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青山绿水间,迭部县正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书写着产业发展的故事。这里没有高大上的工业厂房,却有着飘香的青稞酒、鲜美的蕨麻猪、营养丰富的沙棘果——这些藏区特有的物产,正在生态经济产业园区里实现华丽转身。
因地制宜:让特产变商品
走进园区,最忙碌的要数特色产业加工区。在这里,世世代代藏族群众熟悉的青稞正在变成精酿啤酒,山野间的沙棘果被制成酸甜可口的果汁,珍贵的蕨麻猪肉经过深加工后身价倍增。
“我们不做大而全,只做小而精。”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就是把祖祖辈辈都熟悉的东西,用现代工艺做得更好。”如今,园区生产的青稞啤酒已走出迭部,沙棘果汁更是成为当地特色伴手礼。

小步快跑:民族地区的产业探索
作为民族地区,迭部发展产业面临诸多挑战。园区没有盲目追求规模,而是选择了一条稳扎稳打的路子。
“我们厂房不大,但设备很精。”一家入驻企业负责人说。园区引进的现代化生产线,让传统特产焕发新生。野生菌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分拣刚收购的羊肚菌。”以前这些山货卖不上价,现在经过加工包装,价格翻了好几番。”

家门口的就业:让年轻人留下来
最让当地人高兴的是,园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24岁的藏族姑娘卓玛在沙棘果汁厂工作,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工资。”比去外地打工强多了,还能照顾家里。”她说。
东西协作:借力但不依赖
借助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园区与天津企业开展合作,但始终坚持自主发展。”我们学习先进技术,但产品必须保持迭部特色。”园区负责人强调。
在天津技术支持下,蕨麻猪肉制品保质期显著延长,这让产品能够走向更远市场。但配方和原料,依然保持着最地道的迭部风味。

未来可期:走稳特色路
眼下,园区正在申报更多特色产品的地理标志认证,同时完善电商销售渠道。”我们不求做得最大,但求做得最精。”园区管委会主任表示,”让每一份迭部特产都能体现我们的用心。”
在这个群山环抱的小城,产业发展的故事正在以特有的节奏书写。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是一步步让家乡特产走出大山的坚持。或许,这正是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务实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