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速:
专辑:2025山东行
搜罗网 -
【搜罗山东11月26日讯】威海荣成,山海相依间藏着别样韵味。来自加拿大、美国、韩国、德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7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这座兼具浪漫风情与厚重底蕴的海滨小城。荣成的旅程,始于一场与“海上钢铁巨兽”的邂逅。在海岸线的尽头,布鲁威斯号搁浅船身静静卧于碧海白沙之间,成为全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远远望去,灰色的巨轮与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滩构成一幅极具冲击力的画面,海浪拍打着船舷,卷起层层浪花,仿佛在诉说着它与大海的故事。媒体代表们纷纷举起相机,定格这独特的海岸景致,有的聚焦船身锈迹斑斑的细节,捕捉时光留下的印记;有的则以海天为背景,记录下巨轮与自然相融的壮观景象。告别布鲁威斯号,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前往烟墩角村。这座刚刚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村落 ,正以最灵动的姿态迎接远方来客。天鹅湖畔,成群的大天鹅舒展双翼,或在水中嬉戏游弋,或在岸边梳理羽毛,洁白的身影与湛蓝的湖水相映成趣,不时发出清脆的鸣叫,宛如一场大自然的交响。代表们轻步走近,生怕惊扰了这些“冬日精灵”,纷纷用镜头捕捉天鹅展翅、低空翱翔的唯美瞬间。与天鹅相伴的,是村里独具特色的非遗海草房。这些有着千年历史的民居,以石为墙、海草覆顶,蓬松的屋顶呈银白色,堆尖如垛,被当地人称为“银屑”铺就的房屋 。沿着青石小巷漫步,百年海草房连排成片,压水井、拴马石、石碾子等老物件散落其间,勾勒出原汁原味的胶东渔家画卷。怀着崇敬之心,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郭永怀事迹陈列馆。馆内庄严肃穆,一张张清晰的黑白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复原,真实展现了郭永怀先生投身国防科研、为国捐躯的壮丽一生。在“两弹一星”功勋墙前,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郭永怀先生漂洋过海前往加拿大多伦多留学,以优异的成绩折服了国外的专家教授。在学满之际,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归国,带领团队攻克诸多技术难关的事迹;在先生遇难时护住重要科研资料的场景复原前,代表们驻足良久,眼中满是敬佩。夕阳西下,余晖为荣成的山海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的荣成之行也接近尾声。此次旅程,不仅见证了荣成的生态之美、非遗之韵,更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精神脉搏——从布鲁威斯号的网红魅力到烟墩角村的生态非遗,从海草房的千年智慧到郭永怀的家国情怀,每一处风景都藏着荣成的独特气质。(图文:明涛)
搜罗网 -
【搜罗山东11月26日讯】11月26日,初冬的威海湾海风清冽、碧波含韵,来自加拿大、美国、韩国、德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7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奔赴刘公岛、探甲午遗存,在青砖黛瓦与文物史料间,习读威海的历史底蕴与时代风骨。清晨,威海港码头汽笛轻鸣,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登船启航,向着刘公岛缓缓驶去。船行碧波之上,海天一线间,刘公岛如一颗镶嵌在威海湾的明珠,渐次展露真容。代表们漫步甲板,定格海天一色的美景,伴随着群群海鸥,轻声畅谈对这座“海上仙山”的期许,海风裹挟着历史的厚重气息,为此次探访埋下伏笔。走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馆内650余幅历史图片、各类复刻武器装备,瞬间将众人带回风雨飘摇的近代岁月。“金州曲氏一家投井”超写实塑像前,大家驻足凝思,英烈的刚烈与悲壮令人动容;声光电技术逼真还原威海卫保卫战的惨烈场面,炮火与海浪交织的声响,让在场者沉浸式感受民族抗争的热血与屈辱,不少人凝神静气,深切体悟历史的沉重。泛黄的书信、锈迹斑斑的枪炮、残破的军旗,每一件文物都在无声诉说家国情怀。清海军公所——国内保存最完整的近代军事衙门。这座俗称“丁公府”的古建筑,背山面海、飞檐广甍,李鸿章亲笔题写的“海军公所”横匾熠熠生辉,朱红圆柱与青瓦飞檐相映,画栋雕梁间依稀可见当年的恢弘气象。步入三进院落,议事厅、演武厅依次排布,讲解员介绍着1891年李鸿章巡阅北洋海军的历史往事,脚下的青石板仿佛仍留存着当年的步履回响。全程探访中,代表们静心聆听、驻足拍摄、交流感悟,每一处遗存、每一段史料,都让他们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知。百年海疆,文脉永续;开放威海,逐光前行。刘公岛的历史遗存,是民族奋进的精神坐标;威海的山海风华,是新时代中国的生动写照。(图文:明涛)
搜罗网 -
当城市的灯火点亮夜空你是否曾仰望星辰好奇宇宙的深邃与浪漫?在山大,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循着星辰的轨迹探索未知,勇闯深空用21年的坚守与突破从零起步跻身到国家空间科学研究前列用科技之光照亮逐梦之路以青春之笔续写强国篇章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空间科学攀登团队创新突破——「以山海之名,探索宇宙前沿」团队深度参与“子午工程”“嫦娥工程”“天问工程”“北斗导航”等重大科技工程自主研制日冕仪等多台套地基观测设备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自主研制六大空间探测载荷部分已成功发射在轨运行在日地空间环境、行星科学、卫星导航等领域取得多项高显示度成果牵头完成世界首幅1:250万月球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开展嫦娥五号、六号月壤实验研究成果在Nature