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C
Toronto
星期六, 13 9 月, 2025

新闻 | News

程洪波副总领事出席中国云南—加拿大多伦多经贸推介暨加拿大云南总商会成立十周年活动

8月15日,程洪波副总领事应邀出席中国云南-加拿大多伦多经贸推介暨加拿大云南总商会成立10周年活动并致辞。云南省商务厅负责人和加拿大三级政府及领区工商、侨社和媒体等各界代表百余人出席。程副总领事对云南省近年首次在领区举办经贸推介活动表示欢迎,指出此次活动一是恰逢其时,当前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生机勃发,中加关系迎来改善重要窗口期,双方经贸等领域合作机遇广阔;二是独占地利,云南肩挑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南亚东南亚。加拿大横跨东西,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双方区位优势明显,多元文化交相辉映;三是尽得人和,本地政商侨各界积极支持、共襄盛举,云南总商会十年来深耕交流合作,云南社团联合总会进一步凝聚侨心,共同搭建合作桥梁。相信云南与加拿大的交流合作将结出更加丰硕成果。其间,总领馆参赞衔领事刘林林和万锦市副市长陈国治、列治文山市副市长陈志辉以及云南省金平县和普洱市等政府部门代表共同出席中加经贸合作论坛,围绕两国经贸合作机遇与挑战主题,分享现代农业、清洁能源、跨境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案例与政策。

加拿大航空乘务员或于周六罢工 周一四大机场已现”静默行动

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与工会的谈判正进入关键期。若双方在8月15日(周五)前未能就新协议达成一致,超过1万名乘务员最早可能于8月16日(周六)凌晨发起罢工。与此同时,加航乘务员已在8月11日(周一)于蒙特利尔、多伦多、温哥华和卡尔加里四大机场同步展开"静默行动",以声援工会谈判。 加拿大公共雇员工会(CUPE)航空分会动员与参与委员会联合主席莎宁·艾略特(Shanyn Elliott)接受CTV新闻采访时表示,参与行动的乘务员将身着制服、静默站立,以此表达对工会与雇主谈判的支持。 据了解,本周工会代表将继续与加航进行谈判。若双方未能达成临时协议,工会最早可在8月13日(周三)发出72小时罢工通知,并于8月16日凌晨正式停工。薪资与无偿工时成争议焦点 艾略特指出,目前双方在薪酬及无偿工时问题上分歧显著。乘务员需承担多项无报酬工作,包括安全检查、旅客登机与下机协助、地面医疗急救等。"甚至在航班延误时,旅客能获得赔偿,而坚守岗位的我们却分文未得。" 此前彭博社报道称,加航在谈判中曾提出32.5%的加薪方案,并愿意解决地面工作报酬问题,旨在使加航乘务员成为加拿大同行业收入最高的群体。但这一提议遭到工会否认,称从未收到过相关方案。 加航副总裁克里斯托夫·亨内贝勒(Christophe Hennebelle)则在一份声明中强调,公司始终积极参与谈判,致力于达成一份既能肯定乘务员贡献,又能保障公司竞争力与长期发展的协议。旅客保险购买恐已"错过窗口期" 旅游保险经纪公司Travel Secure Inc.总裁马丁·费尔斯通(Martin Firestone)提醒,由于罢工风险已属"已知事件",旅客此时再购买行程取消或中断保险已为时过晚。他建议尚未出行的旅客可购买其他航空公司的可退款机票作为备用方案,尽管费用较高,但一旦罢工发生,可最大程度保障行程不受影响。 上周二,CUPE航空分会99.7%的成员投票授权罢工。若谈判最终破裂,此次行动或将成为加拿大航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乘务员罢工事件之一。

