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C
Toronto
星期四, 21 11 月, 2024

专辑:搜罗山东

喜报! 聊城这3个村庄入选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关于公布2023年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的通知”,经会议评审、现场暗访等环节,并经公示无异议,共有66个村庄为2023年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其中聊城共有3个村庄入选。莘县大张家镇红庙村莘县大张家镇红庙村大张家镇红庙村位于镇驻地东北3.5公里,是“莘县平原红色文化长廊”核心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黄敬、杨得志、宋任穷、杨勇、苏振华等同志都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革命文物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位于该村,旧址展示了当时平原分局领导人和黄敬同志办公场景;延伸展示了刘少奇在冀鲁豫陈列馆,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革命历史陈列第一、二、三展厅,民俗民生展厅等,现旧址免费对外开放。红庙村被评为聊城市重点革命老区村、山东省传统文化村落、山东省美丽乡村、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山东省红色美丽村庄。高唐县三十里铺镇李奇村聊城市高唐县三十里铺镇李奇村,因为走出了中国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美术教育家李苦禅先生而得名。走进这座艺术气息浓厚的小村庄,意绘画艺的意、力、韵、趣,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现在这里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艺术街区。进入村子我们看到的不止有墙面喷绘,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艺术装饰,手绘的脸谱,与墙面完美的联系在一起,墙面悬挂的木雕让整条街更有格调起来。原汁原味的传统民居,民俗馆、老邮局……紧靠着生活,美的自然,又美的放肆。专门腾出一间老房子加固,还是采用原来的施工工艺,土坯,麦秆混合,加固墙体。屋内的石磨,小辣椒,生活气息十足。农具一摆,打上灯光,再加上屋门的小马扎,水井旁的石榴树,小院充满生机。临清市魏湾镇李圈村李圈村是山东省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聊城市革命老区重点村。现有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临清市中共清平县委旧址,2020年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为推进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李圈村重点打造了清平星火红色教育基地,基地先后被评为“聊城市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聊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聊城市革命老区村”“临清市党性教育基地”,李圈村也成为山东省第一批美丽村居示范点。2017年,通过挖掘临清东部(原清平县辖区)党史,建设了原清平县党史展馆,高度还原展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战斗历史和英模人物,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对于完善临清党史、强化新时期党员党性教育培训有重大意义。

聊城临清的桑黄产业到底有多“行”?

清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临清市地处黄河下游故道,现存大量古桑树群,拥有桑树2万余株,其中500年以上的古桑树1200余棵,最为古老的树龄1200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秦汉古河道、明清椹果园”,野生桑黄资源丰富,是天然的桑黄优质菌种库,入选了全国第七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桑黄,是一种生长于桑树上的药用真菌,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典籍有记载,对抑制肿瘤、提高免疫力方面有很好的功效。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指出“临清桑黄是目前能够查证到的、古书中最早记载的桑黄;谱尼报告显示临清桑黄是所有送检样品中三萜、多糖、总酚、麦角甾醇等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因此特殊的自然资源为临清发展桑黄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临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桑黄产业培育。临清把推动中医药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将桑黄产业列入了临清市“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五年规划,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桑黄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临清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临清桑黄产业也被纳入全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方案(2021-2025)》,为产业指明了发展路径。此外,不断加大项目扶持力度,推动建设了桑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同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企业争取政策资金3000万元。持续推动桑黄全产业链发展。临清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作,全力推动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资源保护和桑黄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开展桑黄人工栽培、人才引进、产品研发,文化资源挖掘,打造特色品牌,逐步建成了集菌种选育、人工栽培、产品研发、全域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大力发展桑黄精深深加工项目,开展了桑黄中药饮片的深加工、功能性食品的加工以及桑黄酒的生产开发等项目,开发了桑黄茶、桑黄中药饮片、桑黄颗粒、桑黄酒等50余种产品,有力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其中,桑黄中药饮片已在济南漱玉平民大药房的2000多家直营店和90余家聊城新三宝直营店销售,受到消费者广泛欢迎。

