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C
Toronto
星期五, 18 10 月, 2024

追梦中华系列

2024海外华文媒体重庆采访行之沙坪坝-重庆国际物流枢纽

【搜罗网重庆5月23日讯】来自德国、奥地利、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8家海外华文媒体以及6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来到重庆参访。23日上午采访团来到沙坪坝区西部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沙坪坝区作为重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成为了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沙坪坝区致力于打造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使之成为西部地区物流中心的重要节点。走进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占地面积35.5平方公里,依托团结村重庆集装箱中心站和兴隆场特大型铁路编组站设立的内陆保税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是重庆铁路口岸、国际铁路港综保区及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所在地,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设立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重庆“三基地三港区”物流总体规划中唯一的铁路物流基地,是重庆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主战场,国家服务标准化、交通强国双试点,重庆铁路口岸、西部陆海新通道两大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承载体,全国首批示范物流园区、全市首批重点物流园区,多次获评全国优秀物流园区。除了物流枢纽园区,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也是一处值得参观的地方。集中展示重庆按照总书记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内陆开放高地”要求,通过“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取得显著成果和未来愿景的窗口。随着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的开放,重庆铁路口岸是国家扩大内陆开放的新举措,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大战略机遇。这里不仅是商品的集散地,更是资源的通道,是经济发展的动脉。随着口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选择在这里进行贸易往来。西部开发正在谱写新的篇章。从沙坪坝区到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从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到重庆铁路口岸,再到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我们看到了重庆沙坪坝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

程学源出席“追梦中华·西部开发谱新篇”2024海外华文媒体重庆采访行启动仪式并在重庆调研

5月22日,由中国侨联指导,重庆市委统战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支持,重庆市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西部开发谱新篇”2024海外华文媒体重庆采访行在渝启动。中国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程学源,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卢红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程学源强调,近年来,组织海外华文媒体和有关涉侨媒体实地采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新时代中国的新气象新面貌,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程学源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十一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中国侨联将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引导广大侨胞在新时代传承弘扬“嘉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侨界贡献。程学源希望广大海外华文媒体朋友围绕中心大局,满怀桑梓之情,为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鼓与呼。一是要坚持胸怀天下,发挥独特作用,当好推动中外人民交往和民心相通的民间使者,用唯美的镜头定格俊秀如画的中国美景,用灵动的笔触刻画激昂澎湃的中国速度,用真挚的情感讲述可亲可近的中国形象,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持续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可,为中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二是要积极发挥所长,通过高质量、有分量、接地气、受欢迎、传播广的优秀新闻作品,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描绘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明的吸引力和软实力。三是要借本次活动契机,宣传重庆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区位、璀璨的文化,记录和宣传重庆优质的营商环境、良好的惠企政策和巨大的商业机遇,让更多人了解重庆、奔赴重庆、建设重庆,推动重庆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谱写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篇章。卢红表示,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是具有三千多年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当前,全市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和视察重庆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卢红强调,海外华文媒体遍布世界各地,是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民间交流的重要力量。希望海外华文媒体围绕重庆构建“33618”现代化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讲好重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故事;围绕“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数字重庆”建设等,把重庆近年来的创新之举、奋进之势展现出来,讲好重庆全面深化改革的开拓故事;感受重庆智慧城市的“聪明”、数字服务的便捷、城乡环境的优美、基层治理的有序,讲好重庆积极探索超大型城市现代化治理之路的奋斗故事;捕捉重庆秀丽的城乡风光、璀璨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提炼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好经验,描绘重庆乡村振兴的好图景,讲好重庆大力推进城乡融合的拼搏故事。重庆市渝北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广莉在致辞中表示,渝北区是国家首批临空经济示范区、西部首个全国文明城区、全国武术之乡。希望媒体朋友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了解渝北投资创业新环境、经济发展新成就,对外讲好重庆故事渝北篇。采访团成员、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发言。续炳义表示,愿以赤子之心和专业品格,用清晰、理性、真切、客观、公正的声音沟通海内外,把重庆的经济建设成果和文化繁荣景象,以及浓缩在重庆的“嘉庚精神”展示给世界。“追梦中华·西部开发谱新篇”2024海外华文媒体重庆采访行活动历时7天,来自德国、奥地利、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8家海外华文媒体以及6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参加此次活动。采访团一行将深入涪陵、渝中、沙坪坝、渝北、忠县、奉节等地,通过实地考察、参访交流等形式,传承“嘉庚精神”,见证改革发展成果,体会巴渝的开放开发、创新活力,感受重庆的改革之力、发展之势,生动描绘重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所呈现的奋斗精神和非凡业绩,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发展篇章。在重庆期间,程学源一行实地调研了重庆市侨联工作,并与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卢红就进一步做好侨务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侨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陈迈,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联谊联络部部长桑宝山,重庆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孟卫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张琼,市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罗强,市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秦明山等参加了相关活动。(文章来源:中国侨联)

