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C
Toronto
星期日, 14 9 月, 2025

追梦中华系列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新会

【搜罗网广州6月9日讯】追梦中华・改革开放创新的广东侨乡——2024海外华文媒体广东采访行走进江门新会区,参观采访了梁启超故居、泓达堂陈皮茶业有限公司以及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随行的海外华文媒体包括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等19个国家,还有5家涉侨央媒及5家广东省内媒体代表。梁启超故居纪念馆梁启超故居纪念馆位于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由故居和纪念馆两大部分组成,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梁启超故居建于晚清,是梁启超先生出生和少年时期成长生活的地方,由故居、怡堂书室、回廊等建筑组成,建筑面积有400多平方米。故居有一正厅、一便厅、一饭厅、二耳房,两厅前各有一天井,偏厅侧有梯级直达其顶部小楼亭书房,在故居正厅门楣上悬挂了一梁启超为自己立的“一等嘉禾章中卿衔少卿 司法总长参政院参政”牌匾。1996年,梁启超故居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完成全面修缮。在故居与纪念馆之间的广场中央竖立着一尊铜像,高2.38米,重400多公斤,由新会籍的广州美术学院林敦厚教授、雕塑家林汉强父子设计。梁启超故居纪念馆2001年建成,它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大师莫伯治先生主持设计,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岭南侨乡建筑韵味,更隐现天津饮冰室风格。2022年,新会区聘请清华大学团队,对梁启超故居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布置了“强国梦 中华情”梁启超生平史迹专题展,该展览面积约1600平方米,由“序厅”“少年才俊 新会骄子”“初涉政坛救亡图存”“漂泊异乡 心系家国”“再造共和 反对复辟”等5个部分组成。新会陈皮产业发展概况新会陈皮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土特产”,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传统道地药材,有近千年历史传承,其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优越,历史蕴藏与传统风俗丰富,造就了独特而最优秀的质量特色,具有药食茶同源、食养俱佳的独特价值。享有“一两陈皮一两金”“千年人参,百年陈皮”之美誉。新会陈皮是用新会柑果皮为唯一原材料,经炮制而成的陈年贮存品。2019年,新会区成功创建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年,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入选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会区陈皮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名单和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2022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90亿元,带动全区7万人就业,实现人均增收约2.2万元,新会陈皮荣获“2022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指数 ”百强榜农业产业品牌第一。目前,新会区新会柑种植面积达14万亩,新会柑鲜果产量达17.5万吨,加工新会陈皮8500多吨,已形成药食茶健和文旅、金融等6大类35细类100余品种的系列产品规模。近年来,新会陈皮产业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新会陈皮特色名片持续擦亮,先后荣获“中国陈皮之乡”“中国新会陈皮茶之乡”“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十大建设模式”等殊荣,在“2022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排行榜,新会陈皮成功登顶。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李锦记是国际知名的酱料品牌。1888年,李锦裳先生在广东省南水创办了李锦记。经过134年的发展,李锦记已从一个只生产蚝油和虾酱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200多款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酱料集团。李锦记集团总部设于中国香港,并在中国新会、黄埔和济宁、美国洛杉矶以及马来西亚吉隆坡设立了生产基地,在全球拥有接近6,000名员工,是一家具有全球网络的跨国公司。李锦记坚持“100-1=0”的品质管理理念,秉承品质百分百坚持,为人们提供选料上乘、味道醇正、安全健康的高品质中式酱料,是中式调味品的领军品牌,获奖无数。近年重大荣誉包括:2006年,李锦记LEE KUM KEE商标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8年, 李锦记新会生产基地荣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国家绿色工厂”称号;2020年,李锦记新会生产基地成为全世界发酵食品行业领域第一家获得“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LEED)”铂金认证的企业;2021年,凭借在员工敬业度、人才发展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出色表现,李锦记酱料集团旗下四间公司获颁 “2021亚洲最佳企业雇主奖”。其中李锦记中国香港总部及李锦记(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已是自2017年以来连续五年获颁此奖项,李锦记(中国)销售有限公司首次获得“WeCare认证”。