体验水浒文化精神 还原宋代市井风貌

豪情壮举 看武松三碗不过岗景阳冈旅游区位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张秋镇境内。它是武松打虎的故地,在2010年被评为国家 “AAAA”景区。景区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呈现出沙丘起伏,莽草无涯,林荫蔽日,野兽出没的荒野景象。水浒中描写的景象尽在眼前,可在景区内寻当年打虎足迹,品英雄豪情壮举景阳冈旅游区的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山神庙、猴山、虎池、武松庙、虎啸亭、武松打虎处、鹿苑等20余处。景区北部有湖面百余亩,可供游客垂钓、划船,远远望去可见白鹭栖息在湖中心的树上,绿色的树和白色的鹭,与水中倒影形成一幅天然画卷。看罢自然风光正逢《武松打虎》情景剧上演,采风团众人围坐在三碗不过岗酒店门口,看武松是如何三碗不倒继而打虎的。只见武松与“虎”交手几招之后,“虎”便被武松按倒在地,本以为下一幅画面是武松拿起棍棒将“虎”绳之以法。谁料“虎”跪地求饶,解释道说自己是骗人的,他们现在不吃人,是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园区内也专门建设了老虎园,每天饲养鸡鸟肉禽。漫步古城 观宋代市井繁荣象狮子楼旅游区位于阳谷县古城中心,为AAAA级景区、“齐鲁文化特色新地标”,是山东省水浒旅游线上的重点区域,也是阳谷“千年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区是以《水浒传》和《金瓶梅》为文化背景的主题景区,展示了宋代市井风情、商业的繁荣景象。旅游区主要包括千年名楼——狮子楼、水浒文化街区和宋代府院——千户府。水浒文化街区是以宋代历史文化为背景,将发生在阳谷的历史故事和人文景观相结合,来展示千年古城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和民风民俗,复现了宋朝时期阳谷县市井里巷的风貌;主要景点有武大郎家、王氏茶坊、西门庆五大店铺等。千户府则是宋代典型的向纵深发展的七进式庭院建筑,这座院落集中展示了宋代的建筑文化、家具文化、服饰文化、古玩文化、饮食文化。从千户府南门出来,绕半圈,便来到狮子楼,因武松替兄报仇斗杀西门庆而名扬四海。狮子楼门前台阶已被行人踩踏出光面,斜坡石板竟变成滑梯,有众多大人小孩在此玩耍。狮子楼作为一个二层建筑,要比现代的二层楼房高很多,登上狮子楼二楼,绕楼一周,周边古城景色尽收眼底。

搜罗聊城:探寻“南有西子,北有东昌”的独特魅力

【搜罗传媒唐明涛聊城报道】11月14日-16日,“2023海外华文媒体山东行”活动走进“两河明珠”城市——山东省聊城市,开启了黄河农耕文明与运河商贸文明的文化交流与探寻之旅。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是“江北水城”的代表,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威尼斯”。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表农耕文明的黄河文化与代表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境内遗留文物古迹400多处,有6处遗产点和2段河道被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有明代光岳楼、清代山陕会馆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15日,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厄瓜多尔、埃及、印度尼西亚、爱尔兰、 韩国、意大利、尼日利亚、法国、日本、斐济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7家网络、报纸、杂志的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及骨干记者走访了东昌湖风景区——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人工湖,感受到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领略到“南有西子,北有东昌”的壮丽景色;在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山陕会馆领略到秦晋古建筑的精妙之处,同时也感受到了晋商、秦商的自有特色;在被誉为“东昌三宝之一”的古楼——光岳楼体验历史建筑的雄伟壮观;深度体验到乡村环境为基础打造的葫芦IP,“文化教育、休闲旅游、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中华葫芦文化园;还有莘县中原现代农业嘉年华和山东嘉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始建于1743年的山陕会馆 记录着数百年前的运河风光

