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C
Toronto
星期五, 8 8 月, 2025

新闻 | News

美大使称特朗普认为加拿大人“不友善” 因加方避免赴美及禁售美酒类

据加拿大通讯社报道,美国驻加拿大大使皮特·胡克斯特拉7月21日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团队认为加拿大人“难以打交道且不友善”,原因包括加拿大人避免赴美旅行以及禁售美国酒类等举措。胡克斯特拉是在华盛顿州贝尔维尤举行的太平洋西北地区经济区域基金会年度峰会上作出上述表态的。当时,会议主持人就温哥华和西雅图筹备承办明年世界杯赛事之际如何推动跨境旅行恢复提问,胡克斯特拉回应称,加拿大人选择留在国内、禁售美国酒类等做法,正是特朗普等人认为加拿大“不友善”的原因之一。他还提到,这类举措“并未释放出加拿大善待美国的积极信号”,不过他也表示“加拿大人的选择应得到尊重”。此外,胡克斯特拉称自己“若想,就能将酒类运过边境”,还提到往返密歇根州时车辆不会被检查,这番话引发现场听众笑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戴维·埃比的办公室向加拿大通讯社提供了胡克斯特拉讲话的录音。埃比在声明中表示,胡克斯特拉的言论说明加拿大人对抗特朗普的努力“正在奏效”,他鼓励民众继续购买加拿大产品、在国内度假,“不会对针对本国就业、经济和主权的攻击逆来顺受,将团结起来坚定应对”。据悉,在特朗普对加拿大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等多个省份已禁止政府运营的商店销售美国酒类,不少加拿大人也因此取消跨境旅行。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3月,加拿大陆路从美国返程人数同比下降近32%,连续三个月同比减少,为新冠疫情以来最大跌幅;同期航空返程人数同比下降13.5%。截至目前,胡克斯特拉办公室尚未对相关言论作出回应。

魁北克23名企业主就临时外国劳工许可提起3亿加元诉讼

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新移民系统将解决该省的技能劳动力短缺问题。本月,一群魁北克省的企业主对联邦政府提起了一项价值3亿加元的诉讼。他们称,如果渥太华方面执意推行减少外国劳工入境数量的计划,他们将面临破产。这23家企业涉及从钢铁制品、冬季夹克到飞机零部件等多个领域。企业主们表示,临时外国劳工对他们维持运营至关重要。由于渥太华计划减少发放临时外国劳工许可,雇主们对此感到不满。代表这些企业主的律师弗雷德里克·贝拉尔(Frédéric Bérard)表示:“2021年至2024年间,联邦政府一直告诉这些企业,你们可以尽情依赖外国劳工。但突然之间,他们决定推翻之前的说法,称‘忘了那些吧,我们要改规则了’。”他还提到,企业主们希望弥补自己的损失。贝拉尔说:“显然,联邦政府正在扼杀我们经济中一些非常重要的关键部分。”这些政策变动是在魁北克省和一些保守组织的压力下实施的,他们认为加拿大无法承受如此大规模的临时移民。魁北克省省长弗朗索瓦·勒高(François Legault)在10月曾表示:“我们看到临时移民增加了30万人,这么多新增人口,显然会对公共服务造成重大影响。”但该省的商业团体表示,限制临时劳工数量意味着他们无法填补空缺岗位,这会影响产量,甚至可能迫使一些企业倒闭。商会联合会的韦罗妮克·普吕(Véronique Proulx)称:“这些公司要么不得不放缓生产、减少合同,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甚至会停掉部分班次——比如我们能想到的夜班,因为找不到所需的工人。”截至发稿时,联邦政府尚未回应置评请求。但这些企业表示,此事十分紧急,因为他们每个月都在亏损,如果没有工人干活,他们需要获得经济稳定。

