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C
Toronto
星期一, 29 9 月, 2025

搜罗华风®️

海外华文媒体打卡“天空之桥” 看贵州桥梁发展

  图为华文媒体一行走进平塘,打卡“天空之桥”。徐雁 摄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一行走进位于“天空之桥”服务区的桥梁博物馆,了解贵州桥梁发展。徐雁 摄  图为在“天空之桥”服务区的桥梁博物馆内,海外华文媒体用镜头记录贵州桥梁发展。徐雁 摄  10月29日,“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多彩贵州行”走进黔南州平塘县,先后探访“天空之桥”服务区、桥梁博物馆,感受平塘大桥的震撼,沉浸式参观体验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魅力。  平塘大桥为三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桥塔采用“钻石形”设计,主塔高达332米,相当于110层楼高,是世界第一高的混凝土桥塔,被业界誉为“天空之桥”。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海外华文媒体一行纷纷点赞贵州桥梁建设,感叹中国基建发展。(完

海外华文媒体人漫步贵阳街头看老街“新生”

10月27日下午,海外华文媒体参观由旧厂区改造而来的贵阳青云市集。周燕玲 摄  “我觉得这样的改造很不错,不仅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还引进一些潮流新元素让这里成为年轻人的聚集地。”喜欢夜市文化和集市文化的张菲菲说,逛青云市集就像拆盲盒一样,可以解锁出许多小惊喜。  在加拿大《健康时报》社长何瑞娜看来,青云市集就像旧物利用,没有拆迁和重建,而是深度挖掘在地特色,通过妥善的更新和修缮,“复活”时光里的“烟火气”。  除了富集“烟火气”的餐饮板块外,青云市集还有饱含“文艺气”的文创区和充满“生活气”的娱乐区。数据显示,青云市集自2021年12月开业以来,日均人流量保持在3万人次左右。  贵阳市南明区的曹状元街源自清代,因曾有一位名叫曹维城的清代武状元居住于此而得名,如今也是贵阳市独具特色的老街之一。10月27日晚,海外华文媒体参观贵阳曹状元街。周燕玲 摄  走进曹状元街,映入眼帘的是街道入口处醒目的“状元街区”牌坊。沿着街道往前走去,状元雅集、武状元坊、状元阁等文化景观错落有致地分散在道路两侧,与数十家老字号商铺合为一体。  “城市里的每条老街都有它自身的故事,也是一代人的记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把这些历史符号传承下来很重要。”罗马尼亚《欧洲侨报》副总编王国立说,没有“大拆大建”的城市有机更新,体现了城市建设的人性化关怀。  夜幕降临,亮灯后的状元楼古风古韵、流光溢彩,不少海外华文媒体人一边走,一边拿出手机和相机记录贵阳这座城市老街的“新生”。(完)

海外华媒探访古镇,感受贵州的包容与开发

“在这里可以看到古镇的原貌,看到不同民族间的和谐共处,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温哥华《加西周末》出版人张晓萌参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司古镇后如是说。  28日,世界各国各地区35家华文媒体高层走进黔东南州,先后参访了凯里市下司古镇、台江县红阳苗寨,听少数民族同胞分享村寨的故事,感受不一样的淳朴民风。下司古镇素有“人文下司,天造山水”的美誉,是黔东南州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西入口”的第一重镇。近年来,下司以古镇空间为核心,以地域文化为灵魂,融合苗、侗、仫佬、汉等多元文化特色,大力挖掘提升民族文化内涵,打造成为民族文化旅游集散地、康养旅游新高地,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今天来到下司古镇,我看到了中外的融合,还有民族的融合。无论是从建筑还是其他很多方面,我们都能在这里看到’融合’的元素,贵州是一个非常包容与开放的地方。”《世界中国》杂志社社长胡兰波说。“历史上南来北往的商户造就了下司的多元文化融合,在下司古镇的核心区能看到汉族戏台、徽派建筑、西洋建筑等等,这是民族融合的展示。”清江公司副总经理沈淋文介绍说,下一步,下司古镇不仅要打造特色民族文化,还要打造多种文化融合的场景,让游客在下司找到自己喜爱的民族或地区的文化展示。下司古镇还是国家级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近几年,下司古镇景区通过开展赛龙舟、皮划艇、独竹漂、马拉松等各种体育赛事活动,将下司景区各景点串联起来。下司古镇借助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正致力于打造“体育+旅游”品牌,将为游客提供更多体旅融合项目,将“码头文化”融入到体育活动的体验中去。“曾经有读者向我们提问:什么时候带我们去中国?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们会带着读者到中国来,贵州肯定是作为西南路线的首选。”经过在贵州三天的参访行程,《世界中国》杂志社社长胡兰波说:“此次多彩贵州行,也让我有了更多的素材和更多的体会,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海外华文媒体沉浸式体验传统苗族村落

  海外华文媒体一行与村民交流当地民俗。徐雁 摄  海外华文媒体走过当地非遗——五节桥。李龙霞 摄  海外华文媒体体验苗族长桌宴。胡海 摄  10月28日,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多彩贵州行走进黔东南台江县红阳苗寨,沉浸式体验苗族传统村落。  红阳苗寨位于台江县城东南部,坐落在峡谷之间,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居。目前寨内民族风俗保存完整,当地也在积极探索传统村落开发与保护的有效路径。  参访嘉宾感叹:“红阳苗寨是一个汇聚自然美与文化魅力的村落,在创新发展与传统守护之间展现出其独特韵味,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饱满的生活气息,红阳苗寨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叙述着中国乡村振兴的故事。”

