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华风®️
搜罗网 -
没走进光明港琼甜茶馆,就先听见了里头的动静——铜壶碰撞的脆响、藏语的闲聊声、偶尔夹杂的欢笑声,像一首没谱的市井小调,隔着门板都能感受到那股子热乎气。听满世界跑的冠伦说这里是拉萨最大、人最多的甜茶馆,亲身体验才知所言非虚:不到下午5点的屋里,百余号人把长条木桌挤得满满当当,连过道都得侧着身子挪,听说早晨几百人更是站得密不透风,空气里飘着的甜香,热闹得像过年。这里的规矩带着股子老派的默契。把一元现金压在玻璃杯下,不用招呼,穿白大褂的阿佳就提着锃亮的铜壶走过来,手腕一倾,琥珀色的茶汤“哗啦”注满杯子,顺手收走钱。喝完了再垫一元,又会有人续上,一杯接一杯,像流水般自然。邻座的几位本地人,是茶馆里最常见的风景。他们说自己每天下午三四点准到,平时靠卖藏饰过活,此刻却只是并排坐着,不怎么说话,偶尔端起杯子抿一口,我瞅着屋里明明挺热,他们却坐得安稳,忍不住问缘由,几人相视而笑,答案简单得像杯底的茶渍:“茶好喝,喜欢。”这茶确实担得起“喜欢”二字。入口是温润的甜,竟和港式奶茶有几分神似,后来才知道,这甜味里藏着段跨文化的故事。甜茶并非西藏原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印度、尼泊尔商人涌入拉萨,他们带来了用英国红茶、牛奶、白糖熬茶的法子。这香甜柔和的口味,和传统酥油茶的咸香浓郁截然不同,慢慢在拉萨扎了根,成了男女老少都离不开的味道。至于为何这里的人偏爱甜茶而非传统酥油茶?其实并非不喝,只是场景各有不同。酥油茶更浓、热量更高,是牧民在高寒地带御寒的“能量包”;而甜茶口感轻盈,带着恰到好处的甜,更适合在温暖的茶馆里消磨时光,尤其受城市居民待见。就像邻座的藏胞,捧着甜茶坐一下午,喝的或许不只是味道,更是那份不用急着赶路的松弛。配茶的小吃也带着实在的诚意。5元一份的薯条,是本地土豆切块现炸的,外焦里绵,撒上辣椒面竟辣得通透;饿了来碗7元的藏面,浇上喜马拉雅辣酱,辛辣混着面的筋道,再就一口甜茶,冷热酸甜在舌尖打转,舒坦得很。坐在这人声鼎沸的茶馆里,看着人们慢悠悠续茶、静静发呆,忽然懂了拉萨的慢。这里的时间不按钟表走,而是跟着铜壶里的茶汤一点点淌。不用急着说什么,不用忙着做什么,一杯甜茶就能泡软大半天。就像那位本地人说的“喜欢”,或许正是这份不慌不忙的日子,最让人贪恋吧。(图文:陈林)
搜罗网 -
湖南日报7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晗 见习记者 张爔文 通讯员 刘为)25日,由中国侨联指导、湖南省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幸福湖南”2025海外华文媒体湖南采访行在长沙启动。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名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参加启动仪式。26日至29日,采访行将走进益阳、怀化,深入学校、村庄、纪念馆、博物馆、古商城等地,开展采访采风活动。“海外华文媒体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孙民生致欢迎辞时表示,长期以来,大家扎根海外、心系桑梓,用独特的视角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发展成就,讲述湖南的动人故事,为增进中外理解、促进侨胞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采访行,希望大家多走走、多看看,亲身感受湖南的发展活力、文化魅力和生态美丽。期待大家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把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湖南呈现给世界,让更多海外朋友了解湖南、关注湖南、投资湖南。“海外华媒是湖南故事的世界信使。”印尼《鹿见寰宇》新媒体社长章维佳表示,湖南所蕴藏的文化瑰宝,是湘江奔涌的千年文脉,是群山巍峨的坚韧风骨,更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炽热表达。此次参加2025“追梦中华·幸福湖南”海外华文媒体湖南行活动,将围绕湖南新发展阶段的新定位,讲好湖南新故事,让世界真正听懂这方水土的壮阔交响。加拿大搜罗传媒副总经理唐明涛说,作为海外华文媒体,要做的是用好立体化传播的“组合拳”,结合所在国的特点,用图片定格细节、用文字深挖内涵、用短视频传递鲜活,让湖南故事通过多维度的表达触及更多人,让世界看见一个真实、立体、温暖的“幸福湖南”!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搜罗网 -
