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C
Toronto
星期日, 2 11 月, 2025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AUTHOR NAME

Remon

14 POSTS
0 COMMENTS

搜罗华风:金浪锁沙藏华风 千年风骨护荒原

当塔克拉玛干的风裹着深秋的清冽掠过塔里木河,沙雅的胡杨便在荒原与流水间铺展成一幅壮阔的生态画卷——连片成海的金浪漫卷天地,千年孤树的风骨刺破苍穹,恰如“搜罗华风”专栏寻觅的华夏风采,既藏着自然造化的神奇,更刻着治沙护土的不朽传奇。连片成海:金浪织就生态屏障从沙雅哈德墩大桥远眺,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连片成林,470万亩天然胡杨林铺展成中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林带,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只有野生胡杨顺着河床自然铺展的野性张力。金箔似的叶片叠满枝桠,风过时掀起层层“浪涛”,簌簌声裹着干燥的草木香漫向天际,连空气都浸着暖黄的暖意。阳光斜切过树冠,细碎光斑砸在沙砾地上,远处的林带顺着河流蜿蜒,与天边淡蓝相融,仿佛整个荒原都在金色里轻轻起伏。这片“金海”正是沙雅治沙的核心力量。胡杨根系发达,能深入地下数十米汲取水分,盘结的根系如一张巨网,将松散的沙土牢牢锁住,有效遏制沙漠南移。每年可减少风沙危害面积超百万亩,使周边20余万亩农田免受沙侵,为棉花种植、苹果种植等特色产业筑牢了生态根基。行至月亮湾,连片胡杨浸着水的柔意:河流绕出新月形弯道,数公里胡杨织成金色绸带,树冠垂向水面,将蓝绿流水染成蜜色波纹。枯树斜倚滩涂的景致里,藏着胡杨“死而不倒”的治沙密码——即便枯死后,枝干仍能阻挡风沙流动,成为荒原上的天然沙障。孤树为王:千年风骨见证治沙奇迹往奥普坎艺术家村落深处探寻,那株被誉为“胡杨王”的古树孤挺于原始林区,堪称沙雅治沙的“活化石”。需五六人伸臂合抱的树干,皲裂皮层如老茧裹着岁月,基部盘结的根瘤像大地拱起的脉搏;近三十米的冠幅向四方撑开,一半枝桠坠满金叶,另一半枯干如苍龙探爪,戳向蓝天。树下木栅栏缠满朱红绸带,风一吹便如火焰绕树舞动——这株两千余年的古树,见证了塔里木河两岸从风沙肆虐到绿意渐浓的变迁,如今仍是周边胡杨林的“水源涵养核心”,其发达的根系能为周边幼树输送水分,助力沙区植被恢复。怪兽林深处,野生胡杨的“野性”与治沙韧劲尽显:有的树弯成拉满的弓,枝桠如兽角斜刺沙空;有的树干被风沙掏成空洞,却仍在顶端顶出一丛金叶;枯木卧沙处,枝干缠着新生藤蔓,枯褐与嫩黄缠成“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生命图腾。这些野生胡杨与人工种植的梭梭、红柳等植被形成立体治沙体系,让沙雅县沙漠化逆转率持续提升,近十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超30万亩,昔日的“沙窝子”如今已成为滋养民生的“金窝子”。人文相映:华风与生机共生沙雅的胡杨,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搜罗华风”所追寻的华夏风采具象。奥普坎艺术家村落里,胡杨的苍劲风骨与维吾尔族民俗风情相融,画家以金叶为墨、荒原为纸,勾勒胡杨治沙的壮阔;摄影家定格“金海锁沙”的瞬间,让这份生态奇迹成为华夏大地上的亮眼名片。村落里的特色民宿中,烤包子、手抓肉的烟火气与胡杨的草木香交织,游客在感受自然奇观的同时,也能读懂胡杨背后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非遗展厅里,胡杨元素融入传统技艺:维吾尔族剪纸艺人以胡杨为原型,剪出“金浪锁沙”的图景;沙雅小刀的刀柄上,雕刻着胡杨根系盘结的纹样,让治沙精神通过文化创作代代相传。夕阳西下,金浪被染成橘红,胡杨王的影子覆在红绸带上。沙雅的胡杨,是治沙的丰碑,是“搜罗华风”里最动人的生态篇章,更是华夏大地上人与自然共生的生动见证。它们以千年风骨锁住风沙,以连片金海滋养民生,让荒原变绿洲的奇迹,在西域大地上生生不息。(图文:陈林 ©️REMONCHEN®️版权所有 谢绝转载,转载请申请后注明出处)

