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C
Toronto
星期一, 29 9 月, 2025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AUTHOR NAME

搜罗网

1212 POSTS
0 COMMENTS

走进卓尼 感受非遗魅力与自然奇观

【搜罗甘南7月10日讯】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走进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在一天的行程中,先后领略了觉乃藏族“三格毛”服饰的独特韵味、巴郎鼓舞的原始活力,探访了风光旖旎的大峪沟,沉浸式体验了卓尼的人文底蕴与自然之美。非遗展演展现觉乃藏族文化精髓清晨的参访以一场精彩的非遗展演拉开序幕。身着“三格毛”服饰的卓尼女子,以三根粗长的辫子和色彩艳丽的装扮惊艳全场。这种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服饰,保留了全藏区最完整的古代服饰特征,由长袍和“库多”马夹两部分组成,妇女与少女的配色各有讲究——妇女偏爱蓝、深绿长袍配紫红或大红色库多,少女则多选择深绿或粉红长袍配紫红色库多,腰间丝绸腰带与大红裤子、绣花鞋相得益彰。在觉乃藏族的文化语境中,服饰色彩承载着对自然的敬畏:蓝色象征天空,绿色代表大地,展现出“天人合一”的审美情怀。其头饰更是精美繁复,珊瑚斑嘛帽、沙茹帽等四种帽子各具特色,尤以年轻女子节庆时佩戴的珊瑚帽最为夺目,小珊瑚串联而成的梯形帽身搭配丝带,尽显华贵。辫子上镶嵌的阿珑银钱,印有十二生肖或藏八宝图案,20余块银钱从发根到发梢依次排列,寄托着平安顺遂的祈愿。随后登场的巴郎鼓舞,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这种藏语称为“莎姆舞”的民间歌舞,源自吐蕃古老宗教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者手持双面羊皮鼓,随着沉稳雄浑的五声徵调式乐曲起舞,四度、五度甚至七度的旋律大跳,展现出原始而热烈的生命力。作为古羌人祭祀仪式的遗存,巴郎鼓舞至今仍遵循着“正月初五始、十五歇”的传统,成为卓尼藏族文化活态传承的见证。大峪沟探秘生态与人文交融之美午后,采访团前往距县城28公里的大峪沟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片总面积270平方公里的区域,既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洮河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蕴藏着19科31属100余种乔灌木、140余种药用植物,以及岩羊、雪豹等20余种保护动物,生态多样性令人惊叹。沿沟而行,旗布寺的经声与阿迦·善巴说唱艺术的韵律交织,800多年的藏传佛教文化与非遗艺术在这里共生。已开发的旗布沟、阿角沟内,一线天的险峻、三角石的奇特、月亮门的秀美,将“山雄石奇,水丽林秀”的美誉诠释得淋漓尽致。据介绍,卓尼县正推进大峪沟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未来将成为甘南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从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到自然景观的雄奇秀美,卓尼县以多元魅力为海外华文媒体展现了甘南藏区的独特风情,也让更多海外读者有机会透过文字与镜头,感知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力。(图文:陈林)