第六届西洽会丨展物流“筋络” 看“重庆造”通向“全球”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第六届西洽会将于2024年5月23日至26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届西洽会的现代物流主题展览上,重庆物流集团将携国际物流、港航物流、综合物流,以及市场商贸和客运旅游等“五朵金花”绽放本届西洽会,全面呈现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造”通向“全球”取得的累累硕果。在果园港,被海关称为“火眼金睛”的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H986,实现“翻箱倒柜”到“读秒通关”;过去15天左右才能运抵的“重庆造”汽车最短仅需7天就能送达……东向长江黄金水道、渝甬铁海联运班列,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渝穗班列,西向中欧班列(渝新欧)、中亚班列,北向渝满俄班列的“四向”国际物流通道体系,越来越多的“重庆造”漂洋过海,卖到“全球”。上起江津,下至巫山,在长江流域重庆段679公里岸线范围内,集装箱、件散货、化工、客运等现代港口集群布局也将亮相。供应链物流、物流装备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典型应用场景都将得以呈现。当下,“智能化”正渗透到各个物流环节。这些智慧物流的高科技也将亮相。例如,现场将亮相的智慧农贸平台,商户通过平台发货,只需通过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整合相同目的地的货物,就能实现一次性发货,不仅提高资源利用率,还降低运输成本。再比如,自助售取票、电子客票、人脸识别、电子结算……智慧车站,以省域联网售票系统和站务管理系统为依托,实现对人、车、站的全程智能化、精细化管控,保障旅客安全。一系列智慧乘车管理系统,让站场疏运效率提升50%。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新西部 新制造 新服务——从主题上新看第六届西洽会

