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C
Toronto
星期日, 16 11 月, 2025
语速:

专题 | Featured

一场震撼视听的音乐盛会 让经典以新面貌启航,全新《杨千嬅MY TREE OF LIVE世界巡迴演唱会》正式官宣

阔别4年,杨千嬅即将以全新主题再次开启世界巡迴演唱会与大家一同分享她的音乐经典。全新《杨千嬅MY TREE OF LIVE世界巡迴演唱会》今日正式官宣,这场盛会以树木比喻千嬅的音乐旅程,每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有著它独有的感染力,以广东歌走遍世界各地,与大家分享她的音乐热诚,让观众们感受到千嬅与自己、与音乐以及歌迷一同成长的故事和回忆。继上次《MY BEAUTIFUL LIVE世界巡迴演唱会》走访30多个城地方演出,深深感受到歌迷们的支持和喜爱,主办单位预告是次全新巡演将为歌迷带来超过50场的精彩演出,当中包括中国内地多个城市:广州、珠海、深圳、厦门、佛山等,更跨越海外如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其中首站已铁定于今年2023年5月于广州举行,令人倍感期待,稍后将正式举办记者招待会,公佈全新巡演的其他详情。《杨千嬅MY TREE OF LIVE世界巡迴演唱会》是一场音乐之旅,将带领观众走进她的音乐世界,感受她的音乐情感和魅力。是次以树木为主题,灵感来自于树木的生长和历练;树木有著非常顽强的生命力,经历风吹过后亦会自我修复,再重新生长,风华正茂。每棵树木的年轮就象徵著它生长的痕迹,也是它们的历史纪录;犹如千嬅的音乐作品与我们一同走过段段人生历程,每首经典歌曲伴随著许多珍贵的回忆和成长经验,有愉快、有鼓舞、有深情、有伤感;呈现生命的循环和永续,展现出千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音乐的热爱。就让我们在MY TREE OF LIVE这个全新的演绎当中,为回忆加添更多美丽的画面,延续每章扣人心弦的音乐故事。MY TREE OF LIVE - 观众将会看到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舞台,以树木为题,配合上不同的LED变化、灯光、服装等呈现出不同感觉和气氛的演出,发挥创意和视听的无限可能,期待大家进场与我们一同见证如此精彩而又充满心思的演出。是次巡演的服装设计更是别出心裁,当中融合了时装及舞台设计,每件犹如艺术品般呈现观众眼前;音乐总监将继续由业内享誉盛名的音乐制作人王双骏担任;以及天王天后的御用排舞师黄国荣(Sunny Wong)担任舞蹈总监,相信届时的演出将会给观众带来最惊艳的视听享受。

Startup Fashion Week™ Celebrates 10 Years of Supporting Small Businesses Out Loud

How Toronto’s fashion event for outliers became the first and only multi-city fashion week in CanadaTORONTO, October 3, 2023 – Fashion insiders and enthusiasts...

海外网加拿大中秋节月饼文化互动会成功举办,加拿大总理对中秋节发出祝福贺信。

2023年9月23日,由海外网加拿大融媒体中心主办、加拿大搜罗集团承办的“加拿大中秋节月饼文化互动会”成功举办。上百名加拿大本地和国际青年参加了此次活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OICZJ0vIM0活动上,参会者分别品尝了上百种不同的月饼,不少本地人和他们的孩子都是第一次吃月饼,甚至出现了争抢的画面。在活动上,海外网加拿大融媒体中心代表讲述了月饼的由来和做法,引起大家的兴趣,纷纷表示这是一个值得尊敬和传承的节日,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非常期待能够更多的了解中国,期待未来有机会去中国过一个中秋节!在中秋节当日,加拿大总理杜鲁多发表了中秋节贺辞,全文如下加拿大总理杜鲁多发布中秋贺词,贺词中提到,今晚(29日)加拿大将与世界各地的华人,越南,韩国,以及其他亚洲社区一同庆祝中秋节。文末表示,代表加拿大政府致以最美好的祝愿,并祝市民中秋节快乐。

《足迹》从留学到办学的张老师

年轻的张老师曾经也是一名普通的留学生,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中国文化的普及,她毕业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了一年后,又回到了加拿大,成为一名高中的负责人,帮助海内外的各个国家的人进入到加拿大好的大学,她为什么选择加拿大?她的教学理念是怎样的?她是如何选择她的老师队伍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一个年轻的华人的足迹。https://youtu.be/ZlB1S39wHhQ?si=IRnaP2EkrbgEIeNX

