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C
Toronto
星期六, 13 9 月, 2025

追梦中华系列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泸州老窖博物馆 沉浸式领略川酒文化魅力

【搜罗泸州5月23日讯】由 “追梦中华・感知四川”2025 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活动组织的参访团抵达酒城泸州,来自埃及、加拿大、俄罗斯、新西兰等 15 家海外华文媒体及 2 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共同走进泸州老窖博物馆,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白酒文化探秘之旅。作为 “文旅”“酒旅” 融合的标杆项目,泸州老窖博物馆以 “展品为王” 的策展理念,系统呈现了泸州酒文化的历史脉络与泸州老窖的发展传奇。馆内珍藏的千年文物、古老酿酒器具及历史文献,全景式展现了泸州三千多年酒史 —— 从商周时期的酿酒雏形到明清作坊群的兴盛,再到现代工业化酿造的革新,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这片土地与酒文化的深厚渊源。参访的核心环节聚焦于泸州老窖的传统酿造工艺。讲解员详细阐释了 “泥窖固态发酵”“续糟配料” 等传承数百年的技艺精髓,而被誉为 “白酒活文物” 的 1573 国宝窖池群尤为震撼:自明万历年间沿用至今的 452 年连续酿造窖池,孕育出独特的微生物菌群,其散发出的浓郁酒香成为泸州老窖 “浓香鼻祖” 地位的最佳注脚。俄罗斯中国电视台联合创始人刘佩鑫在参观时感叹:“这些老窖池是中国传统工艺的活体见证,每一滴酒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在陈列区,媒体代表们还深入了解了泸州老窖的品牌创新实践。除了经典酒体,馆内展示的生肖酒、酒心巧克力、酒糟面膜等跨界文创产品,展现了传统酒企如何通过年轻化、多元化策略激活文化生命力。而专业品酒师现场演示的 “观色、闻香、品味”...

追梦中华·感知四川”2025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走进自贡

5月20日—21日,由中国侨联指导,四川省侨联主办,自贡市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感知四川”2025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活动走进自贡。     来自加拿大、俄罗斯、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2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以及1家省级媒体代表走进自贡采访。 自贡市侨联紧紧围绕市委深入实施“四个战略”和“两市两城”战略部署,邀请海外华文媒体记者朋友参访了自贡航空产业园、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吴玉章陈列馆和自贡华龙科技有限公司,在感受自贡悠久人文历史的同时,了解自贡工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自贡市委常委龙腾鑫会晤海外华文媒体四川自贡采访团一行。他代表自贡市委、市政府对各位记者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海外华文媒体的记者朋友助力“盐之都,灯之城、龙之乡”的自贡更好地走向世界。       记者朋友们第一站来到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自贡航空产业园区,了解了园区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看到了千年盐都从“深井汲卤”到“造翼飞天”的转型之路。自贡航空产业园区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双机场”“双跑道”和全省最大、最高的协同空域等独特优势,为航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为低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进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吴玉章陈列馆,60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串联起革命先驱吴玉章的传奇人生,记者朋友们生动地感知到自贡红色基因的传承。琳琅满目的历史文物与详尽的图片资料,如同一部活生生的历史画卷,细腻描绘了吴玉章同志不懈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壮丽征程,玉章精神让记者朋友们动容,纷纷表示要以吴玉章为榜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做好中外交流的桥梁。在吴玉章陈列馆所在的蔡家堰村,一行人还了解了“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2018年以来,该村积极带动村民发展红色民宿、文创工坊、乡村餐饮等产业。         世界灯会看中国、中国灯会看自贡”,自贡作为“恐龙之乡”“中国灯城”享誉海外。记者朋友们在自贡高新区华龙科技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了仿真恐龙、彩灯灯组等产业方面的发展和成就,近距离感受了“侏罗纪世界”中的震撼。该公司制作的40米仿真霸王龙曾获得“世界上最大的活体仿真霸王龙”吉尼斯世界纪录。       记者朋友们最后到了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的观测平台和中昊晨光(自贡)氟材料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园区作为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先进氟材料示范园区”,同时成功入选《2024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榜单》,是自贡从传统产业迈向千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的重要“跳板”。       离开自贡时,采访团各位记者朋友纷纷表示,要更好地向海外展示自贡低空经济、特色仿真、彩灯产业、高端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助力“侨助千企万品出海”行动的同时,向全球展现自贡蓬勃发展的新态势。