探访临潭 见证高原文旅融合新图景

【搜罗甘南7月9日讯】7月9日,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深入甘肃临潭,踏访特色村落,探寻自然胜景,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这片土地上,解码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深度实践,感受千年洮州的独特魅力。走进庙沟村,白墙黛瓦的江淮风格建筑与古朴的高原民居相映成趣。作为临潭乡村旅游的示范窗口,该村依托毗邻冶力关景区的区位优势,将农耕文化体验与民俗展示有机融合。村民自营的农家乐里,热气腾腾的牛羊肉暖锅与精致的江淮面点同台亮相,原生态的山野食材经巧手烹制,成为“草原深处江淮人家”饮食文化交融的生动注脚。这种“民宿+民俗”的发展模式,既保留了乡村的本真风貌,又为村民开辟了稳定的增收渠道,展现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鲜活样本。沿山路前行,牙扎村的生态产业画卷渐次展开。这座高寒半山村落立足丰富的草山和林地资源,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的机制,培育起当归、羌活等中药材种植基地与生态养殖示范区。标准化种植田里,连片的药材长势喜人;生态养殖区内,散养的牛羊膘肥体健。村干部介绍,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村民实现了“守护生态”与“促进增收”的双赢,昔日贫瘠的山地正蜕变为绿色产业的高地。庙花山村的转型实践,堪称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典范。这个与天池冶海及冶力关风景区相邻的村落,借助700万元对口支援资金实施旅游标杆村提升改造项目,创新推出“花庐”精品民宿集群。17户民宿以“一户一特色”的理念打造,传统院落中嵌入的木雕、刺绣等非遗元素,生动演绎着江淮遗风与高原文化的碰撞融合。数据显示,全村75户直接参与旅游经营,旅游收入已成为村民增收的核心支柱,先后斩获的“省级旅游文明乡村”“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印证了其发展模式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来到冶海北岸,天池冶海的壮美风光令人沉醉。这片海拔2610米的高山堰塞湖,藏语名为“阿玛周措”,意为母亲圣湖,湖水澄澈如镜,水位大旱不减、大涝不溢,周边山峦叠翠,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生态画卷。作为冶力关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景观,其冬季“冶海冰图”的奇观与夏季的倒影云海,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更彰显着临潭在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登上兰家山观景台,临潭文旅发展的立体格局尽收眼底。远眺可见冶力关景区的丹霞地貌与森林草甸交相辉映,近观能赏池沟村的错落民居与田园风光和谐共生,天池冶海如一块蓝宝石镶嵌其间,构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直观呈现。当地文旅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一观景平台的打造,是临潭构建“全域旅游”格局的点睛之笔,实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的有机串联。池沟村,依托冶力关景区的辐射效应,培育起“旅游+生态农业”的特色产业体系。村内的青脚麻鸡养殖、土蜂蜜加工等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形成“观赏—体验—消费”的完整链条,昔日的脱贫村已蜕变为产业特色鲜明的和美乡村范本。从村落的蝶变到生态的赋能,从文化的传承到产业的创新,海外华文媒体在临潭的走访中,清晰捕捉到这座千年古城以文旅融合激活发展动能的生动轨迹。作为“青藏之窗·甘南之眼”,临潭正以独特的资源禀赋与创新实践,书写着高原地区绿色发展的新篇章,向世界展现着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独特魅力。(图文:陈林)

探访临潭 见证高原文旅融合新图景

【搜罗甘南7月9日讯】7月9日,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深入甘肃临潭,踏访特色村落,探寻自然胜景,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这片土地上,解码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深度实践,感受千年洮州的独特魅力。走进庙沟村,白墙黛瓦的江淮风格建筑与古朴的高原民居相映成趣。作为临潭乡村旅游的示范窗口,该村依托毗邻冶力关景区的区位优势,将农耕文化体验与民俗展示有机融合。村民自营的农家乐里,热气腾腾的牛羊肉暖锅与精致的江淮面点同台亮相,原生态的山野食材经巧手烹制,成为“草原深处江淮人家”饮食文化交融的生动注脚。这种“民宿+民俗”的发展模式,既保留了乡村的本真风貌,又为村民开辟了稳定的增收渠道,展现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鲜活样本。沿山路前行,牙扎村的生态产业画卷渐次展开。这座高寒半山村落立足丰富的草山和林地资源,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的机制,培育起当归、羌活等中药材种植基地与生态养殖示范区。标准化种植田里,连片的药材长势喜人;生态养殖区内,散养的牛羊膘肥体健。村干部介绍,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村民实现了“守护生态”与“促进增收”的双赢,昔日贫瘠的山地正蜕变为绿色产业的高地。庙花山村的转型实践,堪称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典范。这个与天池冶海及冶力关风景区相邻的村落,借助700万元对口支援资金实施旅游标杆村提升改造项目,创新推出“花庐”精品民宿集群。17户民宿以“一户一特色”的理念打造,传统院落中嵌入的木雕、刺绣等非遗元素,生动演绎着江淮遗风与高原文化的碰撞融合。数据显示,全村75户直接参与旅游经营,旅游收入已成为村民增收的核心支柱,先后斩获的“省级旅游文明乡村”“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印证了其发展模式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来到冶海北岸,天池冶海的壮美风光令人沉醉。这片海拔2610米的高山堰塞湖,藏语名为“阿玛周措”,意为母亲圣湖,湖水澄澈如镜,水位大旱不减、大涝不溢,周边山峦叠翠,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生态画卷。作为冶力关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景观,其冬季“冶海冰图”的奇观与夏季的倒影云海,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更彰显着临潭在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登上兰家山观景台,临潭文旅发展的立体格局尽收眼底。远眺可见冶力关景区的丹霞地貌与森林草甸交相辉映,近观能赏池沟村的错落民居与田园风光和谐共生,天池冶海如一块蓝宝石镶嵌其间,构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直观呈现。当地文旅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一观景平台的打造,是临潭构建“全域旅游”格局的点睛之笔,实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的有机串联。池沟村,依托冶力关景区的辐射效应,培育起“旅游+生态农业”的特色产业体系。村内的青脚麻鸡养殖、土蜂蜜加工等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形成“观赏—体验—消费”的完整链条,昔日的脱贫村已蜕变为产业特色鲜明的和美乡村范本。从村落的蝶变到生态的赋能,从文化的传承到产业的创新,海外华文媒体在临潭的走访中,清晰捕捉到这座千年古城以文旅融合激活发展动能的生动轨迹。作为“青藏之窗·甘南之眼”,临潭正以独特的资源禀赋与创新实践,书写着高原地区绿色发展的新篇章,向世界展现着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独特魅力。(图文:陈林)