石窟藏千年文脉 古巷焕时代新颜

【搜罗网 拜城·库车 10月27日讯】 “新疆有个阿克苏·物华民丰”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走进拜城县与库车市,在跨越千年的文化遗存中探寻文明根脉,在古今交融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发展活力。拜城:克孜尔石窟——崖壁上的文明交响驱车穿行于天山南麓的绿洲之间,木扎提河北岸的断崖之上,克孜尔石窟如一串镶嵌在山体中的艺术明珠,在岁月长河中静静绽放光彩。据介绍作为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佛教石窟群,这座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自公元3世纪起便开始了持续千年的营造,269个编号洞窟沿崖壁绵延三公里,宛如一部刻在山石上的文明史诗。步入洞窟,色彩依旧鲜活的壁画扑面而来:飞天的飘带轻盈灵动,佛国的场景庄严神圣,农耕、狩猎、商旅的画面生动写实,既有印度佛教艺术的典雅,又融入了中原绘画的细腻,更留存着西域本土的审美特质。作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艺术宝库,这里保存的数万平方米壁画、数千尊造像,完整呈现了公元3世纪至13世纪新疆古代佛教文化的兴衰历程,更见证了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交流盛况——梵文经卷与汉文题记同存,犍陀罗风格与中原技法交融,让每一幅壁画、每一尊造像都成为文明互鉴的鲜活例证。媒体团在昏暗的灯光下凝视着历经千年仍不褪色的色彩,聆听着壁画背后跨越时空的故事。“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从构图精巧的“菱格画”到叙事完整的佛本生故事,从西域乐舞的生动再现到丝路商旅的真实刻画,克孜尔石窟用无声的艺术语言,诉说着古代龟兹作为丝路枢纽的繁荣过往,也彰显着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胸襟。库车:遗址焕彩+古巷新生——古今交融的活力画卷如果说克孜尔石窟是凝固的历史,那么库车的魏晋遗址与龟兹小巷,则让古老文明在当代生活中焕发了新的生机。新疆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藏身于库车市城郊,依托晋十六国时期的地下古墓群遗址而建,9719.99平方米的场馆内,地下展厅与地面展区形成巧妙呼应。走进地下4259平方米的核心展区,15座保存完好的墓葬原貌呈现,棺木、陶器、钱币等文物静静陈列,无声诉说着古人的丧葬观念与生活细节。而“魏晋·龟兹”“全息剧场”“葬俗葬式”等六大展区,则通过“考古+数字化”的创新手段,让千年历史“活”了起来:全息投影重现古龟兹人的日常起居,互动屏幕还原丝路商贸的繁忙景象,VR技术让观众“穿越”回魏晋时期的龟兹城邦,沉浸式感受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文化氛围。离开遗址博物馆,步入库车老城的龟兹小巷,另一番热闹景象映入眼帘。作为晚清和民国初期街巷格局保存最完整的街区,这里的每一条小巷都蜿蜒曲折,每一座老宅都独具风情:土黄色的墙体承载着岁月痕迹,雕花的木门彰显着民族特色,葡萄架下的藤椅透着闲适安然。如今的龟兹小巷,早已不是单纯的历史街区,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无缝衔接的“网红打卡地”:老民居改造的特色民宿里,游客可以体验民族风情;手工酸奶店、非遗手工艺品店与时尚咖啡馆、文创小店相邻而居,传统技艺与现代潮流在此碰撞;每逢节庆,小巷里还会举办民族歌舞表演、手工技艺展示等活动,让游客在烟火气中感受库车的民族风情与发展活力。采访团成员穿行在古巷中,一边用镜头捕捉老宅与新铺的相映成趣,一边与当地商户、游客亲切交流。“以前只知道库车是丝路古城,没想到这里的古巷这么有味道,既有历史感,又很时尚。”龟兹小巷的新生,正是库车守护文化根脉、推动文旅融合的生动缩影,也让这座古城在坚守传统中,不断书写着新的发展篇章。从拜城的崖壁石窟到库车的古巷遗址,采访团的脚步跨越千年,却始终循着文明的脉络前行。在阿克苏这片土地上,千年文脉从未中断,而是在保护与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的光彩,成为滋养当地发展的精神源泉,也向世界展现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蓬勃活力。(图/文:陈林 版权所有,转载请申请并注明来源)

