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速:
专题 | Featured
深化国际传播合作 共谋商务发展新机遇 全球商报联盟2025年会暨国际传播座谈会在深举行
搜罗网 -
10月28日晚,全球商报联盟2025年会暨国际传播座谈会在深圳新媒体大厦1101会议室举行。此次会议作为“2025世界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辑深圳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世界五大洲30余家华文媒体的社长总编辑齐聚一堂,就国际传播、商务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全球商报联盟进行人事增改选会议首先进行了全球商报联盟的重要人事增选和改选工作。经过表决,一致同意增选香港商报董事长、社长,深圳报业集团社长刘大岭为联盟主席;增选香港商报常务副社长、执行总编辑蓝岸为联盟理事长;同时增选12位华文媒体社长或总编辑为副理事长,分别是马来西亚拿督、《光华日报》总经理李兴前,印尼《讯报》社长林荣胜,马来西亚《光华日报》署理总经理林星发,台湾《南华报》社长赖连金,澳门《捷报》社长关健生,新加坡《亚洲经济报》社长吕于蓉,加拿大枫桥网CEO贾建军,澳大利亚澳视财经社长詹金龙,巴基斯坦南亚在线社长朱同景,日本《现代中国报》总编辑欧阳乐耕,美国美中头条社长谢忠及澳门商报国际传媒集团总裁田小青。在联盟秘书处改选方面,香港商报助理总经理、广东分社事业部主任帅俊当选为秘书长,香港商报全国通联事业部副主任何松、香港商报经营管理中心副主任林凯谊及香港商报综合办公室副主任林哲担任副秘书长。共谋国际传播与商务合作良策与会代表围绕国际传播、商务合作等主题畅所欲言,气氛热烈。蓝岸表示,全球商报联盟作为连接世界华文媒体的重要平台,应该充分发挥各成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势,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付诸实际行动。罗马尼亚《欧洲侨报》社长高进表示,将全心全意为全球商报联盟做好工作,积极推动联盟各项事务的开展。马来西亚拿督、《光华日报》总经理李兴前表示,将全力支持联盟工作,充分利用该报在马来西亚的丰富资源,为联盟成员在当地的业务拓展提供支持。香港商报董事总经理戴杰表示,促进商贸合作并且努力为各自媒体创收是当下联盟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一方面,通过加强各成员媒体间的商贸信息互通,能够为企业搭建起更为广阔、高效的合作平台;另一方面,媒体创收是保障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而要强力发展新媒体,更鼓励联盟成员媒体打造“网红”,在内容创新、技术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马来西亚《光华日报》署理总经理林星发认为,联盟带来诸多商机,应尝试更多不同路线,开拓更多渠道,实现互利共赢。澳门商报国际传媒集团总裁田小青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业态,文化产业、演唱会经济、会展经济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澳门商报在文化活动策划和落地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愿意与联盟成员分享资源,共同开拓市场。香港商报广西办事处主任蔡宁提出,广西与东盟商贸往来密切,希冀与全球商报联盟成员信息共享、共建品牌、搭建企业出海渠道。她建议可利用香港商报在香港的在地优势和资源优势,助力企业出海、上市融资。会议还商讨并通过了关于全球商报联盟设立海外办事处等有关事项。全球商报联盟成立以来,秉承“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多边协作、互动互信、时代报章、共创辉煌”的宗旨,致力于为成员媒体提供商务合作平台,促进国际间的经贸文化交流。此次全球商报联盟2025年会暨国际传播座谈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联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将不断策划和创新,在世界各地拓展线上线下各类活动和项目,各方将携手共进,在国际传播和商务合作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记者 陈彦洁)
搜罗网 -
10月28日下午,「2025世界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辑深圳行」走进了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亲眼目睹机器人冲咖啡、跳舞、弹钢琴,体验了一场机器人与AI的科技盛宴,亲身感受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深圳速度」。6S模式破解机器人产业落地难题在传统4S(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基础上,机器人6S店创新融入「租赁」与「个性化定制」两大服务,形成覆盖机器人产销全环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店内汇聚了宇树科技、深圳众擎等企业的旗舰产品,涵盖工业协作、家庭服务、商用服务等多类机器人。访客可现场观看机器人实操演示,也可根据需求提出功能或外观定制方案,由专业团队对接实现。从前企业研发的机器人产品难以找到集中展销渠道,消费者也面临购买、维修、定制效率低下的问题。6S店通过整合全产业链资源,真正实现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协同效应。