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C
Toronto
星期三, 23 4 月, 2025

旅游 | Tourism

立体式多元化发展 长沙“夜开福”让消费者与商家双向奔赴

中新网湖南新闻4月9日电(向一鹏)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峰会暨第二届中国(长沙)新消费城市峰会上,主办方为2023年长沙市夜间经济系列示范评选、首批“长沙老字号”授牌,助力长沙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其中,位于长沙开福区的开福万达广场、世界之窗、北城三角洲大悦城、玉楼东(北正街旗舰店)等多地入选。  近年来,长沙持续推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以打造“24小时城市”为目标,培育夜经济载体,建设夜经济场景。作为长沙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开福区夜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涌现了多个不同场景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喧嚣的长沙城迎来浓浓的“烟火气”。沿着青石板路,走进入夜的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古朴与时尚交相辉映。据了解,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处集文化、旅游、商业、居住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街区,这里业态丰富,网红小吃、风情酒吧、文创小店、老字号餐饮等各类店铺琳琅满目,将老长沙特色和时代元素有机融合。  目前,该街区已成功申报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还被评为长沙市十佳夜经济集聚区和长沙市夜经济示范街区;街区夜间经营门店超过70家、从业人员近400人,全天营业不断档,年均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一年前,创业者萧琴在潮宗街开了一家甜品店。“作为网红城市,长沙注重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能够让城市的文旅品牌与商家的消费品牌实现双向奔赴,我很喜欢这里的氛围。”萧琴介绍,在创业过程中,街道社区为店面办证等提供了帮助,让她在这座城市做生意感觉很幸福。  每天夜晚,紧邻繁华的三一大道,居民楼林立的开福区四方商贸城夜市就成了长沙城北最热闹的聚集地。湘式麻辣烫、成都冷串串、东北烤冷面、贵州蛋包洋芋……在这条美食长巷中,全国各地的代表小吃几乎都能找得到,八方来客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经常在该夜市消费的长沙市民刘飞告诉记者,四方商贸城夜市的人气一直不错,他和朋友经常约在此逛吃。“这里的小吃品种多,消费也不贵,是非常值得推荐的长沙夜市。”  从下午5时开始,到凌晨2时结束,四方商贸城夜市灯火辉煌。不到500米的美食长巷中,聚集商业店铺600多家,带动相关从业人员2600多人,日常人流量5万多人次,节假日人流量突破10万人次。为了管理好商贸城,街道、社区及管理公司多方联动,统一管理摊位卫生、消防,检查商家食品来源;同时,引进网红打卡点,制定夜市摊位进驻流程图,落实食品安全监督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助力夜经济不断绽放活力。  青年潮流生活地标、文化生活引领者、网红城市打卡地……临近湘江,具备独特的滨水资源,长沙北辰三角洲大悦城自亮相起就头顶光环。开业两年多,它已然在长沙商业市场脱颖而出,打造了众多标签印记,凭借高颜值和强实力“火爆出圈”。  依托江畔美景,大悦城打造的江畔悦酌主题区以七大场景结合沉浸式灯光投影为民众营造了独特的夜景风光,汇聚十余家江景露台餐酒吧、沉浸式环境戏剧、KTV、影院等业态,将夜间的氛围感拉满,商户的销售额也得到显著提升。  作为一个集世界名胜古迹、民族风情、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大型主题乐园,长沙世界之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不同于白天,其夜场票可体验别样的“世界之旅”。在夜晚的美丽景色和灯光下,游客不仅可欣赏世界名胜古迹、游玩各种项目,还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表演和活动,如激光秀、焰火表演、艺人表演等。此外,还有各种特色美食和购物体验。  据了解,开福区十分重视夜经济的发展。早在2019年,该区就出台振兴夜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打造“24小时城市”为目标,将传统商圈和创意经济结合,发展嘉年华、节会、直播、演艺项目,以线上带动线下。近年来,该区一方面挖掘辖区内的湖南博物院、“三馆一厅”、开福寺等特色文化场所内涵,将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等地发展为夜间城市文化的活跃因子;另一方面,对辖区内的江滨美食街、四方商贸城等人气旺盛的夜市统一标牌标识,完善公共配套,优化“夜行”服务,打造出以“寻味开福”为主题的品牌形象,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打卡“夜开福”。  目前,开福区打造了万达广场、湘江世纪城、北辰三角洲、富兴金融世界等9个区域性商业中心,以及四方商贸城美食街、江滨美食街等十多条特色商业街,开福夜经济正朝着立体式、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迸发出无穷活力,为长沙夜经济繁荣贡献愈发重要的力量。(完)