山东侨界摄影作品亮相国庆活动 加拿大华人陈林用镜头献礼祖国76华诞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国庆系列活动中,加拿大《搜罗》杂志社社长陈林的两幅摄影作品《国泰民安,因为有你》《花开和谐》成功入选“赤子侨心 山海不远——山东省侨界书画摄影作品展”,以光影艺术为祖国华诞献上侨界祝福。此次展出的作品《花开和谐》,以头戴绚丽花饰的外交大使及使节参加菏泽牡丹节,传递出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和谐之美;《国泰民安,因为有你》则聚焦国庆庆典中的军人,用震撼的画面诠释了家国安宁背后的使命担当。其中《国泰民安,因为有你》由陈林与博茨瓦纳华侨张月联合创作,两位华侨跨越山海,以镜头为笔,共同绘就对祖国繁荣稳定的赞颂。陈林表示,作为山东人,能受邀参加家乡国庆活动并展出作品,既感荣幸又满怀激动,他表示:“能以摄影作品参与山东国庆活动,向祖国76周年华诞致敬,是我们的荣幸。这些画面不仅是光影的记录,更是全球华侨华人对祖国‘国泰民安’的共同期盼。”从海外到山东,从镜头到展厅,这些摄影作品架起了华侨与祖国之间的情感桥梁。在新中国成立76周年的喜庆时刻,山东侨界以书画摄影为媒,汇聚全球侨胞的爱国心声,共同谱写了一曲跨越山海的爱国之歌。

中科奥格基因编辑猪的科技密码

【搜罗内江5月20日讯】"追梦中华·感知四川"2025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走进内江,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来到中科奥格公司,深入了解基因编辑猪项目的科技奥秘,探索内江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创新活力。中科奥格工作人员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和生动形象的讲解,向媒体代表们介绍了企业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探索历程。今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成功实施亚洲首例"多基因编辑猪-终末期肾病患者"异种肾移植手术,手术使用的6基因编辑猪肾脏就来自中科奥格。截至目前,这颗"猪肾脏"在患者体内状态良好,血肌酐已恢复正常水平,这一突破性成果引起了媒体代表们的高度关注。据介绍,中科奥格自2018年落户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来,已建成国内最大医用供体猪繁育场,并联合国内顶尖器官移植团队开展临床前试验研究。目前,公司在基因编辑猪领域已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相关成果已应用于肝、肾、心等多种器官移植的临床前研究。讲解人员特别提到,中科奥格在内江的发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一期基因编辑猪繁育基地,到二期DPF医用猪基地,再到今年落成的中国(内江)医用猪生物育种基地(三期项目),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源保障。三期项目占地130余亩,每年可稳定产出2000头实验猪,将为异种移植和农业生物育种提供重要支撑。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发表的国际首个基因编辑猪肝脏人体移植研究,同样使用了中科奥格提供的基因编辑猪。这些经过6基因编辑的猪器官,通过敲除关键排斥反应基因并插入人源基因,大大提高了异种移植的成功率,为解决全球器官短缺问题带来新希望。

