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C
Toronto
星期六, 8 2 月, 2025

搜罗华风®️

庐山西海“旅游+”跑出新赛道

到西海308平方公里的水面冲浪一下、去西海舰队运动休闲中心体验一场时尚潮流的匹克球、在“清凉司马”民宿避暑旅居、在柘林老镇来一场与桃花仙子同款的“美食拉练”……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除游湖登岛等传统旅游观光外,庐山西海一波“旅游+”产品“异军突起”,表现亮眼。触发游客身心体验的“旅游+”模式,正在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巨大能量。 赛事与旅游相结合,让“流量”变“留量”庐山西海水域308平方公里,8000多座岛屿星罗棋布,被誉为“中国最美湖光山色”,拥有一级水质、一级空气,独特的资源禀赋推动“跟着赛事去旅行”新风尚风靡庐山西海。风景区先后举办2024年中华垂钓大赛江西九江选拔赛、中国家庭帆船赛暨庐山西海第三届国际帆船赛、2023中国象棋儿童赛(南方赛区)、“爱在西海 幸福520”爱情跑、庐山西海杯全国中老年篮球巡回赛、第九届全国中学生网球锦标赛、全国软式网球锦标赛、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风筝赛、中国路亚黄金联赛等大型赛事。体旅互动深度融合,形成了聚合效应,也带来了旅游的“爆点”。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庐山西海风景区体育旅游接待87.03万人次,实现体育旅游收入1.66亿,带动经济收入17.13亿元;风景区连续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并于2023年12月,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与旅游深入融合发展蹄疾步稳。当旅游业的消费升级遇到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撬动的是背后强大的消费需求,“旅游+体育”已成为庐山西海风景区的新经济增长点,体育赛事的”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的“留量”。今年5月中旬,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1314名运动员齐聚庐山西海,参加第三届“爱在西海·幸福520”爱情跑活动。除欣赏美景外,享受全民健身运动乐趣,赛事期间,组委会还特别推出减免门票、食宿优惠折扣、代金券等系列福利活动,也带动了庐山西海旅游消费产业链的升级。8月3日,2024YONEX Summer Camp 青少年俱乐部交流夏令营在西海舰队开营,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人参加。“对羽毛球很感兴趣,了解到庐山西海这里有专业的教练和场地就报名了,这里风景很好,也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术。”夏令营学员阮圣贤说道,“刚来夏令营报到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带我在景区玩了个遍,滑翔伞、露营、水上摩托艇都挺有趣的。”对于体旅融合带来的利好,景区民宿老板感同身受,“每次举办比赛,我们民宿的客房都被提前几天订满。”夕子畔民宿主王秀如是说。庐山西海把发展和推广匹克球运动作为推动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匹克球之乡”,全力推动亚洲匹克球联盟(庐山西海)国际赛事基地落地,不断擦亮“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金字招牌,让庐山西海体育旅游融出新动力、再上新台阶。沉浸与景观相融合,让“看景”变“入景”今年假期,游客们登上云居塔远眺美景,戴上VR眼镜、坐上VR椅,沉浸式感受3D水底浪漫,体验高空飞越湖岛的刺激与快意,仿佛自由穿梭于各个景点;“云游西海”“沃视频”24小时直播、“一码游西海”等“云赏景”服务,受到游客青睐。发展新业态,打造新场景,不是传统纯粹观光休闲业态的回归。用科技赋能,丰富文旅消费体验。据了解,江西首家《唐朝诡事录·西行》VR国潮沉浸剧场的近期入驻庐山西海柘林老镇,采用“数字科技 + 影视呈现 + 文化旅游”的全新模式,通过精湛的场景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线以及前沿VR科技,让游客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深刻感受盛唐文化的魅力。这种独特的文化体验不仅将丰富柘林老镇的文化内涵,也将为赣北文旅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剧场以爱奇艺高分爆款剧集《唐朝诡事录·西行》为蓝本,将热门IP与国潮文化相结合,创新应用全球先进的全感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为海内外游客呈现一场穿越时空的中国文化盛宴;通过真人NPC的引导和互动,解谜、完成任务等让游客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剧情同时推动剧情发展,提升了参与感和体验乐趣。依托数字技术、围绕游客“五感体验”推出的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还带动了文化IP、景区景观等文旅产业链相关环节的升级,庐山西海文旅产业逐步向智慧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服务与提升相整合,让“游客”变“常客”为给游客提供更佳出游服务和体验,庐山西海以深入开展景区“百日攻坚 优化提升”行动为抓手,全面打牢基础、提升品质;大力“走出去”,邀请国内一流团队,为景区旅游产业发展把脉定向,强化新质生产力在景区文旅领域的布局与建设,推动景区基础设施、服务质量、接待能力、宣传营销、环境卫生、能力素质等全方位提档升级,持续提升旅游便捷性、舒适度、时代感、文化性、沉浸度,奋力打造全省标杆、全国一流的热门景区。以“让‘景点’变‘热点’、让‘风景’变‘丰景’、让‘游客’变‘常客’”为着力点,庐山西海精心布局帐篷营地、乡村咖啡馆、小酒馆、精品民宿等时尚业态,提升景区品味;科学布局氢能、电能等新能源车船等旅游设施,以及VR、AI等新科技,为旅游发展赋能;加强旅游民宿协会、餐饮协会等各类旅游主体扶植力度,培育规模集聚效应;培育庐山西海富硒鱼、富硒水、富硒茶、富硒橘等富硒系列农产品地理标志。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创新驱动、聚力改革攻坚,在游客与景区的“双向奔赴”中解锁更多“游在西海、乐在西海”的新产品新体验……庐山西海风景区以旅游产业新活力激发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动能,着力谱写“诗与远方”新篇,在融入“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中争当排头兵、主力军,为九江全力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上的璀璨明珠贡献西海力量。 

