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News
快讯:五洲同庆中华月——第二届全球烟台人云上看家乡蝶变活动启动
搜罗网 -
9月13日晚,“五洲同庆中华月——第二届全球烟台人云上看家乡蝶变主题宣传活动”在烟台广电大厦启动。远在海外的烟台人与家乡人一起,共赏明月,同庆佳节,让“仙境海岸 品重烟台”的城市品牌响彻五洲。 本次活动由烟台市委宣传部、烟台市委网信办、烟台市融媒体中心、烟台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烟台市侨联、烟台市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烟台国际传播中心、胶东在线网站承办。一场惊艳的舞蹈表演《时空穿梭》拉开了活动帷幕;这场活动还将通过云端直播的形式,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与众多海外烟台籍华人华侨共享。 烟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山东省重点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有25万,归侨侨眷超33万,目前位列全省第一。海外烟台人虽然身在五湖四海,心却系着家乡。由烟台国际传播中心和胶东在线网站发起的全球烟台人“家乡驿站”项目,目前已在4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驿站,聘请站长150余位,他们通过亲身言传、积极分享,把家乡的故事传播到了世界上的每个角落,向世界展示着品重烟台的深厚文化、山海仙境、开放胸怀和蓬勃活力。活动现场,8名新加入全球烟台人“家乡驿站”项目的联络专员和家乡驿站站长接受授牌,6名“仙境海岸 品重烟台”城市推荐官接受聘书,还将点亮全球“家乡驿站”地图,推介烟台国际传播中心和烟台好品,让更多国际朋友了解烟台,爱上烟台。(文章来源:烟台融媒|记者 王向荣 摄影 李刚)
Apple 发布会-历代最纤薄外型,Apple Watch Series 10 正式登场
搜罗网 -
备受注目的 Apple 发布会顺利落幕,焦点产品之一 Apple Watch Series 10 也如期登场。这款新作有着不少亮点,首先外型部分换上了历代最纤薄的外型,厚度比起前代减少了近 10%;材质提供铝金属和钛金属材质两种版本,前者新增了曜石黑配色,后者则有原色、金色与石瓦色等 3 种可选。伴随厚度的减少,铝金属表壳的重量比 Series 9 轻了 10%,钛金属表壳的重量比不锈钢 Series 9 轻了近 20%,表壳设计上也将四角变得更圆润、显示比例更宽,可用萤幕面积比前代增加了 9%。除此之外,Series 10 也是首款提供创新广视角 OLED 显示器的 Apple 产品,将每个像素最佳化,并透过更宽广的角度散发更多光线,从特定角度观看时,显示器的亮度比 Series 9...
搜罗网 -
近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示了2024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县“阿克塞骆驼”入选。阿克塞骆驼产于河西走廊西端,柴达木盆地北缘,境内以当金山口为界,西部有阿尔金山山脉横贯,东部有祁连山西端的党河南山,南接吐尔根达坂山,塞什腾山等山脉,独特的地形成为了阿克塞骆驼防疫的天然屏障。境内高光合的骆驼刺等灌木以及雪莲、麻黄、锁阳、甘草等30多种的天然药材为阿克塞骆驼养殖提供了丰富的食草资源,造就了阿克塞骆驼肉色鲜红富有光泽、肌肉紧密有弹性的独特风味,驼肉蛋白质含量为19.95g/100g,苯丙氨酸0.81g/100g,多不饱和脂肪酸16.29%,亚油酸9.18%,花生四烯酸5.18%,上述指标高于同类产品参考值。驼肉益气血,壮筋骨,润肌肤,主治恶疮,具有润燥、祛风、活血、消肿的功效。近年来,阿克塞县紧紧围绕“特色牌”做文章,立足本地“特”“优”资源禀赋,深入实施牧农业“特”“优”精细化工程,高点谋划、高位推进,让土特产变身“金招牌”,走绿色生态路、打特色优质牌,逐步形成“区域公用品牌+知名企业品牌+特色产品品牌”发展格局,持续推进县域特色现代牧农业发展提质升级。
搜罗网 -
近日,由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瓜州8万千瓦新风机试验场项目完成首台风机吊装作业。该风电场单机容量达7.7兆瓦—8.34兆瓦,是目前甘肃省单机容量最大的机组。瓜州8万千瓦新风机试验场项目总装机容量80兆瓦,采用5台单机容量7.7兆瓦和5台单机容量8.34兆瓦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并配套容量为12兆瓦/48兆瓦时储能电站。该项目是酒泉市“十四五”第二批风电、光伏发电项目。项目风电机组设备由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甘肃省云风智慧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供应,实现了叶片、齿轮箱、主轴承、发电机、变流器、变桨系统、偏航系统等整机系统的100%国产化。项目投用后,将促进新能源与高载能项目深度耦合,进一步促进新能源产业投资与开发。此外,风电场机组外观还结合当地文化进行了艺术设计,将打造网红打卡景观,实现风电与旅游融合发展,丰富瓜州工业旅游新内涵。
搜罗网 -
新时代、新机遇、新赛道,近年来,酒泉市积极抢抓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战略机遇,加快适应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脉动日渐强劲。7月下旬,酒泉市在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举行数字产业重点项目启动暨数字经济生态合作伙伴授牌仪式,引起行业广泛关注。仪式上启动的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9.55亿元,涉及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治理、智慧城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多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首批授牌的25家酒泉数字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生态合作伙伴中,就有中国“500强”企业3家、大型国有企业8家、上市企业7家、行业龙头企业8家。