这一模式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沟通与协作成本。例如,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如伺服电机、减速器)可在「零配件超市」半天内配齐并现场测试,而研发团队仅需移步几百米外的场景验证中心,即可完成算法优化与实测,将技术难题解决时间从数周压缩至几小时。在机器人6S店的互动区,一只仿生机械狗灵活避障、翻滚跳跃,引起了媒体高层们的关注。一旁的咖啡机器人根据用户上传的照片,在拿铁上拉出个性化图案。还有机器人在现场弹奏钢琴以及跳舞。这些场景正是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日常生活的生动体现。巴基斯坦南亚在线社长朱同景对外骨骼机甲表示惊叹,这样的机器可以帮助很多人实现减轻负重走路,这类产品在未来有很大的潜力。现在巴基斯坦也在发展AI,未来希望能够跟中国在AI+工业上有更深入的合作。双店协同打造AI机器人产业未来与侧重硬件落地的机器人6S店相呼应,人工智能6S店聚焦「展示、销售、培训、社群、解决方案、孵化」六大功能,为机器人注入「智能内核」。两店相距不足200米,形成「前店后厂」一体化运营模式:前端展示市场趋势与用户反馈,后端依托龙岗制造业基础提供研发打样与规模化制造支持。媒体高层了解到,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00亿美元,但软硬件适配低效、算法资源分散等问题制约了产业规模化发展。双6S店模式正是深圳破解这一痛点的关键举措。截至目前,机器人6S店已吸引200余家产业链企业入驻,人工智能6S店开业首日即迎来32家创客团队入驻孵化空间,并获得首批场景测试订单。作为全国首个设立人工智能(机器人)署的城区,龙岗区在2025年初出台《加快创建「AI龙岗」三年行动计划》,并通过开放21个重点领域、超4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为技术落地提供试验田。机器人街区与双6S店的建成,正是落实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意见、助力深圳打造全球AI先锋城市的具体实践。参与活动的华文媒体高层认为,从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到人工智能6S店,深圳正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构建完整的AI产业生态,更为中国智能制造业全球化提供了新思路。随后「2025世界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辑深圳行」还走进了华为进行了参观走访。(记者 蔡易成)
搜罗网 -
【搜罗网 新和·沙雅 10月28日讯】“新疆有个阿克苏·物华民丰”主题活动中,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循着历史脉络与田园风光,走进新和县与沙雅县。在斑驳古城中触摸多元文明的交融印记,在无垠棉田里感受现代农业的蓬勃脉动,亲身见证阿克苏从古代丝路军政要地,到如今产业兴旺、民生殷实的跨越式发展,读懂这片土地跨越千年的生机与蜕变。新和:古城遗珍 镌刻多元一体印记新和县通古斯巴西城址,这座始建于西晋、繁盛于唐代的古城,曾是安西大都护府及龟兹都督府的核心驻地,更是阿克苏地区保存最完整、形制最具代表性的古龟兹建筑遗址。古城呈规整长方形,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30米,周长960米,高大的城墙、巍峨的角楼、规整的马面与庄严的城门,共同勾勒出当年军政要地的恢弘格局。遗址内出土的大量汉代五铢钱、唐代文书、陶俑器皿等文物,无声诉说着丝路之上商旅往来、文化互鉴的往事,为研究古代西域历史、丝路文化传播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历程,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佐证。以该城址为核心辐射的10万亩“汉唐屯田遗址”,更是以规模之宏大获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见证着古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有效管辖与农业开发的悠久历史。走进新和博物馆,1083件(套)跨越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物静静陈列,金、银、铜、玉、陶等各类藏品品类齐全、内涵丰富。其中,“汉归义羌长印”“李崇之印”等国家珍贵级文物,作为古代中央政权治理西域的直接物证,清晰印证了新和在历史上作为新疆军政中心的重要地位。博物馆创新采用传统展陈、场景复原、智慧导览平台等多元展示手段,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漫长历程具象化呈现,让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直观感受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凝聚力。开馆以来,这里已累计接待观众20万余人次,成功举办各类社会教育活动50余场次,成为传承历史文脉、深化“文化润疆”的重要阵地。沙雅:棉田焕新 铺就富民兴村坦途沙雅县古勒巴格镇尤库日库勒达西村,距镇政府3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14860亩。曾经,这里的农田多为1-5亩的“小块地”,田埂交错、渠系杂乱,严重制约了农业规模化发展。如今,通过高标准土地平整改造,这些零散地块被整合为100-300亩的“大条田”,斗农渠与田埂占地面积减少40%左右,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10%,全村高标准农田占比已达84%,从根本上破解了传统农业经营分散、生产效率偏低的发展难题。