2024海外华文媒体山东行之邂逅微山:探寻山东南大门的魅力瑰宝

2024 年 10 月 15 日,来自韩国、爱尔兰、德国、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埃及等9个国家的11家海外华文媒体的脚步踏入了山东的南大门——济宁市微山县。微山县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华文媒体一行乘坐轮渡,缓缓驶向微山岛景区。沿途,芦苇济济,水天苍苍,湖水澄碧,接天连壤,蔚为壮观。微山岛,这片被大自然偏爱的土地,承载着运河文化、梁祝文化和微山湖文化的厚重历史。这些源远流长的文化,如同微山湖的湖水一般,深邃而宁静,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文化与自然融合,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古老文明的魅力。微山县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着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微山麻鸭、乌鳢、四鼻孔鲤鱼和松花蛋最富盛名。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成为了微山县的一张亮丽名片。品尝着这些美食,仿佛品尝到了微山县的历史与文化,让人回味无穷。微山湖湿地公园,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这里自然风光秀丽,生态资源丰富。漫步在湿地公园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湖水波光粼粼,芦苇摇曳生姿,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这里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微子文化苑,依托宋贤目夷君墓而建。横额书写着“微子文化”四个大字,彰显着这里的历史底蕴。微子文化苑集历史人文、自然风光、休闲娱乐于一体,是一处山水结合、历史自然结合的度假场所。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微子的生平事迹,感受微子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放松身心,享受悠闲的度假时光。微山湖现代渔业产业园,是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占地 1250 亩。这里集苗种培育、水蛭繁殖、微山湖鲤鱼、乌鳢原种隔离保护、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休闲垂钓及配套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产业园的建设,不仅推动了微山县渔业的发展,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现代渔业科技的平台。微山县博物馆,坐落于古老的大运河之上。运河将博物馆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岸有微山湖大运河展厅、石刻展厅、水下考古展厅以及渔家文化展厅,南岸包含运河书屋、微山湖文创馆等配套服务。博物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诉说着微山县的历史变迁;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展示着微山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微山县的历史文化,感受大运河的魅力。此次微山之行,让海外华文媒体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微山县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美食,成为了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相信在未来,微山县将以更加崭新的面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走进江西庐山西海:体会湖光山色中的浪漫与休闲

10月15日,来自世界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及骨干记者、编辑走进江西九江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体会湖光山色中的浪漫与休闲。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西南部,是一处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中国十佳生态旅游示范景区、中国最佳旅游胜地等为一体的山岳湖泊型特大景区。(文/图 吴鹏泉 刘力鑫)

走进江西庐山西海柘林老镇美食文创园

10月14日晚,来自世界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及骨干记者、编辑,走进江西九江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柘林老镇美食文创园,这里是一个具有赣北地域特色的文旅休闲度假小镇,傍依西海,毗邻修河,占地61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是一个集吃、喝、玩、游、娱、购为一体的沉浸式特色文创产业园区。(文/图 吴鹏泉 刘力鑫)

