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C
Toronto
星期三, 5 2 月, 2025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AUTHOR NAME

Remon

8 POSTS
0 COMMENTS

跨越山海戏聚南宁 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开幕

美猴王齐天大圣从龙宫借宝归来,在花果山水帘洞中与众小猴嬉戏玩闹,与它们练习兵器和武艺,群猴兴高采烈,手舞足蹈……这是绍剧《美猴王》的演出片段。12月8日晚,在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开幕演出现场,杭州市萧山绍剧艺术中心展示了绍剧中最具代表性的猴戏,用精湛的演技将齐天大圣顽皮、勇猛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中外观众眼前,引来阵阵喝彩。粤剧《贵妃醉酒》、昆曲《夜奔》、晋剧《白蛇传·水斗》、彩调剧《刘三姐·定情盘歌》、东南亚戏剧联合展演……当晚,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艺术院团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同台演绎经典传统剧目,让一众戏迷大呼过瘾。由南宁市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宣传部、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南宁市外事办公室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于12月8日至12日在南宁举行。这是2024面向东盟文化交流合作论坛、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重要活动之一。本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以“跨越山海 戏聚南宁”为主题,齐聚40个中外艺术院团、集中展演22场中国和东盟国家优秀戏剧,以文化为纽带、以戏剧为桥梁,全方位展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魅力。山海相约,共谱华章。本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有来自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7个东盟国家的12个文艺院团与来自中国各地的28个文艺院团相约南宁。活动内容包括开幕式、优秀剧目展演、“金色殿堂”中国—东盟优秀艺术家个人艺术专场、交流座谈会、“旅途有戏”之中国—东盟戏剧进景区展演等,让民众共享中国—东盟戏剧艺术发展的硕果。名家荟萃,各展芳华。本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汇聚了浙江、江苏、河南、河北、云南、山西、山东、安徽、陕西、广东及广西等中国多个省份的艺术院团和文化机构,涵盖了京剧、昆曲、秦腔、豫剧、曲剧、越调、晋剧、滇剧、婺剧、粤剧、庐剧、杭剧、绍剧、淮海戏等剧种。其中,多个参演剧团曾获得中国艺术节“文华奖”、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奖”,更有欧凯明、李东桥、琼霞、梁素梅、郝士超、哈丹等多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担纲主演,剧目水准高,演员阵容强大,值得期待。文旅融合,文化共享。本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活动坚持艺术为民的宗旨,以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质量为着力点,增强民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活动期间,广大市民游客既可以走进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南宁剧场、广西儿童剧院、邕州剧场等剧场观看剧目展演,也可以在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近距离、沉浸式观看生动丰富的戏剧表演,欣赏风情各异的东方戏剧,在游玩之余与传统戏剧之美不期而遇,穿上戏剧服装,参与互动,享受从“游客”变成“演员”的奇妙体验,感受绿城南宁的城市之美,品味文化的独特韵味。深化合作,互利共赢。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致力于搭建传播友谊、文化互鉴的交流平台。历年戏剧周上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们交流、互学、共享,展现出了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戏剧文化艺术,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得到了生动彰显与诠释,让双方更深入了解彼此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拉近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民心距离,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为双方的交往与合作注入了内驱动力。尤其是共同发起建立的中国—东盟戏剧合作交流机制,目前已有国内外120家文艺单位加入,使得中国与东盟常态化的交流互鉴得以实现,为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走深走实奠定坚实基础。南宁市委常委张自英在开幕式上致辞称,作为中国距离东盟国家最近的省会城市,南宁市近年来倾力打造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举办戏剧周、音乐周、诗歌周、文化创意周、电影展映等系列活动,1600余位中外艺术家汇聚南宁,共叙友谊,共研合作,共话发展。南宁愿与东盟各国携手同行,持续深化戏剧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深化戏剧精品创作、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持续深入开展“文化走亲”活动,推动双方人民相知相亲相融,为加快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副秘书长拿督萨哈鲁丁称,戏剧是东盟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马来西亚期待利用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这一平台,汇聚更多的东盟和中国戏剧团体,分享艺术资源和经验,探索在戏剧领域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并扩大东盟和中国之间文化和民众交流的渠道。当晚,参加“南宁渠道 机遇无限”2024年境外媒体看南宁活动的20余家境外主流媒体、华文媒体的记者和正能量网络媒体达人观看了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开幕演出。大家纷纷表示,将通过外媒视角,讲好开放南宁故事,深度挖掘南宁文化,让“南宁渠道”因文化力量愈发宽广。(摄影:陈林)