“坐登”山顶不是梦 湖南莽山五指峰景区实现无障碍游

一段平缓的坡道、一截应手的扶杆、一处暖心的提示牌……9月15日,虽然下着小雨,参加“行走中国·2023年海外华文媒体高层郴州行”活动的海外华媒代表,却在湖南郴州莽山五指峰景区感受到满满的温情与暖意。莽山位于宜章县境内、横卧于南岭北麓。景区总面积近30万亩,境内山岭耸峙、怪石嶙峋,拥有“奇松、怪石、云海、雾凇、杜鹃、温泉”等高品质资源,兼具“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是集观光、休闲、康养、研学资源为一体的山岳型景区。“为将莽山优质旅游资源和美景呈现给世人共享。宜章县与中景信集团合力打造了莽山五指峰景区,以无障碍旅游为主题,精心设计,最终成为国内首个可实现无障碍游览的山岳型景区。”宜章县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成丽霞介绍。何为“无障碍山岳型景区”?在莽山五指峰景区,海拔1400米以上处,一个扶梯、两个电梯将三条不同海拔的游步道连接起来,架设而成8公里游步栈道。景区还采用户外斜挂式轮椅提升机、垂直轮椅提升机及爬楼机代步,让轮椅无障碍通行,肢残人士也可“坐登”山顶,登高望远。莽山因此被誉为一座“不用爬的山”。2020年,中国肢残人协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分别授予莽山“全国首家无障碍山岳型景区”“全国首家无障碍山岳型旅游景区”称号。凭借“无障碍”的温情,莽山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攀升。今年1月至8月,莽山景区接待游客280.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25亿元。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中,不时可见“轮椅游客”漫步悬空栈道、观莽山云海。莽山的温情还体现在景区的每一个细微处。在游客服务中心、索道站房、餐厅、公共厕所等地,入口处均设置有无障碍通道,方便出行障碍人士自由进出;景区旅游公厕均设置第三卫生间和残疾人专用厕位、专用洗手台,解决出行障碍人士如厕难问题。为守护好莽山生态风光,景区建设严格规避了具有森林生态保护价值的区域,尽可能选择对生态环境、生态景观破坏较少的线路。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环保、林业、国土、建设、旅游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完善行政审批手续。在游客中心、停车场、缆车基站等规划选址时,充分利用荒地、滩涂等,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前,宜章县发挥莽山无障碍旅游集聚效应,带动景区周边群众大力发展民宿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既实现了当地群众“家门口”就业,也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如今,整个莽山景区已形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旅游产业体系,能够日接待游客20000人以上,提供住宿床位约5000张,旅游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

海外华媒代表走进湖南郴州 领略生态与文旅融合之美

9月13日,“行走中国·2023年海外华文媒体高层郴州行”活动在湖南郴州启动。郴州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与广东、江西接壤,是湖南的“南大门”、中部地区对接粤港澳的“桥头堡”。郴州红色底蕴深厚,是“湘南起义”策源地、“第一军规”颁布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山水风光奇秀,是华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0.46%,居湖南第三位。近年来,该市涌现出乡村旅游、康养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全面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本次活动由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中共郴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新闻社湖南分社承办。华媒代表将走进郴州北湖、汝城、苏仙等地,深度体验水资源可持续与利用与绿色发展成果,见证红色文化与农旅融合带来的民生之变,感受非传统旅游城市与旅游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当天,华媒代表来到高椅岭、郴州水世界参观采访,实地体验郴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的成效。走进高椅岭,连绵起伏的赤红色山丘映入眼帘,这是罕见的丹霞地貌。据介绍,高椅岭曾是一家发电厂尾渣排放处理的中型灰坝,土地损毁,植被破坏,生态退化严重。近年来,当地开展生态治理、国土绿化和景观修复等工作,加大特色景区建设,使高椅岭蜕变成“碧水丹霞”的天然画卷,已接待海内外游客180万人次。造型形似汉字“水”的郴州水世界,是首个展示中国城市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展览馆。该展馆利用东江湖冷水和东江湖大数据中心机房余热,集成冷热联供、中水回用、雨水收集等技术,满足场馆日常用水、制冷供暖需求;利用场地的高差和变化,展示出涌泉、瀑布、水雾等多样的水形态;通过5G、三维建筑投影、AI智能、体感互动等新媒体技术,营造360度沉浸式、互动性观展体验。据悉,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将于9月16日晚在郴州开幕,华媒代表将探访莽山五指峰、七一一时光小镇、郴州文化艺术中心等旅发大会重点观摩项目,领略郴州生态与文旅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之美。