重庆搭台,西部机遇,全球共享。5月23日,第六届中国西部国际贸易投资洽谈会(以下简称西洽会)将在重庆开幕。根据西洽会组委会收集的最新信息,在为期4天的会期里——有超过25个国家的39个城市的省(州、市)长,将莅临重庆共商合作。高通、沃尔玛、大陆集团、液化空气、亚马逊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0余个省区市的958家企业,将参会把握机遇。一大批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就将亮相展馆。第六届西洽会不仅延续了前五届的高标准、高质量,还迈出新步伐:大会主题由此前的“走进西部、洽谈未来”,转变为“新西部、新制造、新服务”。为何大会主题要聚焦“新西部、新制造、新服务”?4月22日至24日,总书记在重庆考察调研时强调,重庆要对标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和党中央赋予的使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西洽会主题之变,是重庆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度服务西部地区融入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西洽会向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展会,迈出的坚实步伐。服务西部地区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加快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搭建交流平台。服务西部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合作平台。服务西部地区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为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建立共享平台。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重庆,西洽会迎来了新使命。服务西部地区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加快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搭建交流平台四川连续五届成为西洽会的主宾省是本届西洽会的亮点之一。本届西洽会上,四川不仅将搭建主题展台,展示先进的技术、产品,还将举办一系列经贸交流活动,并以主宾省的身份举行招商推介,并在重庆进行实地考察洽谈。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庆、四川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正是川渝两地坚持“一家亲”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在西洽会的大舞台上,不仅可看到重庆与四川的携手合作,还能“沿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感受西部地区省区市的抱团发展。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届西洽会专门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设置了展区,把“13+2”(西部12省区市、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湖南省怀化市)共建这条通道所取得的成果,呈现在观众面前。广西北部湾港集团会首次携带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整果参展。这些榴莲整果是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以多式联运方式从国外进口而来。猫山王榴莲出现在西洽会上,正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赋能区域发展,为生活添彩的生动写照。以会为媒,齐聚一堂,同德同心。本届西洽会,将为西部省区市联通世界,发掘机遇提供绝佳契机。大会期间,西部所有省区市均派出代表参与各项活动,其中有10个省区市在大会现场布置了展台。服务西部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合作平台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离不开产业支撑。当前重庆正加快脚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重庆是制造业重镇,汽车、笔电、手机等产品享誉世界,将“新制造”纳入本届西洽会主题,就是要充分发挥西洽会的平台作用,促进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西部其他省区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契机。本届西洽会将围绕“新制造”,开展“1+3”先进制造赋能系列活动,即1场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和3场生产性服务业对接活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大项目签约将是本届西洽会首日的重头戏。围绕重庆部署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经过前期的对接,仪式现场将签约一批汽车及零部件、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型显示等项目,完善重庆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满天星”行动计划也在本届西洽会上安排了专场签约。重庆将围绕工业软件、汽车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与中国商飞上航工业、大陆集团伊必汽车软件、联想集团等企业签署一批重点项目。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创新是制造业升级的源头活水,本届西洽会上也充满创新元素。西洽会期间,重庆将邀请来自四川、陕西等地区的20余所著名高校、30余家市内外研发机构、50余家科技企业,集中发布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及产业创新成果。届时,像长安深蓝的最新款智能网联汽车“G318”,号称全球最亮的单片式LCD投影仪的峰米小明V1,将在西洽会现场进行全球发布。在展览展示方面,西洽会设置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展示区域。步入西洽会现场,便能见到一众黑科技与前沿技术。服务西部地区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为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建立共享平台本届西洽会规划了5大主题活动,包括:物流服务、创新服务、专业服务、投资西部和采购全球。值得一提的是,物流服务是首次入围西洽会主题活动。为何如此安排?因为“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因为“推动西部大开放、促进西部大开发,物流很重要”。现代物流贯通一、二、三产业,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重庆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提供有力支撑。因此,西洽会规划物流服务主题活动,就是希望加快构建重庆现代物流体系,为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物流服务、创新服务、专业服务、投资西部和采购全球5大主题活动,契合了本届西洽会的“新服务”主题。本届西洽会不仅在活动规划上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点,在展览展示方面,也可见到生产性服务业的丰富展品和案例。在活动方面,西洽会安排了检验检测专项活动,主要展示我市和西部地区、部分先进发达地区检验检测服务能力,以助力西部乃至全国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在展览方面,西洽会专题设置了现代服务业展区,重点聚焦软件信息、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绿色包装及科技成果转化等细分领域,还邀请到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等知名企业参展。还有备受关注的第三届中国(重庆)跨境电商交易会,仅交易会面积就有约23000平方米,汇聚全球数千家电商企业,将引导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配件、通用机械、新能源设备、五金工具等产品以跨境电商方式出口,助力“重庆造”及西部相关产品“出海”。此外,本届西洽会将举行渝港合作活动,谋划香港优质服务业与重庆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路径;发布《中国-东盟投资贸易法律政策指引》,助力企业抓住中新合作机遇,拓展东盟市场。万物备于我,九天成以何。新重庆以西洽会为帖,邀四海宾朋共享西部机遇。