聊城古称东昌,京杭大运河开通后,地处运河畔的东昌古城迅速崛起,成为繁华都市,列沿河九大商埠之一,享有“漕挽之咽喉、天府之肘腋”“江北一都会”等美誉。这里巍然矗立着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是集商业与文化之大成的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京杭运河贯通后,河中帆樯如林、轴舻相连,各地客商如潮水般涌入,岸边车马络绎、货积如山。据清代同治时期的《旧米市街太汾公所碑》记载:“聊摄为漕运通衢,南来客舶,络绎不绝,以故吾乡之商贩者云集,而太汾两府者尤夥。自国初康熙间,来者踵相接,侨寓旅舍几不能容,有老成解事者,议立公所,谋之于众,佥曰:‘善’,捐厘醵金,购旧家宅一区,因其址而葺修之,号曰:‘太汾公所……’”其本意是讲外地商人兴建“太汾公所”的起因,但在客观上表明,清代顺治、康熙年间,山西、陕西来聊城经商者很多,因此兴建了山陕会馆。山陕会馆坐落在东昌府东郊、京杭大运河西岸,面河而立。远眺,琼楼玉宇、璀璨多姿;近看,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一派雍容华贵气象。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两省众多商户竞相集资合建的一处建筑群。由于中国古人尊崇关羽,就把关羽像塑在山陕会馆里,所以山陕会馆也俗称“关帝庙”。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代乾隆八年,历经四年,山门、正殿等主体工程竣工,之后逐年扩修,至嘉庆十四年,方具现在规模,耗银六万余两。山陕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总面积3311平方米。整个建筑群由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钟鼓二楼、南北两看楼和两碑亭、南中北三大殿、春秋阁、望楼、游廊、南、北两跨院等组成,布局紧凑、设计合理、大小间错、疏密得体,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山门,即山陕会馆的大门,位于整个建筑最东部,为三间牌坊式门楼,由四根木质方柱和四根木质圆柱支撑。外墙中木质方柱下,均为造型活泼的石雕麒麟和狮子为柱础。顶部呈“歇山式”,有六层如意斗拱,承托着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顶,可谓蔚为大观、富丽堂皇。山陕会馆的山门也称三门,正中为大门,两侧为便门。大门称为山门,是因寺院庙宇多居山林而得名。相传,此门在当时除了重要节日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才开启,平时是不能随便打开的。平时人们进入山陕会馆,只能从后面的小西门里出入,这无疑增加了山陕会馆的神秘感。山门中间的大门高3米、宽2.3米,门框用灰石雕成,其纹饰是二十只不同姿态的仙鹤飞翔于祥云之中,门框上部有六只仙鹤,左右各有七只。上部两角浮雕凤凰,中间浮雕麒麟,显得非常高雅、古朴、庄重。山门正门顶下是木质浮雕垂花门罩,上方悬巨幅竖匾,题书“协天大帝”,这是明神宗给关羽的封号,下方悬石雕匾额,题书“山陕会馆”,笔力遒劲、浑厚大方。大门两侧的木质方柱上刻有楹联:“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至人。”对联的内容是歌颂关羽的,体现了会馆即关帝庙的宗旨。进山门,为山陕会馆中轴线上的第一进院落,迎面可看到由戏楼、钟楼、鼓楼和南北夹楼组成的山字形连体建筑。戏楼为二重檐两层台楼,顶脊为“歇山式”,十翼角,房面覆绿黄二色琉璃瓦,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戏楼与山门巧妙地合为一体,戏楼呈方形,台高2.3米、前台宽9.6米、深5米;后台宽8.6米、深3米,台中间是一条东西甬道。大戏台正对着关公大殿,南北夹楼则与戏楼连为一体。戏楼、钟楼、鼓楼和南北夹楼后面,即山陕会馆中轴线上的第二进院落。南北两侧为看楼,各面阔五间,上下两层,楼长16.5米、深5米,房面顶部为灰瓦卷棚顶,是人们看戏、饮茶或谈生意的处所。南北看楼东首各有月洞门和南北夹楼相接,又各组成一个方形小院,茂林修竹,景观独特。南北看楼西端各有碑亭,为三开间,正面敞开,每一碑亭各有石碑四幢。二进院落的西侧为南中北三大殿。居中三间为关帝大殿,即正殿,是山陕会馆的中心建筑。正殿前廊有四根方形石柱,刻有楹联:“伟烈壮今古,浩气开心,汉代一时真君子;至诚参天地,英文雄武,晋国千秋大丈夫。”穿过三大殿,是由春秋阁和南北游廊组成的中轴线上的第三进院落。春秋阁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高二层,单檐歇山顶,是山陕会馆中最高大的建筑物。山陕会馆的兴建,使山西、陕西两省的众商人达到了“以敦亲睦之谊,以叙桑梓之乐,虽异地宛若同乡”的目的,不仅使山陕众商人住宿、存货、交易以及酬绅、议事、宴乐有了自己的场所,而且通过会馆组织,也使扶植本帮在商界的势力成为可能,尤其对于办理同乡公益事业,发挥过重大作用。山陕会馆自清代乾隆八年始建,随着运河漕运的畅通和商业繁荣而兴盛,后因漕运废止而冷落。1925年后,军阀、土匪进入聊城,将山陕会馆洗劫一空,1938年日寇侵占聊城,山陕会馆又遭火烧。新中国成立后,山陕会馆得到很好的保护,1977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政府拨专款,历时五年进行了八次全面维修,基本恢复了原貌。山陕会馆不仅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也是研究古代商业史、经济史、戏剧史、运河文化史以及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的珍贵资料。历经风雨的山陕会馆巍然屹立,依然以它富丽堂皇的风姿吸引着国内外游人。

