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C
Toronto
星期日, 17 8 月, 2025

追梦中华系列

体验武汉光谷空轨,感受科技交通魅力

【搜罗武汉4月14日讯】参加 “‘追梦中华・知音湖北’2025 海外华文媒体荆楚采访行” 活动的 20 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应邀来到武汉光谷,亲身体验了极具特色的武汉光谷空轨,开启了一场别样的科技之旅。“光谷光子号” 空轨旅游线作为全国首条开通运营的悬挂式单轨线路,自亮相以来便备受瞩目。其一期全长 10.5 公里,于 2023 年 9 月 26 日正式投入运营,迅速成为湖北武汉的崭新名片。该线路凭借悬空运行、全自动无人驾驶以及 270° 全景观景等独特优势,打造出充满科幻感的空中交通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鲜。据了解,目前光谷空轨已累计接待游客超 200 万人次,还吸引了数百家国内外考察团及媒体前来探访,已然成为全球知名的智慧交通示范工程和网红打卡地标。光谷空轨采用全自动运行模式,从启动、行驶到停靠,全程无需人为干预,完全由先进的电脑系统精准控制,充分展现了高度的智能化水平。当媒体代表们乘坐列车驶过光谷生态大走廊时,脚下葱郁的绿树、广袤的草地,以及穿梭的车辆和过往的行人都清晰可见,全方位的观景视角让大家赞叹不已。这种智能化与舒适化相结合的全视角观景平台,为游客带来了独一无二的出行体验。此次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亲身感受光谷空轨,不仅对武汉的科技创新成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将通过他们的报道,让更多海外人士了解到武汉在交通领域的创新探索与卓越成就,助力武汉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加现代化、科技化的城市形象。

“侨力双创·海外华文媒体武汉行”推介会在汉举行

以侨为桥向世界讲好武汉故事 4月14日,“侨力双创·海外华文媒体武汉行”推介会在汉举行,由中国侨联组织的来自印尼、俄罗斯、菲律宾、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委内瑞拉等国家和地区的20家华文媒体,2家涉侨中央媒体以及相关省市媒体代表出席活动。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徐祥忠出席推介会并致辞,市文旅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兴元作文旅推介。市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卢峰主持推介会。徐祥忠对采访团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武汉是一座文化名城、英雄之城、创新之城,这里,汇聚了众多顶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拥有强大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海外华文媒体既是中华文化传播者,也是住在国民众的‘身边人’。要充分发挥海外华文媒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向全球展现武汉高质量发展成果。希望以此活动为契机,将武汉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发展成就传递到世界各地,进一步提升武汉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共同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加油助力。推介会上,市文旅局和东湖高新区进行主题推介,围绕产业优势、政策支持、教育资源等核心内容,全方位展示了武汉的国际化定位和多元化魅力。两天行程,采访团一行“沉浸式”感受湖北省博物馆展览、夜上黄鹤楼、光谷空轨等文旅融合案例,实地走访梦芯科技、兰丁智能、长飞光纤光缆等科创企业,采访邱志军 、向家宁、张凯等在汉创新创业的侨界英才,见证武汉经济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采访团代表纷纷表示,采访活动既充实又震撼,他们将充分发挥海外华文媒体的独特优势,让世界了解武汉、让武汉走向世界。据悉,近年来,武汉市侨联立足“侨联五洲”优势,以“侨力双创”品牌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侨企发展生态,持续开展“科创之星”授牌、“侨力双创——海外侨领侨商武汉行”等活动,让更多海外英才与武汉“双向奔赴”,共同谱写新时代“侨与城”的合作篇章。 