鹭岛之滨寻嘉庚故里——“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 2024海外华文媒体福建采访行走进厦门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5月15日—17日,由中国侨联主办、福建省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2024海外华文媒体福建采访行活动来到嘉庚精神发源地——鹭岛厦门,寻嘉庚之风骨,扬嘉庚之精神。中国侨联兼职副主席、福建省侨联副主席齐志,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厦门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陈俊泳参加有关活动。厦门是陈嘉庚先生的故乡,自近代以来就是海外侨胞的主要进出口岸和侨汇集散地,也是侨胞在国内投资的中心区域之一。如今,被确定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的厦门,正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一批又一批“厦门经验”走向世界。百年历史积淀,赓续嘉庚精神。采访团厦门首站走进鳌园,怀着崇敬的心情,向陈嘉庚墓献花。院内风格独特的建筑与精美的闽南特色石雕共同谱写着艺术的乐章,也在静静诉说着嘉庚先生历时十年规划建设博物大观园的良苦用心。2014年,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任镜波以集美校友总会和个人的名义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反映海内外集美校友和嘉庚弟子的心声。总书记在给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在陈嘉庚纪念馆,采访团一行采访集美校友总会永远荣誉会长任镜波,听老人将嘉庚的故事和回信情况娓娓道来。如今已经90岁高龄的任镜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集美学校的毕业生,曾见过“校主”,对陈嘉庚先生有着深厚的感情。谈及收到回信的情形,任老先生仍然十分激动,“总书记跟我们心连心,回信平易近人、催人奋进。回信是我们在新时代弘扬嘉庚精神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希望华文媒体朋友们能更多地宣传嘉庚精神,讲好嘉庚故事,让嘉庚精神代代相传。”“嘉庚先生一生爱国爱乡,报效家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厦门人。”采访团成员、俄罗斯中国电视台联合创始人刘佩鑫说,“我们有责任让更多海外侨胞了解这段侨史流芳的嘉庚事迹。”1947年,陈嘉庚先生倡议而兴办的同民医院在同安正式开诊。采访团穿越院史长廊,在嘉庚园和功德碑前景仰,为嘉庚先生“办学救国,兴医济民”的精神所感动。漫步十里长堤,采访团一行了解嘉庚先生铸造海堤的历史背景。采访团成员、加拿大搜罗传媒集团执行董事陈林说道,“一路走来,对嘉庚先生所作贡献有了直观的感受。开医院、筑海堤、建大学、办银行……嘉庚先生回馈家乡的方式是很多样的,这也给我们以启发,传播嘉庚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从方法到形式都可以更加多元化,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百年学村,大社潮音。16日,采访团走进陈嘉庚故居和归来堂,听陈嘉庚先生侄孙陈忠信讲述他耳濡目染的嘉庚教诲,在嘉庚精神的发源地集美大社中寻觅嘉庚印记。百年学村中极具嘉庚风格的中式燕尾屋檐,错落的闽南红砖古厝,让采访团流连忘返。在嘉庚先生筹建的华侨博物院,采访团回顾了数百年的风雨侨史,了解华侨走向海外的时代印记和在世界各地的奋斗脚步。采访团还走进集美人文馆,触摸装载着集美文化的历史风华。从嘉庚精神到学村文化,从学村文化再到闽南文化和华侨文化,一个人,一座城,一精神,三文化,采访团一行边走边看,感受着鹭岛厦门的别样内涵。遍访南强风华,读百年厦大。在历经沧桑的厦大校园中,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蕴藏着“嘉庚基因”和“诚毅编码”。“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嘉庚先生倾资创办厦门大学的故事让采访团动容。采访团成员、澳门《国际贸易导报》总编辑殷杉十分感慨,“厦门大学1963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可见其建校办学质量之高!‘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嘉庚先生的苦心和远见让人钦佩!他被称为‘校主’,厦大这么大,他却只在小小一块奠基石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他的无私和胸怀让人感动。嘉庚先生的办事原则就是爱国爱乡,他的精神值得广泛传扬。”随后,采访团与厦门大学专家学者代表就“如何发挥海外华文媒体作用,传承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开展座谈交流,为进一步推动嘉庚精神在海外的传播建言献策。5月15日—17日,采访团一行追寻嘉庚先生的足迹,在厦门参观采访鳌园、陈嘉庚纪念馆、同民医院、归来堂、陈嘉庚故居、集美大社、华侨博物院、集美人文馆等,全面了解陈嘉庚先生的一生和为祖国、家乡作出的巨大贡献,为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贡献积极的媒体力量。(文章来源:中国侨联 责编:刘琼、张雯)