“两河明珠”城市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绿色低碳”成关键词

山东聊城生于黄河、兴于运河,是黄河农耕文明和运河商贸文明交汇的“两河明珠”城市。记者近日跟随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现场观摩团走进聊城,实地探访“江北水城”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模式。走进中通新能源汽车总装车间,记者看到,车间有4条国际先进客车总装生产线,包括地板装配、边窗装配、内饰装配等工位。据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彭锋介绍,中通大力发展新能源客车,随着新能源汽车项目建成投产,中通客车新能源汽车业务进一步提升,产品占比已达70%以上。目前,累计销售新能源客车7.5万余辆,每年减少碳排放949万吨,相当于植树2.5亿棵,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茌平区作为聊城产业重地,信发集团是当地大型民营企业,氧化铝等多项产品及产能稳居世界第一。记者在信发集团整个循环产业链绿色低碳特征最鲜明的版块——信源绿色新型环保建材项目现场看到,该项目作为环保建材产业链的核心,将其他产业链中所产生的大量固废作为原料,全部“吃干榨净”,生产出全新的环保建材产品。信源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张艳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源绿色新型环保建材项目引进了德国格林策巴赫石膏板生产线,将8个国家的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造,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主创新,总投资20.8亿元(人民币,下同),于2022年5月投产。“项目全程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产品质量有保障,劳动生产率也大幅提升。”走进东阿阿胶体验工厂,阿胶香气扑面而来。记者透过玻璃直观看到阿胶熬制、包装等过程,华润阿胶及生物医药产业园作为全国最大的胶类中药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探索出了绿色低碳高质量的独特路径。“我们打造花园式工厂,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水域景观12万平方米,发挥中医药产业优势,形成了以东阿阿胶中医药康养特色的工业旅游新模式。”据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新华介绍,东阿阿胶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应用5G智慧,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不断提升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水平,2022年环保运营合格率100%。据了解,近年来聊城锚定绿色低碳方向,持续运用高新技术和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固本强基,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搜罗德州:探寻千年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

