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C
Toronto
星期日, 19 1 月, 2025

专辑:漳州行

穿越千年的中医智慧!外国青年在福建漳州邂逅片仔癀

“中医药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努力。”意大利青年安德烈(Andrea)近日在参观片仔癀博物馆后如是说道,他对中医药方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深感震撼。近日,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巴西、意大利等五大洲十余个国家的30余名青年代表走进位于福建漳州的片仔癀博物馆,开启中医药探索之旅。片仔癀为中国著名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深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安德烈(Andrea)是位来自意大利的网红博主,曾到中国广东、四川、浙江等地旅行,拥有8万国外粉丝,4万中国粉丝。首次来到福建的他,对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印象深刻,他表示,希望通过短视频分享,鼓励更多人来到福建,了解中国文化魅力。辛夷花、苍耳子、薄荷、白芷、细辛……世界各国的青年用中草药体验制作香囊。具备“醒神通窍”功效的香囊让意大利青年大卫(Davide)深受启发。作为运动员教练,他对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与病痛缓解方面颇感兴趣。“这种自然、温和的放松方式,非常契合运动员的需求。”他表示,准备将这一理念带回意大利,并在日常训练中尝试应用,期望能为运动员们带来新的身心调节方法。不仅如此,他还购买了富含片仔癀的化妆品带给女友,带走一张印着名贵中药的明信片留作纪念,以铭记此次中医药文化探索之旅。据考证,明朝末年,一宫廷御医携片仔癀秘方到漳州,隐居璞山岩寺为僧。他依宫廷秘方,用麝香、牛黄、三七、蛇胆等名贵中药材制成药锭,能治热毒肿痛,内服外敷皆可。当时当地百姓患病者多,寺僧用该药施治,宫廷秘方便在漳州落地生根。“片”是一片的意思,“仔”是闽南语的语气词,“癀”是代表“热、毒、肿、痛”。“片仔癀”三个字意为“一小片即可退癀”。袁嘉颖来自澳大利亚,是位华裔,在片仔癀博物馆参访,她方知少时妈妈和外婆吃的药正是讲解员口中所介绍的一味药剂,奇妙的巧合让她不禁感叹“神奇”。她介绍,以前仅听闻中药具有“去除湿气寒气、调节身体等功效”,此次沉浸式参访,刷新了对中药的认知。“我妈妈对中医药和中国茶非常感兴趣,这次我要把这些好东西都带回去。”来自巴西的大学生恩佐(Ennzo)表示,很期待同亲朋分享此行所见所闻,“希望通过分享,让更多巴西人领略中医文化魅力,重新认识其价值。”据了解,早期闽粤地区的百姓从漳州月港出发下南洋谋生,漂洋过海中携带片仔癀保健康。当时由漳州月港始发的“海上丝绸之路”通商达到近5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东南亚地区海外交通贸易的中心,而片仔癀就沿着这条“海丝路”远销19个国家和地区,至今为止,片仔癀在海外华人圈中都享有极高的美誉度,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片仔癀。美国青年穆罕默德·赫沙姆(Mohamed Hesham)在医疗技术公司工作。他认为,中西医既互补,又有相关性。他希望未来中外医疗领域加强合作,创造更好的配方和药物,推动全球人类健康事业发展。2011年,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片仔癀锭剂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连续多年居中国中成药单品种出口前列,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符号”。近年来,作为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他们积极开拓境外市场通过直运或转运等方式将公司产品出口到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区,并与柬埔寨、越南、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意向合作伙伴共同商讨合作模式。目前,公司在境外设立多个片仔癀专柜和片仔癀国药堂,更好地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分享至世界各地。未来他们将扩大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凭借品牌、市场优势与科技赋能,拓展中药海外市场,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海外华媒点赞漳州行:非常惊喜 收获满满