走进厦门,追随嘉庚精神(三)视频

【搜罗网福建厦门5月17日讯】由中国侨联主办、福建省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2024海外华文媒体福建采访行在厦门迎来了尾声,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5家海外华文媒体和有关涉侨中央媒体代表共同在福建追随嘉庚精神得到了了很多的收获。

探访海丝名城——“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2024海外华文媒体福建采访行走进泉州

5月13日-14日,由中国侨联主办、福建省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2024海外华文媒体福建采访行活动走进侨乡泉州。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率采访团一行赴开元寺、泉州六中、泉州侨批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李光前故居纪念馆、国光中学等地采访考察。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刘林霜,市政府副市长姚飞会见采访团一行。千年古城,东海之滨。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是宋元中国重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窗口,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市22处世界遗产星罗棋布,是国内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类别非遗名录的城市。在泉州,一砖一瓦都有历史,一街一巷都有故事,处处展现出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文化包容和文化自信。开元寺作为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庙宇庄严、古榕参天、古意盎然,多元融合的宗教文化与氤氲的古城烟火气和谐相融。采访团一行循着讲解员的介绍,感受宋元海洋贸易带给泉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的特征。在“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泉州中山路,千年海丝文化在此交融,东西合璧建筑风格交相辉映。采访团走访了中山路上我国保存最完整的联排式骑楼建筑,漫步金鱼巷,用相机记录着泉州古城的美好,品味着泉州的烟火气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旅居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约950万人。以“番仔楼”改造的泉州侨批馆收藏了大量与华侨相关的文物和资料,一封封侨批,一件件旧什,承载着侨胞浓浓乡情和家乡亲人深深的惦念。“侨批,是华侨与家乡亲人联系的纽带,也是他们海外奋斗历程的见证。侨批馆是了解泉州华侨历史的重要窗口。”罗马尼亚《欧洲侨报》副社长孙雨梅说道,“我看到了一封又一封充满思乡之情的侨批,感受到了华侨们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祖国的热爱。”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是一所华侨史专题博物馆,展示了泉州籍华侨华人异域创业、回报家乡的历史,史料详实,展出丰富。当看到展柜中陈列的2004年《国际日报》报纸首页时,印尼《国际日报》新媒体社长章维佳很是激动,更有感动与自豪,“同时展出的还有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报纸,让我深感华媒是中国与住在国侨胞之间的重要纽带。我要继续心系祖国发展,心连家乡乡情,为同圆共享中国梦贡献力量。”闽籍侨胞众多,旅外乡亲热心桑梓建设、兴资建学蔚然成风,陈嘉庚和李光前便是其中的代表。陈嘉庚曾出任泉州六中首届董事长,在学校创办之初解决办学经费紧张的困难,并坚持资助学校长达7年。“我既是你们学堂的董事长,学堂里的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一定负责协助解决。”陈嘉庚兴学报国的高尚品格,深深打动了大家。在小城隍前,学生们吟起纪念嘉庚先生的诗歌,唱起不忘嘉庚、立志刻苦求学的歌曲。采访团一行静静地聆听,那一刻,敬仰追思之情在人们心间流淌,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有了最直观的体现。南安国光中学是陈嘉庚之婿李光前于抗战之时创办的。1950年,受李光前委托,陈嘉庚亲赴梅山实地考察,全权支持国光中学扩建。新建成的学校,成为当时晋江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中学。根据陈嘉庚的提议,学校还招收了大批侨生,为祖国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平时需要教育,战时更需要教育!远处国外,在祖国办教育也可略尽国民义务。’”马达加斯加中非日报社副总编许海媚说道,“李光前先生致信朋友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在海外、心系桑梓’是重逾千钧的几个字。”“刚刚参观了李光前故居纪念馆,此时在国光中学的校园里听着朗朗读书声,深切感受到广大侨胞为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和发展,为家乡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澳大利亚澳华电视传媒创办人任传功表示,“海外福建人淳朴善良、勤劳拼搏,在华社中起到了标杆的作用,这与老一辈闽籍华侨精神的影响和传承是分不开的。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人,我们将运用好各自在海外的平台,积极宣传和弘扬闽侨精神、嘉庚精神,助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不断向前。”此次活动是“追梦中华·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首次走进福建,采访团一行沿着嘉庚先生的足迹,将赴厦门开展采访考察。(文章来源:中国侨联 责编:皮博、张雯)