天文家科技公司CEO因酷玩乐队演唱会事件辞职

本周早些时候,纽约科技公司天文家(Astronomer)的CEO在酷玩乐队演唱会上与一名员工拥抱的画面被现场大屏幕捕捉,该视频在网络上走红,随后公司通过领英(LinkedIn)就此事发表了声明。周六,天文家公司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布声明称,其首席执行官安迪·拜伦(Andy Byron)已辞职,原因是他在酷玩乐队演唱会上与一名员工拥抱的画面引发关注。声明表示,公司董事会已接受拜伦的辞职,并将开始寻找下一任CEO。拜伦的视频在网上传开后,有传言称拜伦已就此事发表声明。但天文家公司此前在领英的帖子中指出,拜伦“并未发表任何声明”,“相关报道均不属实”。该声明还澄清了视频发布次日,网络上流传的片段中出现的第三名人物被误认的情况。CNN尚未联系到拜伦对此事置评。周三,在马萨诸塞州福克斯堡的吉列体育场,拜伦与公司首席人力官克里斯汀·卡博特(Kristin Cabot)出现在“亲吻镜头”(kiss cam)的屏幕上,随后两人都躲开了镜头。天文家公司在周六的声明中称:“如前所述,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自身价值观与企业文化。我们期望领导层在行为和责任感方面树立标杆,但近期这一标准未能得到遵守。”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数据运营公司承认,“公司的知名度可能一夜之间发生了变化”,但其使命仍将专注于解决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问题。公司周五宣布,联合创始人兼首席产品官皮特·德乔伊(Pete DeJoy)将担任临时CEO。声明发布后,拜伦的领英账号已设为非公开状态,且从公司领导层页面移除,目前该页面显示联合创始人德乔伊为CEO。不过,拜伦仍在公司官网的董事会成员名单中。(作者:莉萨·雷斯珀斯·弗朗斯,CNN)

湘江新引力 | 湖南湘江新区“新星”迭起 闯出人工智能智慧路

在湖南视比特机器人有限公司智能下料分拣产线上,仅需6秒,形态各异的零部件便能在机械臂的帮助下完成“归类”;在湖南湘江新区政务服务中心,“AI公务员”可迅速将冗长政策文件提炼为精准摘要,让民众告别“文书迷宫”;湘江实验室研发的轩辕AI大模型,将车辆、行人、路网动态复刻为高保真三维孪生体,为城市交通治理植入“智慧神经”……在湖南湘江新区,曾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借助人工智能已实现效率翻番。作为驱动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正重塑中国中部地区的创新版图。继长沙跻身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后,湖南湘江新区以占全省六成的省级AI示范项目,宣告自主可控的AI创新之路已然贯通。  创新引擎加速启动  日前,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自研的多模态大模型砭石再次升级,覆盖西医智能编码、中医辨证辅助及数字人终端交互三大关键领域,为医院智能化管理与中医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砭石大模型深入医疗健康场景的能力,源自于该模型在算力、算法和算据上的创新运用。当全球发展迈入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成为评估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湖南湘江新区在数字化浪潮中打通了从底层计算到芯片整机全产业链条,让先进计算不仅有算力支撑,更有硬件保障。  位于岳麓山脚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每秒可完成20亿亿次高精度运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算力媲美50万台PC计算能力的长沙昇腾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可更快进行图像、语音的AI模型训练,极大提高人工智能企业、科研院所的工作与研究效率。  