依托规模化农田优势,该村全面推行棉花生产规模化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与全过程质量管控模式。从播种、田间管理到采摘、加工,机械化设备贯穿始终,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高达94.58%,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每亩还能节约生产成本450元。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9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升至3.03万元。金秋时节,万亩棉田银浪翻滚,雪白的棉朵在阳光下闪耀,不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写照,更成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绘就出产业兴旺、民生安康的乡村振兴图景。
“2025世界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辑深圳行”启动 30余家世界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辑齐聚鹏城领略深圳设计之美
搜罗网 -
10月27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香港商报承办的“2025世界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辑深圳行”在深圳启动。来自世界五大洲30余家华文媒体的社长总编辑再次相聚深圳,他们将沉浸式体验2025深圳设计周,还将参观深圳具有代表性的高科技企业和文创产业园区,领略深圳的设计创新之美。时值金秋十月,香港商报常务副社长、执行总编辑蓝岸在致辞中表示,秋天是深圳最美好的季节,清爽惬意,就像此刻新老朋友相聚的心情。近年来,深圳除了经济发展迅速,在软实力方面也有巨大进步,所以此次活动的路线安排不仅包含科技企业,还有不少文化设计企业。希望大家能用“来了就是深圳人”的视角看待深圳,为深圳国际形象的塑造添砖加瓦。香港商报董事总经理戴杰也向到来的世界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辑们表示欢迎。他说:“此次参与活动的新老朋友,不仅是朋友,更是宣传阵线上的盟友。多年来,全球商报联盟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希望借助此次采访的机会,大家多交流,为我们媒体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也为中国企业与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更多力量。”欧洲侨报社长高进表示,非常开心再次来到深圳参与活动。来到这里的朋友们都在世界各地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相信此次活动一定会让大家不虚此行,也希望参与活动的媒体同仁妙笔生花,书写深圳美好的明天。深度体验深圳设计周与去年相比,参与“2025世界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辑深圳行”的媒体增加到30余家,包括欧洲侨报、光华日报、美国《中华商报》、日本《现代中国报》、加拿大搜罗传媒、澳大利亚财视澳洲、中美邮报、英国富中传媒、埃及埃中新闻网等。值得注意的是,“2025世界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辑深圳行”还吸引了一家宝岛台湾的媒体参与,即台湾《南华报》。本次活动期间,世界华文媒体社长和总编辑将深度体验深圳设计周的魅力。据悉,作为深圳建设“设计之都”的重要抓手,深圳设计周旨在打造深圳设计的核心品牌和孵化平台。2025深圳设计周主题确定为“设计让经典绽放”,主题活动时间为2025年10月29日至11月7日,为期10天。届时,来自全球的设计大咖将齐聚深圳,参与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此外,在本次活动中,世界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辑们还将参观河套·中芬设计园、深圳珠宝博物馆、天空美术馆、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优必选、华为等文化产业园区和高科技企业。(记者 伍敬斌)
Remon -
【搜罗网 拜城·库车 10月27日讯】 “新疆有个阿克苏·物华民丰”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走进拜城县与库车市,在跨越千年的文化遗存中探寻文明根脉,在古今交融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发展活力。拜城:克孜尔石窟——崖壁上的文明交响驱车穿行于天山南麓的绿洲之间,木扎提河北岸的断崖之上,克孜尔石窟如一串镶嵌在山体中的艺术明珠,在岁月长河中静静绽放光彩。据介绍作为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佛教石窟群,这座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自公元3世纪起便开始了持续千年的营造,269个编号洞窟沿崖壁绵延三公里,宛如一部刻在山石上的文明史诗。步入洞窟,色彩依旧鲜活的壁画扑面而来:飞天的飘带轻盈灵动,佛国的场景庄严神圣,农耕、狩猎、商旅的画面生动写实,既有印度佛教艺术的典雅,又融入了中原绘画的细腻,更留存着西域本土的审美特质。作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艺术宝库,这里保存的数万平方米壁画、数千尊造像,完整呈现了公元3世纪至13世纪新疆古代佛教文化的兴衰历程,更见证了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交流盛况——梵文经卷与汉文题记同存,犍陀罗风格与中原技法交融,让每一幅壁画、每一尊造像都成为文明互鉴的鲜活例证。