华羚乳品:以科技赋能牦牛乳产业 书写高原特色经济传奇

【搜罗甘南7月9日讯】2025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采访团今日走进华羚乳品集团,探访这家占据全国牦牛奶粉销量榜首的企业如何以科技创新激活高原资源,在产业链升级与乡村振兴中书写"高原传奇"。作为中国唯一拥有牦牛乳专业研究院的企业,华羚的科研投入令人瞩目:自2005年设立研发中心以来,累计投入超1亿元,斩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牦牛乳研究院聚焦两大方向:一方面深入提取牦牛乳中特有的共轭亚油酸(CLA)、A2-β酪蛋白等活性物质,应用于特殊医学食品;另一方面攻克脂肪球膜蛋白保留技术,使其"唯甄""菁锐"两款婴幼儿奶粉通过新国标注册,更贴近母乳营养结构。"牦牛乳蛋白质含量达5%-6%,是普通牛奶的1.5倍,免疫球蛋白含量高出3倍。" 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工宋礼向记者们说道,基于这些天然优势,华羚已开发出7大系列100余种产品,从婴幼儿配方奶粉到酥油茶,覆盖全年龄段需求。其中A2-β酪蛋白奶粉和双蛋白营养粉(吸收率提升40%)成为市场爆款,不仅畅销国内,更远销欧盟、美国等高端市场。面对海外市场严苛的农残与微生物指标要求,华羚构建了"质量+技术+创新"的三维应对体系。集团将HACCP、GMP等国际管理体系融入全流程,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发的低GI功能性乳品,专门针对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已通过欧盟有机认证。"我们牵头制定了两项牦牛乳酪蛋白国家标准。"宋工表示,依托"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三大国家级科研平台,华羚正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目前,其产品已进入2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原珍稀营养"的差异化定位在国际市场形成独特竞争力。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集团与8所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未来将重点研发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运动营养产品。"比如这款牦牛乳双蛋白营养粉,采用酶解技术将酪蛋白转化为小分子肽,很受健身人群欢迎。"工作人员指着展厅内的产品介绍。从雪域高原到世界舞台,华羚用30年时间证明:民族特色产业完全能凭借科技力量成为全球竞争中的"中国名片"。华羚的实践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成长史,更折射出中国高原特色经济的转型路径——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最终实现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共赢。