Astronomy、Science等杂志发表构建我国首个3000米海底基准试验网发现20颗拥有永久编号和命名权的小行星在山东威海、云南丽江、四川稻城、新疆慕士塔格和青海冷湖等地建设多个野外观测台站成为国家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的重要节点探月逐火,解码星辰密码日耀苍穹,捕捉太阳心跳一个个山大首创一台台山大制造映照着山大人逐梦空天的执着与追求育才铸魂——「在星空下播种未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是这支团队的初心他们以一堂堂生动的课程践行理实交融以一项项成果推动科教融合一届又一届学子在这里成长,从这里出发奏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开设“天文与空间科学菁英班”设立“智能导航特色班”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四年一贯制导师2022年以来,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7篇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产业命题赛道国家金奖获评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首批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生基金入选山东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科普星河——「让航天梦照进万家灯火」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学科创新发展的两翼团队积极尝试开展有组织科普工作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在广大青少年心中埋下一颗“向往天空”的种子让空间科学不再是旁人赞叹而无法触及的科学高地牵头成立山东天文学会支持一校三地学生天文协会建设年均开展线下科普活动100余场次发表科普图文、短视频等作品60余项进行科普直播10余场成功入选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获评“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面向社会大众、大中小学生等群体形成科普推广体系让学科在服务社会与科学普及中释放更大生命力廿载深耕——「从仰望星空到触摸星辰」2003年山东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携手在威海校区播下空间科学学科的种子2007年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落成2013年空间科学研究院实体化运行山东大学空间学科开启跨越式发展获评山东大学高峰学科特色学科、攀登计划创新团队立项支持2024年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揭牌2025年山东大学天文学系成立山大人将“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化作脚踏实地的耕耘攀登团队以重大任务为牵引构建起多学科汇聚交叉融合平台建立起一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大团队引育顶尖人才获批成立“地球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用“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的布局将学科特色淬炼成强国担当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山大“空间现象”从玛珈山到银河系从实验室到发射场这里的故事永远关乎探索、勇气与热爱中国航天日不仅是致敬星辰的节日更是山大人整装再出发的号角
搜罗网 -
【搜罗威海11月25日讯】初冬午后的威海暖意融融,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17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继续威海探访之旅。一行人先后走进威高集团、华夏城,登上侨乡号,感受威海产业硬核实力与人文生活温度的双重魅力。硬核医疗·精益求精,守护生命健康在威高集团有限公司,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近距离领略中国医疗产业的强劲势头。从精密医疗器械到创新医疗耗材,全方位展现企业在医疗领域的全面布局。其中血液净化技术尤为瞩目,自主研发的透析设备、精准适配的耗材及完善的临床服务方案,守护着肾病患者健康,引得代表们频频追问国际合作前景。生态文旅·化腐朽为神奇,尽显多元韵味走进华夏城,这座由废弃矿坑改造的5A级景区堪称生态典范。登寿山可览群山苍翠、亭台掩映的美景;在未来战争体验馆,沉浸式体验让人感受国防力量与和平珍贵;漫步夏园,亭台水榭与民俗非遗展演,尽显中式园林雅致与传统民俗魅力。侨乡情深·跨越山海,诉说家国情怀登上侨乡号游轮,这里被誉“海上四合院”。船上展示的侨乡老照片与侨胞创业故事,再现了威海侨胞跨海创业、反哺故土的家国情怀,让代表们深受触动。此次行程,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呈现了威海产业强、生态美、人文浓的城市画卷。大家表示,将通过海外平台传递威海见闻,让世界看见这座滨海之城的多元精彩。威海的故事,有产业崛起的激昂,有文旅交融的温婉,更有侨胞情深的动人,这场跨国探访,让黄海之滨的威海在国际舞台收获更多关注。(图文:明涛)
搜罗网 -