【搜罗西藏7月25日讯】”共鉴华夏·同传五洲”全球华文媒体联盟中国行活动走进西藏,深入探访了甘露藏香、西藏乙宙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西藏尚厨炊具科技有限公司,在古老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科技的创新中,感受西藏发展的多元活力。甘露藏香:三百年医香传承的守正创新拉萨药王山脚下,甘露藏香的工坊里弥漫着清醇悠远的香气,这缕香气已在雪域高原飘荡300余年。作为藏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甘露藏香历史可追溯至1696年,由当时门孜康(今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院长钦饶罗布依据《四部医典》等经典研制,精选柏木、藏红花等数十种天然藏药材,经20余道传统工序制成,凝结着"医香同源"的智慧。作为藏香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单位,甘露藏药主导起草了2014年西藏传统藏香工艺标准。现代生产中,既保留牛角研钵手工研磨等传统技法,又引入无菌车间、智能温控晾晒系统保障品质。如今已发展出意乐藏香、安心藏香等10余个系列,年销量突破50万盒,远销印度、尼泊尔等地。2024年,藏香业务随甘露股份上市整合至集团旗下甘露资源公司,迎来新发展。企业在林芝建成500亩藏药材种植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村落年增收近200万元,既保障原料纯净,又让千年医香焕发民生价值。乙宙智能:高原低空经济的开拓者与实践者拉萨柳梧新区的乙宙智能研发中心内,工程师们正调试适应高原环境的无人机。这家2016年成立的企业,已成为西藏低空经济"领头雁",2024年营收8000万元,研发团队占比25%,23项专利中"高原无人机抗寒续航技术"填补行业空白。在柳梧高新区500平米厂房内,两条生产线正组装高原专用无人机。"通过改装电机、优化电池,设备能在零下20℃、风速10级环境稳定作业。"技术总监介绍,为森林消防定制的机型可携20公斤物资飞行50公里,已参与那曲草原火灾救援、林芝冰川搜救等10余次任务。作为西藏首家无人机低空经济运营商,业务覆盖多领域:年为500千伏电网巡检3000余公里,发现隐患200余处;与边检总站合作的"智能巡边系统"实现边境24小时监测;今年4月南北山绿化中,无人机吊运树苗15万株,效率为人工8倍。企业联合西藏大学建成研发实验室,与技师学院开设定向班,2024年接收的17名应届生已成长为技术骨干;建成西藏首个无人机维保中心,实现"当日报修、三日修复"。"要让无人机成为高原发展的'空中毛细血管'。"公司负责人说。尚厨炊具:科技炊具里的高原生活温度拉萨经开区的尚厨炊具车间内,藏式纹样的炊具正改变着雪域百姓生活。2022年成立的这家企业成果显著:10条生产线年产100万只产品,7大类30余种覆盖全场景,2024年销售额4.1亿元,"雪莲花"品牌市场占有率超60%。针对高原低沸点难题,研发团队开发"双阀控压"技术,让压力锅15分钟炖烂羊肉,效率提升一倍;专利"防溢锅盖"解决汤汁外溢问题,成为明星功能。细节处彰显关怀:食品级304不锈钢保障安全;藏式纹样、藏汉双语面板呼应文化;2公斤重的"户外便携套装"适合游牧,去年在那曲、阿里销量超5万套。116名员工中藏族占比65%,38名本地大学生经培训成长为骨干,工资高出当地平均30%。弹性排班、藏式食堂、节日锅庄舞等让员工感受温暖。"我们的锅具要煮出酥油茶的香,更要熬出高原生活的甜。"负责人说。从藏香余韵到无人机身影,再到炊具烟火:西藏正以传统为基、科技为翼,书写新时代篇章。
搜罗网 -
【搜罗西藏7月24讯】"共鉴华夏·同传五洲"全球华文媒体联盟中国行活动走进西藏,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代表们踏上了一段涤荡心灵的高原之旅。从圣城拉萨到羊卓雍措,从卡若拉冰川到雪线边缘,在海拔数千米的天地间,感受着自然与信仰交织的独特力量。清晨驶离拉萨,318国道旁的风光随海拔攀升渐次铺展。布达拉宫的金顶在晨雾中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的雪山与草原。尽管高原反应带来些许不适,但媒体代表们眼中的兴奋丝毫未减——每一次呼吸的急促,都像是与这片土地进行着深度对话。羊卓雍措的出现打破了旅途的喧嚣。当这片被藏人视为"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的湖泊映入眼帘时,所有人都停下了脚步。幽蓝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岸边金黄的油菜花田如油画般铺展,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玛尼堆上的石块承载着千年的祈愿。在这里,自然的壮美与信仰的力量交融,让每一位来访者都心生敬畏。向海拔更高处行进,卡若拉冰川的冰蓝身影刺破云层。这座西藏最易抵达的冰川,以其磅礴气势震撼着众人:冰舌从雪峰倾泻而下,如凝固的瀑布悬于山岩之间,阳光照射下的冰晶闪烁着清冷的光。短暂的云雾散去后,冰川全貌展露眼前,那耀眼的白与山体的褐形成强烈对比,既展现着自然的伟力,也留下了气候变迁的印记——冰川末端裸露的岩石,无声诉说着环境的变化。一路行来,媒体代表们在高原的低氧环境中感受着身体的极限,更在与自然的对话中触摸到心灵的原乡。西藏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是地理上的世界屋脊,更在于它用纯净的风光与厚重的信仰,为每一个到访者提供了一处安放心灵的所在。在这里,语言是多余的,唯有内心的感动在不断生长。
搜罗网 -
