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C
Toronto
星期三, 9 7 月, 2025
Home搜罗中国专辑:走进甘南探访拉卜楞寺:触摸藏地文明的传承与新生

探访拉卜楞寺:触摸藏地文明的传承与新生

【搜罗甘南7月8日讯】由国务院侨务办主办的“2025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活动首站走进甘肃夏河,来自加拿大、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的17名华文媒体代表,在凤岭山脚下的拉卜楞寺开启了藏地文化探索之旅。这座被誉为“世界藏学府”的藏传佛教圣地,以红墙金顶的壮阔建筑群、流淌三百年的信仰传承,以及新时代的文物保护实践,为海外媒体呈现了一幅立体的藏文化画卷。

红墙金顶间的“世界藏学府”

阴转晴后的天气,让拉卜楞寺的鎏金铜瓦顶在阳光下折射出庄严的光芒。这座始建于1709年的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藏语意为“活佛的府邸”,历经三百年发展,已形成包含6大学院、108属寺的庞大体系。1000多亩的建筑群依山而建,经堂的姜黄墙体与48座佛殿的鎏金装饰交相辉映,500多院白色僧舍如云朵般环绕四周,构成层次分明的藏式建筑奇观。

“这里的每一座经堂都是一所学校。”陪同僧人指着闻思学院介绍。作为藏传佛教最高学府,拉卜楞寺的显密二宗教学体系涵盖医学、时轮、喜金刚等领域,鼎盛时期僧侣达4000人。在印经院,记者们见到了正在拓印的藏文经卷,木刻雕版上的字迹历经百年仍清晰如新。而6.8万余册古籍善本的藏经楼更令人惊叹——其中4万余册已完成整理,实木书架整齐排列,古籍修复师正用传统技法修补虫蛀的经页,四十载坚守让千年智慧得以延续。

转经廊里,信徒转动经轮的吱呀声与轻声祈福交织。信仰在这里不是展品,而是活着的传统。

古寺新生:传统与科技的守护

在当地僧人的带领下,媒体代表们参观了工匠们如何用矿物颜料修复壁画,老艺人手把手传授着“堆绣”技法。这是拉卜楞寺最大规模修缮工程的日常场景。2012年启动的这项工程总投资3.05亿元,涵盖16座佛殿主体修缮、壁画修复、消防安防升级等8大类项目。

“金顶修缮用的还是‘鎏金汞齐法’,但我们加了现代防腐蚀涂层。”工程负责人指着屋顶介绍。传统工艺与科技的结合,让古老建筑既保留原貌又增强耐久性。如今,闻思学院的智能照明系统柔和照亮壁画,辩经活动在更安全的环境中开展;防雷系统与消防管网隐蔽铺设,既守护文物又不破坏景观。

“修缮不仅保护了建筑,更方便了我们的修行学习。”一位年轻僧人说。这项工程赢得了僧俗群众一致认可,也让海外媒体看到中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用心。

文化之窗:向世界讲述藏地故事

在拉卜楞寺,身着袈裟的僧侣潜心研读,也看到各族游客聆听讲解。作为国家4A级景区,拉卜楞寺自1980年开放以来,已成为展示藏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医学学院,传统藏药炮制技艺与现代药理研究并存;时轮学院的天文历法成果,仍指导着藏地农耕节庆。

拉卜楞寺的故事,恰是中华文明包容共生的缩影——红墙内,传统在坚守中延续;蓝天下,保护让文明走向更远的未来。这里的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值得世界倾听的中国故事。(图文:陈林)

- 阅读在线杂志 -

spot_img

更多好文推荐

- A word from SOLO -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