海外华媒齐聚黄鹤楼 共赏荆楚文化古今交响

4 月 13 日晚,夜色如水,华灯似星,千年历史的黄鹤楼于蛇山之巅熠熠生辉,迎来一群特殊的访客。参加 “‘追梦中华・知音湖北’2025 海外华文媒体荆楚采访行” 活动的 20 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登上这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地标建筑,开启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奇妙之旅。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始建于公元 223 年的东吴军事要塞时期。从最初的军事瞭望台,历经唐宋明清各朝更迭,其建筑形制不断演变,逐步升华成中华文化的诗意象征。如今的黄鹤楼以清代 “同治楼” 为蓝本重建,高 51.4 米,72 根立柱稳稳撑起层层飞檐,金色琉璃瓦在灯光映照下,仿若黄鹤振翅欲飞,完美呼应古老传说。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漫步楼前,目光被廊柱上镌刻的楹联诗词吸引。一位代表感叹:“儿时诵读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便对黄鹤楼心驰神往,今日终于得见,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唐代崔颢的千古名句,让黄鹤楼成为文人墨客灵感的源泉,更蕴含着中华民族 “天人合一” 的哲学智慧。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两江交汇处灯火辉煌,武汉三镇的夜景如同一幅绚丽画卷在眼前铺展。而此时的黄鹤楼,化身一座 “光影剧院”。激光投影在墙壁上绘出唐宋诗人挥毫泼墨的场景,声光电技术重现 “黄鹤归来” 的奇幻景象。游客伸手触碰墙壁,诗句如灵动的水流在指尖流淌。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互动展项 “诗壁寻踪” 前惊叹:“这不仅是视觉享受,更是穿越千年的文化共鸣。”...

“追梦中华・知音湖北”2025海外华文媒体荆楚采访行活动启动

4月13日下午,“‘追梦中华・知音湖北’2025海外华文媒体荆楚采访行”活动在武汉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中国侨联指导,湖北省侨联主办,武汉、襄阳、宜昌、荆门等市侨联承办,吸引了来自全球20家海外华文媒体以及2家中央媒体、2家省内主要媒体参与。湖北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侯继文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慧萍主持会议。侯继文对出席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介绍说,湖北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这里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山河壮美、产业发达、交通便利,是中国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省份之一,以长江文明、荆楚文化享誉世界。湖北文旅资源丰富,“一幅美丽的画”“一本厚重的书”“一首激昂的诗”“一座丰饶的园”“一架通达的桥”,“诗意湖北五韵天成”,“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湖北更是一片奋发向上、锐意创新的沃土。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1月再次考察湖北时,赋予湖北“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新任务,当前,全省上下正按照“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的步骤,大力实施“七大战略”,整体提升“七个能力”推动各项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着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北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他说,湖北是长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楚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的富集地、革命文化的策源地,荆楚文化中包含的筚路蓝缕的奋斗精神、大象无形的开放胸怀、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上善若水的和谐思想、一诺千金的诚信品德和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共同构成了荆楚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了荆楚文化鲜明的精神标识,具有鲜明的精神特质。他说,省侨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湖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战略部署,在全省侨界开展“聚侨建支点”行动,发挥侨智优势、汇聚侨资侨力、加强文化传播,加强侨务资源协作,增强“五侨”协同力,形成“聚侨建支点”的强大合力,在支点建设中发挥侨联优势、展现侨界担当。他说,海外华文媒体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和纽带,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通过大家的镜头和笔触,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湖北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支点建设”和汉襄宜“金三角”大空间协同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启动仪式上,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科特迪瓦《西非华声》主编金浩代表海外媒体发言。他们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生动的笔触、精彩的镜头,把湖北的发展成就、文化魅力展现给全球的读者和观众。他们期待通过此次采访行活动,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湖北、了解中国,为促进湖北与世界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贡献力量。“追梦中华”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活动,旨在借助海外华文媒体的力量,生动传播中国的真实形象和发展成就,促进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增进中外民间友谊。他对本次荆楚采访行活动寄予厚望,希望媒体朋友们深入挖掘湖北的发展亮点,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湖北。本次采访行活动为期7天,采访团深入武汉、襄阳、宜昌、荆门等地,通过走访调研、参观考察、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湖北在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情况。行程涵盖湖北广播电视台、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武汉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襄阳比亚迪产业园、三峡大坝工程等多个重点项目和文化遗址。启动仪式前,活动代表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馆内丰富的文物藏品让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深刻感受到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他们后续的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此次“追梦中华・知音湖北”2025海外华文媒体荆楚采访行活动,不仅为海外华文媒体提供了深入了解湖北的机会,也进一步搭建了湖北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中国侨联“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第四届华侨华人短视频大赛颁奖仪式在京举行