搜罗网漳州12月7日电 题:海外华媒点赞漳州行:非常惊喜 收获满满 “‘楼古千秋韵,山青万古春’,茶香飘四溢、韵味漫乾坤……此景此情,令人难忘。”结束了2024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的柬埔寨《柬华日报》副总编辑杜冰玉,在返程后写了一篇感言文章。为期5天的“2024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主题采访活动6日圆满结束。其间,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阿根廷、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18个国家21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来到漳州参访,触摸侨乡发展脉搏。漳州是一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闽南文化、客家文化、侨台文化、土楼文化、海丝文化等多元特色文化在这里交融。其间,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前往芗城、华安、南靖、平和等地参访,逛土楼品读土楼文化、进畲族村体验少数民族文化、徜语堂故里感受世界文学大师魅力。在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的交流分享会上,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新侨报》主编李庆则开心地分享了她在夜游古城时,拍摄发布的首条短视频仅一天就获得了两万多的阅读量,让她感到自己与漳州有种特殊的缘分。一路走来,澳大利亚《澳洲亿忆网》总编辑王冠仑随身带着两部单反相机,漳州之行路上抓拍了不少精美图片。他点赞,漳州土楼将当地生活和旅游交融得非常好!他还表示,作为海外华文媒体工作者,自己有责任,也有必要把这里真实的情况以及这样美好的画面传播出去。值得一提的是,在平和参访期间恰逢漳州市平和县迁台记忆展示中心揭牌。该展示中心选址于该县五寨乡埔坪村的思永楼,由雾峰林家迁台记忆馆和平和迁台记忆馆两个展馆组成,海外华文媒体亲身体验了当地土楼活动利用情况。“平和在土楼活化利用方面让我记忆深刻,我有一种过去和现在对话的感觉。”在《阿根廷华人网》总编辑崔明才看来,平和县迁台记忆展示中心不仅全面展示作为“福建迁台第一县”的平和县与台湾深厚的历史渊源,也通过对传统建筑的活化利用,赋予其新生命,为海内外游客提供全新体验,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了解到漳州对土楼的活化利用后,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记者刘兰玲称,漳州是座有文化底蕴的千年古城,也是许多侨胞、台胞的祖籍地,土楼经过修缮和活化,可以在文化方面注入一些新的元素建立交流基地,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人作家、学者来漳州交流。“不虚此行,非常惊喜,非常热情。”在华安县南阳楼参访时,美国《华盛顿中文电视台》副台长袁艳观看精彩的高山族婚礼荡秋千民俗展示及高山流水表演后表示,此次零距离感受华安少数民族文化,她非常喜欢当地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土楼旅游业态。“我们有个栏目,叫做《世界听我说》,我愿意用我的笔、我的相机,以专栏的形式,向海外分享所见所闻。”袁艳说。(完)

海外华文媒体福建漳州行:点赞土楼活化利用 领悟林语堂文化

搜罗网漳州12月6日电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阿根廷、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18个国家21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5日齐聚世界文学大师林语堂的故乡福建漳州平和县,感悟林语堂文化、感受当地在土楼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的成效,一行人纷纷感叹“慕名而来,不虚此行”。“平和在土楼活化利用方面让我记忆深刻,我有一种过去和现在对话的感觉。”阿根廷华人网总编辑崔明才说。当天,一行人走进位于五寨乡埔坪村的平和县迁台记忆展示中心,参观中心内的雾峰林家迁台记忆馆和平和迁台记忆馆。展示中心正是由一座建于清雍正年间的土楼思永楼改造而成的。在崔明才看来,展示中心不仅全面展示作为“福建迁台第一县”的平和县与台湾深厚的历史渊源,也通过对传统建筑的活化利用,赋予其新生命,为海内外游客提供全新体验,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从平和县迁台记忆展示中心,到坂仔镇的林语堂故居、语堂文化核心区,再到五寨乡寨河旧楼活化利用项目等,一行人边走边拍,用手机、相机记录和传播所见所闻。当天,一行人沉浸式走访林语堂出生地和成长地坂仔镇,零距离感悟语堂文化及其精神内涵。在林语堂故居,尼日利亚《西非华声报》总编辑陈览月对林语堂的“高地人生观”印象深刻。他认为平和的高山奇景、深厚底蕴造就林语堂独特的人文气质,“这是一种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和谦卑,我特别希望通过华文媒体平台传播这一理念。”在坂仔镇,一个“大烟斗”造型建筑深受海外华文媒体青睐。该建筑以林语堂哲学著作《生活的艺术》命名。讲解员介绍,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烟斗形建筑,长68米,高22米、宽22米,外观为铁皮制成。除关于林语堂的介绍外,建筑内设“文创咖啡厅”“闽台乡建乡创展厅”“青创基地”“休闲茶吧”四大主题,并融入乡村振兴、规划建设、闽台合作等文化内容,展示平和县闽台乡建乡创工作成果。在参观和体验后,一行人纷纷点赞其设计理念和内涵,并对当地在乡村振兴、文化创意方面的成效表示肯定。西班牙《欧洲侨声报》采访部主任黄美认为这场文化之旅收获丰盛,她将把林语堂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传播到海内外。当天下午,一行人还前往芗城区林语堂纪念馆、福建(漳州)土楼活化利用展示馆参访。(完)