美国加征加拿大软木材关税 总税率超35%卑诗省林业部长批评举措“荒谬且鲁莽”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8月8日报道,美国商务部当天宣布,将进一步提高对加拿大软木材的反补贴税,总税率升至35.19%。这一决定尽管早有预期,仍引发卑诗省和安大略省政界及业界的强烈谴责,他们认为此举是美国对加拿大木材行业不公平待遇的又一例证。卑诗省林业部长拉维·帕尔马(Ravi Parmar)在社交媒体发表声明称,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最新关税措施用两个词就能概括:“荒谬”和“鲁莽”。他表示,额外关税将进一步加剧美加两国的住房可负担性危机,并直言这是对加拿大林业工人的“攻击”,最终买单的是准备建房的美国消费者。卑诗省森林工业委员会称,新关税对加拿大工人具有“沉重打击”;卑诗省木材贸易委员会指出,这将推高依赖进口软木材的新房建设成本。贸易委员会主席库尔特·尼奎德特(Kurt Niquidet)表示,此举将伤害两国社区,呼吁达成稳定的谈判协议,以保障就业、贸易与住房可负担性。安大略省森林工业协会同样批评这一决定,并引用加拿大商会的研究指出,美国对加软木材关税已令美国家庭建造一栋独立住宅的成本增加约6000美元。软木材争端是加美贸易关系中的长期问题,早在现任美国政府上台前就已存在。美国方面长期认为,加拿大各产材省份对国有林木的砍伐收取的“采伐费”(stumpage fee)构成不公平补贴,因此加征关税,指责加国产品低价倾销。帕尔马强调,加拿大曾多次在《美墨加协定》(CUSM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对美方关税提起挑战,并“每一次都获胜”,但“如今的美国总统并不相信法治”。持续多年的关税争端已严重冲击加拿大林业,尤其是卑诗省,部分锯木厂关闭或缩减生产,导致数百个岗位流失。本周早些时候,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在卑诗省宣布,为林业行业提供超过12亿加元的援助资金,以帮助行业多元化市场并为受影响工人提供再培训。帕尔马预计,近一半资金将流向卑诗省,并强调必须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创新链全球 科创筑高地——长沙加快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长沙8月7日电 (唐小晴 罗萱轩)2023年6月,长沙岳麓峰会上,中部省份湖南首次提出“把长沙打造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这一部署被列为湖南打造“三个高地”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两载奋进,长沙以创新为核,加速锻造“研”值新名片,一股澎湃的科创力量正重塑产业格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争相崛起,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携手共进。  2024年,长沙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分别较2022年提升9位、11位;全国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位列第9,获历史最好成绩。亮眼数字和排名背后,是创新之城长沙走出了一条高含“新”量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夯实平台“支撑力”:崛起科创“长沙方阵”  蓝图变实景,平台是支撑。长沙把重大科创研发平台作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关键支撑,牵引带动创新能级持续攀升。  一组数据可佐证:重组建设3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二;湖南“4+4科创工程”在长沙的项目集聚科研人才3000余名,取得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等重大科研成果100余项;长沙先后获评智能制造二十强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6位),26个制造业单项冠军居中部首位。  以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为例,这个湖南“4+4科创工程”的重要组成机构,布局了潇湘、麓山、衡山、洞庭4个节点实验室,致力在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形成示范效应。  “聚焦湖南13条重点产业链技术创新需求,中心成立8个专业研究部,累计服务湖南企业2074家,开展项目274项。”中心副主任余金清告诉记者,量子技术研究部等8个专业研究部集结了高校及企业的研发力量。研究部组织技术经理人,梳理产业链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需求,以项目形式组织研发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应用。  今年来,该中心已开发新产品17个,推动产学研合作121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08亿元。“目前,有1326名来自全球各地的科研工作者齐聚中心协同攻关。”余金清说。  湘江实验室成立三年来,以唯一单位和第一单位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0余项、已授权160余项,陆续在AI预训练大模型(文创、智造、病理、交通等大模型)、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元宇宙等领域发布“湘江1号”至“湘江24号”共24个创新产品。  “实验室致力打通与工厂‘最后一公里’,推动企业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转型,与华为、百度等头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宇树科技、中南智能等企业共建近30个创新研究院。”湘江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国权说,上述系列布局都在为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注入“芯”动能。  