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中国
搜罗网 -
宁波3月20日电(林波)“瑞云楼的风雨,难掩岁月的流逝,经略四方的志向,催促着探索真理的脚步,成就‘阳明心学’,这是王守仁的故乡宁波……”这是加拿大红枫林传媒集团总编辑姚风明写的《印象宁波》中的段落。 在他眼中,阳明文化具有独特的海外传播魅力,海外很多华侨华人以及研究中国文化的人对阳明文化非常热衷,觉得可以从中国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养分。 余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余姚是阳明故里,550多年前,王阳明诞生于此,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阳明文化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更是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 近日,以“以媒为桥逐梦浙江融通中外共赢未来”为主题的海外华文媒体看浙江活动走进宁波余姚,触摸“年轻态”阳明文化,向海内外讲述文化有机更新的故事。 走进王阳明故居,处处留着历史的痕迹。在这里,王阳明家谱世系、生平、足迹、战功、书法、学说、学术传承等内容向游客详细展示。 “这里增添了一件石雕作品。”姚风明非常喜欢阳明文化,购置了诸多王阳明的相关书籍,也曾到访过余姚。他发现,时隔五年,王阳明故居“更新”了,例如新添置的石雕作品,描绘了王阳明游历四明山赏月,寄情山水间的场景,让人可以更直观地触摸阳明文化。 “这也是海外受众喜欢的内容。”姚风明表示,王阳明的经历对于年轻人而言,非常励志,特别是其“知行合一”的理论,不仅在过去具有价值,现在及未来依旧具有价值。 以往各地对阳明文化的传播更多的是学界专业语境,余姚在系统梳理和解码阳明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推出阳明文化“年轻态”活化工程,搭建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大载体、大平台,推动阳明文化基因转化为现代审美、现代商业和现代生活方式。 在宁波市阳明文化海外传习基地,一组结合阳明文化的舞蹈正在彩排,柔美的动作与中国团扇、传统服饰相结合,让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眼前一亮。 “外国人对中国服饰文化非常喜欢,从视觉上而言,能让外国人直观感受到中国文化,我觉得这个形式是能产生传播‘爆点’的。”加拿大搜罗传媒社长陈林点赞这种年轻人喜欢的阳明文化传播形式。 如今,在余姚,明信片、文化衫、扇子、雨伞等“阳明元素”文创产品也已亮相,阳明书坊已经注册了“良知创物”商标,并在线上开设了微店。 “在掌握年轻人心理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古老的文化融入了新的内涵,让大家有了兴趣去了解、去传播。”罗马尼亚《欧洲侨报》记者孙雨梅受访时表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她注意到以阳明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正不断与时俱进,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 “王阳明的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家都十分推崇‘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理念,这是海内外的文化认同。”国际日报集团执行社长兼亮点国际总编辑张萍表示,作为海外华文媒体,要扮演好传播的角色,更多地向海外读者宣传弘扬阳明文化,推动阳明文化的挖掘传承。
搜罗网 -
3月17日至18日,参加“海外华文媒体看浙江”活动的36家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浙江嘉兴,参访嘉兴南湖、嘉兴科技城“侨立方”、海宁金庸故居、乌镇院士之家等,在行进中感受嘉兴之美。 “华侨华人在海外敢闯敢拼的奋斗精神与红船精神其实是一脉相承的。”何儒回忆起了他在瑞典创刊时的情景,“我们华侨华人出国奋斗,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发展的过程。” 嘉兴地处浙江省东北部,东接上海,西连杭州,名人辈出,仅近现代就涌现出了茅盾、王国维、徐志摩、金庸等名家。 适逢金庸先生100周年诞辰,海外华文媒体实地探访了位于嘉兴海宁的金庸故居,走进这位武侠小说大师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感悟传奇武侠精神。 “2005年,金庸先生走访法国时,我有幸与他有过一次深入交谈。在我眼中,金庸先生不仅是一位小说家,更是一位历史学家。”法国《欧洲时报》采访部主任黄冠杰回忆道。作为“金庸迷”,他决定将一本《书剑恩仇录》故乡版带回法国。 