媒体团在昏暗的灯光下凝视着历经千年仍不褪色的色彩,聆听着壁画背后跨越时空的故事。“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从构图精巧的“菱格画”到叙事完整的佛本生故事,从西域乐舞的生动再现到丝路商旅的真实刻画,克孜尔石窟用无声的艺术语言,诉说着古代龟兹作为丝路枢纽的繁荣过往,也彰显着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胸襟。库车:遗址焕彩+古巷新生——古今交融的活力画卷如果说克孜尔石窟是凝固的历史,那么库车的魏晋遗址与龟兹小巷,则让古老文明在当代生活中焕发了新的生机。新疆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藏身于库车市城郊,依托晋十六国时期的地下古墓群遗址而建,9719.99平方米的场馆内,地下展厅与地面展区形成巧妙呼应。走进地下4259平方米的核心展区,15座保存完好的墓葬原貌呈现,棺木、陶器、钱币等文物静静陈列,无声诉说着古人的丧葬观念与生活细节。而“魏晋·龟兹”“全息剧场”“葬俗葬式”等六大展区,则通过“考古+数字化”的创新手段,让千年历史“活”了起来:全息投影重现古龟兹人的日常起居,互动屏幕还原丝路商贸的繁忙景象,VR技术让观众“穿越”回魏晋时期的龟兹城邦,沉浸式感受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文化氛围。离开遗址博物馆,步入库车老城的龟兹小巷,另一番热闹景象映入眼帘。作为晚清和民国初期街巷格局保存最完整的街区,这里的每一条小巷都蜿蜒曲折,每一座老宅都独具风情:土黄色的墙体承载着岁月痕迹,雕花的木门彰显着民族特色,葡萄架下的藤椅透着闲适安然。如今的龟兹小巷,早已不是单纯的历史街区,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无缝衔接的“网红打卡地”:老民居改造的特色民宿里,游客可以体验民族风情;手工酸奶店、非遗手工艺品店与时尚咖啡馆、文创小店相邻而居,传统技艺与现代潮流在此碰撞;每逢节庆,小巷里还会举办民族歌舞表演、手工技艺展示等活动,让游客在烟火气中感受库车的民族风情与发展活力。采访团成员穿行在古巷中,一边用镜头捕捉老宅与新铺的相映成趣,一边与当地商户、游客亲切交流。“以前只知道库车是丝路古城,没想到这里的古巷这么有味道,既有历史感,又很时尚。”龟兹小巷的新生,正是库车守护文化根脉、推动文旅融合的生动缩影,也让这座古城在坚守传统中,不断书写着新的发展篇章。从拜城的崖壁石窟到库车的古巷遗址,采访团的脚步跨越千年,却始终循着文明的脉络前行。在阿克苏这片土地上,千年文脉从未中断,而是在保护与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的光彩,成为滋养当地发展的精神源泉,也向世界展现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蓬勃活力。(图/文:陈林 版权所有,转载请申请并注明来源)
搜罗网 -
搜罗网库车10月27日讯 金秋时节,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大地,瓜果飘香,棉田似雪,一片丰收景象。10月27日,以“物华民丰”为主题的海外华文媒体采访活动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正式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0余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齐聚于此,他们将通过实地探访,深入挖掘阿克苏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脉络,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新疆故事。在欢迎仪式上,主办方代表对与会嘉宾及媒体朋友表示热烈欢迎。主办方代表指出,阿克苏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龟兹文化的发祥地,更是新时代新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这里既有克孜尔石窟这样的历史文化瑰宝,也有柯柯牙生态工程这样的自然奇迹,还有长绒棉、糖心苹果等享誉中外的特色产业。而库车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百强县”,更是集中展现了阿克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发展活力。自2018年阿克苏地区创新实施“一月一主题”宣传活动以来,通过系统性的主题策划和精准的传播,对外宣传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了解阿克苏、向往阿克苏。主办方在仪式上表示,阿克苏以“物华民丰”为发展底色,依托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坚实的产业基础,正在全力谱写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的新篇章。希望海外华文媒体能够以独特的国际视角,记录阿克苏的生态之美、发展之速、民生之暖,让世界看到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鲜活新疆。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对本次采访活动充满期待。加拿大《搜罗SOLO》杂志社社长陈林表示,这是他首次来到阿克苏,一踏上这片土地,就被这里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丰饶的物产所吸引。