菏泽:一朵花与一座城的成长

【搜罗传媒唐明涛菏泽报道】菏泽古称曹州,自古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菏泽牡丹历史悠久,栽培始于隋、兴于唐、盛于明,至清代菏泽成为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品类繁盛,观赏牡丹拥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280个品种,培育新品种数量占国内总量的80%。影响广泛,对全国牡丹种植苗木的支持率达85%以上,苗木出口率占全国的90%,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药食两用,牡丹花、蕊、茎、叶、根等都有很高的保健价值,牡丹籽油已发现的营养成分更是超过60种,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以上,其中α-亚麻酸42.4%,是橄榄油的60倍,被誉为“血液营养素”“植物脑黄金”。产业完善,全市各类牡丹生产、加工、出口企业达到120余家,开发出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医药类产品240余种,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实现总产值90多亿元。情怀深厚,菏泽牡丹文化源远流长,牡丹情结根深蒂固,已深深地融入到菏泽人民的血液之中。老一辈牡丹农技师择一事、终一生,不计报酬、不为名利,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育种培植工作;新一代牡丹工作者传承创新牡丹事业,牡丹产品层出不穷,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富贵之花”已经变成“产业之花”“富民之花”。“天下更无花胜此”。又到春天,菏泽市各大牡丹园内花香四溢,二乔、墨紫、大红袍、玉板白等品种,吸引不少外地游客。有人说,花与城市是一对最好的CP。丁香之于哈尔滨,梅花之于南京,白玉兰之于上海,樱花之于武汉……城市自带花香,不仅是多了一种“景观”,更反映着其长久以来逐步积淀而成的文化和气质。菏泽与牡丹也是如此。菏泽古称曹州,自古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菏泽种植牡丹历史悠久,始于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已有1400余年历史。2012年,中国花卉协会将菏泽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如今,牡丹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符号。牡丹元素,也成为菏泽这座城市成长如影随形的基因。牡丹是文化之花。2018年6月,巨幅牡丹工笔画《花开盛世》亮相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这幅画作出自菏泽巨野的农民之手。5位农民画家联袂主创,绘制了218朵牡丹。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期间,100余盆反季节催花牡丹亮相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受到冬奥会组委会以及运动员的喜爱。花形饱满,色彩艳丽,雍容华贵,最能体现盛世气度,是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象征。尤其是由农民画家亲笔画就的工笔画,更代表了群众对祖国的美好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实际上,翻遍与牡丹有关的诗词,“曹州”频频出现。菏泽致力讲好牡丹故事。牡丹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与牡丹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保护单位定在菏泽市牡丹区文化馆。牡丹刻瓷、牡丹剪纸、牡丹木雕、牡丹丝绸,牡丹文化盛开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尖;“云赏牡丹”“互联网+”,亿万人次在云端赏花游春;“牡丹文化艺术大展”通过VR云展厅将艺术展搬进云空间,牡丹花“贯四季而不衰,历时光而益固”……牡丹是致富之花。前文提到,工笔画出自巨野,这里是“中国农民绘画之乡”。把培育壮大书画产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巨野县建设了书画示范基地,招募学员时主要以留守妇女和残疾人等为重点对象,助其通过培训成为职业画工,让其增收致富。一朵花也有自己的产业链。菏泽打造牡丹产业链,推动牡丹产业“接二连三”转型,即从单一种植观赏向精深加工、花卉及产品交易、文化创意等产业形态跨越。难以想到,餐桌上也能出现牡丹的身影。由牡丹籽提取的牡丹籽油,色泽金黄,其营养成分丰富而独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2%以上。在菏泽人眼中,牡丹全身都是宝。面膜、鲜花饼、牙膏、酒、咖啡……看似没有关联的东西,实际上都由牡丹为原料制作而成。菏泽的牡丹产业已经从单一种植向医药化工、日用化工、食品加工、营养保健、畜牧养殖、工艺美术、旅游观光、食用菌、新型材料等领域不断延伸。产业链拉长的背后饱含科技力量。菏泽拥有牡丹科研机构20个、专利200余项,制定产业标准60余项,菏泽牡丹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其中,“彩色油用牡丹”“鲜切花牡丹技术研究”两项新技术填补国际空白。做好牡丹特色产业发展大文章,用一朵花成就一座城。如今,美丽牡丹花已成为开启当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门的一把“金钥匙”。菏泽牡丹种植面积达12万多亩,相继开发260多个牡丹相关产品,2022年实现总产值102亿元。盛世牡丹花,成为万千黄河儿女的致富花。牡丹是友好之花。牡丹亦是和平友谊的象征。一株株牡丹,带着美好寓意、凝结着诸多祝福,绽放海外。20世纪60年代,菏泽牡丹充当友谊使者,出口多个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日本、泰国、美国、法国、荷兰、德国等,引种菏泽牡丹,建立牡丹园……今天的菏泽已经成为国内外最大的牡丹种苗交易中心,牡丹种苗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每年出口牡丹种苗200多万株。继续著好花文章,4月8日至10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和菏泽市政府共同承办的2023世界牡丹大会举行,以“创新、合作、发展、共享”为主题,在菏泽设置主会场,同时还在荷兰南荷兰省、重庆垫江设分会场。同时还举办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以挖掘菏泽牡丹国际传播价值,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菏泽。以花为媒,以花会友,厚植人民友好情谊,正是开遍世界万水千山的牡丹所承载的美好。菏泽牡丹用美连接起不同地域的文化,给了生活更多可能与惊喜。这是牡丹的绽放,也是时代的绽放。乘着春风,菏泽牡丹将走得更远,越开越美。