项目的实施,将为酒泉市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支持本土重点优质企业提档升级、构建数字经济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为何一座西部边城能在数字经济产业这一赛道引来行业龙头的持续关注?不妨放眼酒泉市全局,便能看到数字经济产业正以不同路径汇聚酒泉、落地生根。在农业领域,肃州区国家数字种业创新应用基地通过搭建开发数字种业云服务平台,实现农作物全程数字化管理,玉米制种亩均收益提高15%以上,水、肥、药节省10%以上,劳动力成本降低30%以上。在商务领域,瓜州县积极探索“文旅+电商”模式,开发“一部手机游瓜州”智慧旅游网络,及时更新完善瓜州县旅游产品信息,为游客提供在线咨询、智能导游、在线预约、虚拟旅游等智能服务,全面提升文化旅游智能化、信息化服务水平。在文化领域,敦煌市通过与腾讯、科大讯飞、完美世界等国内数字企业合作,致力于搭建数字化结算平台,不断强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振兴、商贸、会展等领域的转化应用,促进各行业数字化发展提速增效,让数字经济成为推进敦煌高质量发展新的强大引擎。“多点开花”的背后,不难发现这些产业在发展方向上有相通之处,也有着体系化的追求,即坚持产业数字化发展模式,推动数据多场景应用,以加快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进一步加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体培育力度,酒泉市成立酒泉数字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担全市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和产品供给、大数据产业创新生态培育和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数字经济重大专项任务。组建百度智能云(酒泉)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培育孵化数字化企业5家,入驻数字化科技企业3家,带动就业200余人,上半年完成产值500万元。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方面,全市积极培育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引进和加快推进能源电子产业相关项目建设,截至2024年5月底,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8户,预计实现产值9.53亿元,同比增长72.14%。新培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1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户。数据显示,近年来,酒泉市先后引进智能工厂4家,数字化车间9家;建成甘肃省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省级田间监测点,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预报准确率达90%;培育46个“甘味”农产品电商品牌,打造了103个网红账号;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Wi-Fi、4G信号和视频监控全覆盖,数字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深刻把握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方能率先落子、竞逐未来。下一步,酒泉市将持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尽快出台支持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支持政策,对引入、培育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给予更多政策和项目支持,助力全市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文:范昊帆)
搜罗网 -
记者在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甘肃酒泉市持续加快旅游产品、业态、模式创新,借助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文博会东风,围绕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让该市文旅融合联动持续破圈,努力绘就更加美好的诗和远方。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酒泉,拥有大漠、戈壁、河流、冰川等自然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民众心目中对西北“诗和远方”的美好憧憬。该市下辖肃州区、敦煌市、玉门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自西汉设郡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据酒泉市副市长黄振东介绍,全国唯一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国际性综合博览会——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落户酒泉市敦煌,已成为酒泉、甘肃乃至全国文化旅游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 为大力实施文旅+战略,酒泉市先后引进了《敦煌盛典》《又见敦煌》《乐动敦煌》《千手千眼》等以敦煌文化为题材的经典剧目,深受广大游客喜爱,截至目前共演出1700余场次,接待游客83万人次,成为拉动产业发展重要增长点。“经甘肃省政府批准,明确了以‘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增长极’和‘肃州区域中心经济增长极’为‘两极’,辐射带动西四县、市和东三县、市的发展思路。”