“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海外华媒座谈会在厦门大学举行

5月16日,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在厦门大学举行“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海外华文媒体座谈会。此次会议由中国侨联兼职副主席、福建省侨联副主席齐志主持,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厦门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林东伟出席并讲话。厦门大学相关专家学者,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埃及、德国、俄罗斯、马达加斯加、加拿大、阿联酋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24家海外华文媒体和6家中央涉侨媒体代表参加会议。左志强表示,为进一步落实总书记2014年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重要回信精神,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中国侨联通过举办短视频大赛、采访团、讲师团、展览会,出版纪念邮票,举办研修班,开展文化交流、联谊联络活动等,将“嘉庚精神”与新时代特征紧密结合,深入挖掘并广泛传播其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引导广大侨胞在新时代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左志强指出,此次座谈会对于大家走近嘉庚、了解嘉庚、宣介嘉庚,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大家一方面用心聆听,通过厦大专家们的讲解深刻感悟嘉庚精神,另一方面用力传播,让嘉庚故事传之四海,让“嘉庚精神”历久弥新。也希望各级侨联组织、媒体朋友、包括厦门大学在内的社会各界、海内外侨胞加入进来,用自己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传承和弘扬好新时代嘉庚精神。林东伟介绍了厦门大学的校史,为纪念校主陈嘉庚开展的各项活动,希望媒体朋友们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用镜头和笔触记录和传播厦门大学这一凝聚嘉庚先生毕生心血的百年学府的历史变迁及时代新颜。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高和荣,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苏俊斌,副教授叶虎,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副教授包广将等结合各自研究领域,提出弘扬“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要以内容为王,进一步加强媒体融合,通过区域化、分众化表达增强传播效果;借力当代前沿技术特别是智能视听技术,积极推动各方形成合力,不断增进中外民心相通。澳大利亚澳华电视传媒创办人任传功、香港中外新闻社总编辑韦燕、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澳门《国际贸易导报》总编辑殷杉、印尼《国际日报》新媒体社长章维佳、俄罗斯中国电视台联合创始人刘佩鑫、人民日报海外网海外部副主任刘姝麟等作为媒体代表进行交流发言。大家表示,嘉庚先生是侨界的旗帜,是广大侨胞心向祖国、情系桑梓的光辉榜样。海外华文媒体人要发挥各自优势,讲好新时代嘉庚故事,引导海内外中华儿女与祖(籍)国共奋进、与人民齐奋斗。据悉,中国侨联今年将开展系列活动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此次“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海外华媒座谈会是系列活动之一。(文章来源:中国侨联 责编:韩啸、张雯)

走进厦门,追随嘉庚精神(二)