漳州古城: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

漳州古城地处九龙江西溪北岸,具有1330多年的历史,保护范围总面积约53公顷,是漳州历史文化名城最有价值的核心部分(历史城区的唐宋子城)。图为12月2日晚,位于漳州古城内的漳州木偶艺术表演馆艺人正在为参观者表演。2006年,漳州布袋木偶戏表演和布袋木偶头雕刻,同时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古城中心轴线、府衙轴线至今犹存,是福建省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唐宋城池之一,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12月2日晚,漳州古城夜色迷人,古城巷道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游玩。近年来,漳州古城历经保护和开发,逐步成为集文化、旅游、生活与创业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特色愈发突显。2023年,漳州古城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全年客流量超2500万人次。图为12月2日晚,漳州古城文庙泮池广场一角。12月2日晚,位于漳州古城内的漳州非遗展示馆展示的木偶作品。2006年,漳州布袋木偶戏表演和布袋木偶头雕刻,同时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2月2日晚,游客在漳州古城内的漳州古城侨批馆参观。古城作为漳州核心区,华侨移居海外历史悠久,侨乡文化底蕴深厚。12月2日晚,游客在漳州古城内的漳州非遗展示馆了解漳州木版年画。漳州木版年画主要流传于漳州的芗城区和闽南、岭南一带,并远销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明清两代,漳州木版年画开始流行,漳州月港的兴起给木版年画的外销带来了有利条件。12月2日晚,游客在漳州古城内的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参观,该灯谜艺术博物馆被海内外谜友称为“中华灯谜第一馆”。12月2日晚,位于漳州古城内的漳州木偶艺术表演馆吸引参观者前来体验。2006年,漳州布袋木偶戏表演和布袋木偶头雕刻,同时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2月2日晚,游客在漳州古城内的漳州古城侨批馆参观。古城作为漳州核心区,华侨移居海外历史悠久,侨乡文化底蕴深厚。12月2日晚,漳州古城夜色迷人,古城巷道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完)

(八闽千姿)闽南小山村的蜕变:“赊寨”变景区 村民变股东

搜罗网漳州12月4日电 题:闽南小山村的蜕变:“赊寨”变景区 村民变股东色彩斑斓的“瓢虫屋”民宿、畲族民风墙绘……这些景点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新圩镇东北部的官畲村,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昔日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的小山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胜地。官畲村,是掩藏在华安县大山深处的一个有着350多年历史的畲族聚集地,也是闽南地区为数不多的仍保留自己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村落。“从前,官畲村是华安县最穷的村。”华安县新圩镇党委书记郑大勇说,由于交通闭塞、资源匮乏,官畲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水稻等传统作物,“穷得叮当响,到山下去买大件物品、供小孩读书都要赊账,因此被戏称为‘赊寨’。自2003年开始,官畲村便响应华安县委、县政府“兴茶富民”发展战略的号召,家家户户开荒种茶。郑大勇笑称,凭借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官畲茶叶质优价高,这片“金叶子”让官畲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官畲村种植茶叶1658亩,村民仅茶叶收入每年人均可达1.5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赚了钱,官畲村村民们纷纷盖起新房。2018年,官畲村与漳州市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先后投入8000万元打造漳州官畲景区。郑大勇表示,自此,村庄变景区,村民变股东,民居变民宿,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2023年,官畲景区经营收入680万元,门票收入118.5万元,年接待游客量达8.2万人次。“阿哥阿哥,火一样的情;阿妹阿妹,火一样的爱……”随着音乐声响起,华安县高山族舞蹈队演员身着高山族服饰,与游客挽手合围、顿足踏歌,跳起了高山族舞蹈《竹竿舞》。而在这之前,他们已经表演了刚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技巧类“一等奖”的高山族舞蹈《福满高山陀螺飞》。为何在畲族村表演高山族舞蹈?华安县文化宫副馆长、县高山族舞蹈队编导张金梅表示,华安县是大陆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的县之一,高山族舞蹈在此绵延不绝。高山族舞蹈队更是活跃在土楼、官畲景区等华安的各个景区里。她认为,把文化和旅游融合在一起,让世界文化遗产“牵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扩大高山族舞蹈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如今在官畲村,畲家民歌传唱不绝,自编自导的七彩凤舞、竹竿舞、冼足娘、婚俗表演等特色舞蹈轮番上演。官畲村的蜕变,也引得在外务工的青年纷纷返乡就业、创业。导游雷彩凤是官畲村人,她提起家乡的变化滔滔不绝:“我很喜欢跟来自海内外的游客介绍自己的家乡,也希望家乡的故事能让更多人知道。”(完)