西藏学生看岳阳 | 长乐古镇 甜酒飘香

位于汨罗市东北部的千年古镇——长乐镇,是享誉全国的甜酒之乡。这里的长乐甜酒酿造工艺十分讲究,酿造用米须采用本地特产“三里寸”上等糯稻,水须用新汲取的深井井水,以及专门的酿酒容器等,酿造出来的甜酒馥郁醇香,令人回味无穷。长乐镇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中国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地区。长乐镇有一项传承千年的元宵节民俗活动——“长乐抬阁故事会”。每逢春节,长乐人自发分成上市街和下市街两个团体,举行故事会竞赛,精美的脸谱、五彩的戏服、古典的造型、活泼幽默的高跷表演,引得一片欢声笑语。长乐镇古韵悠悠、故事会精妙入神、甜酒甘醇留香,一派幸福生活图景。

西藏学生看岳阳 | 湘楚大地 上下求索

岳阳汨罗,被誉为“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诗歌原乡”,是中国龙舟名城中华诗词之乡,文化底蕴深厚。在汨罗,探访非遗之美,这里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抬阁故事会。“端午源头过端午,龙舟故里赛龙舟”已经成为全球华人的高度共识,源于隋唐的长乐抬阁故事会传承千年不衰。感受湘风楚韵,亦可走进屈子文化园瞻仰古祠,拜谒诗祖,追思屈子情怀;漫步书院,欣赏巧夺天工的榫卯建筑,交流诗词歌赋。迷人的汨罗江畔风光秀美,屈原不朽的浪漫诗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令人神往。

西藏学生看岳阳 | 一江碧水 美丽家园

岳阳,一座依江傍湖的城市,八百里洞庭如诗如画。其中,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靠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和承载了极为丰富的湿地自然资源,栖息着白鹤、黑鹳、中华秋沙鸭、鸳鸯等无数珍贵的野生动物。这里是候鸟越冬和栖息的天堂,每到冬天都会吸引数十万只候鸟来到这里,最常见的有斑嘴鸭、豆雁、白琵鹭、小天鹅等。经过持续系统治理,洞庭湖生态环境逐年向好,候鸟的欢歌、麋鹿的倩影、江豚的微笑成为了一江碧水的生态名片。大美岳阳,绘就一幅诗意栖居的生态画卷。