【搜罗传媒唐明涛德州报道】近日,由山东省侨办主办,德州市侨办、德州市新闻办承办的“海外华文媒体山东行”活动在德州市举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冯尚伟,德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马广峰,德州市副市长陈海明出席。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厄瓜多尔、埃及、印度尼西亚、爱尔兰、 韩国、意大利、尼日利亚、法国、日本、斐济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7家网络、报纸、杂志的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及骨干记者对当地的文化遗产和现代产业进行了深入探访。深度了解德州市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成果。董子文化园是德州文化地标,风景优美,底蕴深厚,园区以董仲舒的思想为核心,展示古代儒家文化的精髓。园内景观和雕塑将历史与现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现场箜篌表演,让海外媒体代表们沉浸式的体验到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中国黑陶城博物馆。是山东省内唯一一家由企业自建的黑陶博物馆,它集中展示了黑陶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及陶艺精品,展现出了德州的历史脉搏和文化传承。为弘扬和传承经典传统文化,积极推动德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德州被誉为“中国黑陶城”。黑陶,是德州人的骄傲。黑陶文化及产业的崛起,使德州成为现代黑陶的发轫中兴之地,荣膺“中国黑陶城”桂冠,“德州黑陶烧制技艺”如今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德州红绿彩陶瓷博物馆位于大运河畔,历史悠久,典雅色彩斑斓。馆内展示了各种红绿彩陶瓷作品,这些作品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充分展示了古代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秉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的理念,今天的匠人在创作红绿彩的过程中,融入国潮风、陶瓷雕塑、浮雕等多种元素,让红绿彩这门传承千年的手工技艺再次焕发光彩,慢慢形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山东手造”代表项目。此次德州行,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还走访了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及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众多德州知名代表性企业。充分感受到德州在各方面的闪耀成绩和亮点,山东德州是一个值得来、应该来、多次来的地方,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海外人士关注德州,喜欢德州,传递德州好生硬,讲好德州好故事。杂技文博馆则展示了杂技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魅力所在,从宁津杂技学校我们看到了从几岁到十几岁的学员,刻苦训练,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个个精神溢彩,看到了他们对杂技艺术的追求;德克家具则是宁津县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其精美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让人为之赞叹。泰山体育产业集团以国行标准引领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打造国际品牌。集团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研发能力,产品涵盖体育器材、健身器材等多个领域。禹城保龄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大健康生物研发和生产一体化的企业,致力于为人类健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则是民营机械制造业的翘楚之一,以其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突出表现而闻名于世。这些企业的成功充分展示了德州市在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实力和优势。禹王集团是植物蛋白行业的领军人,致力于非转基因食品的深加工产业化。集团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的植物蛋白食品。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桑黄博物馆则展示了这一珍贵桑黄药材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齐鲁棉花博物馆讲述了棉花的故事它的种植采摘制造从生活用品到它的商业文化之路。

海外华文媒体:非遗文化是海外了解中国的窗口

中新网德州11月13日电 (吕妍)2023海外华文媒体山东行11月12日至17日举行,17家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及记者走访德州、聊城、菏泽3市,考察山东高质量发展成果,体验非遗文化之美,推动中华文化“出海”。  “非遗文化是中国非常闪亮的一张名片,也是促进东西方交流的瑰宝之一。”加拿大《天时周刊》社长谢琰表示,非遗是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很好的一个例子,像此次参访过程中看到的德州黑陶、德州窑红绿彩瓷器等,其中所蕴含的瓷器文化、工艺文化,正是让海外去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窗口。  在谢琰看来,中国非遗文化应“抱团出海”。“作为华文媒体,我们有责任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落地,东西方文化就如同茶和咖啡,不是要强迫用喝茶去取代喝咖啡的习惯,而是让海外受众通过品味茶来感受东方文化的魅力。”  “山东可以‘走出去’,传播非遗文化,也可以‘请进来’,让海外受众通过旅游、研学、考察等亲身体验宣传山东。”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执行社长张春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报社今后将组织一批华侨华人返乡寻根,感受祖(籍)国的发展变化,尤其要让华裔新生代回到祖籍国,通过实地体验向海外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我们也将用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文化‘出海’,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图为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及记者参观德州窑红绿彩瓷器。吕妍 摄  “现在很多华侨华人回住在国时都喜欢带些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伴手礼,这些礼品如果本身带有非遗文化故事,就能很好地向海外受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拿大视传媒主编李艳彬表示,随着非遗文化日渐受到中国各地的重视,也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传承队伍中,这些青年会把代表时尚潮流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传统技艺中,形成许许多多的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蕴含着非遗文化,代表着“中国制造”,是中国向世界传播文化的载体之一。  《爱尔兰华人报》副社长周瑞琮表示,非遗文化可以促进文化间的互鉴共享,例如中国的剪纸、陶瓷等非遗项目,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应该充分利用非遗文化这一桥梁,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增强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非遗文化是中国文化‘出海’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应该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冯尚伟介绍说,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孕育了寓意国泰民安的泰山文化,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之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6处。“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各大华文媒体能用丰富的事例、鲜明的视角、生动的语言,让世界充分了解全面、真实、立体的山东。”(完)

