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C
Toronto
星期三, 2 7 月, 2025

专题 | Featured

何以中国·行走海南|一杯老爸茶,满满的东坡遗风、南洋风情与海岛烟火

6月12日电(记者 张茜翼)推开海口南珍茶楼的雕花木门,蒸腾的热气裹挟着茶香与糕点甜香扑面而来。圆桌旁,茶客轻啜一口鹧鸪茶,茶烟袅袅间,时光仿佛在此停驻。6月11日,参加何以中国·行走海南——海外华媒解锁Hainan Travel活动的境外华文媒体人士、外籍博主来到这里,品味承载中西文化交融的海南老爸茶。  海南茶文化源远流长。北宋文豪苏东坡谪居儋州时写下的《汲江煎茶》,成为海南早期的咏茶诗篇;明代文昌、琼山已有“早茶”习俗,临高举人王佐以“藤钵晓茶吹樧末”记录这一生活图景。而现代老爸茶,则始于20世纪初归乡华侨带来的西式茶餐厅文化,因光顾者多为长者(海南称“老爸”),故得此名。  南珍茶楼负责人颜统吉说,百年演变中,老爸茶从最初的本地绿茶、鹧鸪茶,逐渐融入铁观音、普洱等多元茶品;点心也从传统粤式蒸点,扩展至东南亚风味的娘惹糕、斑斓千层糕、海南特色的芒果肠粉。一杯茶里,沉淀着东坡遗风、南洋风情与海岛烟火。  蒸笼掀开,虾饺晶莹剔透,凤爪软糯脱骨,金黄煎堆藏着甜蜜馅料。茶客们不紧不慢地品尝,每一口都是对生活的品味。阿联酋绿洲报记者吴军感叹:“走进老爸茶店,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生活气息。围桌闲谈的松弛感,是海南人从容生活态度的缩影。”  2024年,海南老爸茶习俗被列入海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面对时代变迁,这一传统正焕发新活力:茶楼从露天摊位升级为拥有300余种产品的精致空间,琼剧表演、黎锦装饰等文化元素被引入,打造沉浸式体验;新潮品牌更以“老爸茶+文旅”模式创新出圈,受到年轻人青睐。  老爸茶店是海南人的精神驿站。从早到晚,各式茶点满足不同食客,或是三五好友围坐谈天,以茶会友;或是独坐一隅,闹中取静、悠闲自在。熟人相遇,人情味随茶香升腾;异乡游子归来,熟悉的味道抚慰“近乡情更怯”的忐忑。这滋味不仅满足了味蕾,更化作沉甸甸的乡愁,落在人的心底。  “在老爸茶馆,能感受到当地人悠闲的生活节奏。”在爱尔兰博主卢克(Luke O’Farrell)看来,老爸茶不仅是饮食符号,更成为展示海南文化包容性的窗口。窗外车水马龙,茶楼内时光悠然,食客谈天说地,从家长里短到国际时事,言语间满是对生活的热爱。从归侨的乡愁到年轻人的时尚选择,老爸茶在升腾的烟火气中,继续书写着开放包容的海南故事。(完)

德钦实地探访,见证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

【搜罗迪庆6月11日讯】海外华文媒体“高原行”迪庆采风团走进德钦县,围绕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及文旅融合等主题展开深度调研,探寻藏区发展新动能。在塔巴林寺,媒体团深入了解僧尼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当地政府通过完善医疗、养老保障体系,改善寺院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僧尼生活难题,让宗教界人士感受到国家的关怀。来到玉杰村,媒体团详细了解了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实践。近年来,玉杰村依托特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探索“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发展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壮大与村民增收。村内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民居,以及村民洋溢的笑容,展现出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巨变。在雾浓顶,媒体团聚焦文旅产业发展。当地依托梅里雪山等自然资源,打造观景平台、特色民宿,推动文旅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德钦县通过整合文化资源、完善配套设施,正逐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甘南夏日雪景多

6月11日,“圣境甘南·心灵之旅”2025甘南文旅全球媒体发布活动采风之旅正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举行。时值六月,甘南草原碧野千里、山花烂漫,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垭口仍可见积雪皑皑,形成“六月碧野映白雪”的独特奇观。图为航拍碌曲县尕秀云谷景区。近日,甘南州文旅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年活动推进会提出,甘南文旅应打破“平铺直叙”,打造“夏季赏雪”等反差体验,以“冲击力、震撼力”提升游客体验感。图为碌曲县尕秀云谷雪景。九美旦增 摄