探千年文武双庙,品巴蜀文脉风骨

【搜罗内江5月19日讯】“追梦中华·感知四川”2025海外华文媒体行活动走进内江资中,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埃及等15国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及新华社和光明日报社记者深度解码这座川南古城的“文武之道”——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资中文庙与武庙。文庙:千年儒风的历史回响资中文庙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雍熙年间(公元984 - 987年),最初坐落于县城大东街。由于旧庙地势低湿狭窄,且临街喧闹,清道光九年(1829年),在州牧贵州石阡张海澜的倡议下,士绅们集资将文庙迁至北关外邑人赵逵曾游居过的洗墨池处,历经六年,于道光十五年竣工。这座文庙总占地面积达6787平方米,建筑面积2608平方米,坐北朝南,采用复四合院式布局,前后四进建筑高低错落,有序分布在中轴线上 。如今,保存完整的建筑有万仞宫墙、月池、华表、照壁、礼门、义路、灵星门、乡贤祠、名宦祠、大成门、东庑、西庑、大成殿、崇圣祠、钟楼、鼓楼,以及明成化碑、清康熙碑等。其主要建筑均覆盖琉璃瓦,正脊装饰着宝鼎与蟠龙,翼角飞翘,尽显南方古建筑的俏丽精巧风格。大成殿内藏有诸多珍贵文物,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八位皇帝御笔亲题的匾额,尤为独特的是,这里供奉着全国文庙大成殿内唯一的一尊孔子站像。这尊站像高达3.85米,比山东曲阜的孔子像还高出65公分,加上脚下1.2米高的基座,总高5.05米,重达12吨,由一整块采自内江田家镇石包沱的坚硬巨石雕琢而成。其造型参照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绘的“至圣先师图”,孔子身着布衣,神态栩栩如生,仿佛正穿越千年时空,向世人讲述着儒家的智慧。此外,殿内还有全国最大的明“至圣先师孔子神位”,镂空雕刻九龙二凤盘绕,金底黑字,精美绝伦。资中文庙承载着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而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早已跨越国界,成为世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许多海外学者、文化爱好者慕名而来,通过对文庙建筑、文物以及祭孔等传统仪式的研究与体验,深入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武庙:忠义精神的千年传承资中武庙又名关帝庙,位于重龙山脚下,与资中文庙相距约100米。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在清乾隆、同治时期先后经历三次修葺,民国元年(1912年),武庙内增建武星殿,以纪念民族英雄岳飞。武庙占地面积3731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608.8平方米 。虽外月池、照壁、七星门已毁,但现存的朝贡殿、关圣殿、偏殿武星殿(启圣宫)、三义祠和左右厢房、钟鼓楼、廊道、院坝等建筑,仍能让人感受到其昔日的恢宏气势。关圣殿高22.25米,采用九脊重檐歇山式屋顶,翼角起伏交叉,殿内8根大圆形石柱坚实有力地支撑着,承载着岁月的厚重。这里供奉着关羽、关平、周仓像,庄严肃穆,让人不禁联想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的英勇传奇。关圣殿左侧的武星殿(启圣宫)是为纪念岳飞而建,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家喻户晓,他的爱国精神和忠义情怀与武庙所弘扬的精神一脉相承。三义祠中供奉着刘备、关羽、张飞的神像,再现了“桃园三结义”的经典场景,他们义薄云天的情谊千古传颂,令人动容。武庙的建筑工艺精湛,屋面的青黄色琉璃瓦在日光下熠熠生辉,与毗邻文庙的红棕色琉璃瓦交相辉映,二者对峙而立的格局全国罕见,极具文物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关羽的“忠”“义”“仁”“勇”精神不仅在中国深入人心,更随着华人的脚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地区的华人社区,关帝信仰极为普遍,关帝庙成为凝聚华人情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资中武庙作为关帝信仰的重要载体,其建筑风格、祭祀仪式以及所蕴含的忠义文化,吸引着众多海外华人华侨前来寻根溯源,也让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中国的忠义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独特的文化符号,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目前资中正以文武双庙为核心打造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沉浸式展演、非遗体验等创新形式,推动文物保护与文旅融合。从儒学圣地到忠义殿堂,资中文武双庙以“儒风侠骨”的双子星姿态,勾勒出中华文明的精神坐标。(图/文:陈林)