在湘江新区系统布局下,湘江鲲鹏、景嘉微等1.4万余家电子信息相关企业入驻高新区麓谷产业园,依靠澎湃算力共奔“智慧路”。湖南汇视威依托中科曙光算力,完成中国首个国产化预训练的移动端视觉大模型“橘洲V1”,实现智能手机端离线秒级生成1024×1024高清图像,打破创作场景的时空限制;拓维信息与华为共建“兆瀚”服务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据了解,总投资达180亿元的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正在湘江新区加快建设,计划到2027年全面建成,引入20家龙头企业、50家总部企业、1500家中小企业,聚集8万至10万名产业从业人员,实现千亿元营收规模。  智慧场景遍地开花  “小谷小谷,请找出异常设备。”在中联智慧产业城,AI智能机器人小谷在工作人员的语音指令下,快速锁定故障设备位置,自动生成报修单、匹配工程师,还能准确生成故障解决方案,为维修工程师提供参考。  “以前客户报修主要靠打电话,常常出现设备保修不准确、等待服务时间较长等问题。”中科云谷总经理助理石恒介绍,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平台投入使用,使设备维修响应时间缩短了10%至20%,客户满意度也随之提升。  除传统工业行业,人工智能还深刻影响着湘江新区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过去,民众就医流程复杂、等待时间长,还存在错检、漏检的情况。借助医疗健康大模型,通过在基层投放“采样设备+线上云端智能检测”方式,即可完成血常规21项快速检测,帮基层诊所精准检测、诊断和给药,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走进伊鸿健康医学检验实验室,一台台电脑主机大小的数字化送检设备整齐排列,电子屏幕上快速闪烁着血液、尿液等多种生物样本的分析处理结果。“基层医疗机构通过数字化送检设备采集数字样本,远程传输至医学检验实验室进行人工智能分析,5至10分钟就可能出具检测报告并传至医患者手中。”伊鸿健康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胡双说。  使AI实时追踪慢性病患者的血压数据,用数据支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企业申报贷款申请时可以凭借数字背书的信用充分“变现”……在高精算法与完备链条的加持下,技术创新已成为湖南湘江新区便利民众看病、上学、办事与企业发展、产业赋能的生动注脚。  生态链群枝繁叶茂  湖南湘江新区从建设算力设施高地、推动技术创新突破、培育示范应用场景等多方面发力,相关前瞻性布局已密集落地。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聚焦先进计算、大数据及数字经济领域,共建“湖南先进计算与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平台”与“湖南算力网络融合协同创新平台”,为人工智能提供海量训练素材。  作为配套产业,湘江新区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检验检测)产业链发展迅猛,提供关键“物理载体”。截至2024年底,新区链上企业达532家,拓维信息、安克创新等上市企业稳步发展,“小巨人”企业蓬勃涌现,赋能长沙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长沙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湖南湘江新区联合互联网企业共建长沙软件学院、产业生态圈,计划每年培训软件人才1万名,致力于将长沙建设为“开发者中心城市”。“程序员回湘服务平台”“长沙人才网”成为覆盖全市乃至全省软件业的企业库、人才库。目前,湘江新区还在加快建设全场景AI智慧园区,计划将规划部署超600个智慧应用场景,涵盖智能安防、绿色能源、无人配送等领域,以场景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引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变革生产生活的创新浪潮。(文:张雪盈)