走进丹霞秘境高椅岭 饱览郴州好山好水

9月13日,参加“行走中国·2023年海外华文媒体高层郴州行”主题采访活动的海外华媒代表,驱车前往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高椅岭风景区参观,一览郴州的好山好水。随着车子逐渐驶近高椅岭景区,连绵起伏的赤红色山丘映入眼帘,这是中国南方罕见的丹霞地貌。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家发电厂尾渣排放处理的中型灰坝,煤灰飞扬,土地损毁,植被破坏,生态退化严重,安全隐患突出。近年来,当地开展生态治理、国土绿化和景观修复等工作,加大特色景区建设力度,使高椅岭蜕变成“碧水丹霞”的天然画卷。据了解,高椅岭丹霞地貌具有不可再生性,每万年以0.8米的速度被雨水消磨,表面绿植、水土流失较快。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郴州市对高椅岭实施地貌恢复、加盖覆土、植被移栽等工程,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99.84%,裸露地植被恢复率达99.64%。高椅岭景区以山林为主,风景宜人,山、水、泉、洞、寨、崖、坦俱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丹霞地貌周边有漂亮的水洼点缀,红岩绿水、险寨奇涧,生态自然,美不胜收。依托独特的丹霞山水地貌,目前高椅岭已经打造了叠瀑广场、连椅桥、巨石阵等旅游体验项目,成为网红打卡地。借着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的东风,高椅岭景区对生态景观、游客接待中心、大型停车场等进行提质升级,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游玩,是节假日热门旅游景区榜单的常客。目前,高椅岭抖音点击量突破16亿人次,接待海内外游客180万人次,位列大湾区游客最喜欢的湖南20大景区第2名,成为湖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在郴州,不少像高椅岭这样的生态景区,正在通过一项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探索将“偏远山区”打造为“网红景区”,将“广阔水面”推广成“打卡画面”,把“凉爽天气”转化为“火热人气”,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的新路子。为全面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郴州近年来还系统打造了“天下莽山、温泉之都、碧水丹霞、红色经典、东方水城、避暑康养、历史文脉、夜空闪亮”八张文旅名片,精心推出“红色经典之旅、诗意生态之旅、休闲康养之旅、民俗文化之旅、活力研学之旅”五条精品线路,推动红色与绿色相映成画、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跑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湖南汨罗:城乡公交“带货” 快递进出村不再难

