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中华系列
搜罗网 -
【搜罗网10月12日云南讯】在云南保山,有一座桥不仅承载了交通的使命,也承载了海外华侨的爱国心,这就是著名的惠通桥。这座桥位于滇西怒江之上,是连接滇缅公路的重要枢纽,也曾在中国抗战历史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惠通桥的修建始于20世纪初。最早的桥梁是由地方热心人士捐款修建的铁链桥,虽然解决了一部分通行问题,但因设置较低,常受水患影响。1935年,在旅缅华侨梁金山的支持下,惠通桥得以改建成为西式钢缆吊桥。通车典礼当天,梁金山从缅甸带回的大象成为首个踏上吊桥的动物,这一象征性时刻,标志着惠通桥的建成不仅连接了交通,更承载了梁金山及众多海外华侨的爱国心愿。惠通桥的历史地位与滇缅公路密不可分。1937年滇缅公路开建,1938年通车后,大量抗战物资通过惠通桥运入国内,支援抗战。这座桥成为中国抗战的重要生命线。随着日军的侵略,惠通桥成了他们的进攻目标。1942年,日军逼近惠通桥,为阻止敌军进入云南,守桥的中国军队在桥上埋下炸药,并在日军抵达桥头时果断引爆了桥梁。惠通桥的炸毁挫败了日军的计划,保住了滇西防线,改变了战争的进程。惠通桥在抗战后被修复,继续为滇西交通服务,直到1970年代,随着红旗桥的建成和新的铁路桥的修建,惠通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2019年,这座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后人缅怀历史、铭记抗战精神的重要场所。惠通桥不仅是一座工程奇迹,更是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连接华侨爱国心与祖国情感的桥梁。它的故事,见证了华侨与祖国共进退的历史,也承载着滇西人民和海外华侨的深厚情谊。
“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2024海外华文媒体云南采访行走进昆明
搜罗网 -
10月9日至11日,由中国侨联主办,云南省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2024海外华文媒体云南采访行走进昆明。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采访团副团长、中国侨联办公厅副主任刘红率采访团一行赴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昆明市博物馆南侨机工分馆、聂耳墓、侨光小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斗南花市等地参观采访。西山地处滇池西岸,这里矗立着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聂耳墓等抗战纪念标志。细雨中,采访团一行向纪念碑深深鞠躬并敬献鲜花,表达对南侨机工的追思缅怀。在紧邻纪念碑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昆明市博物馆南侨机工分馆,第九批南侨机工张智源之子张云鹏向采访团一行深情讲述包括其父亲在内的3千多名南侨机工响应陈嘉庚号召,义无反顾、先后回国,辗转在危机四伏的滇缅公路上运输物资的感人经历。父辈们的悲壮故事和家国情怀让老人数次哽咽,也让采访团深感震撼。采访团成员、新加坡眼智库主席孙侠感叹道:“云南建立了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纪念馆的馆藏也非常详实,我们了解到很多不知道的历史,感触很深。希望将来能多到云南来学习,深入探寻更多,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讲好云南故事。”下午,采访团一行来到昆明侨光小学,开展“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微课堂”活动,进一步了解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壮阔历史,探讨嘉庚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随后,大家参观了侨光小学校史馆和南侨机工英雄墙,听着两位学生讲解员声音清脆、感情饱满地讲述侨光小学与陈嘉庚、南侨机工的渊源和历史传承,大家深感这就是嘉庚精神代代相传的最佳具象化。采访团成员、美国华盛顿中文电视台副台长袁艳表示,这么多青少年关注历史,我看到了传承嘉庚精神的接力棒在一代一代地传递着,我们将通过自己的媒体平台把陈嘉庚先生的故事、南侨机工的故事说给世界听。在聂耳墓,采访团一行详细了解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惋惜于青年才俊的英年早逝,感怀其写就的爱国乐章。在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采访团一行重温西南联大专注治学研究、坚持为国育才的精神和成就,深感“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来到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采访团一行观看了“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主题展览和中国远征军主题展。昆明是著名的“春城”“花城”,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昆明斗南花卉市场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鲜切花交易市场,聚集着超8万花商,每天有数千万枝鲜花发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斗南花市,采访团体验插花制作,参观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感受花海人潮涌动的活力。昆明市花卉电商主播协会会长毛海鹏介绍道,花卉已成为流量入口,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花卉直播销售正以惊人的增幅和交易量在发展;斗南已经从当年的花田变成一条花街,又变成花市,现在正变成花都;花卉也从农产品变成商品,然后变成生活艺术品,未来将变成金融产品。采访团成员、意大利侨网副总编李俏红表示,这里有先进的智慧农业,让鲜花花期实现了精准可控;完善的冷链物流配套设施,让千里之外的消费者能在48小时内就收到鲜花;不断提升的自主研发能力,更让越来越多的花卉新品种出现在斗南,花开成海、热闹非凡的花市让人忍不住举起相机一拍再拍。昆明之行让大家领略春城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以陈嘉庚先生、南侨机工为代表的爱国华侨的深厚家国情怀,深感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觉振兴中华之义不容辞。“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2024海外华文媒体云南采访行活动为期7天,此后采访团一行将赴保山、德宏等地采访考察,传承弘扬嘉庚精神,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了解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把风景秀美、气候宜人、历史悠久的“彩云之南”介绍给海内外受众。