全球媒体聚焦甘南藏族唐卡:从雪域高原到世界舞台

6月11日电(王牧雨)“圣境甘南·心灵之旅”2025甘南文旅全球媒体发布活动的采风之旅10日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深入展开。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士、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外记者、网络达人走进致力于唐卡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唐卡小镇。  该镇聚集着十多家唐卡工作室,是当地重要的文化传承基地和文旅融合示范点。唐卡藏语意为“能摊开观赏的布绢卷轴画”,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雪域高原旳文化瑰宝,被誉为藏族历史的“百科全书”。以拉卜楞唐卡为代表的“甘南藏族唐卡”,2008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外媒体的镜头和话筒纷纷对准了夏河县唐卡艺术与文化协会会长兰加板。兰加板向记者们介绍了唐卡艺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兰加板说:“唐卡学习周期非常长,至少需要七八年甚至十年才能出师独立作画。现在生活节奏快,年轻人追求经济效益,愿意沉下心来长期学习的确实比以前少了。”他坦言这是传承面临的主要瓶颈。  谈及应对之道,兰加板强调创新与普及的重要性。“我们正在尝试突破传统方式,让唐卡更贴近大众生活。”他介绍说,除了保持传统宗教题材的精湛技艺,协会和画室也在积极开发大众化、装饰性更强的文创产品和体验课程。“唐卡本质上是绘画艺术,题材可以更丰富。我们设计了一些包含藏族文化符号的小型作品和短期体验项目,让普通游客,包括外国朋友,能在短时间内参与创作,感受这门艺术的魅力。”他表示,这是目前适应市场需求、吸引更多人关注唐卡的有效途径。  对于国际市场,兰加板透露,已有少量作品出口至俄罗斯等地,以传统风格为主,大幅小幅均有需求,但整体规模尚待提升。  在唐卡小镇,采风团一行不仅聆听讲解,更亲身体验了唐卡绘画的部分环节。新西兰佳讯传媒新媒体中心总编辑罗健饶有兴致地尝试描绘一幅简单的吉祥图案。“这比我预想的要精细得多,虽然只是画一个小符号,但能感受到每一笔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罗健说。  罗健分享道:“甘南唐卡小镇努力通过体验,让普通人触摸、理解这份传统,这种平衡很值得借鉴。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更容易打动海外游客。”《欧洲侨报》副总编胡曙光则被一位年轻学员专注临摹的画面所吸引。他说,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持,本身就很有感染力。近年来,夏河县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唐卡小镇正是其中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为专业画师和学员提供了创作交流的平台,也通过旅游体验为这项古老艺术的传播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正如兰加板所期待的,让唐卡艺术“真正进入到老百姓生活当中”,是传承与创新的关键方向。

