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News
Dan -
10月24日,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成都闭幕。闭幕式上,“华媒眼中的丝路”优秀报道奖揭晓。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德国欧洲新侨网、荷兰欧华传媒、泰国《星暹日报》、加拿大七天传媒、柬埔寨头条、匈牙利《新导报》、西班牙《欧洲侨声报》、“今日拉美”等20家媒体选送的作品获颁“华媒眼中的丝路”优秀报道奖。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全球融媒体编辑室”平台入驻签约仪式。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全球融媒体编辑室”平台入驻签约仪式。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首届世界公园城市主题摄影大赛颁奖仪式。
Dan -
中新网成都10月24日电 (记者 贺劭清)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24日在成都落下帷幕。闭幕式上举行了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战略合作签约仪式。24日下午,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战略合作签约。记者安源摄 据了解,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是由中国新闻社发起、海外各类华文媒体自愿参与组成的全球性合作组织,于2009年9月在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期间成立,旨在促进世界华文媒体之间的沟通联系、互利合作和业务研讨,及其与中国大陆业界的交流合作,提升世界华文媒体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力。 为充分发挥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世界华文媒体与四川省各级地方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沟通协作,有效推动海内外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华文媒体独特传播特色与渠道,有效提升四川国际传播实效,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加强四川国际传播工作,对外讲好四川故事;共同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共同开展四川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与交流;共同做好“金熊猫奖”等四川重要活动的国际传播工作
Dan -
中新社成都10月24日电 (记者 罗海兵 门睿)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0月24日在成都闭幕。闭幕式上,“华媒眼中的丝路”优秀报道奖揭晓。10月24日,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成都闭幕。闭幕式上,“华媒眼中的丝路”优秀报道奖揭晓。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德国欧洲新侨网、荷兰欧华传媒、泰国《星暹日报》、加拿大七天传媒、柬埔寨头条、匈牙利《新导报》、西班牙《欧洲侨声报》、“今日拉美”等20家媒体选送的作品获颁“华媒眼中的丝路”优秀报道奖。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间,海外华侨华人见证了“一带一路”始于愿景,成于行动;海外华文媒体充分报道并记录了这一历程,涌现出一大批新闻报道佳作。 据介绍,中国新闻社与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组织开展“华媒眼中的丝路”报道及作品征集活动,许多华文媒体积极参与报道,成为住在国和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见证者、记录者。
Dan -
中新社成都10月24日电 (记者 韩洁 金旭)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23日至24日在成都举办。由中国新闻社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百年变局下的生存与突破:世界华文媒体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 《报告》对近年来世界华文媒体发展概况、分布情况、业态状况、融合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及突破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 《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华文媒体遍布五大洲73个国家和地区。亚洲拥有最大的华文媒体体量;美洲居第二位;欧洲与大洋洲华文媒体数量相近;非洲地区华文媒体数量相对较少。在媒体形态上,报纸占比最大,约占总数的46%,新兴媒体排名第二,约占28%。 《报告》说,当下,网站是世界华文媒体保有率最高的新媒体传播渠道。世界华文媒体在主要社交媒体平台的布局已基本完成,全球超过4亿用户在脸书、推特(X平台)、微博、微信等主要社交媒体平台持续关注华媒讯息。华文媒体短视频业务呈爆发式增长。 《报告》指出,世界华文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晰,整体上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并在新媒体平台持续发力,规模日渐壮大。华侨华人已成为华文新兴媒体较为稳定的用户,华文新兴媒体不仅成为华侨华人生活中重要的信息来源,同时也成为他们发表见解、交流感情的平台。 《报告》分析认为,在挑战中突破、在转型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行是世界华文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最后,《报告》建议,华文媒体需要“立足本土与放眼全球”并举,即“全球本土化”理念,提供差异化信息服务,增强新闻报道贴近性,重视多元化经营与协同发展效应,积极朝向“新闻传播+”的发展模式,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华文媒体之间的协作,实现合作共赢。(完)
Dan -