海外华文媒体探秘叙永春秋祠 解码川南古建文化密码

【搜罗叙永 5 月 22 日讯】“追梦中华・感知四川”2025 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活动走进泸州市叙永县。叙永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端,位于川、滇、黔结合部,行政区域面积 2973.2 平方千米,素有 “鸡鸣三省”“川南门户” 之称,是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日照偏少,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兼具。活动当日,来自 15 家海外华文媒体及 2 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齐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叙永春秋祠。这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古建筑,以关羽 “忠义仁勇” 为核心理念,融合了川南民居与宫庙建筑风格,其木雕、石雕、彩绘并称 “三绝”。参访团在解说员引领下,穿行于春秋祠的回廊院落,戏楼横梁上《三国演义》故事浮雕刀法精湛,正殿门窗的 “百鸟朝凤” 图案栩栩如生,曲桥栏柱的《二十四孝》场景细腻传神,每一处细节都让众人惊叹不已,充分展现出清代工匠的卓越技艺。​近年来,叙永县致力于对春秋祠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数字化扫描存档、非遗传承人驻点创作等方式,推动春秋祠从 “静态保护” 向...

海外华文媒体探访古蔺梅花鹿基地,见证乡村振兴新活力

【搜罗古蔺5月22日讯】“追梦中华・感知四川”2025 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活动走进泸州市古蔺县永乐镇西华村。来自 15 家海外华文媒体及 2 家涉侨中央媒体的代表,实地探访了玉角梅花鹿养殖基地,深入了解 “鹿” 产业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在青山环绕的养殖基地内,580 余头梅花鹿悠然自得,新生的鹿茸在阳光下闪耀着生机。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这里已构建起集养殖、深加工、文旅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鹿茸、鹿血、鹿肉等初级产品年产值高达 8000 万元,依托这些原料开发出的鹿茸酒、鹿血胶囊等 10 余种深加工商品,通过电商直播、大湾区代理商等渠道,畅销全国各地。基地还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养殖规模扩大至 5000 头,全力打造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梅花鹿养殖观光综合体。四川省侨联作为西华村的定点帮扶单位,八年来充分发挥 “侨” 的独特优势,积极牵线搭桥,推动总投资 9000 万元的 “中国・川南梅花鹿观光旅游景区” 项目顺利落地。侨联通过组织侨商实地考察、开展专业养殖技术培训、搭建电商销售平台等一系列举措,助力基地形成 “企业 + 村集体...

海外华文媒体探访郎酒庄园 解码世界级白酒文化殿堂

【搜罗古蔺5月22日讯】“追梦中华・感知四川”2025 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活动走进泸州市古蔺县郎酒庄园。来自埃及、加拿大、俄罗斯、新西兰等 15 家海外华文媒体及 2 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深度探访这座赤水河左岸的 “中国白酒庄园典范”,沉浸式体验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哲学与文化魅力。参访团沿着赤水河左岸的酱酒黄金产区,开启 “从一粒高粱到一滴美酒” 的溯源之旅。在生态酿酒区,媒体代表近距离观摩 “端午制曲、重阳下沙” 的传统工艺,深入了解酱酒 “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 的复杂流程。郎酒集团负责人介绍,庄园依托赤水河谷独特的微生物环境,构建了 “生在赤水河、长在天宝峰、养在陶坛库、藏在天宝洞” 的完整酿贮体系,年产能达 6 万吨,储能 18 万吨,未来目标突破 50 万吨。千忆回香谷的 88 座巨型储酒罐、天宝洞全球最大天然储酒溶洞群、金樽堡万只陶坛构成的 “储酒矩阵”,勾勒出郎酒庄园的震撼图景。在这里,“视、听、嗅、触、味”...