西藏学生看岳阳 | 君山寻芳 爱情小岛

位于岳阳市境内的君山岛是八百里洞庭湖中间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隔湖相望。这个神秘的小岛充满着美丽的神话传说,名胜古迹甚多,有斑竹、二妃墓、柳毅井这般感天动地的爱情见证,也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汉武帝的射蛟台这般奇幻神秘的历史传说等等。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一款黄茶君山银针亦产自于此岛。来到君山,欣赏湖光山色,耳闻目睹君山岛的爱情传说,领略品饮天下名茶的无限情趣,可叫人流连忘返。

西藏学生看岳阳 | 初识岳阳 名楼揽胜

岳阳楼自古便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称,其建筑构造、历史人文和地理自然在千百年的时光里沉淀。“你会背《岳阳楼记》吗?听说背诵《岳阳楼记》可以免票登楼诶!”来自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几名西藏学生走进“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凭楼西睇,览苍茫洞庭湖景,看水天一色,感悟范仲淹笔下的忧乐情怀。山水相映,绿韵清波,自在美丽岳阳!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漳州 触摸侨乡发展脉搏

中新网漳州11月4日电 (记者 孙虹)参与“行走中国·第六届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的25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4日走进福建漳州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聚焦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常山片区)建设情况,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侨乡发展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今年1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漳州市设立中国—菲律宾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据悉,该示范园区建设以诏安工业园区、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山经济开发区和古雷港经济开发区5个园区为依托,构建“一园、五片区、多基地(中心)”的空间布局,总规划面积266.73平方公里。  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的建设和持续发展,是菲律宾《商报》编辑陈淳淳此行最关注的内容。在漳州市福之源食品有限公司,她与该公司总经理陈爱明相谈甚欢,详细了解企业生产和出口情况。  作为一家以出口为主的水产行业企业,福之源从事南美白对虾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产品目前主要销往日本。“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的建设为企业带来诸多利好,将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带来更多便利与机遇。”陈爱明如是说。  “常山因侨而生,为侨而建,以侨发展。”在漳州市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阮授智看来,在推动项目落地、建设中菲“两国双园”的道路上,常山开发区更应该寸步不离侨特色,挖掘侨资源,发挥效益,互惠共赢。  常山有着近70年的创业和发展史,是一个归国华侨的大家庭。在这里,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归侨聚居繁衍,带回了侨居国的舞蹈、美食、服饰等特色文化,与闽南文化交汇融合,形成具有浓郁东南亚风情的多元文化。常山因侨而生,为侨而建,以侨发展。图为东南亚风情舞蹈演出。中新网记者 孙虹 摄  而今,常山开发区正紧跟漳州市委、市政府创建中菲“两国双园”的建设步伐,以“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的激情,奋力突破食品精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跨境电商平台等产业,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漳州南部新的增长极。  走进漳州美肯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多种工艺流程配合而成的一站式智能化生产车间,让海外华媒代表们印象深刻。漳州肯美科技厂区主要负责人陈宗南介绍,公司主要生产电子收银钱箱、数字商显设备、POS和平板支架等,产品远销海内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访漳州美肯科技有限公司一站式智能化生产车间。中新网记者 孙虹 摄  第一次到访漳州,加拿大视传媒主编李艳彬直呼“想不到”。一路走来,感受着这里的文化底蕴、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她不仅对漳州有了更多认识,也在走访中收集了不少资料和素材,好向海外朋友介绍漳州。  菲律宾《世界日报》中国新闻主编吴朝晖也表示,希望通过实地走访,把漳州最新的相关政策向菲律宾华侨华人传达并详细解读,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共享发展红利。(完)