搜罗网 -
【搜罗网10月11日云南讯】近日,30余家来自全球的华文媒体齐聚云南,参加“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采访活动。作为活动的一部分,媒体代表们参观了昆明著名的斗南花卉市场,深入了解了当地蓬勃发展的花卉产业。斗南花卉市场的繁荣斗南花卉市场,位于昆明市呈贡区的斗南街道,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花卉市场,素有“花花世界”之称。这里不仅是中国花卉交易的中心,也是全球花卉产业的一个重要枢纽。2023年,斗南花卉市场的交易量高达135.4亿枝,占据了全国鲜花市场需求的半壁江山。花卉产业带动经济斗南花卉市场已经连续多年在交易量、交易额、现金流、人流量和出口额方面位居全国首位。市场内现有超过2200家企业和经营户,1000多名发货商,物流企业46家,与超过8万户种植户紧密相连。市场的供货品牌和合作社数量达到近12000家,花卉经纪人超过1万人。全国各地的花店和批发市场数量则达到35万家,形成了“一个市场带动一个产业”的强大经济生态。“斗南”品牌走向世界自2007年起,“斗南DOUNAN及图”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斗南花卉”成为中国花卉行业的代表品牌。这个名字不仅在国内广为人知,还象征着中国鲜花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发展,斗南花卉市场不仅为全国提供了优质的鲜花产品,也通过其完善的产业链和先进的物流体系,将昆明的“春城花都”美誉带到了世界各地。
“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微课堂”在昆明举行
搜罗网 -
10月10日,由中国侨联主办,云南省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微课堂”在昆明侨光小学举行。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云南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主持工作)徐盛兴出席并讲话。中国侨联办公厅副主任刘红参加活动,云南师范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夏玉清授课,云南省侨联副主席、昆明市侨联主席尹朝晖主持。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印尼、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尼日利亚、阿根廷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26家海外华文媒体和4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参加此次活动。左志强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南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战85周年。滇缅公路是一个民族存续和崛起的脊梁,是“一条连着华侨华人和祖国的路”。3200多名南侨机工响应嘉庚先生的号召,舍生忘死、回国效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惧艰险、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伟大精神。这次微课堂邀请南侨机工历史的研究专家介绍情况,增加学生对南侨机工经历的演绎,生动讲述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左志强指出,中国侨联和各级侨联组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重要回信精神,通过开展系列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活动,团结引导广大侨胞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主旋律。广大侨胞要相信自己、相信祖国、相信未来,在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实现事业发展、合作共赢。海外华文媒体要深刻体会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立足当地、融入当地、回馈当地,传承嘉庚精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在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深化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流、加强双边发展战略对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展现新担当、彰显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徐盛兴表示,嘉庚精神和南侨机工的事迹在云南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省侨联将继续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和南侨机工精神,加强与海外侨胞的联系与交流,共同推动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希望海外媒体朋友们借此机会,深入了解云南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将嘉庚精神和南侨机工的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关注云南。夏玉清从南侨机工的概念及其构成、机工书信中的家国情怀、南侨机工的回国动因、南侨机工精神及意义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南侨机工回国效力的经过,以丰富详实的史料立体刻画了南侨机工的饱满形象,深刻阐释了南侨机工作为华侨华人共同历史记忆的重要价值。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澳大利亚澳华电视传媒董事长任传功、英国欧华第一时间总编辑陈希、新加坡眼智库主席孙侠等作为媒体代表进行交流发言。大家表示,陈嘉庚先生是海内外华侨华人心中的一面精神旗帜,南侨机工是中华儿女不应忘却的一段刻骨记忆。海外华文媒体要以嘉庚先生为榜样,发挥优势,讲好南侨机工故事、讲好嘉庚故事,为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微课堂活动前,采访团一行观看了由侨光小学学生演绎的以南侨机工为原型改编的《老爷爷的大卡车》故事。据悉,侨光小学由陈嘉庚先生倡导,南侨机工白清泉等爱国华侨于1943年在昆明福建会馆筹建,旨在收留南侨机工子女和华侨儿童,建校以来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此次微课堂是中国侨联开展的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视频拍摄制作:搜罗传媒 陈林 李林文章来源:中国侨联