福建南靖: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逛土楼感受“世遗”文化

12月4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访福建省南靖县土楼,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2024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主题采访活动正在福建省漳州市举行,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阿根廷、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18个国家21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来到漳州参加“行走中国”系列活动。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田中赋土楼群体验舞龙。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裕昌楼内拍摄掌上木偶表演。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裕昌楼内体验拓印。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怀远楼参观。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田螺坑土楼群观景台上合影。(完)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福建漳州零距离感悟语堂文化

12月5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位于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的林语堂故居以及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的林语堂纪念馆,追寻林语堂的足迹,零距离感悟语堂文化。林语堂,福建漳州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曾两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的林语堂故居参观。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出生在坂仔,小名和乐。原名玉堂,在涉入文坛后,1925年才正式改名为语堂。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的林语堂故居参观。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的林语堂纪念馆参观。林语堂纪念馆于2001年10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林语堂纪念馆,由一座主展厅及两座附属圆楼组成。展厅采用现代陈列手段,以照片、实物、场景与模型、多媒体造型艺术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展示了林语堂先生生平及创作成就。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的林语堂纪念馆参观。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的林语堂纪念馆参观。(完)

(八闽千姿)在“土楼故里”遇见漳州木版年画

搜罗传媒漳州12月6日电 题:在“土楼故里”遇见漳州木版年画“在土楼里体验漳州木版年画拓印制作,古朴中又不失时尚感,别有一番韵味。”近日,哈萨克斯坦《今日丝路报》副总编辑安冉在有着“土楼故里”美誉的漳州市南靖县接受采访时如是说道。4日,来自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18个国家的21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访土楼——南靖县裕昌楼,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快闪表演于此上演。海内外嘉宾现场观赏漳州布袋戏表演,并亲身体验漳州木版年画的拓印制作。漳州木版年画历史悠久,融合了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内容,具有浓郁的闽南传统文化特色,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和祝福,是一种独特的中国传统民间技艺。安冉手持拓印好的年画说,她将把年画带回家,送给亲朋好友。作为一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她将透过其所在的媒体平台,向海外讲述漳州木版年画的传承故事以及春节的故事。宋代时期,福建的刻书业开始兴盛,带动了民间版画刻印技术的发展。到明清两代,漳州木版年画开始流行起来。漳州月港的兴起为漳州木版年画的外销带来了有利条件。漳州木版年画主要流传于漳州的芗城区以及闽南、岭南一带,并远销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繁多的民间民俗活动是漳州木版年画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漳州民间木版年画的主要题材包括辟邪消灾、祈求吉祥、历史戏文故事及装饰图案等。漳州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四川绵阳等地的传统年画制作技艺共享“中国民间四大木版年画”的盛名。2006年,漳州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现今,当地高度重视漳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在拥有1330多年历史的漳州古城内,设立漳州非遗展示馆,游客可在此了解漳州木版年画;同时,在各大景区及文化交流活动中,处处可见漳州木版年画的身影。在当天的漳州木版年画拓印制作体验现场,南靖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林燕细心地指导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如何操作:先是用刷子沾上金墨汁,刷在木版年画的雕版上;然后取一张红纸附在雕版上,用毡子按压;随后拿起红纸,着色便完成了。一幅与福建土楼相关的年画就这样诞生了。“我们时常在南靖的土楼里举办漳州木版年画拓印体验活动,希望让海内外的游客在互动中领略闽南传统民间技艺的魅力,同时也期望这项技艺能够得以延续和传承。”林燕说。美国华盛顿中文电视台副台长袁艳手持自己亲手拓印的年画反复端详。她说,在土楼里体验漳州木版年画的拓印制作,正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透过土楼这一旅游景点,让更多人了解漳州木版年画;而漳州木版年画的相关体验活动,又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我现在有个从心里往外涌的愿望,希望把那些热爱中国民俗活动、传统民间技艺的美国等国家的朋友带到中国来,让他们亲身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体验民间艺术的独特韵味。”袁艳感叹。听闻袁艳计划邀请海外的朋友到南靖土楼参观游玩,林燕也热情发出邀请:“目前,南靖有不少土楼已被活化利用为民宿。春节期间,当地都会在土楼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或民间传统技艺体验活动。我们诚挚欢迎全世界的朋友来到南靖土楼,感受土楼的魅力,体验浓郁的闽南风情。”(完)