和而不同 海外华文媒体称赞下司古镇呈现贵州文化多元与包容

  海外华文媒体探寻下司古镇。徐雁 摄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下司古镇。李龙霞 摄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下司古镇。李龙霞 摄  10月28日,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多彩贵州行走进凯里下司古镇,感受古镇人文风光,称赞“在下司,看见贵州文化如此多元与包容。”  凯里市下司古镇是黔东南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西入口的第一重镇。晚清民国初期就引来商帮文化、宗教文化、中原文化、马帮文化,各种文化在下司共存共融,和谐发展,造就了一个多元文化的下司古镇。  近年来,凯里下司古镇景区通过开展赛龙舟、皮划艇、独竹漂、马拉松等各种体育赛事活动,将下司景区各景点串联起来,借助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致力于打造“体育+旅游”品牌,为游客提供更多体旅融合项目,将“码头文化”融入到体育活动的体验中去。

第五届全球华人生活短视频大赛 先睹为快!

第五届全球华人生活短视频大赛 先睹为快!晒出你的作品,快来参与吧!#遇见中国风

海外华文媒体人感受“黔货出山”:通江达海闯新路 货畅其流走四方

中新社贵阳10月27日电 题:海外华文媒体人感受“黔货出山”:通江达海闯新路 货畅其流走四方  作者 石小杰 刘美伶 袁子豪  世界各国各地区35家华文媒体高层27日走进贵阳国际陆港,亲身感受贵州的特色资源——轮胎、刺梨、茶叶、吉他等“黔货”通过贵阳国际陆港出山,奶粉、化妆品等国外的商品也通过这里走进贵州千家万户。  贵州,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西部陆海新通道,是物流通道,更是经济走廊,它是联通“一带”与“一路”的“金纽带”,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破解了西部地区的地理困局,推动了贵州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贵阳国际陆港是贵州省综保型内陆港和区域性国际货运枢纽,涵盖中欧班列、中老铁路国际列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铁路货物整车和集装箱运输、仓储及多式联运、报关报检、船运订舱等业务。  “通江达海闯新路,货畅其流走四方。”贵阳国际陆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斌介绍,贵阳国际陆港依托贵阳综合保税区的保税仓储、保税加工、保税贸易等功能优势,与贵阳综合保税区实现“区港联动”发展,着力打造综保型国际陆港,破解贵州对外开放中存在的口岸功能缺失、物流通道不畅、资源整合不足难题,成为贵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桥头堡。  “山区最重要的就是打通物流交通。”在加拿大红枫林传媒总编辑姚风明看来,曾经的贵州相对比较闭塞,但现在有了贵阳国际陆港,中欧班列开行,贵州得以实现“黔货出山,外货入黔”,更好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数据显示,贵阳国际陆港货物到发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23年上半年完成铁路到发11626车,37.6万吨。运输业务品类涵盖粮食、矿石、建筑材料、日用快消品、汽车零配件等。  “我大概十年前曾经来过贵州,现在的贵州可谓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交通运输方面变化真是非常大。贵州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是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吸引了更多人走进贵州、投资贵州,我在贵州遵义也有投资一个酒业公司项目。”美国《新世界时报》董事长倪涛坦言。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近年来,贵州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推动高铁和高速公路等对外通道建设,不断完善铁、公、海、水、空多式联运陆港运输体系,以扩大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厄瓜多尔《厄华侨报》主编谢英木说:“作为媒体人,要努力提升影响力,担负起促进国际商贸和文化交流的使命,通过报道让更多读者了解贵州、了解中国的发展变化。”(完)

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多彩贵州行”首站走进“红飘带”

  红飘带演出。简贤楠 摄  红飘带演出现场。简贤楠 摄  10月26日,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和中国新闻社主办的“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多彩贵州行”活动在贵阳启动。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日本等多多个国家的35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贵州,开启为期一周的参访,体验贵州多彩文化,向海外讲述中国故事的“贵州篇章”。  活动首站,35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走进位于贵阳市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红飘带”。“红飘带”项目是中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由全域行浸数字演艺《红飘带·伟大征程》《红飘带·多彩飞越》两大部分组成。参访代表纷纷表示,活动首站充满惊喜,用数字与科技打造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对贵州的红色文化,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记忆

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多彩贵州行”探访贵阳国际陆港

  “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多彩贵州行”参访嘉宾查看贵阳综合保税区“前店后仓”展示店内陈列商品。徐雁摄  “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多彩贵州行”参访嘉宾了解贵阳综合保税区“前店后仓”发展模式。徐雁摄  “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多彩贵州行”嘉宾走进贵阳综合保税区。徐雁摄  10月27日,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多彩贵州行”一行走进贵阳市综合保税区,来自世界各地35家华文媒体高层探访贵阳国际陆港,了解贵阳综合保税区“前店后仓”发展模式,亲身感受贵州的特色资源轮胎、刺梨、茶叶、吉他等“黔货”通过贵阳国际陆港出山,奶粉、化妆品等国外的商品也通过这里走进贵州千家万户。

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多彩贵州行在青岩古镇感受文旅融合多元“新玩法”

  “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多彩贵州行”一行在青岩古镇了解古时军屯建筑特点。徐雁 摄  “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多彩贵州行”走进花溪青岩古镇。徐雁 摄  2023年10月27日,“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多彩贵州行”走进贵州青岩古镇。当日,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家华文媒体代表在青岩古镇感受古镇魅力,细品非遗文化。  据介绍,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的南郊,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是贵州最著名的文化古镇之一。如今,在青岩古镇,新兴业态不断兴起,在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中为文旅产业增添了不少新玩法,为古镇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让这座拥有600余年历史的古镇人气不断高涨。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