金砖国家华侨华人:推动“大金砖合作”共筑美好未来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张意、李濛):当地时间10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喀山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并发表题为《登高望远,穿云破雾 推动“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引发金砖国家各界热烈反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广播日前举办“推动‘大金砖合作’共筑美好未来”金砖国家华商华媒交流会。邀请俄罗斯、南非、巴西、埃及、阿联酋等金砖国家华侨华人社团、华文媒体负责人等畅谈感受和体会。大家普遍表示,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为金砖国家团结奋进擘画蓝图,必将激励金砖各国以及“全球南方”携手合作,共筑美好未来。  南非《非洲时报》副总编辑孙想录在交流会上发言时说,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提出金砖合作的五点建议,令人鼓舞和振奋。中国一直在以实际行动推动“金砖+合作”,展现负责任大国的胸怀和担当。南非各界对“大金砖合作”的未来充满信心。  阿联酋华侨华人联合会副主席、阿联酋湖南商会创会会长常琪表示,习主席在峰会上提出的五点建议为“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提质升级,为金砖合作机制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为广大华侨华人和金砖各国的朋友们带来更大的舞台和机遇。  俄罗斯欧亚传媒协会主席牛华伟表示,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不仅为金砖合作机制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也为开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引领航向,传递了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积极信号。  埃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周建国表示,习主席关于建设“和平金砖”的论述令人印象深刻。当今世界,各国命运紧密相连,只有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才能确保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巴西巴中经贸交流中心董事长方激女士说,作为生活工作在金砖国家的海外侨胞,相信金砖各国会以此次峰会为契机,共绘“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壮美画卷,推动“大金砖合作”行稳致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金砖力量”。  阿联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阿联酋福建商会创会会长陈志祥表示,习主席在此次峰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推动全球发展注入“中国智慧”,又一次在金砖国家合作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也必将促进“大金砖合作”行稳致远,谱写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谋发展的新篇章。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吴昊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始终积极推进金砖合作,为其发展注入新动力。我们相信,面向未来,中国将始终同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与“全球南方”国家携手推进现代化。

搜罗庐山(视频)

【搜罗网10月16日江西庐山讯】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来到庐山,参访东林净土苑又称东林大佛,位于庐山山麓,是全球第一高阿弥陀佛像。后来到如琴湖采风,登上庐山。并走访了白鹿洞书院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鹿洞书院坐落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麓,庐山市海会镇与白鹿镇交界处,东邻鄱阳湖。书院建筑群四面环山,山地面积2900亩;古建坐东北朝西南,建筑面积7800余平方米。贯道溪(发源于五老峰的凌霄峰)自西向东从院前流过,地理位置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白鹿洞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的重要景点之一,历史上享有“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与岳麓、嵩阳、睢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开创于中、晚唐;办国学于南唐;定名于北宋初年;振兴于南宋朱熹之手;元代尤盛;明代达到鼎盛;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停办。她肇基于唐、定名于北宋、盛于南宋、绍隆于明清,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东林净土苑又称东林大佛,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温泉镇的庐山山麓,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东林寺)的标志,是中国及全球第一高阿弥陀佛像。北依庐山主峰,群山环抱,山水相连,以四十八米阿弥陀佛接引铜像为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净土文化区、新东林寺、比丘尼院、隐逸文化区、安养区、海会堂、大德精舍区等。唐代建筑风格的建筑群沿着中轴线布置,呈现出中国古代圣山建筑群的经典建筑空间组织形式,将中轴线的主要建筑依序展开,建筑空间开合有致,起伏跌宕。

震撼!全球第一阿弥陀佛像

【搜罗网10月16日江西庐山讯】东林净土苑又称东林大佛,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温泉镇的庐山山麓,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东林寺)的标志,是中国及全球第一高阿弥陀佛像。北依庐山主峰,群山环抱,山水相连,以48米阿弥陀佛接引铜像为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净土文化区、新东林寺、比丘尼院、隐逸文化区、安养区、海会堂、大德精舍区等。唐代建筑风格的建筑群沿着中轴线布置,呈现出中国古代圣山建筑群的经典建筑空间组织形式,将中轴线的主要建筑依序展开,建筑空间开合有致,起伏跌宕。