中新社成都10月24日电 (记者 金旭)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24日于成都闭幕。论坛期间,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华文媒体代表尽抒所见,凝聚共识,达成《成都宣言》。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张明新在闭幕式上宣读了宣言。图为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张明新在闭幕式上宣读《成都宣言》。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筑牢双向桥梁、推动文明互鉴。” 宣言指出,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暗流汹涌;区域冲突阴云密布、疫后复苏前路艰辛。面对世界不确定性持续提升,华文媒体当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关切中国、热爱住在国、胸怀全世界,搭起双向桥梁,让中西文明彼此欣赏。 ——“沟通中外情感、促进民心相通。” 宣言称,立足民间交往前沿,身具中华文化底色,掌握当地舆论特色,华文媒体当以沟通情感为己任,既努力书写“侨”的故事、发出“侨”的呼声;又真实、立体、全面地阐释中国。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一带一路”十年风华正茂,华文媒体继续发挥优势,以促进“民心相通”推动“繁荣之路”。 ——“直面困难挑战、转型融合发展。” 宣言认为,网络冲击席卷世界,人工智能大军袭来,面对融合发展的大势,华文媒体当直面困难挑战,把握突飞猛进的媒介技术,适应日新月异的传媒生态,以坚定融合发展的脚步声,为自身生存发展走出新天地。 ——“共创交流平台、携手开创新局。” 宣言指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今至第十一届,已成为华文媒体薪火相传的“加油站”、融合发展的“导航仪”、更是华文媒体人的“精神家园”。当下,华文传媒正处在转型发展的机遇期、窗口期,华文媒体更当利用此一平台,增进感情,交流经验,共迎挑战,携手奏响华文媒体繁荣发展的交响乐。 “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我们听到了大运赛场上欢呼喝彩的绕梁余音,看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幸福活力,感受到成渝增长极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宣言最后指出,再出发,我们相信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来越大,华文媒体也将秉持初心,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完
Dan -
中新社成都10月24日电 (记者 金旭 门睿)华语传播面临何种发展趋势?新兴媒体带来哪些创新经验?华文媒体如何加快融合发展?10月24日,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举行“华文媒体融合发展之道”分论坛,传媒业界知名学者、新媒体行业领军人物及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就此展开讨论。10月24日,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华文媒体融合发展之道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图为论坛现场。 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北京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表示,面对技术带来的新变化,华文媒体应提前进行话语体系的布局和创新。“华文媒体以中文为载体,为受众认识和了解世界提供了多元视角,是其优势所在。海外华文媒体未来可积极与国内同行加强交流,实现平台、技术对接,突破现有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强调,未来海内外华文媒体间的合作应超越内容层面,向共享型技术和运营平台方向转变探索,借助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打通聚合国内外优质资源,为其受众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全面的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黄楚新认为,海外华文媒体要坚持国际视野,尊重国际传播规律,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的特点精准传播,实现中国声音的“差异化”“区域化”表达。同时,海外华文媒体也要注重“人才融合”,加强语言、文化、技术、思维等方面的培养。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指出,海外华文媒体可通过践行技术赋能、视听塑型、移动优先等策略,激活用户思维动能,发挥融合创新势能,提升试听传播效能,让受众看得下去、听得进去、传得出去,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奠定基础。 作为新媒体从业者,快手副总裁刘震更看重视觉传播,他建议华文媒体了解短视频特点,通过直播风土人情、品尝美食、体验民俗等活动,突出趣味性、故事性和视觉性,也可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与受众互动,增强彼此的情感沟通。 四川观察副总经理黄敏则分享了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实践经验。她将主流媒体商业运营的盈利模式概括为“策略化的策划、全网化的制作、项目化的执行、渠道化的发布、数据化的运营和目标化的结项”的全链路流程。 分论坛上,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也分享了自身经验和感悟。西班牙《欧洲侨声报》总编辑戴华东称,当前海外华文媒体虽面临专业人才匮乏、内容同质化等难题,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近年来,中文在西班牙越来越热,我们发挥中文平台优势,与高校合作拓展相关业务,同时,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助力转型升级。” 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社社长张翀强调,华文媒体在拥抱新技术时,也应坚守传统媒体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操守。“海外华文媒体应发挥自身判断力、公信力、整合力和语言优势的长处,为受众提供真实客观的报道,盘活社会文化资源,提升华文媒体在当地主流话语体系中的‘能见度’。” 加国传媒集团联合创始人朱远晨表示,华文媒体应因地制宜,用中文和当地语言进行多语言报道,与当地主流媒体合作,制作多语言内容。“我们向当地媒体提供华社的最新动态,也向华侨华人传递当地第一手新闻资讯,助力文化交流,传播多元声音。”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全球内容生态服务平台上线仪式、中国新闻网华文新媒体重大报道合作机制成立仪式。(完)