自贡有恐龙,恐龙出海了?

【搜罗自贡5月21日讯】在四川省自贡市高新区板仓国家级高新科技园区,有一家“华龙”企业,布满了各种会动的恐龙,而且这些恐龙被发往全球各地。自贡的恐龙模型制作产业别具特色。作为全球最大的恐龙之乡,自贡每年出口的恐龙产品成千上万个,覆盖全球90%以上市场份额。在自贡的恐龙生产车间,仿佛闯入侏罗纪公园。自贡华龙科技公司为例,车间内既有即将发往国外的仿真恐龙,也有正在制作的新品。技术人员介绍,仿真恐龙制作先搭建骨架,植入数控伺服电机和集成电路,再包裹硅胶皮肤、上色等。公司推出的科技含量更高的新一代仿真恐龙,通过植入多种科技手段,让恐龙能做出不同动作,外观也更逼真,一经推出便在海外市场取得佳绩。占地50亩的“华龙”,业务版图横跨主题乐园与亲子乐园全链条,从设计、施工到运营;从仿真机模、恐龙制作,到博物馆场景、景区景观打造;从中西方节日庆典、亲子嘉年华活动策划,到夜游场景、网红景点塑造,再到灯会灯展全流程服务,构建起文旅产业生态闭环。据笔者现场了解,这些产品已经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华龙公司专门聘用来自美国的Andrew作为创意总监,来保证产品形象适用于全球各大景区、恐龙主题乐园、博物馆等多种场所。不断保持信息更新,创新制作工艺,提升产品质量,目前研发的机器恐龙深获好评,其独自研发的两脚机器恐龙尚属业界首次,也即将在下周成都举办的“西博会”上展出。自贡的仿真恐龙行业,自主研发,征服海外,是四川企业出海的典范代表。

海外华文媒体聚焦自贡:探访产业创新高地,领略文化名人风采

【搜罗自贡5月20日讯】“追梦中华·感知四川”海外华文媒体行活动走进四川自贡,媒体团成员深入探访自贡航空产业园与吴玉章故居陈列馆,感受这座城市在产业创新与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魅力与蓬勃活力。自贡航空产业园作为四川省唯一以无人机及通航产业为主导的省级经开区,自2015年7月成立以来,园区凭借凤鸣和兰田两个通用机场,以及面积1606平方公里的“川协5号”和1.1万平方公里大型无人机试飞空域等优势资源,迅速崛起。这里先后获批全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项国家级、省级称号,已然成为全省无人机及通航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目前,园区已汇聚航空工业成飞、中航无人机、腾盾科创等50余户重点企业与院校,构建起覆盖无人机总装、部装、复合材料机体结构制造、航空标准件制造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其生产的无人机产品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通信、森林防灭火、人工影响天气等多个领域,还成功打造“国家级无人机气象观测基地”等专业平台。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对园区创新发展模式和取得的科技成果赞叹不已,纷纷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中国航空产业的发展硕果。离开航空产业园,媒体团来到吴玉章故居陈列馆。吴玉章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其故居于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充分发挥故居的文化价值,当地自2017年起开发建设玉章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累计投入约4.5亿元,完成2.2平方公里核心景区建设、故居修缮保护,以及6000平方米红色文化展示中心和1500平方米游客中心等项目。吴玉章故居陈列馆精心打造了吴玉章生平事迹展厅、故居生活场景复原区、农民漫画馆、玉章雕塑走廊等区域,全方位展现吴玉章先生在教育、学术等领域的卓越贡献。该景区先后被命名为省级青少年教育基地,以及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等,并于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海外华文媒体记者漫步其中,感受着故居浓厚的文化氛围,对吴玉章先生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深表钦佩,也对中国文化名人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自贡在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上的亮点成就,让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纷纷表示,要通过自身平台向全球讲好自贡故事,助力自贡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追梦中华·感知四川”2025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走进内江