文学人才是助推当地文旅发展的重要资源,科技人才则是抢占“智”高地的关键。 近年来,嘉兴不断厚植人才沃土,出实招、做实事,为华侨华人回“嘉”创业提供平台:一方面为人才打造“侨立方”“海燕创新创业学院”等,提供政务服务、教育、医疗等配套资源。另一方面,为科创企业搭建产学研用平台,在乌镇设立“院士之家”“超算中心”等,以“最强智库”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嘉兴侨创企业的高速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升级,得益于‘侨立方’的支撑。”澳大利亚《塔州华人报》社长蔡文琦认为,“嘉兴这片土地上的侨界人士创业经历已是‘硕果累累’,欢迎更多人来这里实地参访,扩大人才‘朋友圈’。” 嘉兴桐乡的乌镇院士之家,已吸引55位海内外院士入驻。海外华文媒体在照片墙前认真聆听“引来一位院士,撑起一片产业”的院士故事。 “乌镇是一座水乡古城,桥是见证古城经济发展的亲历者。院士之家是一座新‘桥’,一头连着人才,一头连着企业,让乌镇这座古城焕发出人才新活力。希望更多海外华侨华人可以来到浙江,把创新创业的目光投向嘉兴,在这片热土上结出‘事业之果’。”瑞典《北欧华人报》副总编辑谢志杰说。 据悉,本次活动由浙江省侨办、浙江省政府新闻办、浙江省侨联、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主办。
搜罗网 -
嘉兴3月18日电 (曹丹)“2005年,金庸先生走访法国时,我有幸与他有过一次深入交谈。在我眼中,金庸先生不仅是一位小说家,更是一位历史学家。”法国《欧洲时报》采访部主任黄冠杰回忆道。 时值金庸先生100周年诞辰,18日,参加海外华文媒体看浙江活动的36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来到位于浙江嘉兴海宁的金庸故居,探访这位武侠小说大师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感悟传奇武侠精神。 作为“金庸迷”,黄冠杰看到珍贵手稿时,仔细辨认其中内容。在深入了解金庸生平故事后,他决定将一本《书剑恩仇录》故乡版带回法国。 金庸的武侠小说曾被翻译成英语、法语、日语、葡萄牙语等,其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漫画也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 “2018年,葡萄牙语的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开始发行,我立刻去书店买了几本送给朋友,和他们分享我心中的侠义江湖。”葡萄牙《葡华报》记者于雪纯说,“文学作品的多语种化、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将有利于扩大其在海外的传播范围,帮助中外文化在交流交往时,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对很多华侨华人而言,金庸的武侠小说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是他们儿时的“童话书”。如何帮助中国文学“破圈”也成为现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探讨的话题。 “中华美食享誉全球,可以从‘还原’书中的菜肴入手,开设红楼梦的‘红楼宴’,金庸的‘武侠宴’,利用视觉、嗅觉、味觉,激发海内外宾客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兴趣,扩大中国文学‘朋友圈’。”华人头条记者李毓灵说。 在迪拜中阿卫视台长杨威看来,可以以金庸百年诞辰为契机,推动中外文学共话世界“江湖”侠义道。“公平正义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呈现在文学影视作品里,就‘化身’成了《星球大战》《哈姆雷特》《射雕英雄传》。”杨威建议,通过跨时空、跨国界的交流讨论,了解各国文学影视作品背后的历史与价值,在文化差异中探寻开放包容之道。
搜罗网 -
【搜罗嘉兴报道】3月17日,来自海外的36家华文媒体,来到浙江嘉兴,走访了南湖、侨立方、当地企业等,对嘉兴的发展赞不绝口,纷纷举起相机拍摄记录。嘉兴地处浙江省东北部,东接上海,北邻苏 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全市陆域面积 4237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1523 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 口 555 万,下辖南湖、秀洲 2 个区,平湖、海宁、 桐乡 3 个县级市和嘉善、海盐 2 个县。2023 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3%,首次突破 7000 亿 元关口,达到 7062.5 亿元;财政总收入...
