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中国
搜罗网 -
6月12日电 (记者 张茜翼)步入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仿佛一脚踏进了时空隧道:1942街的复古砖墙诉说着民国往事,南洋街的骑楼风情再现“下南洋”的繁华,老北京街的市井烟火勾勒出旧日生活图景。这里不仅是电影拍摄地,更是一个让游客“走进电影”的文旅综合体。 6月12日,参加何以中国·行走海南——海外华媒解锁Hainan Travel活动的境外华文媒体人士、外籍博主走进电影公社,沉浸式感受“影视+旅游”融合的独特魅力。电影公社以冯小刚导演的经典电影为蓝本,1:1还原了多部影视作品中的标志性场景。1942街以电影《一九四二》中的重庆为原型,91栋建筑融合上海、南京等长江流域城市的民国风貌,尧庐、国泰戏院等25栋建筑更是按历史照片原貌重建。游客身着民国服饰漫步街头,随手一拍便是“电影级”画面。 南洋街则依托“下南洋”的历史背景,矗立着70余幢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药铺、武馆、钟楼等场景还原南洋市井的繁华,配合全天候的沉浸式演出,生动展现中国近代移民文化的缩影。芳华景区复刻电影《芳华》中文工团的排练厅、泳池、篮球场等场景,瞬间将人拉回20世纪70年代。 爱尔兰博主卢克(Luke O’Farrell)漫步在《芳华》景区,看着斑驳的标语和老式录音机,不禁感叹:“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电影。”电影公社不仅是游客的打卡地,更是影视剧组的“天然摄影棚”。《芳华》《功勋》《红毯先生》等50余部影视作品,以及《奔跑吧兄弟》《披荆斩棘的哥哥》等综艺节目曾在此取景。之后,《小娘惹》《南洋女儿情》等剧组也纷至沓来。截至目前,电影公社已吸引超过1200万客流,成为琼北旅游的热门打卡之地。 景区负责人介绍,电影公社已形成影视拍摄、文创衍生、主题餐饮等多元业态,并联动火山岩高尔夫球场、足球训练基地等周边资源,构建“影视+体育+旅游”的产业链。未来,景区计划推出虚拟拍摄、剧本杀等互动项目,进一步拉近游客与电影的距离。 阿联酋绿洲报记者吴军表示,在电影公社感受到电影与现实的奇妙共振。景区通过场景叙事,将海口的城市魅力与光影艺术结合,让文化传播更具感染力。 如今,电影公社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游客前来探索。在这里,电影不再只是银幕上的光影,而是一场可触摸、可体验的现实之旅。(完)
何以中国·行走海南 | 海外华媒海口骑楼老街品味“南国食品”
搜罗网 -
6月12日电(陈雷)何以中国·行走海南——海外华媒解锁HainanTravel活动走进海口骑楼老街,19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华文媒体人士、外籍主播参观南国食品骑楼直营店,亲身感受海南特色食品文化与自贸港商业活力的交融。参观过程中,华文媒体人士、外籍主播品尝了店内的特色产品,对其独特的口感赞不绝口。嘉宾们对南国纯椰子粉、生椰拿铁、特浓椰子糖、能量椰棒等以椰子为主要原料的特色食品兴趣浓厚,详细了解产品的原料来源、制作工艺及市场销售情况。椰子制品仅是海南美食的代表,更是海南特色农业与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的生动体现。南国商贸公司运营总监王昕博介绍,南国食品作为海南的老字号企业,一直致力于海南特色食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深受欢迎,还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南国食品借助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不断拓展业务版图,提升品牌影响力。 据悉,南国将依托海南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投身大健康产业,研发生产出包括南国1号活性多维营养素和活性多肽营养素在内的一系列功能性营养产品,结合现代生物科技和传统养生智慧,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
搜罗网 -
6月12日电 (记者 张茜翼)当粗粝的火山岩墙邂逅跳跃的动漫涂鸦,当百年祠堂变身为漫画展厅,海口市龙华区昌学村正上演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精彩对话。这座曾因土地贫瘠而沉寂的羊山古村,如今已蜕变为数字创意产业高地。 6月12日,参加何以中国·行走海南——海外华媒解锁Hainan Travel活动的境外华文媒体人士、外籍博主走进昌学村,探寻这个传统村落通过数字创意产业实现华丽转身的密码。 走进昌学村,火山岩砌筑的古厝与新潮的动漫元素相映成趣。多巴胺色系的创意工坊点缀其间,闲置农宅摇身变为创意工作室,百年祠堂则成为展示动漫周边衍生品的展厅。这种独特的“动漫+古村”模式,让这座静谧的火山岩村落焕发出生机。昌学村的蜕变始于2021年。当地抓住海南自贸港建设机遇,引入专业团队打造“燚界·漫创社”创作基地。