探访拉卜楞寺:触摸藏地文明的传承与新生

【搜罗甘南7月8日讯】由国务院侨务办主办的“2025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活动首站走进甘肃夏河,来自加拿大、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的17名华文媒体代表,在凤岭山脚下的拉卜楞寺开启了藏地文化探索之旅。这座被誉为“世界藏学府”的藏传佛教圣地,以红墙金顶的壮阔建筑群、流淌三百年的信仰传承,以及新时代的文物保护实践,为海外媒体呈现了一幅立体的藏文化画卷。红墙金顶间的“世界藏学府”阴转晴后的天气,让拉卜楞寺的鎏金铜瓦顶在阳光下折射出庄严的光芒。这座始建于1709年的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藏语意为“活佛的府邸”,历经三百年发展,已形成包含6大学院、108属寺的庞大体系。1000多亩的建筑群依山而建,经堂的姜黄墙体与48座佛殿的鎏金装饰交相辉映,500多院白色僧舍如云朵般环绕四周,构成层次分明的藏式建筑奇观。“这里的每一座经堂都是一所学校。”陪同僧人指着闻思学院介绍。作为藏传佛教最高学府,拉卜楞寺的显密二宗教学体系涵盖医学、时轮、喜金刚等领域,鼎盛时期僧侣达4000人。在印经院,记者们见到了正在拓印的藏文经卷,木刻雕版上的字迹历经百年仍清晰如新。而6.8万余册古籍善本的藏经楼更令人惊叹——其中4万余册已完成整理,实木书架整齐排列,古籍修复师正用传统技法修补虫蛀的经页,四十载坚守让千年智慧得以延续。转经廊里,信徒转动经轮的吱呀声与轻声祈福交织。信仰在这里不是展品,而是活着的传统。古寺新生:传统与科技的守护在当地僧人的带领下,媒体代表们参观了工匠们如何用矿物颜料修复壁画,老艺人手把手传授着“堆绣”技法。这是拉卜楞寺最大规模修缮工程的日常场景。2012年启动的这项工程总投资3.05亿元,涵盖16座佛殿主体修缮、壁画修复、消防安防升级等8大类项目。“金顶修缮用的还是‘鎏金汞齐法’,但我们加了现代防腐蚀涂层。”工程负责人指着屋顶介绍。传统工艺与科技的结合,让古老建筑既保留原貌又增强耐久性。如今,闻思学院的智能照明系统柔和照亮壁画,辩经活动在更安全的环境中开展;防雷系统与消防管网隐蔽铺设,既守护文物又不破坏景观。“修缮不仅保护了建筑,更方便了我们的修行学习。”一位年轻僧人说。这项工程赢得了僧俗群众一致认可,也让海外媒体看到中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用心。文化之窗:向世界讲述藏地故事在拉卜楞寺,身着袈裟的僧侣潜心研读,也看到各族游客聆听讲解。作为国家4A级景区,拉卜楞寺自1980年开放以来,已成为展示藏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医学学院,传统藏药炮制技艺与现代药理研究并存;时轮学院的天文历法成果,仍指导着藏地农耕节庆。拉卜楞寺的故事,恰是中华文明包容共生的缩影——红墙内,传统在坚守中延续;蓝天下,保护让文明走向更远的未来。这里的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值得世界倾听的中国故事。(图文:陈林)

夏河桑科镇:牧文旅融合绘就草原发展新图景

【搜罗甘南7月8日讯】2025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采访团走进夏河县桑科镇,探访这座总面积1192.8平方公里的草原小镇如何以“牧文旅融合”为笔,在157.43万亩草场上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画卷。从传统牧区到多元业态:草原经济的华丽转身桑科镇位于夏河县南部,平均海拔3200米,6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散布在辽阔草原上。曾经的桑科面临“思想落后、基础薄弱、产业低端”的困境,如今通过“多元融合”发展战略,已蜕变为“生态宜居、特色鲜明、文旅崛起”的示范镇。在天境营地,“95后”藏族青年贡去乎才旦打造的25顶特色帐篷成为转型缩影。帐篷内地暖与干湿分离卫生间俱全,唐卡临摹、藏药浴等体验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藏地文化。“旺季周末房源提前两周售罄,”贡去乎才旦说,这种“慢体验”模式正是桑科“业态升级”的生动实践。营地管家尕藏才旦的“四季工作法”更显灵活:旺季驻场服务,淡季回县城经营民宿,全年无缝衔接旅游服务。畜牧筑基 文旅赋能:产业链上的增收密码桑科镇将草场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现代畜牧业与文旅产业间找到平衡点。依托现代畜牧产业园和种羊场,当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牧户”机制,推动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中养殖转型,同时延伸出畜产品加工、销售全链条。“既要养好羊,也要唱好牧歌。”夏河县文旅局局长贡曲才让介绍,桑科深入挖掘畜牧文化、草原风光等资源,开发出“一日牧民”“马背踏绿”等特色项目。在拉卜楞风情街,唐卡绘制、藏饰制作等非遗展示与虫草、藏香等特产销售相得益彰,形成“生产+加工+旅游+服务”的多元增收体系。从香浪节到全域游:民俗IP激活发展动能农历六月的桑科草原,帐篷星罗棋布,锅庄舞与牧歌交织——这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浪节”的热闹场景。如今,这个起源于“采薪游山”的传统节日,已升级为持续两月的“香浪旅游季”,成为撬动全域旅游的支点。“香浪节不是简单的聚会,而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桑科镇干部介绍,当地在保护节日原真性的同时,完善旅游厕所、停车场等设施,培育出天境营地、诺尔丹营地等高端项目,让“季节性庆典”变为“常态化体验”。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草原永续的桑科答案“层峦雪山如玉叠,无垠草色骏马翔”的美景背后,是桑科“生态立镇”的坚守。当地严格执行“不破坏草场、不干扰牧民”原则,拆除乱搭乱建,实施生态修复,让湿地、草原保持原始风貌。在此基础上,以桑科小镇、湿地为中心,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生态旅游框架。夏河县文旅局数据显示,桑科镇近百家营地全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5%,农牧民人均旅游收入占比超40%。“我们没改变草原,只是用对了打开方式。”贡去乎才旦的话,道出桑科发展的核心逻辑——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