搜罗网 -
【搜罗嘉兴报道】3月17日,来自海外的36家华文媒体,走进了嘉兴科技城“侨立方”,工作人员向海外华文媒体详细介绍了“侨立方”的各项功能和设置,以及华侨华人的服务政策法规等。嘉兴科技城“侨立方”启用于 2021 年 10 月, 面积约 1.2 万平方米。作为嘉兴市上下联动、市 域共建的为侨服务多维阵地,侨立方致力于打造 集服务提升、侨益维护、联络联谊、交流展示、 数据集成等功能于一体的数智服务平台。平台内 以侨立方为聚侨中心圆、亚太路为科创主轴线, 聚集了斯达半导、博创科技、昱能科技等新侨人 才高新企业 175 家,其中上市侨企 5 家,2022 年 侨企营业收入近 160 亿元,税收近 4 亿元。近年...
搜罗网 -
【搜罗嘉兴报道】3月17日,海外华文媒体一行来到了位于南湖区凤桥镇区东侧的联丰村,进入村里,就被当地的一所咖啡店吸引,”让村民人人都喝咖啡村”彰显了联丰村的创意性发展。联丰村域面积 7.19 平方公里,余云公路、七沈公路贯穿全村, 有 24 个村民小组,农户 1027 户,总人口 3838 人, 其中党员 145 名。2022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 311 万 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 4.6 万元。先后获得了全 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 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 3A 级 景区村庄等荣誉。联丰村紧抓党建引领农村网格治理试点契...
搜罗网 -
杭州3月17日电(曹丹)“我是时隔40年后第二次来到杭州,通过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我再次感受到‘人间天堂’杭州在人文、科技等方面的魅力。”澳大利亚《塔州华人报》总编唐咏北在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馆内一边感叹,一边拿手机记录下良渚的玉琮、玉璧等,并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媒体。3月15日至16日,“海外华文媒体看浙江”活动走进杭州,36家海外华文媒体参访良渚遗址、径山镇禅茶第一村、杭州奥体中心等,在文化与科技中探寻“人间天堂”的魅力。 距今5000年前后,在杭州北郊的良渚文化已出现发达的稻作农业、复杂的社会分工和统一的精神信仰。良渚文明是迄今发现的中华大地上最早的国家文明。 “良渚是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法国《欧洲时报》采访中心主任黄冠杰在参访良渚博物馆后谈道,“粮仓内的碳化稻谷、水利系统遗址以及良渚玉器精致的雕刻工艺,都证明了良渚文明程度之高。” 在走进良渚遗址内的南城墙发掘点、莫角山宫殿区和反山王陵区后,加拿大搜罗传媒社长陈林不由得感叹,“踏上良渚遗址群,亲眼见到城墙、祭坛、河道等各类遗迹,有利于我们海外华文媒体‘有理有据’地对外说好中国古代文明史。同时,我期望有更多海内外媒体可以来这里参访,让良渚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被更多人熟知。” 一部《茶经》,千秋传颂。据传,唐代“茶圣”陆羽在结束十余年对茶的游历考察后,选择在杭州余杭径山镇附近专心著书,最终完成《茶经》。 温盏、择茶、调膏、击拂……海外华文媒体来到径山镇,在茶艺老师的讲解下,大家体验了宋代点茶技艺。 茶筅制作非遗工坊内,非遗传承人陈金信告诉大家:茶筅起源于宋代,通常由竹子经过18道工序制作而成,是宋代点茶技艺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加拿大一带一路通讯社总编辑王群对茶筅很感兴趣,在仔细了解该非遗工艺的传承情况后,他购买了一个茶筅作为此行的纪念。 “茶叶是中国在海外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是我们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王群说,“我想把这里的茶筅带回去,向海内外的同事、朋友更好地展示宋代点茶技艺,让他们亲身感受宋代茶艺文化之美、茶香四溢之品。” 近年来,体育成为推动海内外交流的独特载体。来到杭州奥体网球中心“小莲花”场馆内,顶上的“大花瓣”正在慢慢闭合,具有开闭功能的体育场馆让人眼前一亮。 “在‘黑科技’的加持下,多项国际赛事在杭州举办,吸引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汇聚于此,让杭州这座古城散发出青春的活力。”埃及《中国周报》记者尹杰谈道。据悉,在结束杭州的行程后,海外华文媒体将赴宁波、嘉兴等地,近距离感知浙江多样美。本次活动由浙江省侨办、浙江省政府新闻办、浙江省侨联、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主办。