走进江西南昌,领略厚重文化底蕴

登上“江南名楼”滕王阁,解锁千年古韵;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感受书画文化;探秘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与西汉“对话”……10月13日至14日,来自世界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及骨干记者、编辑走进江西南昌,感受豫章故郡的厚重文化底蕴。  夜登滕王阁,沉浸式体验千年历史古韵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赣江之畔的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扬名天下。滕王阁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西江第一楼”。  13日晚,海外华文媒体一行登上滕王阁,沉浸式体会“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巍峨。极目远眺,江畔鳞次栉比的高楼尽收眼底。一江两岸璀璨灯光秀与古朴壮观的滕王阁交相辉映,让古与今在这里交融碰撞。参观途中,十余年前到访过南昌的罗马尼亚《欧洲侨报》社长高进连连感叹“变化很大”。“南昌市政府在夜景规划方面做得很好,高楼林立、灯光璀璨。”他认为,当地要进一步加大滕王阁和一江两岸灯光秀的宣传力度,把海外游客吸引过来。  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金秋十月,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八大山人纪念馆丹桂飘香、绿树成荫,显得格外静谧。馆内青石砖瓦建筑古朴典雅、自然脱俗。朱耷,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建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中国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以水墨写意画著称,尤擅长花鸟画。八大山人纪念馆是中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系八大山人作品重要的收藏研究、展示宣传机构。 “八大山人纪念馆是南昌市有名的文化地标。”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周晓健介绍说,60多年来,该馆坚持以学术为引领,通过学术研究把高质量的展览推送给大众。海外华文媒体一行前来参观采访,希望大家向海外受众推广八大山人,“我们也希望去海外举办一些展览活动,助推中外文化交流。”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解说后,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记者潘小娴用手机记录下一幅幅八大山人的画作真迹。“八大山人的作品很有自然美态,让我们看了身心愉悦,能感受到其作品的意趣。”她说。  走进神秘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领略大汉文明14日下午,海外华文媒体一行乘坐观光车,沿着紫金大道进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浓厚的汉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遗址公园完整呈现了汉代社会生活图景,犹如打开了一部汉代历史文化教科书。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由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及墓葬群等组成。  其中,海昏侯刘贺墓园是迄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汉代列侯墓葬,也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海昏侯墓主是汉武帝之孙、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他曾当过27天皇帝后遭废黜,史称“汉废帝”。来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刘贺铜像,一楼、二楼展厅陈列着大量刘贺墓出土的文物。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让巴西巴中通讯社副社长严佳叹为观止。她说,出土的文物涵盖海昏侯的衣食住行,完整展现了汉代文化,很多文物体现出古人精湛的工艺和审美情趣,“希望通过此次参观采访,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将繁荣灿烂的汉文明传播给巴西民众。”由中国新闻社、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江西国际传播中心联合主办的“行走中国·报道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活动14日在南昌启动,来自世界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及骨干记者、编辑参加此次采访活动。( 吴鹏泉 刘力鑫 吴敏)

“2024海外华文媒体山东行”活动在枣庄启动

10月14日,由山东省侨办主办,枣庄市侨办承办的“2024海外华文媒体山东行”活动在枣庄启动。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冯尚伟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市政府副市长左文致辞,省委统战部侨务事务处处长刘彬华主持。省委统战部侨务事务处二级调研员刘伟,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虎,市政府副秘书长杨会锋,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台办、港澳办、侨办主任黄雯雯参加。冯尚伟在讲话中指出,山东是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希望海外华文媒体发挥联结中外、沟通世界的优势,通过采访考察,亲身感受山东“经济实力强、人民群众富、文明程度高、治理效能优、生态环境美”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成就。希望海外华文媒体宣传好山东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文化优势,宣传好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新成效,宣传好山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让世界充分了解全面真实立体的山东。左文对活动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枣庄是一片饱含深情、充满希望的沃土,是一方投资兴业、创新圆梦的福地。期盼海外华文媒体朋友们能够在枣庄多走走多看看,领略枣庄的温度和底蕴;期盼大家广泛宣传枣庄、推介枣庄,让更多的海外朋友了解枣庄、走进枣庄、融入枣庄。来自加拿大、韩国、爱尔兰、意大利、法国等9个国家的11家海外主流华文媒体负责人及骨干记者介绍了各自情况,并表示将充分发挥海外华文媒体的独特优势,让世界了解枣庄、让枣庄走向世界。本次活动是“2024海外华文媒体山东行”首次走进枣庄。活动期间,采访团一行将赴枣庄各区(市)采访报道,围绕历史底蕴、红色文化、绿色转型、乡村振兴和华文教育基地建设等进行采访和考察,向世界展示枣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走进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领略大汉文化魅力

10月14日,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团走进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感受大汉文化魅力。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由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及墓葬群等组成。其中,海昏侯刘贺墓园是迄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汉代列侯墓葬,也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海昏侯墓主是汉武帝之孙、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他曾当过27天皇帝后遭废黜,史称“汉废帝”。

