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漳州行
搜罗网 -
福建土楼是由生土夯筑而成的大型围拢型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国闽西南山区,建造形态独特,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图为12月4日拍摄的田中赋土楼群。土楼群倚靠狮尾山,傍临潭角河,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土楼的建筑天际线与地形地貌形成了一副壮美画卷,充满了诗情画意。有着“土楼故里”之称的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境内有各类土楼15000多座,大型土楼1300多座。图为12月4日拍摄的“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群。土楼群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版村,是福建土楼中最美的形体组合,是福建土楼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福建土楼的名片,俗称“四菜一汤”。依照《考工记图》中的“明堂五室”进行规划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的一方三圆一椭圆的土楼群,是独具特色的建统形体组成的经典之作。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而闻名于世,其中有“两群两楼”(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共20座土楼于200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为12月4日,游客在裕昌楼内参观。裕昌楼建于1308年,是现存最古老的福建土楼。共有五层18.2米,房室269间。其最大的特点是柱子东倒西歪,最大的倾斜度为15度,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七百多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这些古朴雄奇的土楼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领略土楼魅力,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图为12月4日,游客在裕昌楼内参观。裕昌楼建于1308年,是现存最古老的福建土楼。共有五层18.2米,房室269间。其最大的特点是柱子东倒西歪,最大的倾斜度为15度,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七百多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12月4日,艺人在裕昌楼内为游客表演掌上木偶。裕昌楼建于1308年,是现存最古老的福建土楼。共有五层18.2米,房室269间。其最大的特点是柱子东倒西歪,最大的倾斜度为15度,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七百多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12月4日,游客在顺裕楼内参观。南靖县石桥村顺裕楼于清朝末年开始筹建,历时20年建成,楼总高14.94米,外环直径73.9米,内环直径70.84米,占地面积4977.97平方米。圆楼共有五层,每层72间,计360间。再加上由于中间门厅房间面积大,建设之初一间隔分二间,一至五层合增5间,顺裕楼3个大门顶外围各有炮台,其中正大门楼顶外墙是两间炮台,单圈合计369个房间。12月4日拍摄的顺裕楼内景。凭借楼内拥有369间房间,被确认为“中国房间数最多的圆土楼(单圈)”,并获得由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12月4日拍摄的裕昌楼外观。裕昌楼建于1308年,是现存最古老的福建土楼。共有五层18.2米,房室269间。其最大的特点是柱子东倒西歪,最大的倾斜度为15度,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七百多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12月4日晚,夜色下的官洋村和贵楼。官洋村位于南靖土楼景区的核心区域,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村内有和贵楼与怀远楼等著名土楼建筑。土楼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在此地交融。北京时间2024年11月15日,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举行的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第122次会议上,公布了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共有7个乡村入选,福建官洋村便是其中之一。(完)
搜罗网 -
搜罗网12月3日电“南阳楼为什么称为福建土楼博物馆呢?”3日,怀着对福建土楼的好奇,《菲律宾商报》文艺副刊编辑陈淳淳走进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南阳楼。当天,“2024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华安县举行,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18个国家的21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加活动。陈淳淳随行参观南阳楼,品味土楼文化。南阳楼坐落于大地村狮形山下,周围生态环境极佳,山清水秀;大门边上有一方牌匾,上书“福建土楼博物馆”几个大字。 讲解员蒋春美表示,南阳楼是最讲究楼外周边景观环境的土楼,是福建圆形土楼中的精品。南阳楼前设有“日月池”,楼后建造后花园,以两棵古松挺立楼后作为屏障;背靠狮子山,形成“狮子踏球”之势。这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南阳楼成为福建土楼博物馆。 蒋春美出生于1988年,出生于大地村成长于大地村,从事导游工作已近十年,谈起南阳楼、东阳楼和二宜楼如数家珍。 蒋春美介绍道,南阳楼建造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为双环圆形土楼,坐东南朝西北,占地3100平方米,楼高13.25米,直径51.6米,设4个单元,每个单元均为7开间,共有房间96间。