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C
Toronto
星期五, 20 12 月, 2024

追梦中华系列

海外华媒走进陕西铜川药王山

4月5日,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5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组成的由中国侨联指导,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侨联主办的“行走中国•同心筑梦圆”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来到陕西铜川的药王山。药王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本名五台山,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山区山岭奇瑰、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历代修建的宫观庙宇,使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药王山有南庵、北洞、碑林、摩崖造像四大景区50余个景点,现存金、元、明、清古建筑165间,北朝以来摩崖造像45尊,历代碑刻及石塔300余座,明清石、木牌坊13座 。石刻遍布全山,丰富多彩,是中国保存北朝和隋唐造像碑最多的地方。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书法家及诗人于右任、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曾来到药王庙,对药王山建筑、石刻艺术给予肯定。

海外华文媒体夜游铜川花月荟

【搜罗铜川讯】4月5日,“行走中国·同心筑梦圆”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团一行,夜晚来到来到铜川非遗展示中心—花月荟,欣赏到各种表演后不仅拍案叫绝,感叹铜川夜文化之魅力。铜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发利用中心(铜川花月荟)是铜川市委市政府为了迎接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推动全市文、商、旅融合发展、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打造的重点示范项目。项目于2023年5月19日立项,建设期4个月,于2023年9月10日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开幕当天开街内测,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陕西省非遗特色示范街区(2023-2025)”称号。2023年12月20日,街区被评为国家级AAA景区。街区以非遗文化为本、非遗展示为媒、非遗文化展演为擎,集合了36项各类非遗项目,致力于打造成为陕西省知名的非遗文化特色街区。街区非遗文化展示以“耀瓷工坊”、“铜川好物馆”和“铜川非遗文化遗产体验馆”为阵地,集中展示耀州瓷、泥塑、秦绣、农民画等具有鲜明地域代表性的非遗文化,广泛传播非遗文化魅力。街区还将宋朝“四雅”焚香、点茶、插花、挂画与才子佳人、侠骨柔情主题相结合打造了极具宋朝文化特色的打卡屋,供游客体验。非遗文化展演依托铜川市千年厚重的非遗文化遗产,独创设计了坐虎针龙、心正笔正、姜女情开、千年炉火、鼓舞盛世等8个独具特色的演艺装置,运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为游客打造极具沉浸感的体验场景,并联动设置喷泉广场、招亲广场、电音广场等“三大”主题广场,长期驻场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铁花等传统技艺。铜川花月荟2023年共测试运营71天,累计接待游客170万人次,成为陕西周边热门旅游打卡地。其中,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接待游客突破40万人次。街区共举行各类主题演出、行进式文化演艺500余场,除美人鱼、打铁花、电音嗨场、篝火表演等日常经典的演艺项目之外,特别策划的拜月大典、嫦娥奔月、凤凰飞天以及万人唱红歌等特别节目震撼亮相,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游客前来游览,带动消费超300万元,节日盛况登上9月30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2023年11月20日街区闭街至2024年2月11日进行升级改造及演艺节目优化调整。正月初三(2月12日)重启运营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突破70万人次,新上线的摩天轮餐厅、气膜欢乐世界、非抓不可等游乐项目收入喜人,街区总营收突破600万元。此外,街区聚集铜川非遗特色小吃、老字号店铺以及农特产品展销、游乐设施等,致力于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全链条“游、购、娱、研、赛、学 ”一站式服务,促进文、商、旅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未来,铜川花月荟将以“传承千年非遗文化,荟聚一城烟火繁华”为使命,持续优化服务保障,在业态布局调整、街区规范管理、演艺形式拓展、运营方式转变等方面持续发力,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打造铜川文商旅融合发展的黄金名片,进一步引爆陕西周边游文化旅游市场,成为铜川文旅新IP。