何以中国·行走海南|“洋博主”体验中国“医疗特区”创新实践

6月11日电(记者 张茜翼)“这里的医院不像是医院,反而更像景区。”10日,来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下称“乐城先行区”)的印尼短视频博主王小明(Novi Basuki),参观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当日,参加“何以中国·行走海南——海外华媒解锁Hainan Travel”活动的境外华文媒体人士、外籍短视频博主实地探访乐城先行区,对这个中国唯一“医疗特区”绿树成荫的环境、现代化的医疗设施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乐城先行区依托“特许医疗、特许研究、特许经营、特许国际医疗交流”的政策优势,正成为国际创新药械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  2020年9月,美国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新药普拉替尼在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后,不到一个月便在乐城先行区开出其本土之外的全球首张处方,成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与国际“同步上市、同步使用”的创新药物。  如今,乐城先行区已引进485种国外已上市、国内未上市的临床急需药械,落地运营的医疗机构达30多家,形成了以国内顶尖公立医院为引领,国际国内品牌专科为特色的医疗产业格局。  治疗白癜风的创新药芦可替尼乳膏在乐城先行区落地后,已惠及超6000名患者。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仑卡奈单抗落地乐城先行区后,至国内上市前约3个月时间里,让近100名轻度认知障碍或轻度痴呆疾病阶段的患者,更早获得世界最前沿临床创新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孤儿药瓦莫落酮也率先落地乐城先行区,为罕见病患者带来希望。在相关免签政策的加持下,乐城先行区逐渐成为国际医疗旅游的热门目的地。2024年,乐城先行区接待医疗旅游人次达41.37万,同比增长36.8%。截至目前,来自印尼、俄罗斯、西班牙等国的患者慕名前来体验中医诊疗、精密体检、慢病管理等特色项目。  在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俄罗斯短视频博主丽娜(PANOVKINA VITALINA)体验了中医就诊,医生通过望闻问切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调理方案。“这里的医疗服务非常专业,这种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医疗服务的模式令人印象深刻。”丽娜说。  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现拥有远红外热成像检测仪、经络检测仪、沉香古方疗法等各类新中医特色疗法,从膳食营养养护到综合医疗养护,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今年4月,海南省政府审批同意该中心临时进口使用瑞士青草地牌能量补充胶囊,这是乐城先行区首款临时进口使用保健食品。  当前,乐城先行区加快打造“医疗旅游之都”,不断擦亮“境外医疗消费回流”金字招牌,已面向国内外推出25款涵盖疾病预防、精准医疗、康复治疗等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旅游产品。进口药械“零关税”政策、特许食品政策的相继落地,为医疗旅游相关产业赋予新动能。  乐城先行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先行区已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家药械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引进默沙东、索诺瓦、吉利德等国际头部企业落户海南,并吸引多个院士专家团队入驻,汇聚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打造七大特色专科。“看好海南医疗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王小明认为,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乐城先行区对外展示了中国医疗创新的成果与潜力。

何以中国·行走海南|夜游海口湾:古今中外文化在此交融

夜游海口湾,在东坡老码头体验宋代勾栏瓦舍的热闹喧嚣,一瞥南洋风格的骑楼老街在绚烂晚霞之下的绰约风姿,抑或隔海眺望造型奇特、风格简约的海边驿站……古今中外文化在此交融,满足了中外游客对海口这个海滨城市的所有想象。  “很难用语言去形容此刻的感受,相机也很难拍出这样丰富的色彩,我只想用眼睛去看,静静地享受当下。”来自法国的王姓女游客乘船游海口湾,迎着满天红霞,拿起相机拍个不停。海口湾地处南渡江入海口,过去下南洋的码头水巷口就位于此。随着海上贸易与航运的发展,活跃于东南亚的华侨在码头附近建起融合中西方及南洋文化风格的独特建筑,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等街区保存较为完好,形成海口骑楼老街这一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乘船眺望,骑楼老街充满南洋风情的浮雕、红色外墙和百叶窗映入眼帘。  顺着江流入海,从海口标志性建筑世纪大桥下穿过,云洞图书馆、天空之山两座海边驿站隔江海而立。两座白色建筑与滨海景观相融合,在椰风树影间呈现“海天一色”的视觉效果。面向大海,一轮红日缓缓消失在海平面之下,橙红暮色浸染海天,吸引众多游人驻足欣赏。夜幕四合,海口湾畔的东坡老码头灯火通明。驻明灯、琼管安抚司、小重山、风入林……仿照宋代勾栏瓦舍装饰的街区风韵十足。簪花少年郎、红娘、卖货郎等身着古装的演员穿梭其中,向游人作揖问好,让人有“一秒入宋”之感。  “明月几时有,下一句为何?”扮演苏东坡的演员通过诗词与“洋博主”互动。“这个我知道,把酒问青天。”泰国新媒体博主雅菲立刻作答,赢得东坡书签礼品,“中国诗词的意境很美,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我们也都耳熟能详”。  苏东坡晚年曾被放逐海南,在海南岛上办学堂,成了海南文化的开拓者和播种人。东坡老码头以东坡文化为核心,融合码头文化和海南本土文化,打造中国首个沉浸式东坡文化生活街区,呈现了东坡诗词、美食及宋代市井风情等元素,吸引游客观赏古风表演、体验宋代点茶技艺、品尝“东坡宴”特色美食,或身着汉服拍照打卡,感受雅宋风韵。  “东坡老码头场景复原、各类业态打造得很好,是个感受宋代市井文化的好去处。”来自阿联酋的吴军对比二十年前初次到访海口湾时的景象,他说,那时只有水巷口码头附近立着几幢建筑,此次再游海口湾,各种文化元素交融,能看出海南自贸港开放发展的决心,“我也会将此行所见所闻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晓海南,解锁Hainan Travel”。(完)