黄振东说,酒泉市对标一流打造敦煌文化旅游核心功能承载区,敦煌已入选首批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城市、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 据介绍,位于敦煌市的鸣沙山·月牙泉万人星空演唱会异常火爆,被评为该省文旅最佳创意,敦煌书局成为网红打卡点,游客络绎不绝。形成以文化演艺、研学旅游、户外运动、文化创意为核心的文旅融合模式。近年来,酒泉市围绕旅游资源开发,全力以赴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酒泉市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等170多个重点文旅项目。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基础设施提升、乐动敦煌文旅综合体、1969文创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运营。黄振东说,今年实施的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悬泉置遗址保护利用等70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截至今年7月,该市累计接待游客3528.35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272.85亿元,位居该省前列。
搜罗网 -
【搜罗网9月3日甘肃讯】“金塔境内有自然人文景观200多处,胡杨、航天、湿地、沙漠、汉简、边塞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素有‘航天摇篮’‘胡杨之乡’‘汉简故里’的美誉,先后被评为全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龚晴3日如是说。当日,酒泉金塔胡杨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暨经贸洽谈会在甘肃兰州举行。金塔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北侧,是镶嵌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一个璀璨明珠,这座中国西北戈壁上的县城,是什么样子?近日,采访团来到金塔县发现,这里的城市建设有爱又有料:便民绿地随处见,文化“印”在建筑上。见绿:出门见景、推窗见绿,打造“5分钟绿地圈”如果你在戈壁上的一座小城里,从家出门走5分钟,你能见到什么景象?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可能会认为是戈壁、荒滩、沙漠。鲜有人会说绿地。金塔县,在离家5分钟的范围内,都可以找到一座绿地公园。金塔居民薛中兰午后带着直播设备,来到去年新建成的会水公园架起直播杆,卡好手机,打开音箱,拿起话筒,开始直播唱歌。“我们有个‘心连心’歌友团,平时晚上大家都会来公园唱歌。”薛中兰说,刚开始唱歌的时候,因为周边没有场地,她常和姐妹们约在离家2公里的西湖生态公园。薛中兰回忆说,当时走路需要半小时,每次会随身携带水杯。去年,家门口的会水公园建好后,走路只需要5分钟,她便萌生了直播的想法。时间回到20多年前,薛中兰晚饭后想找一个可以带孩子玩耍的地方都没有。每次回想起以前,她都会感慨道,“如今,家门口就有公园。”秋日的金塔,金色胡杨环绕城市,水系小品交相辉映,公园广场随处可见……如若不是亲眼所见,可能很难想象在西北大漠之中,竟有一片独特“绿海”烘托出的一座景色怡人的现代新城。见胡杨:美观且实用,修路建湖都得绕着胡杨走“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都是老一辈金塔人对当时环境的印象。为了改善环境,1958年6月,一个专业化的防沙治沙机构——潮湖林场正式组建。“为了能够有效防风固沙,我们起初想了很多办法,最终决定种胡杨。”原金塔县潮湖林场副场长王端政说。在此之前,他们赴新疆进行深入考察,不断买种、育苗。1983年,他们终于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了第一批人工胡杨树。回想起以前的种树经历,王端政说,以前没有路,他们就抱着树苗走到种植区;没有水,他们就从远处拎着水桶进行浇灌;没有食物,他们出门前就会带好干粮在种植区待一天……就这样,一棵棵胡杨树在戈壁滩上安了家,实现了沙漠变绿洲的转变。2009年,成片的胡杨树已经长大,金塔县决定在此基础上开发旅游景区,“我们当时的原则只有一个,不能损毁任何一棵胡杨树。”王端政说。据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很多游客都会问,“这些路为什么弯弯绕绕的?”“湖中心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树?”每次听到这样的问题,当地人都会解释说,“我们的路和湖都得绕着胡杨走。”除了景区内可以见到胡杨树,在金塔县的城西、城南、城东3个片区也能见到大片的胡杨。如今鸟瞰整个金塔县城,周围都被绿树丛林所包围,金色胡杨已经成为金塔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见文化:文化“印”在建筑上,打造城市“新名片”酒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燕说,这次来到金塔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看到了很多带有文化元素的建筑。比如,有胡杨和古佛塔元素的“天空之镜”,有介绍金塔三张名片的“印象金塔”,有结合三种精神的“梦之塔”……这些建筑既美化了城市,又带有文化内涵,还能向外地游客介绍金塔。金塔县聚焦地域特色,充分嵌入航天、汉简、胡杨等金塔独特文化元素,力求打造群众宜居宜游宜业的特色城市。“很难想象在金塔这样一个小县城,居然有这么多的文体设施,真的好羡慕金塔人。”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游客热孜耶这样评价。近年来,金塔县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突出建筑的文化性、艺术性,突出地域人文历史的形象标识。胡杨大道、航天大道、航天广场、航天公园……这些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都注入了航天、胡杨等文化元素。金塔县委书记李炯芳表示,金塔要坚持城市发展方向和目标,融合金塔特色文化、历史等元素,规划设计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建设精品城市,努力以高水平城市更新建设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要注重体现人文内涵和城市特色,将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与城市文化进行有机结合,统筹考虑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绿化亮化等工作,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和布局,有效提升民众舒适度和幸福感。