3月18日,中国侨联“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第四届华侨华人短视频大赛颁奖仪式在京举行。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出席活动并讲话,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总编辑陈贽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侨联副主席程红,党组成员、副主席连小敏,副主席高峰,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闪伟强,中国侨联兼职副主席、广东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李丰,中国侨联兼职副主席、福建省侨联副主席齐志,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网总经理徐蕾等出席活动并为获奖单位颁奖。有关省级侨联负责同志、获奖单位代表等近100人参加颁奖仪式。万立骏首先代表中国侨联,对各级侨联组织、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海外华文媒体积极参与本次活动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陈嘉庚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侨联首任主席,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重要回信精神,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中国侨联于2024年举办了“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第四届华侨华人短视频大赛,广泛征集反映广大侨胞在新时代积极投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生动实践的短视频,在海内外形成了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的浓厚氛围。万立骏指出,短视频的镜头下记录了很多感动,每一帧画面都饱含深情,每一段故事都凝结力量。他希望各级侨联组织以“嘉庚精神”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引导广大侨胞向陈嘉庚先生等前辈学习,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谱写侨界新篇章;希望广大侨胞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持续讲好新时代嘉庚故事,让嘉庚精神“活”起来、“潮”起来,激励更多侨界新生代成为“嘉庚精神”的传承者,助力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走向世界。万立骏强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各级侨联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不断开创侨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一是要以“新思想”展现“大时代”。要向国际社会广泛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共产党、认识新时代的中国。要讲好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故事,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二是要以“新技术”赋能“老传统”。要树牢互联网思维和创新意识,利用短视频等新技术,推出一批新颖、生动、言之有物的互联网内容精品。要持续建强用好侨联信息传播工作队伍,发挥海外华文媒体作用,让记录中国、传播中国成为潮流。三是要以“侨力量”共筑“中国梦”。要发挥广大侨胞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不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要广泛开展“追梦中华”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画好侨界最大同心圆,形成同圆共享中国梦的强大力量。陈贽在致辞中向大赛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表示,新时代的“嘉庚精神”,不仅是广大侨胞对爱国主义情怀的坚守,更体现了全体中华儿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懈追求。近年来,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与中国侨联深度合作,连续举办华侨华人短视频大赛、寻年等网络主题活动,去年拍摄的纪录片《陈嘉庚》在海内外侨界取得了广泛影响。希望与中国侨联继续携手,发挥好侨的优势,以文化为纽带、以平台为基础、以青年为对象,进一步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第四届华侨华人短视频大赛由中国侨联主办,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中国侨商联合会承办,人民日报海外网、集友银行支持。大赛启动以来,海内外侨界积极参与,共收到约73.8万个短视频投稿,综合浏览量约40.7亿次。从中评选出一等奖5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0个、优秀作品奖15个、优秀组织奖10个。颁奖仪式上,中国侨联启动“追梦中华·侨与中国式现代化”第五届华侨华人短视频大赛。

搜罗,一等奖!

2025年3月18日,在中国侨联“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第四届华侨华人短视频大赛颁奖仪式上,搜罗传媒制作的《追梦中华·沿着嘉庚的足迹》从73.8万个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 3月18日,中国侨联“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第四届华侨华人短视频大赛颁奖仪式在京举行。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出席活动并讲话,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总编辑陈贽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侨联副主席程红,党组成员、副主席连小敏,副主席高峰,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闪伟强,中国侨联兼职副主席、广东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李丰,中国侨联兼职副主席、福建省侨联副主席齐志,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网总经理徐蕾等出席活动并为获奖单位颁奖。有关省级侨联负责同志、获奖单位代表等近100人参加颁奖仪式。”原文链接:中国侨联“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第四届华侨华人短视频大赛颁奖仪式在京举行获奖作品

