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搜罗网 -
【搜罗3月26日汨罗讯】“2025港澳台媒体及华文媒体岳阳‘非遗’之行”活动由岳阳市委宣传部主办,湖南日报文旅集团承办,来自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20余家媒体代表一行来到屈子文化园,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之行。屈子文化园总规划面积4.46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达1.7平方公里,涵盖屈子祠核心景区、端午文化体验区等多个功能区域。自2018年运营以来,屈子文化园致力于打造全球华人精神家园和诗歌文化圣地,成功塑造端午、龙舟、屈原三个世界文化IP。在文化传承与学术研究方面,屈子文化园与中国屈原学会合作成立汨罗屈原文化研究院,并与中南大学、湖南理工学院等高校共建楚辞研究中心。此外,屈子文化园还举办了36期屈子书院讲坛、3届屈原文化雅集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为弘扬屈原文化、传承端午习俗搭建了广阔平台。媒体团重点参观了屈子祠和屈子书院这两大核心景点。屈子祠始建于汉代,总面积1651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合了江南水乡的婉约与庄重,是全国现存纪念屈原的唯一古建筑。如今的屈子祠于乾隆1754年下敕重修,2001 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 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9 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一步彰显了屈子祠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屈子书院同样令人瞩目,它曾有汨罗书院、清烈书院等多个名称。新建的屈子书院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常青院士领衔设计,拥有求索堂、沅湘堂等19个单体建筑,不仅规模宏大,更是我国目前最大体量穿斗式偶数开间的全木结构建筑,兼具讲学、藏书、文史展示等多项功能。作为湖南省重大文化项目和标志性文化工程,屈子文化园于2019年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由汨罗市文旅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南电广传媒旗下子公司共同成立的汨罗芒果文旅有限公司负责管理运营。参与活动的媒体代表纷纷表示,屈子文化园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令人震撼,他们将通过多样化的报道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岳阳非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图:陈林、湖南日报社 文:陈林)
搜罗网 -
【搜罗3月26日岳阳讯】由岳阳市委宣传部主办、湖南日报文旅集团承办的“大美江湖 天下岳阳——2025港澳台及华文媒体岳阳‘非遗’之行”活动来到岳阳中华大熊猫苑。来自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尼、法国、委内瑞拉等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20余家媒体代表近距离领略国宝大熊猫的独特魅力。岳阳中华大熊猫苑坐落于湖南岳阳洞庭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南湖新区),自2023年12月21日正式开园以来,迅速成为岳阳文旅的新地标。该苑总占地面积约367亩,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在建筑技术上,全国首例采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充分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目前,苑内共有9个大熊猫圈舍,10只国宝大熊猫在此悠然生活,它们分别是明明、喜悦、愿愿、深深、漫漫、向野、壮壮、皓月、朝阳、华龙。媒体代表们漫步苑内,看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或悠然自得地啃食竹子,或慵懒惬意地酣睡,或跑来跑去摇头晃脑,萌态十足的模样引得大家纷纷驻足拍照。除了观赏大熊猫,苑内丰富的配套设施与文化科普项目也给媒体代表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岳阳中华大熊猫苑集大熊猫主题展示、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三大功能于一体,结合圈养熊猫、生态熊猫、野外活力实训三种形式,打造独具东方胜境特色的大熊猫主题展示示范区。目前,该苑正致力于创建4A级景区,凭借其独特的观赏和游憩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此次海外及港澳台媒体的到访,将进一步提升岳阳中华大熊猫苑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助力岳阳文旅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相关参考资料1.科普馆:展览有熊猫模型以及头骨、牙齿、粪便等标本模型让游客更深层次的了解大熊猫。并且馆内展示有小熊猫、浣熊、金猫、花豹、灵猫、棕熊等大熊猫伴生动物的标本模型。在这里可以学习到通俗易懂的大熊猫知识,还能认识到全球明星大熊猫,加强了对大熊猫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知识的了解。2.熊熊餐厅:熊熊餐厅坐落于竹影桥出口,拥有多款熊猫主题美食,游客可在全景玻璃窗口边品尝美食边近距离欣赏大熊猫向野和明明实力卖萌。3.熊心造:集创意、文化和购物于一体的特色店铺,专门销售以大熊猫为主题的创意商品。商店内产品种类繁多,设计新颖,涵盖了多种文创精品,包括精美的文具、独特的手工艺品、可爱的玩具、实用的居家用品和时尚的服饰等。