宜药宜康宜君县

宜君县围绕“一个中心、五个平台”,通过研发、育苗、种植、溯源、加工、流通、金融服务等要素保障,提供检测、烘干、加工、收储、金融、交易等一体化服务,有效衔接了中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进一步加快中药材产业从一产转移到二产并高价值转化的步伐,全面提升中药材全产业链服务水平。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集群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种植党参、连翘、酸枣、大艾等中药材30万亩,其中宜君党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目前,全县中医药相关企业36家(其中中医药加工企业12家),专业合作主体76个。近年来,为落实省委“三个年”活动,宜君县围绕县委“134”发展思路,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进一步振兴宜君食品医药产业宣传暨招商引资工作、提升医药产业的资源共享服务、营造优良医药产业发展环境、推进高质量医药健康项目的快速转化、解决药品上市持有人面临的代工难、生产难等问题,持续强化延链补链强链,打造系统完善的中医药产业链,助力宜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宜君县将依托已建成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立足优势特色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地方,争取了天士力药业、林业集团等龙头企业来宜发展,不断完善中医药产业园建设。并与林业集团合作建成了全省首家中药饮片趁鲜切制工厂,年可切制2500吨鲜切饮片和2500吨净制饮片。可新增就业岗位60余个,产值9400万元。宜君将加快构建以中药材质量检测、原材料交易、中药材趁鲜切制、中药代工为一体的产地流通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营造优良医药产业发展环境,推进医药健康项目落地投产,实现政企共赢。下一步,宜君县将依托花溪谷、福地湖、食品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避暑旅游,构建康养旅游综合体。不断促进中医药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产品向高附加值延伸,使中医药产业迈上新台阶。

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纪念植树活动暨“侨心林”门槛石揭牌仪式举行

追梦中华,植树纪念,共筑海内外华夏子孙同心圆。4月4日上午,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延安市人民政府、黄帝陵文化园区管委会、黄陵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纪念植树活动暨“侨心林”门槛石揭牌仪式,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举行,39位海外侨领、20位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参与了此次活动。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结束后,海外嘉宾共赴桥山之上的侨心林。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中国侨联副主席高峰,陕西省侨联党组书记程勉贵,中国侨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献锋四人为“侨心林”门槛石揭牌。图片从左至右:中国侨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献锋,中国侨联副主席高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陕西省侨联党组书记程勉贵“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值此清明时节,各位海外嘉宾朋友们在这里共植侨心林,既是追根寻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寄托归根情怀,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中华儿女坚守初心,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陕西省侨联副主席尚小红表示,“侨心林不仅是树木的汇聚,更是归侨爱国情感的汇聚,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筑中国梦的象征。”中午12时许,植树活动正式开启,以“树”寓人,以“根”植根。植树后,海外嘉宾们步行前往黄帝陵拜谒。记者|王煜鑫审核|越川陕西华商国际传播中心 出品

听非遗讲故事|清明寻根黄帝陵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气势恢宏的《黄帝颂》唱起,庄严肃穆的乐舞告祭亦古亦今、大美大雅,参加祭典的人群怀着感恩之心,追思轩辕黄帝。4日上午,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黄帝陵举行。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现场。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黄帝乃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有土德之瑞且活动于黄土高原一带,故号黄帝,被后人尊为五帝之首。在后世的不断演化传说中,黄帝集人、神于一体。《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中华民族顺天敬祖,在重要时节或重大事件发生时会在桥山之上的黄帝陵祭祀祖先。黄帝陵内,“汉武仙台”遗址,青砖黄土,风貌古朴。史书记载,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率领十八万大军北巡朔方,凯旋时祭黄帝于桥山。从此,在黄帝陵祭祀黄帝成为悠久传统。“黄帝带领部族自强不息、锲而不舍、万众一心的奋斗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创造、奋斗、团结的民族精神之基,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副会长苏峰说。新中国成立后,黄帝陵祭典得到进一步重视。1961年,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黄帝陵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帝陵祭祀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演变,如今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格式和祀典礼仪,大致可分为公祭、民祭两种形式。”苏峰说。据介绍,目前公祭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最为隆重,一般由“典前序礼”和“公祭典礼”组成。“典前序礼”包括“山门景行”和“礼乐庙祀”两项活动,借鉴古代祭典礼制范式,生动展示民间非遗精华。“公祭典礼”目前包括全体肃立、击鼓鸣钟,唱《黄帝颂》,敬献花篮,恭读祭文,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乐舞告祭,龙飞中华,瞻仰轩辕殿、拜谒黄帝陵,种植桥山柏等九项仪程,营造庄严肃穆的祭礼氛围,彰显深邃厚重的人文内涵。“树高千尺不能忘了根。”参加今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的美国华裔朱介眉激动地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在海外也是拜祖先的,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当天,部分参祭人员前往桥山亲手种下象征保护祖陵、崇敬始祖的树木。桥山之上,“思源林”“炎黄子孙林”“民族同心林”等树木郁郁葱葱,与山上古柏共生共荣。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张茂泽说:“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中华儿女谒陵祭祖,以黄帝文化为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记者:张京品、蔡馨逸编辑:贾真、刘梓桐