聚焦四川低空经济新势力 沃飞长空成关注焦点

【搜罗成都5月19日讯】“追梦中华·感知四川”2025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活动首站便聚焦于四川低空经济领域的明星企业——沃飞长空。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5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2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共同深入探索四川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发展与无限潜力。沃飞长空是中国低空经济领域的头部企业,是吉利科技集团旗下专注于垂直起降、新能源动力与智能驾驶的新通航企业,始终以“创造可信赖、可持续的美好低空出行”为使命,在eVTOL(电动载人航空器)领域不断深耕。旗下AE200低空载人航空器的工程研发与商业应用加速推进,致力于让低空出行服务走进千家万户。技术实力是沃飞长空的核心竞争力。它不仅是目前国内唯一进入全球“先进空中交通”领域排名前十的中国企业,还是中国国内第一家由民航总局受理并启动适航审定工作的有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eVTOL)航空器公司。同时,沃飞长空具备全自主知识产权eVTOL产品研制能力和国际头部eVTOL产品运营能力,在低空出行企业中独树一帜。其全自研产品AE200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验证机已顺利完成全尺寸、全重量、全包线倾转过渡等系列飞行试验所有科目,成为中国国内首个完成该类试验科目的eVTOL企业,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创新实力与研发能力。根据记者现场咨询工作人员了解到,其批量生产后的成本消耗,以及日常维护都远远远低于原有的直升飞机,更安全更可靠更低耗:成本方面:AE200产品购置成本约为同等直升机的1/2-1/4,大规模运营后,综合效费比显著提高。在使用成本上,从天府广场飞到天府机场,AE200成本仅是地面专车的1.5倍-2.5倍。而传统直升机不仅购置成本高,其燃油消耗、零部件更换等使用成本也较高。安全方面:AE200采用8动力4倾转结构,部分动力失效时仍能正常飞行或迫降,还可装备整机降落伞,在特殊情况下可整机开伞保护,设计系统性地优化了航空器气动外形,采用分布式电推进技术,克服了传统倾转机构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上的短板。这些设计和技术使得AE200的安全性能大幅提升,相比之下,传统直升机在遇到发动机故障等问题时,更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能耗方面:AE200是纯电动驱动,每公里能耗较传统直升机降低70%,非常环保。传统直升机依靠燃油发动机提供动力,燃油消耗量大,不仅运营成本高,而且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大。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涵盖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近年来,中国低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2023年规模突破5000亿元,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2035年更是有望攀升至3.5万亿元,前景十分广阔。