湘江新引力 | “湘江智造”构建产业新生态 擎动“智造之城”升级新路径

中联重科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突破技术天花板,子公司自主研发全球首台68米级云梯消防车;星邦智能试验检测中心成为中国高空作业平台主机厂首个通过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威胜集团超过3000万只电表在海外稳定运行,向世界输出能源计量的“中国标准”……在湖南湘江新区,一批智能制造领军企业正以硬核实力擦亮“湘江智造”名片。作为中国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目前已汇聚近300家智能制造装备和工程机械企业,形成超千亿级产业集群。从智能工厂建设到智慧终端赋能,再到核心技术攻坚,新区正系统构建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新生态,为擎动长沙“智造之城”升级探索新路径。  智能工厂筑基 激活产业升级新动能  当布局8个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汇聚300条智能产线的中联智慧产业城亮相时,素有“工程机械之都”美誉的长沙已然掀起制造工厂智能升级的浪潮。一时间,制造企业改头换面加装“聪明大脑”,智能、高效的生产线成为新的风景线。  湘江新区威胜信息一号厂房里,一条条智能化产线上,芯片自动烧录、SMT贴片、PCBA老化等80余项工艺流程在智能化设备的加持下,单相自动化生产覆盖率提升至96%,三相自动化生产覆盖率达到93%。较改造前,生产效率提升了50%。  专注于高空作业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的星邦智能,正在抓紧建造国际智造城臂式联合厂房。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7.1万平方米,规划建设臂式联合厂房、试制验证中心、精整车间、全球备件中心等,致力于打造一个智能化、生态化、国际领先的产业新城。  星邦智能在扩建智能工厂的同时,也将智慧的触角延伸至实验室,加速打造行业领先的试验检测中心。2025年3月,星邦智能试验检测中心正式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这也是中国高空作业平台主机厂首个通过国家认可的实验室。  新区企业智能化升级发展路径上,离不开政府以产业链思维高位推进。近年来,湘江新区创新实施“链长制”,由管委会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通过“一链一策一专班”机制,实现政策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这种政策组合拳,催生出“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整机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的产业协作模式。  目前,湖南湘江新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程机械产业拥有中联重科、星邦智能2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以及华曙高科、威胜集团、视比特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核心企业;拥有212家规上企业、近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1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形成了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从硬件到软件的全产业链覆盖。  这些制造企业在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快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发展,以“工业大脑+智能工厂”的模式重塑新型工业。  智慧终端赋能 锻造产品应用新内核  工厂智能化只是拉开新区智造的序幕,让产品变得更聪明、让产业本身变得更智慧,才是湘江智造驱动高质量发展更为重要的一步。  苏科智能团队从2016年起便专注于智能物联网与智能安检。“我们的‘数智之眼’不仅拥有鹰一样的眼睛,还有神机妙算的大脑。”