“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2024海外华文媒体云南采访行在昆明启动
Remon -
10月9日,由中国侨联主办,云南省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2024海外华文媒体云南采访行在昆明启动。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印尼、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尼日利亚、阿根廷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26家海外华文媒体和4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参加此次活动。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云南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主持工作)徐盛兴出席仪式并致辞。采访团副团长、中国侨联办公厅副主任刘红出席启动仪式,云南省侨联副主席、昆明市侨联主席尹朝晖主持。左志强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李希同志在代表党中央的致辞中,对广大侨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进中外民众的相互了解和理解等提出了殷切期望。近年来,中国侨联以“追梦中华”品牌为总抓手,用侨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追梦中华·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作为“追梦中华”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挥海外华文媒体独特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各地开展采访报道,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采访行已成功举办42期,此次是第43期,也是采访行活动首次走进云南。希望大家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海外华文媒体影响力,紧贴时代发展,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做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使者。左志强指出,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重要回信精神,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中国侨联围绕传承弘扬嘉庚精神开展了系列纪念和宣传活动。其中结合陈嘉庚先生的重要人生轨迹,组织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走进福建、重庆、陕西、云南,充分了解嘉庚精神的历史渊源和深刻内涵。希望海外华文媒体朋友们多走多看、多思多写,为在新时代传承弘扬嘉庚精神,画好侨界最大同心圆贡献力量。一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广大侨胞传承中华民族血脉之根。通过近距离了解和感受南侨机工回国效力的感人历史,深刻理解爱国的真谛和团结的力量,引导广大侨胞牢记中华民族之根,提升广大侨胞对祖(籍)国的认同感和服务祖(籍)国发展的参与度。二是发挥精通住在国语言、熟悉住在国文化的独特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之魂。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促进中华文化与住在国文化的交流互动,让住在国的民众更多地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传承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为实现民族复兴之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要以陈嘉庚先生为榜样,将个人梦想融入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中,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徐盛兴对采访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云南自然风光壮丽、民族文化丰富、历史底蕴深厚。希望海外华文媒体朋友们通过实地采访,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云南的美丽风光、民族文化和发展成就,把云南的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关注云南、投资云南。滇缅公路承载了厚重的历史记忆,梁金山等爱国华侨捐款捐物修筑公路,3200多名南侨机工响应陈嘉庚先生和南侨总会号召回国效力。此次重走滇缅路,不仅是为了缅怀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海外侨胞的爱国精神。希望大家借此机会深入了解和宣传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继承和发扬嘉庚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采访团成员、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代表海外华文媒体发言。他表示,云南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的主要活动地,与陈嘉庚先生渊源深厚。海外华文媒体将用脚步丈量云南的多姿多彩、用相机记录滇缅公路的艰险、用手中的笔书写爱国华侨救亡图存的感人故事,讲好云南故事,讲好南侨机工的故事,弘扬好嘉庚精神。活动期间,采访团一行将赴昆明、保山、德宏等地采访报道,开展“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微课堂”、寻访南侨机工相关历史等,进一步弘扬嘉庚精神,同时参观采访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讲好中国故事的云南篇章。(责编:皮博、张雯 摄影:李林)
The Shanghai Miracle in the Eyes of Overseas Chinese Media: A Symphony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搜罗网 -
From August 18 to 23, 2024, the “Chasing Dreams in China, Sailing on the Pu River” event, an interview tour in Shanghai for overseas...