福建漳州平和县迁台记忆展示中心揭牌

搜罗网漳州12月5日电(叶秋云)5日,平和县迁台记忆展示中心揭牌仪式在福建漳州平和县埔坪村举行。  作为福建省的重点侨乡和重要的台胞祖籍地之一,平和县与台湾地区血脉相连、渊源深厚。这里拥有众多涉台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众多台湾名人志士的祖籍所在地。  平和县迁台记忆展示中心选址于埔坪村的思永楼,而埔坪村正是台湾望族“雾峰林家”的祖籍地。该展示中心由雾峰林家迁台记忆馆和平和迁台记忆馆两个展馆组成。  据史料记载,200多年前,林家后人从埔坪村迁居至台湾台中的雾峰地区。经过几代人的休养生息、垦殖拓荒,他们逐渐成了台湾当地有名望的家族。  台湾林氏宗亲、“雾峰林家”宫保第园区董事长林俊明看着自己捐赠的十余件“迁台记忆”档案在雾峰林家迁台记忆馆内展出,十分开心。他坦言,在祖籍地有一个迁台记忆展示中心,把“雾峰林家”迁台的历史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有助于促进两岸林氏宗亲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为台胞寻根谒祖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平和县迁台记忆展示中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展陈空间达650平方米。通过珍贵历史文物的展示、生动场景的还原以及互动体验等方式,该中心全面展示了平和人从大陆移民到台湾的历史沿革、社会变迁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台湾林氏宗亲林铭聪也向平和县迁台记忆展示中心捐赠了族谱、书籍、图片等大量关于“迁台记忆”的档案资料。他表示,看到展示中心规模如此之大,他后续还将继续提供相关的档案资料。  “平和县迁台记忆展示中心的揭幕只是一个开始。”林铭聪说,两岸同胞会因为陌生而产生距离,也会因为熟悉而更加的亲近。这些展出的档案资料能够唤起两岸林氏宗亲的共同记忆,增进两岸同胞之间的了解和情谊。(完)

海外华文媒体探寻福建南靖之美

搜罗网福建南靖12月5日电 (廖珍妹)“这是‘五福南靖·吉祥如意’创意‘福’文化贴纸,希望把世界文化遗产地南靖的福气,送给远道而来的大家。”4日中午,福建漳州南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惠平宴请前来参访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时,特地向每人赠送一张根据“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群创意设计的“五福中国结”贴纸。众人纷纷贴在手机背面,交口称赞“特别有意义,很喜欢”。当天,一行人在520福建土楼(南靖)文化旅游圈参访,走进神话般的山区建筑——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游览;前往小桥流水人家的奇妙景观——云水谣、塔下村参观;来到古朴宁静的梅林镇等领略南靖特色文化魅力。  “土楼内居民安居乐业,生活气息浓郁,得知他们因土楼旅游业发展而受益,有不俗收入,我非常高兴。”澳大利亚澳洲亿忆网总编辑王冠仑表示,南靖土楼传承与保护得当,他感受到宜居性和吸引力。在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中王冠仑还发现当地非遗传承人呈现年轻化趋势,“非常好的现象,将为传统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梅林镇,深入其中感觉实至名归。”马来西亚《亚洲时报》主任编辑江雪鸿一来到梅林古镇,便被一尊高约10米的妈祖雕像所震撼,并“沉浸式”了解古镇的历史底蕴。在她看来,作为漳州的著名侨乡,兼具闽南文化、妈祖文化、梅花文化、土楼文化的梅林镇,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未来发展前景很大,她发出邀请,希望世界各地游客一同来发现梅林之美,畅享文旅盛宴。  “土楼见证历史的传承,承载着文化的魅力。”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新侨报主编李庆表示,土楼文化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作为海外华文媒体有责任将其传播到海外,让世界看到中国乡村的巨大蝶变和发展潜力。“一天世遗地南靖土楼游,可谓多姿多彩”“一天不够,我们520福建土楼(南靖)文化旅游圈,可以游览3天不重样。”临别南靖,一行人感叹南靖之美时,南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简跃聪再次“广告”当地土楼文化旅游圈丰富的世遗文化、生态文化、海丝文化、侨台文化等,盛情邀请一行人明年再聚南靖。  据介绍,“520福建土楼(南靖)文化旅游圈”全长52公里,整合沿线20个“网红打卡点”。其中“5”涵盖南靖五个特色文化元素(世遗土楼文化、生态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侨台文化)以及五个特色产业元素(楼、兰、茶、窑、竹);“2”代表两个核心景点(田螺坑土楼群和云水谣古镇);“0”寓意串点成链、聚链成圈。近年来,南靖丰富的“农文旅”资源,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完)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