据介绍,位于湘江新区的苏科智能研发的智能安检机、一体化协同指控网格、智能安检门及云平台为核心的云边端一体化协同智能安检,能在200毫秒内完成违禁品识别并弹出报警,违禁品识别检出率99%以上,提高过检效率3.3倍。  看似普通的安检设备被苏科智能的团队加持AI和智能物联网科技,首创复杂背景下的水、酒精、汽油等各类液体易燃液体成分精准识别技术,并且实现自主学习,可以识别新型违禁物,为城市的公共交通安全提供全天候、差异化、智能化保障。  威胜信息升级为智能工厂后,平均5.5秒即可下线一台成品智能电表。从单一电表的售卖,到为全球70国电网提供解决方案,威胜信息正源源不断地向世界输出能源计量的“中国标准”。  在“有感知、会思考”的中联智慧产业城里,通过智能排产、工业AI、数字孪生、全流程智能物流等数字化技术与制造深度融合,可实现平均每6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每7.5分钟生产一台剪叉式高空作业机械,每18分钟制造一辆起重机,每27分钟打造一台臂架泵车。  当前,中联重科正持续创新突破技术与产品,并依托具有自身特色的“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海外业务体系,实现海外业务快速增长,全球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技术攻坚托底 夯实自主创新硬支撑  业内专家认为,发展智能制造要更加注重深耕基础科研和技术,才是提升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深谙此理的湖南湘江新区,通过厚植科创土壤和完善企业梯度培养体系不断营造成熟的创新生态,让“小幼苗”逐步成长为“潜力股”,也让行业领头企业持续壮大。  在湘江新区,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加速推进工业智造的个性化。工业智造个性化解决方案的实现,其“底层”支撑除了相应的智能生产设备,还离不开两个重要的智能行业技术——机器人和3D打印。  位于湘江新区的视比特机器人,一直专注于AI+3D视觉产品、工业智能软件及智慧工厂解决方案,为智慧工厂“托底”的企业。公司面向工业AI海量非标需求,打造了深度学习开发平台——颖算,加速深度学习应用开发进程并提升开发质量,同时面向工业智能产线和智慧工厂,打造了“数字孪生+云原生”的工业智能低代码平台——坤吾,得以实现智能产线的敏捷开发、可视测试、快速部署和持续运维。  此外,视比特自主研发的汽车行业大尺寸高精度在线测量系统,已成功交付全球多家汽车主机厂及零部件龙头企业;物流行业动态分拣机器人在食品、电商、医药、快递物流、仓储物流等领域交付使用。  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作为颠覆传统设计与生产模式的核心力量,也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在湘江新区扎根15年的华曙高科正在借势加速成长,目前销售规模位居全球前列,成为中国工业级增材制造设备龙头企业。  华曙高科在新建基地扩充产能的同时,积极进行对外投资,目前已投资5家企业,继续保持着行业领先优势,并不断尝试拓展工业应用场景的边界。从智能工厂筑基到智慧终端赋能,再到技术攻坚托底,湘江新区以“链式思维”高位推动,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全链协同发力,成功构建起“湘江智造”的产业新生态。这一生态的形成与壮大,不仅重塑了区域制造业的产业布局,更为长沙乃至全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供了强劲动能。(记者 刘双双)

“为爱全情投入”:多伦多骄傲大游行吸引数万民众参与

【搜罗多伦多6月29日讯】周日的多伦多市中心被彩虹色彩彻底点亮 —— 数万名民众走上街头,参与年度骄傲大游行,沿央街(Yonge Street)汇成欢腾的人潮。这场被视作北美规模最大的 LGBTQ + 盛事,作为骄傲月的压轴活动,以 "全情投入" 为主题,迎来第 44 届庆典。据主办方透露,超过 2.5 万名参与者与 250 个社区团体加入游行队伍。当日下午 2 时,游行从公园路与罗斯代尔谷路路口启程,沿途奏响音乐、跃动舞步,"骄傲快乐!" 的欢呼此起彼伏,2SLGBTQ + 群体的旗帜在人群中如浪翻涌。身着绚丽服饰的狂欢者高举写满 "骄傲"" 爱 " 的标语牌,其中不乏来自美国、德国、巴西等多国的观众。"我们是规模最大、最出色的骄傲游行,这里是最安全的庆祝之地,没人能夺走这份荣耀。"...