“滴-滴-滴......”一辆城乡公交车甫一抵达湖南岳阳汨罗市白水镇客货邮服务站点,投递员李靖立马上车取件。“汨罗的公交不仅搭载乘客,还成为快递包裹的‘顺风车’。”李靖一边说,一边把包裹整齐摆放在站点货架上。9月12日,参加“行走中国·2023年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岳阳行”的12国华媒代表走进湖南汨罗,实地感受汨罗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成效。据介绍,因农村村庄较分散,快递配送路途远、成本高,很多快递公司只把快递包裹送至乡镇集散点。以前,第三方配送公司向快递公司承包汨罗市从镇上到村里的配送业务,实现了快递进村,但乡亲们却需为此“二次付费”;配送也不及时,包裹量少时就两三天送一次。  得益于汨罗“客货邮”的融合发展,这种现状得以改变。2022年,湖南省首批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创建县市汨罗市开始试运行农村客运班车捎带快递进村模式,整合农村客货运和邮政快递运送,打通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破解农村物流配送难题,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蹚出新路子。  “我们的农村客货邮系统包含两大块,一是市级分拣中心,二是每天80台次城乡巴士、30条融合专线、镇村全覆盖形成的配送体系。通过市镇村三级物流网络,农村客运、货运、快递100%通达行政村,下行快件当日到、当日达,上行快件当日寄、当日送,40%村民可以步行5分钟收寄件,初步实现‘人在家中坐、快递到门口’和‘不出村里头、产品就运走’。”汨罗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杨帅说,每个客货邮还能为群众提供邮政揽储、报刊订阅、便民交费、助农取款、农财险办理等“一站式”服务。想让乡村快递“快”起来,还需要一整套支撑体系。“为此,我们整合多部门资源,通过共建共享,建设高效农村物流体系。”汨罗市委书记朱平波介绍,汨罗建成市级客货邮融合发展运营中心和电商物流园,构成集统一协调、集中揽收、智能分拣、冷链仓储、信息调度、网红直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核心枢纽,同时结合实际自主开发客货邮信息调度系统,连通公交运行系统、智能分拣系统等信息接口,建好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社会快递包裹数据信息与邮政配送系统和公交运行系统无缝交互,破除信息共享障碍,精准匹配人、车、货、站、线,实现快递包裹全程可追溯、到站有提示,服务网点在线集中监管。  在汨罗市客货邮融合发展服务中心,自动分拣设备正高速运转。大大小小的包裹经过机器扫描,根据编号显示地址信息,被精准投送至同一目的地货物汇集卡口。  汨罗市邮政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黄峰介绍,汨罗市客货邮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分拣中心就建在汨罗市客运总站,快递包裹刚下分拣线,就上公交车,实现了“无缝衔接”。汨罗市客货邮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分展示、直播、分拣、办公、配载和信息中心六个功能区域,整合了5家快递公司。“全市平均每天下行快递3万多件、上行1万多件。”  目前,汨罗市有164个村客货邮服务站,客货邮成为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自客货邮运行以来,汨罗市客货邮村级站点包裹上行件日均从初期的约260件,增至现在的近1000余件,增幅达到285%,累计带动农产品上行增加销售产值3000万元,为农民创收近500万元。  汨罗市屈子祠镇新义村的周正科负责经营村客货邮服务站。他算了一笔账,站点老板1单可获得派送费0.4元,按目前站点日均下行件50个、上行件6个计算,站点额外增收平均每月1000元左右。“除了快递业务,站点还有邮政银行揽储、保险购买、党报党刊订阅等业务,都可以得到邮政的返利。”“我们还自主开发汨罗市客货邮助农电商平台,实现一村一网店,发挥域外乡友力量让‘汨罗人吃汨罗产品,汨罗人推销汨罗产品’,带动产业振兴和老百姓家门口就业,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形式,带动长乐甜酒、马复胜、红薯粉、富硒米、鸡蛋、蜂蜜、腊制品等特产走红。”朱平波说,汨罗市客货邮的实施,提供了167个(163个站点人员+四个片区经理)就业岗位,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帮助近3000名农民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全市电商从业人数从运行前的19000人增加到21000余人。

“中国电影展”亮相2023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9月7日至17日,第48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TIFF)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作为该电影节行业交流活动之一的第5届“中国电影展”同步启动。本届“中国电影展”由北美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主办、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支持举办,参展影片数量相比往年大大提升,30余部作品集体展映。搭建平台 展示中国电影最新发展成就“中国电影展”是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期间为推广中国电影而设立,现已发展成为中国电影艺术交流学习及电影产业发展合作的重要平台。借助这一平台,众多中国电影作品得以向来自全球的电影人进行推荐。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中国电影展”的品牌影响力正在稳步提升。今年的“中国电影展”继续秉持“电影为媒 联接世界”的宗旨,利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举办的多样化的交流及主题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并通过线下展台、线上推荐、中英文手册等多种渠道和形式,为国内电影机构和相关项目走向国际“架桥铺路”。展会上,《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流浪地球》《巨齿鲨2》《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等优秀国产影片引起海外同行的关注和兴趣,多家国内优质电影机构的推介信息吸引了不少参展嘉宾驻足。类型丰富 推动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本届“中国电影展”参展影片达35部。除上述中国电影票房榜上的佼佼者外,《八角笼中》《无名》《雄狮少年》《人生大事》《最后的真相》《我的姐姐》等一众佳片的加入,以及北京国际电影节推荐的短片《一间房子》《欢迎来到未来世界》《超级大塞车》《十二月》《妈妈零点不睡觉》及《棋梦》的参展,体现了本届影展参展影片类型的多样性。作为“中国电影展”的一大特色,基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影片依然占据重要一席。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出的人文纪录片《重返红旗渠》、讲述陕北人民对黄土地无限热爱的《刮大风》、根据“三千孤儿入内蒙”真实事件改编的《海的尽头是草原》、描述老一辈背井离乡辛酸生活的华侨主题电影《故园飘梦》,以及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视角,讲述小女孩借助AI身体寻找母亲的《蔓延》等影片,借助这一平台,使中国电影的国际交流愈加走深走实。主办方北美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负责人表示:“今年参展的电影包罗万象,新老电影比例平衡,折射出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强劲势能。‘中国电影展’致力于推动优秀国产电影‘走出去’,通过深化中外电影文化互鉴与影人交流,在对接优质资源、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中外电影更多的合作机会。”(海外网-加拿大-常建国)