他将通过图文并茂的融媒体报道,让海外读者真正认识阿克苏、走进阿克苏,客观真实地呈现这座丝路古城的多维面貌,为中外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架起桥梁。法国《法中网》副总编文化州则表示,海外华文媒体是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纽带,此次将用镜头定格阿克苏的发展瞬间,用文字讲述民生故事,全面展现阿克苏的发展成就和独特魅力,推动阿克苏特色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增进国际社会对新疆发展的理解与认同,让阿克苏的精彩故事传遍世界。据了解,本次采访活动将深入阿克苏城乡一线,聚焦文化遗产保护、生态治理、特色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海外媒体代表们将先后走访克孜尔石窟、优质棉田、精品果园等地,亲身感受阿克苏在文化传承、生态建设和经济创新方面的生动实践。
搜罗网 -
当下“博物馆热”持续升温,26日上午,2025海外华文媒体中原行便走进“网红打卡地”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代表齐聚于此,开启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文明探秘之旅,期待值拉满。作为中国首个有文献可考、且经考古学与甲骨文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刚抵达博物馆,青铜鼎造型的建筑便先“吸睛”一波,厚重线条尽显殷商气韵。步入展厅,精美的青铜器、古老的甲骨、温润的玉器依次映入眼帘。在青铜器展区,“司母辛鼎”的雄浑大气震撼众人,繁复纹饰与古朴质感背后,是殷商工匠高超技艺的印证。讲解员现场介绍,这些青铜器最初并非如今的青绿色,而是如黄金般闪耀,“吉金”之名正源于此,这一细节解读让大家对青铜器的历史有了更深认知。甲骨展区堪称“文化浓度超标”。一片片龟甲兽骨上刻满了神秘符号,这些符号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媒体成员们凑近展柜,仔细端详这些刻辞,倾听着讲解员解读甲骨文背后的故事,直观感受殷商的政治、经济与生活。大家一边听一边拍,生怕错过这些“活历史”。行至博物馆三层,亚长牛尊、青铜手型器等“网红文物”随即亮相,独特造型格外吸睛,引众人驻足合照。“殷墟是河南的文化名片,更是属于世界的文化瑰宝。这里的每一件文物、每一段历史,也为我们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鲜活素材。”南非华侨新闻网副总编刘静感慨道。参观尾声,一位来自美国的媒体代表仍意犹未尽,直呼“太震撼了,根本没够,有机会一定要再来”。(采写:刘畅)
搜罗网 -
“马氏一庄园,半部近代史。”10月26日,“海外华文媒体中原行”采访团来到有着“中原第一官宅”之称的安阳马氏庄园。这座清代庄园建筑群,不仅以其保存完好的建筑本身令人惊叹,还承载着马氏一族的家国情怀,更见证了中国近代百年的风云变迁。 从安阳市区向西驱车约二十公里,便可见洹水北岸一片青砖黛瓦的建筑群——马氏庄园。这座气势恢宏的庄园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主要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分六路,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俗称“九门相照”。整座庄园古朴典雅,布局严谨,建筑细节装饰考究。“没想到安阳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小村庄深藏着这么一座大宅子。”华媒代表们边参观边惊叹不已。这座宅子的主人是清末头品顶戴、广西广东巡抚马丕瑶。他一生克己守礼、政绩卓著,颇受百姓爱戴。更令人称道的是其家风传承,马丕瑶子女及后人皆人才辈出,成就了“一门双进士,三代五英杰”的佳话。庄园中名家匾额、楹联众多,承载着家族的精神内核,与建筑交融,构成了马氏庄园独特的文化景观。罗马尼亚《欧洲侨报》社长高进在参观时指出,庄园内砖雕、木雕、石雕工艺精美,展现出浓厚的中原民居特色和深厚的家族文化底蕴。在他看来,安阳马氏庄园不仅是一处建筑艺术瑰宝,更是一段中原历史与家族文化的生动见证。而这座庄园见证的远不止一个家族的兴衰,还有中国近代百年风云。清末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曾在此下榻。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曾在这里设临时司令部。 历经沧桑的马氏庄园更令人深思回望。瑞典《北欧时报》副社长刘芳钰参观结束后忍不住赋诗一首:“青砖碧瓦九门深,风过庭槐语更沉。旧院无声留古韵,新碑有字续家心。荣枯百载如雾散,静听此地正风吟。”澳大利亚《澳华电视传媒》(ACTV)董事长任传功也感叹,再次感受到安阳作为文化之都的魅力。“中华民族崇尚的仁爱礼智信,在安阳马氏庄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采写:丁洁芸)
搜罗网 -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25日下午,河南汤阴岳飞庙内,几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驻足于刻有《满江红・怒发冲冠》的碑刻前,轻声吟诵着词句。当天,海外华文媒体中原行走进河南汤阴,先后来到羑里城和岳飞庙,在古迹实景与历史故事里,近距离感受周易蕴含的东方智慧,学习岳飞 “精忠报国” 的精神内核,沉浸式领略这座千年古县的独特文化风采。 作为一块钟灵毓秀的文化沃土,安阳汤阴有着5000年文明史、3400多年文字史和2226年建县史。羑里城就坐落在汤阴县城北,也叫 “文王庙”。它不只是殷纣王囚禁周文王姬昌的历史遗址,更是《周易》的诞生地。走进景区,高大的文王塑像映入眼帘。当年,周文王正是在此推演八卦、著成《周易》,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影响深远。