搜罗网 -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考古学文化。经碳十四测定,距今5300—4300年。1936年施昕更先生在良渚首次考古发现,并出版《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初步报告》一书。1959年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将这支文化命名为“良渚文化”。 考古发掘证实,良渚文化是由7000年前马家浜文化、6000年前崧泽文化演变而来。良渚时期有发达的稻作农业,先进的手工业,统一的宗教信仰,宏大的宫殿与古城遗迹,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水利系统等种种迹象,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区域面积约36500平方公里)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区域性早期国家——良渚文明。它是迄今发现的中华大地上最早的国家文明,也是东亚地区最早的文明遗迹,良渚古城是这个早期国家的政治中心。 80多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证实良渚文化的分布范围极为广泛,涉及中国的浙江、江苏、上海等二省一市。从地理概念上,主要以太湖流域为心分布。东临大海,南至钱塘江,西以茅山、宜溧山地与天目山为界,北越长江,面积约三万六千余平方公里。其中,又以杭州市北郊的良渚古城遗址为良渚文化的核心区域,突出展现了良渚文化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成就,被誉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圣地。 【良渚遗址:中华文明的圣地】 良渚遗址,又称良渚遗址群。它位于中国南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北郊,距离世界遗产西湖18公里,距离国际大都市上海190公里。考古发掘资料证实,良渚遗址是由300多个遗址点构成的一个大遗址,有城墙、宫殿、水坝、祭坛、村落、墓葬、河道等各种类型的遗迹,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是一处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密集,等级最高的大遗址。也是中国目前保护、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史前遗址群。良渚遗址现有6项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项成为“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它的突出普遍的价值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知、所接受。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3届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实证被国际社会所公认 良渚古城是良渚文化的都城,是良渚遗址的中心。它由宫殿、内城、外郭城和水利系统组成,四重结构形制的都邑城址。在当时的中国属于首次完整的发现。良渚古城的内城由四面城墙围合而成,面积约3平方公里,莫角山宫殿区矗立在内城的正中心,展现着中国早期的一种政权模式。外郭城是在内城之外,面积约6.3平方公里。良渚古城北部和西北部发现的11条堤坝,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水利系统。在古城周边,还发现了宗教祭祀的遗迹;以及不同大小、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的聚落。以上种种,展现了史前社会的城市与乡村的政治格局,说明良渚社会已步入国家形态。 【玉礼器:文明的表征】玉器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情结。8000年前,人们已开始以玉为美。5000年前的良渚时期,玉已成为权力与身份的标志。玉器工艺达到史前社会的高峰期。良渚玉器种类已发现有40余种,主要有琮、璧、钺、冠状器、三叉形器、锥形器、玉璜等器型。尤其是玉器上神秘的纹饰——神徽像,蕴含着复杂的宗教思想。良渚文化以玉为礼,构建了独特的玉礼制体系,为良渚社会政权的建立了强大的保护壁垒。充分体现良渚文明“政教合一”的本质。
搜罗网 -