邂逅香格里拉“宋慧乔”

踏入香格里拉,就像翻开了一本神秘的藏地史诗,每一页都写满了独特与惊喜。传说中在这里有一个女孩长得很像韩国明星“宋慧乔”,云南文旅曾经对其做过专访,而她也带动了很多人来到香格里拉。傍晚,余晖洒在古老的扎雅土司庄园,藏式建筑的轮廓被勾勒得愈发庄严。作为曾经电视剧《香格里拉》的取景地,这座庄园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如今通过“非遗+旅游”模式,又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步入庄园,热情的扎西小哥献上黄金色的哈达,一句真挚的“扎西德勒”,开启土司宴的揭秘之旅。找好位置坐下,桌上摆放的是一人一锅的牦牛小火锅,锅底有红汤和清汤可选。牦牛肉片纹理清晰、肉质紧实,在锅中翻滚片刻后入口,鲜嫩多汁;牦牛丸弹性十足,咬上一口,肉香四溢;搭配着高原特有的野菜,每一口都是自然的馈赠。酥油茶香气浓郁,咸香的口感与青稞饼堪称绝配,卓玛小姐姐会不时为你添上,让温暖在舌尖蔓延 。如果想尝试独特吃法,不妨试试糌粑蘸酸奶,酸甜奶香,瞬间打开味蕾新世界。用餐时,还能看到舞台上扎西与卓玛载歌载舞,长袖飞舞间,尽显藏族文化的魅力。扎西小哥甚至还会用藏语唱嘻哈,现代与传统的碰撞,让全场气氛瞬间沸腾。而“香格里拉宋慧乔”的登场,更是将宴会气氛推向高潮。这位藏族姑娘,凭借与韩国女星宋慧乔相似的甜美面容和卓越舞技,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她身着绚丽藏装,脸上洋溢着温暖笑容,热情地与游客打招呼、合影留念 。当她登台表演,举手投足间散发的独特气质,让台下的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美好的一刻,一位来自山西的游客坦言,他和妻子专门来香格里拉,就是为了能见到“香格里拉宋慧乔”。晚宴结束,便是热闹非凡的篝火晚会。大家手牵手,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跳起锅庄舞,舞步或生疏或熟练,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在这一刻,不分彼此,尽情享受着藏地的热情与欢乐 。晚风轻拂,空气中弥漫着青稞酒的香气和欢声笑语,让人沉醉在这独特的藏地风情之中。这场在香格里拉的土司宴,不仅是一场味蕾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深度体验,而“香格里拉宋慧乔”的出现,无疑为其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它让更多人了解到藏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这片神奇的土地,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人们的视野 。倘若你也渴望一场与众不同的旅行,不妨来香格里拉赴一场土司宴,邂逅那位美丽的“宋慧乔”,感受藏地的独特魅力。