搜罗网 -
10月24日下午,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主办的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成都圆满落幕。本届论坛以“融通中外,共谱新章”为主题。连日来,来自五大洲5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家华文媒体代表人士齐聚成都。一起来回顾本届论坛精彩瞬间!01成果发布24日下午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闭幕式,内容丰富,系列成果相继发布:1、“华媒眼中的丝路”优秀报道奖颁奖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华文媒体充分报道了“一带一路”倡议,涌现了一大批新闻佳作。中国新闻社与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组织开展“华媒眼中的丝路”报道及作品征集活动,评选出20件优秀作品。“华媒眼中的丝路”优秀报道奖颁奖在闭幕式上举行。2、首届世界公园城市主题摄影大赛颁奖首届世界公园城市主题摄影大赛征集到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和美国、日本、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作品共计18990张(组),最终评选出49张(组)获奖作品,举行了首届世界公园城市主题摄影大赛颁奖仪式。3、全球华语视频资讯共享平台上线中国新闻社长期重视视频业务,已建立了遍布全球的视频采集网络,与全球数百家客户建立了业务合作。中国新闻社本着“共建、共享、共赢”原则建设了全球华语视频资讯共享平台,希望为彼此赋能。4、全球融媒体编辑室平台入驻全球融媒体编辑室平台依托中国新闻社优质资源,为全球华文媒体用户搭建了一个中国信息供应与海外传播媒介间的“交互平台”,实现从内容生产到多媒介发布的全媒体服务。5、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加强世界华文媒体与四川省各级地方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沟通协作,有效推动海内外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华文媒体独特传播特色与渠道,有效提升四川国际传播实效。6、《世界华文媒体发展报告》发布《世界华文媒体发展报告》从发展概况、融合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建设性意见等方面进行梳理。报告指出,在挑战中突破,在转型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行,成为华媒发展的必由之路。7、《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成都)宣言》发布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张明新宣读了《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成都)宣言》,呼吁华文媒体秉持初心,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02精彩回顾1、《中国新时代,华媒新机遇》主旨报告发布10月23日,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在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发布题为《中国新时代,华媒新机遇》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华文媒体坚持以文化人,在多元文化和人类现代文明语境中,阐释中华文化内涵价值,建造海外侨胞寄托感情的“精神家园”,助力华裔新生代学习祖(籍)国语言文字。华文媒体借助多元中华文化符号,找到更多中外情感共融点和理念共通点,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民心相通。2、大咖语录本届论坛举办了“中国新时代,华媒新机遇”高端论坛和三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和华媒代表就“以媒为桥促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传承与创新”“华文媒体融合发展之道”等议题展开探讨。“我们旗下的媒体通过和博物馆合作文创产品,举办相关论坛、展览等活动,不断扩展事业版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首席代表林天良认为,华文媒体产业必须适应互联网传播趋势,不断拓展创新、探索自身业务,为产业发展带来更强的生命力。新加坡《联合早报》总编辑吴新迪认为,在积极拥抱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时,传统媒体应当坚守“新闻的本质”,生产多种类的高质量原创内容。在吴新迪看来,虽然舆论环境复杂多变,但公信力始终是主流媒体的生存基石。加拿大《加中时报》创办人蔡亮亮认为,中外文化虽存在差异,但仍有很多相通之处,这些共同点是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她提到,龙舟和龙舟文化在加拿大当地就很受欢迎,华文媒体需要用住在国民众听得明白、听得进去的方式讲好中华文化,让更多人从中找到共鸣。澳大利亚《澳中商圈》总裁王雨萌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和博主李子柒举例说,用好柔性话语是传播中华文化一大途径。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中华文化“柔性传播”的案例出现,海外华文媒体在其中义不容辞。03展望未来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以“研讨、交流、联谊、发展”为宗旨,是规模最大的华文媒体高层交流平台,自2001年起已成功举办十一届。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始终在发展中创新求变。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表示,中国新闻社将始终坚持“服务华媒”的宗旨,持续深化同华文媒体的合作,建设“全球华文传媒资讯中心”,共同构筑华文媒体繁荣发展新格局。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落幕,华文媒体代表还将赴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河北等多地采风采访。他们将继续用笔触和镜头,记录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Dan -