径山镇小古城村钱三组小古城村钱三组是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是新乡贤带富示范基地。里面有“围墙革命”展示区,是新乡贤代表曾庆钊提出并带头开展的“围墙革命”,把小古城遗址博物馆搬到村里,把文物复制品陈列在村民家的一座座矮墙上,让村民游客直接感受小古城村厚重的历史;有大樟树议事点,是新乡贤过年过节回来聚集协商的场所;有乡村新社区展示,通过图文的形式展示“3×N”同心共富行动和抱团发展的共富路径,以及凝聚新乡贤力量组成乡村同心共富研究院和乡村同心共富学院,为共同富裕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理论支撑和战略支点;有“山外”茶舍,这是利用村民闲置的房屋改造的茶吧书院,里面专门设置有新乡贤推荐书籍展区;有新乡贤带富项目——沉古民宿、老杭大民宿和古城E铺等,探索新乡贤推动共同富裕的农文旅发展新路径。径山镇径山村径山村属径山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郊,距离杭州主城区40公里。村庄四周群山环抱、古木参天、山峦重叠、泉水淙淙、风景秀丽。村辖面积13.6平方公里,全村有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农户554户,常驻户籍人口1670人,村党总支共有正式党员93名。村庄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有茶园3000余亩,毛竹林10000余亩,是一个山多田少,以茶竹等农产品、民食民宿、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小山村。村里有两张金名片,一张是千年古刹“径山万寿禅寺”,在南宋时被誉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是日本临济宗和日本茶道的发源地。另一张金名片是有着“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十大名茶”之称的径山茶,也是余杭区农产品的龙头招牌。 【里洪老街】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径山村进行了整体的提升改造。里洪老街是统一改造后的统一规划的街区。这里对管线进行了上改下、铺设了污水管网、自来水管网,修复了老石板路;对房屋的外立面进行整治,统一了白墙黛瓦的风格;进行围墙革命,将高围墙全部拆除,换成了石头、砖瓦、竹木等当地的材料做成的低矮,有生活气息、乡村味道的绿色景墙。这条街上有非遗展示馆,是在美丽乡村推进中,清理出来的闲置房屋,通过招商的方式引进陈金信老师的茶筅非遗工作室,在这里把径山禅茶文化落地到里洪老街的新业态。 【文化礼堂】径山村文化礼堂始建于2013年4月,2019年通过投资300余万对原里洪老村委办公楼进行提升改造,建成文化礼堂禅村分堂。目前以文化礼堂为平台,设置了农家书屋、禅村讲堂、村民活动中心等文化活动场所,以及结合径山文化特色打造了2处禅茶文化体验点。秉持“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初心理念,径山村为本村村民打造了一个融“特色文化、思想引领、寓教于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阵地,为径山村乡村发展,共同富裕的实现注入强劲的文化活力。2021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书香文化礼堂。2022年被评为省级五星级文化礼堂。 【接待中心】杭州径山禅村游客接待中心位于大径山国家乡村森林公园核心区域径山村。该接待中心于2020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2亩,建设规模2000余平方米,四周风景优美,绿树成荫,距离杭长高速径山出口处15公里,交通便利。接待中心整体风貌以径山禅茶文化“缘起,兴盛,传承”的发展过程打造,共有两层,一层设置序厅,前厅,文创区,生物多样性展厅,茶吧等功能布局,二层设置会议室,该游客接待中心将以径山禅茶文化元素为核心,打造一个以动态与静态功能为一体的禅茶文化体验馆。
搜罗网 -
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于2011年正式挂牌成立,建设管理区128.3平方公里,是浙江省高端人才集聚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学发展新城区,被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列为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2016年,未来科技城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是浙江省重点打造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区、示范区、引领区,是余杭区的未来科技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未来城市样板地。未来科技城坚定推进“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加速建设“一城三地三中心”,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布局众多特色小镇、产业载体,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数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