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活动在南昌启动

10月14日,“行走中国·报道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活动在南昌启动。来自世界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22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及骨干记者、编辑参加此次采访活动,他们将前往南昌、九江、吉安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联合采访。本次采访活动由中国新闻社、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江西国际传播中心联合主办,中国新闻社海外中心、中国新闻社江西分社承办。  当天,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郭力根,江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徐波出席。江西日报社社长,江西报业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万林,中国新闻社编委、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吴庆才分别致辞。  黄万林表示,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的美称,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也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希望参加采访活动的记者朋友们以开阔的新闻视野和敏锐的洞察目光,全方位、多角度记录与发现江西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发展之美,让更多的人知道江西、了解江西、爱上江西,把江西的好山好水好文化推向全世界。  吴庆才表示,江西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秀丽的山水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红色是江西最闪亮的标识,绿色是江西最宝贵的优势,古色是江西最厚重的底蕴,红与绿相得益彰、古与今交相辉映。期待参与采访活动的华文媒体能够充分发挥国际传播优势,用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将江西的故事传递给世界。据了解,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为海外华文媒体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江西的宝贵机会,也为推动江西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图/文:吴鹏泉 刘力鑫 吴敏)

瑞丽姐告口岸:中缅贸易的陆路枢纽

【搜罗网10月14日云南讯】多家国内外华文媒体来到云南省,参观了位于瑞丽市的姐告口岸。这一重要的边贸口岸不仅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对缅贸易通道,还见证了中缅两国长期的商贸往来与合作。姐告口岸的历史与发展姐告口岸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的东南部,紧邻瑞丽江,与缅甸的多个城市接壤。作为历史上重要的贸易通道,姐告的名字源于傣语,意为“古城”,相传这里曾是“麓川思南王”的建都之地。尽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仍是一片荒芜之地,但随着中缅两国经济交流的日益密切,姐告逐渐发展为如今繁荣的口岸。1978年,第一代国门在中缅边境建成,象征着两国的边贸合作正式启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姐告口岸经历了多次升级,从一座茅草屋到如今现代化的第三代国门,见证了中缅贸易的迅速增长。2000年,姐告成为全国唯一实施“境内关外”政策的边贸区,进一步推动了两国间的经贸往来。到2019年,德宏片区被纳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提升了姐告口岸的战略地位。中缅贸易的繁荣枢纽姐告口岸占地1.92平方公里,拥有4公里长的国境线,设有9座界碑。口岸内设有三个主要通道,分别供公务、商务、旅游人员及货物运输使用。作为云南最大的对缅贸易口岸,姐告承担了云南边贸进出口商品总额的一半左右。这里不仅是国家级边贸口岸,也是中缅边境出入境流量最大的通道。周边的中缅商贸街充满民族特色,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类免税品牌,以及姐告大桥和天涯地角碑等景点,使这里成为贸易和旅游双重发展的一片繁荣之地。姐告口岸的历史变迁与今日的繁荣,充分展现了中缅两国之间紧密的贸易联系,以及边境口岸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出冬瓜村:德昂酸茶带动乡村振兴之路

【搜罗网10月14日云南讯】近日,多家海外华文媒体齐聚云南,参加了“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采访活动。期间,媒体代表们前往德宏芒市的三台山乡出冬瓜村,深入了解该村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及德昂酸茶带动的乡村振兴之路。德昂酸茶与文化旅游的结合出冬瓜村隶属于中国唯一的德昂族乡——三台山德昂族乡,位于芒市东南,村落环境优美,面积广阔。作为村内特色产业之一,德昂酸茶的制作技艺已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这一古老技艺。出冬瓜村通过茶叶协会和文旅发展公司,将酸茶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积极打造“侨胞之家+特色+农业文旅”的发展模式。该村依托德昂酸茶文化,建立了以“德昂故事长廊、水鼓广场、非遗学院、圣水大榕树、青昂阁”为主线的旅游环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德昂族文化和酸茶魅力。产业振兴的动力与成果出冬瓜村在发展过程中,依托侨联组织的支持,成立了多项合作平台,推动酸茶产业的技术提升与创新发展。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村内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还推出了酸茶相关的文创产品,丰富了村民的收入来源。此外,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汇聚各方力量,确保产业发展中的难题能够及时解决。通过这种组织优势的转化,出冬瓜村逐渐走出了一条以德昂酸茶和文旅产业为核心的振兴之路,为当地村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遇。出冬瓜村如今已成为德昂族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的典范,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将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展示给了世界。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