4.大熊猫科普知识展示大屏:内容涵盖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食物来源、繁殖行为以及保护现状等多个方面。通过动态视频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向游客展示大熊猫的一生,以及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场景。5.足迹广场:大熊猫的历史源远流长。始熊大约诞生在800万年以前,后历经小种熊猫,巴氏熊猫,最后发展到现今的现代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在大熊猫足迹广场保留龙山原始的地形地貌及良好的生态资源,并以熊猫仿生化石进行点缀,在这里可以探秘熊猫遗迹。6.树德堂:该古建筑始建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为一栋三进制榫卯结构的传统古建筑,珍藏着历史人文和风俗底蕴。7.竹影桥:竹影桥的建设融合大熊猫相关元素相结合设计而成,比如大熊猫主要色调、大熊猫足印等。为了守护这一方碧水,竹影桥悬空而立,整体造型如时空隧道。(图/文:陈林)
搜罗网 -
【搜罗3月26日岳阳讯】“2025港澳台媒体及华文媒体岳阳‘非遗’之行”来到岳阳最具代表性的岳阳楼景区和君山岛,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及港澳台等22家媒体代表参与此次行程。旨在推动岳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态文旅资源迈向国际舞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的交流互鉴 。当日上午,媒体团率先前往岳阳楼景区。岳阳楼始建于东汉末期,其前身为三国时期鲁肃的阅军楼,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与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独特的盔顶纯木结构,通高19.72米,飞檐灵动,气势恢宏,充分彰显了我国古建筑的高超技艺。景区内,承载“先忧后乐”精神的《岳阳楼记》雕屏,以及仙梅亭、三醉亭等附属建筑,都散发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近年来,在省、市两级政府的推动下,岳阳楼景区投资3.2亿元打造新景区,总面积达670亩,实现核心收费保护区与免费休闲开放区的有机融合。春节期间,景区举办“岳明年巳巳如意”新春主题文化活动,巧妙融入岳州窑、岳州扇等非遗项目。活动期间,国家级非遗巴陵戏的巡游展演,为游客带来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体验。来自海外的媒体代表对景区将非遗与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举措赞叹不已,纷纷拍照记录。君山岛古称洞庭山、湘山,总面积0.96平方千米,与岳阳楼隔湖相望,交相辉映。作为2025年岳阳市蛇年非遗大集的举办地,君山岛积极推动非遗与文旅融合,全力打造“江湖君山”文旅品牌。岛上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飞来钟、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等遗迹背后,都有着动人的传说。君山岛森林覆盖率高达96%以上,植物种类丰富,斑竹、方竹独具特色,茶园盛产的君山银针茶更是黄茶中的极品,其制作技艺在2025年蛇年非遗大集中得到充分展示。作为东方爱情的发源地,君山岛依托二妃寻夫、柳毅传书等爱情故事,打造“君山爱情岛、东方伊甸园”品牌,吸引了众多年轻游客。媒体团成员漫步君山岛,亲身感受到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完美融合,对君山岛独特的文旅发展模式给予高度评价。不少媒体代表表示,将通过自身平台,向世界讲述岳阳非遗与文旅融合的精彩故事。本次“非遗”之行首日行程,让媒体团深入领略到岳阳非遗与生态文旅融合的新成果。未来两天,媒体团还将继续深入岳阳,挖掘更多非遗故事,助力岳阳非遗与生态文旅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为即将到来的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营造浓厚氛围。(图/文:陈林)转载请注明出处
“非遗”为媒,共话岳阳文旅新篇:2025港澳台及华文媒体岳阳“非遗”之行盛大开启
搜罗网 -
【搜罗3月26日岳阳讯】由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主办,湖南日报文旅集团承办的“2025港澳台媒体及华文媒体岳阳‘非遗’之行”在岳阳市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旨在深化国际文化交流,推动岳阳非遗与生态文旅资源的全球传播,为即将到来的第四届湖南省旅发大会岳阳站搭建海外传播窗口。当日,来自港澳台及华文媒体的众多代表齐聚岳阳。在见面会上,中共岳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刘启峰发表致辞。他介绍,岳阳地处“湘北门户”,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于一体,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4年GDP更是突破5000亿大关。刘启峰表示,为办好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岳阳坚持“文旅融合”“文旅惠民”“办会兴业”,精心打造文旅名片,铺排多个项目,提升市民幸福感,激发文旅新活力。他希望媒体朋友们通过此次活动,用镜头和笔触向海内外展现岳阳的历史底蕴与奋进之态。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社务委员,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勇在致辞中介绍,湖南日报已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在媒体融合方面成绩斐然。他提到,港澳台媒体与海外华文媒体是连接中华文明与世界的重要纽带,湖南日报期盼与各方携手,在此次活动中擦亮岳阳非遗品牌,书写媒体合作新篇章,让世界听见更多湖南故事 。