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主办的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0月23日在成都开幕。本届论坛以“融通中外,共谱新章”为主题,来自五大洲5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家华文媒体代表人士参加论坛。全国政协副主席邵鸿在开幕式上致辞指出,华文媒体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优势,是中外文明对话的前沿者,希望华文媒体发挥自身优势,让国际社会更能读懂“中国智慧”与“中国理念”,理解“中国道路”与“中国立场”,促进不同文明文化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中央有关单位及四川省领导出席开幕式。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以“研讨、交流、联谊、发展”为宗旨,是规模最大的华文媒体高层交流平台,自2001年起已成功举办十届。
搜罗网 -
中新网眉山10月20日电 (王利文)19日,“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活动走进眉山市,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哈萨克斯坦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41家海外华文媒体探访三苏祠、永丰村等地,感受穿越古今的东坡诗韵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此次参访活动是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配套活动,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共同组织。 因苏东坡而得名的眉山市东坡区,是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孕育出深厚的东坡诗韵。近年来,为传承弘扬三苏文化,眉山市东坡区以三苏祠为核心,加快推进古建筑维修、展陈改造提升系列工作,进一步提升三苏文化的热度。在这里,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聆听了讲解员讲述三苏父子的生平事迹和东坡文化的传承发展。“苏东坡乐观豁达的性格和成长环境密不可分,在海外生活的华人对中华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认同感。”走进三苏祠,芬兰《赫尔辛基时报》中文版董事长仇绍光将镜头对准古井、古树,相机快门按个不停。他举例,“明月几时有”西方人只以为在讲月亮,实际上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底蕴。 仇绍光认为,除了扎实做好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工作外,海外华文媒体应该当起桥梁纽带,把这份诗韵传递给世界。 距离眉山市主城区10公里的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耕地面积达6320亩,建成的永丰片区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3100亩,近年全村土地流转率达96%以上。依托水稻产业优势和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技术优势,当地还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基地之一,在全省率先实现水稻“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生产,形成了优质、高产、高效的良种良法技术集成。“亩产量是多少?承包规模有多大?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了收益从何而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一路参访,一路提问。得知在该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采用粮食、蔬菜和中药等经济类作物轮作的种植方式后,加拿大七天传媒主席尹灵感叹,现代农业分工协作让各方发挥所长,提高了耕种效率,农民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和务工收入,更多人从中受益。“这样的好做法让人印象深刻,海外华侨华人应该对中国农业发展有更新的了解。”加纳华人资讯董事长晏立权表示,眉山市东坡区的发展理念值得借鉴。他坦言自己此行“带着任务而来”,在考察完永丰村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后,晏立权想将中国农业技术和经验带到加纳等非洲国家。“助推‘天府粮仓’建设的‘眉山经验’,可能同样适用于光热条件充足、土地流转成本更低的非洲国家,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在未来加强合作。”他说。(完)
搜罗网 -
10月19日, “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活动走进成都市,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哈萨克斯坦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41家海外华文媒体实地探访了成都大运会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大运会的魅力。此次参访活动是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配套活动,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共同组织。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展厅面积3300平方米,分为“时代使命”“责任担当”“全球盛会”三个篇章。除本届成都大运会珍贵实物外,博物馆还征集到了世界大运会历史上重要的奖牌、火炬、吉祥物等。目前,博物馆已征集各类藏品、影像及电子文档资料近8万件。(何美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