搜罗网 -
8月23日上午,由中国侨联指导,上海市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扬帆浦江”2024海外华文媒体上海采访行走进青浦,走进进博会场馆“四叶草”,开展“侨连五洲·沪上进博”专题采访。来自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尼、马来西亚、埃及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位海外华文媒体记者来到位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进博文化展示中心,详细了解进博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座谈交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吴政平出席活动致欢迎辞,并介绍进博会情况。上海市侨联主席齐全胜、中国侨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献锋分别讲话。进博局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并介绍情况。青浦区侨联负责人张小英等出席。进博文化展示中心位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一层,展览面积约1600平方米,围绕进博会 “新时代,共享未来”主题,综合运用260余张图片、150余件实物展品、5组实景沙盘,多组大型多媒体互动展项,全方位讲述进博会的功能定位、筹办过程、亮点特色、成效意义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进博会不仅为各国政要、工商界人士以及参展商、采购商提供了拓展中国市场、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的绝佳机会,也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赢得了海内外的广泛赞誉。与此同时,“侨连五洲 •沪上进博”主题活动作为进博会的官方配套活动之一,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活动由中国侨联主办,上海侨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连续三年成功承办。它是上海侨联广泛联系和服务海内外侨团侨胞的功能性大平台,也是侨界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志性活动,吸引着全球侨团、侨领、侨商、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相聚上海,开展投资兴业、商务合作、学术交流、联谊交友,助力海外有代表性的侨团、侨领、侨商深度参与进博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中国及上海的发展机遇。张献锋表示,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作为中国侨联“追梦中华”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海外华文媒体熟悉住在国语言和受众特点的优势,深入各地开展采访报道,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次走进上海、走进进博,希望媒体朋友们发挥优势、深入挖掘、主动报道,为讲好上海故事、讲好进博故事贡献力量。齐全胜表示,“追梦中华·扬帆浦江”海外华文媒体上海采访行将收官之站放在国家会展中心,目的是助力进博会海外推介,助力进博会越办越好,助力海外侨胞共享进博会和中国、上海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侨连五洲·沪上进博”是侨联和海外侨团参与进博会、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重要主题活动,将于今年进博会期间再次举办。我们要持续围绕进博会等营造浓厚氛围、开展联谊服务,持续推动相聚上海、共创未来。吴政平表示,进博会连续六届成功举办,充分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已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广大侨胞有着赤忱的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的商业人脉,通过进博会平台可以发挥巨大能量。进博会“越办越好”离不开各界的支持,希望侨联和海外华文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关心、关注进博会的发展,支持进博会的筹办和宣传报道工作据了解,今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进博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目前,各项筹备工作稳步推进。国家展方面,已有超过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其中,挪威、贝宁、布隆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将首次参展。企业展方面,依照往届惯例设立食品及农产品、汽车、技术装备、消费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六大展区和创新孵化专区,今年拟增设新材料专区。目前签约展览面积已超过36万平方米。虹桥论坛方面,今年论坛主题是“坚持高水平开放,共促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并将按照“1+4”板块举办分论坛。专业配套活动和人文交流等筹备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搜罗网 -
【搜罗网 8 月 22 日上海讯】由中国侨联指导,上海市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扬帆浦江”2024 海外华文媒体上海采访行来到了上海虹口。来自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尼、马来西亚、埃及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参加此行。采访行中,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们深入了解了厦门国际银行的发展历程。厦门国际银行成立于 1985 年,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2013 年改制为中资商业银行。成立三十多年来,始终坚守初心,坚持高质量发展,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并在国际银行排名中表现出色。2005 年成立的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其位于虹口区北外滩滨江杨树浦路 88 号,已拥有 23 家营业机构。近年来,分行屡获殊荣,入选上海市人才引进重点金融机构,成为上海市侨商会副会长单位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启航北外滩 睁眼看世界”为主题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展”在分行三楼开幕,展示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光辉历程和重要影响。中国证券博物馆也给媒体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该博物馆经中央编办批复成立,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黄浦路 15 号,原系浦江饭店。浦江饭店历史悠久,其前身为 1846 年创办的礼查饭店,是上海乃至全国第一家西商饭店,见证了诸多“中国最早”的现代化事物。历经多次变革,2018 年 12 月 22 日,中国证券博物馆在此揭牌运行,赋予这座百年建筑新的使命。白玉兰广场和北外滩街道五星级“侨之家”同样引人注目。白玉兰广场地处北外滩黄浦江沿岸,与陆家嘴隔江相望,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其所属的金光集团...
