿色低碳高质量的独特路径。“我们打造花园式工厂,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水域景观12万平方米,发挥中医药产业优势,形成了以东阿阿胶中医药康养特色的工业旅游新模式。”据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新华介绍,东阿阿胶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应用5G智慧,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不断提升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水平,2022年环保运营合格率100%。据了解,近年来聊城锚定绿色低碳方向,持续运用高新技术和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固本强基,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福建漳州:海外华媒共话闽南文化海外传播

中新网漳州11月4日电 (记者 孙虹)“作为祖籍福建的海外华文传媒人,对闽南文化出海传播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阿根廷《华人在线》社长吴晓榕3日在福建漳州如是说。  当天,来自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巴西、埃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17个国家的25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相聚于此间召开的闽南文化海外传播(漳州)交流会,探讨如何传承弘扬闽南文化,挖掘闽南文化的丰富资源,加强海外文化交流合作,增强闽南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文化起源于中原,发展于福建南部以及台湾地区,融合并体现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外来文化的神韵和精髓,经过闽南人的代代传承、弘扬与创新,并随先人“下南洋”的脚步传遍天下,成为极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是海内外闽南人共同的精神家园。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晓峰表示,展望新时期的闽南文化研究,期盼各闽南文化研究机构、各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应继续加强交流与协作,为推动闽南文化研究与交流营造更活跃的学术环境、打造更高效的工作平台、创造更和谐的交流氛围,努力发挥泉州、漳州、厦门闽南语地区台胞主要祖籍地优势,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虽然是第一次来到漳州,但吴晓榕自述对闽南文化有着无法割舍的渊源。“仔细想来,我的求学和生活经历都渗透着闽南语、闽南歌、闽南美食等元素。此次漳州之行,我会花更多时间去关注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民俗特点。”加拿大搜罗传媒总经理陈林表示,“作为海外华文媒体,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闽南故事、讲好漳州故事,为闽南文化在加拿大的发展推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到访漳州多次,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执行社长张春梅折服于这座古城浓厚的闽南文化气息。“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文化出海,传播漳州的非遗文化、闽南文化;也可以请进来,通过旅游,研学、文化交流和考察等方式,进行经济互通、交流互鉴。”  此次交流会由中共漳州市委宣传部、漳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主办,中国新闻社漳州支社承办。会议由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漳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陈惠贞主持。  会议期间,芗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作协主席陈子铭分享《从“唐人”说起——浅谈闽南文化的形成与传播》;此外,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院长刘云,漳州闽南书院院长叶明义,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授、朱子文化研习中心主任郑晨寅,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沈毅玲等专家学者,分别从闽南民俗文化、祠堂、漳州书院文化,以及青少年守护传承闽南文化等角度,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既了解中华文化,也熟悉海外的环境。”中新社福建分社社长徐德金表示,希望大家多向外传播宣扬闽南文化、福建文化等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明互鉴、文化交流、民心相通。当天,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还走访了漳州古城,沉浸式体验当地“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的鲜明特色,近距离感受闽南文化、闽南韵味、闽南风情。

20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湖南湘西 共商减贫与发展

中新网湘西11月3日电 (记者 鲁毅 徐志雄)以“共享减贫经验 建设和美乡村”为主题的“十八洞”减贫与发展论坛3日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举行。近3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智库专家及国际组织代表、政府官员等20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精准扶贫”首倡地,交流共享减贫经验。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何报翔发表视频致辞。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宣布论坛开幕。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黄艳出席论坛。  中国精准扶贫理念于2013年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十年来,中国实现了从农村人口全部脱贫到大步迈向乡村振兴的人间奇迹,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何报翔在视频致辞中指出,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理想。“精准扶贫”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是中国减贫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站在新起点,要以更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在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取得新突破,赢得新胜利。  毛伟明在致辞中指出,10年来,湖南始终牢记嘱托,扛牢“首倡之责”彰显“首倡之为”,投身火热实践奏响“大地颂歌”,促进“三湘大地”实现“山乡巨变”。湖南将认真践行“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巩固脱贫攻坚“好成果”,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书写共同富裕“新答卷”。  “减贫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的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需要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国际减贫经验分享和合作。”杜占元在致辞中表示,未来,中国外文局将继续聚焦世界减贫与发展的共性挑战和重大需求,加强国际合作,以“十八洞”减贫与发展论坛为契机,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减贫经验共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力量。  多国政要指出,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成效卓越,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乌干达共和国驻华大使奥利弗·沃内卡说:“通过中国向世界伸出的友谊之手,以及与中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共同分享着减贫脱贫的希望,并从中国脱贫减贫的经验当中获益。”  参观十八洞村之后,印度“新南亚论坛”创始人、印度前总理顾问苏廷德拉·库尔卡尼说,十八洞村的脱贫故事鼓励了全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依靠勤劳摆脱贫困,“精准扶贫让很多人受益,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更和谐。而且改变不仅是收入,还有艺术、文化等方面,这里的人们确实是‘最富有’的人了。”  论坛还分享了湖南湘西州、广西百色市乐业县、广东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十八洞村和“千万工程”重要源起地、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梅林村的乡村振兴故事和乡村建设与发展实践经验。  当天,十八洞村与老挝琅勃拉邦省琅勃拉邦市听松村缔结“国际姊妹村”意向协议;“十八洞”多语种图书也正式首发,向世界共享减贫经验。本届论坛由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国外文局、湖南省乡村振兴局主办,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湘西自治州委宣传部、吉首市人民政府、凤凰县人民政府、花垣县人民政府承办,湖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外文出版社、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协办,中国与国际发展智库联盟、全球化智库(CCG)、湖南国际传播中心支持。