加拿大国庆日营业与关闭情况一览

每年7月1日是加拿大国庆日(Canada Day)以下是联邦法定假日期间的开放与关闭情况:政府机构联邦与省级政府办公室所有联邦与省级政府机关将全天关闭。包括 Service Canada 各办事处、护照办公室、全国各省政府部门。需要办理任何政府公共服务或支持项目的居民,需等到节后。加拿大邮政(Canada Post)邮政服务将暂停,当天不配送邮件,全国邮局也将关闭。零售商与商场零售与商场的营业情况因地区而异。大多伦多地区(GTA)以下大型商场开放(按节假日时间营业):Eaton CentreSquare OneVaughan MillsPacific Mall以下商场关闭:YorkdaleSherway GardensScarborough Town Centre温尼伯(Winnipeg)关闭:Grant Park Shopping Centre、St. Vital Centre开放(11 a.m. – 6 p.m.):CF Polo Park、Garden City...

凝聚侨界智慧力量,共绘中外合作新蓝图

【搜罗北京6月25日讯】6月25日,备受瞩目的中国侨联海外侨领国情研修班与海外青年侨领国情研修班于北京大学圆满收官,来自全球36个国家的73位侨领完成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学习之旅,为推动中外友好合作注入强劲动力。此次研修班课程设置匠心独运,构建起多元且系统的学习体系。开班之际,中国侨联副主席连小敏便以饱含期许的动员讲话,为侨领们点明方向,强调新时代侨领应厚植家国情怀,勇担传播中国声音、参与全球治理的使命。原中国侨联联谊联络部副部长朱柳围绕《百年变局下的中外文明互鉴与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深入剖析侨领在文化传播中的关键角色,鼓励大家以创新思维解码中国故事,用国际化表达重构中国形象。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张献锋则聚焦侨联工作创新,引导侨领运用数字化思维为侨务工作注入新活力。在专业知识学习板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原副院长李其、国际战略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关贵海等一众权威专家,分别从全球变局与中国发展、周边安全形势及应对、科技前沿动态与创新发展等维度,展开精彩纷呈的专题授课。详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侨领们对中国的发展战略、科技实力与国际地位有了更为立体、深刻的认知。从老子思想中的管理智慧,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思维重塑,每一堂课都如同一把钥匙,为侨领们打开了知识的新大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修班不仅注重理论教学,更精心策划实践调研环节。侨领们走进北京政务服务中心,亲身感受中国数字化治理带来的高效便捷;踏入张家口崇礼太子城展馆与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领略“冰雪+科技”的创新魅力,学习中国如何将体育赛事成果转化为国际合作资源;参观华侨冰雪博物馆,深入了解侨胞在冬奥建设中的卓越贡献,探寻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有效路径。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让侨领们对中国的发展成就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感受。结业之时,侨领们难掩心中的激动与收获的喜悦。来自德国的侨领李立感慨,课程高端务实,领导与专家的分享展现出对形势与侨情的深刻洞察,授课内容条理清晰、深入浅出,让人受益匪浅。西班牙侨领戴华东表示,此次研修领导讲话高屋建瓴,老师倾囊相授,课堂氛围热烈,大家不仅收获知识,更坚定了为侨社事业贡献力量、讲好中国故事的决心。中国侨联副主席连小敏在总结中充分肯定学员们的学习热情与成果,他指出,海外侨胞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天然使者,希望大家以此次研修为新起点,持续讲好中国故事,深化中外文明互鉴,积极投身祖(籍)国建设,在“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中展现更大作为。中国侨联领导也表示期待侨领们常回“娘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实现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此次研修班的成功举办,是中国侨联凝聚侨心侨力、创新海外联谊工作的生动实践。未来,中国侨联将持续携手高校、智库等多方力量,推出更多高质量专题研修活动,汇聚侨界智慧,为推动中外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磅礴的侨界力量,共同绘就中外交流合作的壮美新画卷。