搜罗赤坎古镇,侨见世界风云

开平赤坎华侨古镇位于江门开平市内潭江中上游,沿潭江而建,历史上曾是开平县城所在地。赤坎镇原先由新会县分割出来,由于潭江的各支流包围着赤坎镇,当地以长堤为核心,起“楼”建“市”,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先后建起了600多座骑楼,绵延3000米,传统宗族文化与近代公共文化和商业文化在这里交融发展,因此形成了百业兴旺、商铺林立的繁华商埠。大量乡亲从这里走向海外,使得如今仅有不到5万居民的赤坎,却是15万侨胞的故里。赤坎镇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教育强镇、江门市十大特色镇街。赤坎古镇历来拥有“中国第五名古镇”的美誉。虽然历史不如周庄、乌镇等古镇悠久,但位处著名侨乡开平的赤坎,却别有一番中西合璧的特色风华。近年来新晋成国内出名的影视基地,《让子弹飞》、《一代宗师》等均在此拍摄。古镇入口处这座红色夺目的牌坊,想必是拍摄影视剧新建的。走进赤坎古镇,第一眼看见的就是水岸边高高耸立的一座碉楼,气势雄伟,造型美观,外墙上带着风雨洗礼的岁月痕迹。赤坎既是水乡,旅游开发之后,就有了游船游古镇的项目。坐着乌篷船,在迂回的水道中碧波荡漾,看沿岸民国风情的建筑,偶尔交错而过的龙舟,时不时横架水面的石桥,有种身在江南的感觉。古镇原住民现已全部迁走了,古镇全面交付给当年开发乌镇的专业团队进行文旅开发,包括水面上那些龙舟队。赤坎镇划分为两大家族的地盘,河东区是司徒族人,河西则是关族。潭江上有上埠和下埠两座桥,下埠桥是一道分水岭,也就是形成堤东堤西路的分界线,堤东一块全部姓司徒,堤西一块全部姓关。提起司徒家族,大名鼎鼎的司徒美堂就出生于此。沿岸的建筑上,以姓氏为商号的招牌格外分明。

28家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江门,探寻“中国侨都”高质量发展

江门日报讯(记者/朱磊磊 通讯员/黄柏军宋俏宜)6月8日,由中国侨联指导,广东省侨联主办,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侨联联合承办的2024海外华文媒体广东采访行走进江门,开启为期5天的侨乡采访之行。广东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戴文威,市领导胡念芳参加活动。据了解,本次活动以“追梦中华·改革开放创新的广东侨乡”为主题,邀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尼日利亚、埃及、印尼、马来西亚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和和6家涉侨中央媒体、省级媒体代表参加,在为期5天的采访时间里,海内外华文媒体记者将深入江门实地考察、参访交流,近距离感受近年来江门在社会、经济、民生、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高速发展和深刻变化,并用镜头和笔触记录江门高质量发展,探寻“中国侨都”的侨文化魅力和高质量发展之路。戴文威表示,通过本次活动向世界全方位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面貌、新成就、新辉煌,展示广东“百千万工程”加速推进的“火热图景”,展示中国侨都江门博大精深的“侨文化”。他希望采访团成员积极发挥所长,宣传阐释广东特色、江门特色,让广东成为向世界讲述美丽中国故事的一张亮丽名片。对于本次采访活动,澳门《国际贸易导报》总编辑殷杉表示非常期待,“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未来能搭建起江门与海外华文媒体之间的合作桥梁,与江门媒体同行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让‘江门故事’走出国门,走向海外,成为全球传播共同体的一部分。”殷杉说。

走进中国侨都,发现侨乡文化

【搜罗网广州6月8日讯】6月8日下午,追梦中华・改革开放创新的广东侨乡——2024海外华文媒体广东采访行来到了挂广东江门,参观采访了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以及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并参加了绿美广东建设侨界义务植树活动。本次活动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等19个国家的海外华文媒体以及5家涉侨央媒及5家广东省内媒体。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以下简称“侨博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江门市重大文化项目和民生工程,是江门市委、市政府推进“侨都赋能”工程,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的重要载体。主体建筑由原五邑华侨广场展览中心改建而成,总投资1.5亿元,于2022年8月向公众开放。侨博馆固定陈列展面积约5110平方米,展出展品约1200件(套),由序厅、远赴重洋、拼搏海外、融通中外、推翻帝制、铸就丰碑、追求光明、中华儿女大团结、结束厅等9 个部分组成。展览以以华侨华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主要内容,对江门籍华侨华人史迹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展示。侨博馆收藏华侨实物4万多件(套),包括五邑银信(侨批)、华侨护照等馆藏精品。这些珍贵文物,从多个方面反映五邑华侨华人艰难而辉煌的创业史和丰富深厚的五邑华侨文化。侨博馆收藏的华侨文物之多、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高位居全国同类博物馆前列。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五邑大学自建校以来就重视对华侨历史、侨乡文化的研究,1994年成立“五邑文化与华侨研究室”。2006年成立“五邑大学侨乡文化研究所”。同年11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批准“广东省侨乡文化研究基地”落户我校,此为首个省级侨乡文化的学术研究基地。2012年7月,广东省委宣传部授予五邑大学“广东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华侨文化研究基地”,是九个基地中唯一的侨文化研究基地。2015年,中国侨联批准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同年,五邑大学与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共建的“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赋予五邑大学推动全国侨乡文化研究的新使命。2020年10月,五邑大学将“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改名为“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同年11月,江门市委、市政府依托五邑大学成立“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研究院”。在二十多年的学科和平台建设中,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搭建了“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两年一届)、“中国侨乡比较研究”国内学术交流平台,推出了“侨乡研究丛书”,创办了学术辑刊《中国侨乡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侨批文书整理与研究”。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是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首席专家单位,其中,2人被广东省政府荣记一等功,1人荣记二等功,为这两个中国涉侨的世界遗产申报成功做出了杰出贡献。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广州(二)