第六届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启动

11月3日,“滨海漳州 牵手世界”——行走中国·第六届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主题采访活动在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古城北广场启动。来自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巴西、埃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17个国家25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著名侨乡漳州参加“行走中国”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为期6天,主办方邀请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漳州,零距离感受漳州闽南文化底蕴和滨海城市魅力。启动仪式后,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访漳州古城、参加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海外媒体推介会和闽南文化海外传播(漳州)交流会;接下去还将前往东山、诏安、云霄、常山开发区、古雷开发区、漳州开发区等地参与“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建设”主题采访活动。  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始终在发展中创新求变。华文媒体借助多元中华文化符号,找到更多中外情感共融点和理念共通点,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中新社始终以“服务华媒”为己任,持续深化同华文媒体的合作,建设“全球华文传媒资讯中心”,共同构筑华文媒体繁荣发展新格局。近年来,为加强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联系,中新社定期组织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到中国进行实地采访报道,“行走中国”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了重要作用。漳州是千年古城、台胞主要祖籍地、闽南文化重要发祥地,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文化遗产丰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对台、对外文化资源优势。近年来,漳州与海外华文媒体一直保持紧密联系,积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  由漳州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与中新社福建分社共同主办、中新社漳州支社承办的“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活动已成功举办五届,取得了良好的对外宣传效果,有力提升了漳州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据统计,至今已累计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170多家次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访漳州。  当前,漳州市正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精神,加快中国-菲律宾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漳州市副市长余向红表示,作为“海丝”核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漳州创新打造了一批特色凸显、富有成效的对外交流合作项目,特别是建设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成为漳州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探索。  “福建是我的祖籍地,虽然是第一次来到漳州,但对闽南文化有着无法割舍的渊源。”刚参加完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阿根廷《华人在线》社长吴晓榕称,漳州的古建筑风格独特,青石板路和古色古香的建筑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零距离体验闽南风建筑,感受闽南人文与历史的完美呈现。  他表示,作为祖籍福建的海外华文媒体人,为闽南文化出海传播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要讲好漳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丝路新故事。“漳州古城是芗城承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芗城区委书记石振棋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各位海内外媒体朋友能够沉浸式体验到漳州古城“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的鲜明特色,在芗城近距离感受闽南文化、闽南韵味、闽南风情。中新网漳州11月3日电 (记者 张金川)

海外华媒聚焦中菲“两国双园” 解码合作新路径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福建漳州正推动中国—菲律宾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建设跑出“加速度”。3日,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海外媒体推介会在漳州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巴西、埃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17个国家的25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聚焦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最新建设情况。  “菲律宾华侨华人对中菲‘两国双园’项目非常关切,也满怀期待。”菲律宾《世界日报》主编吴朝晖此行带着任务而来,“来之前走访商会、社团,收集了不少建议和意见,希望能为大家答疑解惑,为中菲合作发展牵线搭桥。”  早在数百年前,漳州月港就与菲律宾吕宋岛形成从中国经菲律宾至欧美各国的海上贸易通道。而今,漳州与菲律宾的经贸联系依然紧密,过去5年,漳州与菲律宾进出口贸易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菲律宾对福建投资的55%流向漳州。今年1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漳州市设立中国—菲律宾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目前,园区建设不断提速,菲律宾已有两个园区与漳州园区开展合作,分别是位于邦板牙省墨西哥市的亚泰产业园和位于巴丹省巴丹自由港区菲中经济合作产业园,为中菲经贸合作搭建新平台、开辟新赛道、增添新动能。  漳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设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深化与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经贸合作,探索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的国际分工合作模式,打造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交流新高地。  “中菲两国各自的规划、发布的政策需要畅通的沟通机制和平台,了解各自的需求、优势以及痛点,积极地探讨、交流,才能有针对性地招商、合作。”吴朝晖表示,希望通过实地走访,把漳州最新的相关政策向菲律宾华侨华人传达并详细解读,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共享发展红利。据悉,海外华媒代表将走进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漳州园区的诏安片区、东山片区、招银港片区、常山片区、古雷片区,参访中菲“两国双园”项目点,实地感受园区建设速度。中新网漳州11月3日电 (记者 孙虹 张金川)