不仅如此,松雅湖未来科技城、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海归小镇·湘商总部基地研发中心、开福科创谷等创新地标在长沙加快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沙片区实力显著提高,各项科技创新指标快速增长,承载了长沙市引育的80%企业研发中心,为全市贡献了近80%的规上企业研发投入,着力营造“自主创新长株潭新现象”。  由此可见,研发平台集聚加速,为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  增强研发“集聚度”:提升科创能级  王志文是湖南麦格米特全球研发中心总工程师。和他一起工作的有上千名研发人员,48个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实验室供其使用。  指着展厅内一台最新研制的AI服务器电源,王志文介绍,该产品需求来自美国客户,在长沙研发出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系统传输到麦格米特株洲制造基地,制造成产品后应用于全球多个AI服务器厂商。  依托位于长沙的研发中心支撑,麦格米特实现了“研发在长沙、制造在湖南、应用在全球”的生产格局。  研发能力,是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最基本、最核心的构成要素。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七大重点任务,位列第一的就是“研发企业(中心)集聚工程”。  截至今年5月,长沙各类研发机构总数达3823家,其中2023年9月以来新增1796家;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52家,增长25%。长沙日益成国内外各类科研研发机构聚集的新高地。  作为中西部首个国家超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超算算力已达到200P Flops(双精度),人工智能算力突破1000P(16位精度),成为支撑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算力底座与创新引擎。  “我们用‘超算+’赋能千行百业,用‘最强大脑’托举湖南智变。比如,在文化科技融合领域,为马栏山视频文创园音视频核心技术攻关、构建音视频大模型等夯实算力底座,助推了园区在视频智能生产方面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高性能计算部副部长伍勇安说。  研发企业(中心)的齐聚,为长沙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目前,斯泰兰蒂斯长沙研发中心、蚂蚁集团中南技术研发中心等68个央企、三类“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已落地长沙;松雅湖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科曙光先进计算研究所等高尖端研发机构在长沙加快建设……  “长沙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已取得诸多成果,具体表现为总体研发力量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发展、研发集聚区推进快、高端创新人才汇聚等。”湖南省人才研究会首席研究员,长沙理工大学智库主任、教授卢毅表示,未来提升的关键是培育研发引擎企业。  提升产业含“新”量:赋能产业集群  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最终目的是以研发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深谙此理的长沙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集群能级跃升、结构优化与动能转换协同发展。  位于长沙天心经开区的奥谱天成(湖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奥谱天成”)全力推动高端光学仪器国产化,其长沙全球研发中心不久前正式投入使用,  “这款比较小巧的设备是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可应用在海关、公安禁毒等领域,两秒能识别出物品成分。”该公司董事长刘鸿飞介绍,十年前,中国90%高端科学仪器靠进口,“如今我们实现了600多款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刘鸿飞期待打通光学领域上下游企业,持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打造全国有特色的光电产业集群,建成全球光学仪器研发中心。“天心经开区正全力支持打造高端光学仪器智能产业园,是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项目之一。”  创新研发,加速了产业集群建设:长沙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加速迈向世界级,新增国家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及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先进制造业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5位。  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还注重科产融合,打通关键堵点。“我们紧密连接长沙工程机械、新能源等产业链,深度参与研发创新,推动企业集合、产业拉伸、链条组合、产业集群。”王志文说,借助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机遇,麦格米特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加速成果转化。  长沙人才质量也因创新研发得到持续改善:新增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1000余名,引进市级高层次人才1184名、“高精尖缺”领军人才223名,企业研发中心聚集人才超万人......  由政策、平台、技术、产业、人才、环境等共同构成的高品质创新生态,正推动长沙加速融入全球创新体系。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完)