湘江新引力 | 侨企圣湘生物筑梦健康中国 助力打造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6月26日电进入2025年,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侨企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动作频频:1月11日宣布收购中山海济100%股权,抢滩生长激素市场;2月26日宣布持购湖南湘江新区血球POCT(即时检验)企业红岸基元54%股权。这是圣湘生物完善体外诊断、生物制造两大领域布局,夯实“诊疗一体化”战略的重要一步。“红岸基元高水平快速检测试剂与仪器能与圣湘基层检测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在加速释放商业价值的同时,提升基层医疗诊断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做大本土生命科技产业。”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读了股权收购的背后深意。  接下来,圣湘生物将以湘江新区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创新高地为依托,基于公司“创新+普惠”理念,响应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着眼人口老龄化与长寿化发展趋势,服务国家生育支持政策导向,通过系统性、持续性布局诊疗一体化生态,深化AI数智化平台建设,探索个性化、有温度的诊疗模式创新等举措,助力国家破解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难题,持续增进民生健康福祉。  这一艰巨而长远的规划里藏着戴立忠的一个朴素初衷。  创业初衷:产业报国和健康中国梦  2008年,在美国分子诊断领军企业担任首席科学家的戴立忠回到家乡创业。十几年里,他带领圣湘生物迅速跃升为分子诊断技术跻身国际一流的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入选全球医疗器械企业TOP100榜单。  戴立忠坦言,回国的原因与母亲有关。身在海外的他,常常想起母亲的话:“不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十多年前,戴立忠母亲患了非常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他和家人陪着辗转于多家医院治疗。“在这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诊断的不精准、不及时,带给病人及家属的焦虑和痛苦。诊断技术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医疗问题,更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社会问题。”  已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科技方面取得一些成果的戴立忠,决定要用自己的知识完成两个梦:一个是产业报国梦,一个是健康中国梦。  十七年来,圣湘生物凭借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已开发产品1000余种,可提供各类检测服务2200余项,形成集体外诊断试剂、仪器、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及生物制造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产品与服务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家医院和实验室。  戴立忠表示,诸多成就中最满意的地方是,“我们不仅凭借更高的精准度,更高的可及性在多个赛道中完成国产替换,而且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助推中国实现从经验医疗转向精准医疗,从严肃医疗转向并举治病救人与健康消费。公司也在逐步实现从疾病解决方案到智能健康管理、从三甲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从B端到C端、从人类疾病管理到关注环境和动物的升级与变革。”  2023年,戴立忠获评“中国侨界杰出人物”。谈起企业的快速成长,他由衷感激湘江新区对人才创新创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圣湘生物成立于湘江新区,成长于湘江新区,是在省市区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下排除万难、发展壮大的企业。”  戴立忠亲眼见证企业与湘江新区的共同成长。“2015年至今,新区已汇聚20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构建起涵盖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全链条的产业集群,这背后离不开发展战略的精准布局——湘江新区始终以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创新高地为目标。”正是这一战略目标的支持,圣湘生物发展才如鱼得水。  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高地  2020年8月28日,圣湘生物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截至目前,圣湘生物已在全球范围内设立30多家分子公司和分支机构,获得近1800项国内外产品注册准入,累计提供超30亿人次的检测产品与服务。  为完善全生态产业链布局,加速国际化进程,2023年4月,圣湘生物深度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发起设立4亿元的圣湘产业基金,助力湖南生命科技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同年,圣湘生物高性能医疗器械智能制造全球研发中心揭牌,与长沙提出的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相呼应。  戴立忠介绍,产业基金首期已成功引进5个全球领先的医疗技术前沿项目,如英国全球顶尖POCT技术团队QuantuMDx(创始人系欧洲最佳首席技术官),加拿大全球顶尖脓毒症检测技术团队Sepset(创始人为加拿大院士),美国全球领先快速药敏技术团队First Light,全球领先的电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公司安赛诊断。“这些项目均已在长沙和湘江新区落地进行产业转化,为长沙聚集了超300名国内外高端人才团队”。  同时,圣湘生物通过实施生态打造战略,带动数十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湖南聚集,共同促进产业链的创新发展。据介绍,产业基金二期将继续针对临床需求痛点难点,投资医疗行业前沿技术平台和临床亟需的应用产品,如分子检测、POCT、人工智能及数字化检测、新兴生命科学技术等方向。  戴立忠相信,基于湘江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有望孵化出整个产业链上很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这些优质的项目和资源,将有利助推长沙建设国际研发中心城市,让湖南的生命科技产业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  前瞻布局:助力国家“强基层”  目前,圣湘生物通过战略合作、投资孵化、收购并购等多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引进行业顶级人才和团队,打造了一支3000余人的国际化人才队伍,聚集200余名全球顶级人才和团队,拥有国际领军人才10余名。  这是圣湘生物从国内分子诊断龙头企业蜕变为生命科技国际领军企业的关键。  提起未来,戴立忠坦言,圣湘生物正着力构建跨区域产业协同体系,一方面夯实长沙总部分子诊断核心技术平台领先优势,依托中部地区成本洼地效应打造研发智造战略支点;另一方面依托上海国际化窗口优势及丰富的人才资源获取前沿技术,夯实转化能力,打造覆盖全球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创新矩阵。  数智化技术正在革新各个行业的发展路径,生物医药也不例外。圣湘生物正在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传染病数智化系统,布局“精准诊断+创新治疗”诊疗一体化,重点建设数智平台生态圈、产业生态圈、国际发展生态圈三大国际化水平生态圈。  戴立忠更为关心的是,智能平台和产业生态圈对基层医疗带来多大的普惠效应,能否击破“看病难”的痛点。为此,圣湘生物开创以“医院为支撑、社区为平台、居家为基础”三端合一接续性医疗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分级诊疗,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今年,圣湘传染病数智化系统与数智测序系统都已正式接入DeepSeek并完成本地化部署。“我们想不断突破快速、精准的感染性疾病筛查技术下沉,更好地满足覆盖‘妇幼老’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需求,从提升肿瘤早筛效率、强化慢性病管理关口前移、破解儿童生长发育问题等民生急难愁盼问题方面取得技术突破,扎实推动国家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建设,助力国家破解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切实造福百姓健康。”这些宏伟蓝图的背后,是戴立忠始终记得母亲曾经辗转看病的场景,始终记得回国创业的初衷:“我希望用自己的学识和技术,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做些有价值的事情。”(刘双双 杨湘徽 刘曼)