追梦中华,植树纪念,共筑海内外华夏子孙同心圆

4月4日上午,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延安市人民政府、黄帝陵文化园区管委会、黄陵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纪念植树活动暨“侨心林”门槛石揭牌仪式,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举行,39位海外侨领、20位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参与了此次活动。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结束后,海外嘉宾共赴桥山之上的侨心林。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中国侨联副主席高峰,陕西省侨联党组书记程勉贵,中国侨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献锋四人为“侨心林”门槛石揭牌。“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值此清明时节,各位海外嘉宾朋友们在这里共植侨心林,既是追根寻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寄托归根情怀,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中华儿女坚守初心,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陕西省侨联副主席尚小红表示,“侨心林不仅是树木的汇聚,更是归侨爱国情感的汇聚,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筑中国梦的象征。”中午12时许,植树活动正式开启,以“树”寓人,以“根”植根。植树后,海外嘉宾们步行前往黄帝陵拜谒。记者|王煜鑫 审核|越川 陕西华商国际传播中心 出品

 “追梦中华·同心筑梦圆”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在铜川启动 

4月4日,由中国侨联指导,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侨联主办,铜川市侨联、《华商报》社承办的“追梦中华·同心筑梦圆”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在铜川启动。来自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南非、马来西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5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3家涉侨中央媒体参加此次活动。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献锋,采访团副团长、陕西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尚小红,铜川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白永琦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张献锋表示,近年来,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在会党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侨联组织、媒体朋友们和海内外侨胞的大力支持下,持续打造“追梦中华”品牌,创新开展各项主题活动。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活动,为广泛凝聚侨界力量、传播中国发展理念,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追梦中华·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已经举办了31期,此次陕西采访行是第32期,也是今年的第2期。张献锋向采访团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发挥自身特色和独特优势,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西篇章中的动人故事。通过实地参访深入了解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广泛宣传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实践。二是坚持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讲好陕西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挖掘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鼓与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三是创新表达方式,讲好陕西这片热土上的红色故事。要发掘三秦大地的革命故事,发挥精通住在国语言、熟悉住在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帮助住在国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的,对外生动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尚小红在致辞中表示,海外华文媒体是新时代极具特色的媒体,在坚持深耕内容的同时,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在传播中华文化、维护同胞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她希望海外华文媒体能够凝心聚力,做“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者;把握机遇,做当代中国故事和陕西故事的讲述者;坚定自信,做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促进者;创新合作,做国际舆论新格局的建设者。充分发挥好连接中国和世界的窗口作用,通过本次活动,向世界展现陕西魅力,讲好陕西故事,让世界了解陕西、认识陕西,也让陕西融入世界。仪式上,铜川市政府副秘书长白永琦代表铜川市委、市政府,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侨胞、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铜川的历史沿革和人文情况。多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交流发言时表示,讲中国故事、传中国声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海外华文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愿以赤子之心和专业品格,把陕西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新成就讲给世界听。4月4日上午,采访团一行在延安市黄陵县参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纪念植树活动暨“侨心林”门槛石揭牌仪式,随后拜谒黄帝陵。在为期5天的行程中,采访团一行将走进延安、铜川,围绕陕西高质量发展新成就、探寻华夏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等进行采访报道。

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举行

新华社西安4月4日电(记者王佳琳、张博文)岁序甲辰,节届清明。4月4日,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9时50分,公祭典礼正式开始,两岸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代表共400余人参与。典礼包括九项仪程:全体肃立、击鼓鸣钟,唱《黄帝颂》,敬献花篮,恭读祭文,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乐舞告祭,龙飞中华,瞻仰轩辕殿、拜谒黄帝陵,种植桥山柏。公祭典礼上,参祭人员全体肃立,现场击鼓鸣钟,表达中华儿女对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景仰和感恩。击鼓鸣钟后,《黄帝颂》响彻全场。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清华,全国政协副主席蒋作君,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马利怀,中国侨联副主席高峰,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等人敬献花篮。陕西省省长赵刚恭读祭文,全体人员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在盛大乐舞告祭中,一条长56米的“金色飞龙”从祭台中心盘旋腾跃而起,表达龙腾盛世、福佑中华的美好祈愿。随后,参祭人员依次瞻仰轩辕殿、拜谒黄帝陵。部分参祭人员在陵园中种植桥山柏,让巍巍轩辕殿、苍苍桥山柏见证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凝聚中华儿女奋进力量。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自汉代起,中华民族就开始祭祀黄帝的活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成为连接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重要情感纽带。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为主题,以“溯源、寻根、凝心、铸魂”为主旨,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台办、国务院侨办、全国侨联共同主办。(完)

“追梦中华·75载筑华章”2024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结束 采访团成员为四川历史文化与发展速度点赞