德州市全力建设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年以来,德州市全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中国食品名市、特色体育名城、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南融北接,主动服务融入重大发展战略10月16日,山东有研艾斯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产业化项目通线量产仪式在德州天衢新区举行。该项目一期投资25亿元,达产后可实现12英寸抛光片月产10万片,是中国有研布局的重点项目,也是山东省内第一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生产线。有研集团连续落子德州,为德州集成电路特别是该领域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壮大增添了重重砝码。这也成为德州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全省唯一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德州主动服务融入,全力打造全省对接融入京津冀桥头堡。今年5月,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明确提出“推动山东德州与京津冀交通、能源等重要设施互联互通”。农业农村部也明确提出“鼓励德州市与雄安新区加强合作,共同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4月14日,德州党政考察团赴雄安新区对接交流,达成9个方面合作协议。同时,扎实开展对接央企强企、科研院所攻坚行动,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已有33个项目入驻。9月22日,成功举办第八届(夏季)央企投资发展会议暨“融入京津冀 国企德州行”活动,42个项目集中签约。全力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德州抢抓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机遇,统筹推进水安全、水生态、水民生、水经济,加快实施全域水系连通工程,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1至9月,51项重点水利项目完成投资53.7亿元,投资额居全省第3位。加快实施130公里的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牵手工程,打造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的重要展示地,沿线同步建设的马拉松、自行车赛道9月已竣工。与此同时,德州深化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以更大力度对接省会,齐河、禹城、临邑全域纳入济南都市圈规划,新开工省会经济圈项目43个,传化“公路港”城市智慧物流中心等5个项目建成投用。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西环全线通车,二环线北环加速推进,齐州黄河大桥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打开我市融入省会经济圈的快速通道。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放眼全球,德州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往来,倾力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强化顶层设计,成立德州市对接东盟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德州市对接东盟五年行动计划,细化对接东盟工作任务目标,在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等12个方面推出精准务实的措施。今年5月中旬,市政府率领26家企业组成的代表团,赴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开展经贸对接活动,达成初步合作意向52项,意向金额超10亿美元。走出去,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迎进来,打开德州经济接轨国际的窗口。5月18日,“东盟投资推介会——走进德州”活动举行,12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8月4日,2023中国(山东)-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在我市成功举办,中国-东盟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德州)、百仕达地标之都-东盟馆揭牌,德州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据统计,目前已有28家东盟企业在德州投资,我市在东盟也设有8家境外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德州对东盟进出口总值达96.5亿元,同比增长53.5%,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8.2个百分点,东盟成为我市第一大贸易伙伴。聚势聚力,全面推进“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前不久,在各地开展的实打现场,“玉米亩产900余公斤”的捷报频传。“遇上了好年景,玉米生长关键期风调雨顺,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好。”夏津县东李镇种粮大户张庆海笑着说。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德州作为全国重要粮食主产区,扛牢粮食安全的责任义不容辞。为提升粮食增产潜力,在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经国家、省知名专家多次论证,德州率先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创建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带动粮食绿色高质高产高效发展。坚持“书记抓粮”,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市委市政府出台专门意见,划定“吨半粮”核心区、辐射区、带动区,确定30个重点镇,将创建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构建起部、省、市、县、乡、村“六级联动”工作格局。同时,建立四级“书记抓粮”工作机制,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落实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指挥田”,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切实把“指挥田”抓成“责任田”。坚持科技种粮,实施“六大工程”。德州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绘制“吨半粮”创建地块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努力把“吨半粮”示范区打造成全国样板。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紧扣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684万亩,占粮田面积的85%。齐河县、禹城市成功创建全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县。实施地力提升工程,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核心区深耕技术覆盖率、配方肥利用率均达到100%。坚持全链兴粮,实现融合发展。