多伦多:极端高温下空调需凭处方申领 低收入群体可获资助​

连日来的极端高温天气,让多伦多居民对降温设备的需求愈发迫切。而当地一项特殊政策引发关注:低收入群体若因健康原因需要空调,可凭医生处方申请安装资助。​萨曼莎・格林医生是这一政策的积极推动者。作为联合健康网络的医生,她近期已为多名患者开具了空调处方。“很多医护人员和患者都不知道有这个资助项目。” 格林医生说,正因如此,她主动参与到多伦多圣詹姆斯镇社区的临时诊所工作中,向居民普及政策并提供诊疗服务。​根据多伦多市规定,申领空调资助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属于安大略省工作福利计划或安大略省残疾人支持计划的受益者;二是持有医生处方,明确注明因医疗需求必须安装空调,且缺少空调可能导致住院或危及生命。​由 “极端天气社区韧性” 组织(CREW)主办的临时诊所,已在圣詹姆斯镇开展两次服务,累计开出 42 张空调处方。该组织介绍,圣詹姆斯镇有 19 栋公寓楼,是加拿大人口最稠密的社区之一。2022 年夏季,这里的室内温度曾高达 31 摄氏度,且持续两三天,对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尽管临时诊所起到一定作用,格林医生仍担心部分弱势群体难以覆盖。她正呼吁多伦多市出台法规,将出租房的最高温度限制在 26 摄氏度。目前,市政官员已着手研究这一建议,计划于今年秋季向市议会提交相关方案。原文链接:https://ici.radio-canada.ca/rci/fr/nouvelle/2183465/climatiseur-chaleur-medecins-aide-sociale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访问加拿大