海外华媒人体验贵州安龙山地户外活动

“这里的户外运动功能齐全,地形奇特,风景也很优美。”《塞尔维亚华侨华人资讯》负责人秦宏凯30日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体验户外运动时说,在体验极限越野中感受到了大家对运动的向往,称赞该户外运动公园非常有吸引力。  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35家华文媒体高层在贵州安龙县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体验时,不停赞叹贵州自然环境优势为体旅融合带来先天的条件。  华文媒体人一行体验了极限越野、栈道攀岩以及皮划艇户外运动等。美国中文电视(美国中文网)副总编辑张赋杰直呼非常刺激,这是他第一次玩山地越野车,直线加速、高低起伏,体验了不同地形的组合。张赋杰说:“之前看到攀岩馆是室内的、城市里的人造攀岩设施,今天所体验的是在大山里,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是人与自然很好地结合。”  在张赋杰看来,该户外运动公园把很多项目汇集在一个地方,设计得很好。喜好不同类型运动的人都可以来体验。特别是崖顶上的悬崖酒店住宿,也一定是一个很特别的体验,很具有吸引力。通过体育运动带动游客进行深度体验,延长了旅游时间,可以惠及至周边的村寨,对安龙的经济发展会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是一座集极限运动、户外休闲、旅游度假、餐饮会议为一体的综合性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  公园内建成有自然岩壁攀岩、栈道攀岩、人工岩壁攀岩,公园内有山地自行车场、游泳池、露营基地以及钓鱼场,适合举办全国性、国际性的户外赛事。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安龙将公园建设成以攀岩和探洞为核心的综合性山地户外运动基地,成为户外爱好者、特别是攀岩和登山者的“胜地”。在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内还有面积4500余平方米涵盖攀岩主馆、热身馆、接待中心、咖啡书吧、成人抱石体验馆、儿童娱乐体验馆等建筑的室内攀岩馆。伴随各类赛事落户于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体旅融合已悄然形成。中新网贵州安龙10月31日电 (江河 简贤楠)

海外华文媒体四川行:探寻三苏文化 探秘古蜀文明

“苏东坡乐观豁达的性格和成长环境密不可分,华侨华人虽然身居海外,对中华文化仍有浓厚兴趣和认同感。”参观四川眉山三苏祠时,芬兰《赫尔辛基时报》中文版董事长仇绍光相机快门按个不停。他说:“我们应该当起桥梁纽带,把苏东坡诗词中的诗韵传递给世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10月19日至22日,“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活动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哈萨克斯坦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41家海外华文媒体走进眉山三苏祠、广汉三星堆、广元翠云廊等地采访,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讲述巴蜀文化故事。  位于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是迄今长江流域规模最大的商时期古蜀国都城遗址,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格局的重要见证。“多次听说三星堆,如今一睹真容,比想象中震撼。”在三星堆博物馆参观后,美国《美华传媒》总经理王勇感叹,这些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的文物,让他对古蜀文明有了直观认识。它们背后的古蜀文明,不仅彰显了四川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走进翠云廊,千年古树比比皆是,我们仿佛在与千年前的人和事对话。”位于广元市的翠云廊,是罕见的人工造植的古老行道树群体。被8000余株千年古柏掩映着的金牛古道,是古代蜀地通往长安的主要交通线路。加拿大红枫林传媒总编辑姚风明已是第二次踏上翠云廊,他说,近年来,广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古蜀文化的挖掘都让人印象深刻。作为海外华文媒体,姚风明希望通过报道,让更多华侨华人感受青苍簇拥的千年蜀道魅力。  有着雄、险、奇、秀特点的广元剑门关,始建于战国中期,同样是蜀道的重要构成。因其峰峦倚天似剑,崖壁相对似门,故称“剑门”,素有“两川咽喉、蜀北屏障”之誉。  “蜀道之行,让我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菲律宾《商报》执行总编辑蔡友铭表示,剑门关承载着千年三国文化,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他将详细记录此行所见的蜀道剑门、所闻的蜀道故事,推动中华文化在更广阔范围传播。  对于做好巴蜀文化的国际传播,加拿大搜罗传媒总经理陈林有着自己的思考。“四川历史文化富集,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用好这些资源,讲好巴山蜀水的故事。”他建议,海外华媒应该深入挖掘巴蜀文化内涵,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还要进一步加强和当地的交流合作,提升三星堆、三苏祠和剑门关等文旅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