5月19日—20日,由中国侨联指导,四川省侨联主办,内江市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感知四川”2025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活动走进内江。来自加拿大、俄罗斯、西班牙等地的海外华文媒体记者、涉侨中央媒体记者、省级主流媒体记者一行18人,走访了内江市资中县文、武庙,四川中科奥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张大千博物馆等地,感受了内江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布局未来产业的生动实践。走进资中文庙,一路经过洗墨池、华表、礼门、状元桥……,一座气势恢宏的院落就出现在了记者朋友眼前,红墙金瓦、檐角高翘……,通过讲解,资中文庙“五绝一奇”的故事徐徐展开,仅百米之隔的资中武庙也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致。二庙对峙而立,全国罕见,令记者朋友赞叹不已。随后,采访团走进张大千博物馆,参访了南张北溥、面壁敦煌、东张西毕等展厅。     一路上,大千路、大千园……陆陆续续映入眼帘,俨然“大千”文化已融入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文化底蕴的城市,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更可持续。”采访团成员在深入了解后表示,内江积极推动大千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积极走出去开展对外交流,进一步提升了“大千文化之乡”知名度。大家纷纷认为,资中文旅部门遵循设计创新、文旅结合、突出互动的原则,致力于把资中文庙、武庙、状元古街打造为成渝线上的精品国学教育基地和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在深耕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内江也着眼未来产业布局。记者们认为落户内江的中科奥格公司的基因编辑技术全球领先,已成为内江抢占未来健康产业的一个缩影。大家一路参观,一路采访,一路感慨,对内江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取得的发展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作为海外华文媒体的一员,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报道,向海外讲述内江故事,展示内江产业发展的新成果,推介内江优质的旅游文化资源。(稿源:四川省侨联)

中科奥格基因编辑猪的科技密码

【搜罗内江5月20日讯】"追梦中华·感知四川"2025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走进内江,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来到中科奥格公司,深入了解基因编辑猪项目的科技奥秘,探索内江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创新活力。中科奥格工作人员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和生动形象的讲解,向媒体代表们介绍了企业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探索历程。今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成功实施亚洲首例"多基因编辑猪-终末期肾病患者"异种肾移植手术,手术使用的6基因编辑猪肾脏就来自中科奥格。截至目前,这颗"猪肾脏"在患者体内状态良好,血肌酐已恢复正常水平,这一突破性成果引起了媒体代表们的高度关注。据介绍,中科奥格自2018年落户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来,已建成国内最大医用供体猪繁育场,并联合国内顶尖器官移植团队开展临床前试验研究。目前,公司在基因编辑猪领域已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相关成果已应用于肝、肾、心等多种器官移植的临床前研究。讲解人员特别提到,中科奥格在内江的发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一期基因编辑猪繁育基地,到二期DPF医用猪基地,再到今年落成的中国(内江)医用猪生物育种基地(三期项目),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源保障。三期项目占地130余亩,每年可稳定产出2000头实验猪,将为异种移植和农业生物育种提供重要支撑。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发表的国际首个基因编辑猪肝脏人体移植研究,同样使用了中科奥格提供的基因编辑猪。这些经过6基因编辑的猪器官,通过敲除关键排斥反应基因并插入人源基因,大大提高了异种移植的成功率,为解决全球器官短缺问题带来新希望。