当晚,媒体代表们开启夜游岳阳之行。第一站来到岳阳楼景区核心的汴河街,这条凝聚岳阳楼文化、洞庭文化、巴陵文化的仿古街,建筑风格仿明清时期,古韵十足又充满市井烟火。2023年8月,汴河街成功获批“湖南省示范步行街”。在何仙姑香干店,店主何秋红分享道,自2007年开店以来,随着古城业态不断丰富,生意愈发红火。街道上,商家的吆喝声与食客的谈笑声交织,处处洋溢着夜经济的活力。随后,媒体团抵达巴陵广场。这里不仅是岳阳市重要的文化、休闲和商业中心,更是领略岳阳楼梦幻夜景的绝佳地点。夜幕降临,霓虹灯下,洞庭湖水波光粼粼,岳阳楼的古风古貌与现代灯光交相辉映。耳畔传来独特的岳阳唱腔,广场上弥漫着烧烤的香气。作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巴陵广场展现出美食与美景并存的独特魅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岳阳人的生活热情 。接下来的行程中,媒体代表们还将前往君山岛、屈子文化园等多个景点,深入挖掘岳阳的非遗与文旅资源,助力岳阳文旅走向世界舞台。(文:陈林 图:湖南日报社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搜罗网 -
青年律师黄景禧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也是首批获得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证的律师。与湖南结缘后,黄景禧致力于推动湘港澳法律规则服务互通融合,并为湖南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展望未来,他希望力促湘港澳青年交流、交往、交融,助推澳门和湖南两地合作迈向更高水平。《同心“湘”约》系列视频聚焦在湘港澳台代表人士,讲述他们在湘共享机遇、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故事与愿景。
搜罗网 -
台商张嘉元追随父亲脚步,“扎根”张家界已有30年,由他们参与修建、经营的张家界第一条旅游观光索道,是中外游客领略张家界风光的“一扇窗”。这些年,张家界的旅游业态越来越丰富,游客量也越来越多。张嘉元相信,在湖南的下一个三十年会更好。《同心“湘”约》系列视频聚焦在湘港澳台代表人士,讲述他们在湘共享机遇、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故事与愿景。
搜罗网 -
12年前,香港女企业家魏蓉晖来到湖南临武投资,填补当地电子电容行业“空白”。如今,这家港资企业已发展成龙头企业,湘粤电子电容产业集聚区也应势而生。魏蓉晖相信,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下,通过不断创新,制造业会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同心“湘”约》系列视频聚焦在湘港澳台代表人士,讲述他们在湘共享机遇、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故事与愿景。
搜罗网 -
依托“工程机械之都”湖南长沙雄厚的产业实力,三一香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周剑奇带领团队用一年时间打开“搅拌车整车进港”市场,并创造香港工程机械行业的整车引入标准。她说,如今“工程机械湘军”在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等方面的成果亮眼,他们将继续立足香港,助力湖南工程机械加速出海。《同心“湘”约》系列视频聚焦在湘港澳台代表人士,讲述他们在湘共享机遇、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故事与愿景。
搜罗网 -
14年前,香港九龙仓集团落子湖南长沙,历经7年、投资逾200亿元打造华中地区首个IFS,自开业以来便展现出超强的“吸金”能力,并成为城市建筑地标和消费“名片”。九龙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陈国邦说,扩大内需和消费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集团仍在长沙加大投入,相信中国经济会越来越好。《同心“湘”约》系列视频聚焦在湘港澳台代表人士,讲述他们在湘共享机遇、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故事与愿景。
搜罗网 -
聆听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琅琅书声、与“东方睡美人”辛追来一场亲密“邂逅”、赴湖南第一师范“追寻文脉”、在天心阁下与“魁星”互动、乘坐游轮夜游湘江……10月28日-11月1日,“机遇中国‘非长’精彩——2024海外华文媒体高层长沙行”活动在长沙举行,16家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及代表除深入了解长沙对非经贸合作的亮点与成效外,还通过实地走访体验深入感知湖湘文化魅力。“千年学府”孕育湖湘文脉 作为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一座历经3000年城址不变、城心依旧的古城,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之称。这里历史文化丰富,马王堆汉墓、走马楼三国简牍、岳麓书院、铜官窑等文化遗存闻名中外;名人辈出,凝练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兼收并蓄、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 湘江西岸,岳麓山下,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坐落在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的掩映之中。岳麓书院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又称“千年学府”。如今已成为湖南大学一部分的岳麓书院,或是国内唯一延续了传统书院之名的大学二级学院。 穿行于书院之中,院内书声依旧,同学少年三三两两不时从身边经过。粉墙黛瓦的明清建筑、字迹斑驳的石碑石刻、悠久的学院历史等,都让人印象深刻。