短短三年间,这里已形成动漫创作、游戏开发、漫剧制作等多元创作形态。41家工作室、127名创作者在此集结,年产出漫画作品40余部,在国内各大网络平台发行,并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市场。 2023年3月,龙华区以昌学村“燚界·漫创社”创作基地为核心,联动周边四村分本期打造“龙华动漫产业园”,并成立合资平台公司强化运营。数据显示,该园区总营收已达3.5亿元,一期带动村民增收超1000万元;二期保明数字创意街区自2024年5月招商以来,新引入69家企业,新增村民年均收入200余万元。 在“燚界·漫创社”创作基地,漫画家正专注创作。二期DOPAMINE数字游民社区,配备了共享办公区、共享直播楼、共享会议楼、跨境实训楼、AIGC培训楼、共享健身房、共享餐厅等空间,专为数字创意工作者打造。 “这里既有静谧的创作环境,又有活跃的行业社群,是理想的创意孵化器。”漫画作者彭聪聪在此创作三年后深有感触。 当前,龙华动漫产业园已吸引60余家开展海外业务的企业入驻;逾40名创作者正式落户于此,更多国际数字游民将此视为“旅居共创”的目的地。 不久前,海南省国际数据综合服务中心(龙华动漫产业园节点)在这里揭牌,今后将重点围绕“文化出海”相关领域,打造专业化、场景化数据跨境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合规咨询、路径规划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园区还创新采用“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模式,组建AIGC训练师与跨境电商运营师师资团队,搭建跨境数字加工贸易场景。海南漫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易慧表示,通过融合海外业务经验与地方政策支持,园区可为入驻企业提供全链条跨境服务。 菲律宾《联合日报》记者龚亚莉认为,昌学村及周边的发展模式令人耳目一新,既完整保留了火山岩古村的原始风貌,又通过数字创意产业的导入实现传统村落的价值重塑。 台湾两岸时报总社记者彭可则表示,昌学村及周边的成功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 龙华动漫产业园四期连片发展的蓝图已然铺开。从昌学村的动漫创作源头,到保明村的游戏、短剧、自媒体等业态延伸,这条既留存火山石古村肌理、又跃动数字产业脉搏的新路径,正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范本。(完)
搜罗网 -
6月12日电 (张月和)从一艘南宋沉船窥探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海之光,自黄花梨和沉香感知海南这片热土上的物华天宝,以传统手工技艺和饮食文化领略琼岛人民的生存智慧……6月11日,参加“何以中国·行走海南——海外华媒解锁Hainan Travel”活动的境外华媒人士和外籍博主参观海南省博物馆,深入了解琼岛历史文化,遇见多彩海南。据古籍记载,海南岛东部远洋渔民最早发现南海诸岛礁,并予以命名,世代以此作为传统作业渔场,成为中国开发南海的重要见证。而于1998年发现的南宋沉船“华光礁Ⅰ号”,更是再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海之光,追溯着中西方文化交流之源远流长。 “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陈列”展厅,展陈着从“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中发掘的瓷器,其中包括福建德化窑青白系产品、仿建窑的黑釉器物、景德镇窑青白系产品等,还有少量青铜残片、铁器、铜钱等,展示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繁华盛景。被誉为“木中皇后”的黄花梨,是海南特有的乔木树种。其性耐干旱、耐贫瘠,以温润、内敛、沉静的自然秉性,和质朴、典雅、华美的独特纹饰,成为高档家具的首选木材。风格简洁、自然的明式家具与古代文人超凡脱俗的意趣气质相合,与黄花梨的结合赢得了世人赞赏。 传统四大名香中的沉香亦出自海南。苏轼描述海南沉香“金坚玉润,鹤骨龙筋,膏液内足”。不难想象,以沉香文化为基点,营造出以古代家具、书画、古琴、品香为核心元素的中国传统文化空间,将让人们慢下来、细品香,涵养精神、修身养性。椰雕、“大安”剪纸、黎族竹木器乐……非遗活态展示引得境外华媒人士和外籍博主驻足。“中国非遗是海外网友非常感兴趣的短视频内容。”坐拥近三十万粉丝的印尼新媒体博主阿齐兹说,海南与印尼自然条件类似,传统手工技艺却别具一格,是很好的拍摄素材。海南人“无鸡不成宴”的待客之道,融合了南洋茶文化和本地饮食习惯的海南老爸茶,炎炎夏日下为人们送来清凉的清补凉……海南特色的饮食文化和美味佳肴赢得境外华媒人士点赞。体验过老爸茶的马来西亚星洲日报高级记者温国鑫说,海南与马来西亚在饮食上的相同,佐证了下南洋的华侨华人与海南人之间同根同源,会是两地人文交流很好的载体。(骆云飞 摄)
搜罗网 -