走进江西白鹿洞书院 感知千年古书院文脉

【搜罗网10月16日江西庐山讯】来自世界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22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及骨干记者、编辑走进江西省庐山市的白鹿洞书院,感受千年古书院的文化魅力。白鹿洞书院坐落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麓,庐山市海会镇与白鹿镇交界处,东邻鄱阳湖。书院建筑群四面环山,山地面积2900亩;古建坐东北朝西南,建筑面积7800余平方米。贯道溪(发源于五老峰的凌霄峰)自西向东从院前流过,地理位置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白鹿洞书院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的重要景点之一,历史上享有“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与岳麓、嵩阳、睢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开创于中、晚唐;办国学于南唐;定名于北宋初年;振兴于南宋朱熹之手;元代尤盛;明代达到鼎盛;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停办。她肇基于唐、定名于北宋、盛于南宋、绍隆于明清,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文字:刘占昆 摄影:陈林)

走进江西南昌,领略厚重文化底蕴

登上“江南名楼”滕王阁,解锁千年古韵;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感受书画文化;探秘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与西汉“对话”……10月13日至14日,来自世界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及骨干记者、编辑走进江西南昌,感受豫章故郡的厚重文化底蕴。  夜登滕王阁,沉浸式体验千年历史古韵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赣江之畔的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扬名天下。滕王阁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西江第一楼”。  13日晚,海外华文媒体一行登上滕王阁,沉浸式体会“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巍峨。极目远眺,江畔鳞次栉比的高楼尽收眼底。一江两岸璀璨灯光秀与古朴壮观的滕王阁交相辉映,让古与今在这里交融碰撞。参观途中,十余年前到访过南昌的罗马尼亚《欧洲侨报》社长高进连连感叹“变化很大”。“南昌市政府在夜景规划方面做得很好,高楼林立、灯光璀璨。”他认为,当地要进一步加大滕王阁和一江两岸灯光秀的宣传力度,把海外游客吸引过来。  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金秋十月,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八大山人纪念馆丹桂飘香、绿树成荫,显得格外静谧。馆内青石砖瓦建筑古朴典雅、自然脱俗。朱耷,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建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中国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以水墨写意画著称,尤擅长花鸟画。八大山人纪念馆是中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系八大山人作品重要的收藏研究、展示宣传机构。 “八大山人纪念馆是南昌市有名的文化地标。”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周晓健介绍说,60多年来,该馆坚持以学术为引领,通过学术研究把高质量的展览推送给大众。海外华文媒体一行前来参观采访,希望大家向海外受众推广八大山人,“我们也希望去海外举办一些展览活动,助推中外文化交流。”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解说后,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记者潘小娴用手机记录下一幅幅八大山人的画作真迹。“八大山人的作品很有自然美态,让我们看了身心愉悦,能感受到其作品的意趣。”她说。  走进神秘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领略大汉文明14日下午,海外华文媒体一行乘坐观光车,沿着紫金大道进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浓厚的汉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遗址公园完整呈现了汉代社会生活图景,犹如打开了一部汉代历史文化教科书。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由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及墓葬群等组成。  其中,海昏侯刘贺墓园是迄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汉代列侯墓葬,也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海昏侯墓主是汉武帝之孙、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他曾当过27天皇帝后遭废黜,史称“汉废帝”。来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刘贺铜像,一楼、二楼展厅陈列着大量刘贺墓出土的文物。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让巴西巴中通讯社副社长严佳叹为观止。她说,出土的文物涵盖海昏侯的衣食住行,完整展现了汉代文化,很多文物体现出古人精湛的工艺和审美情趣,“希望通过此次参观采访,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将繁荣灿烂的汉文明传播给巴西民众。”由中国新闻社、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江西国际传播中心联合主办的“行走中国·报道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活动14日在南昌启动,来自世界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及骨干记者、编辑参加此次采访活动。( 吴鹏泉 刘力鑫 吴敏)