湘江新引力 | 三诺生物发展的“三级跳”:湘江新区沃土共育新高度

6月25日电,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三诺生物全球研发中心进入收尾阶段,预计12月可正式投入使用。届时,这个总投资达5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达7万平方米的项目将集成全球研发资源,聚焦生物传感产业链攻关项目,推动可穿戴、高端植入医疗设备的研究开发。  对于湖南湘江新区来说,这意味着又添一个重量级的研发中心;对于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诺生物”)来说,这是开启企业第三轮“进化升级”的重要“适配器”。  作为三诺生物的掌门人,董事长李少波已带领企业将血糖仪产品成功销往18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第四大血糖仪企业。布局未来,在他看来,“中国科创企业要做到赶超并领先,最重要的是找对未来十年的市场需求,让企业与时代、技术、目标保持相适配的进化。”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少波。 刘曼 摄  选址湖南湘江新区,适配城市资源  市场调研发现,1980年,中国糖尿病发病率仅为0.7%。到2002年时,这一数据飙升至城市人口4.5%、农村人口1.8%。当时,血糖仪的核心技术被外国公司垄断,产品动辄数千元。  与此同时,20世纪90年代末,攻读硕士学位的李少波在一项研究课题中预见了未来糖尿病可能爆发的风险。他深刻意识到,无论在中国还是全球范围内,人类对糖尿病认知的匮乏以及对自身指标异常的忽视构成了重大挑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这个思考成为他萌发创业念头的契机。2002年,他回到长沙,将这个念头付诸行动——创立三诺生物,研发让老百姓买得到、买得起、愿意买的血糖仪。  在一间不到50平方米的实验室里,李少波与合伙人一起开始逐梦。李少波深知,创业阶段要实现从0到1的突破,就必须将这颗理想的种子种在合适的土壤里。长沙,便是当时适合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最优选择。  “在我看来,湖南湘江新区最可贵的地方是它的营商环境和创业氛围。它可以让创业者心无旁骛地去探索。你可以有书生气,可以有点不懂人情世故,但你仍然可以在这片地方自由的生长。”李少波认为,这是地处内陆却要打造开放高地的湘江新区提供给创业者的优势之一。  23年前,李少波便是带着狂热的理想和湖南人坚韧霸蛮、敢为人先的精神,集结着从几人发展到几十人的团队深夜加班、全员讨论,保证问题不过夜,极致追求产品的准确、简单、可负担。经过两年的努力,2004年7月,三诺生物第一代血糖仪问世。  在前期成长中,三诺生物不仅享受到湘江新区的政策优惠、灵活性用地带来的资金活力,以及非常友好的上市环境,还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以及长沙多所医院等保持长期的产学研合作,为公司的技术更替与完善提供了支撑。  2021年11月,三诺生物与湘雅二医院、香港大学共同完成的“糖尿病免疫诊断与治疗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年7月,三诺生物积极投入湖南四大实验室之一的芙蓉实验室共建工作;2023年,公司紧跟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步伐,在湘江新区青山西路重资建设全球研发中心项目。  李少波坦言,湖南湘江新区是个很好的企业孵化器。企业的顺利成长得益于这片创业热土。如今,大部分的配套企业都已在湘江新区扎根壮大。  并购海外公司,适配国际化发展  2012年3月19日,47岁的李少波带领三诺生物叩开深交所的大门,成为中国生物传感行业第一股。这是公司成立十周年的“礼物”,也是下一阶段的远航笛声——成为全球领先的血糖监测专家。  要适配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李少波选择海外并购之路。李少波理解的国际化,不仅是产品覆盖全球,还要在全球工厂实现财务、IT、HR、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有效协同。  自此,公司开始大力吸引国际化人才,重塑企业组织能力。2012年,血糖检测领域的“顶流”科学家蔡晓华,在李少波的诚邀下加入公司,推出了国内首款多功能生化分析仪,填补了国内基层医疗的空白。  为推动企业的国际化转型,2015年,李少华又从某知名外企引进HR高管王月峰,为三诺搭建与国际接轨的薪酬体系、长期激励和绩效管理体系。这为后来成功收购美国两家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谋而合的是,为不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积极打造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湖南湘江新区国际人才服务之家顺势成立,建立专家库、项目库、人才库等信息资源,提供人才引进、评估、对接等服务,这为三诺生物源源不断引进海归人才提供助力。  在李少波的适配发展逻辑与公司进化论的指引下,三诺生物海归人才已达88人,全球拥有研发人员836人,占公司总人员的17.66%;公司业务遍及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建立了7大研发中心和8大生产基地。  调整企业愿景,适配AI时代  时间进入2021年,世界迈入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  李少波意识到,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必须快速拥抱AI技术,企业未来的核心能力一定是“人+AI”的能力。他在公司第三轮进化的起点上定下新的目标:通过数智驱动成为“用户至上”的糖尿病数字管理专家。  为快速适配智能时代的到来,李少波表示:“公司2022年微调了愿景:全球领先的糖尿病数字管理专家。我们从思维的转型开始,落实到业务场景,推动顾客、合作伙伴、生产要素以及业务交互全过程的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  李少波将数智化视为公司二次增长的驱动力,开启数智化转型的征程。“不管是零售、临床、iPOCT、三诺健康、国际及CGN,都有相应的硬仗,公司每天都会面临一大堆的新问题。”60岁的李少波笑着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每年至少能有5天假”。  李少波无法停歇。2023年,三诺生物新一代产品——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上市。与此同时,公司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慢病管理模式,利用智能设备与大数据技术,实现患者数据的实时采集与智能分析,为医生与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与管理方案。  湖南湘江新区也在十年里完成发展重心的转移——从产业链的配套完善到智能时代下的创新全链条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科研企业、研发机构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在政府的支持下,三诺生物成立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平台,实现领军企业与创业园的协同发展。“长沙这片创新的热土孕育了三诺生物。”李少波表示,全球研发中心建成以后,三诺生物会结合人工智能、数字AI等前沿技术的深度应用,打造集软硬件产品研发、人才培养、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等综合功能的研发中心,搭建全球领先的糖尿病数智管理体系,助力长沙生物医药产业新发展,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刘双双 杨湘徽 刘曼)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