6月12日电(记者 张茜翼)漫步海口骑楼老街,南洋风情的拱廊间飘来鹧鸪茶的清香,百年灰塑窗花与现代咖啡馆默然相守。这条始建于十九世纪的老街,至今依然跳动着城市鲜活的脉搏,历史与现代在此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6月11日,参加何以中国·行走海南——海外华媒解锁Hainan Travel活动的境外华文媒体人士、外籍博主,循着骑楼老街的南洋印记,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这条百年老街的独特魅力。 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海口骑楼老街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闯南洋的海南人回到故乡,在德胜沙路、中山路等街区,建起融合中西与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群。形态各异的女儿墙、悠然闲适的露台、精雕细琢的木窗棂……每一处细节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 “这些骑楼既是遮风避雨的物理空间,更是守护文化的精神家园。”日本《东方新报》记者陈颖凝视着百年骑楼,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立体的南洋画卷。“当年琼籍华侨带回的不仅是咖啡,还有独特的建筑风情,这种文化的双向交流滋养了骑楼独特的风貌。”穿行其间,热闹集市与时尚潮流扑面而来——花梨沉香工艺品与咖啡、鸡屎藤、清补凉等特色小吃相映成趣;天后宫、非遗艺术馆悄然点缀,编织出独特的文化氛围。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高级记者温国鑫漫步于此,恍若回到马来西亚槟城。“虽称‘老街’,这里却处处焕发新活力。”他说,青春气息与文创元素的注入,为这条历史街道赋予了崭新面貌,不仅吸引更多年轻人,更让深厚的历史文脉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如今,百年骑楼正被赋予全新生命:博物馆酒店将历史空间转化为沉浸式体验场,古建筑改造的文创空间里,游客在雕花梁柱下品味手冲咖啡,时空在此刻奇妙重叠。一家伴手礼店内,以黎锦纹样重新包装的鹧鸪茶、热带水果与老爸茶点的创新礼盒吸引年轻人驻足。 从斑驳砖墙到霓虹闪烁,骑楼老街的活化密码在于对“旧”的敬畏与对“新”的包容。清晨的阳光掠过灰塑牡丹,夜晚的灯光又在廊柱间点亮创意市集。这座没有围墙的“城市会客厅”,正以日均万人的客流印证:真正的保护从不是将历史封存,而是让它在市井烟火中持续生长。站在老街的十字路口,南洋风韵与现代气息交织,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与未来的召唤。这里也是海口的故事——一座城市如何以开放的姿态拥抱过去,又以创新的精神走向未来。(骆云飞 摄)
何以中国·行走海南|一杯老爸茶,满满的东坡遗风、南洋风情与海岛烟火
搜罗网 -
6月12日电(记者 张茜翼)推开海口南珍茶楼的雕花木门,蒸腾的热气裹挟着茶香与糕点甜香扑面而来。圆桌旁,茶客轻啜一口鹧鸪茶,茶烟袅袅间,时光仿佛在此停驻。6月11日,参加何以中国·行走海南——海外华媒解锁Hainan Travel活动的境外华文媒体人士、外籍博主来到这里,品味承载中西文化交融的海南老爸茶。 海南茶文化源远流长。北宋文豪苏东坡谪居儋州时写下的《汲江煎茶》,成为海南早期的咏茶诗篇;明代文昌、琼山已有“早茶”习俗,临高举人王佐以“藤钵晓茶吹樧末”记录这一生活图景。而现代老爸茶,则始于20世纪初归乡华侨带来的西式茶餐厅文化,因光顾者多为长者(海南称“老爸”),故得此名。 南珍茶楼负责人颜统吉说,百年演变中,老爸茶从最初的本地绿茶、鹧鸪茶,逐渐融入铁观音、普洱等多元茶品;点心也从传统粤式蒸点,扩展至东南亚风味的娘惹糕、斑斓千层糕、海南特色的芒果肠粉。一杯茶里,沉淀着东坡遗风、南洋风情与海岛烟火。 蒸笼掀开,虾饺晶莹剔透,凤爪软糯脱骨,金黄煎堆藏着甜蜜馅料。茶客们不紧不慢地品尝,每一口都是对生活的品味。阿联酋绿洲报记者吴军感叹:“走进老爸茶店,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生活气息。围桌闲谈的松弛感,是海南人从容生活态度的缩影。” 2024年,海南老爸茶习俗被列入海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面对时代变迁,这一传统正焕发新活力:茶楼从露天摊位升级为拥有300余种产品的精致空间,琼剧表演、黎锦装饰等文化元素被引入,打造沉浸式体验;新潮品牌更以“老爸茶+文旅”模式创新出圈,受到年轻人青睐。 老爸茶店是海南人的精神驿站。从早到晚,各式茶点满足不同食客,或是三五好友围坐谈天,以茶会友;或是独坐一隅,闹中取静、悠闲自在。熟人相遇,人情味随茶香升腾;异乡游子归来,熟悉的味道抚慰“近乡情更怯”的忐忑。这滋味不仅满足了味蕾,更化作沉甸甸的乡愁,落在人的心底。 “在老爸茶馆,能感受到当地人悠闲的生活节奏。”在爱尔兰博主卢克(Luke O’Farrell)看来,老爸茶不仅是饮食符号,更成为展示海南文化包容性的窗口。窗外车水马龙,茶楼内时光悠然,食客谈天说地,从家长里短到国际时事,言语间满是对生活的热爱。从归侨的乡愁到年轻人的时尚选择,老爸茶在升腾的烟火气中,继续书写着开放包容的海南故事。(完)