【搜罗拉萨7月23日讯】拉萨的晨光刚漫过红山,“共鉴华夏·同传五洲——全球华文媒体联盟中国行·走进西藏”活动已踏入第三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人亲身感受到布达拉宫的历史年轮、大昭寺的信仰温度,而《文成公主》实景剧更展示了西藏文化的渊源流淌。红山之上:宫堡里的文明对话清晨的布达拉宫,红白墙在雾气与阳光下泛着历史的厚重光泽。这座矗立于红山之巅的宫堡,7世纪由松赞干布肇建时,原是藏汉和亲的见证;17世纪五世达赖重修后,成为藏汉建筑技艺碰撞的巅峰之作。白宫的回廊里,唐卡上的藏文与汉文题记并排陈列;红宫的佛殿中,中原工匠锻造的金册与吐蕃时期的玉印共诉往事。走进布达拉宫内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立体的文明史。在壁画前,可以看到画中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剪影,正与远处雪山构成跨越千年的呼应。讲解员指尖划过的每一处雕饰,都藏着汉地斗拱与藏式碉楼的对话——这是西藏与中原血脉相连的最好证明。八廓街旁:信仰里的文化根系午后的大昭寺,八廓街的转经筒声从未停歇。磕长头的朝圣者额头沾着尘土,转寺的老人手中经筒转动,而寺内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前,酥油灯长明不熄。这尊由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佛像,早已成为藏汉信仰交融的精神图腾。“近年来,国家给寺里装了智能安防,还帮我们把壁画做成了数字档案。”大昭寺僧人指着殿角的监测设备说。在经堂的梁柱上,汉地的彩绘纹样与藏式浮雕浑然一体,就像千年来在这里生长的文化根系,早已盘根错节,密不可分。拉萨河畔:舞台上的千年和合夜幕降临时,拉萨河畔的实景剧场亮起灯光。400余名演员踏着月光起舞,《文成公主》的剧情在山水间铺展:《文成公主》以自然山川为背景,采用3D环绕音效与360°星空实景光影技术,将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故事生动呈现。全剧分为五幕,从繁华长安到漫漫征途,再到高原婚礼,展现了文成公主的传奇一生。800余名演职人员身着华丽服饰,用精湛的舞蹈和动人的音乐,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场真实的牛羊马群参与演出,带来了战马奔腾、万民欢庆的震撼场景。自2013年首演以来,《文成公主》已累计演出超2200场,接待观众和游客超3200万人次,成为西藏文旅融合的典范之作。该剧不仅丰富了拉萨的夜间文化生活,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一位观众激动地表示:“这场演出太震撼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民族融合的伟大力量。”未来,《文成公主》将继续创新升级,以更精彩的演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搜罗网 -
【搜罗拉萨7月22日讯】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共鉴华夏·同传五洲”全球华文媒体联盟中国行系列活动之走进西藏代表团,深度走访西藏日报社、西藏博物馆及西藏广播电视台,深入了解西藏的历史文化与现代传播格局。西藏日报社作为西藏和平解放后创办的第一家日报,西藏日报社见证了自治区的发展变迁,如今已成功实现从传统报业向融媒体矩阵的转型,形成了“七报一刊两网两端十三微”的全媒体传播格局。代表团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参观了新闻采访中心、对外传播中心等核心部门,亲身感受报社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曾经的油印简报已发展成为以藏语汉语双语出版的《西藏日报》为核心,联动多平台、多语种、多终端的全媒体生态系统,这让代表们深刻体会到西藏新闻人的创新与担当。在座谈环节,西藏日报社对外传播中心主任李成业介绍了报社的国际传播战略,通过构建“自主平台+海外社交媒体+个人账号”的三位一体传播矩阵,“ixizang”账号正不断扩大海外受众群体。西藏国际传播中心主任张韬则表示,自中心成立以来,已策划推出多个国际传播产品,并计划于8月底推出首个面向海外用户的多语种APP。双方还围绕“文明互鉴、融媒共创”主题,就内容互通、品牌共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西藏博物馆这座位于拉萨市南郊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自1999年开馆以来,已成为展示西藏历史文化的核心窗口。媒体团在讲解员引导下,参观了“史前西藏”“吐蕃王朝”等多个常设展厅,了解了西藏从原始社会到近现代的文明演进历程。博物馆内丰富的藏品让代表们驻足凝视,一尊唐卡里的观音、一柄吐蕃时期的铁剑等文物,不仅是西藏历史的见证,也体现了中华文明一体多元的格局。讲解员介绍,博物馆藏品总量超过5万件,涵盖多个类别,串联起西藏与周边地区的古代交流轨迹。海外媒体代表对博物馆的专业性与国际化表达给予了高度评价。西藏广播电视台作为西藏自治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机构之一,西藏广播电视台承担着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多重职能,是覆盖西藏城乡、辐射南亚区域的重要舆论平台。代表团参观了新闻演播大厅、融媒体制作中心等区域,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节目制作流程,让代表们对西藏媒体的技术跃升有了直观认识。藏语频道主编介绍,藏语新闻联播已覆盖自治区90%以上的村落,同时电视台还承担着多项公益职能。此外,电视台近年来在国际传播领域也不断探索,通过多语字幕处理和海外账号,努力实现与国际观众的“同频共振”。海外华文媒体人对电视台的能力表示赞赏,并希望在联合节目制作等方面展开合作。此次海外华文媒体的深度走访,从媒体融合到历史文化,再到现代传播,全方位、立体式地感知了西藏的魅力与活力。在“共鉴华夏、同传五洲”的主旨下,这场高原之上的交流活动,将汇聚更多力量,讲好中国西藏故事,推动西藏文化走向世界。(图文:陈林)