搜罗网 -
【搜罗网8月22日上海讯】由中国侨联指导,上海市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扬帆浦江”2024海外华文媒体上海采访行来到了上海普陀,来自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尼、马来西亚、埃及等十多个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参与此次活动,“苏河芯湾”正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成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一张闪耀“芯”名片,以及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的“芯”高地。“苏河芯湾”以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和长风科创谷总计约 1 万平方米的区域为“核心区”,聚焦车规芯片、人工智能芯片、车载高算力芯片等领域的研发设计及总部办公。同时,长风生态商务区、天地软件园、桃浦智创城作为三个协同区,共同布局软件设计、终端应用等上下游关联产业。哪吒汽车全球总部就坐落于这片充满活力的区域,作为“苏河芯湾”上下游的核心企业,哪吒汽车坚持核心技术“自研+合资合作”模式,已开启中长期全球化战略布局,全力加速“哪吒出海”。其全球总部大楼科技感十足,内部的智能研究院、数字化中心等职场板块布局合理,这背后离不开普陀区的一批创新载体的有力支撑。哪吒汽车正借助“苏河芯湾”的强大“芯”力量、上海的全球化发展底蕴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优势,进一步深化在汽车价值链的布局,为海内外消费者带来“科技平权”的智能电动汽车新生活。苏州河,这条上海的母亲河,孕育了无数的工业文明。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位于光复西路 2690 号,建筑面积 1341 平方米,通过“回眸:苏州河的历史记忆”“扬帆:苏州河的工业丰碑”“远航:苏州河的创新发展”等三个展区,以文物展品、场景复原、光影互动、文创体验等形式,全方位展现了苏州河畔从近代工业的辉煌到现代创新发展的巨变历程。一幅老上海工业的“清明上河图”长卷让人仿佛穿越回过去,感受彼时的繁荣;模拟复原的工厂车间办公场景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崭新面貌;充满互动元素的新时代展区则体现了苏河两岸的涅槃重生。半马苏河公园作为普陀区苏州河畔 21 公里生态秀带的重要部分,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和迷人的自然景观闻名。公园占地广阔,绿树成荫,自然风光优美,文化氛围浓郁。这里不仅有迷人的水景,还有见证历史变迁的建筑和雕塑。公园内定期举办“半马苏河”文化旅游节、“半马苏河”运动生活节等文体活动,为市民呈上精彩的文体盛宴。此外,齐全的设施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游客的需求,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城市中的美好时光。普陀区的“苏河芯湾”、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和半马苏河公园,正以独特的魅力,书写着创新与传承的新篇章。
搜罗网 -
【搜罗网8月21日上海讯】由中国侨联指导,上海市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扬帆浦江”2024海外华文媒体上海采访行走进徐汇滨江,来自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尼、马来西亚、埃及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位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先后探访了西岸智塔规划展示厅、徐汇滨江国际人才港、西岸美术馆、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见证科创与艺术的交汇。徐汇滨江(西岸)地处黄浦江核心段落,区位优越,曾是“铁、煤、油、砂、粮”的工业区。然而,在中央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下,历经十年砥砺,这里已从“工业锈带”成功转变为开放的生活型岸线。以 AI 和 ART“双 A”引擎为驱动,徐汇滨江构建了“一港一谷一城一仓一湾”5 个百万级产业载体群。其中,西岸智塔作为旗舰,带动了总建筑面积 120 万平方米的西岸智慧谷建设。众多知名企业如期智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阿里、华为、联影等纷纷入驻,这里汇集了 21 家企业、1 位图灵奖得主、8 位院士、150 余位博士、2500 余位技术人员,形成了最优产业生态,正朝着千亿级规模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迈进。在文化领域,西岸美术馆是“西岸美术馆大道”的核心公共文化场馆之一。由英国著名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爵士设计,于 2019 年正式开放。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展开五年展陈合作项目,围绕“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新媒体艺术、当代设计”四条文化主线,积极开展跨领域研究与交流活动,致力于成为一座开放性、包容性、公众性的跨学科文化中心。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徐汇区委组织部打造的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于 2021 年 6 月落成启用,并于 2023 年实施综合功能优化提升。总建筑面积 1700 平方米的主体建筑,为滨江各类人群提供“开放、集约、共享、枢纽”的体系化服务,还增设了滨江市民食堂。同时,统筹设置“三大篇章”展陈内容,推出“滨江党建实训课程”和“一江一河”党群服务地图。此外,徐汇滨江国际人才港位于西岸智塔五楼,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