3月30日,“追梦中华·75载筑华章”2024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顺利结束。自3月24日该活动启动以来,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4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5家中央媒体代表先后到成都、德阳、眉山、乐山以及广安等地考察采访。体验天府之国发展速度3月25日—26日,采访团来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境内的成都青白江铁路港,实地感受了“陆上港口”的繁忙。据介绍,近日,始发于荷兰蒂尔堡的成都国际班列——第11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专列抵达成都国际铁路港,带来上千吨进口糖酒类商品,跨越万里山河相赴“春糖”之约。专列运来的德国啤酒、比利时巧克力、荷兰奶粉、意大利糖果等500余种进口商品,均在成都糖酒会进行了展销。参观结束后,美国《华盛顿中文邮报》董事长倪涛说道:“铁路港的启动运行为青白江进一步提升集散能力、国际门户枢纽能级以及多式联运能力提供了保障,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实践,为成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供了不竭驱动力。”在乐山的行程中,采访团前往了峨边彝族自治县的茗新村、五通桥区的化工企业等点位考察采访。采访团成员、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在茗新村感叹道:“这里桃花盛开,整洁且美丽,有一种恍如仙境的感觉。”在听说茗新村距离峨边南站高铁站只有8公里时,朱新娥非常意外,她感慨,便利的交通条件让茗新村与外界有了沟通的桥梁,相信峨边彝族自治县和茗新村会越来越好。3月29日,采访团一行又来到位于广安市岳池县的川渝合作生物医药城,四川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媒体代表们留下深刻印象,大家纷纷表示,将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所见所闻,向海外、向世界展现这里发展的面貌和速度。感受巴蜀大地历史文明采访团还前往了三星堆博物馆、三苏祠、郭沫若故居、邓小平故里、川东民俗博物馆等地参观。在三星堆博物馆,采访团一行了解了遗址发掘情况。博物馆里的各式文物,让采访团一行对古蜀文明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采访团成员、马来西亚《海内外》杂志社社长续炳义感叹:“可以通过开展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将三星堆更好地推介到海外,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使更多人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在三苏祠,采访团一行漫步于红墙环绕、古木扶苏的静谧院落中,参观祠堂、古井等遗迹,穿越时光与三苏父子对话,在书香气息中了解苏氏家族的变迁史和成长史。苏轼的人生哲学,丰富了眉山这片沃土,众多媒体表示,要以苏轼为代表,把四川人的豁达开朗、自由创新的民风向海外传播。采访团成员、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说:“苏轼是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这都离不开眉山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以及苏轼自小受到的良好家教家风教育。”菲律宾亚太通讯社副社长陈红玲说:“此行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尤其是对东坡文化的理解与学习。”在邓小平故里,采访团近距离感受邓小平的故乡风情,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精髓。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参访,不仅是一次对邓小平故里的参观学习,更是一次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精神和当代中国发展的过程。朱新娥说:“我们为祖国有像小平一样的人接续奋斗感到骄傲,正是他们的奋斗拼搏,才有了今日中国的强盛,我们在海外腰杆才能越挺越直。”(省侨联供图,视频拍摄制作:搜罗传媒 陈林)

海外华媒探访邓小平故里

3月28日下午,“追梦中华·75载筑华章”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团来到四川省广安市,专程参访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故里。在邓小平铜像广场,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团一行瞻仰了高达2.5米、重1.2吨的邓小平铜像。铜像基座由黑金沙花岗石做成,正前方鐫刻著江泽民题写的“邓小平铜像”五个大字。海外华媒采访团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仪式结束后,记者们纷纷在铜像前合影留念,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敬意和怀念。广安市,这座充满红色记忆的城市,因孕育了邓小平而备受瞩目。邓小平故居位於广安市协兴镇,是一座具有浓郁川东风情的农家三合院,这里不仅保存了邓小平童年生活的场景,也是瞭解他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视窗。邓小平故居座东朝西,由东、南、北三组单层建筑组成,整个院子占地833.4平方米,共17间房屋。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承重体系,工艺精湛,风格独特,是典型的川东民居建筑。在故居內,记者们参观了邓小平的臥室、书房等生活场所,感受到了他简朴而充实的生活態度。从邓小平的出生、成长,到他为新中国和中国改革开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每一段历史,每一段经历,每一处展品都让人肃然起敬。在陈列馆內,记者们通过观看珍贵的歷史照片、文物和文献资料,对邓小平的生平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瞭解,深刻感受到他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们表示,此次参访,不仅是一次对邓小平故居的参观学习,更是一次深入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精神和当代中国发展的过程。通过实地参观,对邓小平的伟大成就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邓小平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以及他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都產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