中国外交部消息:2025年7月30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访问加拿大,同加拿大外交部副部长莫里森举行磋商。双方就中加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马朝旭表示,中加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完全可以成为彼此成就、共同发展的伙伴。中方愿同加方一道,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精神,以中加建交55周年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为契机,坚持战略伙伴关系定位,寻求正确相处之道,妥善处理分歧,推动新形势下中加关系改善发展。双方同意加强高层交往,保持各层级沟通对话;加强务实合作,继续在经贸、领事、执法等领域开展对话磋商;促进人文交往,支持两国文化、教育等领域及地方交流合作。双方签署了《关于中国—加拿大学者交换项目谅解备忘录》。中国驻加大使王镝参加上述活动。

湘江新引力| 湖南湘江新区:十年砥砺铸就内陆开放新高地

白天在德式建筑里与跨国企业洽谈合作,夜晚在社区露天集市与德国朋友品鉴美食,这样的国际化生活场景,已成为湖南湘江新区洋湖国际社区的日常风景。一路北上,只见长沙高铁西站建设正酣,未来将串联起川渝、湘赣、闽粤三大经济圈;虞公港大型船舶往来如梭,助力湖南通江达海……  而今,塔吊林立的建设场景与咖啡飘香的国际社区交织,让人清晰感受到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的开放脉搏。自2015年获批成立以来,新区始终以“打造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为使命,通过精准搭建开放平台,构建产业、科创、营商环境等多位一体的开放生态,推动开放型经济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开放平台构筑强磁场地处湘江新区的中非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内,马里青年孔特正忙着将长沙的太阳能技术引入家乡,此前他已促成该国芝麻首单对华出口;卢旺达青年加比则专注将中国纺织工艺、机电产品与卢旺达本土需求结合,架设产业桥梁。这个落户新区两年的国际合作平台,已带动超30个项目落地,双边贸易金额达3亿元。  这正是新区通过精准搭建开放平台,有效激活国际要素流动、深化双边经贸往来的生动缩影。聚焦中非青年创业的孵化基地、吸引德国“隐形冠军”落地的总部集聚区、服务国际科技合作的商务平台、链接全球智慧的长沙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这些平台如同一个个强力引擎,驱动新区开放水平持续跃升。  依托湖南对非经贸合作优势,中非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聚焦中非互补领域,为青年创客提供从办公空间到资源对接的“全链条”服务,已引进阿尔及利亚、赞比亚等8个国家级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器,成为许多中非青年“拎包入住的梦想加速器”,有力促进了中非人才、技术和市场的深度融合。  对欧合作平台建设同样成效显著。湘江新区正全力建设中欧国际合作示范区核心区,英中商业发展中心湖南代表处、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湖南)等平台纷纷落地“生花”。  继成功引入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湖南办事处、中欧跨国采购平台等重量级项目后,在今年4月举行的一场招商推介会上,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湖南)磁吸效应再次显现,吸引近10家德国企业前来洽谈合作,并成功签约两家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项目和两个湘德合作项目。  实地考察新区的中德合作平台,了解到卓伯根、巴斯夫、舍弗勒等大批知名德企在此落户后,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段婧深表赞赏:“这些高质量合作平台的集聚效应,将吸引更多德国人才和优秀企业来到长沙,期待更多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与长沙结缘,缔结更丰硕的合作成果。”  开放生态厚植新沃土  十年前,湘江新区的产业发展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产业生态也尚不成熟。如今,这里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强势崛起,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多条产业链协同发展,“2+4+N”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与成熟的产业生态,不仅成为吸引外资的“强磁场”,也为本土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坚实支撑。  与此同时,澎湃的科创活力、优越的营商环境等构建的多位一体的开放生态,也吸引着全球优质资源加速集聚。“作为湖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湘江新区是德国企业融入中国市场的理想支点。”德国卓伯根集团总裁克里斯蒂安·卓伯根表示,选择落户湘江新区,正是看中这里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成为新区最鲜明的标识。从湘计海盾、麒麟信安助力神舟飞船逐梦九天,到矿冶研究院全球首台套6000米级深海重载采矿车载平台探秘深蓝,再到中联重科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出口海外、“天河”超级计算机的小数据图计算能效全球第一等,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在此集中涌现。  在这片创新沃土上,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与57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交相辉映,岳麓山大科城、湘江科学城、世界计算·长沙智谷等科创平台串珠成链,超百万名各类人才和32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此汇聚,构建起完整的创新生态链。  “新区不仅提供政策上的扶持,还在项目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帮助,让企业能够安心发展、专注创新。”中兴通讯湖南行政及公共事务总经理丁银山的这番话,可谓湘江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在新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致力于解决民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自设立以来满意度超过98%;“湘江英才”等人才政策解决住房医疗难题、“一总部多基地”孵化模式提供成长阶梯等,让年轻创业者得以轻装上阵;国际人才服务之家提供人才引进、评估、对接等全周期服务,线上平台让海外高层次人才轻松获得一站式服务资讯……  双向开放激活新动能  作为湖南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动能最强劲、经济活力最充沛的区域,湘江新区正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深度融入全球产业格局。本土企业纷纷扬帆出海、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众多跨国企业也加速战略布局,形成新区深度参与国际经贸合作、活力迸发的双向开放格局。  盈峰环境泰国工厂的纯电动垃圾压缩车、扫路车等穿行于当地街巷;圣湘生物产品服务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印尼本土化建厂、将“中国方案”转化为“印尼制造”;中联重科在8国建成11个海外生产基地,2024年海外收入首超50%……这些“湘江名片”,彰显了新区企业从“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的跨越式发展。  以“轻骑兵”姿态开辟新赛道的新兴力量同样闪耀国际。被称为“非洲版淘宝”的Kilimall,系首家在非洲设立海外仓并实现全在线支付的中国电商平台。安克创新则从充电宝切入,依托亚马逊用户数据反向驱动产品迭代,业务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跨国企业密集落子,是新区开放活力的另一明证。世界知名化工企业巴斯夫牵手杉杉新能源在新区成立中德合资企业,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巨头德国舍弗勒助力长沙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第一城”,德国卓伯根集团在洋湖打造集卓伯根MALL、德国风情街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湘江新区共有外商投资企业1249家,其中外企分公司742家。2024年新引进外资标志性项目1个;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42家,完成实际利用外资9.7亿美元,占全市总量超1/3。从国际社区的多元交融,到产业创新的全球联动,十年磨砺,湖南湘江新区正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汇聚世界资源,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诠释内陆开放新范式,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记者 傅煜)