【搜罗网广州6月8日讯】来自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等19个国家的28家海外华文媒体和5家涉侨央媒及5家广东省内媒体来到了粤科金融集团、黄埔古港粤海第一关纪念馆。这是追梦中华・改革开放创新的广东侨乡——2024海外华文媒体广东采访行在广州的第二日。粤科金融集团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是广东省政府授权经营的国有企业,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创投机构之一,也是国内首家省级科技金融集团、全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科技金融平台。截至2024年3月底,粤科金融集团注册资本 116亿元,总资产451.89亿元。粤科系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覆盖全省18个地市,投资覆盖全省18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累计投资项目1165个,投资金额453亿元,推动企业IPO上市186家,累计为3000多家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先后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国家优质投资项目奖、中国创投20年百强机构等多项荣誉。2024年4月1日,广东省侨联与粤科金融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共同设立广东侨界创新创业基金、支持侨界创新创业项目、合办侨界创新创业活动、推进侨界公益慈善事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5月26日,由广东省侨联、中山市人民政府和粤科金融集团联合主办的2024年广东国际侨界创新创业大赛在中山市小榄镇正式启动。粤海第一关纪念馆粤海第一关纪念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石基村黄埔古港,是黄埔古港景观区依据历史资料原貌修建的仿古建筑群,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广州市政府、海珠区政府为迎接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商船重访广州,在古黄埔港范围进行了综合的整治建设,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了黄埔古港景观区,包括古港公园、“哥德堡号”重访广州纪念雕塑、亲水堤岸等景观以及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四大部分。纪念馆馆内设置了《流淌的辉煌》专题大型展览,展览以图片、实物、模型、蜡像、电子屏幕影像和DVD播放等形式展示广州海上丝路在历史积淀过程中耀眼的辉煌。纪念馆主体建筑包括有二层前后两进的黄埔税馆、永靖兵营、买办馆和“古港遗风”纪念牌坊。

2024年广东国际侨界创新创业大赛正式接受报名

侨创南粤,新质湾区。由广东省侨联、中山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广东侨界青年联合会、广东省风险投资促进会、中山市侨联、广东省粤科母基金管理公司承办的“2024年广东国际侨界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开始接受报名!集结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是全球侨界创客的盛会,我们诚邀全球侨界创新力量共赴这场盛会!大赛亮点新增粤科系基金支持除了原有的三大基金以外,新增粤科系基金作为本次大赛的基金支持,为大赛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落地载体范围覆盖全省全省“南粤侨创基地”将作为本次大赛的落地支持载体,助力优质项目落地粤港澳大湾区。特设高层次人才赛道在初创企业组和成长企业组的基础上,增设“创新人才组”,面向国内及海(境)外科研院校高层次人才(院士、博士后、博士等)为主要负责人,且未注册公司的创新项目团队开放报名。报名指引报名时间2024年5月8日—6月30日报名方式访问“2024年广东国际侨界创新创业大赛”官方网站,注册后下载报名资料包并按要求进行填写;准备好项目路演BP,连同签署好的“大赛报名表”和“大赛承诺书”一并发送到大赛官方邮箱,收到官方邮件确认后即为报名成功。官方网站:http://www.qqscds.com官方邮箱:server2@qqscds.com参赛组别成长企业组:以大赛报名截止日计算,成立5年以上,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企业经营规范,无异常经营记录或风险。初创企业组:以大赛报名截止日计算,成立5年(含)以内,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参赛项目已进入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企业经营规范,无异常经营记录或风险。创新人才组:国内及海(境)外科研院校高层次人才(院士、博士后、博士等)为主要负责人,且未注册公司的创新项目团队;项目为创新成果或科研成果转化,具有较强创新性;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需无产权纠纷。注意事项(一)参赛项目应符合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或规划的相关规定,拥有产品、技术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须无纠纷)或关键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商业化潜力;(二)获得过前三届赛事(中山市国际侨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前三名(金、银、铜奖)的项目不可参赛;(三)参赛团队至少有1名港澳侨界青年、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侨属或留学人员;(四)大赛组委会保留进一步补充本届大赛规程的意见和最终解释权。未尽事宜,另行通知。作为连接海内外侨菁的桥梁,大赛旨在提供一个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平台,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有创新的点子和创业的热情,这里就是你闪耀的舞台!新质湾区,梦想起航!2024年广东国际侨界创新创业大赛报名通道已开启,共赴盛会,让世界见证全球侨菁的创新力量!来源:广东省侨联,转载请注明来源编辑:谭华英审核:柯广宁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