采访团成员漫步羑里城,先后参观了演易坊、主殿等景点。行至八卦阵区域,成员们登上瞭望台,俯瞰阵法布局,于纵横交错的路径间,感受古人智慧的奇妙。随后,媒体团又前往岳飞庙。岳飞庙位于汤阴县城内岳庙街,始建于明代景泰元年,是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祠庙。一进大门,便是精忠坊,坊上“宋岳忠武王庙”几个大字庄严肃穆。走进庙内,碑碣林立,每一块石碑都记录着岳飞的英勇事迹和后人对他的敬仰。在正殿,岳飞的坐像威风凛凛,手握宝剑,“还我河山”的牌匾高悬其上,仿佛将众人带回到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成员们认真聆听着岳飞的故事,从他的英勇抗金到被奸臣陷害,无不为之动容。当看到岳飞手迹的碑刻时,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称赞。一位来自澳洲的媒体人表示,之前只知岳飞忠义事迹,此次才深入了解他的文采与字迹同样出色。 参观活动尾声,《欧洲时报》社长高进更是难掩心中激荡,即兴赋诗抒怀:“夜入岳庙月如霜,古柏森森映武章。忠烈千秋留碧血,精忠一字照华堂。风过碑前魂未冷,星临庙顶意犹长。安阳古意生豪气,浩气凌云满夕光。”
搜罗网 -
“一座安阳城,半部华夏史。”25日,“同心出彩·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中原行”安阳采风行活动市情推介会在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举行。活动由安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康健主持,来自全球五大洲的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高层30余人出席。 中原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热土 安阳市副市长马红宾在致辞中介绍称,安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甲骨文中“大邑商”的王都和殷墟故地,孕育出了红旗渠精神。如今,安阳也是活力迸发的产业创新之城、开放包容的枢纽要地之城、机遇无限的投资兴业之城。马红宾表示,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安阳聚焦“两高四着力”,以“一高地一区三中心”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培育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先进钢铁材料、化工新材料等“老树发新芽”,安钢冷轧技术突破0.15毫米极限;低空经济、新型显示、电子新材料等“新枝结硕果”,蓝天实验室是全省唯一的低空经济领域重点实验室,翔宇医疗、旭阳光电等企业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安阳正成为中原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热土。展示中华文明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从殷墟的考古发现到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系统构建,从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到今天文旅融合的创新探索,安阳让我们看到,文化不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发展的资源、自信的根基。”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国际传播中心主任王逍在致辞中表示,安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作为汉字之源、文明之址,安阳天然具有沟通中外的文化魅力,正是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让更多海外读者读懂安阳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首次来到安阳的澳大利亚《财视澳洲》社长詹金龙在发言中引用了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考察安阳时留下的诗句。作为媒体人,詹金龙认为自己首要的责任是在海外讲好、讲清、让读者读懂中国故事。同时,也呼吁海外华媒利用自身资源,为安阳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搭建更多桥梁。位于河南省最北部的安阳,地处晋、冀、豫三省交会处,西依太行山,北临漳河水,东南与华北平原接壤。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多年的建都史,使安阳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七朝古都。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曹操高陵......历史在这里可触可感;红旗渠精神、岳飞文化.......民族气节在这里生生不息。 25日,华媒高层一行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汤阴羑里城以及汤阴岳飞庙,26日将探访马氏庄园、殷墟博物馆。“安阳的文化厚重程度超出想象,来到这里感受到、触摸到中华文明的根脉。”结束首日采访活动的澳大利亚澳华电视传媒(ACTV)董事长任传功这样感叹道。海外华文媒体的代表们纷纷表示,将通过笔触和捕捉的镜头等多种形式,把安阳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活力传播到海外,让更多人读懂安阳的故事。