围绕粮食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环节,推动粮食产业拓链展链延链,努力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培植壮大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4435家,建成集生产服务、仓储、烘干等功能于一体的为民服务中心68处,形成全托管、半托管、菜单托管等服务模式,构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吨半粮”服务体系,全市800多万亩粮田,80%以上实现了社会化服务。培植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坚持“本地育”与“外地引”并重,形成以发达、五得利、粮全其美等为代表的面制品加工产业链,以保龄宝、百龙创园、福洋生物等为代表的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全市粮食年加工能力达1000万吨。实施“食品名市”战略,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市级规划建设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县级按照“一县一园”分类推进特色创建,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方阵。同步整建制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打造“德州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面向京津冀鲁的“中央厨房”。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全市夏粮总产76.97亿斤,比去年增加0.73亿斤;120万亩核心区超九成地块亩产650公斤。中国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4月9日正式开园,同福、航天食品等一批知名农业龙头企业落户。目前,全市拥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74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100亿元。步步为营,推进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制造业是立市强市之基、高质量发展之本、共同富裕之源。市委、市政府态度很鲜明,就是把先进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各县市区都要作为最优选项。”在德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暨优化营商环境、“双招双引”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田卫东发出攻坚“动员令”,要把先进制造业和优化营商环境、“双招双引”统筹起来一起抓,实施“十大行动”,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2022年,市第十六次党代会、十九届人代会提出,以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积极打造中国食品名市、特色体育名城、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对标省“十强产业”部署,德州抓重点、抓关键,将原本的33条产业链优化调整为11条产业链。认真落实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在大抓技改、“种子”企业培育等10个方面加力提速,重点培育电子信息、高端化工等七大主导产业和12个标志性产业链。目前,2个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3个集群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德州以解决问题成效为衡量标准,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实行“揭榜挂帅”,用市场竞争来激发创新活力。通过公开征集龙头骨干企业重大技术需求,组织高校和科研单位等社会力量进行揭榜攻关,攻克制约重点产业领域提升发展的技术难题,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每个项目最高支持500万元。今年,德州确定了“OLED蒸镀用复合陶瓷点型蒸发源”等10个项目为年度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项目。数字经济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关键增量和战略支撑,是赢得新一轮发展竞争的历史性机遇。德州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新基建三大提升行动,增加值增速182%,规模、GDP占比实现“双倍增”。在全省首发工业用云量指标体系,上云企业超过2万家。做“火”赛事,建设特色体育名城11月5日上午,2023德州运河马拉松鸣枪开跑,吸引了来自各地的8000名跑友参加。这是德州举办的首场马拉松赛事,也是德州深入推进特色体育名城建设的有力举措。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特色体育名城的目标要求,明确了聚焦聚力建设高端体育装备智造基地、打造中国体育装备创新谷、数字赋能体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打造全民智能健身新场景、打造“运动365”全民健身品牌、打造体育赛事新主场、开展竞技体育争光行动、实施体教深度融合发展工程、促进体育消费“十项重点任务”,努力将德州建设成为体育产业发达、体育赛事丰富、特色项目突出、群众体育活跃的体育名城。今年,《德州市特色体育名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制定出台,以建设特色体育名城为目标,提升体育产业质量,提高体育竞技水平,打造全民健身品牌,力争将德州打造成为体育科技创新名城、体教深度融合名城、体育赛事名城、全民体育消费名城、大运河体育文化名城、高端体育制造名城。群众体育方面。德州以全民健身运动会为主线,以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活动为引领,通过打造品牌赛事、推广特色项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了群众体育生活,市教体局获评山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市“三个一”和“两个一”全民健身工程和乡村社区体育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体育产业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体育产业企业2000余家、总规模4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6家、规模261亿元。拥有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2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3个,中国商用健身器材生产基地1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1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5个;全市体育用品制造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4件,国家免检产品1件,通过国体认证的体育企业4家,120多种竞技体育器材通过国家奥委会及其他专项专业认证。下一步,德州将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大组织建设力度,补齐体育设施短板,激发基层体育组织活力,形成‘大体育’工作格局。同时,释放品牌红利,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完善企业发展政策、大力招商引资、激励企业扩大规模,引导企业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由单纯制造向服务延伸转型,形成全产业链优势。在此基础上,培育如本次陵城区举办的全国钓鱼大赛这种赛事品牌,用市场的方法,把体育做“火”,把产业带“活”,走出一条以赛事为引领,体育、教育、文化、旅游、产业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德州体育发展新路子。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