岳麓书院核心部分——讲堂,是讲学的主要场所,三面围墙,一面敞开,不设门,传递对外“开门办学”理念。讲堂外悬有“实事求是”匾,书院倡导的实事求是精神,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人物,湖湘文化精髓也在此世代传承,经久不衰。 长沙还有一座书院也孕育了湖湘文脉。它就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开启湖南现代师范教育先河,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前身是长沙城南书院,由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于公元1161年创办。张栻是湖湘学派代表人物,在城南书院居家论道、著书立说、会友讲学前后共九个春秋。1903年,书院改为湖南师范馆,举办现代师范教育;后几经改名,2008年升格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继续书写湖湘大地的教育故事。建校百廿年来,湖南一师培养的优秀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成为湖南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学校还致力于为农村小学定向培养具有本科学历的优秀教师,近十余年培养了2万余名乡村公费师范生。 古今艺术彰显城市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近年来,长沙紧扣“建设国家创新创意中心、打造国际文化名城”目标,以文立城、创业兴文,先后跻身公共文化标准化示范、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扩大文化消费试点、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国家级平台,并获得“东亚文化之都”和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称号。 中国八大重点博物馆之一——湖南博物院是长沙一大文化地标,现有院藏文物57万余件(套),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为使这些文物瑰宝得到充分展示,湘博精心打造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基本陈列和青铜、陶瓷、书画、工艺4个专题展馆,向外展示与传播湖湘文化。 如今,在湖南博物院,既可参观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想象奇特的T形帛画、商代青铜皿方罍等珍贵文物,还可穿汉服、食汉宴、享汉乐、购汉礼,沉浸式体验“汉生活”。 欣赏完古代艺术,可移步湖南湘江新区,逛一逛现代艺术场馆。在长沙湘府路大桥西侧,毗邻洋湖湿地公园的草地上,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李自健美术馆,2017年被英国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家个人美术馆”,由著名画家李自健、丹慧夫妇个人出资建造,对公众免费开放。2017年11月,李自健夫妇将美术馆附义务赠予湖南湘江新区,其公益性质不变。 李自健美术馆长期陈列展出李自健油画常设展、星云大师书法展,开馆8年来还举办过超80场临时艺术展,如德国当代大师“基弗艺术大展”、齐白石真迹珍品展、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真迹展、中国水彩名家邀请展、俄罗斯功勋艺术家戈留塔油画展等。其中,2021年举行的“湖南省少儿美术作品双年展”创造了超百万人观展的纪录。 与李自健美术馆比邻而居的,是中国首个博物馆级的影像艺术馆——谢子龙影像艺术馆。该馆集影像收藏、展览、学术研究和交流等为一体,致力于成为传播中国影像艺术的重要窗口,推动中国影像艺术发展。其建筑用白色清水混凝土一次性浇筑而成,旨在通过建筑本身来感受影像艺术,回归建筑与艺术本质。如今,这两座长沙文化地标凭借高颜值的外观和丰富的艺术展览,成为海内外游客打卡看展的“网红”之地。周边优美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气息更是不少美术爱好者写生的首选。 璀璨“夜色”焕新文化活力 在光影变幻中赏湘剧名段、在光影隧道中“穿越光年”、漫步“萤光满园”的西厢公园……夜幕降临,刚刚“上新”不久的长沙天心阁光影公园流光溢彩,古城地标与现代科技巧妙融合,让人惊叹。 位于长沙市中心的天心阁是古城长沙的标志,素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的美誉。与之相关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后重修于清乾隆时期,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1983年重建。主阁旧时曾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之所,阁中供奉文昌帝君和魁星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振人文而答天心”,天心阁一名由此而来。 今年恰逢天心阁景区建园一百周年,景区全新打造“夜游天心阁”项目,围绕“文化+科技”“文化+旅游”两个融合,重点建设天心阁光影公园,对园林景观、阁楼陈展、夜景光影、演绎节目等进行全方位改造,以“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为主线,讲述长沙三千年历史文化故事。夜游让百年公园恢复了人气,天心阁再次站上“C位”。长沙夜经济全国闻名。从夜游湘江看一江两岸的繁华,到感受酒吧一条街的绚丽霓虹,再到赴深夜食堂挑动味蕾、感受不一样的市井烟火……“夜游”“夜娱”“夜市”“夜宿”等夜间文旅生态日益丰富多元,活跃的夜经济元素,让长沙连续四年入选“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璀璨“夜色”,成为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向往长沙的理由;频频上新的新“夜”态、新场景,也正不断释放长沙夜间消费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