搜罗网 -
【搜罗迪庆6月11日讯】海外华文媒体“高原行”迪庆采风团走进德钦县,围绕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及文旅融合等主题展开深度调研,探寻藏区发展新动能。在塔巴林寺,媒体团深入了解僧尼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当地政府通过完善医疗、养老保障体系,改善寺院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僧尼生活难题,让宗教界人士感受到国家的关怀。来到玉杰村,媒体团详细了解了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实践。近年来,玉杰村依托特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探索“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发展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壮大与村民增收。村内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民居,以及村民洋溢的笑容,展现出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巨变。在雾浓顶,媒体团聚焦文旅产业发展。当地依托梅里雪山等自然资源,打造观景平台、特色民宿,推动文旅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德钦县通过整合文化资源、完善配套设施,正逐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搜罗网 -
6月11日电(王牧雨)“圣境甘南·心灵之旅”2025甘南文旅全球媒体发布活动的采风之旅10日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深入展开。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士、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外记者、网络达人走进致力于唐卡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唐卡小镇。 该镇聚集着十多家唐卡工作室,是当地重要的文化传承基地和文旅融合示范点。唐卡藏语意为“能摊开观赏的布绢卷轴画”,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雪域高原旳文化瑰宝,被誉为藏族历史的“百科全书”。以拉卜楞唐卡为代表的“甘南藏族唐卡”,2008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外媒体的镜头和话筒纷纷对准了夏河县唐卡艺术与文化协会会长兰加板。兰加板向记者们介绍了唐卡艺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兰加板说:“唐卡学习周期非常长,至少需要七八年甚至十年才能出师独立作画。现在生活节奏快,年轻人追求经济效益,愿意沉下心来长期学习的确实比以前少了。”他坦言这是传承面临的主要瓶颈。 谈及应对之道,兰加板强调创新与普及的重要性。“我们正在尝试突破传统方式,让唐卡更贴近大众生活。”他介绍说,除了保持传统宗教题材的精湛技艺,协会和画室也在积极开发大众化、装饰性更强的文创产品和体验课程。“唐卡本质上是绘画艺术,题材可以更丰富。我们设计了一些包含藏族文化符号的小型作品和短期体验项目,让普通游客,包括外国朋友,能在短时间内参与创作,感受这门艺术的魅力。”他表示,这是目前适应市场需求、吸引更多人关注唐卡的有效途径。 对于国际市场,兰加板透露,已有少量作品出口至俄罗斯等地,以传统风格为主,大幅小幅均有需求,但整体规模尚待提升。 在唐卡小镇,采风团一行不仅聆听讲解,更亲身体验了唐卡绘画的部分环节。新西兰佳讯传媒新媒体中心总编辑罗健饶有兴致地尝试描绘一幅简单的吉祥图案。“这比我预想的要精细得多,虽然只是画一个小符号,但能感受到每一笔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罗健说。 罗健分享道:“甘南唐卡小镇努力通过体验,让普通人触摸、理解这份传统,这种平衡很值得借鉴。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更容易打动海外游客。”《欧洲侨报》副总编胡曙光则被一位年轻学员专注临摹的画面所吸引。他说,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持,本身就很有感染力。近年来,夏河县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唐卡小镇正是其中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为专业画师和学员提供了创作交流的平台,也通过旅游体验为这项古老艺术的传播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正如兰加板所期待的,让唐卡艺术“真正进入到老百姓生活当中”,是传承与创新的关键方向。