【搜罗网福建厦门5月16日讯】由中国侨联主办、福建省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2024海外华文媒体福建采访行在厦门开始了第二天的采风活动,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5家海外华文媒体和有关涉侨中央媒体代表一起深度走访了陈嘉庚先生故居、归来堂、集美大社大祖祠、以及华侨博物馆和厦门大学,并在厦门大学举办了研讨会。一、陈嘉庚先生故居、归来堂陈嘉庚故居坐落于集美镇后尾角,今嘉庚路149号,是陈嘉庚先生居住过的地方。这是一座古老而简朴的二层小楼,建于民国7年(1918年),民国27年(1938年)被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炸毁,1955年修复,1980年重修。二楼正中是会客,西侧是陈嘉庚晚年的工作室、卧室、餐室和卫生间。故居西侧一座三层楼房是建于1983年的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面积800平方米,分“经商南洋,情深乡国”、“倾资兴学,百折不挠”、“赤诚爱国,鞠躬尽瘁”3个部分,以大量实物、图片、文献资料生动地表现陈嘉庚一生的光辉业迹,其中有毛泽东的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归来园位于嘉庚故居前,是根据陈嘉庚遗愿于1962年建成的。园中矗立着通高2.9米的陈嘉庚全身铜像,像后的归来堂是一座具有闽南民居风格的单层建筑。十几间厢房环绕着大厅,大厅里有一座折式黑色屏风,上用蚌壳镶写着1961年8月15日首都各界公祭陈嘉庚大会的悼词。厅堂中央安放着陈嘉庚的全身坐式青石雕像,两侧圆柱上挂着郭沫若1962年游集美时书写的对联:“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千秋”。二、集美大社大祖祠集美大社是一个有700多年历史的自然村落,被誉为“嘉庚精神”的发源地。集美大社大祖祠地处集美大社中心,是集美族亲,包括散居各地集美人的根。1912年陈嘉庚先生从新加坡返乡后,在这里召集各房角族长,商议各角旧学私塾停办,全社合创新学,先借大祖祠等为临时校舍。族长们一致支持,陈嘉庚即出资修葺祖祠,承担校费。1949年11月,国民党飞机滥炸集美学村,大祖祠东侧前后墙体也被炸倒塌。1950年9月,陈嘉庚返里定居,带头捐款,主持重建大祖祠,厅堂两侧门外眉间,用青石分别镌刻“再造承基”与“维新建国”。现大祖祠后厅堂上悬挂着三方牌匾,分别是“尊亲堂”、“乐育英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荣匾。它既展示了先贤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表现出的爱国爱民爱侨的事迹和高尚人品道德情操,又成为后人传承嘉言懿行的宝贵精神财富。三、华侨博物院华侨博物院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56年倡办,1959年落成开放,是我国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兴建的文博机构,既是中国第一家全面系统收集、研究、展示华侨华人历史和业绩的博物馆,也是包括有古代文物展、自然标本展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全国、省、市和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省、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厦门市国防教育基地、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全院占地面积12500 平方米,建筑面积8951.47平方米。馆藏文物6000多件,另有3000多件侨史文物、实物和大量侨史资料以及2万余张侨史照片、底片和部分族谱、音像资料等。现有《华侨华人》、《陈嘉庚珍藏文物展》、《自然馆》三个基本陈列,常年对外免费开放。四、厦门大学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早期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被誉为“南方之强”“中国最美大学”。学校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副部级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福建省和厦门市重点共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6个学部、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开设104个本科专业;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在校学生4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5700余人。 