“古法新做”助酱香远扬 湖南临湘十三村老酱焕新颜

走进湖南省临湘市羊楼司镇十三村酱文化博览园地下古酱窖,只见8000多个酱窖坛子整齐码放两侧,近2000米长的窖洞四通八达,宛如一道逶迤蜿蜒的地下长城。沿着醇和芬芳的酱香味行至末端一石室,由陶艺大师雍起林亲手所铸的“镇窖之宝”天下第一坛映入眼帘,其高逾两米,与身后众小坛一起,呈蔚然大观。9月11日,参加“行走中国·2023年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岳阳行”的12国华媒代表走进湖南临湘,近距离了解千年古酱料的蜕变与新生,感受湖南舌尖上的“非遗”。十三村酱菜历史悠久,制作技艺独特,最早可追溯至三国时期。相传东吴大将黄盖曾屯兵下隽县地,以“村”为建制,设十三个村,将士们闲时务农,在村内开荒种地,以当地土著人所传秘法,将蔬菜腌制后放入土坛、藏入窖中,经七七四十九天后取出,其色鲜味香,品之口舌生津,后流布于以湖南临湘为中心的湘鄂赣毗邻地区。2009年2月,临湘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经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确定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当地价值极高的文化品牌。如今,十三村酱菜制作已实现传统手工艺加机械化生产,产品种类也由最初的腌制菜品发展成为以香菇、龙虾等为主打的酱料,远销中国各地与非洲十余个国家。离开地下古酱窖,入眼是爬满青翠薜荔果藤的厂房墙壁,环顾四周,银杏、香柚、柿子等树木分布有序,檐下百余只鸟笼间次排布,临之如在世外桃源;工人在厂房内制作原味腐乳、香菇酱等酱菜,俨然一幅现代化“生态工厂”新图景。“不仅工厂生态,十三村的发酵工艺同样原生态。”全国道德模范、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武介绍,尽管通过科技手段可缩短发酵时间、争取更大经济效益,但十三村依旧保留了人工熬制酱料与自然发酵的环节,酱菜从装坛发酵到装罐售卖,至少需经半年以上的时间洗礼。“产品品质是品牌形象之基。”在李国武眼中,十三村酱菜不仅是道美食,更是文化象征。因而,增进民众对酱菜背后故事的了解、使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舌尖上的“非遗”买单,就显得格外重要。为此,十三村走上了生态文旅发展之路,把酱菜制作生产场景、工艺流程、厂区人文等工业景观变为旅游资源,使十三村非遗工坊不再是单一的食品加工厂,更是岳阳市首个集三国文化、农耕文化、酱文化、道德文化于一体的3A级景区工厂。“我们做文旅结合,最重要的是将文化做透,让游客能在第一时间内感受到非遗文化、农耕文化与生态文化的魅力,让十三村品牌越做越响。”李国武说。十三村还以“传帮带”的形式培养了1名岳阳市级传承人、2名临湘市级传承人、15名一般性传承人与20余名高级制酱师,为十三村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以往酱菜以咸口为主,并不受年轻人青睐。”为扭转年轻人对酱菜的刻板印象,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黄小霞积极求变,在保留酱菜传统风味的同时,加入了更多物料元素,使“万物皆可酱”成为现实,研制生产出诸如龙虾酱、鲍鱼酱等一批受年轻人喜爱的酱菜。恰逢开坛,十三村内酱香满盈,引得游人不住张望。据了解,依托酱菜制作技艺,十三村工坊景区有效带动了当地民宿、餐饮、农副产品销售蓬勃发展,让近2万人吃上旅游饭,为当地村民增加收入近200万元,形成了社会增效、农民增收、集镇增景的良好态势。这份独特的酱菜制作技艺横跨千年,一如滋养着三国将士那般,养育着当地一方百姓。(完)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