2025海外旅行商海南行活动与会嘉宾走访多地 全方位了解海南旅游业发展

 6月8日至10日,参加2025海外旅行商海南行活动的海外旅行商代表、国际旅游组织成员等嘉宾们对三亚进行了走访考察,参观了海南水上运动、高端旅游、在地文化、可持续旅游等主题线路,全方位了解海南特色旅游资源,沉浸式感受海南特色文化,寻找合作商机。迷人自然风光令人流连忘返6月9日,在三亚蜈支洲岛,参会嘉宾们乘坐电瓶车环岛游览。电瓶车沿着海边不断向前,绝美的海洋风光不断映入眼中,参会嘉宾纷纷发出感慨:“Wuzhizhou is beautiful!”在岛上的一些景点,参会嘉宾一一拿出手机拍摄照片、视频,并合影留念,记录蜈支洲岛的美丽风光。游览过程中,参会嘉宾们在导游讲解下,了解了蜈支洲岛名字的由来、岛上的动植物资源等基本情况。同时,考察了潜水、摩托艇等项目的安全管理与环保措施,参观了海洋牧场,了解人工珊瑚培育对生态修复的作用以及游客承载量的科学管理。蜈支洲岛在高端海岛度假区开发、生态保护与商业平衡方面的工作,给嘉宾们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游览结束后,嘉宾们在蜈支洲岛前码头附近合影时一同喊出了“So Beautiful!”旅游基础设施让人惊叹称赞而在三亚亚特兰蒂斯,参会嘉宾们了解了海南在超大型综合度假区运营、高端家庭客群服务、IP化旅游体验方面的情况。据了解,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是迪拜亚特兰蒂斯的姊妹项目,中国首座“一站式”海洋主题娱乐度假目的地,融合了水世界、海洋馆、高端酒店于一体。酒店年入住率超65%,非房费收入占比超50%。 参会嘉宾们先后参观了亚特兰蒂斯酒店多种类型客房。在海底套房,卧室落地玻璃外的海底世界让嘉宾们十分惊叹,各种海洋鱼类翩翩游弋,仿佛置身海底,嘉宾们纷纷称赞“wonderful”“amazing”。同时,对于亚特兰蒂斯通过“乐园+酒店+商业”模式打造的三亚游标杆项目,嘉宾们认为,其水世界与海洋馆的联动运营,值得在开发综合度假区时借鉴。来自尼泊尔的海外旅行商若久以前曾来过海南,他表示,近年来海南变化十分巨大,旅游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在许多地方,各种中英文标识越来越多,为国外游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若久告诉记者,海南业态也日趋丰富,为游客提供了很多可玩内容。他也希望,通过他的努力,让更多尼泊尔客人有机会来到海南,领略海南风光。海外旅行商李官昊表示,这是他第二次来海南,看到了很多海南岛资源,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岛上的各个有名的酒店,我想让韩国人知道海南岛这个美丽的地方。可持续旅游发展特色鲜明6月10日,嘉宾们来到三亚海棠湾阳光壹酒店参观,考察其低碳设计理念。在该酒店,嘉宾们先后参观了大堂、客房、餐厅、天台等地,饶有兴致地了解了酒店的各方面情况。据了解,该酒店是全球可持续奢华酒店的标杆,酒店采用回收材料(火山石、废弃船木等)建造,餐厅90%食材来自海南本地,从农场到餐桌的模式不仅体现低碳环保,还强化了住客的地域归属感。考察中,嘉宾们还深入了解了酒店对社区经济的带动作用。 参观中,嘉宾们对酒店可持续建筑、零废弃运营、在地食材供应等环节所做的工作表示感叹。“没想到用一些回收材料还可以建造出这么美丽的酒店,太不可思议了。”来着马来西亚的一位海外旅行商代表告诉记者,海南旅游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还十分注重环保,令人印象深刻。在三亚后海,嘉宾们细致了解了这座村庄的前世今生。据介绍,后海原本是渔村,因独特的海域条件,造就了适合冲浪运动的海湾,逐渐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冲浪爱好者,如今已经变成了冲浪爱好者心目中的“冲浪乌托邦”。目前,后海村有50家冲浪俱乐部,冲浪店超过100家。走访中,嘉宾们考察了后海冲浪俱乐部运营模式,包括教学、装备租赁、社群活动等。对于后海的冲浪文化、社区旅游、环保措施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对于后海因冲浪带动民宿、酒吧、餐饮、音乐等业态发展,嘉宾们认为,对许多旅游目的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期待让更多人了解海南6月9日,嘉宾们参观了三亚千古情景区,考察了解该景区如何用现代科技(全息投影、舞台机械)演绎本土文化,以及在演出与商业街、互动体验区的客流衔接设计。最后,观看了千古情演出。作为文旅演艺IP全产业链运营的文化主题公园,千古情以“小景区+大演出”轻资产模式,实现该票房回报。与会嘉宾们认为,其沉浸式叙事手法和景区“快进快出”设计,对文化项目的落地极具参考价值。据此,此次考察是2025海外旅行商海南行活动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期间,参会嘉宾、媒体记者先后前往三亚国际免税购物城、三亚亚特兰蒂斯、蜈支洲岛旅游区、三亚太阳湾柏悦酒店、亚龙湾高尔夫球会、鹿回头风景区、天涯海角游览区等地进行走访参观。来自爱尔兰《都柏林公报》的麦戈文表示,他去过很多欧洲国家,三亚和海南的发展令他十分惊叹,已经远超欧洲许多国家。目前,很多欧洲国家大众对海南并不了解,希望通过自己的报道,让更多爱尔兰游客能够了解海南。海外旅行商Sergey Nazarov表示,1997年起,他们就往三亚输送俄罗斯的游客,直到去年,三亚恢复很多直飞俄罗斯的航班后,方便很多,增加了很多俄罗斯客人,也希望未来能开通更多直飞航班。新西兰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瑞泰说:“我们会积极去想,怎么把更多游客带到三亚。三亚在这方面有很多可以提供给游客,很好的高尔夫球场和酒店,对高净值人群很有吸引力。”