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开启 首站探访拉卜楞寺

【搜罗甘南7月8日讯】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主办的“2025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活动正式开启,来自加拿大、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7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甘南。首站来到有“世界藏学府”美誉的拉卜楞寺。该寺位于甘肃甘南夏河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始建于1709年,建筑规模宏大,拥有六大学院等众多景点,保留着优秀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据了解,寺内古籍整理工作历经四十余载,已基本完成4万余册古籍善本的整理,为后续数字化工程奠定基础。拉卜楞寺藏经楼藏有6.8万余册古籍善本,涵盖多领域珍贵典籍。目前,藏经楼一层古籍已分类上架,书架更换为实木材质,存藏环境显著改善,二三层今年将继续修缮。此次媒体行将用一周时间走遍甘南7县1市,深度探索涉藏州县发展情况,用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向世界展现真实的甘南!(图文视频:陈林)

第十届中加国际电影节多伦多开幕式及特别展映等你加入!

十年光影,再度相聚——第十届中加国际电影节多伦多开幕式及展映将于7月14日在多伦多都会大学(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隆重举行,电影主创将齐聚一堂,共赴这场银幕之约。--特别展映--场地: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TRS 1-067, 55 Dundas St W Toronto, ON M5G 2C312:00-13:00VIP招待会(仅限邀请)13:00-15:00多幸运遇见你 (2025, 95min)类型:剧情/爱情/喜剧导演:田木泽(田蒙)主演:蓝盈莹,刘奕畅,盛一伦,林乐炫以一本笔记串联起男女主角的情感故事,以学生们的口口相传连接从未相见的两人,触不到的恋人、新鲜的视角、走心的爱情线、用喜剧的演绎诠释, 跨越时间空间的情感,笔记会友的柏拉图式爱恋。15:00-17:00婴宁 (2024, 3min)类型:剧情导演:皮婧淇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孩童偶遇狐仙娶亲,灵感源自《聊斋》“狐嫁女”。融合萨满、傩戏面具及粤剧华服,以瑰丽色彩再现古典奇幻。回声 (2025, 6min)类型:科幻/剧情/AIGC导演:卢昱宏 成溥庭 李竹卿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人类因地球生态浩劫移居太空百年后, 机器人AVA被派回监测重返可能。阳光不及你温暖...

2025CUA加拿大国庆市集来啦

【搜罗上海7月1日讯】记者从上海加拿大大学校友会(CUA)获悉,其主办的 “We The North ”加拿大国庆市集即将开启。活动内容丰富,极具加拿大特色。活动将于2025年7月5日星期六,在上海普陀区昔步-统益里(上海市长寿路166号)举行,时间从上午11:00持续至晚上8:00 。届时,现场将充满活力,设置有趣的活动、传统食品和饮料展示区以及手工艺品区。活动亮点纷呈,有现场娱乐表演和趣味游戏,让参与者尽情享受欢乐时光;能品尝到地道的加拿大美食,如Poutine、枫糖浆、纳奈莫巧克力棒等,让大家不出国门就能体验纯正的加拿大风味;还有独特的手工艺品和各类商品,体现加拿大的文化特色;活动处处洋溢着加拿大的自豪感,为热爱加拿大文化的人们提供一个绝佳的交流平台。免费入场📅 日期: 2025 年 7 月 5 日,星期六时间:上午 11:00 - 晚上 8:00 地点: 昔步-统益里(上海市长寿路 166 号)🎯 现场亮点包括:冰球模拟体验正宗Poutine肉汁奶酪薯条加拿大经典品牌展区:Roots、Jamieson、Tim’s 等你来打卡!超萌宠物领养区...

🇨🇦从爆火到降温:加拿大日临近,”elbows up” 周边为何不香了?

🔥 三个月前,它是全加拿大的 "顶流""首周卖出 400 件,第一个月爆卖 2500 件!从 T 恤到连帽衫,连汽车贴纸都抢空了。" 回忆起今年 3 月上架 "elbows up" 系列商品的场景,加拿大雅茅斯店主 Rachael Coe 仍觉得像做梦。她的小店 "Timeless Memories" 不仅卖爆全国各省,还把货卖到了美国、德国 —— 这个印着 "加拿大不是待售品"...

Latest new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