跨国合作创新成果:移动的巴马百魔洞将亮相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

        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跨国合作与创新持续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注入强大动力。近日,法国新欧洲集团与浙江深霖科技公司达成了一项震撼人心的合作,共同打造的移动的巴马百魔洞将在江西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正式亮相,向全球展示这一独特创新成果。      此次合作的移动巴马百魔洞包含两项前沿技术,一是负氧离子技术,通过将植物提炼的负氧离子植入陶瓷,使陶瓷具备无菌且持久散发负氧离子的功效。负氧离子浓度达 1500 以上时,能够逐步修复人体的各种疾病。其产品丰富多样,有不臭的烟缸,能瞬间提升香烟品质的烟筒(可瞬间消杀百分之六十五尼古丁),以及能改变白酒品质、让新酒呈现老酒口感的酒瓶等。二是地磁技术,目前全球尚无其他企业能将地磁植入陶瓷,而浙江深霖科技公司做到了这一突破。巴马百魔洞因高地磁和高负氧离子而闻名,能够治疗肿瘤和各种人体恶疾,如今这两项技术几乎可以植入到除玻璃和钢铁之外的各种载体中。       法国新欧洲集团凭借其在国际市场的丰富经验和广泛资源,为该项目的推广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浙江深霖科技公司则充分发挥科技研发和创新优势,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让巴马百魔洞以更加生动逼真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景德镇,作为中国著名瓷都,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此次展会选址于此,不仅为跨国合作打造的移动巴马百魔洞提供了绝佳展示平台,更促进了中法两国文化与科技的深度交流融合。       这次合作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典范,更为推动全球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它让更多人有机会领略移动巴马百魔洞的魅力,也为未来的跨国合作树立了标杆。相信在未来,我们将见证更多类似的创新合作,为世界带来更多惊喜与精彩

“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2024海外华文媒体云南采访行在昆明启动

10月9日,由中国侨联主办,云南省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2024海外华文媒体云南采访行在昆明启动。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印尼、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尼日利亚、阿根廷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26家海外华文媒体和4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参加此次活动。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云南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主持工作)徐盛兴出席仪式并致辞。采访团副团长、中国侨联办公厅副主任刘红出席启动仪式,云南省侨联副主席、昆明市侨联主席尹朝晖主持。左志强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李希同志在代表党中央的致辞中,对广大侨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进中外民众的相互了解和理解等提出了殷切期望。近年来,中国侨联以“追梦中华”品牌为总抓手,用侨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追梦中华·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作为“追梦中华”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挥海外华文媒体独特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各地开展采访报道,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采访行已成功举办42期,此次是第43期,也是采访行活动首次走进云南。希望大家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海外华文媒体影响力,紧贴时代发展,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做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使者。左志强指出,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重要回信精神,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中国侨联围绕传承弘扬嘉庚精神开展了系列纪念和宣传活动。其中结合陈嘉庚先生的重要人生轨迹,组织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走进福建、重庆、陕西、云南,充分了解嘉庚精神的历史渊源和深刻内涵。希望海外华文媒体朋友们多走多看、多思多写,为在新时代传承弘扬嘉庚精神,画好侨界最大同心圆贡献力量。一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广大侨胞传承中华民族血脉之根。通过近距离了解和感受南侨机工回国效力的感人历史,深刻理解爱国的真谛和团结的力量,引导广大侨胞牢记中华民族之根,提升广大侨胞对祖(籍)国的认同感和服务祖(籍)国发展的参与度。二是发挥精通住在国语言、熟悉住在国文化的独特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之魂。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促进中华文化与住在国文化的交流互动,让住在国的民众更多地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传承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为实现民族复兴之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要以陈嘉庚先生为榜样,将个人梦想融入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中,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徐盛兴对采访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云南自然风光壮丽、民族文化丰富、历史底蕴深厚。希望海外华文媒体朋友们通过实地采访,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云南的美丽风光、民族文化和发展成就,把云南的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关注云南、投资云南。滇缅公路承载了厚重的历史记忆,梁金山等爱国华侨捐款捐物修筑公路,3200多名南侨机工响应陈嘉庚先生和南侨总会号召回国效力。此次重走滇缅路,不仅是为了缅怀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海外侨胞的爱国精神。希望大家借此机会深入了解和宣传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继承和发扬嘉庚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采访团成员、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代表海外华文媒体发言。他表示,云南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的主要活动地,与陈嘉庚先生渊源深厚。海外华文媒体将用脚步丈量云南的多姿多彩、用相机记录滇缅公路的艰险、用手中的笔书写爱国华侨救亡图存的感人故事,讲好云南故事,讲好南侨机工的故事,弘扬好嘉庚精神。活动期间,采访团一行将赴昆明、保山、德宏等地采访报道,开展“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微课堂”、寻访南侨机工相关历史等,进一步弘扬嘉庚精神,同时参观采访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讲好中国故事的云南篇章。(责编:皮博、张雯 摄影:李林)

Latest new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