瑞丽姐告口岸:中缅贸易的陆路枢纽

【搜罗网10月14日云南讯】多家国内外华文媒体来到云南省,参观了位于瑞丽市的姐告口岸。这一重要的边贸口岸不仅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对缅贸易通道,还见证了中缅两国长期的商贸往来与合作。姐告口岸的历史与发展姐告口岸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的东南部,紧邻瑞丽江,与缅甸的多个城市接壤。作为历史上重要的贸易通道,姐告的名字源于傣语,意为“古城”,相传这里曾是“麓川思南王”的建都之地。尽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仍是一片荒芜之地,但随着中缅两国经济交流的日益密切,姐告逐渐发展为如今繁荣的口岸。1978年,第一代国门在中缅边境建成,象征着两国的边贸合作正式启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姐告口岸经历了多次升级,从一座茅草屋到如今现代化的第三代国门,见证了中缅贸易的迅速增长。2000年,姐告成为全国唯一实施“境内关外”政策的边贸区,进一步推动了两国间的经贸往来。到2019年,德宏片区被纳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提升了姐告口岸的战略地位。中缅贸易的繁荣枢纽姐告口岸占地1.92平方公里,拥有4公里长的国境线,设有9座界碑。口岸内设有三个主要通道,分别供公务、商务、旅游人员及货物运输使用。作为云南最大的对缅贸易口岸,姐告承担了云南边贸进出口商品总额的一半左右。这里不仅是国家级边贸口岸,也是中缅边境出入境流量最大的通道。周边的中缅商贸街充满民族特色,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类免税品牌,以及姐告大桥和天涯地角碑等景点,使这里成为贸易和旅游双重发展的一片繁荣之地。姐告口岸的历史变迁与今日的繁荣,充分展现了中缅两国之间紧密的贸易联系,以及边境口岸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出冬瓜村:德昂酸茶带动乡村振兴之路

【搜罗网10月14日云南讯】近日,多家海外华文媒体齐聚云南,参加了“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采访活动。期间,媒体代表们前往德宏芒市的三台山乡出冬瓜村,深入了解该村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及德昂酸茶带动的乡村振兴之路。德昂酸茶与文化旅游的结合出冬瓜村隶属于中国唯一的德昂族乡——三台山德昂族乡,位于芒市东南,村落环境优美,面积广阔。作为村内特色产业之一,德昂酸茶的制作技艺已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这一古老技艺。出冬瓜村通过茶叶协会和文旅发展公司,将酸茶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积极打造“侨胞之家+特色+农业文旅”的发展模式。该村依托德昂酸茶文化,建立了以“德昂故事长廊、水鼓广场、非遗学院、圣水大榕树、青昂阁”为主线的旅游环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德昂族文化和酸茶魅力。产业振兴的动力与成果出冬瓜村在发展过程中,依托侨联组织的支持,成立了多项合作平台,推动酸茶产业的技术提升与创新发展。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村内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还推出了酸茶相关的文创产品,丰富了村民的收入来源。此外,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汇聚各方力量,确保产业发展中的难题能够及时解决。通过这种组织优势的转化,出冬瓜村逐渐走出了一条以德昂酸茶和文旅产业为核心的振兴之路,为当地村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遇。出冬瓜村如今已成为德昂族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的典范,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将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展示给了世界。

一寨两国,瑞丽银井

【搜罗网10月13日云南讯】在中国云南省瑞丽市的中缅边境线上,有一个独特的通道——银井通道。这条通道不仅是两国边民往来和经贸合作的重要枢纽,更是文化交流和旅游的热门地点。在由中国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2024海外华文媒体云南采访活动中,来自全球的30家媒体走访了这个独特的边境地带,探访了银井通道的风采。银井通道位于中国的银井村与缅甸的芒秀村之间,两村的交界地带构成了一个“一寨两国”的景观。这里的边界线常常由简单的竹篱、村道、水沟或土埂组成,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两国边民世代相依,和睦共处。银井通道不仅是中缅边境上的一条重要通道,更是一个展示两国友好往来的生动例证。两地的居民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两国边民共同在市场交易、友好互动的场景,体现了深厚的胞波情谊。功能与影响经济贸易往来银井通道作为中缅边境贸易的重要枢纽,两国居民通过这里开展小额贸易,交换农产品、手工艺品及日常生活用品。通过这种互通有无的经济交流,两国的经济都得到了促进。人员交流频繁该通道也方便了两国居民的探亲访友、务工及就学,特别是许多缅甸孩子每天通过银井通道到中国一侧上学,放学后再返回家中,这种跨境的日常生活使得两国关系更加紧密。旅游吸引力银井通道及其周边独特的“一寨两国”景观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客们在此不仅能领略中缅边境的自然风光,还可以体验两国文化交融的特殊魅力。中缅边境标志性建筑和文化景点也为该地区增添了更多的旅游吸引力。发展与管理边境安全与管理为确保边境的安全和稳定,当地相关部门对银井通道实施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人员和货物的合法通行,并防止非法出入境及走私等违法行为。旅游发展前景近年来,当地政府不断加大对银井通道及周边区域的旅游开发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也进一步促进了两国文化和经济的深入交流。银井通道是中国与邻国之间连接的桥梁,既承载着历史和文化,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继续推动着中缅两国的友谊与合作。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