搜罗网 -
6月11日电(记者 张茜翼)“这里的医院不像是医院,反而更像景区。”10日,来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下称“乐城先行区”)的印尼短视频博主王小明(Novi Basuki),参观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当日,参加“何以中国·行走海南——海外华媒解锁Hainan Travel”活动的境外华文媒体人士、外籍短视频博主实地探访乐城先行区,对这个中国唯一“医疗特区”绿树成荫的环境、现代化的医疗设施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乐城先行区依托“特许医疗、特许研究、特许经营、特许国际医疗交流”的政策优势,正成为国际创新药械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 2020年9月,美国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新药普拉替尼在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后,不到一个月便在乐城先行区开出其本土之外的全球首张处方,成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与国际“同步上市、同步使用”的创新药物。 如今,乐城先行区已引进485种国外已上市、国内未上市的临床急需药械,落地运营的医疗机构达30多家,形成了以国内顶尖公立医院为引领,国际国内品牌专科为特色的医疗产业格局。 治疗白癜风的创新药芦可替尼乳膏在乐城先行区落地后,已惠及超6000名患者。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仑卡奈单抗落地乐城先行区后,至国内上市前约3个月时间里,让近100名轻度认知障碍或轻度痴呆疾病阶段的患者,更早获得世界最前沿临床创新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孤儿药瓦莫落酮也率先落地乐城先行区,为罕见病患者带来希望。在相关免签政策的加持下,乐城先行区逐渐成为国际医疗旅游的热门目的地。2024年,乐城先行区接待医疗旅游人次达41.37万,同比增长36.8%。截至目前,来自印尼、俄罗斯、西班牙等国的患者慕名前来体验中医诊疗、精密体检、慢病管理等特色项目。 在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俄罗斯短视频博主丽娜(PANOVKINA VITALINA)体验了中医就诊,医生通过望闻问切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调理方案。“这里的医疗服务非常专业,这种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医疗服务的模式令人印象深刻。”丽娜说。 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现拥有远红外热成像检测仪、经络检测仪、沉香古方疗法等各类新中医特色疗法,从膳食营养养护到综合医疗养护,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今年4月,海南省政府审批同意该中心临时进口使用瑞士青草地牌能量补充胶囊,这是乐城先行区首款临时进口使用保健食品。 当前,乐城先行区加快打造“医疗旅游之都”,不断擦亮“境外医疗消费回流”金字招牌,已面向国内外推出25款涵盖疾病预防、精准医疗、康复治疗等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旅游产品。进口药械“零关税”政策、特许食品政策的相继落地,为医疗旅游相关产业赋予新动能。 乐城先行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先行区已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家药械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引进默沙东、索诺瓦、吉利德等国际头部企业落户海南,并吸引多个院士专家团队入驻,汇聚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打造七大特色专科。“看好海南医疗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王小明认为,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乐城先行区对外展示了中国医疗创新的成果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