探千年文武双庙,品巴蜀文脉风骨

【搜罗内江5月19日讯】“追梦中华·感知四川”2025海外华文媒体行活动走进内江资中,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埃及等15国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及新华社和光明日报社记者深度解码这座川南古城的“文武之道”——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资中文庙与武庙。文庙:千年儒风的历史回响资中文庙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雍熙年间(公元984 - 987年),最初坐落于县城大东街。由于旧庙地势低湿狭窄,且临街喧闹,清道光九年(1829年),在州牧贵州石阡张海澜的倡议下,士绅们集资将文庙迁至北关外邑人赵逵曾游居过的洗墨池处,历经六年,于道光十五年竣工。这座文庙总占地面积达6787平方米,建筑面积2608平方米,坐北朝南,采用复四合院式布局,前后四进建筑高低错落,有序分布在中轴线上 。如今,保存完整的建筑有万仞宫墙、月池、华表、照壁、礼门、义路、灵星门、乡贤祠、名宦祠、大成门、东庑、西庑、大成殿、崇圣祠、钟楼、鼓楼,以及明成化碑、清康熙碑等。其主要建筑均覆盖琉璃瓦,正脊装饰着宝鼎与蟠龙,翼角飞翘,尽显南方古建筑的俏丽精巧风格。大成殿内藏有诸多珍贵文物,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八位皇帝御笔亲题的匾额,尤为独特的是,这里供奉着全国文庙大成殿内唯一的一尊孔子站像。这尊站像高达3.85米,比山东曲阜的孔子像还高出65公分,加上脚下1.2米高的基座,总高5.05米,重达12吨,由一整块采自内江田家镇石包沱的坚硬巨石雕琢而成。其造型参照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绘的“至圣先师图”,孔子身着布衣,神态栩栩如生,仿佛正穿越千年时空,向世人讲述着儒家的智慧。此外,殿内还有全国最大的明“至圣先师孔子神位”,镂空雕刻九龙二凤盘绕,金底黑字,精美绝伦。资中文庙承载着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而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早已跨越国界,成为世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许多海外学者、文化爱好者慕名而来,通过对文庙建筑、文物以及祭孔等传统仪式的研究与体验,深入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武庙:忠义精神的千年传承资中武庙又名关帝庙,位于重龙山脚下,与资中文庙相距约100米。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在清乾隆、同治时期先后经历三次修葺,民国元年(1912年),武庙内增建武星殿,以纪念民族英雄岳飞。武庙占地面积3731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608.8平方米 。虽外月池、照壁、七星门已毁,但现存的朝贡殿、关圣殿、偏殿武星殿(启圣宫)、三义祠和左右厢房、钟鼓楼、廊道、院坝等建筑,仍能让人感受到其昔日的恢宏气势。关圣殿高22.25米,采用九脊重檐歇山式屋顶,翼角起伏交叉,殿内8根大圆形石柱坚实有力地支撑着,承载着岁月的厚重。这里供奉着关羽、关平、周仓像,庄严肃穆,让人不禁联想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的英勇传奇。关圣殿左侧的武星殿(启圣宫)是为纪念岳飞而建,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家喻户晓,他的爱国精神和忠义情怀与武庙所弘扬的精神一脉相承。三义祠中供奉着刘备、关羽、张飞的神像,再现了“桃园三结义”的经典场景,他们义薄云天的情谊千古传颂,令人动容。武庙的建筑工艺精湛,屋面的青黄色琉璃瓦在日光下熠熠生辉,与毗邻文庙的红棕色琉璃瓦交相辉映,二者对峙而立的格局全国罕见,极具文物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关羽的“忠”“义”“仁”“勇”精神不仅在中国深入人心,更随着华人的脚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地区的华人社区,关帝信仰极为普遍,关帝庙成为凝聚华人情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资中武庙作为关帝信仰的重要载体,其建筑风格、祭祀仪式以及所蕴含的忠义文化,吸引着众多海外华人华侨前来寻根溯源,也让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中国的忠义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独特的文化符号,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目前资中正以文武双庙为核心打造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沉浸式展演、非遗体验等创新形式,推动文物保护与文旅融合。从儒学圣地到忠义殿堂,资中文武双庙以“儒风侠骨”的双子星姿态,勾勒出中华文明的精神坐标。(图/文:陈林)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