湘江新引力 | 湖南湘江新区:激活中部创新引擎 厚植人才产业沃土

7月28日电 (刘曼)高频事项办理效率再压缩20%以上的“新区速度”,与“科创贷”“天天麓演”等构建的金融服务体系相互赋能;20余所高校孕育的创业种子获亿元级金融活水“浇灌”,共育产业森林;500余家侨资企业“扎根”,万余名海归人才聚力创新……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及湖南省创新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湖南湘江新区正以营商环境之“优”、双创生态之“热”、引智发展之“活”,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梧桐叶茂凤来栖”  营商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湖南湘江新区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和“关键招”。  “项目刚落地,服务就上门。”近日,湖南揽月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将一面印有“审批高效办实事,服务贴心优环境”字样的锦旗,送到湖南湘江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手中。上述公司投资3亿元的揽月空间技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于2023年9月落地湘江新区,在审批过程中,湘江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提供“提前指导、窗口陪同、协调跟进”全流程服务,该项目人防许可、施工许可等多项审批业务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近40%。目前,项目一期工程部分厂房已建成并通过验收,为卫星姿控系统核心部件投产按下“快进键”。  近年来,湘江新区纵深推进“320”审批服务改革,1071项非高频事项材料、时限、环节再压缩20%以上,知识产权融资等44项改革试点取得突破;第二批省级91项赋权事项承接有力,“新区事,新区办”渐成常态。  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湘江新区通过打造“科创贷”“招链易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并推出湖南省首个科创企业股权融资平台——“天天麓演”,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该区120家上市后备企业中已有22家进入IPO冲刺阶段,资本市场活力持续增强。  此外,湘江新区还从制度创新、数字赋能、法治保障等多维度协同发力,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机器管招投标”等改革措施,加快“智慧政务”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行包容审慎监管。2025年1至5月已完成争资127亿元,占全年目标的50.6%。  为坚定做企业最“铁”合伙人,湘江新区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送解优”帮扶活动,2024年共解决企业诉求6670个,审批效率整体提升10%以上。  “岳麓山下好创业”  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汇聚3所双一流高校、22所高等院校和40余万名在校大学生。这里,正上演着一个个青年创业的精彩故事。  21岁的计昊天是中南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大三学生。2024年2月,他与3名同学共同创立湖南省潇湘智控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铝电解过热度智能识别巡检机器人,有效解决行业自动化率低、环境恶劣的痛点。公司成立后,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其免费提供了办公室。“不仅场地免3年租金,水电费、物业管理费也都免了。”计昊天说,省里的创业扶持资金及时到位,他们很快投入到铝电解过热度智能识别巡检机器人的推广应用和二代机器人的研发中,目前公司已与山东、云南等地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市场前景可观。在湘江新区,长沙中电软件园、湘江科创园、中南大学科技园等创新载体星罗棋布,构建起覆盖“创意孵化—项目加速—产业化落地”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年轻的董事长们“学业、创业两不误”的同时,还能邀请高校专家担任顾问指导研发。  种子基金、风补贷款、产业基金……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不同阶段,湖南湘江新区给予不同类别的资金支持,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制定《科技金融风险补偿信用贷款工作管理办法》、设立2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呵护“金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2025年,湘江新区安排1亿元专项经费用于实施“柳枝行动”和“红枫计划”,培新育小。未来五年,该区每年将为这两项计划各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持续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此外,湘江新区还设立了20亿元人才支持基金和30亿元科创引导基金,进一步拓宽创业融资渠道。  今年一季度,湖南湘江新区新增企业7738家,企业总数164120家,企业增量、总量稳居湖南省榜首。  “侨”聚湘江创未来  近日,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实验室内,首席科学家蔡晓华忙着带领团队专注研究胆固醇项目,以研发新一代家用血脂检测仪。  自2013年加入三诺生物以来,蔡晓华带领团队研发出国产首款医院级血糖监测系统,并推动多项糖尿病并发症检测设备的研发,推出集多项技术为一体的POCT(即时检测)产品,填补国内基层医疗的空白。  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还是湖南侨务资源最集中的区域。2016年,全国第九个“侨梦苑”落户于此。  如今,湘江新区拥有侨务对象近6万人,归侨人数占长沙四成以上,侨资企业超500家,侨界特聘专家占全省65%。这片创新沃土持续谱写着包括蔡晓华在内的侨界人士的创新创业佳话。  分子诊断专家戴立忠于2008年在湖南湘江新区创立圣湘生物,17年来已开发出1000余种产品,业务和服务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他获评“中国侨界杰出人物”。  2015年至今,湘江新区已汇集20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形成涵盖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全链条产业集群。圣湘生物已带动数十家上下游企业落户湖南。戴立忠相信,基于湘江新区的产业基础,未来有望孵化出产业链上更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近年来,湘江新区着力打造侨务工作新高地,充分发挥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高标准建设洋湖国际社区等特色载体,创新推出“湘江英才卡”,为侨胞归国发展、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2024年11月,湘江新区侨界“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联盟正式成立,目前已与100余个海外侨社团建立深入联系和良好互动,构建起联通全球的“引资引智”网络,为企业提供资源对接、政策解读、风险防范等全链条服务。(完)

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向北京洪灾的所有受灾者表示最诚挚的慰问

2025年07月29日 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向北京洪灾的所有受灾者表示最诚挚的慰问。我们将继续关注灾情。愿所有救援人员平安!The Embassy of Canada expresses its sincerest condolences to all those affected by the flooding in Beijing. We continue to monitor the situation...