斗拱雕花刻草,装饰精细;石匾石刻,雕工精致。拾级步入南阳楼内,陈淳淳对土楼博物馆茶史教育基地十分感兴趣。该教育基地里,展示了采青、晒青、晾青、摇青、杀青等茶叶制作手法,还有摇茶青机、茶盒等旧物件。 “我祖籍是石狮的,是旅菲华人第三代。”陈淳淳告诉记者,她对闽南红砖古厝十分了解,但是福建土楼还是头一次见。“土楼,是非常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次来漳州,刚好补补课,深入了解土楼文化。” 土楼营造、土楼故事、土楼申遗……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跟随着蒋春美的步伐,细细品读了土楼所蕴含着的深厚的历史文明。 近年来,华安县以“农综改”为契机,投资5400多万元,主要是以“农创大地,乡约二宜”为主题,对古村落大同片区内的古厝、古民居、古建筑进行活化再利用,融入民宿、小酒吧、研学、茶叶加工等业态,着力打造乡约体验区、艺创聚集区、古风乡韵区等。 “透过此次参访,感受到了华安县人民内心和精神的富足。”在华安县走访一天,柬埔寨《柬华日报》副总编辑杜冰玉坦言,当地人载歌载舞迎接海内外游客,不仅带着游客展开心扉融入其中,而且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非常热闹、有趣。(完)
搜罗网 -
搜罗网12月3日讯,“2024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主题采访活动在福建漳州华安县官畲村举行,18个国家21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沉浸式走访华安,感受土楼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当天,美国华盛顿中文电视台副台长袁艳在“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前,观看精彩的高山族婚礼荡秋千民俗展示及高山流水表演后表示:“不虚此行,非常惊喜,非常热情。”此次零距离感受华安土楼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袁艳非常喜欢当地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土楼旅游业态。“我们有个栏目,叫做《世界听我说》,我愿意用我的笔、我的相机,以专栏的形式,向海外分享所见所闻。”她说。罗马尼亚《欧洲侨报》副总编王国立带着一颗好奇心而来,独具特色的华安土楼文化让他颇为惊喜。“土楼是时间的活化石,里面蕴含着中国人的‘和’文化。”王国立表示,聚族而居的土楼,凝结着团结、向上的力量。在他看来,闽商身上蕴含的敢拼会赢、团结一致的精神,与当地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关系密切。除了土楼文化,闽南地区仅有的三个畲族村之一——华安县官畲村的畲族文化也让海外华文媒体印象深刻。当天,村里的抛陀螺演出吸引众人眼球,引华文媒体代表争相体验。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畲族人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抛陀螺就是其中之一。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纷纷表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并对原汁原味的畲族风情、朝气蓬勃的畲族民众、多姿多彩的畲族文化赞不绝口,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我要用好海外华文媒体的平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阿联酋中东绿洲传媒记者吴军说。据悉,在为期5天的参访活动中,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将前往华安、南靖、平和、芗城等地探访漳州特色文化资源。(完)
搜罗网 -
12月3日,2024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官畲村举行。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阿根廷、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18个国家21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来到漳州参加“行走中国”系列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加快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以“田园都市 文化名城”为主题,由中共漳州市委宣传部、漳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共同主办。 作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中央重点外宣媒体,中国新闻社积极联系海外华文媒体,持续深化同华文媒体的合作,创新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华文媒体始终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也始终在发展中创新求变。华文媒体借助多元中华文化符号,找到更多中外情感共融点和理念共通点,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漳州是千年古城、台胞主要祖籍地、闽南文化重要发祥地,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文化遗产丰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对台、对外文化资源优势。漳州与海外华文媒体一直保持紧密联系,积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在为期5天的参访活动中,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将前往华安、南靖、平和、芗城等地探访漳州特色文化资源,领略福建土楼这一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感受漳州坚守文化根脉、推动土楼活化利用的“闽人智慧”“中国智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