跨越山海戏聚南宁 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开幕

美猴王齐天大圣从龙宫借宝归来,在花果山水帘洞中与众小猴嬉戏玩闹,与它们练习兵器和武艺,群猴兴高采烈,手舞足蹈……这是绍剧《美猴王》的演出片段。12月8日晚,在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开幕演出现场,杭州市萧山绍剧艺术中心展示了绍剧中最具代表性的猴戏,用精湛的演技将齐天大圣顽皮、勇猛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中外观众眼前,引来阵阵喝彩。粤剧《贵妃醉酒》、昆曲《夜奔》、晋剧《白蛇传·水斗》、彩调剧《刘三姐·定情盘歌》、东南亚戏剧联合展演……当晚,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艺术院团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同台演绎经典传统剧目,让一众戏迷大呼过瘾。由南宁市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宣传部、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南宁市外事办公室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于12月8日至12日在南宁举行。这是2024面向东盟文化交流合作论坛、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重要活动之一。本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以“跨越山海 戏聚南宁”为主题,齐聚40个中外艺术院团、集中展演22场中国和东盟国家优秀戏剧,以文化为纽带、以戏剧为桥梁,全方位展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魅力。山海相约,共谱华章。本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有来自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7个东盟国家的12个文艺院团与来自中国各地的28个文艺院团相约南宁。活动内容包括开幕式、优秀剧目展演、“金色殿堂”中国—东盟优秀艺术家个人艺术专场、交流座谈会、“旅途有戏”之中国—东盟戏剧进景区展演等,让民众共享中国—东盟戏剧艺术发展的硕果。名家荟萃,各展芳华。本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汇聚了浙江、江苏、河南、河北、云南、山西、山东、安徽、陕西、广东及广西等中国多个省份的艺术院团和文化机构,涵盖了京剧、昆曲、秦腔、豫剧、曲剧、越调、晋剧、滇剧、婺剧、粤剧、庐剧、杭剧、绍剧、淮海戏等剧种。其中,多个参演剧团曾获得中国艺术节“文华奖”、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奖”,更有欧凯明、李东桥、琼霞、梁素梅、郝士超、哈丹等多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担纲主演,剧目水准高,演员阵容强大,值得期待。文旅融合,文化共享。本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活动坚持艺术为民的宗旨,以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质量为着力点,增强民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活动期间,广大市民游客既可以走进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南宁剧场、广西儿童剧院、邕州剧场等剧场观看剧目展演,也可以在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近距离、沉浸式观看生动丰富的戏剧表演,欣赏风情各异的东方戏剧,在游玩之余与传统戏剧之美不期而遇,穿上戏剧服装,参与互动,享受从“游客”变成“演员”的奇妙体验,感受绿城南宁的城市之美,品味文化的独特韵味。深化合作,互利共赢。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致力于搭建传播友谊、文化互鉴的交流平台。历年戏剧周上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们交流、互学、共享,展现出了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戏剧文化艺术,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得到了生动彰显与诠释,让双方更深入了解彼此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拉近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民心距离,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为双方的交往与合作注入了内驱动力。尤其是共同发起建立的中国—东盟戏剧合作交流机制,目前已有国内外120家文艺单位加入,使得中国与东盟常态化的交流互鉴得以实现,为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走深走实奠定坚实基础。南宁市委常委张自英在开幕式上致辞称,作为中国距离东盟国家最近的省会城市,南宁市近年来倾力打造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举办戏剧周、音乐周、诗歌周、文化创意周、电影展映等系列活动,1600余位中外艺术家汇聚南宁,共叙友谊,共研合作,共话发展。南宁愿与东盟各国携手同行,持续深化戏剧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深化戏剧精品创作、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持续深入开展“文化走亲”活动,推动双方人民相知相亲相融,为加快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副秘书长拿督萨哈鲁丁称,戏剧是东盟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马来西亚期待利用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这一平台,汇聚更多的东盟和中国戏剧团体,分享艺术资源和经验,探索在戏剧领域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并扩大东盟和中国之间文化和民众交流的渠道。当晚,参加“南宁渠道 机遇无限”2024年境外媒体看南宁活动的20余家境外主流媒体、华文媒体的记者和正能量网络媒体达人观看了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开幕演出。大家纷纷表示,将通过外媒视角,讲好开放南宁故事,深度挖掘南宁文化,让“南宁渠道”因文化力量愈发宽广。(摄影:陈林)