搜罗网 -
7月21日,中国记协台港澳工作部在西藏拉萨举办“记者沙龙”,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为主题,邀请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主任坦妮娅,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陈朴,西藏社科院当代所助理研究员陈锋,西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教授赵君,分别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作了专题介绍,并就华文媒体人士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互动交流。中东绿洲传媒、奋韩网、世界侨报,柬华日报,日本东方新报、中文导报,非洲时报、西非统一商报,加拿大搜罗传媒、七天传媒,美国华尔街先驱报,巴西华人网,澳大利亚澳视传媒、澳洲亿忆网、塔州华人报,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新侨报,斐济日报,新西兰乡音报、中文电视台、BNE佳讯全媒体集团,英国欧华第一时间,捷克布拉格时报,罗马尼亚欧洲侨报,意大利欧洲华人报,荷兰联合报,葡萄牙葡华报、葡新国际文化传媒,奥地利欧洲时报等近30家华文媒体人士参加活动。(文字来源: 中国记协网)
“共鉴华夏·同传五洲”全球华文媒体联盟中国行系列活动之走进西藏活动启动
搜罗网 -
【搜罗拉萨7月21日讯】由中国记协与西藏自治区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共鉴华夏·同传五洲”全球华文媒体联盟中国行系列活动之走进西藏今日在拉萨正式启动。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8个国家的27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齐聚一堂。此次代表团将以为期一周的行程,通过文字与镜头探寻、了解并传播西藏的发展与文化,共同见证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江海洲,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记协主席张先群,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新闻办主任坦妮娅,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田玉红,中国记协台港澳工作部主任沈毅兵出席启动仪式,全体海外媒体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张先群在致辞中指出,60年来,西藏实现了从封闭贫困到开放繁荣的巨变,“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他鼓励媒体代表用笔墨与镜头记录并传播当代西藏的真实面貌——这里的和谐、发展与希望。田玉红强调,海外华文媒体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她表示,此次西藏之行是一次跨文化交流,旨在“打破刻板印象、揭示真相、增进理解”,帮助国际社会更准确、全面地认识西藏的发展成就与文化底蕴。奥地利《欧洲时报》中东欧版总经理宣绚作为海外媒体代表发言时指出,西方对西藏的叙述往往存在偏见。“我们亲临此地,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西藏,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西藏的故事。”她表示,“唯有真相能促进理解,唯有对话能达成共识。”她还回顾了2023年西藏文化代表团访问欧洲时的积极反响,称文化交流是“消除偏见、深化互信的最有效方式”。随着启动按钮被按下,为期一周的采访行程正式启动。接下来,采访团将前往拉萨、林芝及周边地区,围绕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民生改善等方面展开采访。代表们表示,将秉持专业态度与国际视角,力求展现一个充满活力、真实立体的当代西藏。
聚焦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援纪念馆 感受不屈精神与重生力量
搜罗网 -