湘江新引力 | 政策“加码”零元创业 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速

7月,长沙湘江西岸,总面积15.4万平方米的湖南智能网联交通产业园破土动工,预计2026年10月竣工。  该产业园聚焦智能网联、智能制造、智慧交通三大领域,将建设标准厂房、定制化厂房、研发办公楼等,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服务。这是湖南湘江新区加速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最新落子。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具备电动化、智能化与网联化三大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湖南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前瞻布局 抢抓智能网联赛道  搭载“智慧大脑”的自动驾驶汽车,在铺满“车路协同神经”的宽阔道路上行驶穿梭,轻松应对各种测试挑战;蓝白相间的智能环卫车沿路循迹清扫,落叶碎石被“火眼金睛”精准分类;无人售货车、无人配送车穿梭于楼宇之间,为上班族提供“无人售货、随叫即到”的购物便利……走进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智能网联产业园内,充满未来感与科技感的图景跃然眼前。  早在2016年,长沙就前瞻性布局,以湖南湘江新区为核心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2018年6月,涵盖12公里测试道路、78个智能驾驶测试场景的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正式开园,成为当时国内测试里程最长、场景类型最复杂的封闭智能系统测试区。同年11月,该测试区获工信部授牌,获批成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产业生态初现雏形。  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通过“新基建聚集产业、建场景培育产业、搭平台服务产业”,打造了全国一流的智能网联基础设施“硬核底座”,助力长沙成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全国首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  “筑好黄金台,引得凤凰来。”得益于湖南湘江新区的产业集群优势与良好的配套服务,舍弗勒、百度阿波罗、中车智驭、希迪智驾等近400家产业链相关企业在此集聚,涵盖感知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通信系统、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和智能网联汽车整车等上下游领域。  德国舍弗勒2019年在湖南湘江新区设立专注智能驾驶技术的子公司,其大中华区第二研发中心也于2023年在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揭牌。“长沙研发中心是舍弗勒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在智能驾驶领域取得了显著研发进展。”舍弗勒集团首席技术官乌维·瓦格纳说。  政策“加码” 加速打造“未来之城”  增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发放功能型无人车编码……2025年,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频频“上新”,推动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2月初公布的长沙第五期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新增里程732.55千米。至此,长沙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总里程达到1107.1公里(单向),湘江新区全域道路均涵盖其中。  以岳麓高新区为核心,推动车、路、云深度融合;搭建智轨电车、智能驾驶微循环、功能型无人车、自动驾驶出租车4大应用场景;自动驾驶公交车、自动驾驶微循环巴士及智轨电车开启常态化示范运营……3月在湖南湘江新区启动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先行区,将加速构建“车路云”协同生态,引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迈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5月底正式发布的《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实施细则(试行)》明确,功能型无人车主体取得功能型无人车编码后,可根据需要开展商业化试点活动。  这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随着《实施细则》的出台,湖南湘江新区向文远知行、中联环境、九识智能、菜鸟传橙4家企业发放第二批86张功能型无人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编码。目前,湖南湘江新区功能型无人车编码累计达到121张。面向未来,湘江新区的智能网联场景拓展蓝图清晰:一方面,持续打造智能交通场景,加速无人驾驶接驳、电轨在产业园区、交通枢纽规模化部署,提升交通效率,实现多模式出行精准接驳;另一方面,积极打造“智能网联+文旅”场景,在湘江科学城、梅溪湖、洋湖等片区开通智能网联观光专线、无人零售、智能泊车等服务,带动智慧文旅增收。  零元创业 激活产业创新动能  前三年零成本入驻,后两年费用减半;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资源与产业生态强力支持……今年4月,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孵化器正式推行的“2025黄金五年计划”,为智能网联行业大学生创业者开辟了一条“零门槛、高赋能”的创新创业通道。  “在长沙,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创业者前三年可免租金入驻,还能以更低成本使用国检中心和仿真实验室。”湘江智能产业服务部部长罗顿介绍说,“黄金五年计划”推出“0元×3年+5折×2年”的孵化模式,即大学生团队入驻前三年可享受工位、水电、网络等费用全免,后两年费用减半。“以20人团队计算,5年累计可节省约60万元,有效缓解初创团队的资金压力。”  更重要的是,孵化器依托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中心,为大学生团队开放行业顶尖测试资源——优先预约V2X通信设备、激光雷达等硬件;提供雨雾模拟、电磁干扰等极限环境测试场景;配备智驾测评专家1对1定制化服务。  每年2场产业巨头供需对接会、开放政府示范项目采购通道等举措,也将助力创业团队对接真实订单、获取首笔现金流,推动年轻创客技术稳稳落地、茁壮成长。目前,湘江新区智能网联产业孵化园已孵化60余家智能网联企业。“这里政策、场景、市场全给年轻人准备好了,年轻人可以放心来。”罗顿说。(记者 邓霞)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