金砖国家华侨华人:推动“大金砖合作”共筑美好未来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张意、李濛):当地时间10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喀山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并发表题为《登高望远,穿云破雾 推动“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引发金砖国家各界热烈反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广播日前举办“推动‘大金砖合作’共筑美好未来”金砖国家华商华媒交流会。邀请俄罗斯、南非、巴西、埃及、阿联酋等金砖国家华侨华人社团、华文媒体负责人等畅谈感受和体会。大家普遍表示,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为金砖国家团结奋进擘画蓝图,必将激励金砖各国以及“全球南方”携手合作,共筑美好未来。  南非《非洲时报》副总编辑孙想录在交流会上发言时说,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提出金砖合作的五点建议,令人鼓舞和振奋。中国一直在以实际行动推动“金砖+合作”,展现负责任大国的胸怀和担当。南非各界对“大金砖合作”的未来充满信心。  阿联酋华侨华人联合会副主席、阿联酋湖南商会创会会长常琪表示,习主席在峰会上提出的五点建议为“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提质升级,为金砖合作机制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为广大华侨华人和金砖各国的朋友们带来更大的舞台和机遇。  俄罗斯欧亚传媒协会主席牛华伟表示,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不仅为金砖合作机制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也为开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引领航向,传递了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积极信号。  埃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周建国表示,习主席关于建设“和平金砖”的论述令人印象深刻。当今世界,各国命运紧密相连,只有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才能确保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巴西巴中经贸交流中心董事长方激女士说,作为生活工作在金砖国家的海外侨胞,相信金砖各国会以此次峰会为契机,共绘“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壮美画卷,推动“大金砖合作”行稳致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金砖力量”。  阿联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阿联酋福建商会创会会长陈志祥表示,习主席在此次峰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推动全球发展注入“中国智慧”,又一次在金砖国家合作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也必将促进“大金砖合作”行稳致远,谱写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谋发展的新篇章。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吴昊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始终积极推进金砖合作,为其发展注入新动力。我们相信,面向未来,中国将始终同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与“全球南方”国家携手推进现代化。

搜罗庐山(视频)

【搜罗网10月16日江西庐山讯】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来到庐山,参访东林净土苑又称东林大佛,位于庐山山麓,是全球第一高阿弥陀佛像。后来到如琴湖采风,登上庐山。并走访了白鹿洞书院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鹿洞书院坐落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麓,庐山市海会镇与白鹿镇交界处,东邻鄱阳湖。书院建筑群四面环山,山地面积2900亩;古建坐东北朝西南,建筑面积7800余平方米。贯道溪(发源于五老峰的凌霄峰)自西向东从院前流过,地理位置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白鹿洞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的重要景点之一,历史上享有“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与岳麓、嵩阳、睢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开创于中、晚唐;办国学于南唐;定名于北宋初年;振兴于南宋朱熹之手;元代尤盛;明代达到鼎盛;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停办。她肇基于唐、定名于北宋、盛于南宋、绍隆于明清,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东林净土苑又称东林大佛,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温泉镇的庐山山麓,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东林寺)的标志,是中国及全球第一高阿弥陀佛像。北依庐山主峰,群山环抱,山水相连,以四十八米阿弥陀佛接引铜像为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净土文化区、新东林寺、比丘尼院、隐逸文化区、安养区、海会堂、大德精舍区等。唐代建筑风格的建筑群沿着中轴线布置,呈现出中国古代圣山建筑群的经典建筑空间组织形式,将中轴线的主要建筑依序展开,建筑空间开合有致,起伏跌宕。

震撼!全球第一阿弥陀佛像

【搜罗网10月16日江西庐山讯】东林净土苑又称东林大佛,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温泉镇的庐山山麓,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东林寺)的标志,是中国及全球第一高阿弥陀佛像。北依庐山主峰,群山环抱,山水相连,以48米阿弥陀佛接引铜像为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净土文化区、新东林寺、比丘尼院、隐逸文化区、安养区、海会堂、大德精舍区等。唐代建筑风格的建筑群沿着中轴线布置,呈现出中国古代圣山建筑群的经典建筑空间组织形式,将中轴线的主要建筑依序展开,建筑空间开合有致,起伏跌宕。

Latest new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