【搜罗威海11月25日讯】海风裹挟着初冬的清爽,吹拂着威海湾的粼粼波光。当日,来自加拿大、美国、韩国、德国、法国、尼日利亚、澳大利亚、罗马尼亚、西班牙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7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踏着晨光奔赴威海之约。这场跨越山海的探访,让海外视角聚焦这座海滨城市,在历史长河与时代浪潮中,读懂威海的多元魅力与蓬勃生机。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为威·至海港湾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这里便是媒体代表们探访的第一站。作为威海新晋的城市地标,这座商业综合体以“巨鲸出海”为核心设计灵感,流线型的建筑外立面宛如巨鲸跃出海面,线条流畅而富有动感,将海洋的磅礴气势与现代建筑美学完美融合。漫步其中,特色商铺、休闲空间与海洋主题景观相映成趣,既能感受都市商业的繁华活力,又能触摸到威海与海洋共生的城市基因。媒体代表们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这座地标建筑的独特韵味,不少人感慨:“一踏入这里,就感受到了威海对海洋文化的巧妙诠释。”历史是城市的根脉,探访第二站,众人走进一战华工纪念馆,在凝重的氛围中回望那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馆内通过大量珍贵的史料、实物展品、场景复原和多媒体演示,生动再现了一战时期华工远赴欧洲,在战火中修路架桥、运送物资,为战争胜利作出的卓越贡献。从泛黄的照片到锈迹斑斑的工具,从详实的文字记载到感人的英雄事迹,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华工们的坚韧与担当。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驻足凝视,不时低声交流,他们表示,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是中华民族海外奋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把这段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了解华工的奉献与牺牲。如果说一战华工纪念馆承载着威海的历史厚度,那么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则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科创温度。随后,媒体代表们走进这座依山傍海的校园,开启了一场探索科学奥秘的旅程。在海洋原生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室内,科研人员详细介绍了团队在海洋微生物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显微镜下,形态各异的海洋原生动物清晰可见,这些微小的生命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关键样本。代表们饶有兴致地询问研究方法与应用前景,对威海在海洋科研领域的深耕细作表示赞赏。随后众人登上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站在观测平台上,威海湾的全景尽收眼底,蓝天、碧海、青山与城市轮廓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天文台内,先进的观测设备让媒体代表们惊叹不已,科研人员介绍,这里不仅承担着前沿天文观测任务,还常年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致力于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梦想。让我感到在这样一座海滨城市,既能研究海洋,又能仰望星空,这种科研与自然的结合太美妙了。此次探访,媒体代表们不仅领略了威海的城市地标、历史底蕴和科研实力,更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生态开放包容的精神气质。威海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始终以海为媒,连接世界,既守护着历史的记忆,又勇立科创的潮头;既拥有宁静优美的滨海风光,又具备充满活力的城市肌理。这里的每一处风景、每一项成就,都让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印象深刻。相信,这座兼具历史厚度、科创活力与自然风光的滨海之城,必将吸引更多国际目光的关注。(图文:明涛)
2025海外华文媒体山东行活动在威海启动 搭建齐鲁故事海外传播桥梁
搜罗网 -
【搜罗威海11月24日讯】“2025海外华文媒体山东行”活动在海滨名城威海正式启幕,见面会由山东省主办,山东省委统战部侨务事务处刘彬华处长主持,来自14个国家的17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齐聚威海,共赴这场联通齐鲁与世界的交流之约。见面会上,威海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周华代表威海市委、市政府致欢迎辞,对远道而来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详细介绍了威海城市风貌与发展优势,指出威海既是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宜居宜业的精致幸福之城,也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创新动能充沛的产业兴盛之城,更是外贸活力强劲、开放交流深入的门户之城,兼具山海相依的旅游魅力与侨资源丰富的独特底蕴,多元特质交织成就城市独特风采。周华强调,威海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海外侨胞与国际友人的鼎力支持,期盼媒体代表以笔为媒、以镜传情,全方位挖掘威海发展亮点,多角度讲述威海故事,让世界更深入感知威海魅力、共享发展机遇。会议最后,刘彬华处长作总结讲话。他重点介绍山东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国家战略推进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展现齐鲁大地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实成果。同时指出,本次活动聚焦的威海、东营两座城市各具特色、各有亮点,希望各位媒体记者精准捕捉两地发展闪光点,立足驻在国受众认知习惯与语言形式,生动传播山东生态建设、城市发展成果,让更多海外大众读懂齐鲁大地的发展活力与时代风采。此次海外华文媒体山东行活动,既是展示山东发展成就、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更是依托华文媒体桥梁作用,深化中外交流互鉴、扩大山东国际影响力的有力举措,将推动更多齐鲁故事走向世界,促进海内外各界增进共识、凝聚合作力量。(图文:明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