“华媒携手·共话发展”主题雕塑在四川成都揭幕

10月25日,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华媒携手·共话发展”主题雕塑在四川成都桂溪生态公园揭幕。高6米的雕塑材质为铜、不锈钢,取名为《纽带》。图为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张明新(左二),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文甦(右二),成都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办主任钟毅(左一),马来西亚世界华文媒体集团董事主席张聪(右一)一起为主题雕塑揭幕。

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成都闭幕

10月24日,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成都闭幕。闭幕式上,“华媒眼中的丝路”优秀报道奖揭晓。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德国欧洲新侨网、荷兰欧华传媒、泰国《星暹日报》、加拿大七天传媒、柬埔寨头条、匈牙利《新导报》、西班牙《欧洲侨声报》、“今日拉美”等20家媒体选送的作品获颁“华媒眼中的丝路”优秀报道奖。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全球融媒体编辑室”平台入驻签约仪式。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全球融媒体编辑室”平台入驻签约仪式。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首届世界公园城市主题摄影大赛颁奖仪式。

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与四川战略合作签约

中新网成都10月24日电 (记者 贺劭清)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24日在成都落下帷幕。闭幕式上举行了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战略合作签约仪式。24日下午,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战略合作签约。记者安源摄  据了解,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是由中国新闻社发起、海外各类华文媒体自愿参与组成的全球性合作组织,于2009年9月在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期间成立,旨在促进世界华文媒体之间的沟通联系、互利合作和业务研讨,及其与中国大陆业界的交流合作,提升世界华文媒体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力。  为充分发挥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世界华文媒体与四川省各级地方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沟通协作,有效推动海内外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华文媒体独特传播特色与渠道,有效提升四川国际传播实效,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加强四川国际传播工作,对外讲好四川故事;共同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共同开展四川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与交流;共同做好“金熊猫奖”等四川重要活动的国际传播工作

“华媒眼中的丝路”优秀报道奖揭晓

中新社成都10月24日电 (记者 罗海兵 门睿)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0月24日在成都闭幕。闭幕式上,“华媒眼中的丝路”优秀报道奖揭晓。10月24日,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成都闭幕。闭幕式上,“华媒眼中的丝路”优秀报道奖揭晓。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德国欧洲新侨网、荷兰欧华传媒、泰国《星暹日报》、加拿大七天传媒、柬埔寨头条、匈牙利《新导报》、西班牙《欧洲侨声报》、“今日拉美”等20家媒体选送的作品获颁“华媒眼中的丝路”优秀报道奖。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间,海外华侨华人见证了“一带一路”始于愿景,成于行动;海外华文媒体充分报道并记录了这一历程,涌现出一大批新闻报道佳作。  据介绍,中国新闻社与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组织开展“华媒眼中的丝路”报道及作品征集活动,许多华文媒体积极参与报道,成为住在国和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见证者、记录者。

《世界华文媒体发展报告(2023)》成都发布

中新社成都10月24日电 (记者 韩洁 金旭)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23日至24日在成都举办。由中国新闻社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百年变局下的生存与突破:世界华文媒体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  《报告》对近年来世界华文媒体发展概况、分布情况、业态状况、融合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及突破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  《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华文媒体遍布五大洲73个国家和地区。亚洲拥有最大的华文媒体体量;美洲居第二位;欧洲与大洋洲华文媒体数量相近;非洲地区华文媒体数量相对较少。在媒体形态上,报纸占比最大,约占总数的46%,新兴媒体排名第二,约占28%。  《报告》说,当下,网站是世界华文媒体保有率最高的新媒体传播渠道。世界华文媒体在主要社交媒体平台的布局已基本完成,全球超过4亿用户在脸书、推特(X平台)、微博、微信等主要社交媒体平台持续关注华媒讯息。华文媒体短视频业务呈爆发式增长。  《报告》指出,世界华文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晰,整体上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并在新媒体平台持续发力,规模日渐壮大。华侨华人已成为华文新兴媒体较为稳定的用户,华文新兴媒体不仅成为华侨华人生活中重要的信息来源,同时也成为他们发表见解、交流感情的平台。  《报告》分析认为,在挑战中突破、在转型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行是世界华文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最后,《报告》建议,华文媒体需要“立足本土与放眼全球”并举,即“全球本土化”理念,提供差异化信息服务,增强新闻报道贴近性,重视多元化经营与协同发展效应,积极朝向“新闻传播+”的发展模式,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华文媒体之间的协作,实现合作共赢。(完)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