走进厦门,追随嘉庚精神

【搜罗网福建厦门5月15日讯】由中国侨联主办、福建省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2024海外华文媒体福建采访行来到了厦门,将开展为期3天的采风活动。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5家海外华文媒体和有关涉侨中央媒体代表参加本次活动。一、鳌园鳌园位于厦门市集美学村的东南之滨,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像一朵洁白的睡莲仰卧在水面上。鳌园原为一座小岛,形状似龟,岛上有一妈祖庙,故亦称鳌头宫。抗日战争期间,该庙和集美学村一起毁于日军炮火。195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故乡,亲自谋划集美学村建设与发展。为不占良田,他精心组织工匠,将小岛扩建成园。鳌园于1951年9月动工兴建。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集美解放纪念碑”碑文。1961年8月,陈嘉庚先生不幸在北京病逝,中央人民政府遵照其遗愿,特派专列护送灵柩回集美鳌园。至此,鳌园工程竣工,历时10年。鳌园占地逾9000平方米,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墓和四周石雕围墙组成,鸟瞰呈繁体字“圖”字形。鳌园依图而建,图文并茂,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教育为一体是陈嘉庚先生“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理念的体现。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纪念馆于2008年10月21日开馆,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而建立的历史类名人纪念馆,是陈嘉庚文物资料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陈嘉庚纪念馆位于厦门市集美区嘉庚公园北门以东外填海处,总占地面积104484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5平方米。纪念馆整体外观秉承了嘉庚建筑特有的中西合璧风格,建筑主体与集美鳌园、嘉庚公园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构成集美鳌园景区。展厅基本陈列有两个:《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生平陈列》和《在陈嘉庚身边——嘉庚现象诚毅同行》,展览以图片、文物、实物为基础,力求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现陈嘉庚伟大光辉的一生。三、厦门同民医院厦门市同民医院(暨厦门市第五医院)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建于1947年,原名同安公立医院。开诊时,全院人员19人,开展临床诊治、手术、护理、接生等业务,医护人员主要聘请自东南亚从事西医工作的华人。1948年9月由陈嘉庚先生提议将医院更名为同民医院。从建院迄今,医院一直与新加坡同安会馆、东南亚华侨华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96年专门成立同民医院侨务办公室,积极为华侨华人在厦期间提供各种医疗保障服务,也长期为在厦特别是定居在翔安的新加坡归侨侨眷提供各种医疗健康服务,为其开通就医、体检绿色通道。2000年为纪念陈嘉庚先生对同民医院的功德,在院区内建立了一座嘉庚公园,并为嘉庚先生树立了一座汉白玉雕像。历经77年的变迁与发展,同民医院已发展成为厦门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公立三级综合医院。医院已连续5年跻身中国医院竞争力“省单医院100强”、“智慧医院HIC100强”,是福建省第2家、大中华区第29家通过HIMSS六级认证的医院,曾获全国“管理创新医院”“人文爱心医院”“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特色医院文化医院”“十大医学人文品牌医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及“健康中国 医者先行”样板医院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四、十里长堤集美地势旧有“五龙夺珠”之说,其中由天马山经浒井至集美的“集美龙”更有着独特的位置,传说“集美龙”离宝珠屿最近,其龙头便是集美学村至海岸线一带。20世纪50年代先后诞生的2.2公里高崎至集美海堤和2.8公里集美至杏林海堤,经串联形成了5公里(即10里)海上长廊,统称“厦门海堤”,即“十里长堤”。十里长堤因此也成了“集美龙”的龙眼所在,双堤形成的角度也造就了166°“集美之眼”的浪漫诞生。1950年6月,华侨领袖陈嘉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海堤,打通福建经济命脉”的提案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委会第二次会议上获得通过。高集海堤于1953年6月动工兴建,1955年9月建成通车,这条宏伟壮观的高集海堤是陈嘉庚智慧的结晶。2012年高集海堤开口集美侧岸线整治工程后,海域清淤、岸线整治,十里长堤区域范围内海域面积扩大,纳潮量提高,海洋生态逐渐修复,2017年被誉为“最美海上地铁”的厦门地铁1号线(被命名为“嘉庚号”)通车,自此落霞余晖、水波光影的自然景观与现代地铁、动车在十里长堤正式交汇,许多知名乐队、街头艺人在此驻场演唱,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往游玩、野餐、露营、听歌,成为厦门网红打卡点之一。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