何以中国·行走海南 | 感知中国商业航天发展,从文昌开始

6月10日电 (张月和)“在文昌,我看到了中国航天科技正在蓬勃发展。”10日,参观海南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后,埃及《中国周报》社副社长朱新娥心情颇为激动。“海外华侨华人都很关注中国航天的最新发展情况,文昌是侨乡,也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缩影。”  航空航天是海南自贸港三大未来产业之一。当前,依托中国唯一的商业航天低纬度发射场,文昌国际航天城重点打造“四基地一中心”,即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空间科技创新战略产业基地、深度创新融合示范产业基地、航天国际合作产业基地和航天超算中心。  正于此间“参加何以中国·行走海南|海外华媒解锁Hainan Travel”活动的境外华文媒体人士和外籍主播,10日探访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抚触中国航天科技发展脉搏。  据介绍,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已构建了以“天上拍”“地上收”“云上存”“超级算”“量子传”“政企用”为关键节点的航天大数据产业链,航天数据出口俄罗斯、乌克兰、法国等29个国家,初步实现“全球数据落地海南,海南数据服务全球”。  文昌航天超算中心负责人表示,该中心将航天文化、超算科技以及文化数字元宇宙等元素融合,不仅为航天数据链产业赋能,还能为游客提供系列旅游产品,近距离、沉浸式体验航天科技。  走进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大厅,高达20米的圆柱屏幕动态展现火箭发射升空的全过程,将游客瞬间带入火箭发射的震撼场景中。在航天超算文旅区的极星陨石博物馆,透过四百件陨石标本,游客能全面了解陨石分类,还能亲手触摸陨石,复诵曾在流星划过夜空时许下的心愿。  马来西亚光华日报记者许志威化身“太空游客”,体验5D沉浸宇宙之旅。“戴上VR设备之后,我的眼前会出现宇宙中才有的虫洞,配合体感特效和音效,会获得穿越陨石星云的沉浸式体验。”  文昌极星陨石博物馆副馆长黄崎森说,该博物馆除了陨石标本展陈,还提供科普研学、陨石鉴定等服务。“每逢火箭发射日,我们会延迟闭馆,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尽兴而归。”(完)

探秘香格里拉,聚焦宗教中国化与生态保护

【搜罗迪庆6月10日讯】海外华文媒体“高原行”迪庆采风活动媒体团聚焦藏传佛教中国化进程与高原生态保护,探寻文化传承与生态守护的“香格里拉模式”。上午,媒体团走进被誉为“小布达拉宫”的噶丹·松赞林寺。寺内,活佛与僧人详细介绍了寺院在教义阐释、僧才培养、宗教活动管理等方面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实践。近年来,松赞林寺通过开设爱国爱教课程、参与公益事业等方式,引导信教群众将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实现宗教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午后,媒体团踏入普达措国家公园,这片集原始森林、高山湖泊、湿地草甸于一体的高原净土,展现出香格里拉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卓越成果。作为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普达措通过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发展生态旅游等举措,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随后,媒体团还走访扎雅土司庄园,领略当地民族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创新传承。从宗教圣地到生态秘境,媒体团深刻感受到香格里拉在文化保护与生态治理上的深度融合。未来,这些鲜活的故事将通过媒体视角,向世界展示中国在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领域的智慧与担当。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