【搜罗甘南7月14日讯】2025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活动盛大举行。来自法国、加拿大、日本、巴西、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8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深入甘南,探寻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成就,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援纪念馆成为行程中的重要一站。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援纪念馆坐落于舟曲县“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灾情最为严重的三眼峪冲击口与白龙江堰塞湖交汇处。2010年8月8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让舟曲遭受重创。为铭记这段历史,弘扬伟大的抢险救灾精神,舟曲县委、县政府遵循“原真保护、艺术再现、尊重逝者、鼓舞后人”的建设思路,建成了这座特殊的纪念馆。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踏入纪念馆,占地面积6535平方米的馆区庄严肃穆。馆内建筑面积2074平方米,布展面积1800平米,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 ,20个展览区域和12个外景点,借助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地重现了从抢险救援到灾后重建的艰辛历程。馆内122件(套)馆藏实物资料及展品、25010张图片资料,以及1116件音频、书籍、文字、视频等资料和其他收藏品,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记忆,让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直观感受到灾难的无情与人类的顽强抗争。作为全国唯一以泥石流灾害及抢险救援为主题的红色纪念馆,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精神的传承地。2011年,纪念馆被特批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此后还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等多项国家和省州县级称号。在参观过程中,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纷纷用镜头记录下馆内的珍贵展品和感人瞬间。他们表示,通过这次参观,深刻了解到中国在面对重大灾害时的强大凝聚力和救援能力,以及灾后重建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此次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活动,通过国际传播视角,将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援纪念馆所承载的精神与故事传递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在灾害应对、民族团结、精神传承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进一步提升了甘南州的国际传播影响力。
搜罗网 -
【搜罗甘南7月13日讯】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境内,全长137公里的“簪花之路”黄金旅游线正以独特魅力吸引着四方游客。这条北接扎尕那(相距78公里)、南连九寨沟(相距69公里)的风景道,不仅是甘川两省旅游联动的重要纽带,更以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淳朴浓郁的民风,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簪花之路”以舟曲县立节镇为“0”公里起点,一路串联起拉尕山4A级景区、三国摩崖石洞、羊布雪山、“三生三世”爱情秘境、沙滩国家森林公园、“鬼门关”峡谷等众多景观,最终抵达博峪镇吉也诺村。沿途21个古村落散落其间,村民们保留着世代相传的热情好客——无论走进哪家藏寨,都会有酥油茶的醇香扑鼻而来,老人会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讲述村落的故事,孩童们则带着纯真的笑容邀你分享山野里的野果。3条非遗廊道更是集中展现了博峪采花节、巴藏朝水节等独特民俗,让人沉浸式感受藏族群众的质朴与热忱。生态之美是“簪花之路”的底色。线路穿越海拔3456米的博铁梁,涵盖雪山冰川、森林湖泊、激流峡谷等多样地貌,8大生态秘境中,百年古木与清澈溪流相映成趣,达玛花谷的花海与云海交织成画,沙滩国家森林公园负氧离子浓度常年居高,堪称“天然氧吧”。车行其间,时而与林间飞鸟相遇,时而邂逅溪边饮水的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随处可见。这条线路由九大功能区组成,既是自驾游、探险者的乐园,更因民风与生态的双重魅力,成为集浪漫自由、民俗体验、生态康养、心灵净化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胜地,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寻得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