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C
Toronto
星期四, 27 11 月, 2025
Home山东专辑:2025山东行从山大出发,向宇宙报到!

从山大出发,向宇宙报到!

语速:

当城市的灯火点亮夜空
你是否曾仰望星辰
好奇宇宙的深邃与浪漫?
在山大,有这样一支团队
他们循着星辰的轨迹
探索未知,勇闯深空
用21年的坚守与突破
从零起步
跻身到国家空间科学研究前列
用科技之光照亮逐梦之路
以青春之笔续写强国篇章

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
让我们一起走近
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空间科学攀登团队

创新突破——「以山海之名,探索宇宙前沿」

团队深度参与
“子午工程”“嫦娥工程”
“天问工程”“北斗导航”等
重大科技工程
自主研制日冕仪等
多台套地基观测设备
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
自主研制六大空间探测载荷
部分已成功发射在轨运行

在日地空间环境、行星科学、
卫星导航等领域
取得多项高显示度成果
牵头完成世界首幅
1:250万月球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
开展嫦娥五号、六号月壤实验研究
成果在Nature Astronomy、
Science等杂志发表
构建我国首个3000米海底基准试验网
发现20颗拥有永久编号
和命名权的小行星

在山东威海、云南丽江、四川稻城、
新疆慕士塔格和青海冷湖等地
建设多个野外观测台站
成为国家空间环境地基
综合监测网的重要节点

探月逐火,解码星辰密码
日耀苍穹,捕捉太阳心跳
一个个山大首创
一台台山大制造
映照着山大人
逐梦空天的执着与追求


育才铸魂——「在星空下播种未来」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始终是这支团队的初心
他们以一堂堂生动的课程
践行理实交融
以一项项成果推动科教融合
一届又一届学子
在这里成长,从这里出发
奏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建功立业”的主旋律

开设“天文与空间科学菁英班”
设立“智能导航特色班”
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为每位本科生配备
四年一贯制导师
2022年以来,本科生以第一作者
发表SCI论文37篇
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产业命题赛道国家金奖

获评国家级一流专业
国家级一流课程
国家首批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生基金
入选山东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科普星河——「让航天梦照进万家灯火」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
是实现学科创新发展的两翼
团队积极尝试开展
有组织科普工作
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
在广大青少年心中
埋下一颗“向往天空”的种子
让空间科学不再是
旁人赞叹而无法触及的科学高地

牵头成立山东天文学会
支持一校三地学生天文协会建设
年均开展线下科普活动100余场次
发表科普图文、短视频等作品60余项
进行科普直播10余场

成功入选2021-2025年
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获评“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
试点单位
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
面向社会大众、大中小学生等群体
形成科普推广体系
让学科在服务社会与科学普及中
释放更大生命力

廿载深耕——「从仰望星空到触摸星辰」
2003年
山东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携手在威海校区
播下空间科学学科的种子

2007年
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
暨威海市天文台落成

2013年
空间科学研究院实体化运行
山东大学空间学科开启跨越式发展
获评山东大学高峰学科特色学科、
攀登计划创新团队立项支持

2024年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揭牌

2025年
山东大学天文学系成立
山大人将“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
化作脚踏实地的耕耘

攀登团队以重大任务为牵引
构建起多学科汇聚交叉融合平台
建立起一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大团队
引育顶尖人才
获批成立“地球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
用“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的布局
将学科特色淬炼成强国担当
形成了特色鲜明的
山大“空间现象”

从玛珈山到银河系
从实验室到发射场
这里的故事永远关乎
探索、勇气与热爱
中国航天日
不仅是致敬星辰的节日
更是山大人整装再出发的号角

- 阅读在线杂志 -

spot_img

更多好文推荐

- A word from SOLO -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