搜罗网 -
【搜罗网9月3日甘肃讯】近年来,酒泉聚焦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六大产业链,大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装备制造产业链逐步完善,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酒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酒泉市风电主机、叶片、塔筒三大系统全面实现本地化生产,具备年产主机2600台、叶片2450套、塔筒2700套的能力,年可装机20吉瓦以上。多家全国风电行业排名靠前的整机制造企业区域总部悉数落地,一批核心部件和配套项目建成投产。甘肃是中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风能、太阳能等可开发量整体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甘肃大力发展新能源,打造千亿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作为甘肃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战场,酒泉正在建设国家级新能源基地。目前,光伏装备已在酒泉市域内“串珠成链”,实现上下游全产业链贯通,年产能10吉瓦以上;储能产业“化点成珠”,磷酸铁锂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空气压缩储能、重力储能等不同技术路径储能示范项目均汇集酒泉;光热发电“乘势拓展”,建成国家光热试验示范项目4个,建设“光热+风光电”示范项目5个。甘肃省氢能产业链标杆项目玉门油田光伏制氢项目建成投产,双极板、电极催化剂产线年内建成投产,填补了西北地区氢能装备制造领域的空白。该市玉门、金塔2个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750千伏、330千伏升压站系统架构更趋坚强,为高比例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电力网架基础。作为新中国石油工业和核工业发祥地,酒泉如今已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能源战略通道。近年来,酒泉市不断壮大新能源产业,积极推动中国智慧、中国技术、中国方案走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近年来,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从2021年的7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05亿元。招引落地各类新能源装备制造规上企业58家,总投资452亿元。
搜罗网 -
【搜罗网9月2日甘肃讯】2024年下半年甘肃省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9月2日在酒泉举行。本次集中开工重大产业项目256个,总投资20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88亿元,聚力推动一批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今年以来,甘肃省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奋斗目标,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积极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共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509个,总投资3.5万亿元,2024年1月至8月累计完成投资3544亿元、投资完成率65%。在重大产业项目支撑带动下,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出争先进位、质效兼优、向上向好的积极态势,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甘肃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各方面要进一步把抓发展的精气神聚焦到重大项目上、稳增长的着力点集中到重大项目上、调结构的突破口锁定到重大项目上,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调度、靠前服务,确保重大产业项目有效接续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为全年经济增长夯实基础。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狠抓投资,紧盯国家重点投向和支持领域,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兰洽会、药博会等重大节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要把项目谋划储备作为重中之重,立足本地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着眼长远发展,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取向、重大生产力布局,谋划储备一批能够有效支撑投资的大项目、好项目,让重大产业项目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最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